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宁办事大臣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西宁办事大臣,全称为“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乾隆以后,因常驻西宁办事,故文献中多称之为西宁办事大臣。它是清廷派驻青海的最高军政长官,也是清廷的重要驻防大臣之一。鉴于西宁办事大臣的重要地位,清廷常将这一职位委任于谙熟民族地方事务且具有副都统衔以上的满族官员。正式设立于雍正三年(1725),废除于宣统三年(1911),其间共有九十余人历任此职。雍正、乾隆两朝其建制逐步得到完善并相沿以行。
     西宁办事大臣设立前,虽然青海蒙古主动与满清政权之间建立了密切的交往关系,但双方间长期维持的是一种松散的宗藩关系。康熙朝先后数次派遣官员前往青海办事,旨在通过斡旋事宜的过程中体现和增强清廷的政治地位和影响,而这些官员仅仅发挥了“据闻转达”的耳目作用,青海事务依就按照青海蒙古的传统,由台吉们共同处置。雍正元年的罗卜藏丹津抗清事件是青海蒙古上层与清廷争取青藏地方统治权的最后较量,清军以绝对优势迅速平定了抗清事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对青海蒙古的统一。紧随其后的青海善后是清廷按照统治意图从军事、社会、宗教、民族等方面重新规划青海的重要步骤,是对青海蒙古进行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全面整顿。在此基础上,西宁办事大臣作为皇帝钦派的总理青海蒙藏事务最高军政长官,统领青海蒙藏各部,全面监管各项关乎清廷在青海统治地位的军政要务,如蒙藏会盟、祭祀、年班朝觐、宗教、军事防御、词讼、商贸等。作为独当一面的民族地方大员,西宁办事大臣相当于内地行省的督抚。
     有清一代,在西宁办事大臣的统领下,青海民族地区长期保持了较好的社会秩序,这为促进青海民族的密切交往和经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自从设立了西宁办事大臣,青海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等问题统归中央政权一体筹划,实现了清廷对青海蒙藏少数民族由以前的间接管理到直接统治的重要转变,青海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设立,不但保证了青海境内社会的安定,同时也为维护清廷在西藏和新疆的统治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宁办事大臣作为较早在民族地区设立的管理建制,充分体现了清廷“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的民族统治思想,在充实和完善清廷封建中央政权的民族政策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共分为五章,其中第四、五章从结构设计和文字比例上是主体和重点部分。第一章为绪言,主要阐述研究原因、意义、史料状况、研究现状以及涉及论文研究的相关问题;第二章以时间为序,梳理了西宁办事大臣设置前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进入青海及其对青藏地方统治建立的整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一时期青海蒙古与清廷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第三章主要对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置过程、原因和时间等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考查;第四章从建制要素的角度对西宁办事大臣的称谓、人选、员额、任期、待遇、管辖范围、衙门、衙署开支、属官属员、撤置等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述;第五章从政治、宗教、军事、经济等八个方面对西宁办事大臣代表清廷总司监管青海蒙藏事务的职权进行全面考查。文后附有“历任西宁办事大臣简表”和“青海番夷成例六十八条”全文。
Xining-amban was one important minister in Qing dynasty,it had full name called "full power of mongolia and titet affairs amban". Qing dynasty offen appointed manchu officer as this post.It formally established in1725and was abolished in1911.
     Before the accidence which Luo-Bu-Zang-dan-Jin-rebeled Qing dynasty power in Qinghai minority area, this area was under the controlling of the Qinghai mongolia(the founder was kushihan,also called Tulupaihu).But, with the gradual consolidation of the power and status of Qing dynasty in China, Qing dynasty's unified strategy targeted to the ethnic area of Qinghai mongolia.The prince Luo-Bu-Zang-dan-Jin-rebeled Qing dynasty power when his political dream destroied, The Qing dynasty quickly put down the rebell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direct rule of Qinghai Mongolia,Yong zheng emperor founded the Xi-ning Amban policy which was on behalf of the Qing dynasty supreme rule in Qinghai area.The Xi-ning amban's founding embodied the success of uniform the Qinghai mongolia. Just like the governor in other province, Xi-ning amban overviewed and managed everything of Qinghai minority area.It marked the important political change which Qing power governed Qinghai area from indirect to direct. This policy was in line with the history need of the Qing dynasty's governing in Qinghai area.Xi-ning amban played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role for Qing dynasty's rule in Qinghai minorty area.
     The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The fourth and fifth are main parts and focuses.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which descripts theresearch situation of Xi-ning Amban, topic selection causes, value and other issues.The second chapter through the historial time combed through Tulupaihu and his tribe enterd into Qinghai area,founded Qinghai mongolia dominance,and discuss the relation between Qing dynasty and Qinghai mongolia.The third visit the reason,time and process of Xi-ning Amban.The fourth part gives research on these problems including the title,candidate, post, term limits,treatment,jurisdiction, institution,officers through system elements.The last part introdues the power of Xi-ning Amabn on behalf of Qing dynasty in Qinghai minority area.We can awear the causes of system continous improvement and the historical role value.This paper will give readers a clear profile of Xi-ning Amban and aware the policy of Qing dynasty in in Qinghai minority area. Last, every Xining Amban serving table and legal document to Qinghai Tibetan are Attached to.
