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城市大众文化迅速扩张、全面登堂入室的时代。大众文化的勃兴,不仅为促进文化生产与消费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也明显丰富了文化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对时代文化强烈的参与愿望和体验热情,最直接地切入了最大众化的社会生活。然而,大众文化既属文化范畴,必有其文化特性,而不仅仅具有工业化、商业化特征。
     本文主要从美学角度对大众文化进行研究。首先,对这繁多复杂的大众文化概念作一个较全面的检视和梳理,并对其历史和特点作有关论述。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其早在19、20世纪之交就已经萌发了,从80年代后期起、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是作为主潮兴起和存在的。
     接着分析和论述了大众文化与纯文学之间存在天然纽带,乃至亲缘关系。大众文化与当前接受美学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大众文化生产影响着大众文化的接受且同样影响着大众的接受美学理论。相反,大众文化的接受主体即消费者的思想行为也将影响着大众文化的生产。
     本论文还分析了当前大众文化批评的审美主义倾向。
     最后是对大众文化创造和研究的美学期待,是走向审美实践批评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既是审美的,又是实践的。具有艺术性和文学性,不能用已有的理论把它凝固,要走出大众消费主义观点和阿多诺模式的误区,要用辩证的方法对待日益创新的、动态的和开放的大众文化,不断丰富大众文化。
     希冀本论文在实践上对大众文化的创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It is an era that popular culture in Chinese cities sprang up quickly and
    violently in 1990s. The vigorous growth of popular culture not only develops the large spare for promoting cultur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but also apparently enriches culture life and greatly arouses the popular's strong interest and passion , even the most directly goes into the most popular life. However, it belongs to culture category, and surely has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besides industrialized and commercialized characteristic.
    The article mainly studies popular culture on the aesthetics. First, it expounds the complicated concept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entirely, then analyz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r culture and pure literature, including the history and concept of pure literature, illustrates the influenc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
    It also analyzes the current aestheticism inclination of popular culture criticism. Finally it is the aesthetic prospect of popular culture creation and study, and aesthetics practical criticism of popular culture. It is aesthetics and practical, which has arts and literature, instead of restricting it with old theories .We should get rid of the popular consumption idea and Adolor model, treat the active and open popular culture with discrimination method .
    I hope this article will be helpful to popular culture creation in practice.
引文
(1) 约翰·斯托雷《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导论》 第2版 美国佐治亚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第6—18页
    (2) 见《当代电影》1989年第2期
    (3) 王彬彬《走出困境与丧失自身的“纯文学”》载《文学自由谈》)1995年第1期
    (4) 《关于日本纯文学的通信》载《文艺报》1995年9月29日
    (5) 载《作家》1988年第1—2期
    (6) ③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 2000年版 第130、131页
    (7) 彼得·科斯洛夫斯基 《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年版 第126页
    (8) 钱中文 《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第330页
    (9) 柏拉图 《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版 第7—8页
    (10) [法]马塞尔·马尔丹 《电影作为语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版 第3页
    (11)(12)(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94页
    (14) 张燕 《与大学生的马拉松长谈》《小说家》1994年第3期 第88页
    (15) Theodor Adorno, "Transparenoies on Film" New German Critique, nos 24-25(1981/82) P. 199-205
    (16) 袁伟信 《外国文学新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3
    (17) 引自James W. Carey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 (April 1975) P.175
    《启蒙辩证法》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 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导论》 约翰.斯托雷 美国佐治亚大学出版社 1998年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杰姆逊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87年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迈克·费瑟斯通 译林出版社 2000年版
    《文化转向》 弗·詹姆逊 中国社科出版社 2000年版
    《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 彼得·科斯洛大斯基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年版
    《快感:文化与政治》弗·杰姆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法兰克福学派史》 马丁·杰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关于原理·美学纲要》 克罗齐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年译版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哈贝马斯 学林出版社 1999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安吉拉·默克罗比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社会水泥:阿多诺 马尔库塞本杰明论大众文化》[M] 陈学明等编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8
    《大众文化与传媒》[M] 陆扬 王毅 上海三联书店 2000 20.
    《大众文化研究》[M] 陆扬王毅 上海:三联书店 2001.
    《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M] 陈刚 作家出版社 1996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 黄会林,尹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现代美学新维度》 董学文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 欧力同 重庆出版社 1993年版
    《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哲人、诗人论美文选》 刘小枫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文学价值论》[M] 程麻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 钱中文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陈立旭 论实现文化产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J] 浙江学刊 1999(3)
    王朔 我的小说[J] 北京人民文学 1989(3)
    张抗抗 玩的就是心跳[J] 文学自由谈 1993(2)
    朱国华 论雅俗文学的概念区分[J] 文艺理论研究 1996(4)
    阿丹 九十年代:通俗文学的机遇和挑战[J] 通俗文学评论 1996(1)
    孙长军 新时期大众文化:批评现状、本质及特征[J] 商丘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1(5)
    张宁 大众传媒与当前农民的政治参与[J] 调研世界 北京 1999(1)
    梁新格 崔玉芹 农民渴望文化温饱[J] 中华文化论坛 成都 2001(4)
    邹广文 常晋 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J] 学海 2001 (5)
    邹吉忠 秦扬 我国文化建设难题三论[J] 青海社会科学 1996 (6)
    邹吉忠 秦扬 文化控制与文化大众 《钟山》 1994 (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