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电力行业是以生产、传输、销售电力为主的产业,是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基于经济、政治和技术等原因,各国及地区的传统电力行业大多实行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并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然而,这种经营模式也带来“投资高度政治化;技术、建设和维护效率低下;以及难于监管和定价”等弊端。因此,为了提高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消费者福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智利、英国等国开始在电力行业进行引入竞争机制的市场化改革,目前这场改革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我国电力行业顺应世界改革的潮流,从2002年开始,也实行引入竞争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围绕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和竞争机制运行过程中的重大和特殊法律问题展开论述。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分为两部分共六章,总论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论述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正当性,以及对引入竞争机制的法律回应性;分论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主要对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进行具体构造。其中,第三章依据相关理论型构出既能促进竞争又能提高效率的新型电力行业竞争性主体和垄断性主体;第四章主要探讨电力行业多元竞争性主体公平交易法律机制;第五章主要探讨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法律机制;第六章主要论述上述主体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追究机制。具体言之:
     第一章从垄断经营到引入竞争机制:电力行业发展趋势。本章首先对传统电力行业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传统电力行业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是基于经济、技术、政治和社会等多方原因合力形成的结果,但这种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也带来效率低下、阻碍技术进步和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等弊端。为克服这些弊端,世界各国及地区纷纷放弃电力行业传统经营模式,转而引入竞争机制。其次,本章对智利、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等较为典型的国家如何在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实证考察。最后,以上述实证考察为基础,对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进行分析,其中理论背景主要包括自然垄断理论的新发展、规制失败理论和可竞争市场理论;现实背景主要包括电力技术进步和信息技术革命、电力需求扩大、政府的政治需要以及相关领域和地区的示范效应。
     第二章从竞争机制到竞争法律机制: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保障。本章首先分析竞争机制和竞争法律机制的关系,指出竞争机制具有淘汰、引导和创新功能,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盲目性、容易产生垄断和诱发不公平的竞争。通过发挥创制和抑制功能,法律能使竞争机制发挥应有的效应。其次,对竞争法律机制所追求的效率公平、安全和秩序四种价值目标进行论述,为进一步构建具体的竞争法律机制提供价值指引。最后,对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内在的逻辑体系进行初步构建。本文认为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是由市场主体塑造、市场主体行为法律控制、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追究等内容形成的有机整体。
     第三章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本章着力解决传统电力行业国家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企业向市场主体转型的问题,以该问题为分析切入点,借此型构出适应竞争机制需要的新型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具体言之,首先以贝尔理论和有效竞争理论作为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结构塑造的理论基础,提出我国电力行业的主体结构应当是在发电环节和售电环节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性主体,在输配电网环节形成垄断性主体。其次,以产权理论为基础,对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的产权进行重塑,在对我国传统电力企业国有产权主导模式形成的原因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产权塑造路径和方法。最后,从电力行业市场主体权责配置角度出发,对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中的特殊法律制度进行探讨,包括搁浅成本回收法律制度、普遍服务主体制度和交叉经营限制制度。
     第四章电力行业多元竞争性主体公平交易法律机制。本章在提出制约电力公平交易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电力行业多元竞争性主体市场力法律控制、价格歧视法律控制和电力交易信息法律控制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现行相关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
     第五章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法律机制。本章首先提出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的理论基础为核心设施理论和基础设施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据,具体分析世界各国及地区输配电网公平开放的两条法律路径,即反垄断法路径和电力法路径,提出我国应当选择以电力法为主,反垄断法为辅的法律路径。本章还对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行为控制的两个基本法律制度:强制缔约制度和电价制度进行重构。
     第六章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追究。本文第四章和第五章针对竞争性主体和垄断性主体的不同行为特征,从正面入手,对两类主体的竞争和交易行为进行控制,而本章则侧重于从反面入手,探讨对两类主体的竞争违法行为实施控制的问题。首先对两类主体的竞争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概述;然后,对这些竞争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立法建议;最后,本文在分析世界各国及地区电力行业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的两种模式即司法主导模式和行政主导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应当采用行政主导模式,并对该模式主导下的行政权力配置进行初步探讨。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transmission and sale of electricity, the power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utilities and also the basis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economic, political, technological and other reasons, most countries have traditionally adopted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monopolistic business model in the power industry,which is subject to strict government control. However, this business model can bring about the highly politicized investment, inefficiency of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difficulties of regulation and pricing, and other defec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efficiency,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mprove consumer welfare, Chile, Eng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began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to introduce competitive mechanisms in the power industry since 1970s, and this reform has been in the ascendant on a global scale. Following the world trend, China also began the reform in the power industry in 2002.Under this background,this paper deals with major and special legal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etition mechanisms to the power industry and the operation of competition mechanism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afterword,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 total of six chapters. The pandect part, including ChaptersⅠandⅡ,mainly discusses the legitimacy and legal respons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etition mechanisms to the power industry. The subsection part, including ChaptersⅢ,Ⅳ,ⅤandⅥ,principally deals with specific leg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mechanisms in the power industry.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theories,ChapterⅢconstructs competitive and monopolistic market subjects in the power industry that not only promote competition,but also increase efficiency. ChapterⅣresearches the legal control of unfair trade practices of diverse competitive market subjects. ChapterⅤmainly studies the legal control of fair and open conducts of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ower grid monopoly operators. ChapterⅥprimarily discusses the legal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ir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of illegal competitions of aforementioned subjects.
     ChapterⅠ,from monopoly operation to introduction of competition mechanisms: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wer industry.Firstly,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problems of vertically integrated monopolistic business in the traditional power industry,which is the common result of economic,technological,political,social and other reasons;however, this monopoly has brought inefficiencies,impedimen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social welfare losses and other disadvantag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disadvantage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one after another, give up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of the power industry in favor of competition mechanisms.Secondly,this chapter studies empirically the competition mechanisms introduced into more typical nations,such as Chile, the United Kingdom,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China;and finally,proceeds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backgrounds. The former mainly includes recent advances of natural monopoly theories, regulation failure and competitive market theories, The latter principally includes electricity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the expansion of electricity demands, the governments'political needs, as well as demonstration effects of related fields and areas.
     ChapterⅡ, from competition mechanisms to competition legal mechanisms:the safeguard measures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reform and development.Firstly,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ion mechanisms and legal competition mechanisms,pointing out that the competition mechanisms possess elimination,guidance and innovation functions, but at the same time, are also difficult to overcome the blindness of their own, easily lead to monopolie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practices.By taking advantage of its creation and suppression roles,the law will enable competition mechanisms to play their due functions. Secodly,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efficiency, equity, security and order pursued by competition law mechanisms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e guidelines for building specific mechanisms of competition law.Finally, conducts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logic system of competition legal mechanisms of the power industry.This paper argues that competition legal mechanisms should be an organic whole, including the shaping of market players,legal control of their practices, legal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ir accountabilities for illegal competition practices.
