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推动公民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资源。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把人的现代化与制度的现代化联系起来,形成了制度与国民性互动的思想。该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民主化进程起着积极作用。然而,学界一直把该思想机械分割为国民改造和制度变革两个问题,分别进行研究。这种缺乏整体把握的研究方式,导致学界对严复思想出现了种种误读。因而,从整体入手研究严复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不仅有利于消除思想误读,而且有利于客观评价严复的思想地位,对推动当代的公民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着眼于严复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的整体性,主要采取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制度经济学、政治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理论,集中探析其形成过程、理论体系、理论困境、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等内容。
     第一章主要研究该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和具体过程。研究发现,该思想是在分析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原因、总结洋务运动受挫的教训和回应洋人对中国国民的批判等基础上形成的;它既吸收了中国力命论、道德修养论和变法论等思想中的精华,又汲取了西方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国民教育思想、近代民主宪政思想、近代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它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戊戌变法失败前的思想发轫期、戊戌变法失败到辛亥革命前的系统形成期和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思想转折期。从人的现代化素质结构看,严复在思想转折时期对传统伦理文化的提倡,并不意味其变成了保守落后的人物,而是显示其对理想国民的认识更为科学,对现代化的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章探讨了严复对旧制度与国民劣根性互动关系的分析,内容包括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国民性制度根源的探析以及对国民劣根性固化封建制度的分析。研究显示,严复对近代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是全面的,对这些劣根性与旧制度的关系的分析也是非常深刻的。他发现君主专制与国民劣根性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近代中国现代化艰困的重要原因是,国民劣根性使中国封建制度具有极强的抗变性。当然,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存在绝对化、西方化和笼统分析等局限性。
     第三章主要研究严复突破旧制度与国民性均衡状态的思想、推动新制度优化国民性的设想和新国民催化新制度的思想。研究发现,严复基于国民劣根性与君主专制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一条独特的民主宪政之路:具体制度改革——塑造理想国民——理想国民催化民主宪政。这条路立基于“趋乐避苦”的人性预设,试图通过具体制度的重新安排来改变国民行为的成本——收益函数,进而实现改造国民性。它以“积微成著”为原则,坚持内生自发与外生自觉两种方式相结合。在这个变革方案中,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培养理想国民和推动制度变革等同等重要,同时进行。因而可以说,严复作为中国实现振兴切入点的“教育”,不是学校教育这个狭义教育,而是涵盖制度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内的广义教育,把严复归于教育救国论者应是误读。
     第四章主要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分析该思想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人心风俗改造思想、戊戌维新派新民思想和五四启蒙运动的关系。研究说明,尽管近代中国没有按照严复所设计的路径发展,但该思想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影响和历史价值:它批判地继承了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人心风俗改造思想;通过为维新爱国志士贡献理论武器等方式有力支持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运动;为五四启蒙运动培养了大批运动主将,提供了理论武器;也为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确立了人本价值取向。
     第五章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主要工具,分析严复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互动供给不足——威权动力缺失,互动需求不足——国民动力消解,互动时间压迫——不能满足民族快速复兴的需求,还有互动空间有限——制度选择空间狭隘。从理论本身来看,困境原因主要是由于该思想中存在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矛盾以及理性人与非理性人的冲突。从历史背景来说,这些困境源于制度与国民性互动存在传统路径依赖,并且深受当时严峻环境的制约。
     第六章阐述严复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对现代公民教育的启示。一是公民教育制度创新应该遵循公正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适宜导引原则和协调一致原则。二是公民教育制度创新要坚持强制性变革与诱致性变革相统一。三是要形成以政府调控为主,形成个人、社会和教育机构共同参与公民教育的基本制度体系;要以提高公民教育实效为目标,逐步建立与公民教育基本制度相配套的各类具体制度;要坚持规范创新与价值创新的有机统一。
     总之,严复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是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独具个性的一章,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跨世纪的意义。
Yan Fu,a famous thinker in modern China, freely galloped Chinese Ideological boundaries nearly 30 years with over 300 million words of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He was regarded as "a thinkers" by Sun Zhongshan,as a "Western-learning Sage" by Liang Qichao, as "a outstanding initiation pioneer" by Hu Shi and as "a advanced character who seeks for the truth to the Western country" by Mao Zedong. He formed opinion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nationality by contacting person's modernization with system's modernization, which plaied the positive promotion effe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rn China's idea, the quality enhancement and the society's democratization. In immediately, the research, which on Yan Fu's thoughts ab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nationality, conducted the research by division this thought into the n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ystem transforms. Nowadays, it is important to presents a synthetical discussion of this Yan Fu's thought from the whole.
