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科学中若干新方法应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依托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子波和分形理论的水文尺度分析新途径(NO.40271024);水文水资源子波分析新途径(No.50279023)”开展研究。通过对传统的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灰色理论、最近邻思想、小波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的对称调和遗传算法、改进的灰色耦合模型和最近邻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希尔伯特-黄变换、集对分析等方法引入水电科学成功构建了水文径流预测、水资源评估、水库优化调度、水电站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电力负荷预测等多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较好地解决了水文水资源中的一些复杂性问题。总括起来,本文在以下几方面取得创新成果:
     (1)本论文尝试构建了基于集对原理的水文水资源分析模式、评价模式、预测模式,在研究分析中依据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系统的特点,先从水文现象中一些集对的例子入手,通过联系度表达式分析研究了不同河川年径流的同步变化;建立了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等级;生态脆弱性程度;水库水电站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集对分析法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较,直观、简明、实用、针对性强,也便于计算机操作。为水电科学中的分析、计算、评价和预测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方法。
     (2)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最近邻神经网络耦合模型,该耦合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文水资源、电力负荷预测中对数据作预处理以及模型选择和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开辟了构建水文水资源径流序列预测模型的新思路。(3)针对遗传算法存在求解精度与收敛速度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对称调和遗传新算法,以清江隔河岩水库为例,建立了水库发电最优调
This paper gets the support of Chinese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und: the analysis of many New methods in hydrology based on wavelet and fractal theory (NO.40271024), and Wavelet method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logy (NO.50279023).By studying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genetic algorithm, neural networks, grey theory, nearest-neighbor, Wavelet ,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many new methods including Improved symmetric and harmonious genetic algorithm, Improved grey coupling model , the coupling model of nearest-neighbor and neural networks. On the base of the study, Many models are designed by use of the EMD and Hilbert-Huang method、set pair analysis ,which includes forecast runoff、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Optimal run of reservoir、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n Economic Benefit of hydropower plant、hydroelectric load forecast and so on in hydropower science, At last, by applying these models on hydropower science, the paper resolves some complex question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logy successfully. All in all, the follow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1) This paper tried to structure analysis pattern, evaluation pattern and forecast pattern for hydrological resource basing on integration theory. In the research analysis, the author has gone on the features of hydrologic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ystem, firstly started with some integration examples occurred in hydrological vision, and analyzed and made research on in-phase changes of annual runoff for various rivers through affiliation expressions. Moreover, the author has also set up grades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 load, degree of ecotype frangibility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pattern of reservoir water and power plant.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and used analytical methods, the integration analysis is direct, compendious with strong pertinence which is convenient to operate on
引文
[1] 丁晶.水文水资源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的若干进展.全国水文计算进展和展望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9:17~22
    [2] 李祚泳.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分析的若干进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34(2):1~4
    [3] 郑祖国,杨力行,张欣莉.水文水资源不确定性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全国水文计算进 展和展望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9:74~76
    [4] 丁晶,邓育仁.随机水文学[M].成都: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5] 陈守熠.水文水资源系统模糊识别理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6] 邓聚龙.灰色预测与灰决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7] 王文圣,丁晶,李跃清.水文小波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 谭善文,秦树人,汤宝平.Hilbert-Huang 变化的滤波特性及其应用[J].重庆大学报.2004年第 2 期
    [9] 赵克勤. 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M].浙江科学出版社,1989
    [10] 龚士良.上海地下水资源管理集对分析[J].地下水,1998,20(1):9~10
    [11] 沈珍瑶等.集对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监测与评价,1999(10):20~21
    [12] 俞俊英. 基于集对分析的地下水质评价[J].地下水,1999,21(2):54~55,87
    [13] 李凡修等.集对分析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0,22(6):10~16
    [14] 刘惠.集对分析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地下水,2000,10
    [15] 李旗.红枫湖、百花湖近年来营养化状态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3
    [16] 王国平等.集对分析用于污水处理厂的综合评价[J].江苏环境科技,2002,15(1),
    [17] 门保辉.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集对分析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3, (6):30-32
