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搜集并分析中国台湾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轨迹、现况、环境、影响因素,并发掘分析他国发展的长处以供借镜,所得结论:中国台湾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就是需要取得了社会、经济与环境、生态等均衡的持续不绝发展,在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竞技实力做最有效的发挥。于维护环境与生态的战略对策,全面推动绿色体育建筑,确保体育活动环保要求,加强及落实体育环保教育。于提升竞技体育实力方面,包括订定周延具体科学组训的各项政策,并落实执行,全力增强运动科学研究支持教练员、运动员及训练,全面改造教练员素质,充分有效的参赛整备系列工作,致力运动员教育与奖励,建立一贯培训体系。
The methods of this study were literature review.We collected information and analyzed the history,present situation,environment and factors of elite spor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aiwan,and also used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as models.We came into conclusion: Taiwanese elite sports can reac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social,the economic,the environmental and the ecological are all coordinated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at elite sports are best improved without exceeding the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As for the strategy for protecting environment and ecology,"green buildings" must be popularized for sport facilities in order to answer the call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quest and to practice the concepts in education.As to elevate the elite sports,the policy for detailed and concrete scientific group training must be made and practiced;the research of sport science must back up the coaches,athletes and trainings without restrain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trainers in every aspects including effective preparation before competition,rewards and education for athletes,and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training system.
引文
1 徐元民、郭金芳:「竞技」运动员与「全人」教育者的一场「对话」,中国台湾,国民体育季刊第148期,2006年,页22-25。
    2 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页5。
    3 李春雷,《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页3。
    4 朱琪林,《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页7。
    5 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页5。
    5 张琢等,《发展社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页18-19。
    6 张琢等,《发展社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页2。
    7 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页8。
    8 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页8。
    9 刘佐等《发展社会学》,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页25。
    10 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页8。
    11 刘孟修,《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中国大陆为例》(中国台湾嘉义;南华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页9。
    12 王关议,《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页9。
    13 朱琪林,《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页8。
    14 刘孟修,《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中国大陆为例》(中国台湾嘉义;南华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页20。
    15 叶俊荣,《全球环境议题;中国台湾观点》(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页36。
    16 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页317
    17 王冠莹,《持续发展理念演进与展望之研究》(台湾嘉义;南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页26。
    18 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页318。
    19 林享能,《国际自然保育发展之趋势》,《国家政策论谈》,2003年,页16-21。
    20 张盛隆,《台湾持续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国家政策论谈》,2003年。(http/www.npf.org,tw/monghly/0310/theme-263.htm.)
    21 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页317-318。
    22 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页317-318。
    23 王冠莹,《持续发展理念演进与展望之研究》(台湾嘉义;南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页31-34。
    24 陈光庭主编,《从观念到行动;外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页50
    25 叶正波,《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理论及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页8-10。
    26 Barbier,E.B"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economic,1987
    27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0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页24。
    28 庐志名、黄启峰,(全球持续发展的源起兴发展)《工业污染防治》,第56期,1995年。
    29 转引自 P..Prugh,"Natural capital and human economic survival,"solomons MD1995,p.47
    30 转引陈光庭主编,《从观念到行动:外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页45。
    31 《全球环保议题及国际公约之动向》,
    32 叶正波,《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理论及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页7。
    33 陈光庭主编,《从观念到行动:外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页50。
    34 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页35-38
