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中农民利益损失与补偿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农民利益无小事。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农民利益问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利益,从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因此,探索退耕还林工程中农民利益的得失与补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主要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农民利益保护角度出发,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农民利益的损失与补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退耕还林给农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依据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保障农民利益的对策措施。并对退耕还林土地所有权的缺失和后补偿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以期对解决我国农民利益问题有所帮助。
     本文分为导言和四部分正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农民利益问题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在简单介绍退耕还林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给农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面对农民利益的损失必须给予补偿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对策。第四部分则探讨和分析了退耕还林中与农民利益相关的一些后补偿问题。包括后续产业问题、后续补偿时限和金额问题等,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对策。
The peasant's benefits have no small matter. A fundamental problem of Chinese peasants is that of interests.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gineering about grain for green have relate to the peasant's benefits directly, Therefore relate to our country the progress of socialism developments. So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make a study of the gain and loss of the farmer from the engineering about grain for green.
    The dissertation, which is guided by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Marxism and mainly applies the studying methods such a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ombining way, make a very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gain and loss of the peasant's interests in the engineering about grain for green. Emphasis on assay the chance and challenge to peasant who participate "grain for green", and rest on theory and practice provides the policies and step how to protect the peasants' interest in the hope of giving some help for it. On the other hand, I'm on thought and explore in loss of power on possession land and sequence compensation.
    Besides the preface ,this dissertation of four parts: Part I , mainly discusses the value about the peasant's benefits. Part II, assay the gain and loss of peasant who part in "grain for green" by introduce the By introduce the project of grain for green,. Part III , mainly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e and practice resolutions that compensation must be offered to peasants for their interest loss, While part IV search for and analyzes some later- compens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problems as later-estate, time limit of later- compensation and amount of money etc. And the part also argues some feasible resolutions for it.
引文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资料室编《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关于农业问题的部分论述》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
    2、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编《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毛泽东关于农业若干问题的部分论述》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3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陈吉元、彭建强、周文斌《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陈吉元《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
    7、孙林《新中国农业经济思想史》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张者《谏言:中国经济发展要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张秀生《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程超泽《中国经济:崩溃还是成长》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成思危《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第一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马洪远、赵长保《中国农村经济分析和对策研究》(1998—200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14、马洪、王梦奎《中国经济形式与展望》(2000—2001)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
    15、孟令伟《中国农民宣言》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16、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新世纪初中国农业展望—农业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汇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
    17、马洪、王梦奎《中国发展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选》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18、王利民、詹小红《中国经济大论战》(第7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年版。
    19、刘锋《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12年版。
    20、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2、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2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邓小平农业思想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
    25、蒋和平《科技进步 结构调整 农民增收—2001年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年版。
    26、杨继瑞、杨明洪著《农业增长方式转型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7、刘力、蒙慧著《WTO与中国农业发展对策》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2001年版。
    28、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编《农村市场经济》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29、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编《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30、孙杰、赵参、王立彬编著《绿色的长征—中国退耕还林(草)记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1、陈立等编著《中国国家战略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2、洪远朋等著《经济利益关系通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组著《2002—2003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4、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著《中国农村研究报告 2002》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5、曲福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选择》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6、周生贤《再造秀美山川的壮举__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纪实》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
    37、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8、谭景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北方经济》2002年第3期。
    39、张俊飚:《论“一退两还”过程中补偿机制的构建及运行》,《中国农学通报》第18卷第5期2002年10月。
    40、张军连、陆诗雷:《退耕还林(草)工程中补贴政策的经济学分析及相关建议》,《林业经济》2002年第5期。
    41、张德军、郭建军:《搞好退耕还林(草)应注意问题》,《河北林业科技》2002年第5期。
    42、邓礼发、黄胜和、黄奕林:《落实退耕还林(草)补助资金亟待理顺的几个问题》,《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2期。
    43、李青松:《保护农民利益的精神三谈〈退耕还林(草)条例〉的立法精神》,《社会新闻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8月28日第T00版。
    44、周华:《如何实现退耕还林(草)与农民致富的最佳结合》,《湖北林业科技》2002年第4期。
    45、张卫航、宋景《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草)问题及其补偿机制研究》,《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2年第11期。
    46、杨旭东、李敏、杨晓勤:《试论退耕还林(草)的经济理论基础》,《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47、杨旭东、童章舜:《试论正确处理退耕还林工程中两大关系》,《林业经济》2001年第12期。
    48、彭珂珊:《退耕还林(草)的发展阶段与对策探讨》,《四川林勘设计》2003年第3期。
    49、李瀚、李永良:《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青海农林科技》2003年增刊。
    50、占绍文、王云玲:《退耕还林(草)的经济学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51、邢小方、杨德福:《退耕还林(草)对农民收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11期。
    52、侯军岐、王亚红、廖玉:《退耕还林(草)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年第4期。
    53、徐晋涛、曹轶瑛:《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国际经济评》2002年3-4期。
    54、曹世玉:《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水土保持通报》2002年第4期。
    55、退耕还林(草)课题组:《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中农户利益的思考》,《农村经济》2000年第10期。
    56、余方忠:《退耕还林(草)问题探讨》,《探索》2000年第4期。
    57、师文朴、张莲英:《退耕还林(草)要特别重视保证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甘肃林业》2003年第1期。
    58、朱琴:《退耕还林(草)中的农村经济政策问题》,《农村经济》2002年第5期。
    59、何开利:《增加农民收入是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应有之意》,《调研世界》2002年第2期。
    60、李世东:《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61、汪小勤、黎萍:《从“退耕还林(草)”和“禁伐”政策的实施看对农民利益的补偿》,《改革》2001年第3期。
    62、陈永富:《对退耕还林(草)经济政策的比较利益分析》,《浙江林业科技》2002年第6期。
    63、高琴、赵永红:《论“退耕还林(草)”与农民利益保护》,《甘肃林业》2002年第9期。
    64、周华:《如何实现退耕还林(草)与农民致富的最佳结合》,《湖北林业科技》2002年第4期。
    65、支玲、刘俊昌:《退耕还林(草)的含义与实施基础的研究》,《世界林业研究》2002年第6期。
    66、黄富祥、康慕谊、张新时:《退耕还林(草)还草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探讨》,《生态学报》2002年第4期。
    
    
    67、杨明洪:《外部性校正之争与建立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财经科学》2002年第3期。
    68、蒋海:《中国退耕还林(草)的微观投资激励与政策的持续性》,《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8期。
    69、李世东:《中外退耕还林还草之比较及其启示》,《世界林业研究》2002年第2期。
    70、张平俊:《对当前西部退耕还林(草)中几个实际问题的思考》,《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第1期。
    71、吴志文、杨淑军:《对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对策探讨》,《林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1期。
    72、陶若伦、陈祖卫:《论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农民权益》,《现代经济探讨》200年第7期。
    73、傅桃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