    [18] 王玉敏.汉江中游水质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1
    [19] 冯利华,张行才,龚建林.关于集对分析的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的统计预测[J].水文,2004,24(2):11-14
    [20] 张玉山. 一种洪灾系统风险同异反综合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10
    [21] 李继清.洪灾系统风险的同异反综合分析模型[J].中国人工智能进展 2003,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22] 王栋,朱元,赵克勤.基于集对分析和模糊集合的水体营养化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水文,2004,24(3):9-13
    [23] 郭文献等.集对分析在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灌溉排水学报.24,(4),2005
    [24] 石月珍等.集对分析在盐城滨海湿地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33(3),2005
    [25] 宋立英等.集对分析在河床演变分析中的应用[J].泥沙研究,2005(1)
    [26] 卢敏等,区域水安全理论方法探析[J].人民黄河,2005(10)
    [27] 王文圣,丁晶,邓育仁.非参数统计方法在水文资源中的应用展[J].水科学进展,1999,10(4):459-463
    [28] 袁鹏,王文圣,丁晶. 洪水随机模拟的非参数扰动最近邻自展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2000,32(1):82~86
    [29] 王文圣,袁鹏,丁晶.近邻抽样回归模型在水环境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1,21(4):367~70
    [40] 金菊良,魏一鸣,丁晶.预测日径流过程的最近邻仿真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1):1494~1496
    [41] 王文圣,丁晶,衡彤.长江宜昌年最大洪峰周期分析和长期预报[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35(1):20~23
    [42] 万星,丁晶,严秉忠等.年径流预测的自适应 NNBR-ANN 耦合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37(5):31~34
    [43] 金菊良,丁晶.水资源系统工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4] 陈守煜,王大刚.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优选 BP 网络模型及其应用[J].水利学报,2003(5):116~121
    [45] 阎俊爱,钟登华.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优化预测模型及其在年径流预测预报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6):1~4
    [46] 甘文泉,王朝辉等.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元网络的电力短期负荷预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7.31(9):114-119
    [47] 岑文辉,雷友坤,谢恒.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进行短期负荷预测[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21(3):29-32
    [48] 张小平,王伟.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2(1):30-33
    [49] 夏军.灰色系统水文学[J].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0] 袁秀娟,夏军.径流中长期预报的灰色系统方法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4,127(4):367~375
    [51] 袁秀娟,夏军.径流中长期预报的灰色系统方法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4,127(4):367~375
    [52] 王根绪.长期径流的灰色双向差分模型[J].兰州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2):117~121
    [53] 蓝永超,杨志怀,权建民,刘延平.灰色预测模型在长期预报中的应用[J].中国沙漠,1997,17(1):49~52
    [54] 陈意平,杨建林,赵昌花.年径流序列趋势分析及周期灰色联合预测模型[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6,2(4):179~183
    [55] 王成山,杨军,张崇见.灰色系统理论在城市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1999,23(2):15~18
    [56] 牛东晓,陈志业,谢宏.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季节性负荷预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0,27(4):1~6
    [57] 刑棉.季节性预测的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31~35
    [58] 张大海,江世芳,史开泉.灰色预测公式的理论缺陷及改进[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8):140~142
    [59] 刘亚.ARIMA 模型和 BP 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J].湖北电力,2003,27(3):13~16
    [60] 吴宏晓,候志俭.基于进化免疫神经网络在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04,32(12):11~14
    [61] 卫志农,王丹,孙国强,郑玉平.基于级联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概率预测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5,20(1):95~98
    [62] 张大海,江世芳,史开泉.灰色预测公式的理论缺陷及改进[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8):140~143
    [63] 袁曾任.人工神经元网络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
    [64] 胡铁松,丁晶.径流长期分级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M].现代水科学不确定性研究与发展,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65] 文新辉.时间序列神经网络预测方法[J].电子科学学报,1994,16(5)
    [66] 吴超羽,张文,水文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3(1)
    [67] H.Raman and N.Sunilkumar,Multivariate modeling of water resources tim serie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Hydrology Sciences Journal 2,1995.4
    [68] 刘国东,丁晶.应用 BP 网络研究气候变化对雅砻和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J].中国科学环境,1997.5:414-417
    [69] 丁晶,邓育仁等.人工神经前馈(BP)网络模型用作过度期预测的探索[J].水电站设计,1997.13(2):69-74
    [70] 覃光华,丁晶等.带偏差单元的递归神经网络及其在径流预测上的运用[J].人民长江,2002.33(1):39-39
    [71] 邱林,陈守煜,聂相田.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水科学进展 1998(9):258-264
    [72] 李贤彬,丁晶等.基于子波变换序列的人工神经网络组合预测[J].水利学报,1999.2:1-4
    [73] 李祚泳,彭枷红.BP 网络过拟和满足的不确定关系新的改进[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21(4):293~296
    [74] 李祚泳,蔡辉,丁晶. BP 网络的学习能力与推广能力之间满足的不确定关系式[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35(1):16~19
    [75] 贺蓉,曾刚等,天气敏感型神经网络在地区电网期负荷预测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17):51-54
    [76] 万星,丁晶,张晓丽.小波神经网络在径流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人民黄河,2005,27(10):33~36
    [77] 张少文,丁晶,廖杰等.基于小波的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36(3):32~37
    [78] 薛小杰,蒋晓辉,黄强等.小波分析在水文序列趋势分析中的应用[J].应用科学学报,2002,20(4):426~428
    [79] 刘素一,权先章,张传勇.小波变换在径流序列中的应用[J].自然科学进展,2003,13(6):659~662
    [80] 刘素一,廖家平.径流预测中的非线性分析方法[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3,18(1):42~49
    [81] 丁晶. 丁晶水文水资源文集[M].成都:四川科学出版社,2006
