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与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它们的冲突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规划领域尤其突出。城市建设发展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城市发展建设的职权,城市规划又是城市发展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由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城市规划行政管理职能。本文将以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例,研究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完成对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界定。通过分析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和法律性质,从城市规划制定时公共利益的判断基准和城市规划实施中公共利益的判断路径两方面着手,对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做出界定。
     第二部分论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既存在统一性,又充满斗争性。在城市规划中,两者的冲突主要体现两方面:第一,城市规划变更对相对人造成的行政信赖利益的影响;第二,合法生效但内容不科学的规划的实施对个人利益造成的侵害。
     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与相对人个人利益冲突的原因,指出在城市规划中出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的原因在于公共利益概念的模糊,容易导致行政目标介入替代公共利益,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受行政行为合法性与合理性两大原则的调整,规划行政行为本身就具有合法绝对性与合理相对性的特点。
     第四部分提出解决冲突的思路。分析要加强保护个人利益的原因在于当冲突发生时,考虑到现有法律条件下公共利益得不到补偿,规划行政主体必将把公共利益置于优先地位,因此必须加强对相对人个人利益的保护。在现有法律条件下,个人利益的保护还可以有其它思路,如形成公共参与机制,通过扩大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在规划制定阶段事前解决潜在利益冲突问题;除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手段外,建议给予一定的自力救济权和充分发挥信访的功用等。
Conflict between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interest is existed in our society,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city planning. City'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main functions, which is fully authorized by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s. City planning is important for city's development and city'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 study 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ity planning is given to makes a detailed analyse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interest.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e thesis.
     Part one: Definition of public interest in city planning. Firstly, give a general idea of city planning and its basic features and legal characteristics. Secondly, give a definition of public interest in city planning through two ways: judgment standard in the formulation of city planning and mea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ty planning.
     Part two: Relation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interest. Unification and contradiction are the features of relation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interest. The following two facets mainly show the conflict of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interest in city planning: one is about the trust interest loss of the private parties which is resulted for city planning readjustments; the other is about the effective but unreasonable city planning.
     Part three: Reasons of the conflicts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interest in city planning.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that: firstly, public interest is the inkling; secondly, administrative goal always substitute the public interest; thirdly, administrative action is under the lead of two principles, validity and rationality, and so is city planning.
     Part Four: Solutions for the conflict. Firstly, give the reason why to search extra ways to protect private interest when they are in the conflict. Secondly, give some ideas on how to enlarge the ways to protect private interest, inclu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private relief as well as letters and visits.
引文
1 魏建:《理性选择理论与法经济学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P106
    2 薛冰:《个人偏好与公共利益的形成——兼论阿罗不可能定理》,《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1月第33卷第4期,P81
    3 薛冰:《个人偏好与公共利益的形成——兼论阿罗不可能定理》,《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1月第33卷第4期,P82
    4 Frank J·Sorauf,The Public Interest Reconsidered,The Joumal of Politics,Vol 19,1957,转引自徐键:《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注2。
    5 关保英、梁玥:《论公共利益的法律限定》,《学术研究》,2006年第4期,P78-79。
    6 关保英、梁玥:《论公共利益的法律限定》,《学术研究》,2006年第4期,P78
    1 《社会契约论》,卢梭 著,何兆武 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P39
    2 《社会契约论》,卢梭 著,何兆武 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P35
    3 霍布斯丛林假说认为在没有国家制度时,每个人都是其他个人的敌人,他想尽办法偷抢人家的财产,也想尽办法不被别人偷抢,在这种没有国家制度的条件下,大量资源被用于从事偷抢和防止被偷抢的活动,因此生产活动不可能发达起来,而偷抢在结成人群的团体之间发生时,就是战争。
    1 薛冰:《个人偏好与公共利益的形成——兼论阿罗不可能定理》,《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1月第33卷第4期,P82
    2 苏腾,杨珊:《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困境》,《规划师》2007年第08期第23卷,P55-56
    1 关保英教授在其《论公共利益的法律限定》一文中对此进行了归纳总结。详见关保英、梁明:《论公共利益的法律限定》,《学术研究》,2006年第4期,P80-81
    2 杨峰:《房屋拆迁与社会公共利益》,《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月第11卷第5期,P614。
    3 苏腾,杨珊:《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困境》,《规划师》2007年第08期第23卷,P52
    4 http://www.yndaily.com/html/20070331/news_93_112684.html,最后登录日期:2008年4月6日。
    5 苏腾,杨珊:《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困境》,《规划师》2007年第08期第23卷,P53
    1 关保英、梁玥:《论公共利益的法律限定》,《学术研究》,2006年第4期,P80-81
    2 卢丽华,《加拿大土地征用制度及其借鉴》,《中国土地》,2000年第8期,P44。
    3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P474-475。
    1 应松年、王红著:《行政法学教程》,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P133
    1 吴志城,赵民:《“物权法定”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关系之辨析》,《北京规划建设》,2008年第1期,P17
    1 徐键:《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一个城市规划案引出的思考》,《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P73
    2 徐键:《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一个城市规划案引出的思考》,《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P73
    3 徐键:《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一个城市规划案引出的思考》,《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P73
    1 吴志强:《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2期,P32
    2 Baugesetzbuch(BauGB)Section 3(1):The public is to be informed 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stage about the general aims and purposes of planning,abou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olutions which are being considered for the redesign or development of an area,and of the probable impact of the scheme;the public is to be given suitable opportunity for comment and discussion.Public notification and discussion may be dispensed with in cases where 1.a legally binding land-use plan[Bebauungsplan]is being prepared,modified,or is revoked,where this has only minimal effects on the plan area and adjacent areas,or 2.public notification and discussion have already been effected by some other means.Notification and discussion is also followed by the procedure as described in para.2 where discussion results in changes being made to the plan.
