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施政西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朝是治理边疆较为成功的封建王朝之一,对藏族地区的施政更值得肯定。其继承历代封建王朝的治藏经验,通过近二百六十年的实践,逐步发展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治藏政策,为后世留下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考究中央政府的治藏史,发现其施政西藏的转折点,或称过渡时期,是雍正一朝。这一朝制定、实施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藏政策,或思考在康熙朝,实施于雍正朝,或源于雍正朝。雍正朝在继承前朝的治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探索新的治藏方略。本文将论述雍正朝施政西藏的细节、清廷在卫藏内战中的立场,探究诸多治藏政策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分析这些政策制定的初衷和目的。
     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为本文绪论,论述本论文选题意义,以专题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清朝治藏与雍正朝施政西藏研究概况,如综合性的治藏研究、驻藏大臣研究、西藏驿站制度研究等。史料是史学研究的根本依据,本专题研究的史料依据是清宫满汉文档案文献、汉文古籍文献及藏文历史文献的汉译成果,充分占据这些史料是本论文研究的基础和根本。
     第二章,清朝从间接施政西藏到直接施政的起点,是康熙朝末年的两次用兵西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蒙古准噶尔部窃据西藏,清廷首次用兵西藏,全军覆没。清军吸取兵败的教训,再次遣大军进藏驱逐准噶尔,这些经验为雍正朝用兵西藏,乃至后世都有足资借鉴之处。自此,清廷施政西藏的新时代,对西藏政体进行改革,放弃和硕特蒙古汗王制,组建噶伦制西藏地方政权。清廷开始思考大臣驻藏及驻兵西藏的政策。
     第三章,雍正帝继位之初,清延调整西藏驻兵的政策,将驻藏清兵撤回内地。随着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清廷再次派兵驻藏。戡平叛乱后,年羹尧的《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涉及整个藏区的治理方略:严控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加强康区的防务;清军再次从西藏撤出。清廷开始对藏区进行行政划界,厘定各藏区范围。
     第四章,雍正朝对藏施政的节点是卫藏战争。由于西藏诸噶伦为权利冲突和清廷政策的失误,导致首席噶伦康济鼐被害,卫藏战争爆发。清廷怀疑阿尔布巴等与准噶尔有勾连,而暗中支持颇罗鼐。雍正六年(1728年),颇罗鼐取得历时一年内战的胜利,清廷未放一矢而安定西藏。为防止准噶尔借机侵扰西藏,掳走达赖喇嘛,同时缓和达赖与颇罗鼐的矛盾,清廷决定将达赖喇嘛移驻噶达,支持颇罗鼐主政西藏。
     第五章,中央直接施政西藏最显著的体现,是驻藏大臣的设立和清军驻扎西藏。驻藏大臣的设置经过了从康熙末年酝酿、雍正初年摸索、到雍正五年(1727年)实施、再到雍正九年(1731年)制度化的过程。它开启了清中央政府治藏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清军驻藏经历了反复的过程,卫藏战争后以后,清廷将军队驻藏常态化、长久化,并扶持了西藏地方武装力量的建设。
     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雍正朝施政西藏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并探讨了雍正朝西藏政策“围绕清廷大西北战略”、“因势利导”、“恩威并施”等特征。
Qing is a successful feudal dynasty which administers frontier region and whose policies to Tibetan district are praised mostly. It inherits experiences of managing Tibet from successive dynasties and leaves his own original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experiences, which gradually form and develop through almost260years practices, to generations. We observe and study the history of managing Tibet of Qing Dynasty, finding that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or turning point of policies made by central government to Tibet is Yong Zheng, Dynasty. This dynasty formulates and enforces many polices managing Tibet which are used in late ages. Many managing Tibet polices may originate in Yong Zheng Dynasty. In Yong Zheng Dynasty, the Empire constantly improve and investigate police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plans in Kang Xi Dynasty.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 the details of managing polices to Tibet in Yong Zheng Dynasty, the process of forming and developing these polices and explore the original intentions and purpose of polices.
     There are six sections in the thesi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I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opic selection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s of governing Tibet in Qing and Yong Zheng Dynasty. Such as comprehensive study of administrating polices, Grand Minister Residents of Tibet, and courier station system in Tibet and so on. Historical materials are the fundamental grounds. Historical grounds of my special subject are Man-Han dossier of Qing Dynasty,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 as well as translations of Tibetan historical documents. Full making use of these materials is the basis of my study.
     Chapter two, the beginning point, managing Tibet, from indirection to direction, is twice attack to Tibet in the last year of Kang Xi Dyansty. In1717, due to Dsunger occupies Tibet secretly, Qing Government resort arms for the first time, but completely annihilated. Qing armies absorb this failure lessons and lead troops to Tibet to expel Dsunger again. All of these experiences are quite useful for Yong Zheng Dynasty and late ages.From that on, it is a new era for Qing Dynasty to govern Tibet. As well as make reformation on Tibetan regime, abandon the Qosot Khan system and build bkav-blon system, a Tibetan local political power. It is beginning for Qing Government to think about ministers stationed in Tibet and garrison Tibet.
     Chapter three, at the beginning of Yong Zheng's accession to the throne, Qing Government adjusts the garrison policy in Tibet, which is to withdraw the Qing troops from Tibet to interior. Because of Luobuzangdanjin rebellion, Qing Government garrisons Tibet again. After suppressing the rebellion, NianGengyao, his The Thirteen Rules of Rehabilitation in Qing Hai, conclude the administration polices related the entire Tibetan area, such as controlling the Qosot in Qing Hai, strengthening the Khams defense, and withdrawing Qing troops from Tibet again. Qing Government starts to make the administration demarcation in Tibetan district and designate the scope in each Tibetan district.
     Chapter four, the turning point of governing Tibet in Yong Zheng Dynasty is the battle between bkav-blons. Due to bkav-blons'interest conflict and political faults of Qing Government, the chiefbkav-blonKhang-chen-nas is murdered, which leads to the burst of the battle. Qing Government suspects that Aerbuba colludes with Dsunger, supporting Pho-lha-nas on the sly. In1728, Pho-lha-nas won the civil war, and Qing Government stabilizes Tibet without an arrow. In order to prevent Dsunger invading Tibet and looting Dalai-Lama, at the same time, mitigate contradicts between Dalai and Pho-1ha-nas, Qing Government makes the decision to move Dalai to mGar-thar.
     Chapter five, the most outstanding reflection of Centr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es Tibet directly is the settlement of Grand Minister Residents of Tibet and garrison Tibet. The settlement is a process that deliberated in the last year of Kang Xi, groped in the beginning of Yong Zheng, enforced in1727, and institutionalized in1731, which opens the new era of managing Tibet by central government, and possesses the epoch-mak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Garrison of Qing Troops in Tibet undergoes repeat process. After the Battle, Qing Government makes garrison normalize and supports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military power in Tibet.
     Chapter six, the conclusion of thesis briefly summarizes achievements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governing Tibet in Yong Zheng Dynasty, and discusses the traits of Tibetan polices in Yong Zheng Dynasty.
