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员工在组织内部的不同岗位和不同组织之间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即出现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现象。员工职业生涯的无边界化使传统职业生涯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探求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下如何成功地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分析无边界职业生涯的特点入手,借鉴现有研究成果,首先对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员工个人对更高层次需要的追逐都是形成无边界职业生涯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下员工职业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雇佣心理契约中员工对组织忠诚度的降低、职业生涯成功标准的主观化、职业生涯阶段的多周期性以及职业生涯管理主体的变化均要求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基于前面各章节的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就员工个人层面而言,可采取的措施包括避免短视行为,增强职业洞察力,持续积累人力资本,积极培育社会资本以及审慎选择每一份工作;就组织层面而言,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发展咨询,防止员工技能老化,及时提供各种信息,设计适应家庭需要的弹性工作制以及培育支持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的组织文化。
Since 1990's, more and more employees change their jobs frequently. We can not manage the boundaryless career in the traditional way. So it is very meaningful for us to research how we manage employee's boundaryless career successfully.
     Based on analysing boundaryless career characters, this paper firstly explores why some employees'career become boundaryless. Many reasons for boundaryless career are found, such as industry restructuring,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and techniques development. Then, this paper analyse how the factors on employee's boundaryless careee development change. Firstly,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employees and organizations changes; Secondly, the standard for career success becomes objective; Thirdly, the career phase is changed into a few periods; Fourthly, the obligations of career management change. Based on above analysi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employees , they can consider more for future, know more about themselves and the organization, accumulate human capital, develop social capital, and choose each jobs carefully; For organizations, they can supply career development consultation, update employees' knowledge and skills, design flexible working schedule, and develop corporation culture to support employees' boundaryless career management.
引文
[4]多轨制是在双轨制基础上增加其他职位序列的模式
    [5]Defillipi R.J.,Arthur,M.B.,1994,,The boundaryless career:a competency-based perspective,Jou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5,第177-202页
    [6]Arthurr,M.B.Roussear,D.M,1996,The boundaryless career:Anew employment principle for a new organizational era.new Yo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第237-255页
    [7]Hall,D.,and mirvls,P.,1996,the new protean career:psychological success and the path with a heart in Hall,D.,and associates,the career is the dead-long live career:A relational approach to career careers,Jossey-Bass
    [8]资料来源:Sullivan,S.E.,carden,W.A,& Martin,D.F(1998)careers in the next millennium:re-conceptu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areer theory.Human Resources Mangaement Review,8:165-185
    [9]Hall D T.Moss J E The new protean career contract:Helping organizations and employees adapt 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8:22-37
    [10]Adamson S J.Doherty N.Viney C The meanings of career revisited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8.9 251-259
    [11]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组织中的心理契约,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2]吴国存,企业职业管理与雇员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73页
    [13]2007年6月27日广州日报
    [14]王奋宁,李路路,中国城市劳动力流动-从业模式·职业生涯·新移民 北京出版社2001年月第10版第11页
    [1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2002年中国就业报告-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第281页
    [16]职业流动周期是指劳动者在同一个单位连续工作的平均时间
    [17]资料来源:上海劳动保障服务网 www.12333.gov.cn 2006年5月15日资讯服务
    [18]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大洋网,2000年11月01日
    [19]资料来源:世界就业报告1998-1999,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2月;国际统计年鉴2005
    [20]资料来源:夏杰长、李勇坚、姚战琪等,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月,第134页。另,低收入国家指印度、吉尔吉斯、赞比亚等国;下中等收入国家指罗马尼亚、泰国、菲律宾等国;上中等收入国家指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高收入国家指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各种类型国家的数据的平均数以算术平均数计算。
