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贷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以来,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将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应对危机、走出困境,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矛盾已基本解决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能否尽快促进和实现结构的调整升级,成为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
     关于金融促进结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以资本市场促进结构调整的间接调控的“道路”。而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迫切、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条件下,并没有把促进结构调整的职能完全交给市场,通过制定实施信贷政策,对银行信贷投放进行了引导和干预,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但是在理论研究上,西方经济金融理论、中央银行教科书中没有关于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阐述,而国内的研究没有摆脱货币政策框架下研究结构调整问题的理论束缚,对不完全市场条件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的内涵、作用、机制、目标、工具等关键问题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贷政策理论体系。
     论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尝试研究建立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基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理论体系,并对我国信贷政策的再实践提出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建议。
     论文第2、3章,介绍了有关理论基础及其与信贷政策的关系,并从实践层面,对一些国家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进行了考察,总结分析了国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第4、第5章系统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条件下的信贷政策的有关理论问题,对于信贷政策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信贷政策、其作用、政策制定主体、传导机制、政策目标、与其他政策的关系、以及政策工具及使用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从五个方面建立了信贷市场不完全条件下的、基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理论体系,这是目前学术研究很少涉及的。首先,从货币政策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信贷政策相矛盾的角度出发,分析提出了“信贷政策独立于货币政策”的观点,并重新对信贷政策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学术研究的争议,探讨了信贷政策存在的必要性问题,分析提出了信贷政策的作用是调整银行投放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机制缺失和促进银行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政策制定实施的主体是中央银行等观点。其次,从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信贷市场运行机制入手,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运用模型分析了信贷政策影响银行信贷投放、信贷投放影响产业结构的信贷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对三个命题的证明,说明信贷政策可以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成本、收入与风险来引导银行的信贷投放。第三,根据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有关理论,分析提出了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包括促进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支柱产业优化升级、支持基础产业发展、限制特定行业发展等四个方面,并建立了衡量信贷政策目标实现的标准。第四,进一步分析了信贷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关系,探讨了制定信贷政策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信贷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第五,在研究分析了信贷政策工具及其种类,总结提出了信贷政策工具使用的原则,对各个工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归纳,并运用模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工具在信贷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从第6章开始转入到对我国实践的分析。第6章回顾、分析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银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和问题。第7章对信贷政策在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四省区市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建立了三个含有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运用HP滤波法,分别对信贷政策与信贷结构、信贷政策与地区贷款总量、信贷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表明,我国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存在的积极影响。第8章基于论文所建立的信贷政策理论体系,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信贷政策的制度安排,制定实施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的信贷政策、提高信贷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等三个方面,对完善我国信贷政策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论文研究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不仅是对现有学术研究的突破和创新,而且这些观点及其论述共同形成了信贷市场不完全条件下的、基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理论体系,这更是现有研究所没有涉及到的,从而为我国制定实施信贷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所提出的部分政策建议也就具有了参考的价值。
Since the Asia Financial Crisis in1997, especiall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2008and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has chose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mainly through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s a major way to cope with crisis, exit from difficulties and maintain economic growth. By conduct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China has grown into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an increased economic size, conflicts in the economic structure have become an obvious obstacle in China's growth. How to restructure and upgrade the economy as soon as possible thus becomes the key in order to maintai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ng run.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y have adopted an indirect way which uses capital market to encourage structure adjustment through finance medium. Howev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conomy still experiences transition,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s under urgent demand, market mechanism is less-developed, and indirect finance plays a dominant role, therefore market hasn't taken a complete function i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nstead this role is taken through conducting credit policy to guide and intervene with credit lending in commercial banks for the purpos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in theoretical studies, there are no relevant demonstrations on using credit policy to promot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either in wester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theories or in central banking textbooks. Existing research in China is bounded by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study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under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 and hasn't reached consensus on some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the meaning, function, mechanism, goals and tools of credit policy in promoting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neither has constructed a complete credit policy theory framework. Gaps and lag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lead to confused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increasingly prevents the role of credit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aper research on a credit policy theory framework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under incomplete credit market.