     In order to study the thoughts, this dissertation, adopting the textual analysi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he inductive method, etc. has comprehensively used of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politics and the education. through a "line type" structure arrangement,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which are the forming proces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the theoretical dilemma, the historical value and the realistic enlightenment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researched its historical conditions, its theoretical sources and its detailed process. This dissertation pointed out that this thought was formed though reconsidering the reason for which the people were repeatedly defeated, by summarying the lessons from the social reform unceasingly suffered setbacks and by the criticizes the Chinese national incorrigbility from the foreigner in China, that It already absorbed the Chinese's traditional cultrure,such as the Mental-effort theory, the traditional transforms ideas and the ideas of the Confucianism takes the moral training important, and the western cultrure, such as the evolution theory, the social organism theory and the modern liberalism, etc. Its forming process may divide into in three stages which are the seed time, the formative time and the transition time.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d the Yan Fu's critique on the national incorrigbility, researched on the system reasons of the nationalistic incorrigbility and analysised the feudalism solidification to national incorrigbility. This dissertation reports that Yan Fu exhaustively criticized all sorts of performance of the modern China national's incorrigbility and thoroughly analyzesed the system roots of these incorrigbility. He discovered that there was a kind of interdependenc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onarchy system and the national incorrigbility, profoundly promulgated the hardship reason of the China modernization, which was that the national incorrigbility enables China feudalism have the greatly strengthened contravariance. Certainly, the Yan Fu's critique to national incorrigbility existences a few shortcoming.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studied the Yan Fu'thought about how to breakthrough the equilibrium state between about the ancient regime and the nationalistic, about how to optimize nationality through the new system and about how to catalyzes the new system through the new nationality. This dissertation reports that Yan Fu, baseing on the paragenesis relations between the national incorrigbility and the absolute monarchy system, proposed a unique road to the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ism. Based on the human nature theory, he attempts to adjust the national behavior through the initiative arrangement of many concrete systems on the cost-revenue function. This path take "accumulates micro to macro" as a principle and insist unifies of endogenous spontance and exogenous aware. In this social transformational process, developing the technology, fostering the talentfor and changeing the systemthe are all important and carries on. Therefore, the eduction take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 to realize the promotion of China is not this narrow sense education, but the generalized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systemal educationt, the social education and school editiona. It is misunderstanding to belongs Yan Fu to the man who take the education as the way to save the n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method, from historical dimension, analyz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is thought and the landlord-class-reformists ideology how to remold the people's custom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and 54 Enlightenment.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modern China development was not according to way which designs by Yan Fu, but this thought still had the 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influence and the historical value. It not only criticizedly inherited the landlord class reformist's ideology to remold the people custom, but also powerfully supported the reformational movement by contributing the bourgeoisie reformist. It not only has trained large quantities of movement commanding general and has provided the theory weapon for 54 Enlightenment, but also has established the people-oriented value for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the modern nationality transformation.
     The fifth chapter studied the difficult position faced the evolution reform road which was designed by Yan Fu in modern China. Analysised from the new system economic angle, the Yan Fu's system and the nationalistic interaction thought was facing the difficult position in its practice, including the lacking-power main body, the Interactive demand, the traditional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The environment influence from the realistic stock. Judging from the theory itself, trouble reasones lay i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moral people and the agent preset and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rational person and the irrational man.
     The sixth chapter, based on the plight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yan fu' thoughts about the interactivation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theory of nationality, elaborated the following enlightenment, which are the national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of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the optimization system has the function of improving national quality and the system reform has limitations to the improvment of national quality.
     In a word, the yan fu'thought about the interactivation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theory of nationality is unique in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history and is very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s and has the cross-century significance.
引文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①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②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页。
    ①汪康年:《中国自强策中》,任继愈主编:《中华传世文选·晚清文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3页
    ①参见李承贵:《严复进化思想探微》,《中国近代史》(人大复印资料),1997年第9期。
    ②参见马克锋:《严复“三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
    ③董小燕:《严复思想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①参见熊乡江:《严复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重构》,《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②参见袁洪亮:《人的现代化——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134页。
    ③隋淑芬、余灵灵:《严复的教育价值论》,《人才开发》,2005年第6期。
    ④汪海萍:《严复与道德重建》,《学术月刊》,1998年第9期。
    ①彭南生:《论严复对国民“恶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恩想》,《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②参见张晋安、陈曼娜:《略论严复的开民智思想》,《南都学坛》,1993年第4期。
    ③丁平一,张伶伟:《严复教育兴国思想之特色》,《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第2期。
    ④李砂砂:《严复教育思想述论》,《阴山学刊》,2003年第4期。
    ⑤陈敏、陈伯强:《论严复改革教育的创新精神》,《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⑥参见隋淑芬:《严复的中西国民素质及其教育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8期。
    ①参见吴玉伦:《论严复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3期。
    ②宫兴华:《严复与福泽谕吉智德观比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③田薇,胡伟希:《略论严复的天演论道德观及其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突破》,《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7期。
    ④张春燕:《国民性思想评析》,《长白学刊》,2007年第3期。
    ⑤张晋安、陈曼娜:《略论严复的开民智思想》,《南都学坛》,1993年第4期。
    ①黄书光:《论严复的教育哲学观》,《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②马克锋:《严复“三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
    ③郑军:《论严复的国民法律素质思想》,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④宫兴华:《严复与福泽谕吉智德观比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①任燕妮:《严复宪政思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②王人博:《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9页。
    ③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④李玉琳:《严复宪政思想探析》,《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⑤杨阳:《严复宪政思想研究》,重庆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⑥吴向红、杜力夫:《严复宪政法治思想初探》,《福建论坛(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8期。
    ①参见鲍绍霖:《国民性研究_东西文化相互影响三部曲》,《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②田薇,胡伟希:《略论严复的天演论道德观及其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突破》,《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7期。
    ③参见洪峻峰:《论严复对“五四”启蒙思想的影响》,《邯郸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
    ④张爱勤:《严复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之比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8期。
    ①张春燕:《严复国民性思想评析》,《长白学刊》,2007年第5期。
    ②张春燕:《严复国民性思想评析》,《长白学刊》,2007年第5期。
    ③梁景和:《清末国民性批判》,《清史研究》,1999年第3期。
    ①罗家伦:《近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新潮》,第2卷第5号,国立北京大学出版部发行1920年。
    ②戚学民:《严复<政治讲义>文本溯源、言说对象和理论意义》,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2。
    ①严复:《<日本宪法义解>序》,《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6页。
    ①张春燕:《国民性思想评析》,《长白学刊》,2007年第3期。
    ②严复:《(老子)评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1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756页。
    ②辞源编辑组:《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53页。
    ③[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2页。
    ④[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胡依默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39—140页。
    ⑤[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6页。
    ⑥[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6页。
    ①[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45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4页。
    ③[美]道格拉斯·C·诺思:《论制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第6期。