     ChapterⅢ,shaping power industry market players.This chapter trie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transition from monopolistic business entities of national vertically integrated power industry to competitive market entities,and further constructs the power industry market players adapt to competitive mechanisms. In particular, firstly, the chapter bases the structure of the power industry market players on the Bell doctrine and workable competition theory,putting forward a viewpoint that China's structure should be a wide range of market players in the power generation and electricity sales sectors and monopolistic business entities in th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grids.Secondly, reshapes the subject property of the power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property rights, putting out a specific path and methods to reshape the property of China's power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nd main problems of China's traditional state-owned property dominant model.Fin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configuration of power industry market players,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special legal issues in shaping power industry market players,which include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trictions on cross-operating system, legal system of stranded cost recovery and universal service.
     ChaptersⅣ, legal mechanisms for multi_ competitors' fair trade practices in power industry. This chapter points out that price and information are the major factors in restricting fair power trade,and analyses the legal control of the market power of competitors in power industry, price discrimination and power transactions information; and the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China's current relevant legislation, proposes the specific improvement recommendations.
     ChaptersⅤ, fair and open legal mechanisms for monopolistic business entities of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grids. This chapter first puts out that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m are the essential facility doctrine and infrastructure theory;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two theories,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nti-monopoly law path and the electricity law path that are the two selective legal paths of fairness and openness in th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grids around the world,arguing that China should choose the electricity law path supplemented by the anti-monopoly law. Besides, this chapter reconstructs the mandatory contracting system and pricing system which are the two basic legal systems controlling on monopolistic business entities'fair and open practices.
     ChapterⅥ, law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ir accountabilities mechanisms of power industry market players' illegal competitions. ChaptersⅣandⅤresearches the legal control of competitive and monopolistic subjects' competition and trade practices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different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from a positive start, whereas this chapter explores legal control of their illegal competitions from the opposite side. Firstly this chapter gives an overview of particular performance of the two kinds of subjects' illegal competitions,secondly analyzes the civil, administrative and criminal liabilities that should be borne by them,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legislative proposals to improve legal liabilities of illegal competitions in China's power industry afte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abilities legislations for illegal competitions in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the world. This chapter concludes with analysis of two modes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ion systems in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the world,that is, justice-led and the executive-led models.Combined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China should make use of the executive-led model, in the light of which,this chapter gives brief discussion on modle of executive power arrangement.
引文
12陈瑞华:《论法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7页。
    13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页。
    14叶泽:《电力竞争》,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5 Christopher G. Bond, Shedding New Light on the Economics of Electric Restructuring:Are Retail Market for Electricity the Answer to Rising Energy Costs? Connecticut Law,Review, Summer 2001,p.1315.
    16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美国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17[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18[美]小贾尔斯·伯吉斯:《管制和反垄断经济学》,冯金华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页。
    19赵会茹等:《电力产业管制与竞争的经济学分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20王俊豪等:《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85页。
    21赵晓丽、李春杰:“电力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第15页。
    22曲振涛、杨恺钧:《规制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6页。
    23[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姚开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86页。
    24常欣:《规模型竞争论:中国基础部门竞争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25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载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编:《企业的经济性质》,孙经纬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26[英]DanielS.Kirschen, Goran Strbac:《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朱治中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7曹阳:《网络型公用企业竞争的法律规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28 Hoang Dang,New Power, Few New Lines:A Need For A Federal Solution, Journal of Land Use & Environmental Law, Spring 2002,p.330.
    29叶泽:“电力供给义务与效率之辨”,《中国电业》,2009年第6期,第24页。
    30刘小怡:《X效率一般理论》,武汉:武汉出版社,1998年版,第27-30页。
    31于良春等:《自然垄断与政府规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曲延芬:《所有权、规制与绩效——转轨经济中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曲振涛、杨恺钧:《规制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页。
    32[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93-194页。
    33[美]理查德·A·波斯纳:《反托拉斯法》(第二版),孙秋宁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3页。
    34庄春发:《公平交易法》,台北:健新书局,2001年版,第86-87页。
    35董为:“当前我国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缺陷及建议”,《当代经济》,2005年第4期,第49页。
    36戚聿东主笔:《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垄断与竞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页。
    37[美]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第122页。
    38[美]R·格伦·哈伯德、安东尼·P·奥布赖恩:《经济学(微观)》,张军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386页。
    39“A—J”效应之所以如此命名,是由于阿弗契(Averch)和约翰逊(Johnson)两人最早分析政府投资回报率下企业的不良行为后果,后来,经济学界以两人的人名的第一个字母命此名。
    40 Awerch H. and L.Johnson, Behavior of the Firm under Regulatory Constrai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2,pp.1052-1069.转引自王俊豪主编:《管制经济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41 Alfred Edward Kahn,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m, Wiley,1971,P.50转引自张红凤:《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2页。
    42[美]Goffrey Rothwell:《电力经济学:管制与放松管制》,叶泽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43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电价结构应是各类用户的电价水平合理反映对其供电的成本,如果某类或某个用户的电价高于或低于供电成本,而由其它用户承担,则形成了“电价交叉补贴”,由于电力行业的交义补贴大多通过电价进行的,因此,如下文无特别指出,“交义补贴”均指“电价交义补贴”。关于交叉补贴的危害,笔者将在本文第三章中详细论述。
    44电力建设基金是国家为满足电力建设的需要,随电价向电力用户征收的专项资金。
    45三峡基金是“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简称,它是国家为满足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电价向电力用户征收专项资金。
    46“垄断行业乱收费惊人”,《法制日报》,2000年7月29日;魏青山:《自然垄断产业的X效率研究——基于电力行业的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页。
    47 Fereidoon P.Sioshansi and Wolfgang Pfaffenberger,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Elsevier Press,2006,P.36.
    48 Fereidoon P.Sioshansi and Wolfgang Pfaffenberger,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Elsevier Press,2006,P.88.
