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第三势力宪政设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现代中国的历史上,在国共两党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力量即本文所说的第三势力,他们的政治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中国政治的发展。第三势力这个群体,可谓成分复杂、思想迥异,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抱有自由主义的宪政理念,以把中国改造成自由、民主的宪政国家为己任并为之舍身投入现实政治。本文即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中国第三势力宪政设计的研究,强调站在第三势力这个角度来重新认识和解读中国现代政治史。第三势力的宪政理想,虽然遭遇了知识分子从政悲剧收场的命运,然他们的宪政追求及其掀起的宪政运动,无疑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势力的宪政设计及其宪政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与成败得失,或许无法为我们今天的宪政建设提供可以直接借鉴的资源,但是他们的宪政理念和宪政设计,却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的方式,因为显然不论中国或整个世界,未来皆将在自由与正义、民主与宪政的方向进行无尽的探索。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mainly i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Kuomintang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politics of modern China mainly is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Kuomintang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onflict, the contention and the ebb and flow between Chinese Kuomintang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force decides the future and fate of modern China. But there is a third force that this thesis will research on except Chinese Kuomintang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hose political choice affects the politics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to a great extent. The community of the third force in modern China whose member is complicated and whose thought is varied has the ideas of liberalism constitution, and regards reconstructing China into liberalism,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 country as the their task and flings themselves into realistic politics making all sacrifices. This thesis is an all-around research on constitutional pursue and constitutional design of the third force in modern China.
     Firstly, this thesis distinguishes the conception between the third force and the democracy party and explains the reason and goal of using the especial appellation the third force. The research on the third force in modern China in domestic academe mostly fastens on the democracy party and his very important person affected by conventional research inclination of the history of revolutionary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hackling and reviewing the study of the former thesis in detail, this
引文
1、曾宪林、万云选编:《邓演达历史资料》,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2、查建瑜选编:《国民党改组派资料选辑》,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写:《中国青年党》,档案出版社 1988 年版。
    4、谢泳编:《罗隆基:我的被捕的经过与反感》,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年版。
    5、谢泳编:《储安平:一条河流般的忧郁》,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年版。
    6、叶永烈编:《王造时:我的当场答复》,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年版。
    7、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8、《梁漱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9、《宋庆龄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10、陈淑渝、陶忻编:《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版。
    11、《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 1999 年版。
    12、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一二·九”以后上海救国会史料选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13、周天度编:《救国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14、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3 年版。
    15、民盟中央文史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简史(1941-1949)》,群言出版社 1991 年版。
    16、陈竹筠、陈起城编:《中国民主党派历史资料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17、单兆恒编:《政治协商会议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18、《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
    19、《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
    20、朱维铮主编:《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21、方庆秋主编:《民国党派社团档案史料丛稿·中国民主社会党》,档案出版社 1988 年版。
    22、周天度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救国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23、章立凡选编:《章乃器文集·下卷》,华夏出版社 1997 年版。
    24、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5 年版。
    25、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重庆出版社 1985 年版。
    26、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重庆出版社 1987 年版。
    27、周天度编:《沈钧儒文集》,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28、龙显昭主编:《张澜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
    29、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一九四五年八—十月》,重庆出版社1984 年版。
    30、施玮等整理:《胡适文集:读书与胡说》,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年版。
