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政治活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7世纪30年代哲布尊丹巴活佛转世系统在喀尔喀土谢图汗衮布家族形成,这本身就是藏传佛教与喀尔喀土谢图汗政治势力结合的产物。被五世达赖认定为嘉央活佛转世的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成了喀尔喀藏传佛教领袖,亲历了喀尔喀从稳定到内乱、从独立到归附清朝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极致力于治理喀尔喀内乱,维护喀尔喀汗国的政治利益和领土完整。后来喀尔喀被噶尔丹侵略后,由于寡不敌众,率众投降清朝,在清朝与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矛盾斗争中,奉命积极进行斡旋,争取和平解决争端,为清朝实现大一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清朝内阁蒙古堂档文献档案,将档案资料与史书记载结合互补,相互印证,对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政治活动专题研究。有补白的愿望。
     全文由八个部分构成:“绪论”,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论文内容和新意、史料来源、研究方法等。第一章“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早期政治活动”,将论述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家族简史和他的出生、出家以及去西藏谒见班禅和五世达赖喇嘛等活动以及他奉命回喀尔喀进行传教活动。第二章“罗布藏之乱到库伦伯勒齐尔会盟之前的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政治活动”,主要论述1662年罗布藏之乱之前的喀尔喀及周边局势;论述喀尔喀内讧的起因及经过;探讨这一时期哲布尊丹巴治理内乱和调解喀尔喀内乱及左右翼间的属民纠纷活动。第三章“库伦伯勒齐尔会盟到噶尔丹侵略喀尔喀之前的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政治活动”,将论述1686年哲布尊丹巴与达赖喇嘛代表、清朝代表共同主持库伦伯勒齐尔会盟,为解决喀尔喀左右翼间部民牧地之争进行了大量的调解工作;会盟上发生的哲布尊丹巴与达赖喇嘛代表之间所谓宗教礼仪之争,成为噶尔丹入侵喀尔喀的借口等。第四章“噶尔丹入侵到喀尔喀归附清朝的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论述喀尔喀军队抗击噶尔丹入侵失败后,哲布尊丹巴率众投奔清朝的原因、经过及对清朝实现大一统的意义;还探讨噶尔丹和清朝围绕哲布尊丹巴、土谢图汗争夺喀尔喀统治权的深层原因。第五章“哲布尊丹巴抗议沙俄侵略喀尔喀蒙古领土的活动”探讨了哲布尊丹巴抗议沙俄侵略喀尔喀蒙古领土的活动,积极维护喀尔喀的领土完整。第六章“喀尔喀归清后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主要政治活动”主要探讨了喀尔喀入清后的哲布尊丹巴如何奉命与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交涉以及如何稳定和安抚了喀尔喀之众;探讨他与康熙帝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安排他自己的转世问题等。“结语”,对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生政治活动作一简要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In the 1630s, the reincarnation system of Jebtsundamba Khutuktu was formed in Khalkh Tusheet Khan Gombu family. It is a result of the alliance of Tibetan Buddhism and political force of Khalkh Tusheet Khan. Identified by the fifth Dalai Lama as the reincarnation of Living Buddha Jamiyan, the first Jebtsundamba Khutuktu bacame the head of Tibetan Buddhism in Khalkh Mongol and underwent the whole process of Khalkh Mongols shifting from stability to internal disorder, from independence to submitting to the Ching Dynasty. During the time, he mediated actively between the disputing parties in the internal disorder of Khalkh Mongols, so as to safeguard the political interest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of Khalkh Khanate. After Galdan's invasion of Khalkh Mongol, he submited to the Ching Dynasty, together with his subjects. During the war of Ching Dynasty and Dzungar leader Tsewang Rabtan, Jebtsundamba Khutuktu was active diplomacy and mediation, to promote peace and solve the issue of the dispute. This i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big unification of the Ching Dynasty. The research on such an important person is too little until now and a deep research is worth making. On the basis of full use of the former researches and the documents of the Mongolian Archival Materials of Mongolian Office of Grand Secretariat, combining document materials with historical records, this paper tried to add padding to the special research on the political activities of the first Jebtsundamba Khutuktu.
     This text included eight parts. In the part of "introduction", this thesis provided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the subject, the present status of related research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content and new meaning of this paper, the source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 approach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1 of "the first Jebtsundamba Khutuktu's early political activities", discussed the family history of the first Jebtsundamba Khutuktu, the event of his birth and taking the tonsure, the event of going to Tibet and meeting the fifth Dalai Lama and Panchen lama and the missionary activities after his return from Tibet etc.. Chapter 2 of "the first Jebtsundamba Khutuktu's political activities before the Lovsan Rebellion and the Huren Belcheer Meeting", mainly discussed the situation of Khalkh and its neighbouring area before the Lovsan Rebellion in 1662;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d the cause and process of the internal disorder of Khalkh Mongol; this chapter discussed the Jebtsundamba Khutuktu's activities of mediating between the left wing and right wing of Khalkh nobilities on the dispute of subjects too. Chapter 3 of "the first Jebtsundamba Khutuktu's political activities between the Huren Belcheer Meeting and the Galdan's invasion of Khalkh", talked about the Huren Belcheer Meeting, which was directed together by Jebtsundamba Khutuktu, the representative of Dalai Lama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g Dynasty in 1686; Jebtsundamba did a lot of mediations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subject and meadow dispute between the left wing and right wing of Khalkh Mongols; in this chapter we also talked about the religious rite dispute happened at the Huren Belcheer Meeting, which was used by Galdan as the pretext of the invasion of Khalkh later. Chapter 4 of "the first Jebtsundamba Khutuktu from Galdan's invasion to his submission to the Ching Dynasty", discussed the reasons and process of Jebtsundamba's submission to the Ching Dynasty after the failure of military resistance against Galdan's invasion and the meaning of this historical event for the big unification of the Ching Dynasty; we also discussed the deep reasons why Galdan and the Ching Dynasty contested the domination of Khalkh Mongol around Jebtsundamba and Tusheet Khan; Chapter 5 of "the first Jebtsundamba Khutuktu protested the action of Russia's invasion of Khalkh Mongol",he continuously negotiated with tsarist Russia so as to safeguard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of Khalkh; Chapter 6 of "the first Jebtsundamba Khutuktu's political activities after his submission to the Ching Dynasty", talked about how Jebtsundamba negotiated with Dzungar leader Tsewang Rabtan after his submission to the Ching Dynasty, how he stabilized and pacified Khalkh Mongols and how he arranged his reincarnation. The part of "conclusion" made a brief conclusion about the political activities of the first Jebtsundamba Khutuktu all his life and put forward author's own ideas and points.