    [82] 张贤达.现代信号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3] L.科恩,白居宪译.时频分析理论与应用 [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84] N. E. Huang, Z. Shen, S>R>Long. A new view of nonlinear water waves: The Hilbertspectrum [J]. Annu.Rev. Fluid Mech,1999,31:471~457
    [85] L.Colen.Time-frequencydistributions:areview,IEEEE.Proc.July1999,:77(7): 41~981
    [86] 王卫强,陈宗,左军成.经验摸态法在中国沿岸海平面变化中的应用研究[J].海洋学报,1999,21(6):102~109
    [87] 李丽娟,郑红星.华北典型河流年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3):309~317
    [88] 熊学军,郭炳火,胡筱敏等.EMD 和 Hilbert 方法和 Hilbert 谱分析法的应用与探讨[J].黄渤海洋,2002,20(2):12~21
    [89] 尹逊福,徐龙,熊学军,刘爱菊.南海东郊区域的海域状况—Ⅲ海流的经验模态分解和 Hilbert 谱[J].海洋学报,2003,21(2):148~159
    [90] 林振山,汪曙光.近四百年北半球气温变化的分析—EMD 方法的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2003,20(1):90~96
    [91] 郑红星,刘昌明.黄河流域是资源演化模式分析[J].地理学报,2004,59(3)267~273
    [92] 张明阳,王克林,刘会玉,林振山.基于 EMD 的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波动的多尺度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5,26(4):220~224
    [93] 万星,丁晶,张少文等.灰色动态规划的梯级电站防洪与发电效益[J].水电能源科学, 2005,23(3):17~19,70
    [1] 赵克勤. 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
    [2] 赵克勤.现代管理理论基础的一个数学模型及分析[C].全国现代化管理学术讨论会议
    [3] 赵克勤.质量管理三角形及其应用.质量杂志,1992,6
    [4] 赵克勤.集时分析与拉制三角形研究[C].全国控制理论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中国自动化学会编,山东威海,1991
    [5] 赵克勤.集对分析在交通事故研究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1991 增刊
    [6] 赵克勤.集对分析与同异反决策[J].决策探索,1992,2
    [7] 赵克勤.集对分析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C].全国人工智能会议论文集,全国人工智能学会编.1992,4
    [8] 赵克勤.集对分析与嫡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1992,2
    [9] 赵克勤.集对分析有数学模型吗?[J].自然辫证法,1988,10
    [10] Shil C and Wangsawidjaja R A S.Mixed Fuzzy Probabilistic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Multi-objective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With Random Variables . computer & Stuructures,1996,59(2)
    [11] Yozo Nakahara.User oriented ranking criteri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fuzzy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problems.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8,9
    [12] F.豪斯道夫著,张义泉等译.集论[M].科学出版社,1990,4
    [13] 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编,数值分析[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2,7:32-33
    [14] 赵克勤.基于集对分析的对立分类度量及应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2)
    [15] 冯利华,张行才,龚建林,关于集对分析的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的统计预测[J].水文,2004,24(2):11~14
    [16] 张玉山. 一种洪灾系统风险同异反综合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10
    [17] 王栋,朱元,赵克勤,基于集对分析和模糊集合论的水体营养化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水文,2004,24(3):9~13
    [18] 王顺久,杨志峰,丁晶.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方法[J]. 水电能源科学,2004.06 26(6):104~110
    [19] 门宝华 王志良,梁川等.物元模型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 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35(1):34~37
    [20] 王顺久,侯玉,张欣莉,丁晶.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5):79~81
    [21] 中科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地理总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257~339
    [22] 叶廷琼,陈国阶,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刍论[J].长江流域环境与资源.2002,11(4):384~387
    [23] 姚建,丁晶,艾南山.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2004,13(4):405~408
    [24] 张立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25] 姚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分析及评价[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4
    [26] 李作泳,模糊数学与环境科学[J].自然杂志,1986,9(2):97~100
    [27] 刘国栋,黄川友,丁晶.水质综合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6):514~517
    [28] 张欣莉,丁晶,李作泳.投影寻踪新算法在水质评价模型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2):187~189
    [29] 赵克勤一 种简明的方案综合评价方法[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1994,1(2):62~60
    [30] Barzilai JC,Golany B Deriving Weights from Dairwise Comparison Matrics;The Additive Case.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 1990:407-410.
    [31] 胡毓达.多目标最优化[M].上海科学出版社,1990:6
    [32] 黄炎众、叶义成.基于集对分析同一度的武钢年度经济效益评价[J].武钢技术,2000, 38(6):36-38
    [33] 金菊良,丁晶编. 水资源系统工程[M].四川科学出版社,2002,12
    [34] 秦蓓蕾. 清江流域水文中长期预测研究[C].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4,4
    [35] 赵克勤.集对论一一种新的不确定性理论方法与应用[J].系统工程 1996 14(1):18~23
    [36] 赵克勤著,集对分析中的联系数与不确定量[J].大自然探索 1997
    [37] 简文彬,檐炳善.模糊混合聚类法在岩溶水污染评价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2000(2):161~168.
    [38] 李安贵,徐用懋著.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的基础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9] 张翔,刘国栋,丁晶.自组织神经网络在地下水动态分类中的应用[J].工程勘探,1998,(2):29~31.
    [40] 张欣莉,投影寻踪及其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0,4
    [41] Lu Hongjun,Chen Yinchuan.The gray clustering method of the evaluation of flood severity.Pro.Of Int.Sym.On Flood and Drought,Nanjing,China,1999,18~20.
    [42] 李亚伟,陈守煜,聂相田.基于 PCA 和聚类分析的相似流域选择方法[J].东北水利水电,2004,22(7):1~3
    [43] 张欣莉,丁晶,王顺久.投影寻踪分类模型评定相似流域[J].水科学进展,2001,12(3):356~360
    [44] 陈守煜,相似流域选择的模糊集模型与方法[J].水科学进展,1993,4(4):288~293.