    31、《韬奋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2、罗竹风主编:《平心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33、《张友渔文选》(上卷),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34、章伯峰、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第三卷:《民族奋起与国内政治》(下),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35、程文熙编:《中西印哲学文集》,台湾北学生书局 1981 年版。
    36、《张君劢传记资料》,台湾天一出版社 1979 年版。
    37、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宪政法律篇)》(第 2卷),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38、张丹等编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联书店 1978 年版。
    39、四川大学马列教研室编:《国民参政会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40、剪伯赞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
    41、孟庆鹏编:《孙中山文集》,团结出版社 1997 年版。
    42、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中华书局 1977 年版。
    43、刘军宁主编:《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8 年版。
    44、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 5 卷),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45、王驹、邵宇春主编:《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46、夏新华等整理:《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47、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1、刘志刚、黄东娅:《试析张君劢宪政观的文化关怀》,载于《宁夏社会科学》,2002 年第 2 期。
    2、刘大年:《历史学的变迁》,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 4 期。
    3、蒋大椿:《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载于《历史研究》,2001 年第 4 期。
    4、《中央建构马克思主义工程》,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05 年 10月 31 日,总第 103 期。
    5、应奇:《政治理论史研究的三种范式》,载于《浙江学刊》,2002 年第 2 期。
    6、闻黎明:《国防参议会简论》,载于《近代史研究》,1995 年第 1 期。
    7、王惠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载于《政治学研究》,2002 年第 3 期。
    8、郭世佑:《中国近代史研究需要理论的突破》,载于《史学理论研究》,1993 年第 1 期。
    9、闻黎明:《“国民大会议政会”刍议——抗战时期改革中央政治体制的重大设计》,载于《抗日战争研究》,1996 年第 3 期。
    10、陈波:《“期成宪草”探微——抗战时期民主宪政运动的重要成果》,载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年第 3 期。
    11、占美柏:《从救亡到启蒙:近代中国宪政运动之回顾与反思》,载于《法学评论》,2004 年第 1 期。
    12、尹伟琴:《还政于民方能共赴国难——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宪政追求》,载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年第 6 期。
    13、石毕凡:《近代中国立宪主义思潮的演进——从“五五宪草”到“期成宪草”》,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 年第 2 期。
    14、石毕凡:《历史性妥协的瞬间:近代中国移植西式宪政之最后尝试》,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4 年第 4 期。
    15、刘田玉:《自由、宪政及其关系——解读中国宪政运动的自由之结》,载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 年第 4 期。
    16、成庆:《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现代中国思想史中的两种民主观——以张君劢与张东荪为例》,载于《天津社会科学》,2005 年第 4 期。
    17、林建华:《论“修正组合型”的自由主义——兼论 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特点》,载于《北方论丛》,2004 年第 4 期。
    18、林建华:《论自由主义与中国社会的异质疏远性——兼论 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潮》,载于《求是学刊》,2004 年第 2 期。
    19、顾肃:《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境遇》,2003 年第 1 期。
    20、张连国:《中国自由主义迟到的人权宣言———1929-1931 年人权运动简评》,载于《南京社会科学》,1999 年第 5 期。
    21、陈永忠:《抗战胜利后民主人士内部关于“中间路线”的论战》,载于《浙江学刊》,2006 年第 1 期。
    22、王进:《“历史的路只有一条”──郭沫若对中间路线的批判》,载于《郭沫若学刊》,1997 年第 2 期。
    23、齐卫平:《论施复亮与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载于《近代史研究》,1988 年第 3 期。
    24、周东华:《正确对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和“革命范式”——与吴剑杰、龚书铎等先生商榷》,载于《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 5 期。
    25、龚书铎、吴效马:《革命是褒词还是贬词?——从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谈起》,载于《求是》,1996 年第 6 期。
    26、裴莘:《战后中间势力的崛起与分化》,载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3 期。
    27、闻黎明:《皖南事变时期的中间党派——关于中间势力的研究》,载于《抗日战争研究》,2002 年第 4 期。
    28、鲁广锦:《略论现代中国的中间势力》,载于《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年第 5 期。
    29、赵玉霞、 蒋平华:《论中国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权派》,载于《文史哲》,1998 年第 2 期。
    30、刘山鹰:《1946 年政协会议与中国宪政设计》,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5 年第 5 期。
    31、张振国:《张君劢对中央政制的具体设计——简析<国事会议宪草>及<政协宪草>设计的中央政制》,载于《现代法学》,2003 年第 1 期。
    32、王永祥、王丽华:《论中间党派在 1939—1945 年宪政运动中的宪政设计》,载于《南开学报》,1998 年第 1 期。
    1、《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八卷),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人民出版社 1964 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政治和政治制度》,档案出版社 1988 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11、李新总编、汪朝光著:《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 2000 年版。
    12、(日)菊池贵晴著、刘大孝译:《中国第三势力史论》,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13、“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主编:《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14、闻黎明著:《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 年版。
    15、宝成关著:《西潮与回应——近四百年思想嬗替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16、宝成关著:《西方文化与中国社会——西学东渐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
    17、郑大华著:《张君劢传》,中华书局 1997 年版。
    18、章清著:《“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版。