引文
1[日]宫胁淳子《17世纪归属清朝时的喀尔喀蒙古》。清史译文新编·第三辑《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民族研究所、《准噶尔史略》编写组合编。第4册,第360页。
    2善巴《阿萨喇克其史》(蒙古文)乌兰巴托影印本,2006年。48b。
    3宝音德力根:《17世纪中后期喀尔喀内乱》,载《明清档案与蒙古史研究》(第一辑)第11页。
    4阿巴泰汗(1554-1588)是卫征诺颜之子,喀尔喀左翼的奠基者,到土默特蒙古拜见第三世达赖喇嘛,把黄教引进喀尔喀,第二年在喀尔喀建立额尔德尼昭寺院。
    5罗布藏普棱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6《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清代方略全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2006年。
    7善巴《阿萨喇克其史》(蒙古文)乌兰巴托影印本,2006年。52a。
    8罗布藏普棱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1《清内阁蒙古堂档》,第6册,第25页。
    2妙舟《哲布尊丹巴传略》,《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366页。
    3梵文Vajvapani的汉文音译,菩萨名。意为金刚手菩萨,又名金刚萨陲,普贤。
    1[俄]阿·马·波兹德涅耶夫《蒙古及蒙古人》(汉译本)第一卷,第490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2《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3黄成垿:《蒙古逸史》,第42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年。
    4指信徒把头发剃去、接受戒条的一种仪式。
    5梵语,意为智慧金刚。
    1克珠桑杰意希(1525-1591)是第三世班禅的弟子,主持温萨寺(日喀则东60公里雅鲁藏布江南岸处),也是第四世班禅的伯父。比丘戒,意为出家人、僧人。
    2佛名,Mahakla-yin jinang。即大黑天(蒙古文Yeke qar-a,藏文Nag-po-chen-po;梵文Mahakala)意为保佑者、护法者。
    3转引自[苏]斯克雷尼科娃《17世纪蒙古喇嘛寺院组织中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作用》,《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92年第2期。
    4转引自[苏]斯克雷尼科娃《17世纪蒙古喇嘛寺院组织中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作用》,《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92年第2期。
    5详见乌云毕力格:《关于绰克图台吉》,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1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 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五世达赖喇嘛传》,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上册第145页。
    2同上,上册第191页。
    3关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前身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多罗那他说,1650年,四世班禅认定是多罗那他的化身,;妙舟、陈崇德等人持此观点。另一种是嘉央曲杰说,1650年,五世达赖时认定。金成修持此观点。
    4指额尔德尼昭寺院,由阿巴泰汗建造。
    5哲蚌寺密宗院指哲蚌寺阿巴扎仓。
    6《嘎当书》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的著名典籍《祖师问道录》和《弟子问道录》的总名。
    7南喀索南扎巴是第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哲蚌寺的转世活佛,他的第一代转世是班钦索南扎巴(1478-1554),当时索南扎巴是第三代活佛。他圆寂后他的精灵演变而成金刚具力护法神(rdo-rje-shugs-ldan)。
    8大威德(蒙古文yamanday-a;藏文jigs-byed;梵文yamantaka)是满珠师利的愤怒变化神。
    9佛教密宗的仪式。原为古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的仪式。佛教也加以采用,凡入门者,须先经师傅以水灌洒头顶,故名。
    10罗布藏普棱列《哲布尊丹巴传》。
    1参见《哲布尊丹巴传》成崇德、申晓亭译注,《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罗布藏普棱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2《蒙古及蒙古人》(汉译本)第1卷第493页。《钦定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蒙古游牧记》中记载:喀尔喀曾有过红教与黄教之争,后人多数延用此观点;韩国金成修否定了此观点,认为所谓红黄之争是格鲁派虚构的。
    3罗布藏普棱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4罗布藏普棱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1除了罗布藏普棱列所著《哲布尊丹巴传》以外的其它传记里,都有关于他此次秘密去西藏途中的神奇的传说的记载。
    2罗布藏普棱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3罗布藏普棱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4沙布隆是大活佛的近侍’。也许达赖喇嘛的近侍。
    5罗布藏普棱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1弗拉基米尔佐夫著刘荣焌译《蒙古社会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2《清世祖实录》顺治四年五月条,辛丑溯。
    1《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2张穆《蒙古游牧记》卷之十。同治祁氏刊本,李毓树主编:《中国边疆丛书》影印本。
    3阿巴泰汗在1586年前往土默特地方,被达赖喇嘛封为“斡齐赖赛音汗”。之后阿巴泰汗才封赉瑚尔汗。赉瑚尔汗于1587年库博克尔战役之前已被卫拉特人杀害。因此,赉瑚尔在汗位的时间是1586-1587年间,非常短暂。详见宝音德力根《从阿巴泰汗与俺答汗的关系看早期喀尔喀历史的几个问题》,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1今新疆塔城。
    1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九,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总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一《清代方略全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3《康熙大清会典》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影印出版,1991年。《清世祖实录》顺治十二年十一月条。(乾隆本卷九五,康熙本卷九五)。
    1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五世达赖喇嘛传》,下册,第381页。
    2据宝音德力根考证,诺尔布毕希勒尔图汗死后继承其位的人是其弟丙图阿海,称浩特勒汗,被罗布藏杀害的就是此人,而不是诺尔布的长子旺舒克。诺尔布没有叫绰墨尔根儿子。详见宝音德力根《17世纪中后期喀尔喀内乱》(蒙古文),《明清档案与蒙古史研究》第一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
    1[日]宫胁淳子《17世纪卫拉特与喀尔喀的争逐》,载《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7年第2期。
    2[日]宫胁淳子《17世纪卫拉特与喀尔喀的争逐》。
    3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之子,噶尔丹之兄。
    1详见宝音德力根《17世纪中后期喀尔喀内乱》(蒙古文)。
    2《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札萨克图汗部总传”和“策旺扎布列传”。
    3据托忒文文献《蒙古溯源史》记载,1635年(实际是1643年-笔者注)格鲁巴高僧温萨活佛曾向巴图尔珲台吉的夫人玉姆许诺,他死后将在她的胎里转世。温萨活佛去世的第二年,玉姆巧生噶尔丹,因此,噶尔丹被卫拉特人和格鲁巴集团认定为温萨活佛的转世。乌云毕力格《关于尹咱呼图克图》,《蒙古史研究》,第四辑,1991年,呼和浩特。尹咱呼图克图,亦称温萨活佛。
    1关于噶尔丹还俗回到准噶尔的时间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迄今为止,汉文史料认为,噶尔丹听到僧格遇害后,从拉萨还俗赶回准噶尔的;日本学者若松宽把噶尔丹回国时间和还俗时间混为一谈了;黑龙博士和韩国学者金成修都认为1666年末回准噶尔的。详见若松宽《从17世纪60-70年代的俄文档案看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情况》,《蒙古学信息》1998年第4期。本文采用了]666年之说。
    2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 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五世达赖喇嘛传》,上册,第449页。