     In chapter Ⅱ and Ⅲ, the paper introduces relevant theor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redit policy, examines some countries' experience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hrough national credit policy 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and sums up some usefu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e paper then conducts systemic research on China's credit policy theory under current economic conditions. In Chapter IV and V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d thoroughly demonstrates a series problems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ncluding what is credit policy, why we need credit policy, its function, policy making authorit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olicy targets,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policies, and policy tools and usage. A credit policy theory framework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under incomplete credit market is constructed in five aspects. First, from the conflicting goal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t advances that "credit policy is independen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redefines the meaning of credit policy. On this basis, in response to current arguments in academia, the paper brings about the views that the role of credit policy is to adjust bank lending and make up the gap in market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banks to prevent lending risks, policy making authority is the central bank etc. Second, from the viewpoint of credit market working mechanism under incomplete market and on the basis of credit rationing theory, the paper applies the perspectives of lending cost, income and risk to construct models which analyzes the credit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credit policy influences bank lending, and bank lending influences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hird,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policy,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targets of credit policy to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consisting of four aspects, including encouraging rapid development of leading and strategic uprising industries, promoting upgrading of pillar industries, supporting fundamental industries and restricting specific industries, and builds up the benchmark to measure fulfillment of credit policy targets. Fourth,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relationships of credit policy with monetary policy and industry policy, environment of credit policy and major principles of formulating credit policy. Fifth, in response to gaps in current academia, the paper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tools of credit policy and its types and functions, categorizes each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cope, sums up the principles of using credit policy tools, and uses modeling analysis to demonstrate the roles of each tool in credit policy transmission.
     From Chapter VI the paper starts to analyze practice in China. Chapter VI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e and problems in central bank promoting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especially since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apter VII conduct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est on credit policy effects in Tianjin, Hebei Province, Shanxi Province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from2006to2010respectively, constructs three multi-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with dummy variables, and uses HP filter metho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of credit policy and lending structure, credit policy and regional credit aggregate, lending structure and optimizing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pectively. Evidence examination shows that China's credit policy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commercial banks'lend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theory framework of credit policy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and in order to tackle some current issues, Chapter VIII gives out some innovativ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credit policy formul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optimiz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credit policy, conducting credit policy arou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dit policy's execution.
     Some viewpoints in this paper not only are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to existing studies, but also construct a credit policy theory framework about encouraging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under incomplete credit market, which hasn't been covered in previous academic research.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adopting credit policy to adjust credit lending, and its suggestions are worth considering for policy making.
引文
[1] 中国共产党第15、16、17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数据来源:人民网。