引文
① 雍正帝胤祺是位备受史家青睐的封建帝王,20世纪80年代始国内出现了“雍正研究”热,从不同方面对雍正帝进行研究,并有大量学术专著面市,冯尔康的《雍正传》和《雍正继位之谜》,杨启樵的《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史松的《清史编年——雍正卷》和《雍正研究》,赵伯陶的《落日辉煌:雍正王朝与康乾盛世》,佐伯富的《清雍正朝的养廉银研究》,王志明的《雍正朝官僚制度研究》等专著,相关论文层出不穷。
    ② 黄玉生、车明怀、祝启源等编著:《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③ 恰白·次旦平措、诺章·乌坚、平措次仁著:《西藏通史——松石宝串》,陈庆英、格桑益西、何宗英、许德存译 等著,拉萨: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古籍出版社,《中国西藏》杂志社,1996年。
    ① 顾祖成、陈崇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简明教程》,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② 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③ 顾祖成:《明清治藏史要》,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济南:齐鲁书社,1999年。
    ④ 曾国庆:《清代藏史研究》,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济南:齐鲁书社,1999年。
    ⑤ 苏发祥:《清代治藏政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⑥ 马连龙:《历辈达赖喇嘛与中央政府关系》,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⑦ 星全成、陈柏萍:《藏传佛教四大活佛系统与清朝治理蒙藏方略》,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⑧ 成崇德,张世明:《清代西藏开发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
    ⑨ 孙镇平:《清代西藏法律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
    ⑩ 冯智:《清代治藏军事研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
    11 王东春:《清代中央政府治藏法律制度演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12 马林:《雍正帝治藏思想探析》,《中国藏学》,1988年第3期。
    13 周融冰:《雍正朝治藏政策探析》,《西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4 冯智《雍正治藏方略与其起因、影响和启示》,《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15 邓锐龄《年羹尧在雍正朝初期治藏政策孕育过程中的作用》,《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
    16 [意]伯戴克著:《十八世纪前期的中原和西藏》,周秋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
    ① 佘万治:《从藏文<颇罗鼐传>看1727年西藏两派噶伦之争的真相》,《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
    ② 次仁顿珠:《阿尔布巴之乱及其性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
    ③ 星全成:《“卫藏战争”与七世达赖喇嘛迁居康区》,《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④ 柳隆祺:《1727-1728年卫藏战争前后清中央的治藏政策》,《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
    ⑤ 郭胜利:《有关康雍朝阿尔布巴一则史料的考证》,《清史研究》,2010年第4期。
    ⑥ 蒲文成:《试论雍正“癸卯之乱”的历史渊源》,《西藏研究》,1985年第1期。
    ⑦ 胡岩:《阿尔布巴事件的前前后后》,《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
    ⑧ 丁实存:《清代驻藏大臣考》,蒙藏委员会,1948年。
    ⑨ 吴丰培:《清代驻藏官员的设置和职权》,《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
    ⑩ 吴丰培、曾国庆:《清朝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与沿革》,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年。
    11 吴丰培、曾国庆:《清代驻藏大臣传略》,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① 萧金松:《清代驻藏大臣》,台北“蒙藏委员会”,1996年。
    ② 贺文宣:《清代驻藏大臣大事记》,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
    ③ 欧朝贵:《清代驻藏大臣衙门考》,《西藏研究》,1988年第1期。
    ④ 张羽新:《驻藏大臣政治地位和职权的历史考察》,《中国藏学》,1998年第2期。
    ⑤ 曾国庆:《论驻藏大臣对治理西藏的影响》,《中国藏学》,2009年第1期
    ⑥ 曾国庆:《论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西藏研究》,1998年第2期。
    ⑦ 赵心愚:《从<西藏志>看确立之初的驻藏大臣制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1期。
    ⑧ 胡岩:《马拉僧格驻藏考》,《中国藏学》,1991年第4期。
    ⑨ 祁美琴、赵阳:《关于清代藏史及驻藏大臣研究的几点思考》,《中国藏学》,2009年第2期。
    ⑩ 杨嘉铭:《清代西藏军事制度》,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年。
    11 冯智:《清朝治藏军事研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
    12 冯智:《清朝用兵驻兵西藏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影响》,《西藏研究》,2005年第2期。
    13 冯智:《清代拉萨札什兵营城历史考略》,《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4 冯智:《驻藏大臣统领清军及其体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5 马林:《清代驻藏防兵设置及其沿革》,《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1、2期。
    16 张虎生:《清代驻藏防军析》,《西藏研究》,1996年第3期。
    ① 刘正刚、魏柯:《清前期藏区驻军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
    ② 周伟洲:《清驻藏兵制考》,《清史研究》,2009年第1期。
    ③ 陈小强:《清代对西藏军事管理及支出》,《中国藏学》,2003年第4期。
    ④ 李风珍:《清代西藏地方俸饷制初探》,《中国藏学》,1994年第3期。
    ⑤ 西藏自治区交通厅,西藏社会科学院编:《西藏古近代交通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⑥ 国庆:《清代藏区驿传制度蠡测》,《西藏研究》,1996年第1期。陈庆英主编的《西藏通史》清前期关于西藏驿传也是由曾国庆撰写完成。
    ⑦ 邹立波:《清前期康区塘汛的设置及其作用与影响》,《西藏研究》,2009年第3期。
    ⑧ 刘文鹏:《清代驿传及其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① 房建昌:《清代西藏的行政区划及历史地图》,《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2期。
    ② 房建昌:《藏北三十九族述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1期。
    ③ 李风珍:《清朝对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行政分界的勘定》,《西藏研究》,2001年第1期。
    ④ 冯智:《中甸在清初勘界暨治藏中的地位》,《中国藏学》,2009年第1期。
    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和印度政府官员关于边界问题的报告》,1961年。
    ⑥ 周伟洲:《19世纪前后西藏与拉达克的关系及划界问题》,《中国藏学》,1991年第l期。
    ⑦ 苏发祥:《论森巴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西藏研究》,1990年第4期。
    ⑧ [意]伯戴克著,扎洛、彭陟焱译:《拉达克王国:公元950—1842年》,连续刊载于2009至2011年《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⑨ 伯戴克著,汤池安译:《一六八一至一六八三年西藏、拉达克以及莫卧儿的战争》[A],《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12辑[C],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① 扎洛:《五世达赖喇嘛1680年发给门隅、珞渝地方之法旨考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4期。
    ② 扎洛:《清代西藏与布鲁克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③ 扎洛:《清宫档案有关颇罗鼐平息不丹内乱之史料》,《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
    ④ 黄华平、凌燕:《论清王朝与布鲁克巴之间的宗藩关系》,《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
    ⑤ 周娟:《1616年至1959年的不丹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研究》,兰州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⑥ 王文静:《1641-1793年中国西藏与哲孟雄(锡金)的关系》,《中国藏学》,1989年,第3期。
    ⑦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年。
    ⑧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全译》,合肥:黄山出版社,1998年。
    ② 台北“故宫博物院”:《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台北“故宫博物院”印,1986年。
    ③ 张伟仁主编:《明清档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印,1986年。
    ④ 顾祖成等编:《清实录藏族史料》,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
    ① 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清初五世达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
    ② 陈燮章、索文清、陈乃文:《藏族史料集》第四册,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
    ③ 张其勤等:《清代藏事辑要》,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④ 北京大学历史系等:《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北京:三联书店,1963年。
    ⑤ 张羽新:《清朝治藏典章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
    ⑥ 《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⑦ 《番僧源流考·西藏宗教源流考》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⑧ 《西招图略·西藏图考》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⑨ 吴丰培先生编著、整理与校订的涉藏文献:《西藏日记》、《清季筹藏奏牍》、《藏纪概》、《西藏见闻录》、《西藏志》《藏乱始末闻记》、《西藏篇》、《藏事陈略》、《藏乱纪略》、《巴塘志略》、《理塘志略》、《打箭炉志略》、《炉霍屯志略》、《巴塘盐井乡土志》、《道孚风俗纪略》、《清代藏事辑要》、《清代藏事辑要续编》、《联豫驻藏奏稿》、《廓尔喀纪略辑补》、《民元藏事电稿》、《宗教源流考》、《番僧源流考》、《西招图略》、《赵尔丰川边奏牍》、《西藏奏疏》、《镇抚事宜》、《平定金川方略》、《平定两金川方略》、《巴勒布纪略》、《廓尔喀纪略》、《康輶记行》、《川藏游踪汇编》、《景纹驻藏奏稿》、《有泰驻藏日记》、《抚远大将军允棚奏稿》、《入藏须知》、《使藏纪程》、《西藏纪要》、《拉萨见闻录》、《西藏史大纲》、《清代藏事泰稿汇编》、《清光绪朝布鲁克巴密档》等等。见曾国庆、吴锡祺:《藏学研究论丛》,第六辑(吴丰培专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9年。
    ① 目前藏文历史文献的汉译情况,可参见《中国藏学年鉴2009》,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年,第21-23页
    ② 五世达赖喇嘛著:《五世达赖喇嘛传》,陈庆英等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③ 章嘉·若贝多杰著:《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④ 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⑤ 策仁旺杰著:《噶伦传》,周秋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⑥ 丹津班珠尔著:《多仁班智达传》,汤池安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
    ⑦ 洛桑却吉尼玛著:《章嘉若必多吉传》,陈庆英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⑧ 智观吧·贡却乎丹巴绕吉著:《安多政教史》,吴均等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
    ① 马大正,成崇德主编:《卫拉特蒙古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6页。
    ② 理藩院奏班禅等奏请班兵并贡物折(康熙五十六年七月初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210页。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二七,康熙四十五年十月乙巳条。
    ④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4页。
    ⑤ 谕拉藏汗派兵在藏援剿策妄阿喇布坦事(无年月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531页。
    ⑥ 婚后,噶尔丹丹津再没能回到西藏,并与策妄阿喇布坦之女博托洛克育有二子,分别是班珠尔和阿睦尔撒纳,后者为噶尔丹丹津遗腹子,后随母入辉特部。在乾隆年间被封为“辉特汗”,但投叛反复,乾隆二十二年兵败投俄罗斯。
    ⑦ 议政大臣奏报策妄阿喇布坦侵掠拉藏汗情形折(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258页。
    ① 允禵奏报归降准噶尔人口供折(康熙五十八年七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96年,第1414页。数次交战后,除阵亡和病故遣返之人外,西藏还有准噶尔兵三千余人。
    ②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6页。
    ③ 议政大臣奏报策妄阿喇布坦消息并请调驻军折(康熙五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229页。
    ① 议政大臣奏报策妄阿喇布坦侵掠拉藏汗情形折(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258页。
    ②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6-136页。
    ① 议政大臣奏报策妄阿喇布坦侵掠拉藏汗情形折(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258页。
    ② 议政大臣奏报策妄阿喇布坦消息并请调驻军折(康熙五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231页。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三,康熙五十六年七月壬申条。
    ④ 关于清朝驿传速度,康熙帝曾言:“我朝驿递之设最善:西边五千余里,九日可到:荆州、西安五日可到:浙江四日可到。”速递军情从西宁至京十日之内即可到达。
    ⑤ 汉政大臣奏报策妄阿喇布坦消息并请调驻军折(康熙五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232页。
    ① 谕拉藏汗派兵在藏援剿策妄阿喇布坦事(无年月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531页。
    ② 议政大臣奏报策妄阿喇布坦侵掠拉藏汗情形折(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259页。
    ③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6页。
    ④ 《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七,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庚寅条。