引文
2《后汉书》卷八十七之“西羌传”,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1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1页。
    1《清会典图》卷216—217,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777、789页。
    2清会典馆:《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赵云田点校,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280页。
    3《清会典图》卷212,第747-748页。
    1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56页。
    2张穆:《蒙古游牧记》(同治祁氏刊本)卷十四之厄鲁特蒙古新旧土尔扈特部总叙,见李毓澍:《中国边疆丛书》第一辑,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第658页。
    3智贡巴·贡却乎丹巴绕杰著:《安多政教史》,吴均等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41页。《蒙古溯源史》载:“三万人南下”
    1阿芒·贡却群派:《汉蒙藏史略》,贞巴才让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4页。
    2(意)杜齐:《西藏中世纪史》,李有义、邓锐龄译,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9页。
    3阿旺罗桑嘉措:《五世达赖喇嘛传》,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185页。
    4《五世达赖喇嘛传》,第185页。
    1《五世达赖喇嘛传》,第185页。
    2阿芒·贡却群派:《汉蒙藏史略》,贡巴才让译,第34页。
    1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184页。
    2乌云毕利力格等:《蒙古民族通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90页。
    3和宁:《卫藏通志》卷八之兵志,见李毓澍:《中国边疆从书》第一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第446页。
    4即西藏各地贵族的首脑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格溪为基础实行统治,其职位足父了相传的;这些第巴中,一部分是原格鲁派的施主,另一部分则足和硕特人所扶持的新贵。
    5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卷十之厄鲁特要略二,见李毓澍:《中国边疆从书》第一辑第490页。
    1《清圣祖实录》卷一八0,北京:中华书局,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已丑条。
    2杨应琚:《西宁府新志》卷三二:艺文之御制平定青海告成太学。
    3智贡巴·贡却乎丹巴绕杰:《安多政教史》,吴均等译,第45页。
    4《清世祖实录》卷一0三,顺治十三年八月壬辰条。
    5《清圣祖实录》卷五十四,康熙十四年四月乙卯条。
    6《清世祖实录》卷二十二,顺治二年十二月壬辰条。
    7《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五,康熙三十五年八月甲申条。
    1《清圣祖实录》卷一八七,康熙三十七年正月辛巳条。
    2《清圣祖实录》卷二七0,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乙卯条。
    1智贡巴·贡却乎丹巴绕杰著、吴均等译:《安多政教史》,第41页。
    2《蒙古游牧记》卷十二之青海厄鲁特蒙古游牧所在,见李毓澍:《中国边疆丛书》第一辑,第564-565页。
    3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卷十之厄鲁特要略二,见李毓澍:《中国边疆从书》第一辑,第544页。
    1《清太宗实录》卷三九,崇德二年十月内午条。
    2《清太宗实录》卷六三,崇德七年十月乙亥条。
    1《清太宗实录》卷六十四,崇德八年五月丁酉条。
    2《清世祖实录》卷六十二,顺治九年正月癸酉条。
    3《清太宗实录》卷六十四,崇德八年四月丁酉条。
    4马林:《论五世达赖喇嘛与固始汗的联合统治》,《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1《清世祖实录》卷七十四,顺治十年四月丁巳条。
    2《清世祖实录》卷九十七,顺治十三年正月癸未条。
    3《皇朝藩部要略》卷九之厄鲁特要略一,见李毓澍:《中国边疆从书》第一辑,第431页。
    4《清世祖实录》卷二二,顺治二年十二月壬辰条。
    5《清世祖实录》卷四六,顺治六年十月壬辰条。
    6《清世祖实录》卷一0三,顺治十三年八月壬辰条。
    1 《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十二,顺治十五年十二月乙丑条。
    2邓锐龄:《杨达木、结达木二城考》,《中国藏学》1998年第2期。
    3《清圣祖实录》卷五四,康熙十四年四月乙卯条。
    4《清圣祖实录》卷五四,康熙十四年四月乙卯条。
    1《清圣祖实录》卷五四,康熙十四年四月乙卯条。
    1 《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四,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乙酉条。
    2《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五,康熙三十五年八月甲午条。
    3《清圣祖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辛巳条。
    4《汉蒙藏史略》,第65页。
    1《清圣祖实录》卷一百八十七,康熙三十七年丁丑条。
    1《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二十七,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乙酉条。
    2对于仓央嘉措去向问题,存在以下说法:被废黜后,解往北京,行至青海湖畔病亡;行至青海湖畔决然遁去,远游印度、尼泊尔等地:云游至五台山。
    3张永江:《罗卜藏丹津与达赖喇嘛》,《清史研究》1999年第1期。
    4《汉蒙藏史略》,第40页。
    1《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六十三,康熙五十四年辛未条。
    2《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六十六,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壬午条、五十五年闰三月己卯条。
    3准噶尔史编写组:《准噶尔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65页。
    4《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六十八,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己卯条。
    1《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八十一,康熙五十七年九月乙丑条。
    2《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六十七,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己酉条。
    3工辅仁、陈庆英:《蒙藏民族关系史》,第187一189页。
    4《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八十一,康熙五十七年八月丙午条,闰八月丁未条,九月壬寅条。
    5《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八十六,康熙五十八年十一月丙辰条。
    1《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八十五,康熙五十八年七月乙未条。
    1张永江:《罗卜藏丹津与达赖喇嘛》,《清史研究》1999年第1期。
    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合编:《西藏社会历史藏文档案资料译文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第64页。
    2噶玛降村:《藏族万年大事记》,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93页:《安多政教史》第49页。
    1陈光国、王浩勋:《明清时期青海蒙藏关系和中央王朝对蒙藏的政策》,《中国藏学》1989年第1期。
    2赵尔巽:《清史稿》藩部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3年羹尧:《年羹尧奏折专辑》(上),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1971年,第50、51页。
