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视野下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交通事业迅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截止200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5,977万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超过亿人。交通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道路交通需求不断增长道路交通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交通拥堵增多,交通事故上升,尤其在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连续四年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突破10万,经济损失数十亿元,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前任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在任职期间就指出:我国正处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和频发期。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事故问题,如何谋求对策、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要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必须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运用行之有效的社会政策,采取各种手段,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刑法学家李斯特所言:“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那么我们针对道路交通事故这一社会问题,运用刑事政策的理论,从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刑事社会政策上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构建完善的交通犯罪刑事制裁网是非常必要的。而我国现行刑法只将造成严重事故的行为划入犯罪圈,在控制范围和刑罚配置上存在不尽科学、合理之处,本文拟借鉴国外相关道路交通犯罪立法,从刑事政策角度提出了道路交通犯罪的预防体系论,运用刑事政策的观点对我国的现行道路交通犯罪立法作适度矫正,并在探讨道路交通犯罪及其刑罚配置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的相关道路交通犯罪的立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the road traffic has been developed speedily, the number of vehicles in the whole China has reached to 1.5977 bill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number of divers of vehicles are more than a bill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traffic has an import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sociality and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as the increase of the vehicl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demanding of the road traffic and the highly increased vehicles has become serious. As the consequence, both the traffic jam and the traffic accident are going up swiftly. Especially, in the new century the death caused by the traffic accident has broken one million, the economic lose is more than 10 billions, and the damage of traffic accidents for every side is unbelievable severe. The ex-president of Police Bureau, Zhou Yongkang had addressed: "in our country, the occurring of traffic accidents is at the peak time. Therefore, i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issue that how to prevent the happening of traffic accidents.
     In order to solve a sorts of social crisis's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advanced science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government policy and then to take the efficient action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occurring of traffic accidents. As Mr. Lee, the export of criminal policy, said: "the best government policy is the best criminal policy." Therefore to build up the mature and comprehensive government punishment decre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riminal polic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revention of the traffic accident is obviously necessary. However,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riminal laws only the severe consequence of the traffic accident can lead to the restrict and the punishment of the criminal law. Hence in my opinion, the foreign criminal policy of road traffic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the system of the prevention of traffic accident based on the criminal policy should be implored. Moreover the current criminal policy for the traffic accident should be moderately adjusted according to present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my thesi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have been given for the criminal law of traffic accidents based on the current theory of the criminal law and policy.
引文
[1]狄世深:“刑事政策概念新探”,河北法学,2008年3月,第26卷第3期。
    [2]许福生(中国台湾):《刑事政策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3]林纪东:《刑事政策学》,正中书局1963年修订版,第3-4页
    [4]转引王牧:《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83页
    [5]刘仁文:《刑事政策初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第49页。
    [6]刘仁文:《刑事政策初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第73页.
    [7]转引参见[法]迪尔凯姆著,狄玉明译:《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83页以下
    [8]当然,这是就整体而言,在具体犯罪上,刑事政策也可以立足于对犯罪人的人身矫正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9]许福生(中国台湾):《刑事政策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主编:《道路交通处理教程》,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11]《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卷,“交通事故”条
    [12]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2007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通报”,公交管[2008]1号
    [13](日)森木益之,戴波、江朔等译:《刑事政策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255-258页
    [14]谢望原、卢建平著,《中国刑事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15]杜晓燕:“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与对策”,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第14卷1期
    [16]魏良培:刑事司法视角下的“正义恢复”--刑事和解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 学,2005年7月。
    [17]季安照、邓瑶萍:“我国的交通犯罪”,法治园地,2001年第12期
    [18]周雪艳:“中外交通肇事犯罪立法比较研究”,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9]周雪艳:“中外交通肇事犯罪立法比较研究”,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0]张旭光.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
    [21]段里仁:《道路交通事故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页
    [22]周雪艳:“中外交通肇事犯罪立法比较研究”,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著 卢建平译,《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法律出版社,2000版
    [2](日)森木益之,戴波、江朔等译,《刑事政策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版
    [3](俄)С.С.Босхолов著,刘向文译,《刑事政策的基础》,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版
    [4](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许福生(中国台湾)著,《刑事政策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2]梁根林著,《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赵秉志主编,《刑事政策专题探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孙文红著,《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5]卢建平著,《刑事政策评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6]刘仁文著,《刑事政策初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7]邓思清主编,《刑事案例诉辩审评 交通肇事罪》,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版
    [8]王朝辉,方乐新编著,《交通行政执法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5版
    [9]刘建华、谷福生、刘明洁,《道路交通安全法热点问题》,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
    [10]谢望原、张小虎《中国刑事政策报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11]谢望原、卢建平著,《中国刑事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于敏,《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与过失相抵》,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14]祝铭山,《交通肇事罪》(典型案例与法律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15]邓思清,《刑事案例诉辩审评:交通肇事罪》,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16]段里仁,《道路交通事故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肖扬,《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刘军: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片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种松志: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15卷4期
    [3]高成霞:浅议我国新时期的刑事政策,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卢建平: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的应然追求,法学论坛,2007年第3期
    [5]胡敏:正确执行刑事政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之对策研究,犯罪研究,2007年3期
    [6]祝圣武:论刑事政策对刑法解释的意义,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第1期
    [7]王娱:香港交通之我见,研究与对策,2006年2期
    [8]孙平、宋瑞、王海霞: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年6月刊
    [9]杨忠敏:交通隐患大局观,驾驶园,2007年4月刊
    [10]郝正君:浅议城市道路交通的治理,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2期
    [11]谢萍: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的问题及法律适用,山东审判,2003年19卷2期
    [12]黄春燕:我国刑法应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政法论丛,2007年第4期
    [13]周雪艳:中外交通肇事犯罪立法比较研究,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4]岳海涛: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郑州大学,2007年8月刊。
    [15]李朝晖:交通肇事后逃逸立法缺陷与完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16]李景城:刑事责任本质的研究,湖南大学,2007
    [17]王汇文: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6
    [18]曾兴圣: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及法律规范研究,四川大学,2005
    [19]付明明:论罪刑均衡原则下的刑罚个别化,厦门大学法学院,2006
    [20]于阜民:刑罚个别化:从理念到法律原则,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1]狄世深:“刑事政策概念新探”,河北法学,2008年3月,第26卷第3期
    [22]季安照、邓瑶萍:“我国的交通犯罪”,法治园地,2001年第12期
    [23]杜晓燕,“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与对策”,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3 月,第14卷第1期
    [24]庞亭玉:论刑事和解,中国政法大学,2007
    [25]魏良培:刑事司法视角下的“正义恢复”--刑事和解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7月
    [26]陈结淼:刑法应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27]张旭光: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
    [28]黄丽勤:增设肇事后逃逸罪之立法思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