    49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南美洲、亚洲、非洲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第91-92页。
    50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改革概览与电力监管能力建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第105-106页。
    51[美]周定山:《西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实践及经验教训》,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167页。
    52“PJM”是美国“宾夕法尼亚—新泽西—马里兰”3个州的简称,在美国,PJM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电力系统。
    5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南美洲、亚洲、非洲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页。
    54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电力》,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55李怀:《自然垄断理论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1页。
    56李怀:《自然垄断理论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1页。
    57李怀:《自然垄断理论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第92页。
    58于立、肖兴志、姜春海:“自然垄断的‘三位一体’理论”,《当代财经》,2004年第8期,第5-11页。肖兴志等:《公用事业市场化与规制模式转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3-15页。
    59于立、肖兴志、姜春海:“自然垄断的‘三位一体’理论”,《当代财经》,2004年第8期,第10页。
    60肖兴志等:《公用事业市场化与规制模式转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5页。
    61“规制”一词是从英文“regulation'翻译而来,也被翻译成为“管制”,在实务中也被翻译为“监管”。3个词语均对应了同一英文单.词,因此,它们的含义基本相同,均指依据一定规则对构成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日本学者植草益将规制分为私人规制和公的规制。其中,私人规制是指私人进行的规则:公的规制是社会公共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本文所称的“规制”是指公的规制。]同时,本文在不同场域分别使用了“规制”、“管制”和“监管”3个不同的词语,但含义基本相同。参见[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等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余晖:《谁来管制管制者》,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62[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姚开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86页。
    63夏大慰、史东辉等:《政府规制:理论、经验与中国改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2页。
    64[美]乔治·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匕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版,第157-173页。
    65 Richard J. Pierce, Jr., Completing the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the electricity market, Wake Forest Law Review, Summer 2005, p.457.
    66肖兴志:《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模式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页。
    67李昌麒、应飞虎:“论经济法的界限”,李昌麒主编:《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2页。
    68[英]Fiona Woolf:《全球输电扩展——通往成功之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第142页。
    69刘世锦、冯飞:《垄断行业改革攻坚》,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70吴小丁:《反垄断与经济发展——日本竞争政策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7页。
    71[美]约翰·斯罗曼:《经济学》,郭庆旺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0页。
    72吴汉洪:《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市场竞争立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2页。
    73王俊豪:《中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1-82页。
    74吴小丁:《反垄断与经济发展——日本竞争政策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9页;赵杰:《垄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
    75 Alexander J. Black,Electricity Competition and Fair Market Access in Canada,Energy Law Journal,1999,p.294.
    76 Richard J.and Pierce Jr., Completing the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the electricity market, Wake Forest Law Review, Summer 2005,pp.461-462.
    77[美]萨莉·亨特:《电力竞争》,《电力竞争》编译组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78 Goffrey Rothwell《电力经济学:管制与放松管制》,叶泽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79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电力》,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版,第380页。
    80肖兴志等:《公用事业市场化与规制模式转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353-354页。
    81邱本:《市场竞争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82[英]F·A·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43页。
    83丁邦开等:《竞争法律制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84陈秀山:《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页;刘继峰:《竞争法学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8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628页。
    86李昌麒:《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51页。
    87法国组织社会学派认为,一个具体的行动体系的生成(类似于竞争机制)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行动者的“暗中共谋”阶段,在此阶段,既不存在任何正式化的结构,也没有对行动者相互依存关系与共同利益的公开的确认,当然,也不存在任何规则的授权。“暗中的共谋”,是合作与协作的一种特别脆弱的机制;任何一个相关当事人的背信弃义、对手一方的误解、判断的失误等,都会威胁到这个机制的存亡。但是,如果这样的体系要朝着更高梯度的、有意识的、明确的结构方向发展,诸种相关的利益群体必须感受到合作的积极效果。通过这种积极效果的导引,行动体系会进化到第二个阶段,即朝着更有意识地掌管集体行动结构的方向发展。当诸种相关利益集团达成协议,为了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就一定数量的职责进行授权,并明确授予部分控制职权时,人们就到达了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正式化结构的生成。正是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自生自发的竞争机制最终转化为一种正式的结构——竞争法律机制。参见[法]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张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72—175页。
    88廖义男:《公平交易法理论与实务》(第一册),台北:三民书局,1994年版,第5页。
    89[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8页。
    90[美]哈罗德·德姆塞茨:《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维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2页。
    91卓泽渊:《法的价值论》(第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8-49页。
    9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504页。
    93[美]威廉·J·鲍莫尔、艾伦·S·布林德:《经济学原理与政策》(上册),方齐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94[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上册),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47页。
    95[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上册),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美]约瑟夫·熊彼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6页。
    97戚聿东主笔:《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垄断与竞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6-91页。
    98[美]威廉·谢佩德:《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94页,转引自龚维敬:《垄断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5页。
    99赖源河编审:《公平交易法新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版,第16页。
    100白树强:《全球竞争论——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竞争理论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3页。
    101[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祝世康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1页。
    102赖源河编审:《公平交易法新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版,第39页。
    103[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7页。
    104[美]威廉·J·鲍莫尔、艾伦·S·布林德:《经济学原理与政策》(上册),方齐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1页。
    105[美]威廉·J·鲍莫尔、艾伦·S·布林德:《经济学原理与政策》(上册),方齐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0页。
    106[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31页。
    107[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第69-70页。
    108李昌麒:《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页。
    10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页。
    110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5页。
    111卓泽渊:《法的价值论》(第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13页。
    112陶万辉:“公平观与公平的概念界定”,《哲学研究》,1996年第4期,第28页。
    113徐梦秋:“公平竞争的要件与形式”,《哲学研究》,2005年第10期,第95-96页。
    114这次事故又称“美加8·14大停电事故”,它发生于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8月14日,从8月14日16时10分40秒开始持续到16时21分,美国和加拿大相关地区相继停电,涉及美国的密歇根、俄核俄、纽约、新泽西、马萨诸塞、康涅狄格、宾夕法尼亚和佛蒙特共8个州和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参见“美加两国8·14大面积停电的基本情况”,《现代电力》,2003年第5期,第43页。
    115徐永禧:“美国、加拿大8·14大停电”,《国际电力》,2003年第5期,第19页。
    116韩水、苑舜、张近珠:《国外典型电网事故分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
    117井志忠:《从垄断经营到竞争——日美欧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比较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09-110页。
    118[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3页。
    11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3页。
    120[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121卓泽渊:《法的价值论》(第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86页。
    122[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99-200页。
    123[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83页。
    12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4页。
    125[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83页。
    126[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页。
    127洪银兴:《市场秩序和规范》,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5页。
    130刘戒骄:《公用事业:竞争、民营与监管》,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131[英]戴维·M·纽伯里:《网络型产业的重组与规制》,何玉梅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页。
    132 Paul L. Joskow and Roger G.Noll,The Bell Doctrine:Applications in Telecommunications, Electricity, and Other Network Industries, Stanford Law Review, May 1999,p.1250.
    133[美]萨莉·亨特:《电力竞争》,《电力竞争》编译组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
    134马克·阿姆斯特朗、戴维·萨平顿:“监管、竞争与自由化”,吴敬琏主编:《比较》,第27期,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
    135约阿尼斯·凯西德斯:“改革基础产业:民营化、监管与竞争”,吴敬琏主编:《比较》,第20期,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
    136[美]萨莉·亨特:《电力竞争》,《电力竞争》编译组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
    137 Fereidoon P.Sioshansi and Wolfgang Pfaffenberger,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Elsevier Press,2006,p.11.
