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吉祥画在韩国的传播、演变与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传统吉祥画是单独或综合运用各种象征手法的绘画类型,也是中国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祥画展现着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祈愿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在生活中陈陈相因,代代相传。
     中国传统吉祥画不仅丰富了本国文化,而且对韩国文化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众所周知,有史以来,韩国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中国文化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在中国画大量传入韩半岛的同时,中国吉祥画也逐渐在韩半岛生根开花。在慕华思想的影响下,表现人类共同心理追求——吉祥的吉祥画吸引了韩半岛历代王室以及上流阶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憧憬精英阶层生活的普通百姓也同样能够在生活中接触或享受到中国吉祥画,由此两国拥有了共同的图像语言。中国吉祥画以由上流社会走向民间逐渐融入于韩半岛的民俗生活中,在韩国风俗习惯的土壤上,根据时代和观念的不同,不断变化而实现了中国吉祥画的本土化,并在此过程中试图创新,树立起了韩国独特的吉祥画传统。这样,两国吉祥画之间产生了“同源异流,同根异枝”的关系。
     虽然两国传统吉祥画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民俗信息,然而在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传承对吉祥画的“读画”诀窍。吉祥画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吉祥观念的象征表现,因此“读吉祥画”需要对吉祥画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及其特定的文化时空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而停留在表层的“看画”是不能找出吉祥画形式的内在价值的。
     本文以散落于中国、韩国、日本、法国等各地的两国吉祥画为基础资料,发掘两国共享的传统吉祥画并进行立体性的分析和比较。其结果有利于提高中韩两国对传统吉祥画以及传统文化的正视和重视,也有益于为两国传统吉祥画的恢复和传承问题提供新的方向。
Chinese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intings is a painting type that utilizes the symb ol technique separately or comprehensively and also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auspicious culture. Auspicious Paintings represents the origin as to the real life of people and the pursuit for the ideal world and has been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 on to generation in people's lives.
     Chinese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intings has not only enriched its own culture, b ut also influenced Korean culture significantly. Korea has been maintaining a close tie with China as far back as history recalls, and it has also been very open to Chi nese culture. Chinese auspicious paintings was propagated during the common Chine se paintings had been flowing into the Korean peninsula. Chinese auspicious paintin gs, which symbolically depicted the pursuit of the common sentiment of mankind called "auspiciou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dea of worship of Chinese civilizatio n, had captivated the royal family and the upper class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common folks yearning for the upper-class life had started enjo ying Chinese auspicious paintings gradually as following them. Accordingly, the two countries got to share a common indirect language. Chinese auspicious paintings, w hich was infused into the lives of Koreans through "superiors acting and inferiors i mitating" propagation aspect, has realized th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auspicious pain tings as constantly changing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ce of times and ideas on the soil of Korean folk customs. In addition, it has established the Korea's unique tradit ion of auspicious paintings through trying to recreate during this process. Thus,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branches of the same source" has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auspicious paintings of the two countries.
     Although Chinese tradition auspicious paintings possesses rich aesthetic values a nd folk information, it has not received serious consideration and even is facing a c risis in practi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mong them, the m ost important cause is that the secret of appreciating the painting as to auspicious p aintings has not been conveyed. Auspicious paintings is a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of auspicious concept accumulated during the long history. Therefore,"reading auspici ous paintings " requires an overall interpretation on the external format, internal me aning and specific cultural time and space of auspicious paintings. With an apprecia tion staying only on the surface, it would not be possible to find the intrinsic value s of auspicious paintings form.
     This paper is a new attempt to compare the auspicious paintings of China and Korea; thus, it aims to discover the Auspicious Paintings shared by the two countri es, analyze their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fferences and find the origin in the folk liv es of the two countries by securing sufficient data through collecting the auspicious paintings of the two countries scattered all over the world such as China, Korea, Ja pan, France, etc. The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n the auspicious paintings of the t wo countries helps identifying the external impacts of Chinese auspicious paintings and enhancing the valu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lso finding the origin of Korean auspicious paintings would provide the important data for correcting the misundersta nding for Korean auspicious paintings. Moreover,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perspec tive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auspicious paintings of the two countries, which have been already lost or are at risk of being lost, and the solution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nds the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intings shared by the two countries with the auspicious paintings of the two countries scattered all over the world suc h as China, Korea, Japan, France, etc. as the basic data and conducts the three-dim ension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for this. The results would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intin gs and cultures of China and Korea, but also propos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issue s of resto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intings of the two c ountries.
引文
① 又称朝鲜半岛,以下要用“韩半岛”。
    ② 再引自季海宏:《皮尔斯符号学思想探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29页
    ④ 陈勤建:《文艺民俗导轮》,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221页
    ⑤ (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41页
    ⑥ (法)丹纳(H. A. Taine):《艺术哲学》(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页
    ⑦ 参见朱希祥、李晓华:《中国文艺民俗审美》,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页
    ⑧ 许康铭主编:《中国古代吉祥图案》,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⑨ 郑军主编:《民间吉祥图案》,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⑩ 叶应燧等主编:《中华吉祥图》,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11 史晓蕾:《吉祥绘画发展概况》,《东南文化》,1999年第6期
    12 申宪:《吉祥绘画的图像意义及风格特征》,《东南文化》,2000年第1期
    13 王海霞:《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学》,南京:江苏美术出版,1995年版
    14 (日)三山陵等:《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日本藏品卷》(冯骥才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拾零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阳卷》,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佛山卷》,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东昌府卷》,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度卷》,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凤翔卷》,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绛州卷》,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梁平卷》,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漳州卷》,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俄)李福清等:《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冯骥才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内丘神码卷》,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高密卷》,北京:中华书局,200年版9;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滑县卷》,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绵竹卷》,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滩头卷》,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云南甲马卷》,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柳青卷》,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15 沈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6 尹笑菲:《民众生活理想的视觉展演: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的理论阐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7 金容权:《民画之源,朝鲜时代岁画》,首尔:学研社,2008年版
    18 河秀京:《对韩国虎图的考察》,《比较民俗学》,2004年第26集,第611-643页
    19 金贤珠等: 《汉语与中国文化,如何认知、进行教学》,首尔:韩国学术信息,2007年版
    20 柳己洙:《对于中韩“长寿”图像的小考》,《中国学研究》,2008年第45集,第607-637页
    21 柳己洙:《中国与韩国的郭汾阳图像研究》,《中国研究》,2009年第47卷,第109-133页
    22 金红男:《中国“郭子仪祝寿图”研究——渊源与发展》,《美术史论坛》,2011年第12期
    23 金红男:《中韩两国“郭汾阳行乐图”——绘画中的建筑怖景与象征意义》,载《启明大学韩国民画研究所第2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年第11期
    24 郑炳模:《韩国民画与中国民间年画的比较》,《民俗学研究,2006年第19期,第183-217页
    25 禹英淑:《朝鲜后期民画与明清代年画比较研究》,明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6 刘圣恩:《继承传统民间画的中韩现当代绘画比较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27 苏宝荣主编:《说文解字今注》,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28 《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32页
    29 (梁)萧统选、(唐)李善注:《昭明文选》上,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30 《辞源》上,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70页
    31 徐朝华注:《尔雅今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32 冀昀主编:《左传》上,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版,第119页
    33 转引自沈梨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第56页
    34 (梁)萧统选、(唐)李善注:《昭明文选》上,第93页
    35 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第5页
    36 沈利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论》,《艺术百家》,2009年第6期,第157页
    37 《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第274页
    38 庄周原著:《庄子注解》,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67页
    39 (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刘文典补正:《庄子补正》,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4页
    40 (战国)子思著:《中庸》,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版,第210页
    41 李涌:《中国吉祥民俗文化》,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42 尹笑菲:《民众生活理想的视觉展演: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的理论阐释》,第5页
    43 王树村:《吉祥图案的发展及其它》,《美术研究》,1985年第4期,第83页
    44 史晓蕾:《吉祥绘画发展概况》,《东南文化》,1999年第6期,第115页
    45 (宋)沈括著:《梦溪笔谈》,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20页
    46 邱健注评:《苏轼诗词选》,合肥:黄山书社,2007年版,第79页
    47 (法)丹纳(H. A. Taine):《艺术哲学》(傅雷译),第7页
    48 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续)》,《浙江工艺美术》,2004年第1期,第2页
    49 黄作林:《中国吉祥图案的文化精神》,《重庆师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93页