    [21]刘燕斌,当今世界就业形势及其主要特征,职业,2001年第1期
    [22]曹艳红,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北京,北方交通大学,2001年
    [23]廖国民、潘剑锋,论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就业观的转变,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24]曾湘泉,当职业忠诚超过企业忠诚,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17期
    [25]于斐,老板啊,为什么你的寿命只有4年?www.miel68.com/html content asp
    [26]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编,《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01年
    [27]刘心惠,新一轮人才流动三大特点,瞭望新闻周刊,2003年6月9日第23期
    [28]参阅 刘心惠,新一轮人才流动三大特点,瞭望新闻周刊,2003年6月9日第23期
    [31]单羽青,亚洲:员工跳槽多为高薪,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0月17日
    [32]张学军,白领跳槽率达64%,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5月19日第008版
    [33]宋京,人才流动率告诉我们什么?,职业,2003年第9期
    [34]资料来源:Rousseau.D psychological contacts on Organizations:Understanding Written and Unwritten Agreement[A]SAGE Publication[C]1995
    [35]耶胡迪·巴鲁著,陈涛孙涛译,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第148页表4.4
    [36]李原、郭德俊,组织中的心理契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表1
    [38]庞涛、王重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无边界职业生涯研究进展,科学与管理,2003年第3期
    [45]资料来源:马士斌 组织生涯管理:持续促进B类员工A类化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年3月,总第213期
    [46]资料来源:马士斌组织生涯管理:持续促进B类员工A类化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年3月,总第213期
    [47]张龙、刘洪,雇员流动成本:企业利润陷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10期
    [48]安世民、尚想平,员工跳槽的转换成本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12月总第210期
    [49]绣花理论要点:(1)寻找资源-为他人做“嫁衣”当职业生涯开始或处于低谷时,主动并努力去寻找资源或机会;(2)打工学艺。不计报酬为给你提供资源或机会的人去工作,同时完成自己在知识、技能、经验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资源积累;(3)品牌(名气)效应-求得个人人力资本质的飞跃,以获得职业发展的成功。
    [5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279,280页
    [52]资料来源: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第161页
    [1]阎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2][英]耶胡迪·巴鲁著,陈涛、孙涛译,职业生涯管理教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杰勒德·A·卡拉南维罗妮卡·M·戈德谢克,王伟译,职业生涯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美]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候志瑾、伍新春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美]E.H.施恩,仇海清译,职业的有效管理,上海,三联书店,2003
    [6][美]罗恩·阿什克纳斯、迪夫·乌里奇托德·吉克史蒂夫·克尔,姜文波译,无边界组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龙立荣、李晔,职业生涯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8]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吴贵明,女性职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5
    [1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2002年中国就业报告-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13]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等,职业承诺的理论与测量,心理学动态,2000年第4期
    [14]庞涛、王重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无边界职业生涯研究进展,科学与技术管理,2003年第3期
    [15]白艳莉,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职业生涯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4期
    [16]宁本荣,环境变迁中的职业生涯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9期
    [17]刘宁、张正堂,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职业成功的评价标准,经济管理,2006年第9期
    [18]刘宁、谢晋宇,从职业生涯的二元性看职业成功的标准,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4期
    [19]郭志文、B.I.J.M.范·德·赫登,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就业能力:一种新的心理契约心理科学,2006第2期
    [20]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组织中的心理契约,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1]李原、郭德俊,组织中的心理契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22]龙君伟,论易变性职业生涯,中国人才,2002年第8期
    [23]季小娜,论易变性职业生涯管理,企业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12期
    [24]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及效果的实证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25]金喜在、孔德威,全球化时代的劳动力流动,经济论坛,2003年11期
    [26]徐礼平,基于职业年龄适配曲线的职业生涯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6期
    [27]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动态2001年第4期
    [28]刘宁、岳爱娴,无限职业生涯,无限延展职业空间,人力资源,2006年第15期
    [29]康淑斌,知识经济背景下职业生涯管理的变革与发展,科技与管理,2003年第5期
    [30]黄后川,兰邦华,国外员工职业生涯开发实践的新发展,企业经济,2002年第5期
    [31]Kenneth Roberts,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形势及其变化,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6期