    1《清世宗实录》卷十三,雍正元年十一月己亥条。
    1王昱:《青海方志资料类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65页。
    2《清世宗实录》卷二0,雍正二年五月戊辰条。
    1王希隆:《年羹尧“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述论》,《西藏研究》1992年第4期。
    2《清世宗实录》卷二0,雍正二年五月戊辰条。
    3《清世宗实录》卷二0,雍正二年五月戊辰条。
    4芈一之:《和硕特蒙古族历史简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3页。
    1《皇朝藩部要略》卷三,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77页。
    2《清世宗实录》,卷二0,雍正二年五月戊辰条。
    1杨应琚:《西宁府新志》卷三四,艺文之奏议。
    2慕寿祺:《甘宁青史略》卷十八,见《中国西北文献从书》第96册。
    3年羹尧:《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之《附奏西宁寺院喇嘛不法片》,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46页。
    4《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之《附奏西宁寺院喇嘛不法片》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53页。
    5《清世宗实录》卷十六,雍正二年二月丁卯条。
    6《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第134页。
    7《清世宗实录》卷二0,雍正二年五月戊辰条。
    8《清世宗实录》卷二0,雍正二年五月戊辰条。
    1 《清世宗实录》卷二0,雍正二年五月戊辰条。
    2《清世宗实录》卷二0,雍正二年五月戊辰条。
    3阿宝幼年居住北京,康熙四十三年尚和硕格格,授和硕额驸,赐第京师。康熙四十八年承袭阿拉善和硕特旗扎萨克多罗贝勒。五十四年阿宝率兵会同西安将军征讨巴毕坤,攻准噶尔军。雍正元年晋封多罗郡王。二年移驻青海,八年清廷在贺兰山以西设定远营城,以为镇守之地。九年赏定远营城为其住居之地。乾隆四年卒。
    4长白文孚:《青海事宜节略》,魏明章标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0-41页。
    1关于噶尔丹的死因存在三种说法:一是绝食入灭,二是兵败生杀,三是发病而亡。见崔岩:《噶尔丹死亡问题考辩》,《清史研究》2007第1期。
    1《清世宗实录》卷十二,雍正元年十月戊申条。
    2《清世宗实录》卷十三,雍正元年十一月癸未条。
    1《西宁府新志》卷二十之武备,见《中国西北文献从书》第55册,兰州:兰州古籍书店影印出版社,1990年。
    2《清世宗实录》卷三十六,雍正三年九月辛亥条。
    3 王德胜:《清廷首任西宁办事大臣达鼐及其家族考》之“附录”,达鼐墓碑文”,《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
    4《青海事宜节略》附录之青海衙门纪略,第39页。
    1 魏明帝:《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置及其职责》,《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 会典馆编:《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之“户丁”,卷九百七十八,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215页。
    3 《清世宗实录》卷十,雍正元年七月己卯条。
    1顾建华:《清廷时期的青海衙门及其对重大刑事案件的审判》,《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2《清世宗实录》卷十七,雍正二年三月丁亥条。
    3牛平汉编:《清代政区沿革综表》,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第478、480页。
    4编写组:《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59页。
    5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262页。
    6青海省志编纂委员会:《青海历史纪要》,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73页。
    7卢明辉:《清代蒙古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5、77页。
    1崔永红,张德祖,杜常顺编:《青海通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41负。
    2谷苞主编:《西北通史》第四卷,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03页。
    3王德胜:《清廷首任西宁办事大臣达鼐及其家族考》,《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
    4长白文孚著,魏明章标注:《青海事宜节略》,第41页。
    5《理藩院则例》卷五,见张德洋编著:《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253页。
    1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北京:紫金城出版社,1988年,第377—378页。
    2《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第104页
    3《清史稿》卷一一七,职官志四
    4《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六十八,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己卯条。
    5长白文孚著,魏明章标注:《青海事宜节略》,第39页。
    1《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第104页;《清史稿》职官四。
    2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6-0071-058,为新任青海副都统诺穆欢到兰移交总理青海事务关防事:04-01-01-0029-012,川陕总督查郎阿为巴凌阿养廉请照例支给银于道库动支事;04-01-12-0476-085,兼署西宁办事大臣西宁镇总兵官萨炳阿,奏为恭报交卸青海大臣印务并随陕甘总督琦善起程出口日期事;04-01-12-0376-034,武隆阿报接印任事日期事。
    3《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第104页。
    4《青海衙门纪略》,第46页。
    5魏明章:《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置及其职责》,《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190页。
    2邓承伟、基兰生《西宁府续志》卷十之“职官”。
    1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3-0348-017,左宗棠以李慎接署西宁办事大臣事。
    2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3-0348-019,左宗棠代奏邓承伟接管护理西宁办事大臣及喜昌交卸起程北上日期事。
    3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6-0071-058,陕甘总督勒尔谨为新任青海副都统诺穆欢到兰移交总理青海事务关防事。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005-078,奏为遵议青海疫情巡抚德龄为该衙门应需吏役人等各款请旨遵行事。
    2《青海事宜节略》,第3页。
    3《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190页。
    4第一历史档案馆《宫中朱批民族事务类》,全宗4卷360,1号《巴凌阿奏折》。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6-0018-023,莽鹄赉请简放大臣来宁更换遵照定例办理事。
    2《青海事宜节略》,第6页。
    3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4-0058-034,鄂山请奏将穆兰岱暂留西宁督办番案事。
    4《清史稿》卷二九四之“诺岷传”。
    5《清朝通典》卷四十,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01-0029-012,查郎阿奏总理青海番夷事务副都统巴凌阿养廉请照例支给银于道库动支事。