    19、蔡尚思著:《中国思想研究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20、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2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22、(美)古尔德、瑟斯比编,杨淮生等译:《现代政治思想:关于领域、价值和趋向的问题》,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
    23、谢复生、盛杏湲主编:《政治学的范围与方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 年版。
    24、徐复观著:《两汉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25、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26、(荷)亨克·范·马尔赛文、格尔·范·德·唐著,陈文生译:《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
    27、(美)萨拜因著,盛葵阳、崔妙因译:《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
    2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29、(美)弗里德里希著,周勇、王丽芝译:《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30、(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中译本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31、刘军宁等编:《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三联书店 1995 年版。
    32、(美)斯蒂芬·L·埃尔金、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编,周叶谦译:《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33、(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程逢如、在汉、舒逊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
    3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毛寿龙译:《复合共和制的政制理论》,上海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35、秦德君:《政治设计研究——对一种历史政治现象之解读》,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36、(美)拉里·劳丹著,方在庆译:《进步及其问题——科学增长理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年版。
    37、(美)迈克尔·迈金尼斯主编,毛寿龙等译:《多中心治道与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0 年版。
    38、(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刘守英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 1994 年。
    39、(美)詹姆斯·M·布坎南著,平新乔、莫扶民译:《自由、市场与国家——80 年代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1989 年版。
    40、(美)唐·埃思里奇著,朱钢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41、(英)休谟著,关之运译:《人性论》,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
    42、刘军宁等编:《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三联书店 1996 年版。
    43、(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44、(英)波普尔著,周昌忠等译:《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年版。
    45、(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46、刘贵生、张步洲编:《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年版。
    47、(美)费正清、费维恺主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48、陈公博著:《苦笑录》,东方出版社 2004 年版。
    49、王金铻、陈瑞云主编:《中国现代政治史:1919-194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
    50、王金铻、李子文著:《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51、石毕凡著:《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宪政思潮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52、王永祥著:《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53、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政治发展史》,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 1985年版。
    54、(美)T·帕森斯著,梁向阳译:《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年版。
    55、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
    56、陈启天著:《民主宪政论》,上海商务印书馆 1945 年版。
    57、萧公权著:《自由的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 1948 年版。
    58、王造时著:《荒谬集》,自由言论社 1935 年版。
    59、陈北鸥著:《宪政基础知识》,国讯书店 1944 年版。
    60、张东荪著:《理性与民主》,上海商务印书馆 1946 年版。
    61、张东荪著:《思想与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62、许纪霖著:《无穷的困惑——黄炎培、张君劢与现代中国》,上海三联书店 1998 年版。
    63、张君劢著:《社会主义思想运动概观》,台湾稻香出版社 1988 年版。
    64、丁文江、赵丰田著:《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65、张君劢著:《中华民国民主宪法十讲》,上海商务印书馆 1948 年版。
    66、张君劢著:《立国之道》,桂林出版社 1938 年版。
    67、张君劢著:《中国专制君主政制之评议》,台北弘文馆 1986 年版。
    68、方克立主编:《现代新儒家学案》(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版。
    69、吕希晨、陈莹著:《张君劢思想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70、郑大华著:《张君劢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年版。
    71、纪文勋:《现代中国的思想冲突:民主主义和权威主义》,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72、(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
    73、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74、(英)赖斯基著,张君劢译:《政治典范》,商务印书馆 1926 年版。
    75、(英)密尔著,程崇华译:《论自由》,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
    76、张君劢著:《明日之中国文化》,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77、张君劢著:《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再生杂志社 1935 年版。
    78、(英)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79、陈先初著:《精神自由与民族复兴——张君劢思想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80、徐矛著:《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81、张君劢著:《国宪议》,上海时事新报馆 1922 年版。
    82、萧公权等著:《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社会主义》,台湾时报出版公司 1985 年版。
    83、王人博著:《中国近代的宪政思潮》,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84、余英时著:《钱穆与中国文化》,远东出版社 1996 年版。
    85、(美)亨廷顿著,李盛平等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8 年版。