    1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 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五世达赖喇嘛传》,下册,]32页;144-145页。
    2《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1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 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五世达赖喇嘛传》,下册,第]32页。
    2《清内阁蒙古堂档》第6册,第14页。
    3《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4罗布藏之乱之后二十多年里关于哲布尊丹巴治理喀尔喀内乱的内容在史书中几乎没有记载。本文根据档案资料首次论述的。
    5“哲布尊丹巴奏疏”,《清内阁蒙古堂档》第4册,第370页。
    1“瓦察喇土谢图汗奏疏”,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2[意]z阿哈玛著《噶尔丹》(穆宝修选译),载清史泽文新编·第三辑《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第3册,第215页。
    1“瓦察喇土谢图汗奏疏”,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2“喀尔喀墨尔根济农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342页。
    3“喀尔喀瓦察喇土谢图汗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1《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六十一,传第四十五,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总传。
    2“喀尔喀瓦察喇土谢图汗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3“喀尔喀瓦察喇土谢图汗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1详见黑龙博士学位论文《噶尔丹统治时期的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内蒙古大学,2005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史》(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2《清圣祖实录》,康熙二十二年七月甲申。
    3详见金成修《明清之际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第四章,第四节。
    1《清圣祖实录》卷九十七,康熙二十九年九月辛未条。
    2《清圣祖实录》,卷九十一,第22-23页,康熙十九年闰八月戊子。
    3《清圣祖实录》,卷91,第22-23页,康熙十九年闰八月戊子。
    4阿旺洛桑嘉措著,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五世达赖喇嘛传》,下册,第422页。
    1参见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略》,汉译本,第257页。商务印书馆版,1980年。
    2罗布藏普棱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1“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4册, 第370页。
    1“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呈达赖喇嘛奏文”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4册,第377页。
    1该律令形成于16世纪末至1639年间,是喀尔喀蒙古18部法律文书的总称,因在桦树皮上书写而得名。.参见图雅博士学位论文《桦树皮律令研究》,内蒙古大学2007年。
    2宫胁淳子《哲布尊丹巴一世传说的成立-有关17世纪喀尔喀归属清朝》(日文)载《东洋学报》第74卷,1993年3月。
    3伊·亚·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中译本第177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之三,载《清代方略全书》第5册,339-340页。
    2《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之三,载《清代方略全书》第5册,第350页。
    3同上,339-340页。
    1参见金成修《明清之际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第158页。
    2噶伦达尔巴是官名,诏命大臣。
    3囊素是官名。
    4罗布藏普棱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之三,载《清代方略全书》第5册,第387-389页。
    2《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61,传第45,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总传之原封扎萨克图汗和硕亲王策旺扎布列传。
    1“喀尔喀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6册,第14页。
    1“瓦察喇土谢图汗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6册,第4页。
    1“瓦察喇土谢图汗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124页。
    2《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八,载《清朝方略全书》第6册,第154页。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三,载《清朝方略全书》第5册,第373-374页。
    2“瓦察喇土谢图汗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6册,第4页。
    1黑龙博士学位论文《噶尔丹统治时期的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内蒙古大学2005年。
    2《钦定蒙古回补王公表传》卷六十一,传四十五,札萨克图汗部总传。
    3《明清档案与蒙古史研究》第一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
    4《大黄史》,第134页,民族出版社,1983年。《阿萨喇克其史》,48b。乌兰巴托影印本,2006年。
    1“土谢图汗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2“土谢图汗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3善巴《阿萨喇克其史》(蒙古文),48b,乌兰巴托影印本,2006年。
    4“土谢图汗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5同上。
    1“土谢图汗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91页。
    2“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8册,第499页。
    3“土谢图汗呈达赖喇嘛书”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13册第409页。
    4罗布藏普棱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1转引自[意]z阿哈玛著《噶尔丹》,穆宝修选译,载清史译文新编·第三辑《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第三册第192页。
    2[法]莫理斯古郎《17和18世纪中亚西亚-卡尔梅克帝国还是满洲帝国》,冯桂生译、凌纯校,载清史译文新编·第三辑《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第三册,第523页。
    1包文汉整理《清朝藩部要略稿本》,第46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27,第26-27页,康熙二十五年十月戊戌。
    3罗布藏普棱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4转引自[意]z阿哈玛著《噶尔丹》, 穆宝修选译,载清史译文新编·第三辑《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第三册,第192页。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之四,载《清朝方略全书》第5册,第410页。
    2敖举·嘉样成来、扎扎《哲布尊丹巴历世活佛生平事迹考述》,载《卫拉特研究》2005年, 第4期。
    1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五世达赖喇嘛传》,下册,第84-85页。
    1咱雅班第达属和硕特家系古勒青鄂托克桑哈斯家族的人。其祖父是四卫拉特颇有名望的的洪果尔扎雅齐。咱雅班第达是洪果尔扎雅齐的五子。是准噶尔著名的呼图克图喇嘛。
    2成崇德译注《咱雅班第达传》载《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第46页。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
    3拉德纳巴德拉是《咱雅班第达传》的作者,是卫拉特蒙古佛教僧人。幼年出家为僧,追随咱雅班第达进行传教活动担任咱雅班第达的主管侍从-绥本堪布。他精通蒙古、藏语言文字,学识渊博,晚年为表示对其师的怀念,撰写了该传记。