    2《青海衙门纪略》,第46页。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米批奏折:04-01-35-0885-010,川陕总督额弥达请赏发护理青海夷情印务官员养廉银两事。
    2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572-029,李顺销假片。
    3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618-024,阔普通武销假折;04-01-12-0621-024,阔普通武奏为旧疾复发病体难支请开缺回京调治事。
    1《青海事宜节略》,第8页。
    2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08-0117-006、008、009,都尔嘉贪污案。
    3顾建华:《清廷时期的“青海衙门”及其重大刑事案件的审判》,《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1魏明章:《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置及其职责》,《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参见章伯锋:《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赵尔巽:《清史稿.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98年;《青海历史纪要》,1987年等。
    2杜常顺:《清代青海的盟旗制度与蒙古族社会的衰败》,《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西宁府新志》卷二十之“武备”。
    2龚景瀚:《循化志》卷八之“夷情”。
    1《循化志》卷八,“夷情”。
    2《循化志》卷八,“夷情”。
    3《青海事宜节略》,第14页。
    4《循化志》卷八,“夷情”。
    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192页。
    1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526-096,喜昌报到任接印日期并谢恩事;04-01-16-0210-021,喜昌遵旨来京陛见交卸印务并起程日期事;04-01-16-0259-017,报接印任事日期事;04-01-13-0405-035,接印任事日期事。
    1魏明章:《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置及其职责》,《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005-078,奏为遵议青海夷情巡抚德龄为该衙门应需吏役人等各款请旨遵行事。
    1《清仁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八,嘉庆十二年十一月下己未条。
    2《清高宗实录》卷六八0,乾隆二十八年二月上壬寅条。
    3《青海事宜节略》,第107页。
    4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043-068,莽鹄赉奏请以索诺木加主事衔留宁办理司员事务事,乾隆九年十二月初七日。
    5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267-083,都尔嘉为笔帖式诚福心底明白熟习蒙番事业恳恩赏给额外主事仍留青海衙门办事。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3-0283-003,(署理藩院尚书)特登额,奏为撤回青海衙门主事图萨布及赏给文永额外主事等情形事。
    2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402-058,穆兰岱奏为员外郎苏珠克图期满现有经手未完结事件请准暂留一年事。
    3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299-004,福克精阿奏将主事、笔帖式准用二级顶戴事。
    4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35-0941-015,特清额报酌应设书役兵丁并筹议养廉各款事。
    5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30-0003-005,玉宁奏为详议衙门书役各项事。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005-078,奏为遵议青海疫情巡抚德龄为该衙门应需吏役人等各款请旨遵行事。
    2《青海事宜节略》,第21页。
    3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299-004,福克精阿奏准主事、笔帖式赏用二级顶戴事。
    4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30-0003-005,设书役等各款并应定章程事。
    5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35-0983-032,请敕四川总督筹拨青海王公俸银事。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35-0941-015,特清额报酌应设书役兵丁并筹议养廉各款事。
    2《青海衙门纪略》,第107页。
    3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299-004,福克精阿请将主事笔帖式在任供职三年准用加二级顶戴通事头目准带金顶以壮观瞻。
    4《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192页。
    5第一历史档案馆:04-01-12-0005-078,奏为遵议青海夷情巡抚德龄为该衙门应需吏役人等各款请旨遵行事。
    1《清宣宗实录》卷七十四,道光四年十月癸亥条。
    2第一历史档案馆:04-01-12-0005-078,奏为遵议青海夷情巡抚德龄为该衙门应需吏役人等各款请旨遵行事。
    3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005-078,奏为遵议青海夷情巡抚德龄为该衙门应需吏役人等各款请旨遵行事。
    1《清高宗实录》卷六八0,乾隆二十八年二月上壬寅条。
    1《清高宗实录》卷六九0,乾隆二十八年七月上戊辰条。
    2《清高宗实录》卷七九四,乾隆三十二年九月壬辰条。
    3《清高宗实录》卷七九四,乾隆三十二年九月上癸巳条。
    1《西宁府新志》卷二十之“武备”。
    2《清史稿》志五十四,地理二十六。
    1慕寿祺:《甘宁青史略》卷十八。
    2《清史稿》卷二0九,藩部世表序。
    1《青海事宜节略》,第41页。
    2《青海事宜节略》,第41页。
    3陈光国:《青海藏族史》,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351页。
    2《青海事宜节略》,第4页。
    1《青海历史纪要》,第191-192页。
    2魏源:《圣武记》卷三,雍正两征厄鲁特记。
    3第一历史档案馆朱批奏折:04-01-30-0378-004,岳钟琪奏为青海水神效灵特异请赐封号事。
    1《清世宗实录》卷四十二,雍正四年三月癸巳条。
    2张穆:《蒙古游牧记》卷十二。
    3青海省志编委会:《青海历史纪要》,第192页。
    4四渎即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
    1《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467页。
    2洪玉范、公保吉:《和硕特蒙古族祭海神习俗》,《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年第3期。
    1吴丰培:《豫师青海奏稿》,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4页。
    1奎顺:《奎顺奏稿》,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汇编第二十二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51-153页。
    1吴丰培:《豫师青海奏稿》,第146页。
    2奎顺:《奎顺奏稿》,,第115页。
    3中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4-0079-021,循例出口至察罕托罗亥地方致祭海神并传集外藩蒙古会盟事。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米批奏折:04-01-14-0080-071,福锟,奏循例出口至察罕托罗亥致祭海神并预期与蒙古王公扎萨克台吉等会盟事。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萨凌阿,循例出口致祭海神并会盟外藩蒙古折,光绪朝朱批奏折第一一四辑,北京:中华书局,第432页。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萨凌阿,循例出口致祭海神并会盟外藩蒙古折,光绪朝朱批奏折第一一四辑,中华书局,第449页。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魁,循例出口致祭海神并会盟折,光绪朝朱批奏折第一一四辑,中华书局,第696页。
