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废名小说创作中的古典主义倾向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古典主义是西方特定时期的文学思潮,17世纪时出现于法国,后影响到欧洲诸国。作为文学思潮的古典主义,它的出现还标志着一种文学范型的确立,因而对于文学现象具有一种普遍的概括力。而作为一种创作倾向和艺术物色的古典主义,它讲求适度的观念、均衡和稳定的章法,寻求形式的谐调和叙述的含蓄;主张摹仿古代作家,弃绝对罕见事物的表现,控制情感和想象,遵守各种写作体裁所特有的规则。本文从古典主义倾向的角度来诠释废名的小说。一、恒定人性、精神家园——古典主义的理想追求。废名的小说关乎人性,通过对二三十年代农村中的人和生活的描写,来表现对恒定人性的赞美和追求。废名主动从社会中心退缩出来,用自己的文字来建造一个用于存放人性、展现美好的精神家园。二、现代性的反思——古典主义的现实指向。新文化生存空间里成长起来的废名,与激进的以“启蒙”为主题并做出实践的新文化战将相比,更多的是从个人对时代生存的感受和体验出发,来反思“现代性”。他对物质文明的进步与道德伦理的退化作出反向思考,试图以文学、审美、传统的力量来改写、抗拒席卷而来的一些现代化的弊病,期望为现代中国注入人性化的内容。表现为作品中现实色彩的淡化以及对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回望。从这点上来看,他的作品使中国新文学从另一维度获得了现代性品格。反映了其审美救世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现实指向。三、和谐、节制——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一是淡泊的人物和故事,即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有意淡化;二是“反刍”的情感表达;三是含蓄凝练的理性叙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更需要的是一种入世的激情,需要打破一切旧的社会规范和秩序来创造新的,因此在创作方法和审美取向上倾向于古典主义的废名,在当时是注定受到冷落和批评的。然而正是这种对于文学价值的坚守和取向,左右着他的思考,成就了他的独特。
Classicism is the literary trends of the specific period of time in the West in the17th century in France, after the impact on European countries. Classical literary trends, it also mark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iterary paradigm, and thus have a general overview of the literary phenomenon. As a creative tendencies and creative paradigm of neoclassical emphasis on the concept of moderate, balanced and stable permissive, to seek harmonization of form and narrative implicitly; advocated imitation of the ancient writers abandoned the absolute rare things performance, emotional control and imagination, to comply with the rules specific to a variety of writing genres. This article interpreted FeiMing's novel in the classical tendency which including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of a constant human nature, the spiritual home--the pursuit of classical ideals. FeiMing's novel was about human nature. It was descripting the life in the rural areas of the Twenties and Thirties, which expressing to praise and the pursuit of a constant of human nature. Fei Ming actively retreat from the social center, to build one for the storage of human nature, to show the beautiful spirit home with his own text. Second, the rethought was about the modernity-classical point to the reality. FeiMing was growing up in the new culture of living spaces. Compared with the radical "enlightenment" as the theme and make the practice a new culture war is starting from the feelings and experiences of individual survival times to rethought the Modernity. He made on the material civilization of progress and moral and ethical degradation of reverse thinking, trying to rewrite the literary, aesthetic, traditional power to resist the modern ills engulfed and expectations of modern China into the humane content. It was viewed in the manifestations of reality Fading of the work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lassical literature.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his work is the Chinese New Literature from another dimension of the modern character. Reflect the pursuit of value and reality point of its aesthetic messianism., Harmony, moderation-neoclassical artistic expression. First, indifferent to the characters and story, the characters and the story intentionally diluted; second, rational narrativ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rumination"; Third,"Renee" in the Poetry and mood.
     The1920s and1930s social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is a passion of accession to the reality world, It needs to break all the old social norms and order to create new, creative methods and aesthetic orientation were destined to be left out and criticized. Yet such is the literary value of the stick and orientation about his way of thinking, FeiMing achieved to his unique.