    35 牛文元着,《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6 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编,《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37 滕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上下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38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9 赵丽芬、江勇,《可持续发展战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0 周毅,《可持续发展战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41 「中国知网」 cnki50.csis.com.tw/kns50 中国知识数据总库 2007.11.22 搜寻的结果。
    42 「中国知网」 cnki50.csis.com.tw/kns50 中国知识数据总库 2007.11.22 搜寻的结果。
    43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台湾的用词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4 「全国硕博士论文信息网」 datas.ncl.edu.tw/theabs/01 中国台湾硕博士论文数据库2007.1 1.22 搜寻的结果。
    45 李春雷:《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第7页。
    46 党群:论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西安体院学报》,1998年第1期,第1页。
    47 王景连、越崇珍:试论现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科学》1997年第17(3)期,第30-32页。
    48 王景连等:体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联性,《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二期,第16-19页。
    49 于善旭等:体育可持续发展与体育法制的辩证关系,《上海体院学报》1998年第2期,第10-14页。
    50 喻坚:现代体育与可持续性发展,《四川体育科学》,1998第1期,第8-11页。
    51 史燕:论21世纪我国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第27-29页。
    52 谢琼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体育的线涨与未来,体育文史,1999年第1期,第10-11页。
    53 袁红:高校体育改革应致力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53-55页。
    55 李开元:体育、国民素质与可持续发展,《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56 倪依克:论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体育学刊》,2001年第1期。
    57 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3页。
    58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空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11 页。
    59 王景连等:试论现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科学》,1997年第3期。
    60 杨文轩等:我国竞技运动的转折与可持续,《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年第30-34页。
    61 谢琼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体育的线装和未来,《浙江体育科学》,1998年第20(1)期,第7-10页。
    62 谢琼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体育的线涨与未来,《体育文史》,1999年第1期,第10-11页。
    63 张春华: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之思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4期,第1-5页
    64 虞重干,刘志民: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及其人力资源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8期,第5-7页。
    65 陈均:《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
    66 朱琪林:《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第2页。
    67 李春雷:《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第10页。
    68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初探,《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9(3)期,第4-6页。
    69 王景连等:体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联性,《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二期,第16-19页。
    70 张春华: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之思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4期,第1-5页
    71 张继忠: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第31-34页。
    72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泄编(一)》2000年,第537页。
    73 李春雷:《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第60-82页。
    74 虞重干、刘志民: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及其人力资源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7页。
    75 梁栋:《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被人才培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76 杨文轩等:我国竞技运动的转折与可持续,《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年第30-34页。
    77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00年,第537页。
    78 高志丹等:中国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年
    79 谢琼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体育的现状和未来,《浙江体育科学》,1998年第20(1)期,第7-10页。
    80 虞重干、刘志民: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及其人力资源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7页。
    81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初探,《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9(3)期,第4-6页。
    82 梁栋:《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被人才培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83 刘风岩、张晓蓬: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体育科学》,2003年第1期,第48-52页。
    84 虞重干、刘志民: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及其人力资源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7页。
    85 朱琪林:《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第13-14页。
    86 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41页。
    87 刘志民、虞重干、刘炜等: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标系,《体育学刊》,2002年第9(1)期,第15-20页。