    3中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4-0100-031,循例出口至察罕托罗亥地方致祭海神并传集外藩蒙古会盟事。
    1《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294页。
    2吴丰培:《豫师青海奏稿》,第32页。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4-0080-071,循例出口至察罕托罗亥地方致祭海神并预期与蒙古王公扎萨克台吉等会盟事。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4-0100-031,循例出口至察罕托罗亥地方致祭海神并传集外藩蒙古会盟事。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04-01-12-0005-078,德龄奏为遵议青海疫情巡抚德龄为该衙门应需吏役人等各款请旨遵行事。
    1《青海历史纪要》,第192页。
    1《豫师青海奏稿》之请修海神庙片、请颁海神匾额片,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158、159页。
    2《青海豫师奏稿》之请颁海神匾额片,第159页。
    3《青海事宜节略》,第10页。
    4《青海事宜节略》,第12页。
    5《青海衙门纪略》,第16页。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4-0057-066,松廷奏为先行札饬台吉前往致祭事。
    2《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289页。
    1《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294页。
    2《青海事宜节略》,第5页:《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294页。
    3《青海事宜节略》,第7页。
    1《豫师青海奏稿》之“防剿蹿匪拟停祭海典礼及蒙古会盟片”,第32页。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4-0079-023,喜昌,循例派委主事崇光守备胡锦荣前赴玉树会盟番族藉便查办抢杀案等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6-0140-131(片),委派笔帖式文永循例赴玉树会盟查办事。
    3邓成伟:《西宁府续志》卷五之“塞外贡马番族”
    4那彦成著,宋廷生校:《那彦成青海奏议》,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173页
    1《那彦成青海奏议》,第173页。
    2第一历史档案馆朱批奏折:04-01-35-0558-016,德楞额奏请玉树番族历年拖欠马工银两请赦免事。
    3《豫师青海奏稿》,第140页。
    1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第一一三辑,中华书局,1996年,第559页。
    2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第一一六辑,中华书局,1996年,第422页。
    1《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336页。
    2(法)古伯察著,耿昇译,《鞑靼西藏旅行记》,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261页。
    3《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337页。
    4《青海事宜节略》,第4页。
    1《青海事宜节略》,第12页。
    2《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338页。
    3《清穆宗实录》卷二百0三,同治六年五月辛未条。
    1《清穆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七,同治八年九月甲申条。
    2《豫师青海奏稿》之“请发青海王公欠俸及西宁经费折”,第112页。
    3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526-103,喜昌奏为和硕特蒙古王公请领积年欠发俸银艺济困库请饬部核议并就近省份筹拨事。
    4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第一一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815贝。
    1《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第285页。
    2昆岗、徐桐:《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九九二之理藩院仪制,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见苏红彦硕士论文:清代蒙古王公年班,第14页。
    3《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第286页。
    4《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第285-286页。
    5《青海事宜节略》,第12页。
    2《清宣宗实录》卷七十九,道光五年二月乙酉条。
    3《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352页:《乾隆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第141--142页。
    1《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353页;《乾隆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第143页。
    2《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354页。
    3《乾隆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第142页。
    4《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356页。
    1《青海事宜节略》,第5、8、13、25页。
    2《青海事宜节略》,第7页。
    3《青海事宜节略》,第8页。
    4《青海事宜节略》,第5、9、15、21、22页。
    1《青海事宜节略》之“青海衙门纪略”,第44、45页。
    2《青海事宜节略》之“青海衙门纪略”,第45页。
    3《青海事宜节略》,第8页。
    4《青海事宜节略》,第21页。
    5《乾隆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第214页。
    1《青海衙门纪略》,第11、49页。
    2《青海事宜节略》,第8页。
    3《青海事宜节略》,第7页。
    4《青海事宜节略》,第8页。
    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411页。
    1《乾隆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第112页。
    2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 620-015,阔普通武奏为遵旨致祭已故青海多罗郡王事竣事
    3《清文宗实录》卷二百一十二,咸丰六年十一月甲戌条。
    4《清德宗实录》卷八十一,光绪四年十一月王子条;卷三百九十九,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子条;卷四百三十六,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壬寅条;卷五百四十,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丁卯条。
    1《清宣宗实录》卷六十,道光三年十月壬子条。
    2第一历史档案馆,全宗4,卷二百0六:哈勒吉纳奏折。
    3《清文宗实录》卷三十,咸丰元年三月乙卯条。
    4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482-103,吴必淳奏请补授青海左翼正盟长事。
    1根据年羹尧善后,喇嘛按口给其衣服、口粮,称衣单口粮,在贵德厅、巴彦戎格厅、西宁县、碾伯县、大通县、丹噶尔主簿、循化厅等各地番粮内支给。
    2《青海事宜节略》,第3、41页。
    3周伟洲:《西宁办事大臣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327页。
    2《青海事宜节略》,第7页。
    3《青海事宜节略》,第11页。
    4《青海事宜节略》,第20、24页。
    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理藩院》,第331页。
    1《鞑靼西藏旅行记》,第392页。
