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档案三个体系建设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06年起,全国开展新农村建设,至今已逾7个年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档案工作涉及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新农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档案部门也积极进行新农村档案建设试点,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新农村档案工作作为当前中国档案事业的一项重点工作,凸显了档案部门服务“三农”的理念,工作方式、方法和成效,因而对新农村档案工作进行研究也就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提出了档案工作“三个体系”的建设目标,这一建设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新农村档案工作相对较为落后,三个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本文从新农村档案工作入手,分别对三个体系在农村建设中的状况进行介绍和研究。
     第一章,对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作出介绍,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第二章,分别从三个体系角度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出阐述。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从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等方面对新农村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情况做了介绍。重点研究了收集范围的确定和如何收集。新农村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主要论述了档案利用体系的功能设置与实现途径,以及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情况。新农村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则对安全体系该应如何构建进行了研究。第三章,以济源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为例,介绍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经验及启示。第四章,从新农村建设档案体系由谁建、建什么、怎么建三个角度对全文进行总结。
Since2006, the policy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more than seven years, during this time, all the work has got good results. Archives involved in all aspects of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is construction, all the archives institutions of our country ar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to the pilot project of the new countryside archives construction, and they have got good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hival work in the new countryside is a major project of Chinese archives undertakings, it highlights the ideas, working methods, and effects of archival departments serving agriculture, farmer, and rural area. so the study about archival work also has a certain value.
     Yang Dongquan, the director of the State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goal of "three systems" about archives work, 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chives work. However, the archives work in the new countrysid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systems" is not perfect enough. Thus,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is paper makes an introduction and research respectively about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 of the three systems in the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pattern, experience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archives work in the new countryside, as well as research methods, innovation and deficiencies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researches the three systems of new countryside archives. For the resources system construction pa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tuation of the archives resources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countryside from the aspects of archives collection, sorting, filing, appraisal and so on. As an important part, the author makes a study about how to confirm the archives collection scopes and how to do the collection. And then, the study about archives utilization system in the new countryside is shown in the part of construction of utiliz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discussion on the functions set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of archives utiliz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 last part of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is part, archives work and the problems on how to build the security system is studied. The third chapter, taking an example of the new countryside archives work in Jiyuan, provides some experiences and enlightenments of the archives work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countryside. The last but not least chapter is a summary of this paper. It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systems of new countryside archives from three aspects:who, what, and how.
引文
[1] 陈玲霞.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7.1
    [2] 李珍.从“十一五”规划纲要谈农村档案工作[J].档案与建设,2006,(10):8-10.
    [3] 陈玲霞.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7.1
    [1] 王爱竹.关于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思考——以济源市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107-110
    [2] 严永官.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档案工作模式[J].中国档案,2009,(09):38-39
    [3] 欧平.农村档案资源体系构建模式[J].中国档案,2012,(10):52-53
    [4] 毛福民.在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04,(06):4-9
    [1] 马红战.60年不变的庄严[J].中国档案,2009,(10):80-82