    88 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白皮书》,2007年,第49-51页。
    89 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白皮书》,2007年,第51-59页。
    90 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白皮书》,2007年,第62-68页。
    91 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白皮书》,2007年,第73-79页。
    92 尤嫣嫣,<由身体意象观点谈体重控制计划>,《学校卫生》38期,2001年,页56-69。
    93 林晓薇(2003),《应用跨理论模式于台北市高中职学生规律运动行为之探讨》,中国台湾阳明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94 余嫔,<青少年休闲活动状况调查报告>,《学生辅导》50期,1996年,页122-125。
    95 庄怀义,<教育问题研究>,台北:《空中大学》,1990年。
    96 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白皮书》,2007年,第83-89页。
    97 中国台湾体委会。《体育统计年报》,2006年,表7-4。
    98 整理自台湾体委会(2000、2001、2002、2003年)「中华民国体育统计」年报。
    99 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白皮书》,2007年3月,第89-93页。
    100 中国台湾体育委员会官方网页公告资料,2008年10月。
    101 中国台湾教育部官方网页公告资料,2008年10月。
    102 中华台北奥委会官方网页公告资料,2008年10月。
    103 中国台湾体育运动总会官方网页公告资料,2008年10月。
    104 中国台湾大专体育运动总会官方网页公告资料,2008年10月。
    105 中国台湾高中体育运动总会官方网页公告资料,2008年10月。
    106 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白皮书》,2007年3月,第68-69页。
    107 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白皮书》,2007年,第69-70页。
    108 #12
    109 #12
    110 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白皮书》,2007年,第59-62页。
    111 资料取得从: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 www.olympic.cn行政院体育委员会官方网站www.taipei.gov.tw、教育部官方网 www.edu.tw、中华台北奥委会官方网站 www.tpenoc.net、运动神网 www.sportsnt.com.tw。逐项逐笔汇整并制表。
    112 黄永旺,《中国运动员的培训制度》。中国台湾国立体育学院硕士论文,1994年。
    113 王海燕,《中国竞技体育夏季奥运项目构成变化与发展战略研究》,页9。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14 维基百科网页:zh.wikipedia.org/wiki
    115 中国台湾2007年全运会官方网站 sport96.tn.edu.tw
    116 中国台湾体育委员会,《2007年体育白皮书》,中国台湾体育委员会官方网站,表2-11。
    117 胡文雄、蔡崇滨,《排球运动史话》。台南市:供学出版社,1997年,表2-1。
    118 郑良一,《全球运动场管建筑》,2002年。
    119 台湾教育部,《2005年学校体育统计年报》
    120 台湾职业高尔夫协会(TPGA)2008.08.01网页资料http://www.tpga.org.tw/book/book-00.php
    121 台湾职业女子高尔夫协会(TLPGA) 2008.08.01网页资料http://www.tlpga.org.tw/member/member_list_01.htm
    122 2008.9.1参阅CTBA撞球协会官方网站整理而成http://www.baroc.org.
    123 詹俊成,《中国台湾地区高中体育班现况调查研究》,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摘要。
    124 彭焕章,《中国台湾地区国小体育班实施现况之研究》,中国台湾:国立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5年,摘要。
    125 台湾体育委员会:《竞技运动与赛会》,专题研究计划(十五),2006年12月。
    126 陈金盈,《中国竞技运动政策研究—奥运战略分析》,台湾:国立体育学院体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5年。
    127 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主编,《体育运动文件选编 1982-1986》(北京市: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340。
    128 引自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主编,《体育运动文件选编 1982-1986》(北京市: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18-20。
    129 再引自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主编,《体育运动文件选编 1982-19863(北京市: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52-59。
    130 詹德基,《中共体育体制改革之研究》,(台北市:中华台北奥委会,1991):297-298。
    131 许晶、王亦工<当代中国体育奖励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山西体育科技》,79,(山西:2000):8-13。
    132 逸夫,<关于重奖的内情、误传与不足>,《新体育》,10,(北京市:1992):4-6。
    133 吕林,<七运重奖风>,《体坛风云》,创刊号,(北京市:1993):6-7。
    134 洪歌,<雅典和上海,荣誉与金钱>,《文汇报》(1997.6.21):16版。
    135 马本龙,<关于四川省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各市地州奖励政策的调查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2.1,(成都:1996):19-23。
    136 陆峰,<一块金牌十万元,四城会奖励力度超奥运,《子扬晚报》(1999.9.13):13版
    137 童欣文,<百万重赏待勇夫>,《体育文摘》(1999.3.18):1版。
    138 马安泉,<山东省为奥运金牌标价:150万>。《体育文摘》,(19994.22):1版。
    139 阿今,<解密中国体坛富豪>,《体育博览》,总258(北京市:2003):10-15。
    140 王崇理,<奥运巨奖震荡>,《五环人世相》(北京市: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36-75。
    141 庄越,<金牌与金钱>,《南方周末》,(1996.8.2):2版。
    142 袁伟民主编,《中国体育年鉴1997》,(北京市:中国体育年鉴出版社,2000):154-157。
    143 胡利军,<我国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制度研究>,《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论文选集》,(北京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02):161-172。
    144 张忠秋等人,<对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实施奖励状况探讨>,《体育科学》,19.3,(北京市:1999):1-5。
    145 许晶、王亦工<当代中国体育奖励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山西体育科技》,79,(太原:2000):8-13。
    146 胡利军,<我国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制度研究>,《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论文选集》,(北京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02):161-172。
    147 张厚福,<我国运动员几个主要权利的保护>,《武汉体育学院学报》,33.4,(武汉:1999):10-13。
    148 王秉尧,<对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2.4,(上海市:1998):20-33。
    149 田麦久等人,<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情况及改进对策>,《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6.1,(北京市:1993):2-8。