    138 Paul L.Joskow and Roger G.Noll,The Bell Doctrine:Applications in Telecommunications, Electricity, and Other Network Industries, Stanford Law Review, May 1999,p.1249.
    139[英]戴维·M·纽伯里:《网络型产业的重组与规制》,何玉梅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页。
    140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0页。
    141陈秀山:《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7页。
    142陈秀山:《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2-73页。
    143[美]威廉·J·鲍莫尔、艾伦·S·布林德:《经济学原理与政策》(上册),方齐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0页。
    144王俊豪:“论有效竞争”,《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第61页。
    145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58—160页。
    146[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69-170页。转引自曹建海:“试论有效竞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第60页。
    147 Sosnick, Stephen H.,A critique of concepts of workable competi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8,Vol 72(August),pp.380-423转引自曹建海:“试论有效竞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第60页。
    148曹建海:“试论有效竞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第62页;曹建海:《过度竞争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9-190页。
    149陈望祥:“电力工业改革三十年”,《财经》,2008年第20期,第68页。
    150胡向真、陈志华:《电力工业发展模式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157[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则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7页。
    158[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6页。
    159[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24页。
    160[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161 I.Fisher,Elementary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Macmillan,1923,p.27转引自[南]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一种关于比较体制的理论》,蒋琳琦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162交易成本是指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参见[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163[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页。
    164[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165[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8页。
    166[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167[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106页。
    168[美]A·爱伦·斯密德:《则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黄祖辉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0页。
    169[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170[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171[美]A·爱伦·斯密德:《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黄祖辉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3页。
    172[美]A·爱伦·斯密德:《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黄祖辉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2页。
    173王俊豪、周小梅:《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36-42页。
    174赵卓:《竞争、产权、规制与网络型基础产业绩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页。
    175王俊豪、周小梅:《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176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电力》,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版,第388页。
    181广义而言,前述存量产权塑造的两种方法均涉及私有产权的进入问题,此处仅从最狭义上进行论述的。
    182 Kenneth V. Wilson,Electric Utility Deregulation:the Recovery of Stranded Costs,New England Law Review,Winter 1999,p.26.
    183另外两大难题是普遍服务问题和市场支配力问题。参见齐新宇:“搁置成本与竞争效率——兼论中国电力产业改革”,《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第39页。
    184 Alexandra I. Metzner,Were California's Electricity Price Shocks Nothing More Than a New Form of Stranded Costs? Americ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December 2002,p.544.
    185 Alexander J. Black, Electricity Competition and Fair Market Access in Canada, Energy Law Journal,1999,p.291.
    186 Bentzion S. Turin,Eastern Philosophy:A Constitutional Argument for Full Stranded Cost Recovery by Deregulated Electric Utilities,Houston Law Review, Winter 1999, p.1419.
    187 Bentzion S. Turin,Eastern Philosophy:A Constitutional Argument for Full Stranded Cost Recovery by Deregulated Electric Utilities,Houston Law Review,Winter 1999, p.1421.
    188齐新宇:“搁置成本与竞争效率—兼论中国电力产业改革”,《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第39页。
    189 David G. Pettinari,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Will Two Recent State Court Decisions Tarnish the Political Promise of Electricity Industry Deregulation?, University of Detroit Mercy Law Review, Winter 1999,p.510.
    191 Richard J. Pierce.Jr,Completing the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the Electricity Market,Wake Forest Law Review,Summer 2005,p.465.
    192[美]萨莉·亨特:《电力竞争》,《电力竞争》编译组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页。
    203 Craig R. Roach,Measuring Market Power in The U.S. Electricity Business,Energy Law Journal,2002, p.52.
    205[美]萨莉·亨特:《电力竞争》,《电力竞争》编译组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
    206 William H. Hieronymus and Carolyn A. Berry,Market Power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ector, Energy Law,Journal 2002,p.46.
    207郭金、谭忠富:“金融输电权和输电期权在输电阻塞管理中应用”,《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第6期,第61-62页。
    208[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
    209[美]约翰·B·泰勒:《经济学》(第五版),李绍荣等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版,第252页。
    210[美]威廉·J·鲍莫尔、艾伦·S·布林德:《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第九版),方齐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9页。
    211庄春发:《反托拉斯经济学文集》,台北: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672页。
    212王晓晔:《欧共体竞争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56页。
    213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从制度到一般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34页。
    214[美]斯坦利·L·布鲁伊、坎贝尔·R·麦克康耐尔:《经济学》,李绍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页。
    215文学国:《滥用与规制——反垄断法对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之规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0-231页。
    220盛学军:“信息不完全——对证券公开规制的一种经济分析”,《现代法学》,2002年第6期,第66页。
    221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222 Peter Cameron,,Legal Aspects of EU Energy Regulation:Implementing the New Directives on Electricity and Gas Across Europe.Oxford Press,2002,p.396.
    223如《韩国电力法》第41条规定:“韩国电力交易所应按总统令的规定发布诸如:电力交易量、交易电价、电力需求前景等电力市场的信息。”
    227 Unites States v.Terminal Railroad Ass'n of St. Louis.224 U.S.383(1912).
    228 Associated Press v. United States,326 U.S.1 (1945).
    229 Lorain Journal Co. v. United States,342 U.S.143 (1951)
    230 Otter Tail Power Co. v. United States,410 U.S.366 (1973).
    231 B&I Line v Sealink Harbours and Stena Sealink,5 CMLR 255 (1992)
    232时建中主编:《反垄断法——法典释评与学理探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9页。
    233 Robert Pitofsky and Jonathan Hooks,The Essential Facilities Doctrine under U.S. Antitrust Law, Antitrust Law Journal, 2002,p.777.
    234 MCI Commc'ns Corp.v.AmericanTe..& Tel.Co.,708 F.2d.1132(1983).
    235 Hovenkamp, supra note 5. P.305.
    236张长树:《枢纽设施原则之研究》,台湾地区“国立”政治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第35-36页。
    237 City of Anaheim v.Southem California Edison Co.,955 F.2d 1373 (1991).
    238本案的另一个争议焦点原告认为被告从事了价格排挤行为,要求消除价格排挤行为。因该争议焦点与本文主旨无关,故未予以闸述。
    239 Spencer Weber Waller,Areeda, Epithets, and Essential Facilities, Wisconsin Law Review,2008,pp.372-374; Spencer Weber Waller,Revitalizing Essential Facilities,Antitrust Law Journal,2008, pp.12-13.