    ④董泽芳:《教育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8-39页。
    ⑤[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72页。
    ⑥邹吉忠:《自由与秩序:制度价值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6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6页。
    ②《管子·任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6页。
    ③《史记·律书》,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376页。
    ④《汉书·刑法志》,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第325页。
    ⑤刘克明、王克兴:《中国传统人格批判》,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⑥杨愚春:《中国的家族主义与国民性格》,李亦园等编:《中国人的性格—科际综合讨论》,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专刊乙种第四号。
    ⑦沙莲香:《中国民族性》(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8页。
    ①吕锡璨:《道家与民族性格》,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页。
    ②童辉杰:《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与日、俄、美三国的比较》,《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第2期。
    ③郑师渠:《辛亥革命后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④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07页。
    ⑤崔志海:《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思想的先声—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史学月刊》,1994年第4期。
    ⑥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97页。
    ①袁洪亮:《人的现代化——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②李何林:《从“国民性”问题谈<阿Q正传>》,鲍晶主编:《鲁迅“国民性思想”讨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7页。
    ③鲍昌:《论鲁迅的“改革国民性”思想》,鲍晶主编:《鲁迅“国民性思想”讨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8页。
    ④邵伯周:《讨论鲁迅关于“国民性”问题的见解》,鲍晶主编:《鲁迅“国民性思想”讨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1—149页。
    ⑤朱志勇:《关于国民性之“在”的追问》,《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⑥孙强:《国民性概念与理论的历史性考察》,《山西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①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5版,第305页。
    ②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版,第29页。
    ③休谟:《休谟政治论文选》,商务印书馆1997版,第86-88页。
    ④吉野耕作:《文化民族主义的社会学》,商务印书馆2004版,第74—77页。
    ①Fischer, Hans:Ethnologie. EinfUhrung und Uberblick, Berlin:1992, p.34,43,44.
    ②Benedict, Ruth:Patterns of culture, 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68 (1934), p.33,183.
    ③Patterson, Thomas C.:A social history of anthrop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s, Oxford:Berg,2001, pp. 79-80
    ④Kardiner, Abram:The individual and his society, New York:Columbia Univ. Press,1949 (1939), p.7,471.
    ⑤Kardiner, Abram:The psychological frontiers of society, New York:Columbia Univ. Press,1963(1945), p.24
    ①Linton, Ralph: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personality. 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1947, P.19.
    ②Du Bois, Cora:The people of Alor, Minneapolis:Univ. of Minnesota Press,1944, pp.2-13.
    ③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75页。
    ①梁启勋:《国民心理学与国民教育之关系》,《新民丛报》(第25号),1903年第2期。
    ①沙莲香:《论中国人的素质构成与社会发展》,《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7期。
    ②沙莲香:《论中国人的素质构成与社会发展》,《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7期。
    ①《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四书五经》,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
    ②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页。
    ①严复:《与梁启超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4页。
    ②严复:《<穆勒名学>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03页。
    ③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页。
    ④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页。
    ⑤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页。
    ⑥严复:《与梁启超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4页。
    ①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页。
    ②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页。
    ③严复:《中俄交谊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75页。
    ④梁启超:《古议院考》,《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
    ①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卷十一》,《康有为全集》(第4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9页。
    ②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论》,《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030页。
    ③严复:《<与莫理循书>参考译文》,《<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99页。
    ①严复:《<与英理循书>参考译文》,《<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3-304页。
    ②[德]卫礼贤著:《前言》,《中国心灵》,王宇洁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页。
    ③王宇洁:《译者序》,《中国心灵》,王宇洁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页。
    ④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民国初年),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第881页。
    ①《荀子·天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6页。
    ②谭嗣同:《仁学·四十五》,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页。
    ①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页。
    ②严复:《<天演论>自序》,《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21页。
    ③严复:《<天演论>手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35页。
    ④严复:《天演论·论十四矫性》,《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95页。
    ①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页。
    ②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46页。
    ③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31页。
    ④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46页。
    ⑤庞虎:《中国自由主义的启蒙困境与现实启迪——以严复为例》,《江汉论坛》,2009年第2期。
    ⑥《大学》,《四书五经》,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⑦严复:《主客平议》,《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5页。
    ①《中庸》,《四书五经》,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
    ②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48页。
    ③《庄子·达生》,《诸子集成》,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28页。
    ④严复:《<庄子>评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31页。
    ⑤严复:《天演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27页。
    ①严复:《<老子>评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95页。
    ②罗耀九:《严复改造中国传统道德的探索》;习近平主编:《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6页。
    ③严复:《<老子>评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91—1092页。
    ④严复:《<老子>评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76页。
    ⑤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48页。
    ⑥严复:《<庄子>评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46页。
    ①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19页。
    ②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19页。
    ③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46页。
    ④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页。
    ①斯宾塞:《社会静力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49页。
    ②严复:《<天演论>译例言》,《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21页。
    ③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④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页。
    ⑤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页。
    ⑥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页。
    ⑦严复:《(群学肄言)译余赘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6页。
    ⑧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页。
    ①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页。
    ②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页。
    ①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页。
    ②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页。
    ③[英]罗伯特·夏克尔顿:《孟德斯鸠评传》,刘明臣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88页。
    ④陈丛兰:《孟德斯鸠中国国民性思想探析》,《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5期。
    ⑤严复:《<蒙养镜>序》,《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7页。
    ①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8—989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9页。
    ④严复:《<民约>平议》,《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7页。
    ①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59页。
    ②严复:《天演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95页。
    ③严复:《天演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95页。
    ④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⑤蔡元培针对严复的政治取向提出,“严氏译《天演论》的时候本来算激进派,听说他常常说‘尊民叛君,尊今叛古’八个字的主义。后来他看得激进的多了,反有点偏于保守的样子”。参阅《蔡元培全集》(第四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53页。
    ⑥周振甫认为,严复的思想发展历程分为“全盘西化”、“中西折衷”、“反本复古”三个时期。参阅周振甫:《严复思想述评》,中华书局1940年版。
    ⑦王拭认为,严复在戊戌变法前是“出色的思想家”,在戊戍政变后“从进步转到保守”,辛亥革命后成为“顽固反动的癒壄堂老人”。参阅王栻:《严复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⑧李泽厚认为,严复“在戊戍变法走向高潮时便表现出倒退,后来更是背弃了他早年曾经热情信仰过、宣传介绍过的新学、西学,而完全回到封建主义怀抱中去了。”参阅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54页。
    ⑨张志建认为,严复趋向保守始于1905年,到那时,“就思想而言,他已算不得先进的中国人了”。参阅张志建:《严复学术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3页。
    ⑩武云认为,“辛亥革命后,严复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尽管在理论上,他仍坚持有条件地‘别择’中西文化,但在具体内容上,已由批判旧学、崇尚西学,转变为肯定、倡扬旧学,提倡尊孔读经,否定、抨击西学。”参见武云:《严复晚期旧学观探析》。《东岳论丛》,2001年第2期。
    ①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6页。
    ②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页。
    ③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页。
    ④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页。
    ⑤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页。
    ⑥参见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页。
    ①严复:《<支那教案论>提要》,《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3—54页。
    ②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0页。
    ③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页。
    ④严复:《政治讲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87页。
    ①严复:《<日本宪法义解>序》,《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6页。
    ②严复:《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8页。
    ③严复:《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4页。
    ④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81页。
    ⑤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60页。
    ①严复:《<天演论>自序》,《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19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6页。
    ③严复:《说党》,《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05页。
    ④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92页。