    2《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323页。
    3《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328页。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01-0851-080,易棠、吴必淳照料赴藏迎接哲布尊丹巴呼毕勒罕之钦差大臣等自宁起程并饬令沿途接送事。
    2《清宣宗实录》卷四百四十四,道光二十七年七月癸未条。
    3《青海事宜节略》,第11页。
    1林跃勇:《清代拉卜楞寺与官方的联系渠道》,《西藏研究》2000年第3期。
    2《豫师青海奏稿》之“觅得察汉诺门罕之呼毕勒罕二孩请旨掣定折”,第160页。
    1《豫师青海奏稿》之“请加封阿嘉呼图克图片”,第61页。
    2《豫师青海奏稿》之“请册封阿嘉呼图克图片”,第61页。
    3《青海事宜节略》,第4页。
    4《青海事宜节略》,第9页。
    1《青海事宜节略》,第12页。
    2《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412页。
    1《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250页。
    2编辑组:《青海省藏族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74页。
    3《青海藏族史》,第388-389页。
    1《青海事宜节略》,第6页。
    2《青海事宜节略》,第47、49页。
    3《清宣宗实录》,卷四百七十四,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己酉条。
    1那彦成:《平番奏议》卷一。
    2《清高宗实录》卷二六,乾隆元年九月上癸巳条。
    3《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九二,屹隆五十六年壬寅条。
    4哲仓.才让:《清代和硕特蒙古族档案史料辑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5页
    5《清代和硕特蒙古族档案史料辑编》,第96页。
    1《清史稿》卷五十二之藩部五。
    2《平番奏议》卷二。
    3《西宁府新志》卷二十之“武备”。
    4《青海事宜节略》,第83页。
    5《平番奏议》卷一。
    1第一历史档案,民族事务类,全宗4,第137卷,松筠奏折。
    2《青海事宜节略》,第16页。
    3《清代和硕特蒙古族档案史料辑编》,第37页。
    4《那彦成青海奏议》,第159页。
    5《清仁宗实录》卷十二,嘉庆元年十二月乙亥条。
    1《清仁宗实录》卷五四,嘉庆四年十一月上甲子条。
    2《清仁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二,嘉庆八年十月丁亥条。
    3《青海事宜节略》,第24页。
    4第一历史档案馆朱批奏折:04-01-30-0383-0005,奏为陈明西宁口外蒙古王公径行移住营盘事。
    1《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第408-409页。
    2陈旺城:《那彦成与回疆》,台北:中国边政协会印行,1997年,第10-25页。
    1《平番奏议》卷二。
    2特指西宁之丹噶尔、哈拉库图、循化、巴燕戎格各属下的回汉民人等,因未经过朝廷允许私自潜入藏族部落之间贩卖茶叶、火药、粮食等,被清廷成为“汉奸”。
    3益希汪秋、白珍:《清道咸年间青海藏族回牧黄河北岸述论》,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6期。
    1《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理藩院》,第409页。
    2第一历史档案馆:宫中朱批民族事务类奏类全宗4,第195卷:乐斌奏折。
    3《清代和硕特蒙古族档案史料辑编》,第142页。
    1《清文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三,咸丰八年五月上丙子条。
    1编委会:《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第412-413页。
    2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撒拉族档案史料》,1981年,第196页。
    1《撒拉族档案史料》,第237页。
    2《清穆宗实录》卷六十八,同治二年五月己巳条。
    3《青海豫师奏稿》之“请酌募兵勇扼要驻防折”,第6页。
    4魏明章:《西宁办事大臣设置及其职责》,《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青海衙门纪略》,第41页。
    2《青海衙门纪略》,第44页。
    3《青海事宜节略》,第7、25页。
    1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01-0041-037,巴凌阿请动用赏需盈余银两酌给查卡满洲官兵添补马匹事。
    2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01-0040-001,巴凌阿奏为亲抵两路卡伦面饬弁员严加防范及差扎萨克台吉董查勘情形事。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8-0037-043,穆兰岱,请督同西宁镇总兵同城一体勤加操练兵丁等事。
    2《青海事宜节略》,第41页。
    1《青海事宜节略》,第42页。
    2《青海事宜节略》,第43-44页。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01-0018-030,保祝为预筹额色尔津增驻官兵支给钱粮经费事。
    2《青海事宜节略》,第44-45页。
    3《青海事宜节略》,第42页。
    1《青海事宜节略》,第5页。
    2《青海事宜节略》,第12页。
    1《清世宗实录》卷三十一,雍正三年四月丙申条。
    2《青海事宜节略》,第5页。
    1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志》卷五十六。
    2《清穆宗实录》卷二十一,同治元年三月庚寅条。
    1歇家,足旧时的一种职业,专营生意经纪、职业介绍等,类似于今天的中介。一股指的足官歇家,足清政府在青海沿边各厅州县设立的承办蒙藏贸易的处所,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也被叫做歇家。
    2甘肃省图书馆编:《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青海分册(下),甘肃省图书馆出版,1986年版,第791页。
    3杨建新主编:《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清代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99页。
    4杨志平:《丹噶尔厅志》卷五。
    5《鞑靼西藏旅行记》,第305页。
    6《循化志》,卷四。
    1《平番奏议》,卷一
    2《平番奏议》,卷四。
    3第一历史档案馆朱批奏折:04-01-30-0380-032,遵旨派拨官兵护送回藏堪布喇嘛事。
    1《清史稿》,卷一二0之食货一
    2《清史稿》之“年羹尧传”。
    3董绍宣:《清廷民国时的柴达木农垦》,《柴达木开发研究》,2004年第2期。
    4《青海事宜节略》,第3页。
    5《那彦成青海奏议》之“会同宁夏将军兴李、陕甘总督长龄奏为酌筹黄河北岸拨兵屯田,以收地利而固边防事”,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1-73页。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01-1092-069,升允,庆恕奏青海试垦先于西宁设局督办情形事。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22-0067-040,庆恕为拟定青海牧地试垦办法事。
    2《宣统政要》卷四十七,宣统二年十二月己亥条。
    3《清史稿》卷十,第3524页。
    1蒲坚:《中国古代法制丛钞》第4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第435-438页。
    1蒲坚:《中国古代法制从钞》第4册,第439、442、445页。
    1 蒲坚:《中国古代法制从钞》第四卷,第439-440页。
    2 犏牛,为黄牛和牦牛的杂交品种,适应高海拔、低气压的生存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力和产奶、产肉能力。
    1《循化志》,卷八之“夷情”。
    2第一历史档案馆朱批奏折:04-01-26—0029-047,福克精阿审明番民误买脏马并毙命失主事。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01-0568-033,松宁为审明蒙古番贼班木他尔抢劫拒捕一案按律正法事。
    2顾建华:《清朝时期“青海衙门及其重大刑事案件的审判”》,《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1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30-0346-002,玉宁查议那汉达尔济将木植大黄抵马进忠欠账甘心允服各具遵结事。