    1清史译文新编·第三辑《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第三册,第196页。
    2《清圣祖实录》卷111,康熙二十二年七月甲申条。
    3 [俄]波兹德涅耶夫《蒙古及蒙古人》第一卷,汉译本,第498页。
    14“厄鲁特噶尔丹博硕克图汗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书”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418页。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之四,载《清朝方略全书》第5册第410-411页。
    2《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之四;《清内阁蒙古堂档》第6册第111页。
    3转引自清史译文新编·第三辑《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第3册第196页。
    4《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之四,载《清朝方略全书》第5册,第413页。《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438页。
    5《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之四。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之四。“喀尔喀土谢图汗、岱青诺颜洪台吉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454页。。
    2罗布藏普棱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r两个人”是指是喀尔喀右翼扎萨克图汗和德克得黑墨尔根汗阿海。根据《清圣实录》卷131,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庚子条,第五册第498页,喀尔喀左翼土谢图汗和岱青墨尔根台吉不满于扎萨克图汗和德克的黑墨尔根阿海隐瞒噶尔丹兴兵事实,而背弃盟誓杀害扎萨克图汗和德克得黑阿海。
    3《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总传”。
    4《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四十六,传第三十“图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列传”。
    1拉德纳巴德拉《咱雅班第达传》载《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第55页。
    2《清内阁蒙古堂档》第13册,第409页。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载《清朝方略全书》第5册,第417-420页。
    2“[康熙帝]赐土谢图汗敕谕”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7册,第475页。
    3《亲政平定朔漠方略》卷四。
    1“土谢图汗呈达赖喇嘛书”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13册,第409页。
    2转引自兹拉特金著,马曼丽译:《准噶尔汗国史略》,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36页。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据张诚记载,首批南逃喀尔喀人于1688年7月中旬已到达汛界。参见《张诚日记》,《清史资料》第五辑,第120页。
    2《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
    3参见《蒙古人民共和国史》(蒙古文),第二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4参见波兹特涅夫《蒙古及蒙古人》,汉译本第一卷下,542页。
    5详见宫胁淳子《哲布尊丹巴一世传说的成立》载《东洋学报》第74卷第3·4号。1993年3月。
    1罗布藏普楞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2《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
    3《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
    4《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五。
    5张穆《蒙古游牧记》,卷七,第5页。参见妙舟《蒙藏佛教史》(下),第五编,第17页。
    1转引自王辅仁、陈庆英编著《蒙藏民族关系史略》,第15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转引自赵云田《清代蒙古政教制度》,中华书局版1989年。
    3转引自赵云田《清代蒙古政教制度》,中华书局版1989年。
    1参见孟森:《明清史讲义》(下)第42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辽宁《清史简编》(上编)第208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年。
    2参见李毓澍:《外蒙政教制度考》《喇嘛教在外蒙的发展和地位》一文,196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袁森坡:《喀尔喀蒙古南迁的过程与原因辨析》,载《清史论丛》第三辑,中华书局1982年北京。
    3参阅赵云天《哲布尊丹巴和清朝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载《清代蒙古高僧传泽辑》,第351页。
    4参见《蒙古人民共和国史》(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5参见胡日勒巴特尔《第一世葛根》,1995年乌兰巴托国际哲布尊丹巴学术研讨会。
    6波兹特涅夫《蒙古及蒙古人》,汉译本第一卷下,542页。
    7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略》,汉译本,第四章。
    1《亲征平朔漠方略》卷四。
    2《亲征平朔漠方略》卷四。
    3同上。
    4同上。
    5同上。
    6《亲征平朔漠方略》卷五。
    7《清内阁蒙古堂档》第九册,第218页;《亲征平朔漠方略》卷五。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五。
    2同上。
    3同上。
    4《康熙起居注册》,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皇朝藩部要略稿本》,卷三,《喀尔喀部要略一》,第47-48页。
    5《清内阁蒙古堂档》第8册第163页。
    6《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五。
    7《清内阁蒙古堂档》第8册第332-335页。
    8《皇朝藩部要略稿本》,卷九,《厄鲁特要略一》,第138页。
    9《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
    1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
    2黑龙博士学位论文《噶尔丹统治时期的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内蒙古大学,2005年。
    3《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五。
    4同上。
    1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五。
    2《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
    3《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五。
    1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五。
    2同上。
    3《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四十六,传第三十 “图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列传”。
    1“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8册,第499页。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五。
    1“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8册,第499页。
    2“济隆呼图克图奏折”载《清内阁蒙古堂档》第九册,第235页。
    3《清内阁蒙古堂档》第九册,第244页。《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七。
    4《清内阁蒙古堂档》第8册,第522页。《清圣祖实录》卷143,第12-13页,康熙28年12月辛未。
    5 《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第四节“喀尔喀与准噶尔的战争”。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
    1 《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第四节“喀尔喀与准噶尔的战争”。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清圣祖实录》卷164。
    3《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六。