    ⑤严复:《思古谈》,《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324页。
    ⑥严复:《思古谈》,《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4页。
    ①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05页。
    ②严复:《导扬中华民国立国精神议》,《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3—344页。
    ①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03页。
    ②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11页。
    ③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90页。
    ④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05页。
    ⑤严复:《遗嘱》,《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0页。
    ⑥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页。
    ①严复:《政治讲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53页。
    ②陶文昭:《政治理性》,李德顺:《价值学大词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50页。
    ①参见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三联出版社2004年,第1页。
    ②严复:《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1页。
    ③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9页。
    ④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04页。
    ⑤严复:《宪法大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4页。
    ⑥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3页。
    ⑦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⑧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①汪波:《“政治理性人”的基本逻辑——政治学基本人性假设的新思路》,《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②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5页。
    ③严复:《论中国救贫宜重何等之业》,《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6页。
    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05页。
    ⑤严复:《论抵制工约之事必宜通盘筹划》,《<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①严复:《读新译甄克思<社会通诠>》,《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0页。
    ②《论语·季氏》,《四书五经》,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③严复:《原贫》,《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3页。
    ④严复:《天演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95页。
    ⑤吴汝纶:《<原富>序》,《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2页。
    ⑥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58页。
    ①吴汝纶:《<原富>序》,《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2页。
    ②高剑平:《科学理性概念的界定》,《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③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6页。
    ④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页。
    ⑤严复:《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1页。
    ①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4页。
    ②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5页。
    ①范忠信等:《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1页。
    ①梁景和:《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5页。
    ①严复:《代北洋大臣杨拟筹办海军奏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7页。
    ②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页。
    ③严复:《<社会通诠>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1页。
    ④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79页。
    ⑤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1页。
    ⑥朱静:《洋教士看中国朝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①严复:《论中国教化之退》,《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3页。
    ②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6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49页。
    ④严复:《与吴汝纶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21页。
    ⑤严复:《论胶州知州某君》,《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0页。
    ①严复:《政治讲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72页。
    ②严复:《政治讲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62页。
    ①严复:《论铜元充斥病国病民不可不急筹挽救之术》,《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0页。
    ②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86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2页。
    ④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67页。
    ⑤严复:《论胶州知州某君》,《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0页。
    ⑥严复:《实业教育》,《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7页。
    ①严复:《论胶州知州某君》,《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0页。
    ②严复:《代北洋大臣杨拟筹办海军奏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7页。
    ③严复:《读新译甄克思<社会通诠>》,《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8页。
    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42页。
    ①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4页。
    ②严复:《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1页。
    ③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1页。
    ④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页。
    ⑤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59页。
    ①转引自何兆武《也谈对学衡派的认识与评价》,《读书》1999年第5期,第49页。
    ②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3页。
    ①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6页。
    ②《上谕十六条》,《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397,光绪己亥夏御制本,第2—3页。
    ③严复:《辟韩》,《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页。
    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0页。
    ⑤故宫博物院编:《钦定吏部则例》,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6页。
    ①清史编纂委员会:《刑法志一》,《清史稿》国防研究院1961年版,第1734页。
    ②沈之奇:《大清律辑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5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4页。
    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4页。
    ⑤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9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2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6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48页。
    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69页。
    ⑤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4页。
    ⑥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4页。
    ⑦《断狱·故禁故勘平人》,《大清律例》(卷36),张荣铮等点校,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69页。
    ②《禁令·严禁黄缘诸弊》,《钦定科场条例》(卷三三),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830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③《禁令·严禁黄缘诸弊》,《钦定科场条例》(卷三三),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830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3页。
    ⑤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3页。
    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①按照社会学家马尔库塞提出的观点,单向度的人主要是指那种认同社会现实,维护现有制度,思想和行为有着巨大的惰性,没有合理批判社会现实精神和能力的人。而造就单向度的人的社会,则是单向度的社会。可以看出,奴性国民与单向度的人,奴性国民与封建制度的互动关系和单向度的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都是相似的。
    ②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页。
    ③严复:《<群己权界论>译凡例》,《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3页。
    ④严复:《<社会通诠>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24页。
    ①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05页。
    ③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6页。
    ④[意]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上),何高济等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4页。
    ①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页。
    ②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页。
    ③严复:《论中国教化之退》,《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1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9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61页。
    ③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6页。
    ①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②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9页。
    ④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⑤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⑥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9页。
    ①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59页。
    ②严复:《天演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45页。
    ③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97页。
    ④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77页。
    ①严复:《<天演论>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39-1340页。
    ②严复:《<庄子>评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29页。
    ③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1页。
    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①严复:《<女子教育会章程>序》,《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3页。
    ①严复:《辟韩》,《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页。
    ②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1页。
    ③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④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页。
    ⑤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1页。
    ⑥严复:《原强续篇》,《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5页。
    ⑦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页。
    ①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5页。
    ②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59页。
    ③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80页。
    ④严复:《英文汉解》,《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8页。
    ⑤严复:《英文汉解》,《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0页。
    ①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95页。
    ②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95页。
    ③[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年版,第33页。
    ④严复:《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3页。
    ⑤严复:《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2页。
    ⑥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00页。
    ⑦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08页。
    ①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页。
    ②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5页。
    ③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页。
    ①严复:《政治讲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60页。
    ②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5页。
    ④严复:《宪法大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5页。
    ⑤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46页。
    ⑥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2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06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2页。