    150 曹燕飞,<体育保险在我国的出现及其发展方向>,《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5.4,(济南:1999):12-16。
    151 田麦久等人,<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情况及改进对策>,《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6.1,(北京市:1993):2-8。
    152 丘云、张亮.<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研究>,《山东体育科技》,19.1,(济南:1997):44-46。
    153 徐亮、金红旗,<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管理初探>,《体育文史》,总88,(北京市:1997):12-13、30。
    154 曹燕飞,<体育保险在我国的出现及其发展方向>,《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5.4,(济南:1999):12-16。
    155 卢重干等人,<适应社会需求、拓宽流动渠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观念、思路对策>,《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5-1996)》(北京市: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1998):390-402。
    156 李海、丁英俊,<体育保险之中外比较与我国发展对策>,《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7.2(成都:2001):20-22。
    157 曹燕飞,<体育保险在我国的出现及其发展方向>,《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5.4,(济南:1999):12-16。
    158 喜兵,<中国体育保险之研究>,《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9-2000)》,(北京市:2000):256-267。
    159 阎华、李海,<国内外体育保险之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8.4,(西安:2001):17-19。
    160 周爱光等人,<我国体育保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体育与科学》,24.4,(浙江:2002):35-38。
    162 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网站 http://www.mext.go.jp
    163 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网站,日本运动振兴基本计划。2006年09月23日取自http://www.mext.go.jp/a_menu/sports/plan/06031014/001.htm。
    164 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网站,日本运动振兴基本计划。2006年09月23日取自http://www.mext.go.jp/a_menu/sports/plan/06031014/001.htm。
    165 #12
    166 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网站,日本运动振兴基本计划。2006年09月23日取自http://www.mext.go.jp/a_menu/sports/plan/06031014/001.htm。
    167 台湾体委会,《韩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1-6。
    168 台湾体委会,《韩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10-14。
    169 台湾体委会,《韩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37-49。
    170 中国台湾体委会,《美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2-4。
    171 中国台湾体委会,《美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1-2。
    172 中国台湾体委会,《美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45-53。
    173 中国台湾体委会,《德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1-4。
    174 中国台湾体委会,《德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8-9。
    175 中国台湾体委会,《德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25-4。
    176 中国台湾体委会,《澳大利亚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8-18。
    177 中国台湾体委会,《澳大利亚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2-20。
    178 中国台湾体委会,《澳大利亚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页47-60。
    179 何超,《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页94。
    180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可持续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页84。
    181 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白皮书》,2007年,页97-98。
    182 雷选沛,《北京奥运经济运营与管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页116-119。
    183 宋继新,《竞技教育学-增订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页456-464。
    [1]于善旭等.体育可持续发展与体育法制的辩证关系.上海体院学报 1998年第2期
    [2]马本龙.关于四川省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各市地州奖励政策的调查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vol 22.1:19-23
    [3]马安泉.山东省为奥运金牌标价:150万.体育文摘 1994.22
    [4]日本文部科学省官 http://www.mext.go.jp
    [5]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网站.日本运动振兴基本计划http://www.mext.go.jp/a_menu/sports/plan/06031014/001.htm.2006年
    [6]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泄编一.2000年
    [7]中国知网.中国知识数据总库 cnki50.csis.com.cn/kns50
    [8]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0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
    [9]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 www.olympic.cn,2008年
    [10]中华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网页 http://www.tpenoc.net/changes/changes官方网络数据,2008年
    [11]王关议.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12]王冠莹.持续发展理念演进与展望之研究.中国台湾嘉义,南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13]王景连,越崇珍.试论现代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科学1997年第17期
    [14]王景连等:体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联性,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15]王海燕,中国竞技体育夏季奥运项目构成变化与发展战略研究,页9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6]王崇理,奥运巨奖震荡,五环人世相 北京市: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36-75
    [17]王秉尧,对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2.4,上海市:1998:20-33
    [18]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9]尤嫣嫣,由身体意象观点谈体重控制计划,学校卫生38期,2001年,页56-69