    50 安胜足、李蓓梅、张晓燕:《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初探》,《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年第9期,第29-30页
    51 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续)》,第1页
    52 柳扬、邓幼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论吉祥寓意在陶瓷装饰中的表现》,《景德镇陶瓷》,2005年第2期,第31页
    53 尹笑菲:《民众生活理想的视觉展演: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的理论阐释》,第8页
    54 对于汉字的运用来讲,福禄寿等汉字通过字形的变化得以艺术性美化,获得突出吉祥意义的表现手法。尹笑菲还提出一种表号寓意,如云雷纹、(?)字纹、缠枝纹等象征符号。这些符号本身的意味逐渐模糊,为吉祥意义的突出起到作用。本文围绕着绘画形式的吉祥画进行论述,因此在此不探讨变形法。
    55 沈利华:《论中国吉祥文化的内涵及其生成方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83-86页
    56 参见毕崇旭:《明代画家边景昭身份略考中国美术》,(Art in China》,2011年第6期,第116页
    57 引用自顾平:《明代宫廷绘画的艺术成就》,《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第112页
    58 转引(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李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28页
    59 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续)》,第1页;冯涛:《中国古民居中的吉祥文化》,《住宅科技》,2010年第10期,第60页
    60 顾方松:《吉样图案概述》,《美苑》,1983年第4期,第18页
    61 朱希祥、李晓华:《中国文艺民俗审美》,第63-64页
    62 《礼记今注今译》(王梦鸥注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63 引用洪泓:《开启心灵的门禁——浅谈门神及其艺术形态、精神内涵》,《上海工艺美术》,2010年第2期,第94页
    64 王充:《论衡》(陈蒲清点校),长沙: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90页
    65 王充:《论衡》(陈蒲清点校),第207页
    66 参见洪泓:《开启心灵的门禁——浅谈门神及其艺术形态、精神内涵》,第94页
    67 蔡邕:《独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页
    68 (汉)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67页
    69 (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
    70 阙名:《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54-155页
    71 《周礼译注》(吕友仁译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173页
    72 (汉)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下册,第368页
    73 (唐)段成式著:《正绩酉阳杂俎》,扫叶山房,1931年版,第239页
    74 《太平御览》卷22:晋人董勋在《问礼俗》中有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75 (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第73页
    76 (宋)陈元靓编:《岁时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9页
    77 再引自王子今:《门祭与门神崇拜》,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78 再引自王子今:《门祭与门神崇拜》,第64页
    79 (明)陆粲等:《客座赘语》,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16页
    80 参见陶嘶炎:《风俗探幽》,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81 (晋)王嘉撰:《拾遗记》(孟庆祥、商微姝译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9页
    82 再引自陶嘶炎:《风俗探幽》,2004年版,第8页,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前文中提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是刚刚升起年版,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象征着天鸡。
    83 (清)彭定求等主编:《全唐诗》卷174,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24页
    84 (晋)崔豹撰:《古今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上海: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第14页
    85 转引自郭志强,董国炎:《论钟馗形象的演变》,《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第61页
    86 (宋)沈括著:《梦溪笔谈》,第237贞
    87 (宋)沈括著:《梦溪笔谈》,第176页
    88 (宋)沈括著:《梦溪笔谈》,第237页
    89 (宋)高承、(明)李果:《事物纪原》,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27页
    90 阙名撰:《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第153页
    91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92 《宣和画谱》(岳仁译注),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93 杨菜《钟馗氏图》一、周文矩《钟馗图》二、石恪《钟馗图》一、董元《寒林钟馗图》二:《雪陂钟馗图》二、《钟馗氏》一等
    94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第19页
    95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第25页
    96 (唐)刘禹锡著:《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下(陶敏、陶红雨校注),岳麓书社,2003年版,第876页
    97 (唐)刘禹锡著:《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下(陶敏、陶红雨校注),第880页
    98 (宋)沈括著:《梦溪笔谈》,第238页
    99 周密:《武林旧事》(李小龙、赵锐评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4页
    100 杨羽编著:《东京梦华录——北宋汴京的琐闻杂记》,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01页
    101 周密:《武林旧事》(李小龙、赵锐评注),第96页
    102 吴裕成:《中国的门文化》,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版,第93页
    103 (明)史玄撰:《旧京遗事》,北京: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1页
    104 (明)刘若愚著:《酌中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页
    105 文震亨:《长物志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221页
    106 参见李炅:《端午时节说<午日钟馗>》,《装饰》,2009年第5期,第86页
    107 (清)顾禄撰:《清嘉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
    108 (清)潘荣陛、富察敦崇:《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5页
    109 (清)顾禄:《清嘉录》,第112-113页
    110 陈勤建主编:《中国风俗小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页:以蛇、蝎、蜈蚣、蜘蛛、蛤蟆等动物,为“五毒”;陈勤建、尹笑菲:《点击中国吉祥艺术》,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蟾蜍、蝎、蛇、壁虎、蜘蛛等;沈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第148页:蛇、蝎、蜈蚣、壁虎、蜘蛛。
    111 参见陶腊红:《隋唐故事的演变与古代历史小说的文体独立意识》,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11页
    112 阙名:《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第440页
    113 (清)顾禄:《清嘉录》,第231页
    114 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18页
    115 吴承恩:《西游记》,第119页
    116 王树村:《中国门神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117 王树村:《中国门神画》,第43页
    118 曾巩:《曾巩集》下(陈杏珍、晁继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87页
    119 王充:《论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68页
    120 参见唐家路、孙磊:《中国吉祥装饰》,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王树村:《中国吉祥图集成》,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21 (唐)魏微等:《隋书》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店,2008年版,第1038页
    122 参见王树村:《中国吉祥图集成》,第4页
    123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
    124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227页
    125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267页
    126 李肇等:《唐国史补》,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45页
    127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354,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65页
    128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79,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482页
    129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24,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138页
    130 再引自张安治:《宋代杰出画家李唐》,《美术研究》,1981年第2期,第60页
    131 参见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阳卷》,第66页,冯骥才把它定为宋代的版本,但李西亚认为金代的作品,对此画的意见不一。(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140页)
    132 转引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编:《王树村藏中国精品年画》,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133 再引自王树村:《中国吉祥图集成》,第9-10页
    134 再引自王树村:《中国吉祥图集成》,第10页
    135 再引自王树村:《中国吉祥图集成》,第10页
    136 (清)翟灏:《通俗编》,北京:中华文局,1985年版,第219-220页
    137 李光庭:《乡言解颐》,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6页
    138 (唐)杜甫:《杜甫诗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页
    139 参见黄卫霞:《浅析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美术大观》,2009年第12期,第59页
    140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141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15页
    142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24页
    143 (宋)吴自牧:《梦粱录》,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页
    144 (清)顾禄:《清嘉录》,第24页
    145 (清)潘荣陛、富察敦崇:《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第96页
    146 (清)潘荣陛、富察敦崇:《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第38页
    147 (宋)陈师道:《后山丛谈》,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8页
    148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21页
    149 (宋)吴自牧:《梦粱录》,第232页
    150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第30页
    151 参见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杭州: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页
    152 洪锡谋:《首尔·岁时·汉诗》,首尔:宝库社,2003年版,第81页
    153 金润贞:《朝鲜中期岁画风习——以16世纪为中心》,《生活文物研究》,2002年第5期,第3页
    154 参见金容权:《民画之源,朝鲜时代岁画》,第62页
    155 洪善杓:《韩国传统绘画》,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2009年版,第33页
    156 一然:《三国遗事》,首尔:东西文化社,2007年版,第207页
    157 一然:《三国遗事》,第207页
    158 转引郑炳模:《最为大众化、韩国化的民画》,坡州:Dolbegae,2012年版,第167页
    159 李谷:《稼亭集》卷二十,载《韩国文集丛刊》第3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228页
    160 此书作于1518年。
    161 成倪:《慵斋丛话》卷二,载《大东野乘》,韩国古典综合,http://db.itkc.or.kr
    162 成倪:《虚白堂补集》卷二,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4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61页
    163 李文楗:《默斋日记》下,果川:国史编纂委员会,1998年版,第389页
    164 李能和:《朝鲜巫俗考》,首尔:东文选出版社,1991年版,第224-225页
    165 崔致远:《孤云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53页
    166 郑摠:《复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7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71页,金容权在《民画之源,朝鲜时代岁画》中记述《复斋集》是朝鲜中期奇遵之作。因书名相同而他搞错了。在此说的《复斋集》应是郑摠的著作。
    167 成倪:《虚白堂补集》卷二,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4册,第361页
    168 崔演:《艮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3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45页
    169 洪爽周:《渊泉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93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98页
    170 李婷:《风月亭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50页
    171 李洪男:《汲古遗稿》卷中,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30页
    172 柳思规:《桑榆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4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44页
    173 金昌协:《农岩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6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04页
    174 赵泰亿:《谦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89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95页
    175 吴光运:《药山漫稿》,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10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26页
    176 闵遇洙:《贞菴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15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271页
    177 蔡济恭:《樊岩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35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220页
    178 朴允默:《存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9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20页
    179 国立民俗博物馆韩国岁时风俗词典,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cid=372&docId=1010860 &mobile&categoryId=1364(2013.01.05浏览)
    180 洪锡谋:《首尔·岁时·汉诗》,第83页
    181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第5卷,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2年版
    182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首尔:大洋书籍,1975年版,第39页
    183 洪锡谋:《首尔·岁时·汉诗》,第127页
    184 李能和:《朝鲜巫俗考》,第224-225页
    185 柳晚恭:《岁时风谣》,首尔:集文堂,1993年版,第39页
    186 姜浚钦:《三溟诗话》(民族文学史研究所译),首尔:召命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页