    240 Spencer Weber Waller,Areeda, Epithets, and Essential Facilities, Wisconsin Law Review,2008,p.375.
    242[美]小贾尔斯·伯吉斯:《管制与反垄断经济学》,冯金华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243朱家贤:《反垄断立法与政府管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第204页。
    244王泽鉴:《债法原理(第一册)基本理论债之发生》,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3页。
    245王泽鉴:《债法原理(第一册)基本理论债之发生》,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1年版,第77页。
    246施启扬:《契约的订立与履行》,台北:正中书局,1979版,第34页。
    247本文因所涉领域所限,所论及的强制缔约为狭义上的界定。广义的强制缔约还包括内容型强制缔约、对象型强制缔约两种类型。其中内容型强制缔约是指当事人必须缔结契约,但可以自由选择相对当事人。对象型强制缔约是指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缔结契约,但一旦其决定缔结契约,就必须和某一特定相对人缔结契约。
    248李杜白:“强制缔约基本法律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49蒋学跃:“论强制缔约”,《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38页。
    250《电力法》第26条规定:“供电营业区内的供电营业机构,对本营业区内的用户有按照国家规定供电的义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对其营业区内中请用电的单位和个人拒绝供电。”而该法第27条规定:“电力供应与使用双方应当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电力供应与使用办法签订供用电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54吴秀明:《竞争法制之发轫与展开》,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190页。
    255邓雪:“美国德州输配电价机制政策与实践”,《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第1期,第38页。
    256[英]Fiona Woolf:《全球输电扩展——通往成功之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第209页。
    257胡朝阳:“澳大利亚输配电价形成机制透视”,《农电管理》,2006年第6期,第60页。
    258[英]Fiona Woolf:《全球输电扩展——通往成功之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第236页。
    259 Hillman,J.J.and Braeutigam.R.,Price Level Regulation for Diversified Public Utilies,Amsterdam Kluwer,1989,p.37转引自王俊豪主编:《管制经济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260转引自夏大慰、范斌:“电力定价:理论、经验与改革模式”,臧旭恒、林平:《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7页。
    263曾鸣、赵庆波:《电力市场中的辅助服务理论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264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8页。
    265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266刘星:《法理学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页。
    267刘迎霜:“浅析我国反垄断法中的民事责任”,《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第106页。
    268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第112页。
    269韩国《规制垄断与公平交易法》第56条规定:“事业者或者事业者团体因违反本法规定而使他人遭受损害的,对该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加拿大《竞争法》第36条规定,因竞争违法行为所遭受损害或损失的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实施该行为或违反规定或命令的人等额赔偿因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或损失,以及法院允许的不超过依据本条规定进行与损害或诉讼有关的调查而支付的全部费用的额外赔偿。”
    270美国《克莱顿法》第4条规定:“任何因反托拉斯法禁止的事项而遭受财产或营业损害的人,可在被告居住的、被发现的、或有代理机构的区向向美国区法院提起诉讼,不论损害大小,一律给予其损害额的三倍赔偿、诉讼费和合理的律师费。”
    271我国台湾地区“公平交易法”第31条规定:“事业违反本法之规定,致侵害他人权益者,应负损害赔偿责任。”第32条规定:“法院因前条被害人之请求,如为事业之故意行为,得依侵害情节,酌定损害赔偿以上之赔偿。但不得超过已证明损害额之三倍。”
    272郑鹏程:“美国反垄断法三倍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2期,第170-172页。
    273 Richard A.Posner, Antitrust Law-An Econmic Perspective(1976),pp.226-227转引自王显勇:“我国反垄断法应当设置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李昌麒主编:《经济法论坛》,第4卷,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363页。
    274郑鹏程:“美国反垄断法三倍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2期,第172页。
    275赖源河:《公平交易法新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63-465页。
    276李国海:“反垄断法中扣慎刑原则——兼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非刑事化”,《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第14页。
    277王晓晔:“我国反垄断法执法机构的几个问题”,王晓晔主编:《反垄断法热点问题》,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9页。
    278盛杰民:“中国反垄断法执行机制探析”,王晓晔主编:《反垄断法热点问题》,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5-226页。
    279《各国反垄断法汇编》编选组:《各国反垄断法汇编》,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425页。
    280王晓晔:“论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8月14日,第5版。
    [1]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李昌麒、刘瑞复主编:《经济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李昌麒:《寻求经济法真缔之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李昌麒主编:《经济法论坛》(1-6卷),北京:群众出版社。
    [6]种明钊主编:《竞争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8]单飞跃、卢代富等:《需要国家干预:经济法视域的解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9]岳彩申:《经济法的形式理性》,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盛学军:《证券公开规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鲁篱:《行业协会经济自治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胡光志:《内幕交易及其法律控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转型中国经济权利与权力之博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4]张守文:《经济法理论的重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5]杨紫烜主编:《经济法研究》(1—4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单飞跃:《经济法学》,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应飞虎:《信息、权利与交易安全——消费者保护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顾培东:《从经济改革到司法改革》,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9]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吕忠梅、陈虹、彭晓晖:《规范政府之法——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规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1]吕忠梅、陈虹:《经济法原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2]单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3]苏永钦:《经济的挑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刘水林:《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整体主义解释》,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邱本:《经济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6]陈婉玲等:《经济法责任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27]薛克鹏:《经济法的定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28]黄茂钦:《经济法现代性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9]胡鞍钢、王绍光:《国家与市场》,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版。
    [30]吴易风、王健、方松英:《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31]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2]林闽钢:《转变中的经济秩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3]孙伯良:《市场契约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34][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
    [35]杨紫烜:《国家协调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6]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37]王晓晔:《竞争法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38]王晓晔:《欧共体竞争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9]王晓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详解》,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40]徐士英等:《竞争法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1]时建中:《反垄断法——法典释评与学理探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2]孔祥俊:《反垄断法原理》,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43]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4]文学国:《滥用与规制——反垄断法对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之规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5]何之迈:《公平交易法专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6]吴秀明:《竞争法制之发轫与展开》,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版。
    [47]苏永钦:《跨越自治与管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48]王磊:《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与反垄断法规制》,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年版。
    [49]阮方民:《欧盟竞争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0]吕明瑜:《竞争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1]廖义男:《公平交易法理论与实务(第一册)》,台北:三民书局,1994年版。
    [52]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黄茂荣:《公平交易法理论与实务》,台北:植根法学丛书编辑室,1993年版。
    [54]曹康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解读——理念、制度、机制、措施》,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55]王艳林主编:《竞争法评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6]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7][美]理查德·A·波斯纳:《反托拉斯法》,孙秋宁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8]游钰:《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9]赖源河编审:《公平交易法新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2年版。
    [60]尚明:《对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法规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1]尚明主编:《主要国家(地区)反垄断法律汇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2]时建中主编:《三十一国竞争法典》,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3]郑鹏程:《反垄断法专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64][美]曼弗里德·诺伊曼:《竞争政策——历史、理论与实践》,谷爱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5][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版。
    [66][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67][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祝世康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8][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69]陈秀山:《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70]余晖:《谁来管制管制者》,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71]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2]陈富良:《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论转型经济中的政府规制改革》,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