    4《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有关记载第四节喀尔喀与准噶尔的战争。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牛。
    5黑龙博士学位论文《噶尔丹统治时期的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内蒙古大学,2005年。
    6[意]z阿哈玛着《噶尔丹》穆宝修选译,转引自清史译文新编·第三辑《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弟二册,192页。
    1有关乌兰布通之战,详见黑龙《噶尔丹统治时期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对整个战役作了详细的描述和探讨,提出了与学界以往不同的新观点。
    2张羽新《乌兰布通之战的胜败问题》,《历史研究》,1986年第5期。
    3《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八。《清代方略全书》,第6册。
    4《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八。《清代方略全书》,第6册。
    5同上。
    6同上。
    7同上。
    8同上。
    1黑龙博士学位论文《噶尔丹统治时期的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内蒙古大学,2005年。
    2《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八。
    3《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八。
    4《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九。
    5康熙《汇宗寺碑文》。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
    2《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四十六传第三十图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列传。
    3《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
    4《清实录》圣祖卷152,康熙三十六年六月乙卯条。
    5《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
    6《张诚日记》,《清史资料》,第五辑,第82页。
    7《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
    1《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
    2《清实录》圣祖卷152,康熙三十六年六月乙卯条。
    3《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
    4《清圣祖实录》康熙三十五年五月戊子。
    5妙舟《哲布尊丹巴传》。
    6转引自[苏]T·д斯克雷尼科娃《17世纪蒙古喇嘛教寺院组织中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作用》,《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92年,第2期。
    1转引自[苏]T·д斯克雷尼科娃《17世纪蒙古喇嘛教寺院组织中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作用》,《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92年,第2期。
    2乾隆帝:《普乐寺碑文》,碑在承德。
    3“汇宗寺”:根据《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之意。一是说百川归海,诸侯朝见天子;一是说众志成城,将内外蒙古各部意志统一起来。参见《蒙古佛教史》(下),第五篇,第17页。
    1转引自奇日克夫:《哲布尊丹巴一世传略》(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
    2《俄蒙关系史料(1636-1654)》莫斯科,1959年,第64号。转引自宫胁淳子《17世纪卫拉特与喀尔喀争逐》,《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7年第2期。
    3《俄蒙关系史料(1636-1654)》莫斯科,1959年,第126号。转引自宫胁淳子《17世纪卫拉特与喀尔喀争逐》,《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7年第2期。
    4[英]约弗巴德利著吴持哲、吴有刚译《俄国·蒙古·中国》(汉译本)下卷,第二册第1203页。
    1转引自奇日克夫:《哲布尊丹巴一世传略》(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
    2[俄]库德里亚夫采夫著《布里亚特蒙古民族史》,转引自[日]宫胁淳子《十七世纪归属清朝时的喀尔喀蒙古》。
    1转引自[日]宫胁淳子著杨绍猷译《十七世纪归属清朝时的喀尔喀蒙古》。载清史译文新编·第三辑《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第4册。
    2同上。
    3《沙俄侵略我国蒙古地区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4莎斯季娜《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
    1《沙俄侵略我国蒙古地区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2《沙俄侵略我国蒙古地区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3同上。
    4莎斯季娜《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
    1黑龙博士学位论文《噶尔丹统治时期的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内蒙古大学,2005年。
    2《清朝内阁蒙古堂档》,康熙三十五年档,第51-57页。
    3《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二十五。
    4关于噶尔丹的死期在《朔漠方略》中有两种记载:一是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十三日(1697年4月4日)说。见于《朔漠方略》卷四十三,费扬古奏报及丹济喇使人齐奇尔宰桑和逃人杜拉尔语。二是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十三日(1697年5月3日)说,见于《朔漠方略》卷四十三,费扬古奏报,宗室苏努等人的贺词。齐木德道尔吉认为闰三月十三日。详见其《昭莫多之战后的噶尔丹》,《蒙古史研究》,第四期。
    1《西域图志·杂录一》,卷四十七。转移自王辅仁、陈庆英《蒙藏民族关系史》第17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2600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1《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2600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5《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4165号。
    6《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四十五,传第二十九,“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总转”。
    7赵云田《清代蒙古政教制度》,中华书局版1989年。
    8妙舟《哲布尊丹巴传》。
    9《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四十六,传第三十“图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列传”。
    10波兹德涅耶夫的《蒙古及蒙古人》。(中译本)第一卷,第506-507页。
    11《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2600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1《清圣祖实录》卷262,第17-18页。
    2同上,卷263,第8页。
    3同上。
    4《清圣祖实录》卷263,第8-9页。
    5《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3669号。
    6同上。
    7《清圣祖实录》卷267,第9-10页。
    1《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3669号。
    2同上。
    1《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4165号。
    1《清圣祖实录》卷227,第17页。
    2同上。
    3同上。
    4《清圣祖实录》卷263,康熙五十四年四月辛未条。
    5《清圣祖实录》卷268,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己卯条。
    1策旺阿喇布坦和拉藏汗是有亲戚关系的。拉藏汗的姐姐是策旺阿喇布坦的三夫人。策旺阿喇布坦又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博托洛克嫁给拉藏汗的长子丹津,并于1714年在伊犁结了婚。
    2《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3667号。
    3波兹德涅耶夫:《蒙古及蒙古人》。(中译本)第一卷,第507页。