    2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30-0381-004,文孚奏请禁止商民采伐木植大黄事。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02-0036-020,巴凌阿,为委员办理尼牙木错隆布二族番民地陷被灾赈恤等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01-0041-038,巴凌阿,奏为赈赏地震番民情形事。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米批奏折》第一一三辑,中华书局,1996,第556页。
    3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1-12-0012-100,巴凌阿据实奏明署西宁镇总兵官卢度瑾操练兵丁卑鄙阴险事。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04-0l-0l-1071-015,为特参署理西宁道霍勒峄介髦王制玩视宪法章请旨议处事。
    1《中国土族》,2002年秋季号。
    2魏明章:《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置及职责》,《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第一历史档案馆朱批奏折:04-01-35-0983-032,喜昌请敕四川总督筹拨青海王公俸银事。
    4王希隆,丁淑琴译:《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7-178页。
    [1]《清实录》(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十朝),中华书局,1985年。
    [2]《大清会典图》,中华书局,1991年。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蒙古律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88年。
    [3](清)赵尔巽《清史稿》之列传、疆臣年表,中华书局,1977年
    [4](清)李慎:《论办河南藩务函札》稿本,甘肃省图书馆西北文献室。
    [5](清)文孚:《青海事宜节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6](清)那彦成:《那彦成青海奏议》、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平番奏议》,台北广文书局,1967年
    [7](清)豫师《豫师青海奏稿》,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8](清)梁份:《秦边纪略》,北京大学地理系,1986年。
    [9](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商务印书馆,1991年。
    [10](清)康敷镕:《青海记》,(清)苏铣:《重刊西宁志》,(清)杨应琚:《西宁府新志》,(清)邓承伟、基生兰:《西宁府续志》,(清)张庭武《丹噶尔厅志》,(清)龚景瀚:《循化志》,(清)赵万卿:《贵德县志》,(清)那彦成:《平番奏议》,(清)阔普通武:《湟中记行》(清)祁韵十:《皇朝藩部要略》;(清)曹瑞荣:《青海旅行记》、《玉树志略》,杨希尧:《青海风土记》,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李孤帆:《西行杂记》,魏明章《青海的蒙旗》、《青海纪略》等(见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中心藏《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35、55、56、57、95、96、103、107、123、125、127、125、136、141、142册;兰州古籍书店影印出版社,1990年)。
    [11]阿旺罗桑嘉措著,刘立千泽注:《西藏王臣记》,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12]阿旺罗桑嘉措著,陈庆英等泽:《五世达赖喇嘛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13]耶喜巴勒登著:《蒙古政教史》,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年。
    [14]青海省图书馆整理:《青海民族史料摘抄》,1963年。
    [15]叶尔衡:《西宁青海番夷成例》传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西北文献室,1979年。
    [16]西宁市人民委员会编:《西宁历代史记》油印本,甘肃省图书馆西北文献室,1979年。
    [17]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
    [18]白眉初:《青海志》,甘肃省图书馆传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西北文献室,1980年。
    [19]张德泽著:《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
    [20]吴丰培:《西藏志卫藏通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21]青海民院研究所编印:《青海民族史料汇编之六----<清实录>青海民族史料辑录》,1983年。
    [22]魏明章编著:《青海历史纪年》,甘肃平凉印刷厂,1984年。
    [23]卢明辉著:《蒙古史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24]王辅仁、陈庆英著《蒙藏民族关系史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5]王挺栋:《蒙古族简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26]青海省志编委会:《青海历史纪要》,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7]青海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青海少数民族》,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8]智观巴·贡却乎丹巴饶吉著:《安多政教史》,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
    [29]郭厚安、陈守忠主编:《甘肃古代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
    [30]袁森坡著:《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31]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蒙古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年。
    [32]芈一之编:《和硕特蒙古族历史简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33]马汝珩,马大正:《清代的边疆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34]陈光国著:《青海藏族史》,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97年。
    [35]张荣静等编:《钦定理藩部则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36]王昱,聪喆编:《青海简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7]崔永红等《青海通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8]马大正编:《中国边疆经略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39]鸟力吉巴雅尔著:《蒙藏关系史大系·宗教卷》,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
    [40]丁守璞,杨恩洪著《蒙藏关系史大系·文化卷》,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
    [41]谢佐编:《青海民族关系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42]蒲文成著:《青海佛教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43]王希隆编:《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44]章伯锋编:《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1796—1911)》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45]马大正,成崇德编:《卫拉特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