    ③严复:《论铜元充斥病国病民不可不急筹挽救之术》,《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8-179页。
    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22页。
    ⑤严复:《宪法大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3页。
    ①严复:《与梁启超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4页。
    ②严复:《政治讲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76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2页。
    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06页。
    ⑤严复:《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6页。
    ⑥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2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7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7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2页。
    ①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4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9页。
    ③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82页。
    ④严复:《读新译甄克思<社会通诠>》,《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0页。
    ①上海经世文社编:《民国经世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4592页。
    ②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6页。
    ③亚当·斯密:《原富》,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79页。
    ④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59页。
    ①严复:《论铜元充斥病国病民不可不急筹挽救之术》,《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7页。
    ②严复:《论铜元充斥病国病民不可不急筹挽救之术》,《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6页。
    ③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5页。
    ④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0页。
    ①严复:《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1页。
    ②严复:《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0页。
    ③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页。
    ④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0页。
    ①严复:《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9页。
    ②严复:《实业教育》,《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4页。
    ③严复:《实业教育》,《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6页。
    ④严复:《实业教育》,《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7页。
    ⑤严复:《实业教育》,《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6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22页。
    ②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页。
    ③[法]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法意》,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169页。
    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69页。
    ①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01页。
    ②严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讲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8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4页。
    ④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10页。
    ①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0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7页。
    ①严复:《宪法大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6页。
    ②严复:《论英国宪政两权未尝分立》,《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9页。
    ③严复:《辟韩》,《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7页。
    ②[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③周叶中:《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0页。
    ①[美]奥德舒克:《立宪原则的比较研究》,刘军宁等编《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94页。
    ②[美]奥德舒克:《立宪原则的比较研究》,刘军宁等编《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94页。
    ③[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黄晓京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译者絮言”第3页。
    ④[日]杉原泰雄:《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吕超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①严复:《<名学浅说>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55页。
    ②严复:《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学科为当务之急》,《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0页。
    ③严复:《<群己权界论>译凡例》,《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4页。
    ④严复:《述黑格尔唯心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7页。
    ①严复:《论英国宪政两权未尝分立》,《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8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936页。
    ③严复:《论英国宪政两权未尝分屯》,《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8页。
    ④严复:《论英国宪政两权未尝分立》,《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9页。
    ⑤严复:《论英国宪政两权未尝分立》,《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2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40页。
    ②严复:《续论英国宪政两权未尝分立》,《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6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8页。
    ④恩格斯:《法兰西内战》(1891年单行本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⑤毛泽东:《关于健全党委制》,《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0页。
    ⑥邓小平:《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6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64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9页。
    ③[美]卡尔·J·弗里德里希:《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周勇等译,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5页。
    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06页。
    ⑤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页。
    ①[美]斯蒂芬,L.埃尔金等,《新宪政论一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周叶谦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7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情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②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页。
    ③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1页。
    ④严复:《论英国宪政两权未尝分立》,《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2页。
    ⑤[美]阿兰·S·罗森鲍姆:《宪政的哲学之维》,郑戈等泽,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4页。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3页。
    ②严复:《导扬中华民国立国精神议》,《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2页。
    ③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页。
    ④[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54页。
    ①[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58页。
    ②以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制度系统为例,“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两项原则,是强调核心制度不能动摇;而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和坚持对外开放,则是表示要发展边缘制度。中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其含义也是指,既要坚持核心制度(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还要完善边缘制度(所谓市场经济)。参见罗必良:《新制度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③严复:《<国闻汇编>叙》,《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57页。
    ①[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74页。
    ②参见[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92页。
    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105页。
    ②蔡元培:《最近五十年》,《蔡元培全集》(第4卷),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51页。
    ③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9页。
    ④魏源:《圣武记序》,《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页。
    ⑤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三》,《魏源集》(下),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9页。
    ①魏源:《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6页。
    ②龚自珍:《尊隐》,《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7页。
    ③龚自珍:《尊隐》,《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2页。
    ④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页。
    ①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页。
    ②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页。
    ③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7页。
    ④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6页。
    ⑤严复:《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0页。
    ①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页。
    ②严复:《论中国救贫宜重何等之业》,《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6页。
    ③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页。
    ④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5页。
    ⑤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08页。
    ①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页。
    ②魏源:《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58-359页。
    ③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4页。
    ④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页。
    ⑤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⑥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8页。
    ①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页。
    ②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9页。
    ①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5-16页。
    ②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页。
    ③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页。
    ④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变法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1页。
    ⑤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526页。
    ⑥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四),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5页。
    ⑦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0页。
    ①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页。
    ②康有为:《变则通通则久论》,《康有为全集》(第2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①梁启超:《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②梁启超:《<说群>序》,《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③梁启超:《梁启超致严复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70页。
    ④梁启超:《新民说》,《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655页。
    ①梁启超:《说群一·群理一》,《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②严复:《天演论》,《严复集》,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347页。
    ③梁启超:《梁启超致严复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66页。
    ④康有为:《上海强学会后序》,《康有为全集》(第2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7页。
    ⑤黄遵宪:《南学会第一次讲义》,于宝轩:《皇朝蓄艾文编》(卷四),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第456页。
    ⑥蔡尚思等编:《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30页。
    ⑦唐才常:《公法学会叙》,《唐才常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5-156页。
    ①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874页.