    ①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6-137页
    ② [意]依波利多·德西迪利著:《德西迪利西藏纪行》,杨民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6页。
    ③ 《德西迪利西藏纪行》记述的时间是11月13日,即十月十一日,与其前文所说的11月21日方才到达拉萨相矛盾。十月二十八日则根据《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丁巳条所载十月二十八日夜攻取大招、小招。
    ④ [意]依波利多·德西迪利著:《德西迪利西藏纪行》,杨民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6页.《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七年四月辛巳条载:“十月三十日,厄鲁特之噶隆沙克都尔扎布叛归准噶尔,将小招献降,我土伯特众解散,台吉那木扎尔等在布达拉北城开门投顺,准噶尔兵众拥入。”
    ① [意]依波利多·德西迪利著:《德西迪利西藏纪行》,杨民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6页。
    ② 据年羹尧所报:达克咱素与拉藏汗不合,准噶尔攻城时,达克咱开拉萨城北门,致使城破,而苏尔扎逃出之时,亦系达克咱属下将其擒获,达克咱献予策零敦多布。
    ③ 有学者认为当时只任命扎什则巴和隆布鼐为噶伦,但从康熙五十九年九月至十一月延信等在藏正法的六人中就包括二名噶伦,扎什则巴和阿昭拉,因而当时准噶尔任命了三位噶伦。
    ④ 允禵奏报归降准噶尔人口供折(康熙五十八年七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14页。
    ⑤ 允褪奏报归降准噶尔人口供折(康熙五十八年七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14页。
    ⑥ 允禵奏报归降准噶尔人口供折(康熙五十八年七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14页。
    ① 允禵奏闻唐古特三人所报消息折(康熙五十八年七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08页。
    ② 允禵奏报西藏情形折(康熙五十八年七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12页。
    ③ 允禵奏报西藏情形折(康熙五十八年七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12页。
    ① 议政大臣奏报策妄阿喇布坦侵掠拉藏汗情形折(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260页。《清圣祖实录》将此记于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乙巳条。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五,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甲戌条。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七,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庚寅条。
    ④ 《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七,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壬辰条。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二七八,康熙五十七年三月癸亥条。
    ② 领侍卫内大臣海金等奏报进剿策妄阿喇布坦计划折(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十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02页。《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七年六月甲午条亦有略载,源于此折。
    ③ 领侍卫内大臣海金等奏报进剿策妄阿喇布坦计划折(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十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02-1303页。
    ① 领侍卫内大臣海金等奏报进剿策妄阿喇布坦计划折(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十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03-1304页。
    ② 允褪密奏额伦特、色楞与准噶尔藏北战役详情折(康熙五十八年五月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92页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一,康熙五十七年闰八月丙午条。
    ④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一,康熙五十七年九月甲辰条。
    ① 不著撰人:《西藏志》,见《<西藏志><卫藏通志>》合订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页。
    ② 准噶尔释放后回西宁的额伦特军中参将舒明报。
    ③ 准噶尔释放后回西宁的额伦特军中西宁千总马右仁、兵丁阎兴邦与色楞军中理藩院领催多尔济、舒德依所报一致。
    ① 由额伦特军中参将舒明报。
    ② 允禵密奏额伦特、色楞与准噶尔藏北战役详情折(康熙五十八年五月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92-1394页;康熙帝就色楞额伦特等领兵进藏战败谕(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十四日),《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355-1356页。杨如松解送粮队被劫一是出于《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七年十月甲戌条,其余据满文材料所撰。
    ③ 允禵密奏额伦特、色楞与准噶尔藏北战役详情折(康熙五十八年五月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93页。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一,康熙五十七年九月己卯条。
    ② 允禵密奏额伦特、色楞与准噶尔藏北战役详情折(康熙五十八年五月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94页。
    ③ 康熙帝就色楞额伦特等领兵进藏战败谕(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十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55-1356页。
    ④ 允禵等奏为办理军务折(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50页。
    ① 允祉等奏为办理军务折(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50页。
    ② 为征剿准噶尔军所发上谕(康熙五十七年九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30页。
    ③ 张其勤:《清代藏事辑要》,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72页。《清圣祖实录》,将该事记于十月庚午条。
    ① 允祉等奏为办理军务折(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50页。
    ② 允祉等奏为办理军务折(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50页。
    ③ 康熙帝就色楞额伦特等领兵进藏战败谕(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十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56页。
    ① 海金等奏为遣使西藏等事折(康熙五十八年正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63-1364页。
    ② 允禵奏报甘肃青海调兵情形折(康熙五十八年三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73页。
    ③ 赴藏主事胡毕图回述藏情折(康熙五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四,第1-6页。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五,康熙五十八年九月乙未条。多名学者皆言《清实录》未载清廷遣胡毕图遣进藏之事,惟见载于满文奏折。实不为然,九月乙未条胡毕图之报告证明清廷并未隐讳胡毕图使藏之事,亦未回避询问策零敦多布的问题。
    ① 允禵奏谢赏药折(康熙五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54页。
    ② 允禵奏谢赏药折(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56页。
    ③ 允禵奏请康熙帝恕冒奏之罪折(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58页。
    ④ 海金等奏为赏赍青海贝勒等折(康熙五十七年九月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29页。
    ⑤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一辑,转引自马大正,成崇德主编:《卫拉特蒙古史纲》,第205页。
    ⑥ 预备进藏兵数折(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十三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04页。
    ① 康熙帝谕西征军大臣同心协力取藏地(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42页。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五,康熙五十八年九月乙未条。
    ② 遵旨起程进藏折(康熙五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褪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七,第7页。
    ③ 章嘉·若贝多杰著:《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45页。
    ④ 册封里塘呼毕勒罕为弘法觉众第六世达赖喇嘛(康熙五十九年二月二十七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33页。
    ① 顾祖成:《明清治藏史要》,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济南:齐鲁书社,1999年,第139页。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六,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丙辰条。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七,康熙五十九年正月壬申条。
    ④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六,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丙辰条。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六,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辛酉条。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六,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丙辰条。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六,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辛酉条。
    ④ 允褪奏棍布木庙会盟与会者一致遵旨护送呼毕勒罕入藏折(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初九),《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卷六,第6-9页。与会的青海蒙古王公:亲王罗卜藏丹津、郡王察汗丹津,贝勒额尔德尼克托克托奈、阿喇布坦、鄂木布、贝子巴勒珠尔阿喇布坦、罗卜藏达尔扎、台吉吹喇克诺木奇、贝勒罗卜藏察罕色普特恩扎勒、绷苏克旺扎勒、贝子阿喇布坦、公达什敦多布、车楞嘎勒丹达什、台吉扎布阿喇布坦、达木林色普特恩、索诺木达启等十九人。
    ⑤ 允禵奏棍布木庙会盟与会者一致遵旨护送呼毕勒罕入藏折(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初九),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六,第6页。
    ① 允禵奏请进藏或往木鲁乌苏折,(康熙五十九年正月初五),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47-1448页。
    ② 允禵奏西宁军内大臣不睦等事折(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初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48页。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七,康熙五十九年正月丁酉条。
    ④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六,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辛酉条。
    ⑤ 年羹尧奏法喇不宜领兵进藏折(康熙五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08页。
    ⑥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七,康熙五十九年二月癸丑条。
    ⑦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六,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辛酉条。遵旨预备护送呼毕勒罕进藏官兵折(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初九),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六,第3-5页。
    ⑧ 北路出征官员名单:大将军王允禵、平王讷尔苏、前锋统领弘曙、弘智、弘曦、公嫩托和、公奎惠、平逆将军延信、喀尔喀多罗郡王和硕额驸敦多布多尔济、卫拉特多罗贝勒和硕额驸阿宝、公策旺诺尔布、宗室都统楚宗、宗室海山、宗室普奇、都统穆森汪吉利、西安将军宗札布、闲散大臣伯钦拜、闲散大臣拉忻、护军统领五十八、副部统阿林保、副都统宗室赫世亨、副都统觉罗伊里布、副都统萨尔禅、副都统包色、副都统状图、副都统乌里布、副都统长龄、副都统徐国贵、荆州副都统宁古利、兵部侍郎札克丹、陕西巡抚噶什图、固原提督马见伯、山东总兵官李瞵、川北总兵官王云吉。见允禵等请安折(康熙五十九年七月初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60页。
    ① 邓锐龄:《1720年清军进入西藏的经过》,见《邓锐龄藏族史论文译文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第305页。
    ② 允禵奏报修路通车折(康熙五十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58页。
    ③ 允褪奏为调军情形折(康熙五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66页。
    ④ 铁船居士(李风彩):《藏纪概》,卷之初,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19页。
    ⑤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九,康熙五十九年十月乙卯条。
    ① 铁船居士(李凤彩):《藏纪概》,卷之初,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1页。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七八,康熙五十七年三月丙寅条。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九,康熙五十七年六月辛丑条。
    ④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一,康熙五十七年十月甲子条。
    ⑤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四,康熙五十八年六月丁巳条,六月壬戌条。
    ⑥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五,康熙五十八年九月甲戌条;九月己丑条;卷二八六,十月癸酉条。
    ⑦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六,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庚戌条。
    ① 邓锐龄:《1720年清军进入西藏的经过》,见《邓锐龄藏族史论文译文集》,第308-311页。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九,康熙五十九年十月庚戌条。
    ① 据延信禀青海王公留藏驻守饬令会商折(康熙六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四,第19-21页。