    [20]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编,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21]史燕:论21世纪我国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
    [22]田麦久等人,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情况及改进对策,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6.1,北京市:1993:2-8
    [23]丘云,张亮,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研究,山东体育科技,19.1,济南:1997:44-46
    [24]朱琪林,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
    [25]庄越,金牌与金钱,南方周末,1996.8.2:2版
    [26]庄怀义,教育问题研究,台北:空中大学,1990年
    [27]运动神网 www.sportsnt.com.tw
    [28]何超,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29]刘风岩,张晓蓬: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体育科学,2003年第1期
    [30]刘志民,虞重干,刘炜等: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标系,体育学刊,2002年第9期
    [31]刘孟修,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中国大陆为例,中国台湾嘉义:南华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2]许晶,王亦工当代中国体育奖励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山西体育科技,79,山西:2000年
    [34]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5]叶正波,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理论及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36]叶俊荣,全球环境议题;中国台湾观点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
    [37]赵丽芬,江勇,可持续发展战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8]李开元.体育,国民素质与可持续发展,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9]李春雷,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
    [40]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初探,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93期
    [41]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空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42]庐志名,黄启峰:全球持续发展的源起兴发展,工业污染防治,第56期,1995年
    [43]陆峰,一块金牌十万元,四城会奖励力度超奥运,子扬晚报 1999.9.13:13版
    [44]中国台湾2007年全运会官方网站 sport96.tn.edu.tw
    [45]中国台湾大专体育运动总会官方网页公告资料,2008年10月
    [46]中国台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持续发展委员会网页.http;/www.epa.gov.tw,2008年
    [47]中国台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全球环保议题及国际公约之动向,http;/www.epa,gov.tw/attachment-file/200410/fim-1.doc.,2008年
    [48]中国台湾体育运动总会官方网页公告资料,2008年10月
    [49]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白皮书,2007年3月
    [50]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统计年报,2000年
    [51]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统计年报,2001年
    [52]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统计年报,2002年
    [53]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统计年报,2003年
    [54]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统计年报,2004年
    [55]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统计年报,2005年
    [56]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统计年报,2006年
    [57]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华民国体育统计年报,2007年
    [58]中国台湾体委会,中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
    [59]中国台湾体委会,日本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
    [60]中国台湾体委会,美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
    [61]中国台湾体委会,德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
    [62]中国台湾体委会,澳大利亚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
    [63]中国台湾体委会,韩国体育运动制度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
    [64]中国台湾体委会,竞技运动与赛会,专题研究计划,2006年12月
    [65]中国台湾高中体育运动总会官方网页公告资料,2008年10月
    [66]中国台湾体育委员会官方网页公告资料,www.taipei.gov.tw 2008年10月
    [67]中国台湾硕博士论文信息网,中国台湾硕博士论文数据库 http;/datas.ncl.edu.tw/theabs/01
    68.中国台湾教育部官方网页公告资料,www.edu.tw,2008年10月
    [69]中国台湾教育部,学校体育统计年报 2004年
    [70]中国台湾教育部,学校体育统计年报 2005年
    [71]中国台湾教育部,学校体育统计年报 2006年
    [72]中国台湾教育部,学校体育统计年报 2007年
    [73]中国台湾专任教练协会官方网站 http//www.procoach.com.tw,2006年
    [74]中国台湾兴农牛官方网站 http://www.bulls.com.tw/Roster/Roster.asp,2006年
    [75]中国台湾诚泰COBRAS职棒队网站:http://www.macotocobras.com.tw/team/index.php,2006年
    [76]中国台湾兄弟象官方网站 http://www.brothers.com.tw/player/player.php,2006年
    [77]中国台湾中信鲸职业棒球队网站 http://www.whale.com.tw/team.php,2006年
    [78]中国台湾统一狮官方网站 http://www.uni-lions.com.tw/roster_00.asp,2006年
    [79]中国台湾La New熊官方网站 http://www.lanew-bears.com.tw/bear_web/index.jsp,2006年
    [80]中国台湾撞球协会官方网站整理而成 http://www.baroc.org
    [81]吕林,七运重奖风,体坛风云,创刊号,北京市:1993:6-7
    [82]宋继新,《竞技教育学-增订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
    [83]余嫔,青少年休闲活动状况调查报告,学生辅导50期,1996年,页122-125
    [84]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主编,体育运动文件选编1982-1986,北京市: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85]李海,丁英俊,体育保险之中外比较与我国发展对策,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0-22
    [86]林享能.国际自然保育发展之趋势,国家政策论谈,2003年http;/www,npf,org,tw/monghly/0310/theme-263.htm.
