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条件下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选题是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党所面临的大量的社会问题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拓宽党的建设更深层面的研究视野和更广阔的研究领域。选题提出了针对新时期各种复杂变化的社会情况,通过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研究来拓宽和丰富党的群众工作思想;通过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把个体对象的思想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党的政治期望上来等观点。
     论文从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的内涵、基本要求以及局部执政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出发,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为重点,针对新时期党的社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继续制度创新,并结合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的实际状况探索有效的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路径,力求构建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的新格局。
     论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选题的由来和研究价值,国内外关于党的社会工作制度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至第七部分为正文部分,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党的社会工作制度的内涵和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由于对党的社会工作制度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同党的社会工作制度相关的一些概念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如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同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同党的思想政治作制度、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同专业社会工作制度等。本部分对这些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明确界定以确定党的社会工作制度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并阐述了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的思想基础,有助于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走向科学化的轨道。
     第二章论述了社会工作是现代政党的主要功能、社会工作对现代政党的特殊意义以及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的时代价值。现代政党最基本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利益表达功能,二是利益综合功能,而党的社会工作正是体现现代政党基本功能的有效载体。通过党的社会工作既可以把政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表达出来,也可以有效地把它所代表的那部分民众的意见和要求加以综合。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党执政、多党参政的国家,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社会工作对党和国家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的时代价值就在于为党做好社会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章论述了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历史背景、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党在那时所采取的社会工作措施和取得的社会工作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建立了一系列与群众相结合、与社会相联系的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而把苏区建成了一个自由光明的新天地;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就建国后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而言。应当说,建国后党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领域的单位制与街居制等一系列制度的确立,党的社会工作的展开就与单位、行政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失去了动力。总结改革开放前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的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党的社会工作,一要有无领导色彩的领导艺术;二是要有灵活机动的组织方式;三是要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第四章着重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党在社会工作制度方面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组织在社区、企业、乡村等党建工作中对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基层社区确立了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党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党的社会工作组织网络;在两新组织中实施了凝聚力工程建设;在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密切联系群众的社会工作制度。
     第五章论述了目前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面临的新挑战和继续创新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利益格局仍会不断调整,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党的社会工作制度,以达到更好地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共构和谐的目的。进行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要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的研究和思考。一是对以往制定的党的社会工作制度进行梳理,分别采用留、改、废分类处理的方针;二是对应建立而原来没有建立的制度,开展制度设计和制定工作;三是对一些相对薄弱又难以制定的制度环节进行试点,集中民智,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以增强可操作性。
     第六章论述了如何进一步创新党的社会工作制度新格局。当前应当建立以街道党工委和乡镇党委领导的,由社区和村级党组织具体负责实施的,以专职党的社会工作者为主导,与兼职党的社会工作者相结合的,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包括决策、宣传、动员、服务、保障及评价等各环节的党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这样既可以通过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研究来拓宽和丰富党的群众工作思想,也可以通过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把个体对象的思想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党的政治期望上来。
This topic is based 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arty proposed to face a lot of social problems, the aim is broadening the party's vision of building deeper levels of study and a wider field of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of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Selection made for all kinds of complicated changes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 situations, through a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party's system of social work in order to broaden and enrich the party's mass work through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party's social work and Guide to individual objects of thought and action in line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tical aspirations of the party.
     This paper begins from the innovation connotation and basic requirements of social work system of the Party, and it starts from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during local ruling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period, it focuses on the innovation of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from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new era the innovation of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continues for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combines the actual status of the innovation of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h of the innovation of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and trys to construct a new pattern of the innovation of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It show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origin of the subject and value of the research, something about the research of the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paper's framework for research, methods and innovations.
     The body contains part2to part7, i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Ⅰ, it discusses mainly on the basic thought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arty's system of social work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work system of the party. Because of the research of the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is currently still in exploration phase, and there was some vague understanding on some concepts related to social work system of the party, such as the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and the party's mass work system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party, the Party's social work and the major in social work system. This section defin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concepts and relations more clearly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intension and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s system of social work, and expounds the party's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innovation in social work system, i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the innovation of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go to the scientific track.