    [2]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3月5日,数据来源:人民网,
    [3]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45
    [4] 数据来源:人民网,2012年5月11日
    [5] 杨明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322
    [6] 汤小青.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中央银行信贷理论与政策(上)[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3期3-7
    [7] 黄达,刘鸿儒,张肖.中国金融百科全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年
    [8] 宋海林.运用信贷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1997年第12期:1-7
    [9] 唐双宁.积极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J].中国金融,1998年第2期:21-23
    [10] 汤小青.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中央银行信贷理论与政策(上)[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3期3-7
    [11] 欧永生.我国的“信贷渠道”辨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86-87
    [12] 盛松成.应着力改善和加强信贷政策的作用[J].银行家,2008年第3期:46-48
    [13] 杨巨人.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金融家,2008年第8期:101-102
    [14] 曹军新.央行与银监会之间信贷政策的分工与协作:规则理论的视角[J.上海金融,2009年第2期:28-32
    [15]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WWW.pbc.gov.cn
    [16] 莱·威·钱德勒.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1980年
    [17] 爱德华·夏皮罗.宏观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18] 密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
    [19] 斯蒂芬·罗西斯.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20] 梅耶,杜森贝利,阿利伯.货币、银行与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21] 程明博,周雄.试论信货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J].上海金融,1986年第11期:6-7
    [22] 赵效民.金融对实施产业政策的作用和条件[J].当代经济科学,1990年第5期:36-39
    [23] 工行湖南省分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银行信贷与产业政策[J].当代经济科学,1993年第3期:35-42
    [24] 沈炳熙.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相互关系刍议[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8期:1-3
    [25] 宋海林.运用信贷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1997年第12期:1-7
    [26] 唐双宁.积极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J].中国金融,1998年第2期:21-23
    [27] 汤小青.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中央银行信贷理论与政策(上、中、下)[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3、4、5期:3-7
    [28] 任亚军,包尔武.论信贷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与运用[J],上海金融,1998年第12期:22-24
    [29] 张红地.货币金融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J].城市金融论坛,2000年第7期:2-7
    [30] 刘业奇.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研究[J].南方金融,2001年第9期:21-23
    [31] 戴根有,敖惠诚,曹子娟.中国信贷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上)[J].金融时报,2002年4月29日
    [32] 董明欣.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不力的分析[J].山东经济,2002年第3期:46-48
    [33] 魏翔,潘云浩.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政策的选择[J].财经论坛,2004年6月:28-29
    [34] 姚景超.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均衡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J].甘肃金融,2005年第7期:18-20
    [35] 1蒋鹏飞.试论新时期信贷政策的目标选择及制度优化设计[J].武汉金融,2006年第4期:21-23
    [36] 简锦恩.论新形势下我国信贷政策的优化路径[J].南方金融,2007年第7期:13-15
    [37] 盛松成.应着力改善和加强信贷政策的作用[J].银行家,2008年第3期:46-48
    [38] 杨巨人.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金融家,2008年第8期:101-102
    [39] 叶康涛.祝继高,银根紧缩与信贷资源配置[J].管理世界,2009年第1期:22-28
    [40] 张庆昉.中央银行信贷政策理论问题探析[J].金融时报,2010年12月27日
    [41] 金洋.信贷政策与信贷结构调整效应研究[J].金融经济,2011年第2期:80-81
    [42] 袁青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52-52
    [43] 高玉泽、徐忠.论转型时期中央银行信贷政策[J].金融研究,20012年第7期:75-83
    [44] 王广谦.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366-369
    [45] 杨胜刚,谢亦农.金融发展理论的新进展.金融约束论述评[J].经济科学,1999年第2期:92-97
    [46] 简新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7] 王冰.市场失灵理论的新发展与类型划分[J].学术研究,2000年第9期:37-41
    [48] 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
    [49]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M].第七版(中文),范家骧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5-39
    [50] 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27
    [51] 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以中国制造业集聚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22-23。
    [52] L. L. Pasinetti: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163-175
    [53] 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54] Jurgen Meckl. Structural Change and Generalized Balanced Growth[J]. IMF Working Paper,1999: 421-439
    [55] 刘建党.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J].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第18期:10-11
    [56] Cristina Echevarria. Changes in Sectoral Composition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Growth[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V01.38, No.2,1997:214-245
    [57] 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18-125
    [58] 钱纳里,塞尔昆.发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
    [59] 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22
    [60] 吕炜.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与机制[J].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8期:131—135
    [61] 周毅,明君.中国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06年第8期:25-33
    [62] 李占风,杨华.产业结构演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9期:100-101