    4波兹德涅耶夫:《蒙古及蒙古人》。(中译本)第一卷,第507页。
    1《清圣祖实录》卷287,康熙五十九年十月庚午。
    2参见奇日克夫《哲布尊丹巴传略》和《清实录》圣祖卷287,第8页。
    3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3588号。
    4同上。
    5同上。
    6《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3588号。
    7同上。
    8同上。
    9《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4164号。
    1《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4165号。
    2《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3643号。
    3同上。
    1参见《蒙古及蒙古人》(汉译本)第一册。
    2参见《蒙古及蒙古人》(汉译本)第一册,第501页。
    1成崇德、申晓亭译注《哲布尊丹巴传》,《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2辽阳文管所:《辽阳碑志选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第30-31页。转引自《蒙藏民族关系史略》。
    3《清世祖实录》(乾隆本卷六八,康熙本卷六八)。
    4《清太宗实录》卷,崇德七年十月己亥条。
    5《清世祖实录》卷74,顺治十年四月丁巳条。
    6昭梿《啸亭杂记》转引自奇日克夫《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传略》。(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
    1“理藩院奏折”,转引自《蒙古及蒙古人》。
    2罗布藏普棱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
    3成崇德、沈晓亭译注《哲布尊丹巴传》。《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4妙舟《哲布尊丹巴传略》。
    1《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四十六,传三十。
    2妙舟《哲布尊丹巴传略》;《蒙古及蒙古人》(汉译本)第一册第507页。
    1波兹特涅耶夫《蒙古及蒙古人》(汉译本)第一卷第八章第553页。
    2同上。
    3《嘉庆会典事例》,第737卷,第6页。《光绪会典事例》第974卷,第3页。
    4《九朝东华录》,雍正十一年第46页。
    5参见赵相璧《简论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载《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第372页。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
    6《清实录》卷三,雍正元年丙申条,页85下-86上。
    7同上。
    1《蒙古及蒙古人》(汉译本)第一卷第八章第550页。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编:《清内阁蒙古堂档》,1-22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2006年。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1-7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2003、2005年。
    3、台湾故宫博物院:《旧满洲档》(满文),台湾故宫博物院影印出版,1969年。
    4、[日]东洋文库清代史研究室:《旧满洲档·天聪九年档》(满文拉丁文撰写与日译),东洋文库,1974年。
    5、李保文整理:《十七世纪蒙古文文书档案》(蒙古文),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出,1997年。
    6、[日]满文老档研究会:《满文老档》(满文拉丁文撰写和日译),东洋文库,1955年。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满文老档》(汉译本),中华书局,1990年。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中、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9、东方文献主编:《1634-1654年俄-蒙关系文献汇编》(俄文),1974年在莫斯科出版。
    10、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等编:《十七世纪俄中关系》(第一卷),厦门大学外语系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
    11、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等编:《十七世纪俄中关系》(第二卷),黑龙大学俄语系翻译组、黑龙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第三室合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
    1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
    13、《历史文献补编一十七世纪中俄关系文件选译》,郝建恒等译,许昌翰校,商务印书馆,1989年。
    14、《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15、《清朝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
    1、《清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2、《清代方略全书》之《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3、《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第一辑)包文汉、奇·朝克图整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张穆著《蒙古游牧记》,同治祁氏刊本,李毓树主编:《中国边疆丛书》影印本;《蒙古游牧记》张正明、宋举成点校,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5、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筠渌山房本;《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包文汉整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理藩院则例》,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7、《大清会典》,中华书局影印出版,1991年。
    8、《八旗通志初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点校本。1985年。
    9、戈拉登《宝贝念珠》,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梁份《秦边纪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1、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 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五世达赖喇嘛传》(上、下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12、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一世-四世达赖喇嘛传》,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1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 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五世达赖喇嘛传》,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14、清史译文新编·第三辑《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1-4册),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民族研究所、《准噶尔史略》编写组合编。
    16、善巴《阿萨拉克齐史》,乌兰巴托影印本,2002年。
    17、拉喜彭斯克《水晶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8、《蒙古源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19、《阿勒坦汗传》珠荣嘎译注《阿勒坦汗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
    20、《大黄史》,乌力吉图校注,巴·巴根校订,民族出版社,1983年。乌兰巴托版,2006年。
    21、《水晶鉴》民族出版社1984年。
    22、《清史稿》,中华书局标校本,1977年。
    23、《清朝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24、《清朝通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25、《清朝通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26、《东华录》(蒋良骐),中华书局,1980年。
    27、傅恒《西域同文志》,中央民族学院复印本,1984年。
    28、松筠《西陲总统事略》,道光十九年刊本。