    187 成俔:《慵斋丛话》卷二,载《大东野乘》
    188 崔演:《艮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3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45页
    189 姜必慎:《慕轩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68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1页
    190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第161页
    191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第35页
    ① 朴承任:《啸皐集》卷二,载《韩国文集丛刊》第36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274页
    ② 黄玹:《梅泉集》卷四,载《韩国文集丛刊》第348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78页页
    ③ 金容权对此解释,韩国民间有一种说法,钟馗像对眼睛疾病有效。可是没有正确的依据,难以断定。定。金容权:《民画之源,朝鲜时代岁画》,第241页
    ④ 金润贞:《朝鲜中期的岁画风习——以16世纪为中心》,《生活文物研究》,2002年第5期,第70-71 1页
    ① 李石来校注:《风俗歌词集》,首尔:新丘文化社年版,第50-51页
    ② 参见《涧松文化》,韩国民族美术研究所,2009年第77期,第136页
    ① 中国的秦琼、尉迟恭一般手举鞭和锏,又俗称为“鞭锏门神“。但也有二神手执玉斧、金瓜、钺等兵器的图像。
    ② 北村宅,http://www.bukchondaek.com/(2012.11.25浏览)
    ③ □德懋:《青庄馆全书》,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7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53页
    ④ 赵秀三:《秋斋集》卷八,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7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534页
    ① 金润贞:《朝鲜中期的岁画风习——以16世纪为中心》,第27页
    ②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第35页
    ③ 柳晚恭:《岁时风谣》,第27页
    ④ 崔永年:《海东竹枝》,首尔:奖学社,1925年版,第107页
    ① 一然:《三国遗事》,第112页
    ② 成倪:《慵斋丛话》卷二,载《大东野乘》
    ③ 李万敷:《息山先生文集》卷十五,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78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42页
    ④ 尹愭:《无名子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6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66页
    ⑤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第35页
    ①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第119页
    ② 洪锡谋:《首尔·岁时·汉诗》,第89页
    ③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第35页
    ① 成倪:《慵斋丛话》卷二,载《大东野乘》
    ②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第20卷,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1年版
    ③ 参见金容权:《民画之源,朝鲜时代岁画》,第262页
    ① (英)Elizabeth Keith:《英国女画作家伊丽莎白·基斯眼中的韩国1920-1940》,首尔:□□□□,2006
    ② 赵子庸、金哲淳:《民画》上,首尔:熊津出版社,1992年版,第300页
    ① 金宗直:《续东文选》卷七,载《东文选》第10卷,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4
    ②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第169页
    ③ 池圭植:《荷斋日记》卷一,首尔:首尔特别市史编撰委员会,2005
    ④ 千镇基:《韩国动物民俗论》,首尔:民俗院,2004年版,第382页
    ⑤ 其名为“□□□”的音译,在《朝鲜王朝实录》中,把它写为“插沙乙犬”或“厖狗”。参见在《朝鲜王朝实录》第24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479页
    ⑥ 参见梁在渊等:《韩国风俗志》,首尔:乙酉文化社,1974年版,第13页
    ①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第35页
    ② 柳晚恭:《岁时风谣》,第37页
    ③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第20卷
    ①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第20卷
    ②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第20卷
    ③ 许筠:《惺所覆瓿藁》卷二,载《韩国文集丛刊》第74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4 8页
    ① 1995年6月23日,被指定为国宝第285号。
    ② 《三国史记》卷4,新罗本纪4,真平王(在位于579-632)50年(628)
    ③ 金富轼:《三国史记》,首尔:HANGILSA,1998年版,第73页
    ① 《高丽史》卷54·志8·五行2·金(东亚大学石棠学术院译),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1
    ② 《高丽史》卷54·志8·五行2·金(东亚大学石棠学术院译)
    ③ □穑:《牡隐诗藁》卷十二,载《韩国文集丛刊》第4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16页
    ① 《朝鲜王朝实录》第12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466页
    ② 《朝鲜王朝实录》第1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461页
    ③ 《承政院日记》第572册,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
    ④ 《承政院日记》第2682册,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
    ⑤ 成倪:《虚白堂文集》卷九,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4册,2005年版,第485页
    ⑥ 柳希春:《眉岩日记草》卷三,首尔:国学资料院,1972年版,第338-339页
    ① 《朝鲜王朝实录》第3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206页
    ② 《朝鲜王朝实录》第14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466页
    ③ 《朝鲜王朝实录》第13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678页
    ④ 《日省录》第108册,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
    ① 成倪:《虚白堂补集》卷五,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4册,2005年版,第381页
    ② 朴瀰: 《汾西集》卷十一,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册,2005年版,第107页
    ③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第119页
    ① 郑弘溟:《畸庵集》卷八,载《韩国文集丛刊》第87册,2005年版,第96页
    ② 姜浚钦:《三溟诗话》(民族文学史研究所译),第152页
    ③ 柳晚恭:《岁时风谣》,第37页
    ④ 姜浚钦:《三溟诗话》(民族文学史研究所译),第152页
    ① 《内阁日历》第142册,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
    ② 《内阁日历》第191册,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
    ③ 《内阁日历》第216册,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
    ④ 成倪:《虚白堂補集》卷四,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4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76页
    ⑤ 成倪:《虚白堂補集》卷四,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4册,第376页
    ⑥ 成倪:《虚白堂文集》卷九,第485页
    ① 《朝鲜王朝实录》第13册,第167页
    ② 宋时烈:《宋子大全》卷13,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08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41页
    ③ 尹鑴:《白湖先生文集》卷十九,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23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23页
    ① 正祖4年12月26、27日,正祖5年三月12、26、28日,正祖6年12月30日,正祖8年12月29日,正祖11年12月30日,正祖12年正月初一,正祖12年12月27日,正祖13年12月21、29日,正祖15年12月26、29日,正祖16年12月26日,正祖18年12月27日(2条),正祖19年12月28、29日,正祖21年12月25、30日,正祖23年12月26日
    ② 纯祖2年12月25日,纯祖3年12月25日,纯祖4年12月25日(2条),纯祖7年12月26日,纯祖11年12月26日,纯祖12年12月26日,纯祖13年12月25日,纯祖14年12月27日,纯祖17年12月26日,纯祖19年12月25日,纯祖20年12月24日,纯祖25年12月21、22日,纯祖26年12月28日,纯祖27年12月21日,纯祖28年12月23日(2条),纯祖28年12月23日,纯祖29年12月23日(2条),纯祖32年12月29日,纯祖33年12月26日
    ③ 宪宗3年12月26日,宪宗4年12月24日,宪宗5年12月22日,宪宗6年12月26日,宪宗7年12月29日,宪宗8年12月27日,宪宗10年12月29日(2条),宪宗11年12月27日,宪宗13年12月29日,宪宗14年12月29日
    ④ 哲宗2年12月29日,哲宗3年12月22日,哲宗5年12月26日,哲宗6年12月26日,哲宗7年12月27日,哲宗10年12月29日(2条),哲宗11年12月30日,哲宗12年12月26日,哲宗13年12月29日
    ⑤ 高宗3年12月28日,高宗4年12月29日
    ⑥ 金景淑:《16世纪士夫家之祭祀设行及其特点——以李文楗《然斋日记》为中心》,《韩国学报》,2000年第26期,第2页
    ① 李文楗:《黙斋日记》上,果川:国史编纂委员会,1998年版,第457页
    ② 李文楗:《黙斋日记》上,第676页
    ③ 李文楗:《黙斋日记》上,第768页
    ④ 李文楗:《黙斋日记》上,第768页
    ⑤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87页
    ⑥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176页
    ⑦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177页
    ⑧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88页
    ⑨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177页
    ⑩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492页,禧阿是李文楗的孙女。
    11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492页
    ① 李文楗:《黙斋日记》上,第676页
    ② 李文楗:《黙斋日记》上,,第768页
    ③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177页
    ④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496页
    ⑤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92页
    ⑥ 李文楗: 《黙斋日记》下,第388页
    ⑦ □穑:《牡隐诗藁》卷十二,载《韩国文集丛刊》第4册,第116页
    ⑧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491页
    ⑨ 李文楗:《黙斋日记》下,第614页
    ① 金景淑,《16世纪士夫家之祭祀设行及其特点——以李文楗《黙斋日记》为中心》,第8页
    ② □德懋:《青庄馆全书》卷二,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7册,第53页
    ③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第35页
    ④ 《备边司誊录》第11集,英祖25年(1749)9月20日条,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 k.snu.ac.kr
    ⑤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第5卷,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2
    ① 《内阁日历》第278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② □荇等:《新增东国与地胜览》卷3,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5
    ③ 《朝鲜王朝实录》第3册,第206页
    ① 口正中:《燕行录》,载《燕行录选集》第6册,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2
    ② Carlo Rossetti:《Coreae Coreani》(首尔学研究所译),首尔:森林与树出版社,1996年版,第62-63页
    ③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页
    ① 《南史》,第1973页
    ② 金富轼: 《三国史记》,第73页
    ③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3页
    ① 郭若虚撰:《图画见闻志》,第66页
    ② 郭若虚撰:《图画见闻志》,第66页
    ③ 在(世家第33)忠宣王二年(庚戌,1310)载:“遣使如元献海菜乾鱼乾脯等物于皇太后,赞成事裴挺以王旨如元献画佛。”《高丽史》第33卷(东亚大学石堂学术院译),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8年版
    ④ 在(世家第36)忠惠王二年(壬申,1332)载:“夏四月,戊午,王遣三司右尹金永煦如元献画佛。”《高丽史》第36卷(东亚大学石堂学术院译),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8年版
    ⑤ 安辉峻:《元代湯垕的(古今画监>》,第296页
    ① 郭若虚撰:《图画见闻志》,第52-53页
    ② 参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第112页
    ③ 《高丽史》第一卷(东亚大学石堂学术院译),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8年版
    ① 《高丽史》第三卷(东亚大学石堂学术院译),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8年版
    ② 郭若虚撰:《图画见闻志》,第66页
    ③ 徐居正:《笔苑杂记》卷一,载《大东野乘》第1册,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5年版
    ④ 金安老:《希乐堂稿》卷八,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55页
    ① 《朝鲜王朝实录》第19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81页
    ① 宋时□:《宋子大全》,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13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68页
    ② 成海应:《研经斋全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74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97页
    ③ 《列圣御製》卷16:《朱云折槛图赞》第13页:“昔在孝庙朝宰臣李行进,以节使副价赴燕都,偶得此图,具疏投进,乃《朱云折槛图》也。”
    ① 李宜显:《陶谷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8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92页
    ② 吴世昌:《槿域书画徵》,首尔:时空社,1998年版,第251-252页
    ③ 李尚迪:《恩诵堂集续》,载《韩国文集丛刊》第31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267 页
    ① 赵龟命:《东溪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15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28页
    ② 朴趾源:《燕岩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14页
    ① 李仁老:《破闲集》卷中,首尔:一志社年版,第11页
    ② 《高丽史》第14卷,世家第14,睿宗3
    ③ 金宗瑞等: 《高丽史节要》卷十三,“明宗光孝大王(二)·明宗光孝大王(二)”条
    ④ 《朝鲜王朝实录》第1册,第262页
    ⑤ 《朝鲜王朝实录》第1册,第197页
    ⑥ 《朝鲜王朝实录》第5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163页
    ⑦ 《朝鲜王朝实录》第18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377页
    ⑧ 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卷四“癸巳·正月·二十三日·辛丑”条,载《燕行录选集》第6册,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2年版
    ⑨ 《高丽史》第125卷,列传第38奸臣1
    ⑩ 《高丽史》第23卷,世家第23高宗2
    11 《朝鲜王朝实录》第7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37页
    12 《朝鲜王朝实录》第7册,第322页
    13 《朝鲜王朝实录》第7册,第628页
    14 《朝鲜王朝实录》第8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501页
    15 《南史》,第1973页
    16 郭若虚撰:《图画见闻志》,第66页
    17 《朝鲜王朝实录》第1册,第197页
    18 《朝鲜王朝实录》第7册,第627页
    19 徐居正:《四佳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0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45页
    20 《朝鲜王朝实录》第35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328页
    21 国立中央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馆所藏明清绘画》,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2010年版,第100、128-135页