    ②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页。
    ③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3页。
    ④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45页。
    ①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1页。
    ②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138页。
    ③梁启超:《梁启超致严复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67页。
    ④康有为:《康南海诗集卷之四》,《康有为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8页.
    ⑤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课艺批》,《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页。
    ⑥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67页。
    ⑦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康有为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⑧梁启超:《新民说》,《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655页。
    ①梁启超:《论学会》,《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②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增订本),蔡尚思等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29页。
    ①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140页。
    ②严复:《严观察登台宣讲》,《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0页。
    ①康有为:《请御门誓众开制度局以统筹大局折》,《康有为全集》(第4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②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康有为全集》(第1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页。
    ③康有为:《上清帝第四书》,《康有为全集》(第2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4页。
    ④胡燏棻:《变法自强疏》,翦伯赞等编:《戊戌变法》(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279页。
    ⑤严复:《严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页。
    ①严复:《天演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42页。
    ②严复:《与张元济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33页。
    ③康有为:《春秋董氏学》,《康有为全集》(第2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1页。
    ④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2页。
    ①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全集》(第4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②康有为:《上清帝第四书》,《康有为全集》(第2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页。
    ③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5页。
    ④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5页。
    ①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3页。
    ②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任建树等:《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277页。
    ③胡适:《文学革命是历史的必然》,欧阳哲生:《胡适文集》(第9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4页。
    ①蒋梦麟:《新旧与调和》,陈崧:《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版,第122-129页。
    ②美国汉学家史华兹对此持有异议。他在《寻找富强:严复与西方》一书的一个注释中写道:“‘自由’这个词可以被翻译成'Liberty',并且严复用这一特定的词来翻译穆勒的《论自由》('On Liberty')。然而就我看来,这个词在大多数行文中,更适合来翻译'freedom'这个词,因为它的涵义在这些文章中不具有严格的政治意义,它几乎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参见[美]史华兹:《严复与西方》,滕复等译,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版,第221页。
    ③严复:《政治讲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94页。
    ④陈独秀:《敬告青年》,《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130-131页。
    ⑤胡适:《易卜生主义》,《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27-488页。
    ①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2页。
    ②邹铁军:《自由的历史建构》,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32页。
    ③陈独秀:《陈独秀书信集》,新华出版社1987版,第6页。
    ①[美]史华兹:《严复与西方》,滕复等译,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8页。
    ②[美]史华兹:《严复与西方》,滕复等译,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版,第35页。
    ③金观涛等:《<新青年>民主观念的演变》,《二十一世纪》,1999年第12期。
    ④胡适:《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02页。
    ⑤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胡适文集》(第4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①蔡元培:《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读后》,《蔡元培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4页。
    ②蔡元培:《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读后》,《蔡元培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4页。
    ③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蔡元培全集》(第4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52页。
    ①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蔡元培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11页。
    ②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蔡元培全集》(第4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53页。
    ③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李大钊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2页。
    ④李大钊:《青春》,《李大钊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7页。
    ⑤严复:《(天演论)手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12页。
    ⑥[英]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页。
    ①李大钊:《<甲寅>之新生命》,《李大钊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5页。
    ②[英]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页。
    ③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79页。
    ④陈独秀:《敬告青年》,《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52页。
    ⑤陈独秀:《抵抗力》,《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94页。
    ⑥陈独秀:《近代西洋教育——在天津南开学校演讲》,《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18页。
    ①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89页。
    ②胡汉民:《述侯官严氏最近政见》,《民报》第二号,1906年日本东京刊印。
    ③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00页。
    ①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页。
    ②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52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64页。
    ④严复:《论国会议员须有士君子之风》,《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5页。
    ⑤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6页。
    ①严复:《天演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45页。
    ②严复:《辟韩》,《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页。
    ①严复:《宪法大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5页。
    ②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24页。
    ③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82页。
    ④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43页。
    ⑤参见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①严复:《<群己权界论>译凡例》,《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4页。
    ②严复:《主客平议》,《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8页。
    ③[美]达龙·阿塞莫格鲁等:《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马春文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页。
    ④[美]达龙·阿塞莫格鲁等:《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马春文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①[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②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9页。
    ①恩格斯:《国际社会主义和意大利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60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43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2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43页。
    ③严复:《保种余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6页。
    ④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43页。
    ①严复:《论译才之难》,《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2页。
    ②严复:《保种余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6页。
    ③严复:《与学部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93页。
    ④严复:《与学部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93页。
    ⑤康有为:《论语注》,《康有为全集》(第6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6页。
    ⑥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页。
    ①严复:《与学部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93页。
    ②[美]杰克·奈特:《制度与社会冲突》,周伟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9页。
    ①严复:《<原富>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93页。
    ②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5页。
    ①蔡正方:《从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中学历史教学研究》,1999年第3期。
    ②严复:《与梁启超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6-517页。
    ③严复:《与梁启超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6页。
    ①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43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03页。
    ③康有为:《京师保国会第一次集会演说》,《康有为全集》(第4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7页。
    ①严复:《<蒙养镜>序》,《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4-255页。
    ②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8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8页。
    ③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08页。
    ④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11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8页。
    ②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89页。
    ③严复:《与甥女何纫兰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38页。