    ② 据延信禀青海王公留藏驻守饬令会商折(康熙六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四,第22页。
    ① 据延信禀青海王公留藏驻守饬令会商折(康熙六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四,第25-26页。
    ② 据延信禀青海王公留藏驻守饬令会商折(康熙六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四,第26-27页。
    ① 据延信禀青海王公留藏驻守饬令会商折(康熙六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四,第30-31页。
    ② 魏源:《圣武记》,卷三外藩,雍正两征厄鲁特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35页。
    ① 青海郡王察汗丹津因病回青折(康熙六十年三月十二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六,第1-2页。
    ② 贝子巴拉珠尔拉布坦擅自率兵回青请旨定夺折(康熙六十年五月初四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七,第12-13页。
    ③ 贝子巴拉珠尔拉布坦擅自率兵回青请旨定夺折(康熙六十年五月初四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七,第12-13页。
    ④ 罗卜藏丹津派员将蒙古奏折递到并贡品呈进折(康熙六十年三月十二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六,第4-5页。
    ⑤ 罗卜藏丹津派员来此向其详询藏情折(康熙六十年三月二十七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六,第18页。
    ① 海金等奏报进剿策妄阿喇布坦计划折(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十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04页。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六,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丙辰条。
    ③ 康熙帝谕西征军大臣同心协力取藏地(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42页。
    ④ 《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和《清实录》俱称喀尔喀及满汉大兵驻藏三千人,据笔者合计此数仅为二千九。问题出在察哈尔兵之数,《清实录》康熙六十年二月己未条载,“察哈尔兵五百名,然《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多处载察哈尔兵只为四百,但又计总数三千。后根据年羹尧雍正元年十月十六日奏折得知“彼等之兵丁原有四百,为满五百之数,加上彼等之孩子、跟役,则为五百”。见《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第20页。
    ① 据延信禀达赖喇嘛及青海王公等均肯留大兵驻守西藏折(康熙六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四,第14-16页。《清圣祖实录》,卷二九一,康熙六十年二月己未条。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九一,康熙六十年三月己丑条。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九二,康熙六十年四月庚申条。
    ④ 《清圣祖实录》,卷二九四,康熙六十年九月甲午条。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二九八,康熙六十一年七月壬寅条。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九一,康熙六十年二月己未条。
    ③ 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六,第4-5页,第18页。
    ① 青海郡王察汗丹津因病回青折(康熙六十年三月十二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六,第1-2页。
    ② 郡王察汗丹津来谒见,请止调兵折(康熙六十年五月初四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七,第14-16页。
    ③ 贝子巴拉珠尔拉布坦擅自率兵回青海请旨定夺折(康熙六十年五月初四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七,第12-13页。
    ④ 议政大臣吴尔瞻等奏为罗卜藏丹津二母福晋想念子折(康熙六十一年五月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502-1503页。
    ①允禵奏报唐古特人来投折(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57页。
    ②据延信禀将从逆第巴达克咱等六人审明录供处决折(康熙六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褪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五,第8-17页。在第一次征藏期间清廷曾决定,如果达克咱向朝廷效忠则不予追究,否则解送北京,当时并无在藏就地正法之意。见理藩院寄密旨与署理将军事物额伦特等之咨文(康熙五十七年八月十四日),《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317页。
    ③ 郭胜利《有关康雍朝阿尔布巴一则史料考证》一文认为索诺木达尔扎与阿尔布巴为“姨父”与“外甥”的关系,非“甥舅”关系。见《清史研究》,2010年第四期。
    ④ 允禵认为阿尔布巴知准噶尔不能久占藏地,遣使只“为己身后日安全计”。
    ⑤ 询问阿尔布巴差人西藏消息折(康熙五十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 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三,第16-20页。
    ① 据延信禀青海王公留藏驻守饬令会商折(康熙六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四,第30页。
    ② 第巴阿尔布巴由藏投诚详情折(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初七),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徽复制中心,1991年,卷八,第8-14页。允禵奏报唐古特人来投折(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57页。
    ③ 遵旨派人赴藏探听消息折(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初九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六,第6页。
    ④ 康济鼐派员禀报藏情并献奏文折(康熙六十年二月十八日),吴丰培编纂:《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卷十三,第14-15页。
    ① 署理大将军事务延信等奏请西藏诸事折(雍正元年正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页。见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① 署理大将军事务延信等奏请西藏诸事折(雍正元年正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页。见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② 署理定西将军印务公策旺诺尔布等奏请万安折(雍正元年二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36页。
    ③ 署理大将军事务延信等奏请西藏诸事折(雍正元年正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页。见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① 署理大将军事务延信等奏请西藏诸事折(雍正元年正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页。见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② 史松:《雍正研究》,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9页。
    ③ 延信、年羹尧奏请紧要事件先具稿密呈侯批折(雍正元年正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3页。
    ④ 年羹尧奏请进京陈情折(雍正元年正月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8-9页。
    ① 刑科给事中赵殿最奏陈暂开捐纳以济西陲军需等事折(雍正元年二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47页。
    ② 奏陈川省地方应行事宜折(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七日),《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第237-238页。
    ③《清世宗实录》,卷五,雍正元年三月甲申条。
    ④ 川陕总督年羹尧奏请择员驻防察木多折(雍正元年三月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47页。《清世宗实录》,卷五,雍正元年三月辛卯条。
    ① 驻扎拉萨策旺诺尔布等奏报青海诸台吉会盟密谋反叛折(雍正元年二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35页。同见云贵总督高其倬筹备滇藏防务折(雍正元年四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218页。
    ① 驻扎拉萨策旺诺尔布等奏报青海诸台吉会盟密谋反叛折(雍正元年二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35页。
    ②驻柴达木之西安将军宗札布等奏报罗卜藏丹津行将反叛折(雍正元年三月初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42页。
    ③ 《清世宗实录》,卷四,雍正元年二月乙亥条。
    ④ 邓锐龄:《年羹尧在雍正朝初期治藏政策孕育过程中的作用》,《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第81页。
    ⑤ 侍郎常寿奏转青海受封各王公谢恩折(雍正元年四月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79页。
    ⑥ 云贵总督高其倬筹备滇藏防务折(雍正元年四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218-219页。
    ① 奏覆西海等处军务情形折(雍正元年四月十八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39页。
    ② 《清世宗实录》,卷八,雍正元年六月壬戌条。
    ③ 《清世宗实录》,卷十,雍正元年八月庚午条。
    ④ 《清世宗实录》,卷十七,雍正二年三月癸未条。
    ① 马大正,成崇德主编:《卫拉特蒙古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9页。
    ② 年羹尧凑陈平定罗卜藏丹津善后事宜十三条折(雍正二年五月十一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45-359页。
    ① 纳兰奏报进藏熬茶及沿途见闻等事折(雍正二年正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602页。
    ② 《清世宗实录》,卷五,雍正元年三月己亥条。
    ③ 年羹尧奏闻西藏情形折(雍正元年五月二十四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7页。
    ④ 《清世宗实录》,卷五,雍正元年三月甲申条。
    ⑤ 允祥等奏报达赖喇嘛奏疏等事折(雍正四年正月初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253页。
    ⑥ 年羹尧奏闻动用库银事宜折(雍正元年五月二十四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6页。《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53页。
    ①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4页。
    ② 策旺诺尔布在奏折中没有说见到纳兰,但侍卫商都(尚都)等皆是纳兰的手下,所以当时纳兰应与策旺诺尔布等在途中见面了。
    ③ 侍郎常寿密奏策旺诺尔布将抵西宁折(雍正元年九月二十四日)及雍正帝上谕一道,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378-379页。
    ④ 年羹尧报藏主事途遇罗卜藏丹津情形折(雍正二年正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616页。策旺诺尔布等于康熙六十一年派伊斯海等前往阿可里地方探听准噶尔信息。
    ⑤ 纳兰奏报进藏熬茶及沿途所见所闻等事折(雍正二年正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602页。
    ⑥ 年羹尧奏报西藏堵截防备罗卜藏丹津情形折(雍正二年正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603页。
    ⑦ 内阁学士鄂赖奏报赏赐达赖班禅及西藏防务青海蒙古折(雍正元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461页。
    ⑧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4-215页。
    ⑨ 内阁学士鄂赖奏报赏赐达赖班禅及西藏防务青海蒙古折(雍正元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461页。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6页。
    ① 年羹尧报藏主事途遇罗卜藏丹津情形折(雍正二年正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616页。
    ② 纳兰奏报进藏熬茶及沿途所见所闻等事折(雍正二年正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603页。年羹尧奏报西藏堵截防备罗卜藏丹津情形折(雍正二年正月初五日),《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603页。
    ③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6页。
    ④ 内阁学士鄂赖奏报赏赐达赖班禅及西藏防务青海蒙古折(雍正元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461-462页。隆布鼐所领兵数见《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344页。据周瑛后来报,鄂赖到藏后,与赵儒前往阿里,周瑛到藏前回抵拉萨。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册,第710页。
    ⑤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7页。
    ① 松潘总兵周瑛奏谢简授总兵折(雍正元年六月初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490页。
    ② 年羹尧奏报罗卜藏丹津渡黄河折(雍正元年九月十八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2-13页。
    ③ 岳钟琪奏为预防罗卜藏丹津已咨令周瑛带兵赴藏折(雍正元年十月初六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42页。
    ④ 雍正帝给周瑛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0页。
    ⑤ 周瑛奏报领兵进藏日期折(雍正元年十一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202-203页。
    ⑥ 年羹尧奏闻剿贼诸事折(雍正元年十一月十四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6页。
    ⑦ 周瑛奏报领兵抵藏日期及安定人心缘由折(雍正元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44页。
    ⑧ 雍正帝在鄂赖雍正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奏折上的朱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462页。
    ⑨ 鄂赖奏报西藏已防范罗卜藏丹津事折(雍正二年正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606页。
    ⑩ 奏遵旨代批周瑛折(无年月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70页。
    ① 周瑛所奏的藏北投顺的户数与《颇罗鼐传》所载有偏差。后者载当时藏北“大小各地,诸如那霄、玉树、霍尔四部,上下仲巴、多需、白黑黄三穷布等二万余户,全都归附了皇上和达赖。蒙古部落谋反者的坐骑、护身铠甲、作战兵器,尽行收缴。”又缴获“计骏马一千六百余匹;牦牛四千一百头;犏牛一百五十头;绵羊近二万只;黄金百两:白银五百两;火炮(应为火器)三百座;刀箭长矛三百件;酥油三百驮。”见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汤池安译:《颇罗鼐传》,第221页。
    ② 附奏鄂赖料理西藏事务折(无年月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61页。