    [46]唐景福著:《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47](意)杜齐著,李有义、邓锐龄泽:《西藏中世纪史》,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
    [48](法)古伯察著,耿昇泽,《鞑靼西藏旅行记》,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49]青海省志编纂委员会编《青海省志》之《总述》、《大事记》、《建置沿革志》、《青海湖志》、《经济贸易志》、《军事志》、《人口志》等。
    [1]李见颂:青海和硕特蒙古族概说,《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1)。
    [2]马汝珩、马大正:论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与清廷的善后措施,《新疆大学学报》1980(3)。
    [3]李延恺:统一青藏地区的固始汗,青海社会科学1982(2)。
    [4马汝珩、马大止:固始汗生平述略,《民族研究》1983(2)。
    [5]李凤珍:试论罗卜藏丹津叛乱与西藏,《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3(2)。
    [6](日)佐藤长:关于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社会科学参考》1984(7)。
    [7]徐恒晋:八旗都统在清廷政治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满族研究》1985(2)。
    [8]王致中:歇家考,《青海社会科学》1987(2)。
    [9]周新会:清雍乾时期青海藏族人口数量与分布,《青海民族研究》1989(1)。
    [10]鸟云毕力格:论和硕特汗在青海的统治体制,《民族研究》1989(1)。
    [11]芈一之:青海厄鲁特蒙古领主制新阶段和社会历史评述,《青海民族研究》1989(1)。
    [12]蔡家艺、朱光媚: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置及其对青海地区的管辖,《青海民族研究》1990(1)。
    [13]杜常顺:清道光初年那彦成对青海蒙藏事务的管理,《青海民族研究》1990(2)。
    [14]杜常顺:简论1654年至1723年的青海和硕特蒙古,《青海社会科学》1990(1)。
    [15]陈新海:试论明清时期青海的城镇》,《青海民族研究》1991(2)。
    [16]戴燕:西宁办事大臣述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1)。
    [17]古.才仁巴利:和硕特蒙古二十九旗历史沿革,《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1、3、5)。
    [18]顾建华:清廷时期的“青海衙门及其重大刑事案件的审判”,《青海社会科学》1992(4)。
    [19]慕瑾:清代职官年表补正,《历史档案》1992(4)。
    [20]王希隆:年羹尧<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述论,《西藏研究》1992(4)。
    [21](日)加藤直人著,马连龙译:罗卜藏丹津叛乱与清廷,《青海l民族学院学报》1993(2、3)。
    [22]心雨:西宁改制,《青海民族研究》1994(1)。
    [23]卫心:办事大臣,《青海民族研究》1994(1)。
    [24]苏发祥:简论明朝对甘青藏地区的治理,《西北史地》1994(3)。
    [25]哈萨:浅析清廷治蒙政策的根源及演变,《内蒙古电大学报》1994(1)。
    [26]杜常顺:清代丹噶尔民族贸易的兴起和发展,《民族研究》1995(1)。
    [27]刘景华:清代青海的商业,《青海社会科学》1995(3)。
    [28]李建宁:清代管理青海牧区的方略,《青海民族研究》1996(3)。
    [29]袁晓文、白珍:清嘉庆及道光初年青海黄河南岸藏族部落还牧河北述略,《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2)。
    [30]益希汪秋、白珍:清道咸年间青海藏族回牧黄河北岸述论,《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6)。
    [31]何峰:从<番例>看清王朝对清海藏区的管理措施,《青海社会科学》1996(6)。
    [32]杜常顺:清代青海蒙旗人口与经济问题探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3)。
    [33]李建宁:清代管理青海牧区的方略,《青海民族研究》1996(3)。
    [34]何峰:番例——清王朝对藏区的特殊法律,《青海社会科学》1997(3)。
    [35]陈柏萍:17世纪青海蒙藏民族与内地贸易交往初探,《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7(4)。
    [36]赵珍:那彦成整饬青海述略,《清史研究》1997(3)。
    [37]若松宽、晓克:青海三十旗始末,《蒙古学信息》1998(1)。
    [38]何峰:从<番例)看藏族千百户制度》,《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2)。
    [39](日)若松宽著,晓克翻译:青海三十旗始末,《蒙古学信息》1998(1)。
    [40]汤代佳:试析罗卜藏丹津“叛乱”之原因,《青海民族研究))1998(4)。
    [41]陈柏萍:简述陕甘总督那彦成治理青海,《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3)。
    [42]王德胜:青海首任西宁办事大臣达鼐及其家族考,《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4)。
    [43]张永江:罗卜藏丹津与达喇嘛,《清史研究》1999(1)。
    [44]金伟,吴彦:雍止初年的西部战略简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45]杨选第:从理藩院则例析清廷对蒙古地区立法特点,《内蒙古社会科学》(汉)2000(2)。
    [46]哈斯朝鲁著,朝日格图译:论和硕特部在统治青海时期的主要过失,《青海民族研究》2000(3)。
    [47]杨选第:试论清代蒙古地区司法制度,《内蒙古社会科学》(汉)2001(4)。
    [48]杨选第:论清廷对蒙古王公的议叙议处制度,《内蒙古师大学报》2001(2)。
    [49]汤代佳:青海厄鲁特蒙古与清廷之早期关系述略,《青海民族研究》2001(3)。
    [50]李峰:明清时期青海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商品货币经济新成份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藏学》2001(1)。
    [51]赵心愚:和硕特部南征康区及其对川滇边藏区的影响,《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52]汗希卓玛:清代青海藏区的主要法律文本、产生年代、特点及历史影响,《青海民族研究》2003(1)。
    [53]马征:论清代环海商都——丹噶尔商贸之兴衰,《青海社会科学》2003(4)。
    [54]杜常顺:清代青海的盟旗制度与蒙古社会的衰败,《青海社会科学》2003(3)。
    [55]陈秀实:青海的蒙古旗考述,《青海民族研究》2004(1)。
    [56]桑丁才仁:论清廷在玉树地区推行的会盟制度,《西北民族研究》2004(4)。
    [57]胡廷:浅谈青海历史发展特征,《青海师专学报》2005(1)。
    [58]周融冰:雍正朝治藏政策的特点及演变,《西藏大学学报》(汉)2005(3)。
    [59]张彦:清廷治理西部地区的军事政策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
    [60]魏明章:西宁办事大臣的设置及职责,《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4)。
    [61]贾伟,赵春晖:清代青海藏族人口数量历史考察,《青海民族研究》2006(2)。
    [62]朱普选:和硕特蒙古族盟旗制度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1)。
    [63]尤中:清廷对青海、西藏的设置和经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
    [64]杜常顺:统一青藏地区的顾实汗,《文史知识》2006(2)。
    [65]柳岳斌:清初政权的西藏及格鲁派政策研究,《内蒙古师大学报》2006(3)。
    [66]冯智: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与对蒙藏的治策,《西藏大学学报》2006(3)。
    [67]牛海桢,李晓英:简论清廷初年对和硕特蒙古的政策,《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68]索南吉:简述清初蒙古和硕特部对西藏七十五年的统治,《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