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代逻辑的个性差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源于先秦的中国古代逻辑与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古代逻辑虽然都是人们向思维进行探索的产物,同为逻辑科学的渊源,但是,作为根植于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两大逻辑传统二者存在着重大的个性差异:产生的源流不同,发展的独立性不同,发展的道路不同,发展的延续性不同。透过现象看本质,各具特色的中西传统思维方式造就了中西古代逻辑大相径庭的个性。
The ancient Chinese logic arose in the pre-Qin days and the ancient western logic arose in ancient Greece are both the products of human' s research to thinking. Both are the origins of logic. However, as they are rooted in different nations and cultures, there are some important differ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logic: the difference of the origins, of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ys of development and of the continuity of development .We should seek for essence under appearance ,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ways of thinking with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bring up the completel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ancient Chinese logic and the ancient western logic .
引文
一、专著 (以时间先后为序)
    1.温公颐、崔清田主编:《中国逻辑史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路:《逻辑学的观念》,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俞瑾:《逻辑与语言论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张应杭、蔡海榕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赵总宽主编:《逻辑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6.胡适:《先秦名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董志铁:《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版。
    8.吾淳:《中国思维形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崔清田主编:《名学与辩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1.胡泽洪:《语言逻辑与认识论逻辑》,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郑文辉:《欧美逻辑学说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沈有鼎:《沈有鼎文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5.罗素:《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上海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
    16.张岱年等:《中国思维偏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7.胡适:《胡适学术文集》,中华书局,1991年版。
    18.胡适:《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中华书局,1991年版。
    19.宋文坚:《西方形式逻辑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0.苗力田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1.中村元:《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台湾淑馨出版社,1990年版。
    22.末木刚博:《东方合理思想》,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3.瞿麦生主编:《新应用逻辑学》,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4.杨百顺:《比较逻辑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5.李匡武等:《中国逻辑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6.孙中原:《中国逻辑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
    28.李匡武:《西方逻辑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9.马玉珂主编:《西方逻辑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0.肖尔兹:《简明逻辑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1.涅尔夫妇:《逻辑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2.杨百顺:《西方逻辑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3.江天骥主编:《西方逻辑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4.周云之、刘培育:《先秦逻辑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5.亚里士多德:《工具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6.末木刚博等:《现代逻辑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37.《科学传统与文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
    38.《中国逻辑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39.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40.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41.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2.章士钊:《逻辑指要》,三联书店,1961年版。
    43.《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版。
    44.詹剑峰:《墨家的形式逻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45.A. Dumitriu: A History of Logic, 1977 Vol. 1
    46.I. M. Bochenski: A History of Formal Logic, Introduction, University o Notre Dame Press, 1961.
    二、论文 (以时间先后为序)
    1.卢翼翔:“希腊几何学的社会文化根源”,《自然辨证法通讯》,2002年第1期。
    2.刘叶涛:“‘李约瑟问题’的深层解读——从逻辑的观点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3.崔清田:“逻辑与文化”,《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4.李春泰:“论墨子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差别及意义”,《逻辑》,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5期。
    5.方朝晖:“从ontology看中学与西学的不可比性”,《复旦学报》,2001年第2期。
    6.辛望旦:“对社会需要与科学发展关系的再思考”,《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7.崔清田、郭桥、曾昭式:“20世纪逻辑学在中国的影响”,《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8.郁慕镛:“关于我国逻辑教学的若干问题”,《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9.王克喜:“论逻辑的个性”,《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10.曾祥云:“还名学和辩学以本来面目”,《学术月刊》,1999第4期。
    11.陈笃泉:“《公孙龙子》的逻辑证明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1998年第5期。
    12.曾祥云、杜雄柏:“中西逻辑不平衡发展原因探析”,《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13.李建华:“公理化方法的历史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增刊。
    14.刘志华、李树真:“试论中国名辩逻辑的特点与成因”,《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15.李春泰、张国勤:“中国逻辑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及特点”,《社科信息》,1996年第6期。
    16.周昌忠:“中西科学的知识论比较”,《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
    17.炎冰、宋子良、陈福松:“论古希腊的科学传统”,《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18.孙中原:“末木刚博对东西方逻辑和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
    19.南明镇:“中国何以未发展出像西方那样的逻辑学”,《孔子研究》,1992年第3期。
    20.尚志英:“数理逻辑何以不能在中国产生”,《学术界》,1991年第1期。
    21.羊涤生;“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科学”,《哲学研究》,1989年第11期。
    22.金观涛、刘青峰:“为什么中国古代哲学家没有发现三段论”,《自然辩证法通讯》,1986年第1期。
    23.朱志凯:“《墨经》中逻辑学说的特征”,《哲学研究》,1984年第4期。
    24.李超元:“名家的衰没及其教训”,《江汉论坛》,1983年第12期。
    25.李元庆:“中国逻辑史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晋阳学刊》,198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