    ③ 周瑛奏在藏防范抚绥诸事折(雍正二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0-362页。
    ④鄂赖奏报会商达赖康济鼐等固守拉萨折(雍正二年四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748页。
    ⑤ 鄂赖等奏报康济鼐等防备罗卜藏丹津事折(雍正二年正月二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634-636页。
    ⑥ 周瑛料理藏内军务折(雍正四年正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册,第710-711页。
    ⑦ 年羹尧奏报内阁学士鄂赖来西宁办理蒙古事折(雍正二年三月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716页。《清世宗实录》,卷一七,雍正二年三月丁亥条。
    ① 年羹尧奏报捉拿罗卜藏丹津情形折(雍正二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748页。年羹尧奏报调兵围攻克里野之罗卜藏丹津折(雍正二年八月十五日),同书,第903页。
    ② 周瑛料理藏内军务折(雍正四年正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册,第710页。
    ③ 年羹尧奏报达赖喇嘛遣使至西宁情形折(雍正二年四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768页。
    ④ 年羹尧奏报达赖喇嘛遣使前来贡物等事折(雍正二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850页。
    ⑤ 附奏唐古特不可倚信折(无年月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52页。
    ① 高其倬奏中甸地可开垦折(雍正二年四月二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881页。
    ② 复陈策妄阿喇布坦事宜折(雍正三年二月初七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14页。《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4册,第423-424页。
    ③ 年羹尧奏报遵旨留兵驻察木多折(雍正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14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册,第540-541页。
    ④ 年羹尧等奏请撤回驻藏兵丁及善后折(雍正三年三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073页。
    ① 周瑛奏奉文自藏撤兵起程事折(雍正三年七月二十六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2-364页。
    ② 高其倬奏备滇藏边境防务折(雍正元年四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220-221页。
    ③ 岳钟琪奏张元佐密禀事折(雍正元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291-292页。
    ④ 松潘总兵周瑛奏谢简授总兵折(雍正元年六月初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490页。
    ① 岳钟琪奏陈料理兵马起程日期及支用钱粮数目折(雍正元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290页。
    ② 岳钟琪奏调官兵驻防泸定桥、里塘及屯驻黄胜关情由折(雍正元年五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363-365页。
    ③ 岳钟琪奏报德格部落情愿归诚效力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册,第515-516页。
    ① 年羹尧雍正元年八月二十二日折上的朱批,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63页。
    ② 奏明料理西海边境军务折(雍正元年九月十一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65页。
    ③ 岳钟琪奏为预防罗卜藏丹津已咨令周瑛带兵赴藏折(雍正元年十月初六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43页。
    ④岳钟琪奏自成都领兵起程暂驻松潘折(雍正元年九月三十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41页。《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册,第48页。
    ⑤ 年羹尧奏剿贼诸事折(雍正元年十一月十四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6页。
    ⑥ 《清世宗实录》,卷一三,雍正元年十一月己亥条。
    ⑦ 高其倬奏遵旨调员带兵进驻中甸折(雍正二年正月二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517-518页。
    ⑧ 此数目据郝玉麟雍正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奏折。《清世宗实录》雍正二年二月丙寅条记:藏族头目“率众三千五百户、男妇一万七千五百名、喇嘛一千十四人,投诚纳土”,此数据云贵总督高其倬雍正二年正月二十日奏折所得,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册,第518页。正月二十日,高其倬根据早前郝玉麟所递送的数目上奏,之后又有藏 人来投郝玉麟,所以其后上奏数目有所增加,喇嘛数不变。
    ① 郝玉麟奏驻扎中甸事折(雍正二年正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519-523页。
    ② 高其倬奏云南进藏军务折(雍正二年二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610-611页。
    ③ 郝玉麟奏进抵擦哇岗等地折(雍正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719页。
    ④ 高其倬奏获审青海蒙古奸细及奔巴等处藏民归顺折(雍正二年四月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803-804页。
    ⑤ 郝玉麟奏报驻扎察木多情形折(雍正三年四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册,第723页。
    ⑥ 年羹尧奏招抚青海蒙古所属康区藏族部落折(雍正二年三月初八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94页。
    ① 年羹尧奏陈平定罗卜藏丹津善后事宜十三条折(雍正二年五月十一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50-359页。
    ② 《清世宗实录》,卷二十,雍正二年五月戊辰条。
    ① 王景灏奏请亲完革达经理建城事宜折(雍正二年十一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册,第919页。② 《清世宗实录》,卷三十,雍正三年三月丁未条。
    ① 岳钟琪奏酌议尚未举行之年羹尧所奏善后条陈五款折(雍正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册,第171-173页。
    ① 允祥等奏议岳钟琪之川陕善后五款等事折(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157-1158页。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三八,雍正三年乙未条。
    ③ 四川布政使罗殷泰奏城工钱粮数折(雍正四年正月二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258页。
    ④ 奏报遵旨留兵驻守察木多折(雍正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15页。
    ⑤ 鄂尔泰奏请撤回驻防叉木多官兵折(雍正四年八月初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册,第853页。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九,康熙五十七年六月辛丑条。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四,康熙五十八年六月丁巳条,六月壬戌条。
    ③ 曾国庆:《清代藏史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齐鲁书社,1999年,第209-210页。
    ④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五,康熙五十八年九月甲戌条,九月己丑条,卷二八六,十月癸酉条。
    ⑤ 《<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18-520页。
    ① 雍正二年,清廷只提出将康巴地区划归朝廷直接管理,尚未明确康巴各地方归滇还是归川,所以在此称为“康藏界线”,“川藏界线”则是清廷明确将洛隆宗以东归入四川以后的称法。
    ② 年羹尧奏陈平定罗卜藏丹津善后事宜十三条折(雍正二年五月十一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第2册,第350-359页。
    ③ 年羹尧附陈西海等处边地形势折(无年月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36页。
    ④ 允祥等奏议年羹尧善后十三款内之四款事折(雍正三年七月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170页。
    ① 岳钟琪奏报青海蒙古请西藏归还原属藏族部落折(雍正三年三月十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册,第622-623页。
    ② 岳钟琪奏折上的朱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册,第623-624页。
    ③ 岳钟琪奏折上的朱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册,第623-624页。
    ④ 岳钟琪奏酌议尚未举行之年羹尧所奏善后条陈五款折(雍正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册,第171-173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三八,雍正三年十一月乙未条。
    ② 谕达赖喇嘛赏赐土地及委任噶伦(雍正三年十一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5-366页。
    ① 岳钟琪奏报令周瑛确勘应赏达赖喇嘛地方折(雍正四年二月初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册,第759页。《元以来西域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2册,第370页。
    ② 鄂齐等奏请赏赐达赖喇嘛事宜折(雍正四年二月初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267页。
    ③ 周瑛奏报勘定内外户口数目缘由并请陛见折(雍正四年七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册,第713页。
    ④ 周瑛奏报勘定内外户口数目缘由并请陛见折(雍正四年七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册,第714页。
    ① 《木氏宦谱》,二十世考,民国二十年(1931)手抄本。
    ② 刘健:《庭闻录》豫章丛书本影印,卷四,《开藩专制》,上海:上海书店,1985年。
    ③ 刘健:《庭闻录》豫章丛书本影印,卷三,《收颠入缅》,上海:上海书店,1985年。
    ④ 蒙文老档,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清初五世达赖喇嘛档案史料洗编》[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66页。
    ⑤ 五世达赖著:《五世达赖喇嘛传》,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下册,第51页。
    ⑥ 五世达赖著:《五世达赖喇嘛传》,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下册.第127页。
    ⑦ 阿旺钦饶著:《木里政教史》,鲁绒格丁等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14页。
    ⑧ 隋浩昀:《罕都事件及其对清初川滇藏区的影响》,《中国藏学》,1996年第3期。
    ⑨ 《蒙文老档》所载,第一次为康熙九年闰二月清帝给达赖喇嘛敕文,参见《清初五世达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第67页;第二次是康熙十一年(1672)藏历一月,又参见《五世达赖喇嘛传》下册,第75页。
    ⑩ 五世达赖著,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五世达赖喇嘛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下册,第109页。
    11 《中甸藏文档案史料》,参见冯智:《明至清初云南藏区的政教关系及其特点》,《中国藏学》,1993年第4期。
    ① 冯智:《明至清初云南藏区的政教关系及其特点》,《中国藏学》,1993年第4期。
    ② 五世达赖著:《五世达赖喇嘛传》,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下册,第141页。
    ③ —史馆藏内阁起居注,参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52页。《清圣祖实录》,卷四八,康熙十三年七月壬申。
    ④ 邓锐龄:《结打木、扬打木二城考》,见《邓锐龄藏族史论文译文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班社,2004年,第271页。
    ⑤ 邓锐龄:《吴三桂叛清期间同第五辈达赖喇嘛通使始末》,见《邓锐龄藏族史论文译文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第292页。
    ⑥ 五世达赖著:《五世达赖喇嘛传》,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157页。
    ⑦ 五世达赖著:《五世达赖喇嘛传》,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174页。藏文《木里政教史》载:木虎年(1674)十月西藏进军中甸,木里上层率军援西藏军队赴中甸,“木里步兵正可施展特长,独自攻下坚固的中甸城而取胜。”西藏军队占领中甸,木兔年(1675)达赖喇嘛将之前卡卓(罕都)占领的俄亚等五村赐给随西藏征战的木里上层。参见阿旺钦饶著,鲁绒格丁等译:《木里政教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30页。
    ⑧ 冯智:《中甸在清初勘界暨治藏中的地位》,《中国藏学》,2009年第1期。
    ① 高其倬奏报中甸情形折(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431-432页。
    ② 高其倬奏报中甸情形折(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431-432页。
    ③ 此数目据郝玉麟雍正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奏折。《清世宗实录》雍正二年二月丙寅条记:藏族头目“率众三千五百户、男妇一万七千五百名、喇嘛一千十四入,投诚纳土”,此数据云贵总督高其倬雍正二年正月二十日奏折所得,见《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2册,第518页。正月二十日,高其倬根据早前郝玉麟所递送的数目上奏,之后又有藏人来投郝玉麟,所以其后上奏数目有所增加,喇嘛数不变。
    ④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康熙五十九年二月甲子条。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七,康熙五十九年四月壬寅条。
    ② 《木氏宦谱》,二十三世考,民国二十年(1931)手抄本。《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七,康熙五十九年三月己丑条。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九○,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丙子条。
    ④ 《清圣祖实录》,卷二九○,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丙子条。
    ⑤ 《木氏宦谱》,二十三世考,民国二十年(1931)手抄本。
    ① 奏报遵旨留兵驻守察木多折(雍正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第315页。
    ② 高其倬奏察木多归四川折(雍正三年五月初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册,第921-922页。
    ③ 周瑛奏奉文自藏撤兵起程事折(雍正三年七月二十六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2-364页。
    ④ 郝玉麟奏与周瑛勘界折(雍正三年十二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册,第543-545页。
    ⑤ 《清世宗实录》,卷四三,雍正四年四月癸亥条。
    ① 周瑛奏在藏防范抚绥诸事折(雍正二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1页。
    ② 周瑛奏报与钦差鄂齐赴藏宣旨指授疆界折(雍正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1页。