    [2] 宗澍.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J].北京档案,2008,(08):6
    [3] 毛福民.在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04,(06):4-9
    [4] 胡清让,吴雁平.转型期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J].兰台世界,2007,(02):14-15
    [1] 王新才,陈划生.东莞市农村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1,(04):98-101
    [2] 金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N].中国档案报,2007-12-31(001)
    [3] 严永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档案,2010,(07):18-20
    [4] 胡清让,吴雁平.转型期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J].兰台世界,2007,(02):14-15
    [1] 杨冬权.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08-12-04(001)
    [1] 北京市平谷区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工作研究课题组.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工作现状与对策[J].北京档案,2008,10:35-36
    [2] 黄依莉.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同步发展[A].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学会.贵州省档案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贵州省: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学会,2008.8
    [1] 杨冬权.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08,(12):10-18
    [2] 杨冬权.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新天地——在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0,(12):14-21
    [1] 杨冬权.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08,(12):10-18
    [2] 杨冬权.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08,(12):10-18
    [1] 黄凤平.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水平全面推动云南档案事业科学发展[J]云南档案,2009,(12):7-15
    [2] 刘英.认真贯彻“三个体系”建设要求扎实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EB].2011.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_599ea7890100qmd2. html
    [3] 李和平.农村档案人员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1:31
    [1] 李和平.农村档案人员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1:33-34
    [2] 陈玲霞.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7.10-11
    [3] 王新才,陈划生.论农村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化途径[J].湖北档案,2011,(05):10-12
    [1] 荆文龙,赵越.新农村建设档案整理方法[J].兰台内外,2007,(05):29-30
    [1] 荆文龙,赵越.新农村建设档案整理方法[J].兰台内外,2007,(05):29-30
    [1] 王改娇,张辉,宗艳芹.农村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44
    [1] 王新才,陈划生.论农村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化途径[J].湖北档案,2011,(05):10-12
    [2] 王新才,陈划生.论农村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化途径[J].湖北档案,2011,(05):10-12
    [3] 李和平.农村档案人员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1:80-81
    [4] 李和平.农村档案人员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1:80-81
    [2] 王新才,陈划生.论农村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化途径[J].湖北档案,2011,(05):10-12
    [2] 王新才,陈划生.论农村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化途径[J].湖北档案,2011,(05):10-12
    [3] 张颖,张慧.浅谈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J].黑龙江档案,2009,01:58
    [1] 徐玲.浅谈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服务工作[J].档案,2008,04:41-42
    [2] 荆文龙,贺丽,李宁.浅议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途径[J].兰台内外,2007,02:36
    [3] 张颖.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兰台世界,2007,(05):24-25
    [4] 王改娇,张辉,宗艳芹.农村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42-143
    [5] 丛玲玲.浅谈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几点认识[J].山东档案,2008,(04):33
    [6] 黄依莉.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同步发展[A].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学会.贵州省档案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学会:,2008:8
    [1] 宋树峰王林杰.奏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强音[N].中国档案报,2008-08-21(003)
    [2] 刘英.认真贯彻“三个体系”建设要求扎实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EB].20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9ea7890100qmd2.html
    [3] 王新才,陈划生.论农村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化途径[J].湖北档案,2011,(05):10-12
    [4] 杨冬权.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新天地——在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0,(12):14-21
    [1] 张颖,张慧.浅谈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J].黑龙江档案,2009,(01):58
    [2] 毛福民.在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04,(06):4-9
    [3] 张家英.农村档案:为解除农村信息贫困服务[J].档案学研究,2005,(03):34-36
    [1] 杨冬权.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新天地——在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0,(12):14-21
    [1] 黄凤平.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水平全面推动云南档案事业科学发展[J].云南档案,2009,(12):7-15
    [2] 湖北省档案局浙江省档案局吉林省档案局青岛市档案局.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之路[N].中国档案报,2008-12-08(003)
    [1] 高彩莉.浅谈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络建设[J].山东农机化,2005,(05):12
    [2] 于洪星,战恺.谈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工作网络的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0,(01):37-39
    [3] 杨冬权.贯彻以人为本建立“两个体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08年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摘要)[J].兰台世界,2009,(01):6