    86、刘泽华著:《中国的王权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87、王亚楠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
    88、邓正来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年版。
    89、马德普主编:《中国政治文化论丛》(第二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90、(美)格里德著,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91、萧功秦著:《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92、(美)费正清、赖肖尔著,陈仲丹等译:《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93、(英)阿诺德·汤因比著,曹末风等译:《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94、许章润著:《说法、活法、立法:关于法律之为一种人世生活方式及其意义》(增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95、季金华著:《宪政的理念与机制》,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96、刘世军著:《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97、(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历史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98、吴丕著:《进化论与中国的激进主义(1859-1924)》,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99、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100、辛鸣著:《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101、牛大勇主编:《20 世纪的中国——新观点与新材料》,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102、殷啸虎著:《近代中国宪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103、宋亚文著:《施复亮政治思想研究(1919-1949)》,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104、王焱等编:《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三联书店 2000 年版。
    105、刘义林、罗庆丰著:《张君劢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6 年版。
    106、季卫东著:《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07、(英)诺尔曼·P·巴利著,竺乾威译:《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108、荆知仁著:《中国立宪史》,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4 年出版的。
    109、陈启能、倪为国主编:《书写历史》,上海三联书店 2002 年版。
    110、陈启能、倪为国主编:《历史与当下》,上海三联书店 2005 年版。
    111、赵立彬著:《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 世纪 20-40 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三联书店 2005 年版。
    112、丁耘、陈新主编:《思想史研究(第一卷):思想史的元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13、杨光斌著:《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比较政治发展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14、黄伟合著:《英国近代自由主义研究——从洛克、边沁到密尔》,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15、张允起著:《宪政、理性与历史:萧功秦的学术与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16、秋风著:《立宪的技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17、何信全著:《哈耶克自由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18、任剑涛著:《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19、萧公权著,汪荣祖译:《康有为思想研究》,新星出版社 2005 年版。
    120、郑大华、邹小站主编:《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121、韩大梅著:《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122、谢维雁著:《从宪法到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123、陈哲夫等主编:《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9年版。
    124、陈旭麓主编:《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125、方敏著:《“五四”后三十年民主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126、张君劢、丁文江等著:《科学与人生观》,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127、黄克剑著:《百年新儒林——当代新儒学八大家论略》,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年版。
    128、李泽厚著:《中国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
    129、王人博著:《宪政的中国之道》,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130、平心著:《中国民主宪政运动史》,台北古枫出版社 1986 年版。
    131、林毓生著:《热烈与冷静》,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年版。
    132、胡伟希、高瑞泉、张利民著:《十字街头与塔——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133、顾肃著:《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年版。
    134、李强著:《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
    135、(美)罗尔斯著,万俊人等译:《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 年版。
    136、石元康著:《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三联书店,2000 年版。
    137、张学仁、陈宁生主编:《二十世纪之中国宪政》,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38、Carsun Chang:The Third Force in China,Bookman Associates,Inc,1952。
    139、Hume, David: On the Interdependency of Parliament. In Essays Moral, Political and Literary. Edited by T.H. Green and T.H. Grose. Longmans, 1882。
    140、Marina Svensson,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Human Rights, Studentlitteratur’s Pringting Office, Lund, Sweden, 1996。
    141、J.N. Gray: Hayek on Liberty, Oxford Press, 1984。
    142、Hayek: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The Political Order of a Free People(III),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9。
    143、Schrecker, John E.: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Greenwood Press, 1991。
    144、Dunn,J.: Poltical obligation in its Historical Context: Essays in Political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145 、 Sunstein Free: Markets and Social Jus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