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及其小说创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代文言小说创作者中,满族小说家足比较特别的群体,不仅在于他们的民族身份,更为重要的,满人在此时期第一次涉足文言小说创作。很多满族文言小说家并不为人所熟知,本论文的一个写作重点就是勾画满族文言小说家的文学创作情况,使人们对这一群体有整体性的了解。
     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创作既是中国文言小说史、中国文学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满族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满族文言小的创作学习、借鉴了汉族文言小说的经验,同时,小说家将本民族的民族风俗、民族性格与精神状态触入到作品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小说风格。
     全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
     绪论陈述本文的选题依据,介绍目前对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及其小说作品的研究状况,陈述水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对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与小说创作进行大致说明,陈述判定小说家民族身份的标准,归纳这些小说家的身份特点。对佟世思、荣誉等个别富有争议的作家逐一甄别。勾画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发展的内部、外部条件与环境,理顺基本脉络。
     第二章重点介绍佟世思、纳兰性德、和邦额、庆兰、七十一、福庆、吉珩、昭槤、奕赓、震钧等满族作家的家族、交游与生平,对他们的诗、词、文创作进行大致说明。分析上述作家在上述文体中所阐述的文体思想。
     第三章介绍《耳书》、《渌水亭杂识》、《夜谭随录》、《萤窗异草》、《异域琐淡》、《志异新编》、《祗可自怡》、《啸亭杂录》、《啸亭续求》、《括谈》与《天咫偶闻》等小说的内容构成、版本、成书时间与历史评价等。
     第四章重点分析清代满族文言小说所体现出的文本价值。这些小说一方面继承了汉族文言小说创作的主题,另一方面文体现出鲜明的满族民族特色。尤其是后者,从多个角度表现了满人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与民俗文化。同时满族文言小说构建了新型的人狐、人怪关系,这足在继承汉族文言小说传统题材基础上所作的突破创新。满人崇武尚勇的民族性格使满族文言小说作品中有为数不少的战斗场面描写,推而广之,小说家关注到战乱生活下的百姓生活,表现出满人作家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对名噪一时的政治事件,满族文言小说家采取了曲笔直书的方式,于清代的政治环境而言,此举不可不谓大胆。
     第五章通过满、汉文言小说创作对比,分析满族文言小说家根据阅读视域所选择的小说题材、作品来源以及创作观念,重点关注汉族文言小说创作对满族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在审美意识、心理描写、语言艺术等方面均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其小说评点艺术也是在学习仿效汉族文言小说评点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满人进入清代文言小说创作领域后,在题材内容等方面对汉族文言小说创作亦产生影响,袁枚《子不语》中部分篇目内容就来自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清代满族文言小说虽有各种不足,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明显的就是小说中所反映出的满族民族风情及其对汉族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综合考虑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内部因素,对其做出客观评价是本文的要务,尽力做到不苛求、不拔高。
Manchu novelists are very special among the creators of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of Qing Dynasty. Not only the ethnic identity is special than others, but also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Manchu novelists to writ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Many Manchu classical Chinese novelists are not well known for us, this paper focus on sketching out their literary creations, enable people to have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is group.