    [73][美]小贾尔斯·伯吉斯:《管制和反垄断经济学》,冯金华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4][美]W·吉帕·维斯库斯、约翰·M·弗农、小约瑟夫·E·哈林顿:《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陈雨军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75][美]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6][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7]夏大慰、史东辉等:《政府规制:理论、经验与中国的改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8][美]哈罗德·德姆塞茨:《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维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79]陈富良、万卫红:《企业行为与政府规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80][美]戴维·J·格伯尔:《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1][美]博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82][英]弗里德里希·奥格斯特·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83]于立、姜春海等:《规制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应用》,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4]邱本:《市场竞争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5]诺内特、塞尔茨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6][德]魏德士:《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87][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8]刘小兵:《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9]吴小丁:《反垄断与经济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90]彭海斌:《公平竞争制度选择》,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91]茅铭晨:《政府管制法学原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2]张红凤:《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93]余晖、秦虹主编:《公私合作制的中国试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4]辜海笑:《美国反托拉斯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95]胡甲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6]郑鹏程:《行政垄断的法律控制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7][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8]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9]包锡妹:《反垄断法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0][美]马西莫·莫塔:《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沈国华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1][日]村上政博:《日本禁止垄断法》,姜姗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02]游劝荣:《反垄断法比较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103]袁持平:《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4]张昕竹:《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05]郭志斌:《论政府激励性管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6]曲振涛、杨恺钧:《规制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7]周昀:《反垄断法新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8]沈敏荣:《法律的不确定性——反垄断法规则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09]黄勇、董灵:《反垄断法经典判例选读》,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110]袁祝杰:《竞争秩序的建构——行政性限制竞争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1]王显勇:《公平竞争权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112]史晋川、董雪灵:《法律·规制·竞争》,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3]朱家贤:《反垄断立法与政府管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114]刘继峰:《竞争法学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5][美]迈克尔·D·温斯顿:《反垄断经济学前沿》,张嫚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6][英]马赫·M·达芭:《反垄断政策国际化研究》,于立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7][美]杰伊·皮尔·乔晓:《反垄断研究新进展:理论与证据》,张嫚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8]丁邦开:《竞争法律制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9][比]保罗.纽尔:《竞争与法律:权力机构、企业和消费者所处的地位》,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20][美]史蒂芬.布雷耶:《规制及其改革》,李洪雷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1]唐要家:《反垄断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2]唐要家:《市场势力可维持性与反垄断》,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123]龚维敬:《垄断理论的争议——经济学家的精彩对话》,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4]杨晓猛:《经济秩序的制度理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5]蒋岩波:《网络产业的反垄断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6]王庆功、杜传忠:《垄断与竞争:中国市场结构模式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7]周其仁:《数网竞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28][美]米林德·莱利:《竞争法则》,王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9][美]爱德华·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周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130]沈四宝、刘彤:《美国反垄断法原理与典型案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31][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反托拉斯经济学——兼并、协约和策略行为》,张群群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2]李国海:《英国竞争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33]李国海:《反垄断法实施机制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134]王健:《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基本原理与外国法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35]张湘赣:《中国反垄断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年版。
    [136]谢晓尧:《竞争秩序的道德解读: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37]周耀东:《中国公用事业管制改革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8]续俊旗等:《中欧电信法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39]周林军:《公用事业管制要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140]詹森林:《民事法理与判决研究:民法总则、债法总论、买卖法及消费者保护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1][美]基斯·M·希尔顿:《反垄断法:经济学原理和普遍法演进》,赵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2]于立、吴绪亮:《产业组织与反垄断法》,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3]夏大慰主编:《产业组织:竞争与规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4]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主编:《产业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5]田银华主编:《产业规制与产业政策理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146]臧旭恒、林平等:《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7]肖林:《市场进入管制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8]王永干主编:《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历程》,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149]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编:《国外电力市场规则和发电业务许可制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50]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编:《美国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5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编:《欧洲、澳洲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52]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编:《南美洲、亚洲、非洲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153]王永干主编:《中国电力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154]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电力综合政策国际经验的借鉴课题报告汇 报》(内部资料)。
    [155][美]周定山:《西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实践及经验教训》,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156][美] Steven Stoft《电力系统经济——电力市场设计》,宋永华等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版。
    [157]杨昆、孙耀唯、梁志宏:《电力市场及其目标模式》,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版。
    [158][美]杰里米D.兰伯特:《美国PJM电力市场》,胡江艳等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
    [159]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市场监管部编:《电力市场与监管——电力监管机构能力建设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
    [160]赵会茹、李春杰、李泓泽:《电力产业管制与竞争的经济学分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
    [161]邹斌、周浩、李晓刚:《电力市场原理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2]胡向真、陈志华:《电力工业发展模式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163]叶泽:《电力竞争》,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164][美] Geoffrey Rothwell《电力经济学管制与放松管制》,叶泽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
    [165][美]萨利·亨特:《电力竞争》,《电力竞争》编译组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66][英] Daniel kirschen, Goran Strbac《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朱治中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
    [167]能源部电业法起草工作小组:《电业法参考资料》(内部资料)。
    [168]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输电监管部:《大用户直接交易探索与国外电力交易监管经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版。
    [169]杜松怀主编:《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
    [170]王锡凡、王秀丽、陈皓勇:《电力市场基础》,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1]于尔坚、韩放、谢开、曹昉:《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版。
    [172]尚金成、黄永皓、夏清:《电力市场理论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版。
    [173]曾鸣、孙昕、张启平:《电力市场交易与电价理论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版。
    [174]刘建平:《中国电力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版。
    [175]张海鱼:《中国经济增长与电力投资》,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76]倪吉祥:《电力安全与电力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7]王承民、张启平:《电力市场均衡》,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版。
    [178][英]Derek W.Bunn《竞争性电力市场模拟定价机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版。
    [179]《输电监管》编辑委员会:《输电监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180]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国电力市场名词解释》,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81]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电力行业节能和社会节电年度分析报告(2008)》,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版。
    [182][美] Alexander Kusko、Marc T.Thompson:《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张一工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83]肖国兴、叶荣泗:《中国能源法研究报告(2008)》,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84]谭忠富、王绵斌、姜海洋、王成文:《我国电力产业价格链设计理论及方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185]曾鸣:《电力市场理论及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版。