引文
①多米尼克·塞克里坦:《古典主义·作者引言》[M]艾晓明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年,第6页
    ①梁实秋: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4月,第48页
    ②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1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26页
    ①梁实秋:《文学批评论》,《梁实秋论文学》,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1年,第232页
    ②废名:《谈新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2—4页
    ①吴晓东:镜花水月的世界——废名《桥》的诗学研读[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第27页
    ①多米尼克·塞克里坦:《古典主义·作者引言》[M],艾晓明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年,第8页
    ②沈从文:《谈保守》,《沈从文全集》第17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258页
    ③废名:《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433页
    ④废名:《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26页
    ①废名:《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547页
    ①梁实秋:梁实秋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第56页
    ①废名:《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65页
    ①《陈衡哲致胡适》,《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第78页
    ①废名:《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80页
    ①朱光潜:《说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02页
    ②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文集》第11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83页
    ③废名:《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40页
    ①废名:《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54页
    ②废名:《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20页
    ①李广田:《文学论》,《李广田文集》,第4卷,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333页
    ②废名:《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216页
    ①梁实秋: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4月,第59页
    [1]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许道明:《京派文学的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3]陈振国编:《冯文炳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4]沈从文:《沫沫集》,上海书店1987
    [5]李长之:《鲁迅批判》,岳麓书社2010
    [6]张源:《从“人文主义”到“保守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7]宗白华:《艺境·中国艺术之诞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8]冯健男:《废名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9]司马长风:《废名—孤独的美》,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
    [10]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11]周作人:《知堂序跋》,岳麓书社,1987年出版。
    [1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
    [13]卞之琳:《<冯文炳选集>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
    [14]郭济:《梦的真实与美》,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5]吴晓东:《镜花水月的世界——废名<桥>的诗学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6]陈建军:《废名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格菲:《废名的意义》,《塞人的歌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8]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9]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吴中杰:《废名田园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21]吴小如:《废名的文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2]武新军:现代性与古典传统: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23]杨春时、俞兆平: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4]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5]陈思和主编:新人文主义思潮——白璧德在中国,陕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版
    [26]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2月版
    [27]废名: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8]张辉:审美现代性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30]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1]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白璧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3]寇鹏程:古典、浪漫与现代,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7月版
    [34]邓国军: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表现范畴及命题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2月.
    [35][美]雅克·巴尊:古典的、浪漫的、现代的,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6]梁实秋: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4月版
    [37]周来祥: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律,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8]杨义:文化冲突与审美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1]朱光潜:《我是梦中传彩笔》,《读书》,1990年第10期。
    [2]陈国恩:《人生边缘的牧歌》,《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6期。
    [3]刘勇:《废名小说的时间与空间》,《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2期。
    [4]张可喜:《论废名早期小说的美学特征》,《河北学刊》,1998年第3期。
    [5]陈茜:《论废名小说的审美情怀》,《学术研究》,2002年第5期。
    [6]王万鹏:《论废名早期小说的艺术特征》,《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8期。
    [7]孙郁:《往事难追》,《读书》2001年第3期
    [8]朱亚宁:《论废名小说的文体特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4月
    [9]宋协立:《浪漫主义及其美学理论的认知意义》,《烟台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10]王才路:《废名小说创作简论》,《烟台大学学报》1995第4期
    [11]杨厚均:《废名创作中禅意的形成与擅变》,《读书》.2001年第6期
    [12]方广铝:《漫谈禅宗研究》,《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
    [13]张可喜:《树荫下与驴背上——论废名创作的两个时期》,《河北学刊》,1996年第2期。
    [14]金昌庆:《寻找精神家园:废名小说的圆形母题》,《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5]罗昌智:《挣不脱的挤带:废名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江汉论坛》,2000年第3期。
    [16]陈建军:《废名在战乱中的黄梅》,《黄冈日报》,1995年5月14日第4版。
    [17]冯健男:《人静山空见一灯:废名诗探》,《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
    [18]肖平:《废名艺术精神双层面初探》,《江西社会科学院》,1988年第3期。
    [19]李俊国:《废名与禅宗》,《江汉论坛》,1988年第6期。
    [20]何本伟:《试论废名小说的语言和意境》,《集美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21]朱晓江:《文明冲突的抉择——“五四”时期鲁迅、废名小说创作价值取向之比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22]张永:《二十年代废名乡土小说的民俗倾向》,《镇江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23]陈建军:《废名小说晦涩之因探析》,《黄冈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
    [24]李文平:《“画梦”与“写实”的艰难选择——废名小说创作的困惑》,《重庆师院学报》,1997年第2期。
    [25]王凯:《冲淡平和的人间牧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6]吴作桥:《鲁迅与废名》,《江汉论坛》,1986年第10期。
    [27]宋向红:正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古典主义概念,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6月第3期
    [28]章长城.浅谈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期
    [29]管雪莲:中国现代文学古典主义源流考,集美大学学报,2009年4月第2期
    [30]朱寿桐: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古典主义影迹,文学评论,2010年第3期.
    [31]殷卫星:论废名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兼谈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特征,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2月第1期
    [32]杨剑龙:寂寞的诗神:何立伟、废名小说之比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
    [33]朱晓江:文明冲突的抉择——“五四”时期鲁迅、废名小说创作价值取向之比较,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34]高宁、罗四林:论20世纪新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