    22 金宗瑞等:《高丽史节要》卷之十三
    23 李齐贤:《益斋乱藁》,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510页
    24 李齐贤:《益斋乱藁》,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册,第539页
    25 徐居正:《笔苑杂记》卷一,1985年版
    26 见于《列圣御裂》卷10年版,第38页;《列圣御裂》卷11年版,第2页;《列圣御裂》卷15年版,第7页
    27 朱德润:《存复斋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3年版,第323页
    28 李齐贤:《益斋乱藁》,第539页
    29 李齐贤:《栎翁稗说》后集卷1,首尔:乙酉文化社,1974年版,第7、8页
    30 李齐贤:《益斋乱藁》,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册,第514页
    31 李齐贤:《益斋乱藁》,载《韩国文集从刊》第2册,第533页
    32 金宗瑞等:《高丽史节要》卷十三
    33 朴容大等人所撰:《增补文献备考》卷177,载《交聘考》7《朝聘杂仪》,首尔:世宗大王纪念事业会,1994年版
    35 (明)李东阳著:《李东阳集》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22页:“福星雍容丰且都,翩然骑鹤乘紫虚。禄星高冠盛华裾,浮云为驭鸾为车。寿星古貌长骨颅,渥丹为颜雪鬓须。”
    36这些书目在《引用书目·中国书目录》之中。韩致奫:《海东绎史》,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1982年版,第10页
    37 见于朝鲜李德懋:《青庄馆全书》卷五十六,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8册,2005年版,第528页;南公辙:《金陵集》卷二十三《书画跋尾》及卷二十四《书画跋尾》,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72册,2005年版,第457、467页
    38 见于李瀷:《星湖僿说》卷四,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76年版
    39 见于李瀷:《星湖僿说》卷四《马明鸟》条,申纬:《警修堂全藁》册二十三《咏黄山尚书盆景》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91册,2005年版,第513页,李学逵《□下生集》册十六《瓶梅四绝句》,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90册,2005年版,第511页,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 《墨画上搨彩辨证说》和《锦荔芰宜男辨证说》条等。
    40 见于李德懋《青庄馆全书》卷60《画家颜色》,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9册,2005年版,第66页,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墨画上搨彩辨证说》条,金进洙:《莲坡诗钞》卷下《宋苏山侍郎屏风墨竹》,载《韩国文集丛刊》第306册,2005年版,第246页
    41 金润洙等:《韩国美术100年1》,首尔:Hangilsa,2006年版,第48页
    42 黄晶渊:《19世纪朝鲜书画收藏与中国书画的流入》,《奎章阁》,2011年第38期,第90页
    43 李好闵:《五峯集》卷八,载《韩国文集丛刊》第59册,2005年版,第438页;洪瑞凤:《鹤谷集》卷一,载《韩国文集丛刊》第79册,2005年版,第445页;洪命元:《海峯集》卷一,载《韩国文集丛刊》第80册,2005年版,第159页;许穆:《记言别集》卷十,载《韩国文集丛刊》第99册,2005年版,第96页;李玄锡:《游斋集》卷二,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56册,2005年版,第350页;申绰:《石泉遗稿》卷三,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79册,2005年版,第565页;丁若镛:《与犹堂全书》第一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81册,2005年版,第152页
    44 朴瀰:《汾西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04页
    45(苏)卡冈:《卡冈美学教程》(凌继尧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4页
    46 金缘:《东文选》,首尔:民俗文化推进会,1982年版,第564页
    47 参见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国王御笔绘画》,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2008年版,第24、33页
    48 申叔舟:《保闲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0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07页
    49 朴趾源:《燕岩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2册,第114页
    50 李德寿:《西堂私载》,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86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268页
    51 俞晚柱:《钦英》第5卷,首尔:首尔大学奎章阁,1997年版,第89-90页
    52 南公辙:《金陵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7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45页
    53 唐圭璋主编:《全宋词》第七册,卷113,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125页:胡浩然《送入我门来·除夕》“今古偏同此夜,贤愚共添一岁,贵贱仍偕。互祝遐龄,山海固难摧。石崇富贵篯铿寿,更潘岳仪容子建才。仗东风尽力,一齐吹送,入此门来。”
    54 南公辙:《金陵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72册,第462-471页
    55 朴趾源:《燕岩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2册,第115页
    56 姜彝天:《重菴稿》,载《韩国文集丛刊续》第11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
    57 《风俗歌谣集》(李石来校注),首尔:新丘文化社,1974年版,第48页
    58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第70页
    59 转引自郭裕怀:《汾阳王郭子仪谱传》,太原:书海出版社,1994年版,第94、95页
    60 转引自《千载古诗颂令公》,郭姓人家,http://hi.baidu.com/%B9%F9%D0%D5%C8%CB%BC%D2/blog /item/d74bld1722628e59f3de3296.html(2011.10.15浏览)
    61 《列圣御裂》卷16:《汾阳王赞》第1页
    62 正祖:《弘齐全书》卷一,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6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9页
    63 《新唐书》第4614页
    64 《新唐书》第4609页
    65 李白死于762年,郭子仪死在781年。李白无法知道郭子仪的谥号“忠武”。由此足见这一文是伪作。
    66 郭裕怀:《汾阳王郭子仪谱传》,第94页
    67 《朝鲜王朝实录》第2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522页
    68 □俣、奉教编:《列圣御裂》卷10年版,第31页
    69 《朝鲜王朝实录》第47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19页
    70 《承政院日记》第2881册,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
    71 李奎报:《东国□相国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31页
    72 李穑:《牧隐藁》,载《韩国文集丛刊》第4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32页
    73 金荣祖:《忘窝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9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02页
    74 申钦:《象村稿》,载《韩国文集丛刊》第7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51页
    75 郑曄:《守梦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66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70页
    76 李廷龟:《月沙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70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39页
    77 魏伯珪:《存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43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13页
    78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第9页
    79 郭磐、廖东:《中国历代人物像传》,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1页
    80 唐德宗曾在《相国汾阳忠武王赞》中曰:“唯师尚父,可通鹰扬。图形配享,无愧祠堂”再引自《历代名人诗赞汾阳王郭子仪》,《文史月刊》,1996年第5期,第136页
    81 参见郭裕怀:《汾阳王郭子仪谱传》,第3页
    82 朱天然:《历代古人像赞》下,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49-150页
    83 沈津曾指出,“臣类计一百人,始仓颉、后稷,止姚枢、刘静修。”(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页。),然而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的目录上臣止第九十五位吴澄,待考。
    84 王圻、王思义主编: 《三才图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51页
    85 黄全信主编:《中国吉祥图——神仙人物卷》,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305页
    86 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第91页
    87 申叔舟:《保闲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0册,第60页
    88 《朝鲜王朝实录》第16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449页
    89 《朝鲜王朝实录》第16册,第487页
    90 李荇:《容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0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509页
    91 朴胤源:《近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0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35页
    92 积芳斋主:《漫谈郭南及其郭氏家族》,http://jgsongl23.blog.163.com/blog/static/101591302 20108941129199/(2012.05.05浏览)
    93 《朝鲜王朝实录》第19册,第54页
    94 转引自金维诺:《十百斋书画录》,《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4期,第53页
    95 李自让、李天影:《明代堆绢珍品(唐汾阳王寿诞图>》,《文物世界》,1990年第1期,第96页
    96 李自让、李天影:《明代堆绢珍品(唐汾阳王寿诞图)》,第96页
    97 图片采自金红男:《中国(郭子仪祝寿图)研究》,《美术史论坛》,2011年第33期,第185页
    98 谷国平:《残缺的画卷完美的艺术——<郭子仪祝寿图)残本赏析》,《书画世界》,2011年第2期,第84页
    99 朴廷蕙等:《朝鲜宫廷的绘画》,坡州:Dolbegae,2012年版,第95页
    100 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柳青卷》,第352页
    101 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第307页
    102 参见柳己洙:《中国与韩国的郭汾阳图像研究》,第126页
    103 □俣、奉教编:《列圣御裂》卷10年版,第31页
    104 参见朴廷蕙等:《朝鲜宫廷的绘画》,第96页
    105 Maurice Courant (1865-1935):《Biblioglaphie Coreenne》(LeeHeejae译),首尔:ILJIGAK,1994年版,第402页
    106 引用自崔敬桓;《郭汾阳研究——古典文化中的人物探讨》,《韩国古典研究》,2008年第18期,第268-269页
    ① 北京歌德拍卖有限公司201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② 朴廷蕙等:《朝鲜宫廷的绘画》,第103页
    ① 赵文命:《鹤岩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9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559页
    ② 司马哲主编:《庄子》,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129页
    ③ 《内阁日历》第1128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④ 徐居正:《东文选》卷二十七,首尔:民文库,1989年版
    ⑤ 尹鑴:《白湖全书》卷一,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95年版
    ⑥ 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689页
    ⑦ 王树村:《中国吉祥图集成》,第149页
    ⑧ 赵磷:《因话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70页
    ⑨ 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度东昌府卷》,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87页
    ⑩ (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足本1》,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年版,第84页
    11 吴嘉猷:《大富贵亦寿考》,上海道明拍卖有限公司20105周年秋拍
    12 沈心海作于1924年的《大富贵亦寿考》,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201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作于1932年的《大富贵亦寿考》,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2005秋季拍卖会
    13 徐骞:《大富贵亦寿考》,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秋季拍卖会
    14 任率英:《大富贵亦寿考》,辽宁建投拍卖有限公司200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15 徐菊庵:《大富贵亦寿考》,北京中投嘉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16沈心海:《大富贵亦寿考》,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2009年秋季一场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17蔡鹤汀:《大富贵亦寿考》,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3秋季拍卖会
    18任薰:《大富贵亦寿考》,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迎春拍卖会(款识:大富贵亦寿考)
    19黄山寿:《大富贵亦寿考》,1910年作,出现在蓝天国际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0陈康侯:《大富贵亦寿考》,江苏中山汇金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中国书画拍卖会
    21 叶曼叔:《大富贵亦寿考》,北京雍和嘉诚拍卖有限公司201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2 陈麟祥:《大富贵亦寿考》,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嘉德四季第二十九期拍卖会
    23 徐操:《大富贵亦寿考》,山东天承拍卖有限公司2009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北京长风拍卖有限公司北京长风2010秋季拍卖会
    24 潘振镛:《大富贵亦寿考》,1917年作,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4赏秋艺术品拍卖会、天津市文物公司2005春季文物展销会
    25 周桐:《大富贵亦寿考》,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春季拍卖会
    26 吴辅卿:《大富贵亦寿考》,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第21期精品拍卖会
    27 蔡铣:《大富贵亦寿考》,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200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28 阮数峰:《大富贵亦寿考》,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2005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29 任子青:《大富贵亦寿考》,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2012年秋季暨十周年庆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30 金寿石:《大富贵亦寿考》,山东茂恒拍卖有限公司2012年首场艺术品春季拍卖会
    31 任率英:《大富贵亦寿考》,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32 除了图3-1-102以外,张熊在1882年秋七月还画了一幅《大富贵亦寿考》,此画出现于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8春季拍卖会
    33 赵之谦:《大富贵亦寿考》,1883年作,出现在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2001年春季艺术品拍卖
    34 蒲华:《大富贵亦寿考》,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200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35 齐白石:《大富贵亦寿考》,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2春季拍卖会
    36 孙楷:《大富贵亦寿考》,天津文物2010秋季拍卖会“天津文物”专场