    [87]林晓薇.应用跨理论模式于台北市高中职学生规律运动行为之探讨,台湾阳明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88]杨文轩等.我国竞技运动的转折与可持续,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年
    [89]周毅.可持续发展战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90]陈均.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
    [91]陈金盈.中国竞技运动政策研究—奥运战略分析,中国台湾:国立体育学院体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5年
    [92]倪依克.论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体育学刊,2001年第1期
    [93]袁伟民主编,中国体育年鉴1997,北京市:中国体育年鉴出版社,2000:154-157
    [94]党群.论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西安体院学报,1998年第1期
    [95]徐元民,郭金芳.「竞技」运动员与「全人」教育者的一场「对话」,中国台湾,国民体育季刊第148期,2006年
    [96]袁红.高校体育改革应致力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97]张忠秋等人.对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实施奖励状况探讨,体育科学,19.3,1999:1-5
    [98]胡利军.我国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制度研究,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论文选集,北京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02:161-172
    [99]张厚福.我国运动员几个主要权利的保护.武汉体育学院学报,33.4,武汉:1999:10-13
    [100]张春华.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之思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4期
    [101]张盛隆.中国台湾持续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国家政策论谈,2003年http/www.npf.org,tw/monghly/0310/theme-263.htm.
    [102]张继忠.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03]阿今.解密中国体坛富豪,体育博览,总258北京市:2003:10-15
    [104]胡文雄,蔡崇滨.排球运动史话 台南市:供学出版社,1997年
    [105]郑良一.全球运动场管建筑,2002年
    [106]洪歌.雅典和上海,荣誉与金钱,文汇报 1997.6.21:16版
    [107]徐亮,金红旗.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管理初探,体育文史,总88,北京市:1997:12-13,30
    [108]钟水映,简新华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109]高志丹等.中国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年
    [110]曹燕飞.体育保险在我国的出现及其发展方向,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5.4,济南:1999:12-16
    [111]梁栋.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被人才培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112]黄永旺.中国运动员的培训制度 中国台湾国立体育学院硕士论文,1994年
    [113]逸夫.关于重奖的内情,误传与不足,新体育,10,北京市:1992:4-6
    [114]喜兵.中国体育保险之研究,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 1999-2000,北京市:2000:
    [115]童欣文.百万重赏待勇夫,体育文摘 1999.3.18:1版
    [116]喻坚.现代体育与可持续性发展,四川体育科学,1998第1期
    [117]维基百科网页:zh.wikipedia.org/wiki
    [118]彭焕章.中国台湾地区国小体育班实施现况之研究,中国台湾:国立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5年
    [119]詹俊成.中国台湾地区高中体育班现况调查研究,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120]詹德基.中共体育体制改革之研究台北市:中华台北奥委会,1991年
    [121]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122]滕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上下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123]#12
    [124]谢琼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体育的线涨与未来,体育文史,1999年第1期
    [125]谢琼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体育的线装和未来,浙江体育科学,1998年第201期
    [126]虞重干,刘志民.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及其人力资源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27]虞重干等人.适应社会需求,拓宽流动渠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观念,思路对策,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 1995-1996 北京市: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1998:390-4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