    1 吴志强:《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2期,P33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2 孙大雄:《论信访权的权利属性》,《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P83
    3 董鑫:《从信访的权利性质看其制度定位》,《理论学刊》,2006年第6期总第148期,P97
    4 董鑫:《从信访的权利性质看其制度定位》,《理论学刊》,2006年第6期总第148期,P97
    5 董鑫:《从信访的权利性质看其制度定位》,《理论学刊》,2006年第6期总第148期,P98
    6 夏正山,张定林:《城市规划信访的成因及其对策》,《江苏城市规划》,2006年第5期,P39
    1、[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2、[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3、[德]平特纳著,朱林译:《德国普通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4、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5、杨建顺著:《日本行政法通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
    6、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7、关保英著:《行政法教科书——总论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8、应松年、王红著:《行政法学教程》,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
    9、钱品石主编:《房地产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10、Baugesetzbuch(BauGB):In the version amended by the Act to Amend the Federal Building Code and to Reorder Spatial Planning Law[BauROG],issued on August 18th 1997(BGBI.I p.2081)Translation provided by the Federal Ministry for Transport,Construction and Housing and reproduced with kind permission.(《德国建设法典》官方英文译本,http://www.iuscomp.org/gla/statutes/BauGB.htm#1,最后登录日期:2008年4月10日)
    11、关保英著:《行政法的价值定位》,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3版
    12、张萍著:《城市规划法的价值取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13、耿毓修,黄均德主编:《城市规划行政与法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
    14、宁国良著:《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过程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15、[美]詹姆斯·博曼著,黄相怀译:《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9月
    16、王贵松著:《行政信赖保护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1、魏建:《理性选择理论与法经济学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P101-113
    2、薛冰:《个人偏好与公共利益的形成——兼论阿罗不可能定理》,《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1月第33卷第4期,P79-83
    3、徐键:《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一个城市规划案引出的思考》,《行政法学 研究》,2007年第1期,P68-73,P81
    4、关保英、梁玥:《论公共利益的法律限定》,《学术研究》,2006年第4期,P76-81
    5、苏腾,杨珊:《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困境》,《规划师》2007年第08期第23卷,P52-57
    6、杨峰:《房屋拆迁与社会公共利益》,《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月第11卷第5期,P611-615
    7、卢丽华:《加拿大土地征用制度及其借鉴》,《中国土地》,2000年第8期,P44-46
    8、王青斌:《论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1期,P24-29
    9、吴志城,赵民:《“物权法定”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关系之辨析》,《北京规划建设》,2008年第1期,P15-18
    10、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及其局限性》,《现代法学》,2002年8月第24卷第4期,P4-11
    11、黄普、王蕾:《小议城市规划行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南方建筑》,2005年第5期,P95-97
    12、吴志强:《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2期,P30-34
    13、孙大雄:《论信访权的权利属性》,《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P8,P81-83
    14、董鑫:《从信访的权利性质看其制度定位》,《理论学刊》,2006年第6期总第148期,P96-98
    15、夏正山,张定林:《城市规划信访的成因及其对策》,《江苏城市规划》,2006年第5期,P39-41
    16、何明俊:《作为行政法的城市规划》,《规划师》,2005年第21卷第6期,P5-7
    17、包盛中:《城市规划权优化问题探讨——以南昌市为例》,《规划师》,2006第22卷第7期,P72-74
    18、陈锦富;刘佳宁:《城市规划行政救济制度探讨》,《城市规划》,2005年第29卷第10期,P19-23,P64
    19、金勇:《城市规划行政信赖保护制度的建立》,《规划师》,2005年第21卷第10期,P77-80
    20、王学峰:《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公开化与听证制度的实施》,《规划师》,2005年第21卷第3期,P10-12
    21、王毅、黄德军、万键:《城市规划行政执法中的几个疑难问题》,《城市管理》,2006年第1期,P87-89
    22、杨帆:《从政治视角理解和研究城市规划》,《规划师》,2007年第23卷第3期,P65-69
    23、程蓉、顾军:《上海:公众参与闵行区龙柏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例》,《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第6期,P35-37
    24、赵大龙:《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合法预期与信赖保护原则》,《行政与法》,2006年第4期,P72-74
    25、高洁:《城市规划的利益冲突与制衡》,《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20卷第10期,P32-36
    26、汪洁:《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卷第1期,P51-52
    27、李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行政论坛》,2005年第5期总第71期,P65-68
    28、吉龙华:《行政行为的确定力与信赖保护》,《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9月第6卷第5期,P115-117
    29、张思思:《行政规划基本问题的法学分析》,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硕士毕业论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5、《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88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7、《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年6月6日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7年修正)》(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修正案)
    9、《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10月28日经建设部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46号)(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6月6日发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