    ③ 《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08页。
    ① 署理大将军事务延信等奏请西藏诸事折(雍正元年正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页。见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页。
    ② 署理大将军事务延信等奏请西藏诸事折(雍正元年正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页。见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页。
    ① 年羹尧等奏请撤回驻藏兵丁及善后折(雍正三年三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073页。
    ② 年羹尧等奏请康济鼐留任藏务折(雍正三年四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100页。同见《清世宗实录》,卷三十,雍正三年三月辛丑条。
    ① 年羹尧等奏请康济鼐留任藏务折(雍正三年四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100页。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三十,雍正三年三月辛丑条。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三八,雍正三年十一月乙未条。
    ④ 允祥等奏报达赖喇嘛奏疏等事折(雍正四年正月初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253-1254页。
    ① 允祥等奏报达赖喇嘛奏疏等事折(雍正四年正月初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253-1254页。
    ② 敕谕七世达赖喇嘛复其请派官员指导事务以康济鼐等办理藏务与中央官员无异(雍正四年正月二十五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9-370页。
    ③ 鄂齐等奏报在西安府侯旨折(雍正四年正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257页。
    ① 岳钟琪奏报鄂齐等起程进藏日期及另备赏赐折(雍正四年二月初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册,第759页。
    ② 鄂齐等奏报赴藏见诸喇嘛情形折(雍正四年八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392-1393页。岳钟琪奏差参将王刚自藏返抵西安禀报西藏情形折(雍正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3-374页。
    ③ 鄂齐等奏赴藏见达赖、噶伦等情形折(雍正四年八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394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五二,雍正五年正月丁巳条。
    ② 李风珍:《清代西藏郡王制初探——读清史札记》,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第43页。
    ③ 纳兰奏报进藏熬茶及沿途所见所闻事折(雍正二年正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603页。
    ①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4页。
    ② 鄂齐等奏赴藏见达赖、噶伦等情形折(雍正四年八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394页。
    ③ 附奏唐古特不可倚信折(无年月日),《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第352页。从内容看,此折应该是年羹尧根据雍正帝在他雍正二年四月十八日折(《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768页)朱批的回奏,因此此折出于雍正二年四月以后两三个月之内。
    ④ 雍正帝朱批,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52页。
    ① 年羹尧奏闻达赖喇嘛之父事折(无年月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71页。
    ② 鄂齐等奏赴藏见达赖、噶伦等情形折(雍正四年八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394页。《颇罗鼐传》第227页亦载鄂齐警告索诺木达尔扎不要干政。
    ① 鄂齐等奏赴藏见达赖、噶伦等情形折(雍正四年八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394页。
    ② 鄂齐等奏赴藏见达赖、噶伦等情形折(雍正四年八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394页。
    ③ 周瑛奏请升赏管理西藏官员并恳随钦差入藏料理事宜折(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8页。
    ④ 鄂齐等奏赴藏见达赖、噶伦等情形折(雍正四年八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394页。
    ① 鄂齐等奏赴藏见达赖、噶伦等情形折(雍正四年八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394页。
    ② 鄂齐等奏赴藏见达赖、噶伦等情形折(雍正四年八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394页。
    ③ 鄂齐等奏赴藏见达赖、噶伦等情形折(雍正四年八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394页。
    ④ 《清世宗实录》,卷五二,雍正五年正月丁巳条。
    ① 岳钟琪奏差员自藏返抵西安禀报西藏详情折(雍正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3页。
    ② 雍正帝在岳钟琪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4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五一,雍正四年十二月甲申条。
    ② 周瑛奏请升赏管理西藏官员并恳随钦差入藏料理事宜折(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8页。
    ③ 岳钟琪遵旨奏陈拟在察木多等处设兵应援事折(雍正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5-376页。
    ① 岳钟琪遵旨奏陈拟在察木多等处设兵应援事折(雍正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5-376页。
    ② 雍正帝在岳钟琪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7页。
    ③ 《清世宗实录》,卷五二,雍正五年正月丁巳条。
    ① 岳钟琪奏准噶尔若侵藏预筹保护达赖喇嘛折(雍正五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7-379页。
    ② 雍正帝在岳钟琪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0页。
    ③ 岳钟琪奏报委员随同钦差入藏缘由折(雍正五年闰三月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9册,第432页。
    ④ 四川巡抚马会伯奏报钦差马腊等进藏日期折(雍正五年四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9册,第682页。马腊等奏报自成都起程赴藏日期折,(雍正五年四月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464页。
    ⑤ 岳钟琪奏陈料理西藏阿尔布巴等杀害康济鼐事折(雍正五年八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册,第420-424页。同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3页。
    ①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6页。
    ②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30页。
    ③ 东嘎·洛桑赤列著:《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陈庆英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第64页。
    ④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44页。
    ⑤ 岳钟琪等奏报询据达赖喇嘛听差关于康济鼐被杀情由并请示准否其进京折(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6页。
    ①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44-249页。颇罗鼐陈报阿尔布巴等杀害康济鼐奏书(雍正五年七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2页。
    ② 达鼐奏报康济鼐被众噶伦擒拿折(雍正五年八月初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496页。
    ③ 管理打箭炉地方事务喇嘛等奏报康济鼐被杀折(雍正五年八月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502页。
    ④ 岳钟琪等奏康济鼐被杀即派兵在里塘等处坐塘急递西藏文报探听消息折(雍正五年八月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3页。
    ⑤ 颇罗鼐陈报阿尔布巴等杀害康济鼐奏书(雍正五年七月十七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1页。《清世宗实录》,卷五九,雍正五年七月癸酉条。
    ① 颇罗鼐陈报阿尔布巴等杀害康济鼐奏书(雍正五年七月十七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2页。
    ② 管理打箭炉地方事务喇嘛等奏报康济鼐被杀折(雍正五年八月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502页。达鼐奏报康济鼐被杀达赖喇嘛派使臣折(雍正五年八月十六日),《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503页。阿尔布巴等奏报众噶伦合谋杀死康济鼐折(雍正五年八月三十日),《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509页。
    ③ 马腊等密奏隆布鼐等杀害康济鼐之详情折(雍正五年八月三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507-1508页。达赖喇嘛奏报众噶伦合谋杀死康济鼐缘由折(雍正五年八月三十日),《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508页。
    ④ 马腊等奏转达赖喇嘛谢颁旨教诲折(雍正五年八月三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510页。
    ⑤ 多杰才旦主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第432页。
    ①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51-276页。
    ② 马腊等奏报派人劝颇罗鼐休战折(雍正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544-1545页。
    ①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77-289页。
    ②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0-296页。
    ③ 马腊等奏报差往颇罗鼐处送书之人被拘折(雍正六年五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634页。
    ① 马腊等奏报颇罗鼐进入布达拉宫折(雍正六年六月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637-1638页。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8-302页。
    ① 达鼐奏康济鼐被杀达赖喇嘛派使臣折(雍正五年八月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503页。
    ② 雍正帝在岳钟琪雍正五年九月十五日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93页。
    ③ 谕怡亲王传知岳钟琪据报康济鼐被擒当将西藏事宜料理清楚(雍正五年八月或九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0页。该史料汇编将雍正帝此谕时间考订为“雍正五年七月”,实为讹误。据笔者考证,此谕源于雍正帝得到达鼐的奏报,而后密谕怡亲王允祥。达鼐的奏报最早的是八月初三日从西宁发出,所以此上谕应在八月以后。又据《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0册第744页鄂尔泰奏折,其于雍正五年十月初二日接兵部火牌递至调兵公文中,亦有相同上谕发给鄂尔泰。按时间推算应为八月中旬从北京发出。从内容看,按达鼐奏报,皇帝决定用兵西藏,再获得岳钟琪于雍正五年八月十九日从成都发出两折之后,皇帝决定暂缓用兵,所以此谕在岳钟琪奏折到京之前的发出的,大概是八月下旬至九月初拟定。
    ① 雍正帝在岳钟琪雍正五年九月十五日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93页。
    ② 岳钟琪等奏康济鼐被杀即派在里塘等处坐塘急递西藏文报探听消息折(雍正五年八月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3页。《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0册,第420-424页。
    ③ 岳钟琪奏陈料理西藏阿尔布巴等杀害康济鼐管见折(雍正五年八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册,第419页。
    ① 岳钟琪奏陈料理西藏阿尔布巴等杀害康济鼐管见折(雍正五年八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册,第420页。
    ② 岳钟琪等奏康济鼐被杀即派在里塘等处坐塘急递西藏文报探听消息折(雍正五年八月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4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册,第421页。
    ③ 雍正帝在岳钟琪等雍正五年八月十九日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4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册,第421页。
    ④ 《清世宗实录》,卷六一,雍正五年九月庚申条。
    ⑤ 马腊等奏内地之兵明春再令起程折(雍正五年八月三十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92页。《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511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六二,雍正五年十月己亥条。
    ② 岳钟琪奏陈谢恩折(雍正五年十二月初六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台北“故宫博物院”印,1986年,第九辑,第453-454页。
    ③ 岳钟琪奏报参将颜清如所禀西藏颇罗鼐与阿尔布巴交战折(雍正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1册,第84页。
    ④ 《清世宗实录》,卷六三,雍正五年十一月癸丑条。
    ⑤ 雍正帝在鄂尔泰雍正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95-396 页。
    ① 雍正帝在鄂尔泰雍正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95-396页。
    ② 雍正帝在鄂尔泰雍正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95-396页。
    ③ 雍正帝在鄂尔泰雍正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95-396页。
    ④ 马腊等奏报达赖喇嘛等恳请朝廷派兵折(雍正五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525页。
    ⑤ 雍正帝在鄂尔泰雍正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98页。
    ⑥ 岳钟琪奏报参将颜清如所禀西藏颇罗鼐与阿尔布巴交战折(雍正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1册,第84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六二,雍正五年十月己亥条。
    ② 岳钟琪奏请颁给西藏颇罗鼐密旨折(雍正六年二月十七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02页。
    ③ 雍正帝在岳钟琪雍正六年二月十七日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
    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02页。