    29、松筠《卫藏通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30、罗布藏普棱列著《哲布尊丹巴传》;摘自(韩)金成修《明清之际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31、成崇德、申晓亭译注《哲布尊丹巴传》,《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32、妙舟《哲布尊丹巴传略》,《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33、成崇德译注《咱雅班第达传》;《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34、包·孟根达来校译《喀尔喀四部落共奉之圣哲布尊丹巴传》(蒙文)民族出版社2006年。
    35、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吉:《史海》,又译《安多政教史》,吴均,毛继祖,巴世林译,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
    36、妙舟《蒙藏佛教史》,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3年11月影印民国排印本。
    37、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地图出版社出版,1982年。
    38、丹珠昂奔主编《历代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年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39、陈任先译:《蒙古逸史》,广文书局印行,第129页。原著蒙文。
    40、[法]张诚《张诚日记》中译本载《清史资料》,第五、六集。
    41、[法]《对鞑靼的历史考察概述》,载杜文凯编《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5年。
    42、[德]帕拉斯《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中译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3、《准噶尔贵族侵扰西藏目击记》,载杜文凯编《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民族学院出版社,1985年。
    1、乌云毕力格、、成崇德、张永江《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册),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史》(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3、[蒙古]《喀尔喀史纲》(蒙文),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0年。
    4、[蒙古]那楚克道尔吉《喀尔喀史》,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
    5、[蒙古]色普鲁布扎布《蒙古的黄教简史》,乌兰巴托,1978年。
    6、[蒙古]巴德玛哈旽等编:《蒙古人民共和国部族志》,第一卷,敖特根、贵荣、毕力贡等转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
    7、[蒙古]奥其尔、格尔勒巴达喇呼:《喀尔喀札萨克汗部历史》,乌兰巴托,2003年。
    8、奇日格夫著,巴特尔、胡日德译《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传略》(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
    9、《蒙古学百科全书·宗教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樊保良《蒙藏关系史研究》,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1、王辅仁、陈庆英《蒙藏民族关系史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12、赵云田《清代蒙古政教制度》,中华书局版1989年
    13、张羽新《清政府与喇嘛教》,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
    14、牙含章《达赖喇嘛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
    15、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 华文出版社,2001年。
    16、《明清档案与蒙古史研究》,第一、第二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张永江《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变迁为中心》,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18、东嘎·洛桑赤列《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民族出版社1985年
    19、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0、阿旺洛追扎巴著,许得在译,陈庆英校审《觉囊派教法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21、乌云毕力格《喀喇沁万户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22、乔吉《蒙古佛教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
    23、康景福《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24、刘立千《藏传佛教格派教义及密宗漫谈》,民族出版社1997年。
    25、大正马《中国边疆研究论稿》,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26、马汝珩《清代西部历史论衡》,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27、李秀梅《清朝统一准噶尔史实研究——以高层决策为中心》,民族出版社2007年。
    26、《准噶尔史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8、纳木斯莱编著《准噶尔汗国史》(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
    29、纳木斯莱著《清代蒙古史》,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3年。
    30、白翠琴著《瓦刺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1、乌兰著《蒙古源流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年。
    32、巴岱、金峰、额尔德尼:《卫拉特历史文献》,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5年。
    33、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主编:《蒙古史纲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35、达力扎布《蒙古史纲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36、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史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年。
    37、胡日查、长命著《科尔沁蒙古蒙古史略》(蒙古文)民族出版社,2001年。
    38、《沙俄侵略我国蒙古地区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39、卢明辉《清代蒙古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
    40、马汝珩、马大正《厄鲁特蒙古史论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41、亦邻真《亦邻真蒙古学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42、[苏]莎斯季娜著《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
    43、二木博史《蒙古历史文化》,呼斯勒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
    44、田山茂《清代蒙古社会制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1987年。
    45、若松宽《清代蒙古的历史与宗教》中译本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
    46、宫胁纯子《最后的游牧帝国》,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47、伊·亚·兹拉特金的《准噶尔汗国史》, 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
    48、波兹德涅耶夫的《蒙古及蒙古人》,中译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49、[苏]博·雅、弗拉基米尔佐夫著, 刘荣悛译《蒙古社会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50、巴德利《俄国·蒙古·中国》,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1年。