    37 陶冷月:《大富贵亦寿考》,1948年作,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9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38 刘海粟:《大富贵亦寿考》,上海天衡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美宏凯威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0秋季艺术品拍卖会、(1977年作)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2春季拍卖会
    39 孔小瑜:《大富贵亦寿考》,荣宝斋(上海)拍卖有限公司2012年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40 唐云:《大富贵亦寿考》,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拍卖会
    41 饶宗颐:《大富贵亦寿考》,深圳市艺术品拍卖行2011秋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
    42 王雪涛:《大富贵亦寿考》,1981年作,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6季春拍卖会、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嘉德四季第十九期拍卖会、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年春季拍卖会
    43 齐白石:《大富贵亦寿考》,苏富比(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春季拍卖会、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0秋季拍卖会
    44 丁宝书:《大富贵亦寿考》,1933年作,江苏中山汇金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春中国书画拍卖会
    45 王震:《大富贵亦寿考》,1920年作,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秋季拍卖会
    46 胡振:《大富贵亦寿考》,1929年作,江苏中山汇金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秋季中国书画拍卖会
    47 郭维汾:《大富贵亦寿考》,1943年作,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翰海四季第73期拍卖会
    48 陆抑非:《大富贵亦寿考》,1943年作,深圳市荣峰拍卖行有限公司2009夏季艺术品拍卖会
    49 唐云:《大富贵亦寿考》,1949年作,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201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50 参见金铉权:《清末上海地域画风对朝鲜末·近代绘画的影响》,东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7年
    51 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52 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第368页
    53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第362页
    54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全译》(承载译),第403页
    55 参见《宣和画谱》(岳仁译注),第119页
    56 参见《宣和画谱》(岳仁译注),第132页
    57 周积寅,王凤珠编:《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4页:徐邦达着:《古书画伪讹考辨上卷文字部分》,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21-122页,对该作品谓《调婴图》,认为盖张萱、周畴之所制。58 佚名,《双童图》残片,绢本设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http: //www.xjmuseum.com.cn/bencandy.php?fid=170&id=81(2013.01.28浏览)
    59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5》,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283页
    60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张耕注评),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107页
    61 参见孙运鹏:《唐代婚姻礼俗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第7页
    62 翟灏:《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218页
    63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64 参见周积寅,王凤珠编:《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
    65 辛弃疾著:《辛弃疾全集》(王步高、刘林辑校汇评),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页
    66 解缙:《解文毅公集二》,第106-107页
    67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下,北京:商务印书馆,第711页
    68 姜希孟:《私淑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9页
    69 参见安辉浚:《韩国绘画史研究》,首尔:时空社,2000年版,第624页
    70 国立中央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馆所藏明清绘画》,第100、128-135页
    71 □得恭:《泠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60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79页
    72 《内阁日历》第94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73 《内阁日历》第106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74 《内阁日历》第156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75 《内阁日历》第349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76 《内阁日历》第884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77 《内阁日历》第1166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78 《内阁日历》第171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79 成海应:《研经斋全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73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63页
    80 《内阁日历》第146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81 姜宽植:《朝鲜后期宫中画员研究》,首尔:Dolbegae,2001年版,第220页
    82 《内阁日历》第1128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83 朴廷蕙等:《朝鲜宫廷的绘画》,第115页
    84 尹愭:《无名子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6册,第188页
    85 □飞:《吉祥百子》,杭州:西口印社,2007年版,第5页
    86 刘人岛: 《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版,第139页
    87 参见《宋元时期童戏图》,http://hi.baidu.com/09caoyuan/item/ecd4dc0c3f205df4a110343e(2013.04.14浏览)
    88 焦秉贞:《百子团圆》图册,凡16开,绢本设色,27.5x20cm,国家图书馆藏
    89 李飞:《吉祥百子》,第6页
    90 参见苏钜亮主编:《清侯权太平景象十二屏》,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91 王林忠:《芭蕉考——中国古代文人园中的芭蕉》, 《华中建筑》,2009年第1期,第198页
    92 转引倪建林:《装饰之源:原始装饰艺术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7页
    93 唐圭璋:《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917页
    94 唐圭璋:《全宋词》,第2646页
    95 郭璞注、洪颐煊校、谭承耕、张耘点校:《山海经;穆天子传》,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29页
    96 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第267页
    97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第17-18页
    98 《宣和画谱》(岳仁译注),第386页
    99 郑思肖撰:《堂湖诗稿及其他三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页
    100 王树村、王海霞:《年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19页
    101 邹铉撰:《寿亲养老新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58页
    102 转引王树村、王海霞:《年画》,第119页
    103 韩雍:《襄毅文集》,北京:迪志文化公司供稿,电子版,2003年版,第95页
    104 杨慎着、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升菴全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81页
    105 顾清:《东江家藏集》,北京:迪志文化公司供稿,电子版年版,第193-194页
    106 李穑:《牧隐诗藁》,载《韩国文集丛刊》第4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22页
    107 李湜:《四雨亭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6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525页
    108 郑文孚:《农圃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7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94页
    109 李瑞雨:《松坡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4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28页
    110 《列圣御裂》卷12年版,第30页
    111 南有容:《雷渊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17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20页
    112 徐居正:《四佳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65页
    113 《内阁日历》第172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115 黄小峰:《瑶池庆寿——《阆苑女仙图卷》年代与内容小考》,《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2期,第19页
    116 朴廷蕙等:《朝鲜宫廷的绘画》,第116-117页
    117 再引自陈勤建:《文艺民俗学》,第64页
    118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Ruth Benedict):《文化模式》(王炜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4页
    119 袁愈荌译、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第105页
    120 贺新辉:《元好问诗词集》,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版,第636-637页
    121 参见沈利华、钱玉莲著:《中国吉祥文化》,第237页
    122 杨坚点校:《吕氏春秋·淮南子》,长沙: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414页
    123 参见黄瑛:《中国古代文学中雁意象的文化内蕴》,《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85页
    124 《宣和画谱》(岳仁译注),第373页
    125 《宣和画谱》(岳仁译注),第340页
    126 《宣和画谱》(岳仁译注),第354-355页
    127 《宣和画谱》(岳仁译注),第381-382页
    128 《宣和画谱》(岳仁译注),第374、395页
    129 参见吴郑杞:《落墨草草神气迥出——边寿民《芦雁》通景屏赏析》,《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第107页
    130 明·朱谋堇鸟, 《画史会要》
    ① 转引自李智允:《韩国芦雁图研究》,梨花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19页
    ② 卞季良:《春亭集》卷之三,载《韩国文集丛刊》第8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4页
    ③ 徐居正:《四佳集》卷30,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4页页
    ④ 成倪:《慵斋丛话》卷一,载《大东野乘》,韩国古典综合,http://db.itkc.or.kr/index.jsp?biz zName=K0
    ⑤ □稷:《亨斋先生诗集》卷之四,载《韩国文集丛刊》第7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553页
    ① 《朝鲜王朝实录》第18册,第377页
    ② 《列圣御裂》卷11,第2页
    ① 申叔舟:《保闲斋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0册,第107页
    ② 丁焰:《晚轩先生文集》卷一,载《韩国文集丛刊》第3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54页
    ③ 白光勋:《玉峰诗集》下,载《韩国文集丛刊》第47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38页
    ④ 成侃:《真逸遗稿》卷二,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83页
    ⑤ 徐居正:《四佳集》卷五十二,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26页
    ⑥ 高敬命:《霁峯集》卷一,载《韩国文集丛刊》第4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25页
    ⑦ 申钦:《象村稿》卷七,载《韩国文集丛刊》第7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65页
    ⑧ 金尚宪:《清阴集》卷三,载《韩国文集丛刊》第77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4页
    ⑨ 李植:《泽堂先生集》卷三,载《韩国文集丛刊》第88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53页
    ⑩ 朴趾源:《热河日记·冽上画谱》,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5年版
    ① 成倪:《虚白堂文集》卷九,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4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86页
    ② □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卷三:《燕行录选集》第6册,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2
    ③ 李德懋:《青庄馆全书》卷12,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7册,第213页
    ① 朴齐家:《贞蕤阁三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6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512页
    ② 朴长馣:《缟紵集》卷二,转引王振忠:《朝鲜柳得恭笔下清乾嘉时代的中国社会——以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抄本《泠斋诗集》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2期,第163页
    ③ 柳得恭:《令斋集》卷之五,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60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78页
    ① 申緯:《警修堂全藁》册二十八,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9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621页
    ② □裕元:《□下笔记》卷30,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2000
    ③ 成海应:《研经斋全集》续,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79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09页
    ④ 参见乌丙安:《民俗学原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45页
    ① 赵斗淳:《心庵遗稿》卷三十,载《韩国文集丛刊》第307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615页
    ① JangJiseong:《朝鲜时代中期花鸟画研究》,首尔:东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139页
    ② 许筠:《惺所覆瓿藁》,载《韩国文集丛刊》第74册,第246页
    ③ 褚世昌著:《周易》解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页
    ④ (唐)朱景玄撰、温肇桐注:《唐朝名画录》,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⑤ □潚: 《醉吃集》卷一,载《韩国文集丛刊》第7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7页
    ⑥ 再引俞弘浚:《画人列传》1,首尔:历史批评社,2001年版,第362-363页
    ⑦ 李成美:《张承业绘画与中国绘画》,《精神文化研究》,2001年第24期,第30页
    ⑧ 李成美:《张承业绘画与中国绘画》,第30页
    ⑨ 《周礼译注》(吕友仁译注),第172-173页
    ⑩ (唐)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第377页
    11 《宣和画谱》(岳仁译注),第300页
    12 《宣和画谱》(岳仁译注),第304页
    13 吴光运:《药山漫稿》卷十六,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1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71页
    14 (唐)段成式著:《正绩酉阳杂俎》,第239页