    [186]朱晓艳:《我国电力产业管制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187]王永干主编:《求实与探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00年重点课题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188]宋守信主编:《电力市场机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版。
    [189]王永干等:《电力市场概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版。
    [190]朱成章、杨名舟、黄元生:《电力工业管制与市场监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版。
    [191]魏青山:《自然垄断产业的X效率研究——基于电力行业的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192]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改革概览与电力监管能力建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193][英]Fiona Woolf:《全球输电扩展—通往成功之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
    [194]关守仲、陈祥明:《阳光电力》,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5]刘世锦、冯飞:《垄断行业改革攻坚》,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196]赵会茹、李春杰、李泓泽:《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力普遍服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版。
    [197]曾鸣、赵庆波:《电力市场中的辅助服务理论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版。
    [198]杨凤:《经济转轨与中国电力监管体制建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9]张立辉:《发电企业竞争力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200]国家经贸委电力司:《英国电力工业改革》,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版。
    [201]岳顺民:《配电市场价格分析及价格监管模式》,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
    [202]国家电力公司:《2002中国电力市场分析与研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版。
    [20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世界银行:《中国电力监管机构能力建设研究报告》,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
    [204]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电力》,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版。
    [205]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五年发展成就报告(2002-2007)》(内部资料)。
    [206]王广起:《公用事业的市场运营与政府规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7]陈富良:《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
    [208]詹镇荣:《民营化法与管理革新》,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版。
    [209]李坚民:《公用事业民营化与公用管线使用管理之研究》,台湾综合研究所(内部资料)。
    [210]台湾地区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编印:《公营事业民营化问题与对策之研究》(内部资料)。
    [211]史美强:《政府公共服务组织改革与民营化正负面课题》,台湾省政府、“教育部”。
    [212]张晋芬:《台湾公营事业民营化》,“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2001年。
    [213]林本利:《能源市场的竞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14]吴荣义:《台湾电业管理制度之研究》(内部资料)。
    [215]洪德生、黄义协:《台湾电业自由化下发电市场竞争机制之研究》,台湾经济研究院,2001年。
    [216][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17][冰岛]思拉恩.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吴经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18][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西德尼.G.温特:《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与发展》,姚海鑫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19][美]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出版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20][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21][美]A.爱伦.斯密德:《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黄祖辉、 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2][德]魏伯乐,[美]奥兰.扬,[瑞士]马塞厄斯斯,芬格:《私有化的局限》,王小卫等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23]罗伯特.D.考特、托马斯.S.尤伦:《法和经济学》,施少华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4]樊刚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225]刘戒骄:《公用事业:竞争、民营化与监管》,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226]高德步:《产权与增长:论法律制度的效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7]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8]唐要家:《竞争、所有权与中国工业市场绩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9]赵卓:《竞争、产权、规制与网络型基础产业绩效》,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30]谢地等:《自然垄断行业国有经济调整与政府规制改革互动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1]徐武:《中国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路径选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2]周天勇、张弥:《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233]杨欣:《民营化的行政法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234]毛程连:《国有企业的性质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235]顾功耘等:《国有经济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6]顾功耘:《国有经济与经济法理论创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7]章迪诚、张星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正式制度变迁》,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238]徐传谌、郑贵廷等:《国有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系统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9]汤吉军:《沉淀成本经济学与国有经济动态演化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40]卫志民:《政府干预的理论与政策选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1]刘星:《法律是什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42]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43]张文显:《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44]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5][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年版。
    [246]弗里德曼:《法律制度》,李琼译、林欣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47][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美国法律史》,苏彦新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48]谢晖:《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49][美]陈瑟·奥肯:《平等与效率》,王奔洲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50][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51]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2]陈燕:《公平与效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3]万光侠:《效率与公平:法律价值的人学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4][英]安东尼·奥格斯:《规制:法律形式与经济学理论》,骆梅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55][美]凯斯·R·桑斯坦:《权利革命之后:重塑规制国》,钟瑞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56][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57]曲延芬:《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产权改革与政府规制政策选择》,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8]杨建文:《政府规制: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
    [259]王俊豪主编:《反垄断与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260]马云泽:《规制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261]王云霞:《改善中国规制质量的理论、经验和方法》,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262]郭洁:《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权法律控制绩效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3]杨解君:《法国行政合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64]王学庆等:《管制垄断: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
    [265]刘灿、张树民、宋光辉:《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研究:管制与放松管制的理论与实践》,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6]张昕竹主编:《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的规制与发展》,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267]张会恒:《我国公用事业政府规制的有效性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8]张红凤、杨慧等:《西方国家政府规制变迁与中国政府规制改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9]任俊生:《中国公用产品价格管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270][美]罗伯特·W·克兰德尔:《竞争与混沌——1996年电信法出台以来的美国电信业》,匡斌译,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1]于立主编:《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2]和军:《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理论研究——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73]时家贤:《转轨、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规制改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74]周汉华:《政府监管与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75]吴建军:《政府管制的产权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76]傅蔚冈、宋华琳主编:《规制研究》(第1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77]王继军:《市场规制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78]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制课题组:《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279]杨永忠:《自然垄断产业有效市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0]王俊豪、肖兴志、唐要家:《中国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设立与运行机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281][法]让-雅克·拉丰:《规制与发展》,聂辉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82]陈富良:《规制政策分析:规制均衡的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3]廖进球、陈富良主编:《规制与竞争前沿问题》(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4]廖进球、陈富良主编:《规制与竞争前沿问题》(第3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5]孙宽平主编:《转轨、规制与制度选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86]于雷:《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7]陈瑞华:《论法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88]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89][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姚开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0]常欣:《规模型竞争论:中国基础部门竞争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91]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编,《企业的经济性质》,孙经纬译,上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92]王俊豪等:《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
    [293]王俊豪主编:《管制经济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94]井志忠:《从垄断经营到竞争——日美欧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比较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95]曹阳:《网络型公用企业竞争的法律规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96]刘小怡:《X效率一般理论》,武汉:武汉出版社,1998年版。