    [45] 王莲芬,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6] 程卫叫,冯峰等编著 MATLAB5.3 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9,11
    [47] 王霞,马蔷 ,集对分析方法及其在其它数学分支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20(5):731~732
    [48] 宋向炯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同异及系统辨证思维初探[C].集对分析与界壳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
    [49] 马良,基于集对分析的群决策灵敏度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3(1):30~34
    [50] 何文斌,基于可拓集对的经济策略生成方法[J].系统工程 2004,22(4)91~94
    [51] 周泽,张玲,用集对分析方法研究平衡施肥[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8 ,14(1)21~24
    [52] 黄世国,林思祖,洪伟,吴承桢,吴淑芳 集对分析在伴生树种选择上的应用[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1,21(1):45~48
    [53] 任淑良,赵克勤,集对分析在企业能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能源工程 1996,3,21~23
    [54] 吴福,高校引进师资的 SPA 评价模型及应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24(10):9~10
    [55] 龚士良,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集对论准则[J].西部探矿工程,2003,90(11)164~166
    [56] 王国平,王洪亮,集对分析用于污水处理厂的综合评价[J].江苏环境科技,2002,15 (6):16~18
    [57] 张鑫 ,王纪科, 蔡焕杰,等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1.21(3):24~27
    [58] 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59] 汪党献,王浩,马静.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掌能力[J].水利学报,2000,(11): 21~26
    [60] 左启东,戴树声,袁汝华,李鸿业等.水资源评价体系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6,7(4):368~373
    [61] 叶廷琼,陈国阶,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刍论[J].长江流域环境与资源.2002,11(4):384~387
    [62] 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3] 林炳耀,计量地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64] 张立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65] 李作泳,模糊数学与环境科学[J].自然杂志,1986,9(2):97~100
    [66] 张欣莉,丁晶,李作泳.投影寻踪新算法在水质评价模型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2):187~189
    [67] 黄炎众、叶义成.基于集对分析问一度的武钢年度经济效益评价[J].武钢技术,2000, 38(6):36-38
    [68] 宣家骥.多目标决策[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69] 赖明勇,林正龙,孙枫林.国际市场预测与决策[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70] 叶义成 矿山经营状况评价的偏好才作序[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1998, 3
    [71] 蓝永超,杨志怀,权建明.灰色预测模型在径流长期预报中的应用[J].中国沙漠,1997,17(1):49~52
    [72] 覃光华,丁晶,王文圣.门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J].四川水利发电,2002,21(4):34~36
    [73] 陈守煜.中长期水文预报综合分析理论模式与方法[J].水利学报,1997,(8):15~21
    [74] 陈守煜 水文水资源系统模糊识别理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75] 叶守泽,詹道江.工程水文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76] 裴惠玲.二元对比新算法[C].系统工程与决策第四次会议论文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4 397~399
    [77] T.L..Saaty.层次分析法[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78] 张鹏,王光远.新集对论[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33(3):1~5
    [79] 王文圣等.集对分析在水文地质单元相似性选择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即将发表
    [80] 万星,丁晶.集对分析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水电科技进展[J].水电科技进展即将发表
    [81] 邓红霞,丁晶.选择相似流域的集对分析方法[J].人民黄河,即将发表
    [82] 万星,丁晶.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即将发表
    [83] 万星,丁晶,张晓丽.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19(2):8~10
    [84] 万星,丁晶.基于集对原理的水文状态预测[J].水资源研究,已投稿
    [1] 覃光华,丁晶,刘国东.自适应 BP 算法及其在河道洪水预报上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2,13(2):37~40.
    [2] 刘治理,马光文.最近邻—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在日径流预测中的应用[J].水资源环境,2005,26(2):24~26
    [3] 金菊良,魏一鸣,丁晶.投影寻踪门限回归模型在年径流预测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Vol.22,No.2,2002:171~175.
    [4] 王文圣,向红莲,丁晶.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在水文水资源预报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1,19(2):8~10.
    [5] 金菊良,丁晶.水资源系统工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5~67,162~163.
    [6] 王顺久,张欣莉,丁晶等.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及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 19(6):53~55.
    [7] 张少文,张学成,万星等.基于多尺度 AR (p)耦合预测模型的应用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36(5):16~19.
    [8] 丁晶.丁晶水文水资源文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
    [9] 丁晶,邓育仁.随机水文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版,1998.
    [10] 秦蓓蕾.清江流域水文中长期预测研究[C].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4,4.
    [11] 王文圣,袁鹏,丁晶.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在水环境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1,21(4):367~370
    [12] 杨波,庄心谷.在网络计算机上所有最近邻近点的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6,23(1):85~91.
    [13] 姚莉秀,杨杰,叶晨洲,陈念贻.用于特征筛选的最近邻(KNN)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1,18(2):135~138.
    [14] 金菊良,魏一鸣,丁晶.预测日径流过程的最近邻仿真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1):1494~1496.
    [15] Zhang Yanhua,Chen Yuming,Chen Guijing.Adaptive Nearest Neighbour Prediction[J].安徽大学学报,1999,23(2):9~16,24.
    [16] 张立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17] 徐丽娜.神经网络控制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8] 覃光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D].四川大学,2003.
    [19] 丁晶,黄伟军,邓育人.水文水资源神经网络模型研究[J].水资源研究,1996,17(1):22~25.
    [20] 张少文,张学成,王玲,丁晶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黄河上游年降雨~径流预测研究 [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1 期.
    [21] 张少文,张学成,王玲,丁晶等.黄河年降雨—径流预测模型的研究[J].人民黄河,2005,27(1):23~26.