    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8页。
    ⑤严复:《<支那教案论>提要》,《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4页。
    ①严复:《主客平议》,《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9-120页。
    ②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8页。
    ③严复:《宪法大义》,《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6页。
    ①严复:《与学部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92页。
    ②斯大林:《和英国作家赫·乔·威尔斯的谈话》,《斯大林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年版,第165页。
    ③[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25页。
    ④严复:《与熊纯如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64页。
    ⑤严复:《辟韩》,《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35页。
    ①严复:《读新译甄克思<社会通诠>》,《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8页。
    ②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5页。
    ①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5页。
    ②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42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8页。
    ①严复:《原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页。
    ②参见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载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译文集》,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27-370页。
    ①转引自汪丁丁:《制度主义的谬误》,《IT经理世界》,2008年第10期。
    ②徐复观:《学术与政治之间》,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第167页。
    ①诺思:《制度、契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①陈维:《制度的成本约束功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5页。
    ③李国钧等:《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版,总序第9页。
    ①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11页。
    ①转引自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
    ②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8页。
    ③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9页。
    ①[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84页。
    ①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①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57页。
    ①鲁迅:《热风·随感录二十五》,《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严复:《严复集》(第1-5册),王栻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法意》(上下),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亚当·斯密:《原富》(上、下),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斯宾塞:《群学肄言》,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严复译,务印书馆1981年版。
    甑克思:《社会通诠》,严复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严复:《<严复集>补编》,孙应祥、皮后锋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孙应祥著:《严复年谱》,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戴逸主编:《中国近代史通鉴(1840-1949)》(第1-4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全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梁启超著:《梁启超全集》,张品兴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辜鸿铭著:《辜鸿铭文集》,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康有为著:《康有为全集》,姜义华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魏源:《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蔡尚思等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
    翦伯赞等编:《戊戌变法》(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任建树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胡适:《胡适文集》,欧阳哲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陈独秀:《陈独秀书信集》,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邹铁军:《自由的历史建构》,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高平叔主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张荣铮等点校:《大清律例》,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张志建:《严复学术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俞政:《严复著译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论严复与严译名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陈越光等:《摇篮与墓地——严复的思想和道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刘桂生编:《严复思想新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马 勇:《严复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
    董小燕:《严复思想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中华书局1982年版。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吴廷嘉:《戊戌思潮纵横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汤志钧:《戊戌时期的学会和报刊》,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侯外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刘振岚:《戊戌维新运动专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王晓秋编:《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王宪明、张勇、蔡乐苏:《戊戌变法史述论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修订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郑大华:《晚晴思想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王中江:《进化主义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三联书店2002年版。
    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张岂之、陈国庆:《近代伦理思想的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版。
    高瑞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张 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马勇:《超越革命与改良》,三联书店2001年版。
    易升运:《西学东渐与自由意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石元康:《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三联书店2000年版。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秦立彦:《面对国家的个人——自由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泰山出版社1998年版。
    高兆明:《社会失范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刘军宁、王焱:《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
    陈崧:《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朱俊瑞等:《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政治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岱年等:《中国观念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陈志尚:《人学原理》,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郑永廷等:《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朱国华:《权力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2004年版。
    叶皓:《西方国家权力制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马洪等:《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沙莲香:《中国民族性(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刘广明、王克兴:《中国传统人格批判》,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邹吉忠:《自由与秩序——制度价值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董泽芳:《教育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鲍昌:《鲁迅“国民性思想”讨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吕锡琛:《道家与民族性格》,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人博:《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隋淑芬:《中国古代思想教育史》,红旗出版社2005年版。
    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蓝维等:《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赵晖:《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年版。
    [英]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英]约翰·密尔:《论自由》,张友谊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煊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英]柏克:《自由与传统——柏克政治论文选》,蒋庆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英]洛克:《政府论》,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英]斯宾塞:《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谭小勤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长山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英]斯宾塞:《社会学研究》,张宏晖、胡江波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美]明恩溥:《中国人的素质》,秦悦译,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英]斯宾塞:《教育论》,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张友谊等译,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贡斯当政治论文选》,阎克文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美]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刘晓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美]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万俊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等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美]罗森鲍姆编:《宪政的哲学之维》郑戈等译,三联书店2001年版。
    [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叶凤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胡依默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下册)》,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邱泽奇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美]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英译,三联书店1994年版。
    [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曹中德等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杜1995年版。
    [意]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何高济等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
    B. Schwartz (1964). In Search of Wealth and Power-Yen Fu and the West.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Kardiner, Abram(1939):The individual and his society, New York:Columbia Univ. Press.
    Kardiner, Abram(1945):The psychological frontiers of socie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 Press.