    [1] 黄凤平.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水平全面推动云南档案事业科学发展[J].云南档案,2009,(12):7-15
    [2] 向明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案,2009,(02):36-37
    [1] 杨冬权.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新天地——在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0,(12):14-21
    [2] 黄凤平.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水平全面推动云南档案事业科学发展[J].云南档案,2009,(12):7-15
    [3] 王改娇,张辉,宗艳芹.农村档案管理[N].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42-143
    [4] 杨冬权.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08-12-04(001)
    [1] 王改娇,张辉,宗艳芹.农村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31-132
    [2] 王改娇,张辉,宗艳芹.农村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31-132
    [1] 王改娇,张辉,宗艳芹.农村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32-133
    [2] 适应新形势服务新发展——温岭市档案局局长程根法谈今后的工作思路[J].浙江档案,2010,(11):14-15
    [3] 李和平.农村档案人员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1.68-70
    [1] 杨冬权.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新天地——在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0,(12):14-21
    [2] 黄凤平.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水平全面推动云南档案事业科学发展[J].云南档案,2009,(12):7-15
    [1] 马红战.60年不变的庄严[J].中国档案,2009,(10):80-82
    [2] 特约记者马红战.河南济源市通过“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验收[N].中国档案报,2011-12-08(002)
    [2] 杨冬权.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新天地——在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0,(12):14-21
    [1] 卫乃良.济源市农业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06,(13):32-33
    [2] 王爱竹.关于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思考——以济源市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107-110
    [1] 卫乃良.济源市农业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06,(13):32-33
    [2] 王爱竹.关于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思考——以济源市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107-110
    [1] 杨冬权.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08,(12):10-18
    [1] 王改娇,张辉,宗艳芹.农村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42-143
    [2] 丛玲玲.浅谈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几点认识[J].山东档案,2008,(04):33
    [3] 王新才,陈划生.论农村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化途径[J].湖北档案,2011,(5):10-12
    [4] 金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N].中国档案报,2007-12-31(001)
    [5] 杨冬权.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新天地——在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0,(12):14-21
    [1]常平.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J].陕西档案,2009,(05):27-28
    [2]常永利.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J].山西档案,2009,(S1):84-85
    [3]戴维.论贵阳民生档案的服务性(中)[J].贵阳文史,2010,(01):95-96
    [4]胡建荣.试析我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状与发展[A].甘肃省档案学会.2009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甘肃省档案学会:,2009:9
    [5]黄斌.全国12示范县代表畅谈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经验把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N].中国档案报,2009-11-16
    [6]傅华,姚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在宜昌召开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湖北省副省长张岱梨出席会议并讲话[J].湖北档案,2008,(11).
    [7]杭州市萧山区档案局.创新理念和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J].浙江档案,2009,(12)
    [8]季玲玲.新农村建设中“三农”档案管理[J].档案与建设,2008,(11):25-26
    [9]姜秀范.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1,(03):50
    [10]李淑亮.乡镇档案工作是搞好农村档案工作的关键[J].兰台世界,2007,(21):17-18
    [11]刘涛,卜凡意.谈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J].黑河学刊,2006,(06):101-102
    [12]齐永红,张宝慧,闫雨.宁阳县档案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启示[J].山东档案,2011,(05):49-51
    [13]平湖市档案局.务实合作创新——平湖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成效显著[J].浙江档案,2011,(06):25-26
    [14]钱慧君.新农村建设中村级档案的构建[J].城建档案,2009,(04):55-56
    [15]任瑛.关于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思考[J].山西档案,2008,(S1):34-35
    [16]田秀荣.鱼台县新农村建设档案调查与思考[J].山东档案,2010,(04):51-52
    [17]田炜.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农村档案工作水平[J].甘肃农业,2010,(06):44-46
    [18]王秋芬,王薇.浅谈如何提升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水平[J].黑龙江档案,2009,(02):89
    [19]王淑华.龙口市从三个方面努力做好农村档案工作[J].山东档案,2011,(02):48-49
    [20]王伟华.浅议农村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建设问题[J].经济师,2011,(12)281-282
    [21]谢继君,于晓丽.新农村建设档案整理模式[J].兰台内外,2010,(03):22
    [22]杨杏山.树立新观念迎接新挑战[J].浙江档案,2011,(05):24-25
    [23]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0,(01):14-22
    [24]张伟.提高认识,积极引导,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1,(01):69
    [25]赵平.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思考[J].城建档案,2010,(12):26-28
    [26]左兰芳.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思考[J].档案天地,2006,(06):36
    [27]林怀勇,刘平.村级档案整理方法[J].中国档案,1999,06:22
    [28]王云.浅谈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做好档案工作[EB].2008.http://gxda.gxi.gov.cn/gxda_jlyd/200807/t20080715_71352.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