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农民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农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理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始终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三农”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业已取得的经验升华为胡锦涛农民观。研究胡锦涛农民观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农民观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对成功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目标。胡锦涛农民观对于我们今后的“三农”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全文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农民、农民观、胡锦涛农民观的内涵以及研究胡锦涛农民观的意义。本部分首先从基础概念入手,阐述农民和农民观的涵义,进而引出了胡锦涛农民观的含义。进而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探讨了研究胡锦涛农民观的意义。
     第二部分:胡锦涛农民观形成的基础。本部分首先论述了胡锦涛农民观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农民观、毛泽东农民观、邓小平农民观和江泽民农民思想,比如重视农民问题、重视激发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等思想:其次阐述了胡锦涛农民观形成的实践基础,主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实践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胡锦涛农民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本部分首先阐述了胡锦涛农民观的主要内容,从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保障农民的政治权益、保障农民的精神文化权益和保障农民的社会公共权益以及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农村工作顺利开展的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述:其次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阐述了胡锦涛农民观对于今后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启示。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with a rich history . The population of the peasantry takes more than 60 percent of the nation's total population . As the masters of the country, the peasantry should get the appropriate attention. Peasantry issue has always been of the core issue in China's revolution, constrction and reform in the centre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issue of Peasantry at the core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Rural Issues is alway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for the CPC and whole country. Since the 16th CPC Congress, Comrade Hu Jintao as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the cours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and building new socially rural areas, and building a socially harmonious society has always been taking active measures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peasantry as the core of Three Dimensional Rural Issu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the experience we've gained will be raised as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It's useful for enriching and improving the outlook on peasantry of Marxism to study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which is of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resolve the Three Dimensional Rural Issues successfully and helpful to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goals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s an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has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our Three Dimensional Rural Work in the future. The transcript is comprised of three parts.
     Part I: We have introduced the connotation of peasants, outlook on peasantry and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also inclu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it .This part starts with basic concepts ,such as the connotation of peasants and outlook on peasantry. As a result, we have deduced the connotation of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Besides, this part has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Part II: We have discussed what formed the basis of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This part has firstly 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which referred to the outlook on peasantry of Marxism , Mao Zedong's outlook on peasantry ,Deng Xiaoping's outlook on peasantry and Jiang Zemin's thought on peasantry . For example, they all thought highly of the issue of peasantry, stimulating and protecting the enthusiasm of peasantry , and protecting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peasantry, and so on .Secondly, this part has expounded what is the practical basis of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which mainly included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rural areas and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s and a well-off society.
     Part III: We have studied the main contents and significant inspiration of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The part firstly expounded the main contents of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which is from these aspect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ssue of the peasantry ,protecting the economic interests and rights of peasantry, protecting the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rights of peasantry, protec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interests and rights of peasantry, protecting the socially public interests and rights of peasantry, and correct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work, and so on. Secondly , followed the current reality of China, we have analyzed the inspiration of Hu Jintao's outlook on the peasantry, which is helpful for us to further resolve the Three Dimensional Rural Issues.
引文
[1]刘振伟.万世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72
    [2]徐璋勇,袁建政.农民与城市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18
    [1]谭德宇.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观.学习论坛[J].2006(12)
    [2]崔本延,张厚杭.毛泽东的农民观及其现实意义.《枣庄师专学报》[J].1994(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1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0
    [4]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3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9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8
    [1]袁华.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民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2)
    [2]喻阳玉.试析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农民观[J].党史文苑.2005(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296
    [1]曹茂春.毛泽东农民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4年7月
    [2]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5
    [3]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701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9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31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1
    [3]李淑兰、宗妍.论邓小平的农民观[J].南昌高专学报.2005(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1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5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7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78
    [4]张鼎如.邓小平的农民观探微[J].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8)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5
    [6]张鼎如.邓小平的农民观探微[J].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8)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3
    [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2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1]江泽民.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10-5(1)
    [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75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6
    [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00-601