    [297]于良春等著:《自然垄断与政府规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98]曲延芬:《所有权、规制与绩效——转轨经济中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99]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300]庄春发:《公平交易法》,台北:健新书局,2001年版。
    [301]戚聿东主笔:《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垄断与竞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0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03][美].格伦.哈伯德、安东尼P·奥布赖恩:《经济学(微观)》,张军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304]李怀:《自然垄断理论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5]肖兴志等:《公用事业市场化与规制模式转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306]肖兴志:《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模式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7]李昌麒主编:《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08][美]约翰.斯罗曼:《经济学》,郭庆旺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9]《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国市场竞争立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0]王俊豪:《中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1]赵杰:《垄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12][英]F.A.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313][法]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张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14]卓泽渊:《法的价值论》(第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15][美]威廉.J.鲍莫尔、艾伦.S.布林德:《经济学原理与政策(上册)》,方齐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6][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上册)》,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317][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318]王海明:《公正 平等 人道——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9]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320]洪银兴:《市场秩序和规范》,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21]刘戒骄:《公用事业:竞争、民营与监管》,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322][英]戴维.M.纽伯里:《网络型产业的重组与规制》,何玉梅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323][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324]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25][南]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一种关于比较体制的理论》,蒋琳琦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26]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27]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28][德]魏伯乐、[美]奥兰.扬、[瑞士]马塞厄斯.芬格:《私有化的局限》,王小卫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29]张长树:《枢纽设施原则之研究》,台湾地区“国立”政治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
    [330]史际春等:《反垄断法理解与适用》,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31]席恒:《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32]约翰.B.泰勒:《经济学(第五版)》,李绍荣等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版。
    [333][美]威廉·G·谢泼德、乔安娜·M·谢泼德:《产业组织经济学》(第5版),张志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4][美]斯坦利·L·布鲁伊、坎贝尔·R·麦克康耐尔:《经济学》,李绍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35]王俊豪、周小梅:《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336]王晓晔主编:《反垄断法热点问题》,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7]吴敬琏主编:《比较》(第1—27期),北京:中信出版社。
    [338][美]欧内斯特.盖尔霍恩、威廉姆.科瓦契奇、斯蒂芬.卡尔金斯:《反垄断法与经济学》(第5版),任勇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39]邓建利:“关于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思考”,《电力技术经济》,2004年第4期。
    [340]叶泽:“电力供给义务与效率之辨”,《中国电业》,2009年第6期。
    [341]董为:“当前我国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缺陷及建议”,《当代经济》,2005年第4期。
    [342]于立、肖兴志、姜春海:自然垄断的‘三位一体’理论”,《当代财经》,2004年第8期。
    [343]陶万辉:“公平观与公平的概念界定”,《哲学研究》,1996年第4期。
    [344]徐梦秋:“公平竞争的要件与形式”,《哲学研究》,2005年第10期。
    [345]陈富良:“自然垄断行业:效率来自民营化还是来自竞争”,《现代财经》,2000年第4期。
    [346]王俊豪:“论有效竞争”,《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347]陈望祥:“电力工业改革三十年”,《财经》,2008年第20期。
    [348]齐新宇:“搁置成本与竞争效率——兼论中国电力产业改革”,《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349]郭金、谭忠富:“金融输电权和输电期权在输电阻塞管理中应用”,《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第6期。
    [350]盛学军:“信息不完全——对证券公开规制的一种经济分析”,《现代法学》,2002年第6期。
    [351]蒋学跃:“论强制缔约”,《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352]邓雪:“美国德州输配电价机制政策与实践”,《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第1期。
    [353]刘迎霜:“析我国反垄断法中的民事责任”,《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354]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355]郑鹏程:“美国反垄断法三倍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2期。
    [356]李铁根:“不正当竞争法律责任制度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357]徐步明:“我国《反不当竞争法》法律责任模式质疑”,《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358]邵建东:“我国反垄断法应当设置刑事制裁制度”,《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359]李国海:“反垄断法中扣慎刑原则——兼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非刑事化”,《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1]Martin Chick,Electricity and Energy Policy in Britain,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45, Cheltenham,UK.Northampton,MA,USA.
    [2]Fereidoon P.Sioshansi and Wolfgang Pfaffenberger,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Elsevier Press,2006.
    [3]Chris Harris,Electricity Markets:price,Structures and Economics John Wiley & SONS,Ltd,2006.
    [4]Masayuki Yajima, Derrgulatory Reforms of the Electricity Supply Industry,Quorum Books, 1997.
    [5]Hung-Po Chao and Hillard GHuntington,Designing Competitive Electricity Markets,Kluwre,Academic Publishers,1998.
    [6]Leigh Hancher,EC Electricity Law,Chancery Law Publishing,1992.
    [7]S.K.Bailey R.H.Tudway Electricity Law and Practice, London Sweet & Maxwell,1992.
    [8]William W.Hogan,Competitive Electricity Market Design:A Wholesale Primer,Center for Bussiness and Government John F.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1998.
    [9]Joskow P.L.and R.Schmaleness,Markets for Power,Cambridge:MIT Press,1983.
    [10]Christopher G. Bond, Shedding New Light on the Economics of Electric Restructuring:Are Retail Market for Electricity the Answer to Rising Energy Costs?, Connecticut Law Review, Summer 2001.
    [11]Hoang Dang, New Power, Few New Lines:A Need For A Federal Solution.Journal of Land Use & Environmental Law,Spring 2002.
    [12]Awerch, H. and L.Johnson, Behavior of the Firm under Regulatory Constrai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2.
    [13]Richard J. Pierce, Jr., Completing the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the electricity market, Wake Forest Law Review,Summer,2005.
    [14]Alexander J. Black,Electricity Competition and Fair Market Access in Canada, Energy Law Journal,1999.
    [15]Alexandra I. Metzner,Were California's Electricity Price Shocks Nothing More Than a New Form of Stranded Costs?, Americ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December 2002.
    [16]Paul L. Joskow and Roger G. Noll,The Bell Doctrine:Applications in Telecommunications, Electricity, and Other Network Industries, Stanford Law Review, May 1999.
    [17]Samuelson, Paul,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s,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4.
    [18]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Terms Related to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April 1999.
    [19]Kenneth V. Wilson,Electric Utility Deregulation:the Recovery of Stranded Costs, New England Law Review, Winter 1999.
    [20]Bentzion S. Turin,Eastern Philosophy:A Constitutional Argument for Full Stranded Cost Recovery by Deregulated Electric Utilities, Houston Law Review, Winter 1999.
    [21]David G. Pettinari,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Will Two Recent State Court Decisions Tarnish the Political Promise of Electricity Industry Deregulation?, University of Detroit Mercy Law Review, Winter 1999.
    [22]Giuseppe Tesauro,Market Power in Electricity Markets:Regulation. Deregulation and Competition——Lessons from the Italian Experience and other Euripean and U.S.Case Studies, Fordham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April,2002.
    [23]Robert E. Gramlich,The Role of Energy Regulation in Addressing Generation Market Power Environmental & Energy Law & Policy Journal.2002.
    [24]Craig R. Roach,Measuring Market Power in The U.S. Electricity Business, Energy Law Journal, 2002.
    [25]Harry First,Matket Power":Why are we Asking? A Comment on Electricity and Market Power, Environmental & Energy Law & Policy Journa, Symposium 2005.
    [26]William H. Hieronymus, J. Stephen Henderson, Carolyn A. Berry,Market Power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ector, Energy Law Journal,2002.
    [27]Peter Cameron, Legal Aspects of EU Energy Regulation:Implementing the New Directives on Electricity and Gas Across Europe,Oxford,2002.
    [28]Robert Pitofsky, Donna Patterson, Jonathan Hooks,The Essential Facilities Doctrine under U.S. Antitrust Law,Antitrust Law Journal,2002.
    [29]Spencer Weber Waller Areeda, Epithets, and Essential Facilities, Wisconsin Law Review,2008.
    [30]Spencer Weber Waller:Revitalizing Essential Facilities, Antitrust Law Journal,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