     Chapter Ⅱ discusses the social work is the main functions of a modern political party、and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modern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value of the innovation of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There are two basic functions of a modern political party, the function of expressions of interest, and the integrated function of interest, the party's social work is an effective media that embodies the party's basic func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parties. Through the social work of the party, we can express the interests of the class structure, class, or group that represented by the political parties, can also integrates effectively the views and demands of some people that it represents. China is a country govern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with the attendance of multiparty, the nature of the Party decides that social work's significance for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he value of innovation of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 lies in doing well in social work for the party, and build a system protection for harmonious community.
     Chapter Ⅲ deals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facing social problems, the party at the time the social measures and achievements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in social work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system during local ruling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period of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stablished a series of integration and social links with the masses of social work systems and have achieved a very good results. To built a free new world of light in Soviet; and turns Shaanxi-Gansu-Ningxia into a place where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longing for.
     The chapter also elaborates on social issues of the party in the early treatment, the origin of the social system of the party was founded i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system content, and assessment of the social work system at that time. It Should be said that after the founding, the party's governance on social issues has produced great results. However, as the units in the social sphe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s such as street, units, administrative and social work of the party closely together, so that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work system of the party lost its power. The summary of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work system of the party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mainly reflected in:social work of the party, a leader with no leading art; the second is is to have a flexible organization way; three forms is to have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work system of the part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reform of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l levels of party organizations in rural communities, businesses, and other party-building work in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work system of the party to be a useful attempt. At the grass-roots communities established Street in the community of the Working Committee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position in the party, established in party of social work networks covering the whole of socie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new organiza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hesion engineering; in the countryside, and grass-roots cadres and the masses of party members, and people eating, living, with labour,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ystem of a series of close ties with the masses.
     The five chapter addresses current social work of the system innovation of the party faced new challenges and choice of innovation path. Currently, China is the key to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the period,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speeding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storming, patterns of interests will continue to adjust, unbalanced, uncoordinated and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sues still outstanding, our country still faces numerou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predictable and unpredictable risks and challenges. This require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party's social work systems, to achieve better cohesion and the masses, social cohesion, frame a total harmony of purpose. System innovation to strengthen party's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operation. One is to comb the developed system of social work of the party in the past, used, modified, respectively, waste separation approach; the second is established and there is no established system,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nd is relatively weak and difficult to develop system components of the pilot, generalized people's talent, listen to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its operability.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how to further innovation in the party's new structure of social systems. At current time we should a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arty's system includes the leadership by the street party Working Committee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a township Party Committee, community and village-level party organization are in charge of implementation, a full-time social worker play the leading role, with a combination of part-time social worker of the party, to build a social services as the main content, including policy, advocacy, mobilization, services, protection and social work evaluation and so on. So it could through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party's system of social work to broaden and also enriches the party's mass work, or by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individual objects in order to lead the social work system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tical aspirations of the party.
引文
1《邓小平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4页。
    2刘建洲:《传统群众工作与党的社会工作:基于政治社会学视角的初步比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2008年度)政治·法律·社会科学卷。
    3刘建洲:《传统群众工作与党的社会工作:基于政治社会学视角的初步比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2008年度)政治·法律·社会科学卷。
    4施凯:《党的社会工作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6施凯:《党的社会工作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第12页。
    8《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45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6-507页。
    10衣芳:《人民群众主体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11衣芳:《人民群众主体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12衣芳:《人民群众主体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15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28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本,325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65页。
    18《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43页。
    19《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1页。
    20《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9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25《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10页。
    2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2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95页。
    2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292页。
    29茅金康:《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0《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17页。
    31《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18页。
    32《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4页。
    33《瞿秋白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86页。
    34《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88页。
    3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页。
    3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37《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17页。
    3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21页。
    3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40潘岳:《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新华文摘》2009年第5期。
    41黄家瑶:《和合思想:缓解现代性冲突的文化介入》,《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5期。
    4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4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44陈增辉:《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
    4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
    4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47《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32页。
    48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页。
    49周敬青:《中外执政党制度建设论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
    50(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余逊达、陈旭东译,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51施凯:《党的社会工作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52施凯:《党的社会工作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
    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3页。
    5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8页。
    55《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页。
    5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57《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5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页。
    59《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60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3326566.html
    6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页。
    6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页。
    6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页。
    6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2页。
    6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8页。
    66《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9页。
    67张荣臣,李春耕: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05年第1期。
    68施凯《党的社会工作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69石晓虎,司银涛:《中国和平崛起面临六大安全挑战》,《时事报告》2004年第5期。
    70李春耕:《科学把握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21期。
    71江西省档案馆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页。
    72江西省档案馆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78页。
    73《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74《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页。