    [32]马士斌,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持续促进B类员工A类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3月总第213期
    [33]张颖,无边界职业生涯:逆转职场潜规则,人力资源,2007年09S期
    [34]汪国华,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流动:互构性视角,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5卷6期
    [35]张坤、张健卫、王稀娟,基于社会资本的易变性职业生涯刍议,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36]赵延东,再就业中的社会资本:效用与局限,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4期
    [37]许娜,从社会资本看就业问题,人口学刊,2007年第3期
    [38]王金营,浅析人力资本职业选择与失业风险,人口学刊,2001年第4期
    [39]郭志刚,基于就业能力的无边界职业生涯平衡,经济管理,2007年第19期
    [40]刘思平,职业发展体系与员工职业计划,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第12期
    [41]黄健江、刘莲,组织的发展趋势及组织与员工的关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9期
    [42]黄亨煜,知识员工组织忠诚度下降的社会原因与提升策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第11期
    [43]侯芬、刘耀中,构建具有自我职业发展能力的团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6期
    [44]李涛,企业员工不安全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第2期
    [45]郭志文,提升就业能力:一种人力资源发展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5期
    [46]刘永强、赵曙明,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及其平衡策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第9期
    [47]廖泉文,职业发展的三、三、三理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9期
    [48]梁美华,开展与员工职业发展相关的培训,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第12期
    [49]李玉梅、赵春波,劳动力流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50]丁秀玲,略论无边界职业生涯及平衡策略,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51]龙立荣,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涯成功及其策略,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3期
    [52]王忠军、龙立荣,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资本与职业生涯成功关系探讨,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27卷2期
    [53]张颖,雇佣关系变化引发的无边界职业生涯思考,人才开发,2005年第12期
    [54]周涛,组织扁平化对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冲击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55]周亚铌,组织变迁中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56]李福刚,后企业时代组织职业生涯开发悖论及创新研究:[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04
    [57]岳蕾,基于职业发展需要的组织及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58]陈春仙,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学位论文],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4
    [59]蓬晨,从组织视角论无界职业生涯管理在知识型企业中的应用:[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6
    [60]Defillipi R.J.,Arthur,M.B.,1994,The boundaryless career:a competency-based perspective,Jou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5,177-202
    [61]Arthurr,M.B.Roussear,D.M,1996,mhe boundaryless career:A new employment principle for a new organizational era.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37-255
    [62]Hall D T.Moss J E The new protean career contract:Helping organizations and employees adapt 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8:22-37
    [63]Sullivan,S.E(1999),The changing nature of careers:A review research agenda,Journal of management,25,457-484
    [64]Sullivan,S.E.,carden,W.A,& Martin,D.F(1998)careers in the next millennium:re-conceptu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areer theory.Human Resources Mangaement Review,8:165-185
    [65]Monical I Forret,Thomas W.Dougherty 2001,correlates of Networking Behavior for managerial and professional Employees.Groups and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vol.26 No 3,283-311
    [66]Tsui,A.,S,Pearce,J.L,Porter,L.W.,&Tripoli,A.M.1997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the employee 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Does investment in employees pay off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0 1089-1121
    [67]Douglas t.Hall and Associates,career Development in Organizations,Joessey-Bass Publicshers,1988
    [68]C.Brooklyn derr,Managing the New Careerists,Jossey-Bass Publishers,1988
    [69]Weick,K.E.,1996,Enactment and the boundaryless career:organizing as we work,in M.B.Arthur,and D.M.Rousseau(Eds).The boundaryless career.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40-57
    [70]Adamson S J.Doherty N.Viney C The meanings of career revisited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8.9 251-259
    [71]于斐,老板啊,为什么你的寿命只有4年?www.mie168.com/html content.asp
    [72]滦福田,跨越危机,塑造完美职业生涯www.chinahrd.ne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