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证明标准(standard of proof)的涵义入手,首先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诉讼证明标准,特别是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做了介绍,并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其次,对证明标准、证明要求(即指自由心证)以及证明方式(即指客观真实亦或法律真实)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区分,以澄清其中的混乱;并探讨了证明标准与这几个证据法问题,即证明要求、证明方式以及举证责任(burden of proof)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论证理论问题之后,论文将会重点阐述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民事证明标准的差异,这主要包括差异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差异持续至今的原因。文章特别对差异持续至今的原因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证――展示了各类学术观点对该问题的解释并提出自己的相应看法,并试图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最终解释。
    
    通过对两大法系民事证明标准差异的分析,本文认为英美法系的“优势证据” (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 或称为“盖然性占优势” (proof on a balance of probabilities)的民事证明标准能够更公平和更有效的探寻事实真相,因而应当成为我国《民事证据法》的立法方向。
引文
1. 张卫平主编:《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纪敏主编:《证据全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9年版。
    3. 熊志海:《诉讼证明标准述评》,载自《重庆社科文汇》,2000年第十期。或http://www.cpdx.gov.cn 1/10。
    4. 胡建萍: 《证明标准问题之司法实务考察》,载自曹建明主编《诉讼证据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5. 刘金友,李玉华:《论诉讼证明标准》,载自曹建明主编《诉讼证据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6. 江伟,邵明:《关于我国制定统一证据法典的意义和若干设想》,载自王利明,江伟,黄松有主编的《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7. 卞建林:《诉讼证明:一个凾待重塑的概念》,载自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8. 席建林:《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重构》,载自曹建明主编《诉讼证据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9. 『美』赛西尔·特纳:《肯尼刑法原理》,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0. 『英』丹宁勋爵:《法律的界碑》,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11. 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2. 王利明:《审判方式改革、司法公正与民事证据法》-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载自《人大法律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卷。
    13. 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14. 王利明:《民事证明制度与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5. 『美』 摩根:《证据法之基本问题》,台湾世界书居1982年版,
    16. 杨良宜,杨大明:《国际商务游戏规则:英美证据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7. 沈达明:《英美证据法》,中信出版社,1996年版。
    18. 张斌,陈晓宇:《我国民事证明模式之探析》-兼论“盖然性占优势”
    
    
    证明标准的建立,载自曹建明主编《诉讼证据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19.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转移自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及其功能》,法律出版社。
    20. 江伟,刘敏:《论民事诉讼中的认证》,载自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21. 汪建成,孙远:《自由心证新论-“自由心证之自由与不自由》,载自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22. 裴仓龄:《制定证据法典刻不容缓》,《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23. 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4. 刘田玉,王海鸿:《诉讼证明相关问题反思》,载自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5. 卞建林,刘玫:《证据法学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
    26.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法典》,上海社会科学院法院研究所译,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27. 【日】春日伟知郎:《自由心证的现代意义》,载【日】春日伟知郎:《民事证据法论集――情报开示、证据收集与事案的解明》,东京,有斐阁,1995,转引自张卫平主编:《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 白绿铉:《证据制度与现代民事诉讼机制》,载自《人大法律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卷。
    29. 【英】乔纳森·科恩:《证明的自由》,何家弘译。载《外国法译评》,1997年版。
    30. 《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1. 刘金友、李玉华:《论诉讼证明标准》,载自曹建明主编:《诉讼证据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32. 杨荣新:《应当尽快制定证据法》,载自《法学前沿》第四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3. 李浩:《差别证明要求与优势证据证明要求》,载《法系研究》1995年第五期。
    
    34. 陈响荣等:《诉讼效益与证明要求》,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五期。
    35. 高家伟:《行政诉讼证据的理论与实践》,工商出版社,1998年版。
    36. Kevin M. Clernont & Emily Sherwin, “A Comparative View of Standards of Proof”,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2002).
    37. von Mehren, “Some Comparative Reflections on First Instance Civil Procedure : Recent Reforms in German Civil Procedure and in the Federal Rules,” The Civil Law Systems151(2nd ed.1977).
    38. Juliane Kokott, The Burden on Proof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18(1988).
    39. Mary Ann Glendon, Michael Wallace Gordon & Christopher Osakwe, Comparative Legal Traditions 903(1985).
    40. Negal, “Evidence”, in 7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Macropredia 1,2 (1974).
    41. Steve L .Emanue l, Howard M. Rossen, Wilton S. Sogg, Civil Procedure, West Publishing Co. 1997.
    42. Steve L. Emanuel: Evidence, Emanuel Law Outline, 伊曼纽尔法律精要影印系列,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43. Christopher Allen: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Evidence, 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8).
    44. LL.B London Open Learning. Evidence. (Part 1).3.4. Semple Piggot Rochez Ltd,(1999).
    45. Black’s Law Dictionary, 6th edition,West Publishing Co,(1990)
    46. William Holdsworth, A history of English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6).
    47. Dama?ka, Aclassic statement of the probabilistic nature of knowledge lies in John Locke,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Peter H.Nidditch ed., (1975).
    48. Curran, “Romantic Common Law, Enlightened Civil Law: Legal Uniformity and the Homogeniz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7 Colum. J. Eur. L. (2001).
    49. Trickette, “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 and Reasonable Doubt,” 10 Forum
    
    
    (Dick. L. Rev.) (1996).
    50. Clermont, “Procedure’s Magical Number Three: Psychological Bases for Standards of Decisions,” 72 Cornell L Review (1997).
    51. Ralph Winter, “The Jury and the Risk of Nonpersuasion,” 5 L. & Soc’y Rev. (1971).
    52. Merryman, “The French Devi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96).
    53. Andrew Choo, “Evidence-Text and Materials”, Longman Law Series,(19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