    75厦门大学法律系,福建省档案馆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页。
    76《江西苏区妇女运动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0页。
    77瑞金人民法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判资料选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167页。
    78厦门大学法律系,福建省档案馆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79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80《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9页。
    81《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1页。
    82《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40页。
    83《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2页。
    8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8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86《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页。
    87《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88童星:《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社会调查的理论》,人民网,2003年12月23日。
    89《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90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23页。
    9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815页。
    92张高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页。
    93丽水:《陕西绥德县鹅峁峪村的农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年报》1934年第3期。
    94《庆阳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6页。
    95《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9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页。
    96刘仰东,夏明方:《灾荒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版,第181-182页。
    97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政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版,第126页。
    98《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教育方针政策部分(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19页。
    99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566页。
    10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1页。
    101石筍:《陕西灾后的土地问题和农村新恐慌的开展》,《新创造半月刊》第2卷第12期,1932年7月。
    102陕西省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查禁烟毒史料选》,《历史档案》1993年第1、2期。
    10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2页。
    104陕西省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1页。
    105陕西省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30页。
    106陕西省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2页。
    107陕西省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477-478页。
    108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28页。
    109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71页。
    110《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1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8页。
    111陕西省总工会:《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下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22页。
    112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缉,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第94-95页。
    113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缉,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第84-85页。
    114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缉,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291页。
    115《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小学教育部分》(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7页。
    116《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小学教育部分》(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5页。
    117《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社会教育部分》(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3页。
    118王安娜:《中国——我的第二故乡》,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157页。
    119陕西省妇联编:《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专题选编》(内部资料),1984年版,第112页
    120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1937-1939)》(内部资料),1993年编,第46-47页。
    121陕西省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6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15-118页。
    122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2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93页。
    12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644页。
    124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2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96页。
    125《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东北书店出版,1948版,第772页。
    126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缉,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页。
    127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7缉,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128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缉,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499-500页。
    129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缉》第1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2页。
    130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缉》第1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6页。
    131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7缉,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533页。
    132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编:《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95页。
    133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缉,档案出版社1986版,第211页。
    13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2-793页。
    135《李达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49页。
    1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2-303页。
    137《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5页。
    138《职工社会保险与福利概论》,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版,第34页。
    139《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140《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141毛泽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次会议的讲话》,《新华月报》,1955年第1期,第81页。
    14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66页。
    14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61-362页。
    144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87页。
    1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5页。
    14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14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
    148《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26页。
    149《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15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
    15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15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153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年版,第351页。
    154李高武:《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辨析》,《前进》2010年第8期。
    1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156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页。
    15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158《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15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16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2页。
    161《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9页。
    16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6.《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0.《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1.《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2.《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4.《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6.《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18.《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1.《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瞿秋白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3.《李达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4.《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6.《江西苏区妇女运动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判资料选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1年版。
    2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
    2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1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30.蔡长水:《执政党建设概论》,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31.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新认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2.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3.邵景均:《执政当以民生为本》,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4.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年版。
    35.张高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36.施凯:《党的社会工作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7.肖堃涛:《党的社会工作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8.柳拯,柳浪:《当代国际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39.陈良谨:《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40.王思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1.杨作民:《社会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2.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3.徐永祥:《社区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4.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十大新课题》,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45.丁晓强:《城市社区党的群众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5年版。
    46.张希贤:《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群众工作》,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47.徐中振,李友梅:《生活家园与社会共同体》,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8.衣芳:《人民群众主体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9.周敬青:《中外执政党制度建设论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50.余伯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1.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2.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3.李怀康,刘雄《职工社会保险与福利概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54.雷国珍:《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论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5.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6.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7.迟福林,田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58.傅金铎:《国外主要国家政党政治》,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59.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论党的群众路线》,大地出版社1990年版。
    60.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1.[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版。
    62.[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余逊达、陈旭东译,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63. Brown, R. G. S.'Social Work in Scotland:Report of a Working Party on the Social Work (Scotland) Act 1968. Department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Edinburgh,1969.