    15 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第35页
    16 (唐)段成式:《正绩酉阳杂俎》,第120页
    17 (清)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367页
    18 王树村:《中国吉祥图集成》,1992年版
    19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对张纯解释为活跃于15世纪中叶的文人。可是没有充分的依据,对此需要深入研究。
    20 吴光运:《药山漫稿》卷十六,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11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71页
    21 再引自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第156页
    22 参见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第159页
    23 (宋)李石撰:《续博物志》,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版,第29页
    24 曹振峰:《神虎镇邪》,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151页
    25 王蔚波:《河南古代陶瓷虎枕赏析》,《收藏家》,2010年第8期,第10页
    26 周积寅:《中国历代画目大典·辽至历代画目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99页
    27 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数位典藏,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8/38/88.html(2013.03.13浏览)。
    28 洪善杓:《个人所藏的《出山虎鹊图》——虎鹊图之源》,《美术史论坛》,1999年第9期,第345-350页
    29Pierre Cambon、Joseph P Carroll:(The Poetry of Ink(The Korean Literati Tradition 1392-1910)》,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Ltd,2006年版,第58页
    30 参见潘深亮:《唐寅的书画艺术及其鉴定》,《荣宝斋》,2006年第4期,第216页
    31 本文要尽量按照原本画题进行探讨,对于其余的画作,本文通称《虎鹊图》
    32YunJinyoung《朝鲜中后期虎图的类型及图像》,《藏书阁》,2012年第28期,第224页
    33 周积寅、(日)近藤秀实著:《沉铨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51页
    34 周积寅、(日)近藤秀实著:《沉铨研究》,第261页
    35 参见周积寅、(日)近藤秀实著:《沉铨研究》,第251页
    36 黄君实、郑培凯编:《东渡奇葩——日本江湖时代中国旅日书画家》,香港: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2008年版,第112页。此画还出现在浙江骏成拍卖有限公司2011年夏季艺术品拍卖会。
    37 周积寅、(日)近藤秀实著:《沉铨研究》,第190页
    38 刘秋霖等: 《中华吉祥画与传说》,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235页
    39 参见Jinhuigwon:《韩国老虎灭种的原因于朝鲜总督部》,http://www.sisapress.com/news/artic leView.html?idxno=50967,(2012.11.20浏览)
    40 王树村:《中国吉祥图集成》,第287页
    41 参见权赫山:《朝鲜时代武官肖像与胸背研究》,《美术史研究》,2012年第26期,第182-183页
    42 (清)张廷玉:《明史》,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954页
    43 弘治十五年(1502)书成。
    44 赵尔巽、柯劭态等编:《清史稿》卷一百三,洪氏出版社,1981年版,第3056页
    45 赵尔巽、柯劭态等编:《清史稿》卷一百三,第3056页
    46 徐有闻:《戊午燕行录》卷3,载《燕行录选集》第7卷,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2
    47 《朝鲜王朝实录》第6册,首尔:国史编撰委员会,1973年版,第713页
    48 《朝鲜王朝实录》第7册,第127页
    49 《朝鲜王朝实录》第8册,第177页
    50 权赫山: 《朝鲜时代武官肖像与胸背研究》,第171页
    51 □诚之:《讷斋集》卷四,载《韩国文集丛刊》第9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352页
    52Song Mikyeong:《晋州柳氏配位宜人朴氏墓葬出土服饰的年代推测》,《韩国服饰学会纸》,2009年第59期,第145页
    53 赵善美:《关于17世纪功臣像对韩国肖像领域的回顾》,国立文物研究所,2007年版,第49页
    54 《扈圣宣武清难三功臣都监仪轨》第一册,2005年版,第340章第169b页,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55 权赫山:《朝鲜时代武官肖像与胸背研究》,第169页
    56 《承政院日记》第1128册,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57 成海应:《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三,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77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236页
    58 仲富兰:《民俗学传播》,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250页
    59 李穑:《牡隐诗藁》,载《韩国文集丛刊》第4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116页
    60 成俔:《虚白堂补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4册,第381页
    61 张混:《而已广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70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07页
    62 刘时中、薛昂夫撰:《刘时中薛昂夫散曲》(周锡山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4页
    63 北京辉煌前程图书发行为有限公司供稿:《全元曲·散曲》(一),学院音像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64 《孤本元明杂剧》,涵芬楼藏版:《十长生》,第1页
    65 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数位典藏,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0/72/98.html (2013.06.03浏览)
    66 朴廷蕙、肖雪:《王室的权威与统治理念的视觉体现——朝鲜时代宫廷绘画的种类与性质》,《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6期,第28页
    67 涵芬楼藏版,《孤本元明杂剧》:《十长生》,第1页
    68 参见朴廷蕙、肖雪:《王室的权威与统治理念的视觉体现——朝鲜时代宫廷绘画的种类与性质》,第48页
    69 李柬:《巍岩遗稿》,载《韩国文集丛刊》第190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251页
    70 尹愭:《无名子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56册,第188页
    71 《日省录》第483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72 参见朴廷蕙等:《朝鲜宫廷的绘画》,第81页
    73 转引自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648页
    74 转引自欧阳询:《艺文类聚》,第1648页
    75 参见祝鸿杰:《博物志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1992年版,第204页
    76 姜宽植:《朝鲜后期宫廷画员研究》,坡州:Dolbegae,2001年版,第433页
    77 王树村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1,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78 参见杨婷:《“中国风”与“中国主义”》,《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年第3期,第72页
    79 正祖:《弘斋全书》,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67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413-414页
    80 《内阁日历》第56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81 《内阁日历》第102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82 正祖:《弘斋全书》,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67册,第164页
    83 南公辙:《金陵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72册,第391页
    84 转引自京畿道博物馆编:《从朝鲜士人书斋到现代人书斋》,2012年版,第12页
    85 刘在建:《里乡见闻录》,首尔:民音社,1998年版,第422页
    86 李尚迪:《恩诵堂集》,载《韩国文集丛刊》第31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年版,第260页
    87 聂崇正:《“线法画”小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年第3期,第86页
    88 转引自京畿道博物馆编:《从朝鲜士人书斋到现代人书斋》,2012年版,第12页
    89 正祖:《弘斋全书》卷162,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67册,第164页
    90 参见郑艳:《明代中晚期博古题材在绘画中的表现和成因》,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页
    91 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第251页
    92 正祖:《弘斋全书》,载《韩国文集丛刊》第267册,第164页
    93 俞万柱:《钦英》卷五年版,第519页
    94 刘在建:《里乡见闻录》,第422页
    95 《内阁日历》第102册,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
    96 朴廷蕙等:《朝鲜宫廷的绘画》,第139页
    97 朴廷蕙等:《朝鲜宫廷的绘画》,第137页
    98 (美)W.爱伯哈德著:《中国文化象征词典》(陈建宪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99 参见(美)巫鸿著:《重屏:中国绘画的媒材和表现》(黄小峰注释、文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100 (美)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页
    101Jojeongyouk:《韩国绘画中的讽刺与诙谐》,《美术世界》,2010年第3期,第78-81页
    102尹烈秀:《论民画》,首尔:Designhouse,2003年版,第95页
    103 郑炳模:《最为大众化、韩国化的民画》,第373页
    104 参见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日本藏品卷》,第184页
    105 参见《Nostalgies coreennes:《Peintures et paravents du ⅩⅦeme au ⅪⅩeme siecle,coll ection Lee U-fan》图录,第143页
    106 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日本藏品卷》,第186页
    107 此画尺寸待查,(日)静冈实力芹泽銈介美术馆藏。
    108 参见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日本藏品卷》,第187页
    109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41页
    110 (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第368页
    1.(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刘文典补正.庄子补正[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2.(梁)萧统选;(唐)李善注.昭明文选[M]上.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
    3.(德)恩斯特·卡西尔著、李琛译.人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4.(德)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法)丹纳(H.A.Taine)傅雷译.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6.(美)W.爱伯哈德著、陈建宪译.中国文化象征词典[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
    7.(美)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Ruth Benedict)王炜等译,文化模式[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
    9.(美)巫鸿著、黄小峰注释、文丹译.重屏:中国绘画的媒材和表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苏)卡冈著;凌继尧等译.卡冈美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1.北京辉煌前程图书发行为有限公司供稿.全元曲·散曲(一)[M].学院音像出版社,2004.
    12.蔡邕.独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曹振峰著.神虎镇邪[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4.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曾巩集[M]下.北京:中华书局,1984.
    15.陈勤建、尹笑菲著.点击中国吉祥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16.陈勤建.文艺民俗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17.陈勤建主编.中国风俗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18.陈师道著.后山丛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9.陈元靓编.岁时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0.褚世昌著.周易解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21.辞源(上)[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2.崔豹撰.古今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6.
    23.杜甫.杜甫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4.段成式著.正绩酉阳杂俎[M].扫叶山房,1931.
    25.封演著.张耕注评.封氏闻见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6.冯骥才主编、本卷主编(俄)李福清.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7.冯骥才主编、本卷主编(日)三山陵.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日本藏品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8.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佛山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9.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滑县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0.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度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1.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阳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2.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日本藏品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3.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4.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拾零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5.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6.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7.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柳青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8.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9.高承.李果撰事物纪原[M].北京:中华书局,1989.
    40.顾禄撰.清嘉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41.郭璞注、洪颐煊校、谭承耕、张耘点校.山海经;穆天子传[M].长沙:岳麓书社,1992.
    42.郭磬、廖东.中国历代人物像传[M].济南:齐鲁书社,2002.
    43.郭若虚撰.图画见闻志[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44.郭若虚撰.图画见闻志[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45.郭裕怀.汾阳王郭子仪谱传[M].太原:书海出版社,1994.
    46.贺新辉.元好问诗词集[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47.黄君实、郑培凯编.东渡奇葩——日本江湖时代中国旅日书画家[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2008.
    48.黄全信主编.中国吉祥图——神仙人物卷[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
    49.冀昀主编.左传[M]上.北京:线装书局,2007.
    50.李东阳.著李东阳集第1卷[M].长沙:岳麓书社,1984.
    51.李防等编.太平广记:足本1[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
    52.李飞.吉祥百子[M].杭州:西冶印社,2007.
    53.李光庭.乡言解颐[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4.李石撰.续博物志[M].成都:巴蜀书社,1991.
    55.李涌.中国吉祥民俗文化[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9.