    [63] 胡红安,常艳,西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研究方法[J].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21期:13-14、19
    [64] W.W.罗斯托(编).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5] 汪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66] Aoki, M. & Yoshikawa, H.:Demand saturation, cre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2,48:127-154
    [67] Yoshikawa, H. & S. Miyagawa: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st-war Economic Growth in Japan[J], RIETI Discussion Paper,2009,9:24
    [68] 刘建党.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J].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第18期:10-11
    [69] 翟祥龙.关于产业政策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J].世界经济研究,1991年第5期:10-15
    [70] 关于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本文采用较普遍的定义和看法。
    [71] 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
    [72] W.W.罗斯托(编).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3] H·钱纳里.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M].朱东海,黄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
    [74]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的区别。按照产业经济理论的一般观点,战略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键性、全局性、长远性的产业。从发展阶段看,处于发展幼稚期的战略产业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角度看,战略产业包含着主导产业,但战略产业并不完全等同于主导产业,它可能是现在的主导产业,也可能是现在弱小的产业。
    [75] 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09-150
    [76] 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
    [77] 文远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2
    [78]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M],中文版(根据1997年英文版译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79] D. Hodgrnan. Credit Risk and Credit Rationing[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May 1960,74 (2)
    [80] Stiglitz and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t inform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Jun.1981,71(3):393-410
    [81] 柴学武.中国信贷市场的结构与变迁[J].经济问题,2002年第1期:22-25
    [82] 易秋霖.中国信贷市场非均衡状况:估计与分析[J].金融论坛,2005年第6期:14-19
    [83] 吴志远.对发展我国信贷市场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7卷第3期:58-60
    [84] 何海峰,冯静.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与中国银行业[J].上海金融,2006年第7期:19-21
    [85] 雷宏.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22卷第4期:36-40
    [86] 文远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2-63
    [87] 陈祖华.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一个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2年第8期:24-27
    [88] Diamond, Douglas W. and Dybvig, Philip H.. Bank Runs, Deposit Isurance and Liquidit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June,1983,91(3):401-419
    [89] 文远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60
    [90] 董娴.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机理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8年:7-8
    [91] 王广谦.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358
    [92] Vicente Galbis.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ess-Developed Countries:A Theoretical Approac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Vol.13 NO.2,1977:58-63
    [9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1894年出版,中文版: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499
    [94]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原版1776年;中文版:郭大力和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372
    [95]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48-114
    [96] Gerschenkron.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M]. A Book of EASSAY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97] Raghuran G. Rajan and Luigi Zigales.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3):559-586
    [98] Marco Da Rin and Hellmann. Banks as Catalysts for Industrialization[J]. Journal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2 (11):366-397
    [99] 薛洪言,伍文友:商业银行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国际金融,2010年第8期:55-59
    [100] 金学群.金融发展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8-13
    [101] 董娴.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机理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8年:7-8
    [102] 文远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60
    [103] 刘世锦.为产业升级和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J].上海金融,1996年第4期:3-4.
    [104]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第10期:53-61
    [105] 伍海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4期:16-20
    [106] 刘赣州.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金融支持[J].学术界,2005年第5期:55-59
    [107] 傅进,吴小平.金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J].金融纵横,2005年第2期:30-34
    [108] 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J].金融研究,2006年第1期:7-22
    [109] 谢志.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增长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9期:98-99
    [110] 陈伟国,张红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第3期:49-56
    [111] George T. Edwards.The Role of Bank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Hong Kong:The Macmillam Press LTD,1987
    [112] Green, Gary P. Finance Capital and Uneven Development[M]. Boulder and London:Westview,1987: 66-69