    [22] 张鹏,李玉柱,徐照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径流冲刷预报[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11):1538~1541.
    [23] 胡铁松.水库群优化调度函数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5,6(1):53~60.
    [24] 张忠永,王明涛,贾慧艳.人工神经网络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2,21(4):504~506.
    [25] 蒋传文,权相章,陈实,张士军,张勇传.径流序列的混沌神经网络预测方法[J].水电能源科学,17(2):39~41.
    [26] 周继成等.人工神经网络—第六代计算机的实现[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
    [27] 刘国栋,丁晶.BP 网络用于水文预测的几个问题探讨[J].水利学报,1999(1):65~69.
    [28] 李祚泳,彭荔红.BP 网络学习能力与泛化能力满足的不确定关系式子[J].中国科学,2003,33910):887~894.
    [29] 覃光华,丁晶.带偏差单元的递归神经网络及其应用[J].人民长江,2002,33(1):38~39.
    [30] 吴湘淇.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31] 马炼,王银堂,张闻胜.神经网络技术在水文系列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2,33(2):5~8.
    [32] 李祚泳,蔡辉.BP 网络过拟合满足的不确定关系式[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9
    [33] 严秉忠,马光文. 冶勒水库径流预测模型研究[J].四川水力发电,2003,22 (4), 57~59
    [1] 席光,蔡永林.用改进遗传算法求取曲面间最小距离[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像学报,2002.14(3)
    [2] 任红民,吴庆彪,毕惟红.一种基于对称调和的遗传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 5 月
    [3] 任红民,毕惟红,吴庆彪. 自由曲面之间最短距离的一种新的改进遗传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3)
    [4] 马光文,王黎.水电竞价上网优化运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 王小平,曹立明等.遗传算法理论、应用与软件实现[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6] 肖伟,金惠云,史滋福.改进的遗传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4):53-55
    [7] 徐琦,张勇传,孔力,权先璋.改进遗传算法在梯级电站日优化运行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2,20(4):51~53.
    [8] 王小安,周建中,王慧.遗传算法在短期发电优化调度中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3,20(10):120~122,128.
    [9] 钟登华,熊开智,成立竿.遗传算法的改进及其在水库优化调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3,5(9):22~26.
    [10] 曾勇红,权先璋,李乘军.三峡梯级电站日优化调度[J].水电站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2,26(4):10~12,16.
    [11] 万星,丁晶,张晓丽.自适应对称调和遗传算法在水库中长期发电调度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已录用.
    [12] 金菊良,丁晶.水资源系统工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
    [13] 吴晓黎,张勇传,权先璋.三峡梯级电站日优化算法及应用[J].华中电力 2004,(1):1~3,7.
    [14] 姚新,陈国良,戌惠敏等.基因方法研究进展[J].计算机学报,1995,18(9):694~706
    [15] 孙艳丰,王众托.关于遗传算法图式定理的分析研究[J].控制与决策,1996,(增刊):221~224.
    [16] 文辉,雷友坤,谢恒.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与人工算法进行短期负荷预测[J].电力自动化,1997,21(3):29~32.
    [17] 昭全林,沈成武,唐小兵等.遗传算法用于结构物内部缺陷识别的逆分析[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7,21(3)275~279.
    [18] 韩祯祥,文福拴.模拟进化优化方法简介[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9(12):5~10.
    [19] 扬荣富,丁晶,金菊良.与局部微调方法相结合的遗传算法[J].水科技进展,1999,10(2):150~154.
    [20] 方剑,席裕庚.基于遗传算法的 JOB SHOP 静态调度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31(3):49~52.
    [21] 王黎,马光文.基于遗传算法的水电站优化调度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7(7):65~69.
    [22] 王黎,马光文.水电站经济运行的遗传算法[J].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7,17(1):42~47.
    [23] 恽为民,席裕庚.遗传算法的运行机理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6,13(3):297~304.
    [24] 恽为民,席裕庚.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和计算效率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6,13(4):455~460.
    [25] 金菊良,杨小华,丁晶.标准遗传算法的改进方案—加速遗传算法[J].系统工程来理论与实践,2001,21(4):8~13.
    [26] 金菊良,张欣丽,丁晶.解水资源最优分配的遗传算法[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2000,(4):65~68.
    [27] 张晓馈,方浩,戴冠中.遗传算法的编码机制研究[J].信息与控制,1997,26(2):134~ 139.
    [28] 郭彤城,慕春棣,并行遗传算法的新进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2):15~23,41.
    [29] 王建群,卢志华,哈布哈其.求借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的群体复合形进化算法[J].河海 大学学报,2001,29(3):46~50.
    [30] 金菊良,杨小华,储开凤等.基因算法的应用及改进[J].河海大学学报,1998,26(2):75~79.
    [31] 孙艳丰,王众托.遗传算法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控制与决策,1996,11(4):425~431.
    [32] 周双喜,杨彬.影响遗传算法性能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20(7):24~31.
    [33] 金菊良,杨小华,丁晶.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J].四川大学学报,2000,32(4):21~24.
    [34] 王彦春,段云卿.改进的快速 BP 算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7,19(3):274~278.
    [35] 贺峰,熊信良,吴耀武.改进免疫算法在电力系统电源规划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4:24(4)32~42.
    [36] 熊信良,吴耀武.遗传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7] Zhu JinXing ,Chow Moyuuen .A review of emerging techrique on generation xspansion planning [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1997,12(4):1722~1728.