    ④ 查郎阿等奏报派员进藏向颇罗鼐密传圣谕事折(雍正六年三月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04页。
    ⑤ 马腊等奏报颇罗鼐拘留马元勋梁万福二人折(雍正六年五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634页。
    ⑥ 岳钟琪奏报马元勋所禀颇罗鼐进藏情形折(雍正六年七月二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 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3册,第4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六三,雍正五年十一月癸丑条。
    ② 周瑛奏报自京抵川日期(雍正六年二月初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1册,第603页。
    ③ 查郎阿等奏报筹划进拉萨兵马折(雍正六年七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648页。
    ④ 查郎阿等奏报颇罗鼐禀告西藏情形折(雍正六年六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642页。
    ① 周瑛奏报进藏情况并请处阿尔布巴等极刑折(雍正六年六月十七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11页。
    ② 周瑛奏报会齐查郎阿抵藏情形折(雍正六年九月初四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21-423页。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七一,雍正六年七月乙丑条。
    ④ 岳钟琪奏复留驻西藏官兵人数并请简派将备折(雍正六年八月十二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19-421页。《请世宗实录》,卷七二,雍正六年十月己亥条。
    ⑤ 周瑛奏报阿尔布巴等悉正典刑并赏颇罗鼐银两折(雍正六年十月初一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24页。
    ① 岳钟琪奏准噶尔若侵藏预筹保护达赖喇嘛折(雍正五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9页。
    ② 鄂尔泰奏遵旨筹备进兵西藏募兵拨饷选将事折(雍正五年十二日十三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97页。
    ③ 谕怡亲王传知岳钟琪据报康济鼐被擒当将西藏事宜料理清楚(雍正五年八月或九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80页。
    ④ 岳钟琪奏报达赖喇嘛之兄辰垒暂解康区折(雍正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册,第168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一零三,雍正九年二月乙巳条。
    ② 《清世宗实录》,卷八二,雍正七年六月辛丑条。
    ③ 鼐格奏报派官兵以防准噶尔来侵折(雍正九年二月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024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一四五,雍正十二年七月癸巳条。
    ① 恰白·次旦平措:《门隅地区自古属我国领土之历史佐证》,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1989年,第5页
    ② 桑结嘉措著,许德存译:《格鲁派教法史》,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1-372页。
    ③ 五世达赖著,陈庆英等译:《五世达赖喇嘛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401页。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和印度政府官员关于边界问题的报告》,1961年,第45页。
    ⑤ 扎洛:《<五世达赖喇嘛1680年发给门隅、珞渝地方之法旨>考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4期。
    ① 《西藏地方当局木蛇年给达旺寺及门隅百姓的诏书》,见林田:《门域历史沿革及印度侵占经过》,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室编印,第55页。
    ② 恰白·次旦平措等:《西藏通史-松石宝串》,陈庆英等.拉萨:.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西藏》杂志社,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647-650页
    ③ 据扎洛先生在《五世达赖喇嘛1680年发给门隅、珞渝地方之法旨考释》一文中介绍五世达赖喇嘛执政时期西藏与不丹之间先后发生过5次战争,分别是发生于1644年、1648年、1656年、1668年和1675年,其中一次是门隅之争。双方在门隅的争夺起因于不丹终萨宗(或译为汤萨宗)本洛米居丹巴的东向扩张政策。
    ① 西藏自治区档案局所存档案第196卷,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西藏商业与手工业调查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204-205页。原译文载十二饶迥阴金猪年3月4日,为1731 年藏历3月4日。
    ① 门巴族简史编写组:《门巴族简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24-25页。
    ② 门巴族简史编写组:《门巴族简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1页。
    ① 吴丰培、曾国庆:《清朝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与沿革》,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年,第14页。
    ② 张羽新:《驻藏大臣政治地位和职权的历史考察》,中国藏学,1998年第2期。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二九一,康熙六十年三月己丑条。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九二,康熙六十年四月庚申条。
    ③ 《清圣祖实录》,卷二九四,康熙六十年九月甲午条。
    ① 雍正帝在岳钟琪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4页。
    ② 岳钟琪遵旨奏陈拟在察木多等处设兵应援事折(雍正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5-376页。
    ③ 雍正帝在岳钟琪奏折上的朱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7页。④ 《清世宗实录》,卷五二,雍正五年正月丁巳条。
    ⑤ 清会典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209页。
    ① 岳钟琪奏准噶尔若侵藏预筹保护达赖喇嘛折(雍正五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7-379页。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一零三,雍正九年二月己酉条。
    ① 查郎阿等奏报筹划进藏兵马折(雍正六年七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647页。马喇等奏报藏地粮食丰收折(雍正九年九月十九日),《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2063页。马喇等奏报藏属洛隆宗等地收成折(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2494页。
    ① 周瑛奏报领兵进藏日期折(雍正元年十一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202-203页。
    ① 岳钟琪奏准噶尔若侵藏预筹保护达赖喇嘛折(雍正五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7-379页。
    ② 岳钟琪奏复留驻西藏官兵人数并请简派将备折(雍正六年八月十二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 《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19-421页。《请世宗实录》,卷七二,雍正六年十月己亥条。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一零三,雍正九年二月乙巳条。
    ④ 《清世宗实录》,卷一二九,雍正十一年三月壬午条。
    ① 青保奏报驻防腾格里诺尔等事折(雍正十一年四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194页。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一二九,雍正十一年三月壬午条。
    ③ 青保等奏报筹建扎什塘兵营情形折(雍正十一年七月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65页。
    ④ 兵部为驻藏官兵移驻新城日期事致军机处咨(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67页。
    ⑤ 《清高宗实录》,卷五二,乾隆二年闰九月丙辰条。
    ① 《清圣祖实录》,卷二九九,康熙六十一年九月戊子条。
    ② 岳钟琪遵旨奏陈拟在察木多等处设兵应援事折(雍正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75-376页。
    ③ 《清高宗实录》,卷五二,乾隆二年闰九月丙辰条。
    ① 高其倬奏云南进藏军务折(雍正二年二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610-611页。
    ② 高其倬奏中甸地可开垦折(雍正二年四月二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册,第881页。
    ① 青保等奏报筹建扎什塘兵营情形折(雍正十一年七月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64页。
    ① 不著撰人:《西藏志》,《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4-35页。
    ② 不著撰人:《西藏志》,《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6页。
    ① 不著撰人:《西藏志》,《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5页。
    ① 西藏办事大臣马喇等奏报康济鼐属下蒙古人情行折(雍正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546页。
    ① 论中国之疆土臣民不得有华夷中外之分(无年月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册,第300页。
    ① 《耆献类征初编》卷三三二,第2页。
    ② 查郎阿等奏报筹划进拉萨兵马折(雍正六年七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648页。
    ③ 僧格等奏谢恩赏元狐皮帽等物折(雍正八年正月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917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一零三,雍正九年二月己酉条。
    ② 《卫藏通志》,卷一五,见《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11-512页。
    ③ 僧格奏谢授任镶红蒙古旗都统折(雍正十年十二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166页。《清代驻藏大臣传略》原载:清廷授僧格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
    ④ 《卫藏通志》,卷一五。
    ⑤ 僧格奏谢加级折(雍正十一年三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174页。
    ⑥ 僧格奏谢赏赐仪仗折(雍正十一年四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195页。
    ⑦ 《卫藏通志》,卷一三,《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① 《清世宗实录》,卷五二,雍正五年正月丁巳条。
    ② 马喇奏谢奉命总理西藏事务折(雍正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811-1812页。
    ③ 僧格等奏谢恩赏元狐皮帽等物折(雍正八年正月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917页。
    ① 马喇奏请更换驻藏官员折(雍正九年四月二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039页。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二,雍正九年十一月庚申条。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一二七,雍正十一年正月戊子条。
    ④ 《清世宗实录》,卷一二九,雍正十一年三月壬午条。
    ⑤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六五,卿式二五,玛拉本传。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七二,雍正六年十月己亥条。
    ② 迈禄奏谢擢补护军统领折(雍正七年六月初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773页。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七,雍正十年四月壬辰条。
    ④ 《清世宗实录》,卷一二一,雍正十年七月庚寅条。
    ⑤ 《清世宗实录》,卷一二七,雍正十一年正月戊子条。
    ⑥ 迈禄奏谢授为镶黄满洲旗都统折(雍正十二年八月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284页。
    ⑦ 年羹尧请以杨尽信升重庆镇周瑛升化林协折(康熙六十年八月十五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21-222页。
    ⑧ 川陕总督年羹尧奏请择员驻防察木多折(雍正元年三月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47页。《清世宗实录》,卷五,雍正元年三月辛卯条。
    ⑨ 周瑛奏谢简授总兵折(雍正元年六月初四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第490页。
    ⑩ 岳钟琪奏报德格部落情愿归诚效力及探听西海信息折(雍正元年六月十六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册,第514页。
    11 年羹尧奏明料理西海边境军务折(无年月日),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翻译点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 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65页。
    ① 岳钟琪奏为预防罗卜藏丹津已咨令周瑛带兵赴藏折(雍正元年十月初六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42-343页。
    ② 周瑛奏报领兵抵藏日期及安定人心缘由折(雍正元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43-344页。
    ③ 周瑛奏在藏防范抚绥诸事折(雍正二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0-362页。
    ④ 周瑛奏奉文自藏撤兵起程事折(雍正三年七月二十六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362-364页。
    ⑤ 岳钟琪奏复周瑛操守官声折(雍正四年十月初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皈社,1989年,第8册,第239-240页。
    ⑥ 四川提督周瑛谢恩授銮仪使折(雍正五年二月初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9册,第18页。
    ⑦ 《清世宗实录》,卷六三,雍正五年十一月癸丑条。
    ⑧ 《清世宗实录》,卷七二,雍正六年十月己亥条。
    ⑨ 《清世宗实录》,卷八二,雍正七年六月辛巳条。
    ① 马喇奏谢奉命总理西藏事务折(雍正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1812页。《清世宗实录》,卷八二,雍正七年六月辛巳条。
    ② 《清世宗实录》,卷八二,雍正七年六月癸未条。
    ③ 马喇、包进忠等奏报藏地粮食丰收折(雍正九年九月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063页。
    ④《清世宗实录》,卷一二零,雍正十年六月甲子条。
    ⑤ 《清世宗实录》,卷一零三,雍正九年二月己酉条。
    ⑥ 青保奏报启程前往腾格里诺尔防守日期折(雍正十年四月二人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113页。
    ⑦ 青保奏报驻防腾格里诺尔等事折(雍正十一年四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194页。
    ① 《卫藏通志》卷十三上,《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青保等奏报筹建扎什塘兵营情形折(雍正十一年七月十九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册,第463-466页。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一四零,雍正十二年二月甲戌条。