    [113] Bultena, Gordon, Paul Lasley and Jack Geller. The Farm Crisis:Patterns and Impacts of Financial Distress among Iowa Farm Families[J]. Rural Sociology,1986,51(4):436-448
    [114] 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提高信贷政策执行力:国际经验及启示[J].武汉金融,2009年第9期:57-59
    [115] 高玉泽,徐忠.论转型时期中央银行信贷政策[J].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75-83
    [116] 李远.美国、日本产业政策比较分析与启示[J].经济经纬,2006第1期:48-50
    [117] 韩永文.德国的产业结构变化、支柱产业和产业政策[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5年第11期:66-71
    [118] 张耀泽.德国绿色信贷政策介评及借鉴[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第5期:65-66
    [119] 赵俊仙.国外粮食信贷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2年第23期:110-111
    [120] 蔡志刚.信贷政策在日本和韩国的作用[J].上海投资,1995第7期:57-59
    [121] 张捷.东亚产业金融体制的结构、功能与局限性[J].当代亚太,2000年第7期:34-36
    [122] 杨沐.各国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7年第3期:1-5
    [123] 刘红.日本工业区的发展建设与金融制度支持[J].日本研究,2004第2期:32-34
    [124] 蔡志刚.信贷政策在日本和韩国的作用[J].上海投资,1995第7期:57-59
    [125] 蔡志刚.信贷政策在日本和韩国的作用[J].上海投资,1995第7期:57-59
    [126] 蔡志刚.信贷政策在日本和韩国的作用[J].上海投资,1995第7期:57-59
    [127] 万建华,宋明利,朱焕启.信贷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J].中国金融,1990年第11期:14-17
    [128] 高玉泽、徐忠.论转型时期中央银行信贷政策[J].金融研究,20012年第7期:75-83
    [129] 赵勇.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1期:51-55
    [130] 曹雷.论信贷政策法律化:美国的实践与经验[J].南方金融,2012年第4期:83-85
    [131] 曹雷.论信贷政策法律化:美国的实践与经验[J].南方金融,2012年第4期:83-85
    [132] 沈炳熙.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相互关系刍议[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8期:1-3
    [133] 汤小青.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中央银行信贷理论与政策(上)[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3期:3-7
    [134] 简锦恩.论新形势下我国信贷政策的优化路径[J].南方金融,2007年第7期:13-15
    [135] 高玉泽、徐忠.论转型时期中央银行信贷政策[J].金融研究,20012年第7期:75-83
    [136] 周逢民.论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职能[J].金融研究,2004年第7期:51-56
    [137] 莱·威·钱德勒.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1980年
    [138] 密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
    [139] 盛松成.应着力改善和加强信贷政策的作用[J].银行家,2008年第3期:46-48
    [140] 中央银行通过对信贷政策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信贷政策的扶持力度。
    [141] 文远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3-94
    [148] 伍海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4期:16-20
    [149] 王少国.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的缺陷:忽视结构分析[J].学术交流,2007年第8期:84-87
    [150]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国家标准公告2011年第5号,2011年4月29日),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20个门类、96个大类、432个中类。
    [151] 沈炳熙.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相互关系刍议[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8期:1-3
    [152] 高玉泽、徐忠.论转型时期中央银行信贷政策[J].金融研究,20012年第7期:75-83
    [153] 斯蒂格利茨,格林沃尔德.通往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37-150
    [154] Bernanke, B. S. and A. S. Blinder. Credit, Money, and Aggregate Demand[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1988(78):435-439
    [155] 刘丽巍,郝林.货币经济学新范式下我国货币政策对信贷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4期:80-85
    [156] 蒋鹏飞.试论新时期信贷政策的目标选择及制度优化设计[J].武汉金融,2006年第4期:21-23
    [157] 高玉泽、徐忠.论转型时期中央银行信贷政策[J].金融研究,20012年第7期:75-83
    [159] 文远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85-186
    [160] 刘士余.关于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的思考[A].编写组.《十二五”规划纲要》金融工作辅导读本[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181
    [161] 文远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85-186
    [162] Shrieves R. and Dahl D.. Regulation. Recession and Bank Lending Behavior:The 1990 Credit Crunch[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 Research,1995 (9):5-30
    [163] 张兴胜.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90-217
    [164] 马正兵.山东产业增长与信贷投入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5):38-42.
    [165] 张玉喜.我国产业政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20-25
    [166] 范方志.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20-24
    [167] 孙令雄:当前优惠的利率政策对银行企业化的影响[J],南方金融,1987年第4期:22-23
    [168] 张兴胜.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97-198、216-217
    [169] 简锦恩.论新形势下我国信贷政策的优化路径[J].南方金融,2007年第7期:13-15
    [171] 见《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386号)。
    [172] 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
    [173]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相关统计数据整理,www.pbc.gov.cn
    [174]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相关统计数据整理,www.pbc.gov.cn
    [1]梅耶,杜森贝利,阿利伯.货币、银行与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82
    [2]刘丽巍.当代中央银行体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28
    [3]文远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2-186
    [4]斯蒂格利茨,格林沃尔德.通往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37-150
    [5]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09-150
    [6]王广谦.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358
    [7]张兴胜.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90-217