    64.李捷:《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求是,2006年第3期。
    65.王长江:《从政治沟通的视角研究政党体制》,领导科学,2010年第7期。
    66.姚桓:《建立和谐党群关系科学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
    67.严书翰:《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历程和理论》,党的文献,2011年第2期。
    68.李慧而:《重视和加强党的社会工作》,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
    69.朱振瑶:《以党的社会工作强化社区凝聚力》,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5期。
    70.施凯:《新情况新对策——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社会化的思考与建议》,党政论坛2001年第6期。
    71.薛潮:《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社会工作的思考》,学习时报,2007年11月26日。
    72.唐莲英:《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视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73.浦兴祖:《发展民主须适应世情、中情、区情》,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2期。
    74.顾东辉:《社会工作:和谐社会建设中德才融合的利他专业》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75.陈锡喜:《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
    76.朱振瑶:《以党的社会工作强化社区凝聚力》,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5期。
    77.童星:《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社会调查的理论》,人民网,2003年12月23日。
    78.王小同:《“四面八方”政策与建国前后城市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1期。
    79.李彩华,苏少之:《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劳资关系的调整与经验教训》,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4期。
    80.余玉花:《改革开放30年来道德教育发展特点概述》,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4期。
    81.黄家瑶:《和合思想:缓解现代性冲突的文化介入》,社会科学家,2011年 第5期。
    82.陈增辉:《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
    83.张荣臣,李春耕:《论党的执政环境》,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05年第1期。
    84.石晓虎,司银涛:《中国和平崛起面临六大安全挑战》,时事报告,2004年第5期。
    85.李高武:《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辨析》,前进,2010年第8期。
    86.宋进:《论抗战时期周恩来对三民主义认识的逻辑演进》,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87.黄渭梁:《刍议社会工作及其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2期。
    88.赵刚:《毛泽东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纲领——<工作方法十六条>.(草案)基本思想解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5期。
    89.孙宝云:《从群众到人民:不可忽视的社团整合功能》,探索,2009年第1期。
    90.阿丽毛措:《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攀登,2009年第4期。
    91.赵秀玲:《工业革命——世界整合与裂变的双刃剑》,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3期。
    92.牛君:《建立健全党内帮扶互助长效机制的思考》,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93.李晓凤:《论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者的责任》,求实,2005年第5期。
    94.叶美玉:《毛泽东的社会和谐思想与社会工作方法》,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2期。
    95.种道平,万江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96.刘蕾:《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命》,渤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97.林尚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学习月报,2003年第10期。
    98.李春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关系》,光明日报,2009年6月16日。
    99.穆楣:《社会工作的功能和价值体系》,中国妇运,2010年第2期。
    100.赵清文:《社会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启示》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1期。
    101.赵明伟:《关于党的凝聚力建设理论的研究》,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02.柳拯:《社会工作制度建设需要突破关键环节》,中国社会报2010年1月8日。
    103.王家瑞:《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求是杂志,2009年第20期。
    104.蒙长江:《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社会工作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7期。
    105.郭伟各:《体制内演进与体制外发育的冲突——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制度性条件反思》,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06.孙健:《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实思考》,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07.龚维斌:《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社会问题》,理论视野,2010年第1期。
    108.袁继红:《香港的社会工作教育对内地的启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09.史柏年:《新世纪: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对的选择》,2004年第1期。
    110.陈贵珍:《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问题及应对措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0年第2期。
    112.唐晓英,李精华,郑克玲:《优势视角下现代企业员工管理的社会工作介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13.邵金生:《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思考》,新长征,2008年第8期。
    114.甄炳亮:《中国的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社会福利,2007年第5期。
    115.袁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及其面临的转变》,中国社会工作1997年第1期。
    116.贾迎光:《做好服务党员工作探索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4期。
    117.刘德萍:《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前进行的经济原因》,社科纵横,2009年第8期。
    118.鞠铁梅:《毛泽东关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试析》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119.田秀云:《毛泽东论婚姻家庭革命与妇女解放》,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120.陈杰:《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与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求实,2011年第3期。
    121.范丹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与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景透视》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第1期。
    122.高峰:《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变革的前景》,理论与改革,2008年第2期。
    123.李春耕:《信息化对党群关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求实2008年第9期。
    124.孙立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变迁》,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25. Hon Chan.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Cadre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China:from the 1990-1998 Nomenklatura System. The China Quarterly 2004.
    126. Walder, Andrew G. Career Mobility & the Communist Political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60, June 199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