     The Manchu classical novels are both th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and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nchu literary history, it has many important implications. Creations of the Manchu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have learned and draw in the experience of the Han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At the same time, Manchu classical Chinese novelists interjected ethnic customs, national character and state of mind of this nation into the works to form a unique style.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Introduction to expound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situation of Manchu classical Chinese novelists and novels, stat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of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has described the Manchu classical Chinese novelists and their novels approximately, stated and determined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se novelists,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novelists. Screened controversial writers such as Tong Shisi, Rong Yu and so on one by one. Outlin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of Manchu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to straighten out the basic context.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novelists'family tree, their friends and their own life stories, such as Tong Shisi, Nalan Xingde, Hebange, Qing Lan, Qishiyi, Fu Qing, Ji Heng, Zhao Lian, Yi Geng, Zhen Jun and so on. To discuss their creations of poetries, lyrics and articles approximately. To analyze the stylistic set forth by these novelists in the above text ideological.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Manch classical novels, such as Er shit, Lu shu iting za shi, Ye tan sui lu, Ying chuang yi cao, Yi yu suo tan, Zhi yi xin bian, Zhi ke zi yi, Xiao ting za lu, Xiao ting xv lu, Kuo tan and Tian zhi ou wen. Talk about content, version, write time and historical evaluation of thes novels.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analysis of the text value that Manchu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reflect. On one hand, these novels inherited the theme of the creation of the Han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reflected the distinctive of the Manchu ethnic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the latter, to performance the Manchu everyday lives, their spirit world and their folk cultur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t the same time, the Manchu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constructed a new type of human and foxes, human and ghosts, these breakthroughs and innovations inherit the tradition of the Han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theme.The Manchu national character is pride intrepidity and courage,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battle scenes in the Manchu classical novels. By extension, the Manchu novelists concerned about people's lives in the war life, showed caring emotion and humanistic spirit. On the very famous political events, Manchu classical novelists never forgot them, just taken obscure expression. It is very brave to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fifth chapter compared the Han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with the Manchu, analyzed content of novels, works sources and creative ideas that based on novelists' reading sight. Talk about the influence on the Han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to the Manchu classical novels. The Manchu classical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 had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the aesthetic sens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art of the language, with obviou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notations of the Manchu classical novel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the Han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annotations.
     And the Manchu classical novels also influenced with the Han, for example, novels'content and theme. There are so many novels of Z; bu yu wrote by Yuan Mei came from Ye tan sui lu wrote by Hebange. 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shortcomings of the Manchu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but they had got many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the Manchu ethnic customs had influenced with the Han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Try to think over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internal factors about the Manchu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developmen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give an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it, try my best to avoid hypercriticism and overpraise.
引文
1 张菊玲:《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慨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
    2 张佳生:《清代满族文学论》,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