    [8]简新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9]汪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W.W.罗斯托(编).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M],中文版(根据1997年英文版译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M].第七版(中文),范家骧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5-39
    [13]密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
    [14]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
    [15]斯蒂芬·罗西斯.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16]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22、118-125
    [17]格利·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原版1960年;中文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8]杨明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322
    [19]周升业,曾康霖.货币银行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271页
    [20]H·钱纳里.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
    [2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45,48-114
    [22]黄达,刘鸿儒,张肖.中国金融百科全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年
    [23]H·钱纳里,塞尔昆.发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
    [24]爱德华·夏皮罗.宏观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5]莱·威·钱德勒.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1980年
    [26]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1894年出版,中文版: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499
    [27]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原版1776年;中文版:郭大力和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372
    [28]赵俊仙.国外粮食信贷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2年第23期:110-111
    [29]陈祖华.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一个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2年第8期:24-27
    [30]高玉泽,徐忠.论转型时期中央银行信贷政策[J].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75-83
    [31]张耀泽.德国绿色信贷政策介评及借鉴[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第5期:65-66
    [32]曹雷.论信贷政策法律化:美国的实践与经验[J].南方金融,2012年第4期:83-85
    [33]袁青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52-52
    [34]金洋.信贷政策与信贷结构调整效应研究[J].金融经济,2011年第2期:80-81
    [35]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提高信贷政策执行力:国际经验及启示[J].武汉金融,2009年第9期:57-59
    [36]张庆昉.中央银行信贷政策理论问题探析[J].金融时报,2010年12月27日
    [37]吕炜.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与机制[J].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8期:131—135
    [38]薛洪言,伍文友.商业银行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国际金融,2010年第8期:55-59
    [39]刘丽巍,郝林.货币经济学新范式下我国货币政策对信贷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4期:80-85
    [40]范方志.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20-24
    [41]曹军新.央行与银监会之间信贷政策的分工与协作:规则理论的视角[J].上海金融,2009年第2期:28-32
    [42]叶康涛,祝继高.银根紧缩与信贷资源配置[J].管理世界,2009年第1期:22-28
    [43]刘建党.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J].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第18期:10-11
    [44]杨巨人.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金融家,2008年第8期:101-102
    [45]毕德富,平晓冬,周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8年第4期:45-47
    [46]盛松成.应着力改善和加强信贷政策的作用[J].银行家,2008年第3期:46-48
    [47]胡红安,常艳,西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研究方法[J],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21期:13-14、19
    [48]雷宏.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22卷第4期:36-40
    [49]陈伟国,张红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第3期:49-56
    [50]谢志.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增长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9期:98-99
    [51]王少国.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的缺陷:忽视结构分析[J].学术交流,2007年第8期:84-87
    [52]李占风,杨华.产业结构演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9期:100-101
    [53]简锦恩.论新形势下我国信贷政策的优化路径[J].南方金融,2007年第7期:13-15
    [54]周毅,明君.中国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06年第8期:25-33
    [55]吴宗杰,孟令娟.日本、韩国产业政策演变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2006年第8期:70-73
    [56]何海峰,冯静.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与中国银行业[J].上海金融,2006年第7期:19-21
    [57]蒋鹏飞.试论新时期信贷政策的目标选择及制度优化设计[J].武汉金融,2006年第4期:21-23
    [58]李远.美国、日本产业政策比较分析与启示[J].经济经纬,2006第1期:48-50
    [59]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J].金融研究,2006年第1期:7-22
    [60]姚景超.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均衡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J].甘肃金融,2005年第7期:18-20
    [61]易秋霖.中国信贷市场非均衡状况:估计与分析[J].金融论坛,2005年第6期:14-19
    [62]刘赣州: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金融支持[J].学术界,2005年第5期:55-59
    [63]马正兵.山东产业增长与信贷投入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38-42
    [64]欧永生.我国的“信贷渠道”辨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86-87
    [65]傅进,吴小平.金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J].金融纵横,2005年第2期:30-34
    [66]吴志远.对发展我国信贷市场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7卷第3期:58-60
    [67]周逢民.论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职能[J].金融研究,2004年第7期:51-56
    [68]魏翔,潘云浩.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政策的选择[J].财经论坛,2004年6月:28-29
    [69]刘红.日本工业区的发展建设与金融制度支持[J].日本研究,2004第2 期:32-34
    [70]金学群.金融发展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8-13
    [71]戴根有,敖惠诚,曹子娟.中国信贷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上)[J].金融时报,2002年4月29日
    [72]董明欣.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不力的分析[J].山东经济,2002年第3期:46-48