    51、(比)南怀仁《鞑靼旅行记》,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
    52、(韩)金成修《明清之际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成崇德《论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的形成》,《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2、赵云田《哲布尊丹巴和清朝对喀尔喀的统治》,《清史论丛》第七集,中华书局,1986。
    3、杨绍猷《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载《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4、杨绍猷《喇嘛教在蒙古族中的传播》,《民族研究》1981年第5期。
    5、金峰《喇嘛教与蒙古封建政治》,《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6、乌云毕力格《关于绰克图台吉》,《内蒙古大学学报》1987、3。
    7、乌云毕力格《车臣汗汗位承袭的变化——以《蒙古堂档》满蒙文档案史料料为中心》载沈
    卫荣主编:《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8、齐木德道尔吉《康熙之路——纪康熙皇帝首次亲征噶尔丹》,《蒙古史研究》,第六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9、齐木德道尔吉《昭莫多之战后的噶尔丹》,《蒙古史研究》,第四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10、齐木德道尔吉《1640年以后的清朝与喀尔喀的关系》,《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1、宝音德力根《17世纪中后期喀尔喀内乱》(蒙古文),《明清档案与蒙古史研究》第一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陈烨《黄教传入蒙古的社会文化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1995、6。
    13、蔡志纯《蒙古喇嘛贵族形成初探》,《民族研究》1987年第1期。
    14、蔡志纯《试论黄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5。
    15、薄音湖《关于喇嘛教传入蒙古的几个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1982、2。
    16、李保文《清朝与喀尔喀汗国——1655年》(蒙文)内蒙古少儿出版社,1997年。
    17、乌日娜《十四世纪末至十七世纪中叶蒙古宗教概述》,《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18、乌日娜《从多伦会盟前的国内外形势看噶尔丹其人》,《新疆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
    19、陈安丽《论康熙对蒙古政策的历史背景和作用》,《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第三期。
    20、邢洁晨《论黄教传入蒙古地区的原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
    21、李漪云《从蒙古与西藏的关系看蒙古封建主引进黄教的原因》,《北方民族关系论丛》1984。
    22、黑龙博士论文:《噶尔丹统治时期的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内蒙古大学2005年。
    23、宝音德力根《十五世纪前后蒙古政局、部落诸问题研究》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
    24、宝音德力根《达延汗诸子分封》载日本国际蒙古文化研究协会会刊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otatae,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ongolian Culture(简称QMD),第二辑,东京,2007年。
    25、宝音德力根《从阿巴泰汗与俺答汗的关系看早期喀尔喀历史的几个问题》(蒙古文),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6、薄音湖《关于喇嘛教传入蒙古的几个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
    27、薄音湖《16世纪末西藏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内蒙古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28、蔡家艺《西藏黄教在厄鲁特蒙古的传播和发展》,《民族史论丛》1,中华书局,1987年。
    29、苏鲁格《“印藏同源论”之我见》,《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
    30、张永江《试论17-18世纪蒙古各部成为清朝藩部的途径与方式》,《蒙古史研究》第六辑。
    31、姑茹玛博士学位论文《入清前(1691)的喀尔喀车臣汗部研究》,内蒙古大学,2008年。
    32、图雅博士学位论文《桦树皮律令研究》-以文献学研究为中,内蒙古大学,2007年。
    33、玉芝博士学位论文《蒙元东道诸王及其后裔所属部众历史研究》,内蒙古大学,2006年。
    34、留存宽《17世纪清俄与喀尔喀蒙古关系述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3期。
    35、李凤珍《试论第巴桑结嘉错执政时期的蒙藏关系》,《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1984年。
    36、马大正《论噶尔丹的政治和军事行动》,《民族研究》,1991年第2期。
    37、巴赫《论噶尔丹汗》,《新疆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
    38、成崇德《论准噶尔政权》,《卫拉特研究》,2004年第l期。
    39、希·诺尔布《论噶尔丹博硕克图汗》(蒙古文),《卫拉特研究》,2002年第2期。
    40、敖举嘉样成来、扎扎《哲布尊丹巴历世活佛生平事迹考述》《卫拉特研究》2005年第四期。
    41、[日]冈田英弘《哲布尊丹巴传记五种》,《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9年第2期。
    42、[日]宫胁淳子《17世纪归属清朝时的喀尔喀蒙古》,载清史译文新编·第三辑《卫拉特蒙古历史译文汇集》4册,360页。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民族研究所、《准噶尔史略》编写组合编。
    43、[日]宫胁淳子《哲布尊丹巴一世传说的形成》,《东洋学报》第74卷第3·4号。1993年3月。
    44、[日]宫胁淳子《17世纪卫拉特与喀尔喀的争逐》,《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7、2。
    45、[日]宫胁淳子《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时代的蒙藏关系》,载《西藏研究》1992年。
    46、[日]岗洋树《清朝盟旗制度统治在喀尔喀蒙古的形成过程》,玉平译,载《民族译丛》,1989年第3期。
    48、[日]若松宽《从十七世纪60-70年代的俄文档案看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情况》,《蒙古学信息》1998、4。
    51、[日]柳泽明《1688年噶尔丹入侵后的喀尔喀诸台吉与俄国》,《蒙古学信息》,1995年第1期。
    52、[苏]M.N.戈尔曼《俄国档案中关于17世纪蒙古史资料》,《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91年第1期。
    53、[苏]符·斯·库兹涅佐夫《清朝中国政府准噶尔的历史概述》,《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新编第一辑1975年。
    54、 [苏]TД斯克雷尼科娃《17世纪蒙古喇嘛教寺院组织中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作用》,《蒙古学资料与情报》92、4。
    55、[俄]A·M·波兹德涅耶夫《噶尔丹与策妄阿拉布坦》,《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7年第1期。
    56、[蒙]策德布《五世达赖喇嘛与噶尔丹博硕克图的秘密联系》(斯拉夫蒙古文),《东方学研究》,1987、1。
    57、[蒙]伊奇诺尔布《温都尔格根是社会功臣》,乌兰巴托,1995年。
    58、[蒙]胡日勒巴特尔《温都尔格根乍纳巴扎尔》,乌兰巴托,1995年。
    59、[蒙]罕巴哈《从哲学角度论温都尔格根政教事业》,乌兰巴托,1995年。
    60、[蒙]三丕勒冬多布《有关温都尔格根口传、书传传说》,乌兰巴托,1995年。
    61、[蒙]达西巴拉夫《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乍纳巴扎尔和西藏关系》,乌兰巴托,1995年。
    62、[蒙]瓦齐尔《温都尔格根乍纳巴扎尔源流》,乌兰巴托,1995年。
    63、[蒙]索您巴雅尔《从九个方面探析温都尔格根乍纳巴扎尔改革蒙古政教文化》,乌兰巴托,1995年。
    64、扎奇斯钦《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3、2。
    65、[韩]金成修《16、17世纪格鲁派在喀尔喀蒙古传教新探——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前身问题为中心》,《蒙古学信息》1999。
    66、乌云毕力格《喀尔喀入清以前哲布尊丹巴一世的若干政治活动》(蒙古文),《纪念咱瓦丹鼎诞辰140周年国际蒙古学研讨会论文集》,乌兰巴托,2007年9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