    56.李肇等著.唐国史补[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57.刘秋霖等.中华吉祥画与传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58.刘人岛.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59.刘若愚著.酌中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0.刘时中、薛昂夫撰.刘时中薛昂夫散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1.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2.刘禹锡著.陶敏.陶红雨校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M]下.岳麓书社,2003.
    63.陆粲等.客座赘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7.
    64.吕友仁译注.周礼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65.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66.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
    67.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68.潘荣陛.富察敦崇著.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
    69.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70.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174[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71.邱健注评.苏轼诗词选[M].合肥:黄山书社,2007.
    72.阙名撰.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3.阙名撰.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4.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75.沈括.梦溪笔谈[M].长沙:岳麓书社,2002.
    76.沈括著.梦溪笔谈[M].长沙:岳麓书社,2002.
    77.沈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78.沈利华.钱玉莲著.中国吉祥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79.史玄撰.旧京遗事[M].北京:京古籍出版社,1986.
    80.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81.苏钜亮编.清侯权太平景象十二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82.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国,1988.
    83.唐家路、孙磊.中国吉祥装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84.陶嘶炎.风俗探幽[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5.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86.王海霞.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学[M].江苏美术出版,1995.
    87.王嘉撰.孟庆祥.商微姝译注.拾遗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88.王梦鸥注译.礼记今注今译[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89.王圻、王思义编.三才图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0.王树村、王海霞.年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91.王树村.中国吉祥图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92.王树村.中国门神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93.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M].杭州:江教育出版社,1995.
    94.王树村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1.民间年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95.王子今.门祭与门神崇拜[M].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96.魏徵等撰.隋书[M].北京:中华书店,2008年版.
    97.文震亨、屠隆.长物志·考盘余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011.
    98.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99.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00.吴裕成.中国的门文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101.吴自牧.梦粱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102.辛弃疾著、王步高.刘林辑校汇评.辛弃疾全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
    103.徐邦达着古书画伪讹考辨上卷文字部分[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104.徐朝华注.尔雅今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105.许康铭编著.中国古代吉祥图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106.杨坚点校.吕氏春秋·淮南子[M].长沙:岳麓书社,2006.
    107.杨慎着、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升菴全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108.杨羽编著.东京梦华录——北宋汴京的琐闻杂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
    109.叶应燧等编绘.中华吉祥图[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110.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111.岳仁译注.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112.翟灏.通俗编:附直语补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113.翟灏.通俗编[M].北京:中华文局,1985.
    114.张居正撰.张文忠公全集[M]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115.张廷玉.明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6.
    116.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117.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118.赵尔巽.柯劭态等编.清史稿[M]卷一百三.洪氏出版社,1981.
    119.赵磷.因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20.郑军编著.民间吉祥图案[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121.郑思肖撰.堂湖诗稿及其他三种[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22.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编.王树村藏中国精品年画[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123.仲富兰.民俗学传播[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124.周积寅.(日)近藤秀实著.沉铨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125.周积寅.王凤珠编.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26.周积寅.中国历代画目大典·辽至历代画目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27.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28.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
    129.朱德润撰.存复斋文集[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3.
    130.朱景玄撰、温肇桐注.唐朝名画录[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
    131.朱天然.历代古人像赞[M]下.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132.朱希祥、李晓华著.中国文艺民俗审美[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133.祝鸿杰.博物志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1992.
    134.庄周原著.庄子注解[M].长沙:岳麓书社,2008.
    135.子思著.中庸[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
    136.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137.邹铉撰.寿亲养老新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1.顾清.东江家藏集[M].北京:迪志文化公司供稿.电子版,2003
    2.韩雍.襄毅文集[M].北京:迪志文化公司供稿.电子版,2003
    1.安胜足、李蓓梅、张晓燕.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第09期,28-30.
    2.毕崇旭.明代画家边景昭身份略考中国美术[J].Art in China,2011,第06期,115-116.
    3.冯涛.中国古民居中的吉祥文化[J].住宅科技,2010,第10期,28-30.
    4.谷国平.残缺的画卷完美的艺术——《郭子仪祝寿图》残本赏析[J].书画世界,2011,第02期,84-85.
    5.顾方松.吉样图案概述[J].美苑,1983,第04期,17-22.
    6.郭志强、董国炎.论钟馗形象的演变[J].山西大学学报,2001,第06期,57-61.
    7.洪泓.开启心灵的门禁浅谈门神及其艺术形态、精神内涵[J].上海工艺美术,2010,第02期,94-95.
    8.黄卫霞.浅析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J].美术大观,2009,第12期,58-59.
    9.黄小峰.瑶池庆寿——《阆苑女仙图卷》年代与内容小考[J].中国历史文物,2008,第02期,10-21.
    10.黄瑛.中国古代文学中雁意象的文化内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第01期,82-86.
    11.黄作林.中国吉祥图案的文化精神[J].重庆师院学报,2000,第02期,90-95.
    12.金维诺.十百斋书画录[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第04期,52-53.
    13.李炅.端午时节说《午日钟馗》[J].装饰,2009,第05期,86-87.
    14.李庆本.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J].文艺理论研究,2012,第01期,17-21.
    15.李自让、李天影.明代堆绢珍品《唐汾阳王寿诞图》[J].文物世界,990,第01期,96-97.
    16.历代名人诗赞汾阳王郭子仪[J].文史月刊,1996,第05期,136-139.
    17.柳扬.邓幼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论吉祥寓意在陶瓷装饰中的表现[J].景德镇陶瓷,2005,第02期,31-32.
    18.聂崇正.“线法画”小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第03期,85-88.
    19.潘深亮.唐寅的书画艺术及其鉴定[J].荣宝斋.2006,第04期,212-219.
    20.朴廷蕙、肖雪.王室的权威与统治理念的视觉体现——朝鲜时代宫廷绘画的种类与性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第06期,28-48.
    21.申宪.吉祥绘画的图像意义及风格特征[J].东南文化,2000,第01期,112-116.
    22.沈利华.论中国吉祥文化的内涵及其生成方式[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第01期,81-87.
    23.沈利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论[J].艺术百家,2009,第06期,156-161.
    24.史晓蕾.吉祥绘画发展概况[J].东南文化,1999,第06期,115-121.
    25.孙运鹏.唐代婚姻礼俗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第05期,7-8.
    26.王林忠.芭蕉考——中国古代文人园中的芭蕉[J].华中建筑,2009,第01期,196-198.
    27.王树村.吉祥图案的发展及其它[J].美术研究,1985,第04期,84-88.
    28.王蔚波.河南古代陶瓷虎枕赏析[J].收藏家,2010,第08期,9-13.
    29.王振忠.朝鲜柳得恭笔下清乾嘉时代的中国社会——以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抄本《泠斋诗集》为中心[J].中华文史论丛,2008,第02期,133-177.
    30.吴郑杞.落墨草草、神气迥出——边寿民《芦雁》通景屏赏析[J].中原文物,2010,第03期,106-108.
    31.张安治.宋代杰出画家李唐[J].美术研究,1981,第02期,66-73.
    32.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续)[J].浙江工艺美术,2005,第01期,4-8.
    33.自顾平.明代宫廷绘画的艺术成就[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第04期,109-113.
    1.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11.
    2.刘圣恩.继承传统民间画的中韩现当代绘画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2.
    3.陶腊红.隋唐故事的演变与古代历史小说的文体独立意识[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2.
    4.尹笑菲.民众生活理想的视觉展演: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的理论阐释[博士学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5.郑艳.明代中晚期博古题材在绘画中的表现和成因[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7.
    1.(法) Maurice Courant. LeeHeejae译. Biblioglaphie Coreenne[M]首尔:ILJ1GAK,1994.
    2.(法)Pierre Cambon、Joseph P Carroll.The Poetry of Ink (The Korean Literati Tr adition 1392-1910) [M].Antique Collectors Club Ltd,2006.
    3.(韩)安辉浚.韩国绘画史研究[M].首尔:时空社,2000.
    4.(韩)白光勋.玉峰诗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47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5.(韩)卞季良.春亭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8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6.(韩)蔡济恭.樊岩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35-23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7.(韩)成海应.研经斋全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73-279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8.(韩)成侃.真逸遗稿[M]:韩国文集丛刊第1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9.(韩)成俔.虚白堂补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4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0.(韩)池圭植.荷斋日记[M].首尔:首尔特别市史编撰委员会,2005.
    11.(韩)崔演.艮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3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2.(韩)崔永年.海东竹枝[M].首尔:奖学社,1925.
    13.(韩)崔致远.孤云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4.(韩)丁若镛.与犹堂全书[M]:韩国文集丛刊第281-28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5.(韩)丁焰,晚轩先生文集[M]:韩国文集丛刊续第3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6.(韩)高敬命.霁峯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4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7.(韩)国立中央博物馆.赴华使行的画家[M].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2011.
    18.(韩)国立中央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馆所藏明清绘画[M].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2010.
    19.(韩)国立中央博物馆.国王御笔绘画[M].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2008.
    20.(韩)国史编撰委员会编,《备边司誊录》[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1982.
    21.(韩)韩致奫.海东绎史[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1982.
    22.(韩)洪命元.海峯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8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23.(韩)洪瑞凤.鹤谷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79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24.(韩)洪善杓.韩国传统绘画[M].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2009
    25.(韩)洪奭周.渊泉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93-294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26.(韩)洪锡谋.首尔·岁时·汉诗[M].首尔:宝库社,2003.
    27.(韩)黄玹.梅泉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384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28.(韩)姜浚钦著、民族文学史研究所译.三溟诗话[M].首尔:召命出版社,2006.
    29.(韩)姜宽植.朝鲜后期宫廷画员研究[M].坡州:Dolbegae,2001.
    30.(韩)姜希孟.私淑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31.(韩)姜彝天.重菴稿[M]:韩国文集丛刊第319-320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32.(韩)金安老.希乐堂稿[M]:韩国文集丛刊第21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33.(韩)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卷四[M].燕行录选集第6册[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2.
    34.(韩)金富轼.三国史记[M].首尔:Hangilsa,1998.
    35.(韩)金进洙.莲坡诗钞[M]:韩国文集丛刊第30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36.(韩)金荣祖.忘窝集[M]:韩国文集丛刊续第19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37.(韩)金容权.民画之源——朝鲜时代岁画[M].首尔:学研社,2008.