    [38] 李茂军,朱陶业,童调生.单亲遗传算法与传统遗传算法比较研究[J].系统工程,2000,19(1):61~65.
    [39] 陈国良,王熙法,庄镇泉等.遗传算法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40] 吴耀武,侯云鹤,熊信良等.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力系统电源规划模型[J].电网技术,1999,23(3):10~14.
    [41] 冯凯,李远德,侯云鹤.改进单亲遗传算法在电源规划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4 28(3):11~15.
    [42] 胡铁松,袁鹏,丁晶.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1999,6(1):76-82
    [43] HruK,Cupta H.V,Sorooshian S.Artifical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of the rainfall runoff process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95,31(10):2517~2530
    [44] 吴肴.人工神经网络在暴雨预测中的应用[M]. 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北京 1993
    [45] 苑希民,李鸿雁.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在水科学领域的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99-105
    [46] 陈明,王春华,郭禾.神经网络的遗传学习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4(9,10):68-69
    [47] 四川省统计局统计年鉴[M].北京:统计出版社,1999:11~24
    [48] 覃光华,丁晶等.自适应 BP 算法及其在河道洪水预报上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2, 13(1):37-41
    [49] 刘国东,丁晶等. BP 神经网络用于水文预测问题探讨[J].水利学报,1999,1:65-69
    [50] 蔡煜东.用遗传算法拟合电子系统负荷短期预测的非线性模型[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14(2):23-29
    [51] 吴晓.人工神经网络在暴雨预测中的应用: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M].北京科学出版 社 1997(8):15~21
    [52] 牟东晓,曹树华等.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0
    [53] 阎俊华,钟登华.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优化预测模型及其在年径流预测中的应用[J]. 水利水电;2003 6:12
    [54] 殷竣,陈守煜,丘菊.基于遗传算法与 BP 混合算法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42(9):594~598
    [55] 甘文泉,王朝辉等.结合神经网络和模糊专家系统进行电力短期负荷预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32(3):28-32
    [56] 张智晟.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和优化递归神经网络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J].中国电力,2004,37(1):19~23
    [1] 张大海,毕砚秋,毕砚梅,毕砚霞等.基于串连灰色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 年 12 期
    [2] 阮萍,骆力明,王华.基于灰色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22~25
    [3] 权先璋,蒋传文,张勇传.径流预报的混沌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院报.1999,16(3)33-36
    [4] 何新林,宋玲,郑旭荣.径流中长期预报的灰色预测方法[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1997,1(3):234~237
    [5] 刘素一,廖家平.径流预测中的非线性分析方法[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3 年 2 月
    [6] 陈仁升,康尔泗,张济世.基于小波变换和GRNN神经网络的黑河出山径流模型[J].中国沙漠.2001,21(S):12~16
    [7] 蔡煜东,姚林声.径流长期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水科学进展.1995.6(3)
    [8] 王建军.灰色系统理论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华东公路.1998(5):50~53
    [9] Raman H, Sunikumar N.Multivariate modeling of water resources time series usingartificial neutral networks[J],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1995, 40(2): 145-16
    [10] 孙光亮.灰色理论在预测产值中的应用与分析[J].工科数学.1996,12(2):15~17
    [11] 张大海,毕砚秋,毕砚梅,毕砚霞等.基于串连灰色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 年 12 期
    [12] 王成山,杨军,张崇见.灰色理论在城市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1999,23(2):15~18
    [13] 赵大同.利用灰色模型预测用电量和用电负荷[J].华东电力.1994(10):26~28
    [14] 王文圣,朱聪,丁晶.应用小波-人工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电力负荷预报[J].水电能源科学.2004,22(2):68~70
    [15] 唐天国,万星,刘浩悟.高边坡安全检测的改进 GM 模型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307~312
    [16] 万星,丁晶,廖杰.库水流域年均径流模型的灰色神经网络分析[J].水利发电 2005,31(4):18~21
    [17] 万星,丁晶,张晓丽.电力负荷预测的多元线性网络分析[J].人民长江,2005,36(11):68~70
    [18] 万星,丁晶,张少文等.基于灰色理论的水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评价[J].人民黄河,2005,27(5):37~38,41
    [19] 万星,丁晶,张少文等灰色动态规划的梯级电站防洪与发电效益[J].水电能源科学, 2005,23(3):17~19,70
    [20] 赵大同.利用灰色模型预测用电量和用电负荷[J].华东电力.1994(10):26~28
    [21] 王文圣,朱聪,丁晶.应用小波-人工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电力负荷预报[J].水电能源 科学.2004,22(2):68~70
    [22] 李永坚,胡鹤宇.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级联网络模型研究[J]. 继电器.2004,32(10): 14~18
    [23] 马光文 王黎.水电竞价上网优化运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4] 袁秀娟,夏军.径流中长期预报的灰色系统方法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4,127(4):367~375
    [25] 王根绪.长期径流的灰色双向差分模型[J].兰州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30(2):117~121
    [26] 蓝永超,杨志怀,权建民,刘延平.灰色预测模型在长期预报中的应用[J].中国沙漠,1997,17(1):49~52
    [27] 陈意平,杨建林.赵昌花.年径流序列趋势分析及周期灰色联合预测模型[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6,2(4):179~183
    [28] 陈仁升,康尔泗,张济世.基于小波变换和 GRNN 神经网络的径流模型在雅砻中的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15(3):71~78