    Linton, Ralph(1947):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personality.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Du Bois, Cora(1944):The people of Alor, Minneapolis:Univ. of Minnesota Press, pp.2-13.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
    闫润鱼:《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黄保万:《严复变法维新思想的理论特色》,《福建学刊》1994年第3期
    赵兴元:《从<申报>看甲午战后国人心态》,《求是学刊》1997年第2期
    马小泉:《地方自治: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范启龙:《戊戌变法时期的严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黄仁贤:《梁启超的<新民说>与近代公民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评论》2003年第1期
    俞政:《严复和梁启超自由思想的几点比较》,《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
    陈志强:《报业与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隋淑芬:《新制度生成新民德——严复梁启超对新民德路径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班玮:《论严复与梁启超的思想交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吴敏超:《戊戌政变后的社会舆论》,《史学月刊》2007年第6期
    俞祖华、赵慧峰:《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三大思潮的双向互动》,《学术月刊》2007年第8期
    金观涛等:《<新青年>民主观念的演变》,《二十一世纪》1999年第12期。
    袁祖社:《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本位”特质与民众“公共精神”的缺失—立足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的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
    姜昱子、孔祥艳:《戊戌维新时期权利义务思想述评》,《学术交流》2007年第10期
    隋淑芬:《进化论范式对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消解——兼论其人学理念的缺失》,《学海》2008年第2期
    李海星:《“国民性”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马和民,何芳:《“认同危机”、“新民”与“国民性改造”——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教育思想的演进》,《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孙强:《国民性概念与理论的历史性考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孙杰:《人的现代化: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真义》,《兰州学刊》2007年第10期。
    陈春香:《清末国民性批判思潮中的日本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米华:《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之外在矛盾及其终结》,《求索》2007年第9期。
    张春燕:《严复国民性思想评析》,《长白学刊》2007年第3期。
    谢亮:《启蒙者的困境——孙中山论“国民性”问题的个案分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朱志勇:《关于国民性之“在”的追问》,《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林家有:《论孙中山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余江舟:《中国近现代国民性改造思潮评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周积明:《晚清国民性问题检讨》,《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吴艳华,郭贞:《“国民性”:一个持久性话题》,《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袁洪亮:《论社会价值观的近代转换对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影响》,《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
    车冬梅:《清末民初“新国民”思潮发展评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袁宏亮:《论国民性改造与社会价值取向的近代转换》,《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3期。
    苏志宏:《国民性理论的形象学反思——从明恩溥到鲁迅》,《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俞祖华:《国民性改造思潮的最初发轫——龚自珍个性解放思想述评》,《中州学刊》2002年第5期。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国民性的评析》,《东岳论丛》2002年第1期。
    赵可:《民初的求官热与社会进步舆论对官本位观念的批判》,《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郭汉民,袁洪亮:《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萌芽——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人心风俗思想》,《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2001年第1期。
    王丽霞,杨岚:《现代化与国民性重塑》,《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郭汉民,袁洪亮:《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思潮简论》,《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彭南生:《论严复对国民“恶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俞祖华,赵慧峰:《比较文化视野里的中国人形象——辜鸿铭、林语堂对中西国民性的比较》,《中州学刊》2000年第5期。
    彭平一:《论辛亥革命前的国民性改造思潮》,《求索》2000年第4期。
    刘小林:《论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张宝明:《国民性:沉郁的世纪关怀——从梁启超、陈独秀、鲁迅的思想个案出发》,《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罗家伦:《近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新潮》第2卷第5号(“国立”北京大学出版部发行1920年第9期。
    张爱勤:《严复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之比较》,《内蒙古师范人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8期。
    田薇,胡伟希:《略论严复的天演论道德观及其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突破》,《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7期。
    洪峻峰:《论严复对“五四”启蒙思想的影响》,《邯郸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
    鲍绍霖:《国民性研究:东西文化相互影响三部曲》,《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李玉琳:《严复宪政思想探析》,《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吴向红、杜力夫:《严复宪政法治思想初探》,《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8期。
    宫兴华:《严复与福泽谕吉智德观比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邱涛:《近十年来戊戌变法研究的新进展》,《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
    黄书光:《论严复的教育哲学观》,《福建论坛》2000年第1期。
    李承贵:《建国以来严复思想研究综述》,《学术月刊》1995年第10期。
    薛伟强:《近十年中国近代心理史研究综述》,《历史教学》,2005年第6期。
    闫润鱼、陆央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
    马克锋:《严复“三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
    张春燕:《国民性思想评析》,《长白学刊》2007年第3期。
    张晋安、陈曼娜:《略论严复的开民智思想》,《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
    丁平一,张伶伟:《严复教育兴国思想之特色》,《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第2期。
    李砂砂:《严复教育思想述论》,《阴山学刊》2003年第4期。
    陈敏、陈伯强:《论严复改革教育的创新精神》,《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隋淑芬:《严复的中西国民素质及其教育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8期。
    吴玉伦:《论严复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3期。
    汪海萍:《严复与道德重建》,《学术月刊》1998年第9期。
    彭南生:《论严复对国民“恶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熊乡江:《严复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重构》,《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隋淑芬、余灵灵:《严复的教育价值论》,《人才开发》2005年第6期。
    李承贵:《严复进化思想探微》,《中国近代史(人大复印资料)》1997年第9期。
    崔志海:《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思想的先声—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史学月刊》1994年第4期。
    沙莲香:《论中国人的素质构成与社会发展》,《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7期。
    童辉杰:《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与日、俄、美三国的比较》,《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第2期。
    郑师渠:《辛亥革命后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杨阳:《严复宪政思想研究》,重庆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戚学民:《严复<政治讲义>文本溯源、言说对象和理论意义》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翁伟志:《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教军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黑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郑军:《论严复的国民法律素质思想》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任燕妮:《严复宪政思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