    38.(韩)金润洙等.韩国美术100年1[M].首尔:Hangilsa,2006.
    39.(韩)金尚宪.清阴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77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40.(韩)金贤珠等.汉语与中国文化.如何认知、进行教学[M].首尔:韩国学术信息,2007.
    41.(韩)金缘.东文选[M].首尔:民俗文化推进会,1982.
    42.(韩)金正中.燕行录[M].燕行录选集.第6册[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2.
    43.(韩)金宗瑞等.高丽史节要[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97.
    44.(韩)金宗直.续东文选[M]:东文选第10卷[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4.
    45.(韩)京畿道博物馆编.从朝鲜士人书斋到现代人书斋[Z].龙仁:京畿道博物馆,2012.
    46.(韩)李德懋.青庄馆全书[M]:韩国文集丛刊第257-259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47.(韩)李德寿.西堂私载[M]:韩国文集丛刊第18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48.(韩)李谷.稼亭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3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49.(韩)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2.
    50.(韩)李好闵.五峯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59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51.(韩)李洪男.汲古遗稿[M]:韩国文集丛刊续第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52.(韩)李稷.亨斋先生诗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7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53.(韩)李柬.巍岩遗稿[M]:韩国文集丛刊第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54.(韩)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0.
    55.(韩)李能和.朝鲜巫俗考[M].首尔:东文选出版社,1991.
    56.(韩)李齐贤.栎翁稗说后集卷1[M].首尔:乙酉文化社,1974.
    57.(韩)李齐贤.益斋乱藁[M]:韩国文集丛刊第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58.(韩)李齐贤.益斋乱藁[M]:韩国文集丛刊第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59.(韩)李仁老.破闲集卷中[M].首尔:一志社,1978.
    60.(韩)李穑.牡隐诗藁[M]:韩国文集丛刊第3-5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61.(韩)李尚迪.恩诵堂集续[M]:韩国文集丛刊第31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62.(韩)李石来校注.风俗歌谣集[M].首尔:新丘文化社,1974.
    63.(韩)李湜.四雨亭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64.(韩)李廷龟.月沙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69-70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65.(韩)李婷.风月亭集[M]:韩国文集丛刊续第1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66.(韩)李万敷.息山先生文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78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67.(韩)李文楗.黙斋日记[M]上下.果川:国史编纂委员会,1998.
    68.(韩)李锡浩译.韩国名著大全集[M].首尔:大洋书籍,1975.
    69.(韩)李荇.容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0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70.(韩)李荇等.新增东国与地胜览卷3[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5.
    71.(韩)李玄锡.游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5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72.(韩)李学逵.洛下生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90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73.(韩)李宜显.陶谷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80-181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74.(韩)李溟.星湖僿说[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76.
    75.(韩)李瀷.星湖僿说[M]:韩国文集丛刊第198-200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76.(韩)李裕元.林下笔记[M]:韩国文集丛刊第315-31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77.(韩)口裕元.口下笔记卷30[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2000.
    78.(韩)李植.泽堂先生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88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79.(韩)梁诚之.讷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9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80.(韩)梁在渊等编.韩国风俗志[M].首尔:乙酉文化社,1974年版.
    81.(韩)列圣御裂[Z].首尔:明文堂,1983.
    82.(韩)刘在建.里乡见闻录[M].首尔:民音社,1998.
    83.(韩)柳得恭.泠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60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84.(韩)柳思规.桑榆集[M]:韩国文集丛刊续第4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85.(韩)柳潚.醉吃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71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86.(韩)柳晚恭.岁时风谣[M].首尔:集文堂,1993.
    87.(韩)柳希春.眉岩日记草[M].首尔:国学资料院,1972.
    88.(韩)闵遇洙.贞菴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15-21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89.(韩)南公辙.金陵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7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90.(韩)南有容.雷渊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17-218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91.(韩)内阁日历[Z].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DB/0L]
    92.(韩)朴承任.啸皐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3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93.(韩)朴齐家.贞蕤阁三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61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94.(韩)朴容大等人所撰;世宗大王纪念事业会译.增补文献备考[M].首尔:世宗大王纪念事业会,1994.
    95.(韩)朴廷蕙.朝鲜宫廷的绘画[M].坡州:Dolbegae,2012.
    96.(韩)朴胤源.近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50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97.(韩)朴允默.存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9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98.(韩)朴趾源.热河日记[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5.
    99.(韩)朴趾源.燕岩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5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00.(韩)千鎭基.韩国动物民俗论[M].首尔:民俗院,2004.
    101.(韩)申绰.石泉遗稿[M]:韩国文集丛刊第279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02.(韩)申钦.象村稿[M]:韩国文集丛刊第71-7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03.(韩)申叔舟.保闲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0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04.(韩)申纬.警修堂全藁[M]:韩国文集丛刊第291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05.(韩)宋时烈.宋子大全[M]:韩国文集丛刊第108-11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 5.
    106.(韩)魏伯硅.存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43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07.(韩)吴光运.药山漫稿[M]:韩国文集丛刊第210-211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08.(韩)吴世昌.槿域书画徵[M].首尔:时空社,1998.
    109.(韩)徐居正.笔苑杂记[M]:大东野乘[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5.
    110.(韩)徐居正.东文选[M].首尔:民文库,1989.
    111.(韩)徐居正.四佳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0-11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12.(韩)徐有闻.戊午燕行录[M]:燕行录选集[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82.
    113.(韩)许筠.惺所覆瓿藁[M]:韩国文集丛刊第74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14.(韩)许穆.记言别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98-99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15.(韩)一然.三国遗事[M].首尔:东西文化社,2007年版.
    116.(韩)尹烈秀.论民画[M].首尔:Design house,2003.
    117.(韩)尹愭.无名子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5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18.(韩)尹鑴.白湖全书[M].首尔:韩国古典翻译院,1995.
    119.(韩)尹鑴.白湖先生文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23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20.(韩)俞弘浚.画人列传[M]1.历史批评社,2001.
    121.(韩)俞晚柱.钦英[M].首尔大学校奎章阁,1997.
    122.(韩)张混.而已广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70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23.(韩)赵斗淳.心庵遗稿[M]:韩国文集丛刊第307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24.(韩)赵龟命.东溪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15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25.(韩)赵泰亿.谦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89-190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26.(韩)赵文命.鹤岩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192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27.(韩)赵秀三.秋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271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28.(韩)赵子庸、金哲淳.民画[M]上.首尔:熊津出版社,1992.
    129.(韩)郑炳模.最为大众化、韩国化的民画[M].坡州:Dolbegae,2012.
    130.(韩)郑弘溟.畸庵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87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31.(韩)郑文孚.农圃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71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32.(韩)郑曄.守梦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66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33.(韩)郑摠.复斋集[M]:韩国文集丛刊第7册[M].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5.
    134.(意)Carlo Rossetti著、首尔学研究所译Coreae Coreani[M].首尔:森林与树出版社,1996.
    1.(韩)成倪.慵斋丛话[M]:大东野乘[M].韩国古典综合(http://db.itkc.or.kr) [DB/OL]
    2.(韩)承政院日记[Z].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se arch/e-kyu.jsp)[DB/OL]
    3.(韩)日省录[Z].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search /e-kyu.j sp)[DB/OL]
    4.(韩)备边司誊录[Z].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se arche-kyu.jsp)[DB/OL]
    5.(韩)承政院日记[Z].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http://e-kyujanggak.snu.ac.kr/se arch/e-kyu.jsp)[DB/OL]
    1.(韩)SongMikyeong晋州柳氏配位宜人朴氏墓葬出土服饰的年代推测[J].韩国服饰学会2009,第05期,135-151.
    2.(韩)YunJinyoung朝鲜中后期虎图的类型及图像[J].藏书阁,2012,第28期,192-234.
    3.(韩)崔敬桓.郭汾阳研究——古典文化中的人物探讨[J].韩国古典研究,2008,第18期,253-277.
    4.(韩)崔卿贤,19世纪末20世纪初韩国人物画中所反映的海上画派画风[J].美术史学研究,2007,第12期,43-75.
    5.(韩)河秀京.对韩国虎图的考察[J].比较民俗学,2004,第26期,611-643.
    6.(韩)洪善杓.个人所藏的《出山虎鹊图》——虎鹊图之源[J].美术史论坛,1999,第09期,345-350.
    7.(韩)黄晶渊,19世纪朝鲜书画收藏与中国书画的流入[J].奎章阁,2011,第38期,63-96.
    8.(韩)姜宽植.朝鲜后期“民画”概念再思考之小考——朝鲜后期宫中册架图[J].美术资料,2001,第66期,79-95.
    9.(韩)金红男.中国《郭子仪祝寿图》研究[J].美术史论坛,2011,第33期,165-202.
    10.(韩)金红男.中韩两国《郭汾阳行乐图》——绘画中的建筑怖景与象征意义[J].(韩)启明大学韩国民画研究所第2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第11期,67-104.
    11.(韩)金景淑,16世纪士夫家之祭祀设行及其特点——以李文楗《然斋日记》为中心[J].韩国学报,2000,第26期,115-149.
    12.(韩)金润贞.朝鲜中期的岁画风习——以16世纪为中心[J].生活文物研究,2002,第05期,43-78.
    13.(韩)李成美.张承业绘画与中国绘画[J].精神文化研究,2001,第24期,25-56.
    14.(韩)柳己洙.对于中韩“长寿”图像的小考[J].中国学研究,2008,第45期,607-637.
    15.(韩)柳己洙.中国与韩国的郭汾阳图像研究[J].中国研究,2009,第47期,109-133.
    16.(韩)权赫山.朝鲜时代武官肖像与胸背研究[J].美术史研究,2012,第26期,165-191.
    17.(韩)赵善美.关于17世纪功臣像[J].《对韩国肖像领域的回顾》.国立文物研究所,2007.
    18.(韩)郑炳模.韩国民画与中国民间年画的比较[J].民俗学研究,2006,第19期,183-217.
    1.(韩)金铉权.清末上海地域画风对朝鲜末·近代绘画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首尔:东国大学,1997.
    2.(韩)李智允.韩国芦雁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尔:梨花女子大学,2003.
    3.(韩)禹英淑.朝鲜后期民画与明清代年画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尔:明知大学,2008.
    4.(韩)Jangjiseong.朝鲜时代中期花鸟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尔:东国大学,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