    [29] 夏军.灰色系统水文学[J].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0] 张曙红,曹建会,陈棉云.灰色马尔可夫 SGGM(1,1)预测模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1):16~19
    [31] 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2] 傅立.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1992
    [33] 邓聚龙.灰色预测与灰决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4] 江行久.水文序列的灰色分析[J].华北水利电站,2001,19(10):38~40
    [35] 李建平.小波分析与信号处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36] 张林,刘先珊,阴和俊.基于模拟退火的 Gauss-Newton 算法神经网络在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8(4):28~33
    [37] 李晓峰,徐玖平,王荫清,贺昌政.BP 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算法的建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5):1~5
    [38] 新保,周希朗.基于免疫算法的前向网络学习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26(12):1927~1929
    [39] 褚福磊.用神经元网络 ARMA 模型参数估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7,27(3):227~232
    [40] 刘永红.神经网络理论的发展与前沿问题[J].信息与控制,1999,28(1):31~46
    [41] 齐国元,陈增强,袁著祉.一类基于神经网络非线性随机系统自适应滤波[J].系统工程学报,2003,18(5):419~425
    [42] 袁曾仁,卢振中.神经网络提取规则的一种方法及其应用[J].信息与控制,1997,26(1):61~66
    [43] 杨延西,刘丁,李琦,郑刚.基于 BP—GA 混合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短期负荷预测[J].信息与控制,2002,31(3):284~288
    [44] 解光军,庄镇泉.差分 RBF 神经网络的预测算法及其应用[J].信息与控制,2000,29(5):421~424
    [45] 史天运,贾利民,蔡秀生.一种新型的动态递归神经网络及其全自动设计算法[J].信息控制,2000,29(6):511~515
    [46] 张大海,江世芳,史开泉.灰色预测公式的理论缺陷及改进[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 (8):140~143
    [47] 蓝永超,康尔泗,杨文华.黄河上游径流预报的灰色拓扑方法[J]. 冰川冻土,1997,1(4):308~311
    [1] 王文圣,丁晶,李跃清.水文小波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谭善文,秦树人,汤宝平.Hilbert-Huang 变化的滤波特性及其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4 年第 2 期
    [3] 盖强,张海勇,徐晓钢.Hilbert-Huang 变换的自适应频率多分辨分析研究[J].电子学报,2005,33(3):563~566
    [4] 武安绪,吴培稚,兰从欣,徐平等.Hilbert-Huang 变换与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J].中国地震.2005,21(2):207~215
    [5] 杜寿昌,梁虹. 基于 Hilbert-Huang 变换的第一心音信号时频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2):95~98,115
    [6] N.E Huang,et al.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the Hilbert spectrum for nonlinear and non-stationary tim series analysis[J]. Proc.R.Soc.Lond. A,1998,454:903~995
    [7] N.E.Huang,Z.Shen,S>R>Long.A new view of nonlinear water waves:The Hilbert spectrum[J]. Annu. Rev. Fluid Mech,1999,31:471~457
    [8] 于德介,程军圣,杨宇. Hilbert-Huang 变换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03,14(24):2140~2142
    [9] 段生全,贺振华,黄德济.HHT 方法及其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4):396~400
    [10] 杨世锡,胡劲松,吴昭同,严拱标.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基于 EMD 的希尔伯特变换和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比较[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6):102~107
    [11] 赵雪花.河川径流演变规律的挖掘与识别技术[J].2005 年 5 月
    [12] 谭善文.多分辨希尔伯特-黄(Hilbert-Huang)变换方法的研究.2001 年 5 月
    [13] 张义平,李夕兵,赵国彦 . 基于 HHT 方法的爆破地震信号分析 [J]. 工程爆破.2005.11(1):1~7
    [14] 吴湘淇.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15] 高静怀.小波变换与信号瞬时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1997,40(6):821~832
    [16] 杨建文, 贾民平等. 一种改进的 Hilbert 能量谱算法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05, 7(7): 55~59
    [17] 杨宇,于德介.基于 Hilbert-Huang 变换的特征能量法及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 年 10 期
    [18] 黄志辉,张红.Hilbert-Huang 变换在剪力称重轨测试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计量技术, 2004(11):3~4
    [19] 廖正琦. Hilbert 空间集值非扩张映象的耦合不动点[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 24(3): 161~163
    [20] 李天云,赵妍等. Hilbert-Huang 变换方法在谐波和电压闪变检测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5,29(2):73~77
    [21] 黄海. 扬声器非线性特性的 Hilbert—Huang 变换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 3 期
    [22] 王 学 敏 , 黄 方 林 . Hilbert-Huang 变 换 在 桥 梁 振 动 分 析 中 的 应 用 [J]. 铁 道 学报.2005,27(2):80~84
    [23] 罗 程,罗建书.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4] 彭玉华.小波变换与工程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5] 连海宁.傅里叶、小波及希尔伯特—黄变换在地震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国地震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4
    [26] 钟佑明.希尔伯特—黄变换局瞬信号分析理论的研究.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27] 连海宁、傅里叶、小波希尔波特—黄变换在地震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国地震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4
    [28] 熊学军,锅炳火,胡筱梅,刘建军.EMD 方法和 Hilbert 谱分析法的应用与探讨[J].黄渤孩海洋,2002,20(2):12~21
    [29] 郑红星,刘吕明.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模式分析[J].地理学报 2004,59(2):267~273