    ③ 《清世宗实录》,卷一零三,雍正九年二月己酉条。
    ④ 《清世宗实录》,卷一四零,雍正十二年二月甲戌条。
    ⑤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七,雍正十年四月壬辰条。
    ⑥ 《清世宗实录》,卷一二七,雍正十一年正月戊子条。
    ⑦ 《清世宗实录》,卷一一七,雍正十年四月辛卯条。《清代驻藏大臣传略》一书未将周起风收录。
    ⑧ 青保等奏谢朱批问好折(雍正十一年四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195页。青保等奏请万安折(雍正十一年七月十九日),《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2219页。
    ① 《清世宗实录》,卷一四零,雍正十二年二月甲戊条。
    ② 《清世宗实录》,卷一四零,雍正十二年二月甲戌条。
    ③ 《清高宗实录》,卷五二,乾隆二年闰九月丙辰条。
    ④ 《清高宗实录》,卷五九,乾隆二年十二月壬寅条。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年。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满文朱批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3.台北“故宫博物院”:《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台北“故宫博物院”印,1986年。
    4.张伟仁主编:《明清档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印,1986年。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全译》,合肥:黄山出版社,1998年。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8.吴丰培编:《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
    9.季永海、李盘胜、谢志宁编:《年羹尧满汉文奏折译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
    10.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
    11.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清初五世达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
    12.顾祖成等编:《清实录藏族史料》,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13.陈燮章、索文清、陈乃文:《藏族史料集》第四册,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
    14.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印:《清实录青海民族史料辑录》,1983年。
    15.张其勤等:《清代藏事辑要》,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
    16.北京大学历史系等:《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北京:三联书店,1963年。
    17.张羽新:《清朝治藏典章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
    18.清会典馆,赵云田点校:《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19.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3年。
    20.蒋良骐撰,鲍思陶等点校:《东华录》,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
    21.允礼:《西藏日记》,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
    22.铁船居士:《藏纪概》,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
    23.不著撰人:《西藏志》,《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24.松筠:《卫藏通志》,《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25.松筠:《西招图略》,《西招图略·西藏图考》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26.黄沛翘:《西藏图考》,《西招图略·西藏图考》合刊本,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27.不著撰人:《番僧源流考》,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28.张其勤:《西藏宗教源流考》,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29.吴丰培:《川藏游踪汇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
    30.吴燕绍:《西藏史大纲》,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3年。
    31.青海社会科学院:《青海方志资料类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1.牙含章:《达赖喇嘛传》,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年
    2.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
    3.释妙舟:《蒙藏佛教史》,扬州:广陵书社,2009年。
    4.张羽新:《清政府与喇嘛教》,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
    5.张羽新:《清代喇嘛教碑文》,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
    6.张羽新:《清代治藏要论》,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
    7.邓锐龄:《邓锐龄藏族史论文译文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
    8.吴丰培,曾国庆:《清代驻藏大臣传略》,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
    9.吴丰培,曾国庆:《清朝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与沿革》,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年
    10.萧金松:《清代驻藏大臣》,台北:唐山出版社,1995年。
    11.曾国庆:《清代藏史研究》,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济南:齐鲁书社,1999年。
    12.曾国庆,黄维忠:《清代藏族历史》,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12年。
    13.藏族简史编写组:《藏族简史》,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
    14.陈庆英,高淑芬:《西藏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15.黄玉生、车明怀、祝启源等:《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
    16.多杰才旦主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17.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7年。
    18.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资料室编:《清代中西历表(1573-184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
    19.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0.王辅仁、索文清:《藏族史要》,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年。
    21.顾祖成:《明清治藏史要》,齐鲁书社,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
    22.陈庆英,丁庆璞:《蒙藏民族关系史》政治卷,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23.王献军:《西藏政教合—制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24.苏发祥:《清代治藏政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25.扎洛:《清代西藏与布鲁克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26.伍昆明主编:《西藏近三百年政治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6年。
    27.李凤珍:《清代西藏郡王制初探——读清史札记》,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
    28.马连龙:《历辈达赖喇嘛与中央政府关系》,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9.杨嘉铭:《清代西藏军事制度》,台北:唐山出版社,1995年。
    30.冯智:《清代治藏军事研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
    31.成崇德,张世明:《清代西藏开发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
    32.王东春:《清代中央政府治藏法律制度演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33.孙镇平:《清代西藏法律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
    34.星全成、陈柏萍:《藏传佛教四大活佛系统与清朝治理蒙藏方略》,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和印度政府官员关于边界问题的报告》,1961年。
    36.邓前程:《一统与制宜:明朝藏区施政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37.中国藏学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藏学年鉴2009》,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年。
    38.冯尔康:《雍正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39.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年。
    40.姚继荣,丁宏:《青海史史料学》,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
    41.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42.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
    43.张永江:《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变迁为中心》,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44.马汝珩:《清代西部历史论衡》,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45.马汝珩,马大正:《清代的边疆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46.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47.赵云田:《清代治理边陲的枢纽——理藩院》,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
    48.陈锋:《清代军费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49.罗尔纲:《绿营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50.祁美琴:《清代榷关制度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4年。
    51.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52.张双智:《清代朝觐制度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年。
    53.杨健:《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54.刘文鹏:《清代驿站及其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5.史松:《清史编年》第四卷雍正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西藏社会历史藏文档案资料译文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藏文史料译文集》,1985年。
    3.五世达赖喇嘛著:《西藏王臣记》,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4.五世达赖喇嘛著:《五世达赖喇嘛传》,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5.章嘉·若贝多杰著:《七世达赖喇嘛传》,蒲文成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6.桑结嘉措著:《格鲁派教法史》,许德存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年。
    7.策仁旺杰著:《颇罗鼐传》,汤池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
    8.策仁旺杰著:《噶伦传》,周秋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
    9.二世嘉木样著:《第一世嘉木样传》,杨世宏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
    10.丹津班珠尔著:《多仁班智达传》,汤池安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
    11.钦则旺布著:《卫藏道场胜迹志》,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12.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吉著:《安多政教史》,吴均等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
    13.阿旺钦饶著:《木里政教史》,鲁绒格丁等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
    14.夏格巴:《藏区政治史》,中国藏学出版社印行内部资料,1992年。
    15.东嘎·洛桑赤列著:《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陈庆英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
    16.恰白·次旦平措、诺章·乌坚、平措次仁著:《西藏通史——松石宝串》,陈庆英、格桑益西、何宗英、许德存译,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西藏》杂志社、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
    1.[意]伯戴克著:《十八世纪前期的中原和西藏》,周秋有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意]毕达克著:《1728-1959西藏的贵族和政府》,沈卫荣、宋黎明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3.[意]伯戴克著:《拉达克王国:公元950-1842年》,扎洛、彭陟焱译,连续刊载于2009至2011年《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4.[意]杜齐著:《西藏中世纪史》,李有义、邓锐龄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印行,1980年。
    5.[英]黎吉生著:《西藏简史》,李有义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印行,1979年。
    6.[美]皮德罗·卡拉斯科著:《西藏的土地与政体》,陈永国译,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编印,1985年。
    7.[荷]范普拉赫著:《西藏的地位——从国际法角度对西藏历史、权利与前景的分析》,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翻译组译,中央统战部印行,1991年。
    8.[意]依波利多·德西迪利:《德西迪利西藏纪行》,杨民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
    9.[日]山县初男:《西藏通览》,华文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印信,清光绪三十四年刊本影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