    [73]柴学武.中国信贷市场的结构与变迁[J].经济问题,2002年第1期:22-25
    [74]刘业奇.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研究[J].南方金融,2001年第9期:21-23
    [75]伍海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4期:16-20
    [76]王冰.市场失灵理论的新发展与类型划分[J].学术研究,2000年第9期:37-41
    [77]张红地.货币金融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J].城市金融论坛,2000年第7期:2-7
    [78]张捷.东亚产业金融体制的结构、功能与局限性[J].当代亚太,2000年第7期:34-36
    [79]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第10期:53-61
    [80]杨胜刚,谢亦农.金融发展理论的新进展:金融约束论述评[J].经济科学,1999年第2期:92-97
    [81]赵勇.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1期:51-55
    [82]任亚军,包尔武.论信贷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与运用[J].上海金融,1998年第12期:22-24
    [83]汤小青.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中央银行信贷理论与政策(上、中、下)[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3、4、5期:3-7
    [84]唐双宁.积极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J].中国金融,1998年第2期:21-23
    [85]宋海林.运用信贷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1997年第12期:1-7
    [86]韩水文·德国的严业结构变化、支柱产业和产业政策[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5年第11期:66-71
    [87]沈炳熙.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相互关系刍议[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8期:1-3
    [88]刘世锦.为产业升级和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J].上海金融,1996年第4期:3-4
    [89]蔡志刚.信贷政策在日本和韩国的作用[J].上海投资,1995第7期:57-59
    [90]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银行信贷与产业政策[J].当代经济科学,1993年第3期:35-42
    [91]赵效民.金融对实施产业政策的作用和条件[J].当代经济科学,1990年第5期:36-39
    [92]程明博,周雄.试论信货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J].上海金融,1986年第11期:6-7
    [93]杨沐.各国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7年第3期:1-5
    [94]万建华,宋明利,朱焕启.信贷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J].中国金融,1990年第11期:14-17
    [95]翟祥龙.关于产业政策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J].世界经济研究,1991年第5期:10-15
    [96]孙令雄.当前优惠的利率政策对银行企业化的影响[J].南方金融,1987年第4期:22-23
    [97]刘士余.关于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的思考[A].编写组.《“十二五,,规划纲要》金融工作辅导读本[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181
    [98]索纾.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2
    [99]董娴.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机理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8年:7-8
    [100]张玉喜.我国产业政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20-25
    [101]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以中国制造业集聚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20-23。
    [102]Yoshikawa, H. & S. Miyagawa.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st-war Economic Growth in Japan[J]. RIETI Discussion Paper,2009, 9:24
    [103]Marco Da Rin and Hellmann. Banks as Catalysts for Industrialization[J]. Journal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2 (11):366-397
    [104]Aoki, M. & Yoshikawa, H.. Demand saturation, cre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2,48: 127-154
    [105]Jurgen Meckl. Structural Change and Generalized Balanced Growth [J]. IMF Working Paper,1999,421-439
    [106]Raghuran G. Rajan and Luigi Zigales.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3):559-586
    [107]Cristina Echevarria. Changes in Sectoral Composition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Growth[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V01.38, No.2, 1997:214-245
    [108]Shrieves R. and Dahl D.. Regulation, Recession and Bank Lending Behavior:The 1990 Credit Crunch[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 Research,1995 (9):5-30
    [109]Maxwell J. Fry. Money, interest, and bank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8
    [110]Bernanke, B. S. and A. S. Blinder. Credit, Money, and Aggregate Demand[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1988(78): 435-439
    [111]George T. Edwards.. The Role of Bank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M]. Hong Kong:The Macmillam Press LTD,1987
    [112]Green, Gary P. Finance Capital and Uneven Development [M]. Boulder and London:Westview,1987:66-69
    [113]Bultena, Gordon, Paul Las ley and Jack Geller. The Farm Crisis:Patterns and Impacts of Financial Distress among Iowa Farm Families[J].Rural Sociology,1986,51(4):436-448
    [114]Diamond, Douglas W. and Dybvig, Philip H.. Bank Runs, Deposit Isurance and Liquidit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June,1983, 91(3):401-419
    [115]L. L.Pasinetti.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163-175
    [116]Stiglitz and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t informa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Jun.1981,71(3):393 410
    [117]Vicente Galbis.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ess-Developed Countries:A Theoretical Approac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Vol.13 NO.2,1977:58-63
    [118]Gerschenkron.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M]. A Book of EASSAY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119]D. Hodgrnan. Credit Risk and Credit Rationing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May 1960,74 (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