    [30] L.科恩,白居宪译,时频分析的理论与应用[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Prentlcehall.1988
    [31] 刘全普,周洪玉等.谈傅立叶分析与小波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Dec1998,3(6):79~83
    [32] 胡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3] 李建平.小波分析与信号处理应用及软件实现[M].重庆出版社,1997
    [34] 汤宝平,秦树人.基于快速小波变换的信号分析系统[J].重庆大学学报,2001,23(1):34~39
    [35] 严中洪.小波滤波器的统一构造方法与软件[J].重庆大学学报 2000,23(1):9~14
    [36] 郑建明,李言.伸缩窗口短时傅立叶分析、振动、测试与诊断[J].2000,20(4):254~268
    [37] 何正友,钟清泉.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奇异性指数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0,23(3):12~15
    [38] 曹怀信,蒋光洁,戴时勋.Hilbert 空间中尺度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版),1999,29(2):95~98
    [39] 蔡毓,刘贵忠,侯兴松.基于二进制小波变换的实信号的多尺度 Hilbert 变换和瞬时频率提取[J].电子信息学报,2002,24(8):1028~1034
    [40] 李迎,王帮峰,孙亚飞等.经验模式分解与 Hilbert 谱的分析及应用[J].传感器技术,2005,24(5):71~76
    [41] 张旻,陈家兴,樊莆华等.利用 Hilbert 变换提取信号瞬时特征参数的问题研究[J]. 电信技术,2003(4):44~48
    [42] 光.Hilbert 变换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J].广东机械学院学报,1996,14(1):25~28
    [43] 杨宇,于德介,程军圣.基于 EMD 和 AR 模型在汽车变速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汽车工程,2004,26(6):743~746
    [44] 李天云,赵妍,李小惠等.HHT 方法在电力系统故障信号分析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 2005, 20(6):87~91
    [45] 李天云,赵妍,李楠.基于 EMD 和 Hilbert 变换应用于暂态信号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29(4):49~52
    [46] 杨宇,于德介,程军圣.基于 EMD 与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分析[J].振动与冲击, 2005, 24(1): 85~88
    [47] 程军圣, 于德介, 杨宇.一种基于 Hilbert-Huang 变换和 AR 模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10):92~97,109
    [48] 于德介,程军圣, 杨宇.基于EMD和AR模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 2004, 17(3):333~335
    [49] 程军圣, 于德介, 杨宇.基于 EMD 的信号瞬时特征的小波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 24(2):181~196
    [50] 张少文,丁晶,廖杰等.基于小波的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36(3):32~37
    [1] 张少文,张学成,万星等. 基于多尺度下 AR (P)耦合模型的应用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36(5):16~19
    [2] 丁玉兰,石来德.机械故障诊断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225
    [3] 刘天雄,郑明刚,陈兆能等.AR 模型和分形几何在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2001:23(1):61~65
    [4] 王文圣,丁晶,李跃清.水文小波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 谭善文,秦树人,汤宝平.Hilbert-Huang 变化的滤波特性及其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4 年第 2 期
    [6] N.E.Huang, Z.Shen, S>R>Long. A new view of nonlinear water waves: The Hilbert spectrum[J]. Annu.Rev.Fluid Mech,1999,31:471~457
    [7] 张少文. 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及其预测[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5
    [8] 谭善文.多分辨希尔伯特-黄(Hilbert-Huang)变换方法的研究.2001 年 5 月 [9]
    [9] 金菊良,丁晶.水资源系统工程[M].成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 吴少敏,万德均,黄仁.指数自回归和基于数据处理分组法的非线性模型的比较研 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4,24(4):96-100
    [11] 王烁,肖忠.简便实用的最小二乘算式[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1999,13(1):87-90
    [12] 石星,戴庆芬,李乐民.应用预测最小二乘准则的 AR 模型评判方法[J].电子科学学看,1997,19(6):762-767
    [13] 刘玉梅.基于最小二乘估计原理的飞机流量预测[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21(4):20-23
    [14] 葛敬霞,王国锋.AR 模型在数控车削在线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应用, 2002,(5):98-99
    [15] 张朝玉.多维 AR 序列的最小二乘建模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27(4):377-391
    [16] 张朝玉.多维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形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2000
    [17] 谢宏,程浩忠,张国立,牛东晓.负荷预测的线性稀疏数 AR 预测模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32(1):29-32
    [18] 彭玉华.小波变换与工程分析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9] 杨福生.小波变换与工程分析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0] 张贤达,保铮.非平稳信号分析与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21] 徐科,徐金梧,班晓娟.基于小波分解的某些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方法[J].电子学报,2001,29(4):566-568
    [22] 冉启文.小波变换与分数傅里叶变换理论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3] 丁晶,刘全授.随机水文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版,1977
    [24] I.Daubechies.Ten Lectures on Wavelets. SIAM,Philadelphia,PA,1992.
    [25] Stephane Mallat. A Wavelet Tour of Signal Processing(Second Edition)[M].Academic Press,1999,(USA).
    [26] 郑治真,沈萍,杨选辉等. 小波变换及其 MATLAB 工具的使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
    [27] 葛锁网.应用泛函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8] 薛昌兴.实变函数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