    [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0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4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
    [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33-436
    [1]胡锦涛.在贵州考察工作时的讲话.甘肃日报[N].2005-2-12(1)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81
    [4]张秋锦.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的部分论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56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05-10-19(1)
    [1]葛志华.为中国“三农”求解:转型中的农村社会[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307-329
    [2]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00-403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2-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5-1-31(1)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8-1-31(1)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8(1)
    [3]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报,2004-2-22(1)
    [4]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N].人民日报,2003-7-2(1)
    [1]庞道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N].人民日报,2003-5-16(9)
    [2]华建敏.切实加强农民工工作,认真解决农民工问题-在全国农民工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N]人民日报,2006-11-8(6)
    [1]温家宝.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03-2-8(2)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7-3-18(1)
    [1]国土资源部.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N].人民日报,2006-4-14(1)
    [1]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N].人民日报,2004-08-31(2)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8(1)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7-1-30(1)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1)
    [2]张晓燕.新农村建设村级党组织发挥作用三策[J].党课参考 2007(4)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
    [5]列宁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邓小平文选(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毛泽东文集(6-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江泽民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赵俊超、孙慧峰、朱喜.农民问题新探[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2]丁力.中国三农:国际竞争中的观察与思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3]刘建荣.新时期农村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1版
    [4]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5]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6]葛志华.为中国“三农”求解:转型中的农村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7]刘振伟.万世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8]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9]张秋锦.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的部分论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10]李发林.中国当前农民问题及其解决办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08月第1版
    [11]牛若峰、李成贵、郑有贵等.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12]徐璋勇、袁建政.农民与城市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06月第1版
    [13]郭翔宇、索志林、周慧秋.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08月第1版
    [14]孙津.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04月第1版
    [15]山东省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系列课题:秦庆武、许锦英.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16]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全球化与中国“三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17]21世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
    [18]廖兴成、吴志平.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19]景天魁、王颉.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丛书--统筹城乡发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20]黄祖辉等.中国三农问题理论、实证与对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1]周原主编.从著名专家到普通农民的专访:农民!农民![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2]郑以林.毛泽东农民观透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3]黄祖辉.中国“三农”问题理论、实证与对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24]焦守田.培养现代农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5]陈文科.中国农民问题[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版
    [26]白钢.中国农民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1]张鼎如.邓小平的农民观探微[J].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8)
    [2]杨吉兴.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民观的形成[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2)
    [3]高飞、倪侃.毛泽东的农民价值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2)
    [4]袁华.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民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2)
    [5]张桂英.论邓小平农民利益观的时代价值[J].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10)
    [6]秦晖.农民问题:什么农民?什么问题?[J].社会学.1998(6)
    [7]谭德宇.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观[J].学习论坛.2006(12)
    [8]黄兰.以农民为本 解决农民问题[J].甘肃农业.2006(2)
    [9]喻阳玉.试析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农民观[J].党史文苑.2005(7)
    [10]顾雷.毛泽东的农民观与工农联盟的形成[J].《理论探索》.2001(5)
    [11]黄克亮.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农民问题研究[J].《探求》.2006(3)
    [12]吴大和.农民问题的关键何在[J].《农业·农村·农民》.2006(2)
    [13]崔本延、张厚杭.毛泽东的农民观及其现实意义[J].《枣庄师专学报》.1994(1)
    [14]范敏华、孙锡平.论邓小平农民观的特点[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15]李淑兰、宗妍.论邓小平的农民观[J].南昌高专学报.2005(1)
    [16]赵长芬.试论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J].青海社会科学.2004(7)
    [17]王伟达、孙洪波.邓小平农民利益观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5(9)
    [18]余明星.陈云三农观探微[J].党政干部论坛.2006(2)
    [19]范书林.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观[J].求索.2006(6)
    [20]袁国宏、张月芳.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农民问题[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21]曹茂春.毛泽东农民观研究[J].西南大学图书馆博硕士论文库
    [22]武力、郑有贵.民主革命中的农民理论--解决三农问题之路[J].中国经济史论坛.2004-6-14
    [23]艾君.农民与农民问题的探讨与思索.光明网论文交流中心.2005年12月4日
    [24]张晓燕.新农村建设村级党组织发挥作用三策[J].党课参考 2007(4)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4月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2月
    [3]江泽民.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年10月5日第1版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出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胡锦涛.在贵州考察工作时的讲话.甘肃日报[N].2005年2月12曰,第1版
    [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第1版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第881页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9日,第1版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2月9 日,第1版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5年1月31日,第1版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8年1月31曰,第1版
    [1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8日,第1版
    [15]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报,2004年2月22日,第1版
    [1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N].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第1版
    [17]庞道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N].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9版
    [18]华建敏.切实加强农民工工作,认真解决农民工问题-在全国农民工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N]人民日报,2006年11月8目,第6版
    [19]温家宝.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03年2月8日,第2版
    [20]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7年3月18日,第1版
    [21]国土资源部.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N].《人民日报,2006年4月14日,第1版
    [22]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N].人民日报,2004年08月31日,第2版
    [2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7年1月30日,第1版
    [2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第1版
    [2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第1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