    1 在张振国的同名博士毕业论文中,他曾提到光绪前中期所出现的志怪传奇小说集为锡泰的《说林》(一名《马氏随笔》),并对作者有非常简要的介绍,“锡泰,字子舒,满族人,生平不详,清季尚在世.”。见张振国:《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注释406,博士论文,南开大学,2006年,第186页。另,该部小说集及作者锡泰在《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言小说书目》等书中曾有所提及,但不能确定其人生平及民族。“说林,(一名马氏随笔),清代志怪小说集。未见著录。其人未详”。见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日》.文言卷,太原:出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23页。《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与之所录内容相同,见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46页。《中国文言小说书目》中亦未提及作家具体生平,(一名马氏随笔)二卷,(清)锡泰巽”。见袁行霈、侯忠义:《中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343页。
    2 本文所提及到的期刊论文、硕士论文均来自中国知网。
    3 张菊玲:《论清代满族作家在中国小说史上上的贡献》,《民族文学研究》1983年,第4期。
    4 薛洪勣:《清代满族作家的文言小说创作和评论》,《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5 李思蕴:《清代满汉文化交副背景下的旗人小说创作》,暨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6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与梅堂遗集》作“佟世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作“佟世恩”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79页。
    7 王大恒:《论东北作家佟世思<耳书〉的民间文学特性》,《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8 王颖:《清代小说家佟世思论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1 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2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
    3 朱一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4 赵秀亭:《论<渌水亭杂识>和纳兰容若》,《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第1期。
    5 邓伟、项小玲:《<渌水亭杂识>管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
    6 孙赫然:《也曾裘马颇轻狂——浅析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中的入世思想》,《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第4期。
    1 [清]梁启超:《钦冰室书话》,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402页。
    2 见彭书麟、于乃吕、冯育柱:《中国少数民族文文艺理论集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64页。
    3 《渌水亭杂识》无条目名称,以上为笔者所加。
    1 薛洪勣:《试论和邦额和他的<夜谭随录>》:《满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1期。
    2李红雨:《清代满族作家和邦额与<夜淡随录>》,《满族研究》1986年,第1期。
    3韩锡铎、黄岩柏:《阿林保与<夜谭随录>》,《满族研究》1987年,第1期。
    4 方正耀:《和邦额<夜谭随录>考析》,《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
    5 姚本玉:《略论<夜谭随录>的思想艺术价值》,《十堰大学学报(综合版)》1990年,第2期。
    6 薛洪勣:《<夜谭随录>并没有“己亥本”》,《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
    7 张佳讯:《论<夜谭随录>》,《满族研究》1997年,第4期。
    8 戴立芳:《和邦额评传》,《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9 管谨严:《<夜谭随录>对清中期京旗生活的描画》,《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
    1 萧相恺:《和邦额文言小说<霁园杂记>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
    2 萧相恺:《由<霁园杂记>到<夜谭随录>——论和邦额对作品的修改》,《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 关纪新:《杖底吼西风,秋林黄叶坠——清代满洲小说家和邦额与他的<夜谭随录>》,《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4 王文华:《和邦额及其<夜谭随录>研究》,内蒙古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5 杨士钦:《<聊斋志异>与其后的传奇小说比较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6 纪芳:《<夜谭随录>、<萤窗异草>报恩主题作品的文化阐释》,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7 吉朋辉:《和邦额及其<夜谭随录>考论》,苏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8 梁慧:《<夜谭随录>研究》,暨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9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0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11 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
    1 薛洪:《<萤窗异草>》,《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
    2 薛洪:《<萤窗异草>论略》,《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第4期。
    3 王鸿芦:《关于<萤窗异草>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州学刊》1987年,第4期。
    4 祝注先:《长白浩歌子和他的<萤窗异草>》,《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5 佳雨:《略论长白浩歌子及其<萤窗异草>》,《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6 陈祖武:《<萤窗异草>成书年代献疑》,《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第10期。
    7 李峰:《也谈<萤窗异草>之成书年代及作者》,《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8 李金忪:《<萤窗异草>之成书年代及作者辨》,《文献》2003年,第3期。
    9 陈雪军:《<萤窗异草>之成书年代及作者小宜过早下结论——与李金松先生商榷》,《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2期。
    10 刘燕萍:《<萤窗异草>中的人仙恋》,《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1期。
    11 刘燕萍:《<萤窗异草>中的人仙恋及其文化心理原型》,《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12 李丽丹:《叙事:<萤窗异草>对<聊斋志异>的承袭与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
    1 李杰羚、李寅生:《<萤窗异草〉:<聊斋>余澜中的波峰———探析<萤窗异草>的思想和艺兰术特色》,《蒲松龄研究》2007年,第2期。
    2关纪新:《“须知我亦工愁者,凤趣还应与细论”——清代满洲小说家庆兰与他的<萤窗异草>》,《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3 七部硕士论文分别是:杨士饮:《聊斋志异》与其后的传奇小说比较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纪芳:《<夜谭随录>、<萤窗异草>报恩主题作品的文化阐释》,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段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内蒙古大学2006年。王黛:《<萤窗异草>婚恋故事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熊晏樱:《<萤窗异草>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张荷艳:《<萤窗异草>叙事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韩波:《<萤窗异草>叙事艺术研究》,辽宁大学2011年。
    1 高健:《<西域闻见录>异名及版本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1期。
    2 王志强:《<西域闻见录>之版本著占考述及史料价值论略》,《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 李亚茹:《清人七十一与<西域闻见录>》,《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笔者所见之《志异新编》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嘉庆刻奉。对《志异新编》第四卷所收录的小说篇目及内容,其他著述有不同记录,《稀见珍本明清志怪传奇小说集》中记“《志异新编》为作者诗文集,约刊行于嘉庆十一年(1806)前后,卷四有四篇散文志怪作品,颇具小说性”,并附有《异梦述》一文,薛洪勣先生对该文进行了评价。见薛洪勣、王汝梅:《稀见珍本明清传奇小说集》,长春:吉林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44I-442页。《中国古代小说总日·文言卷》记《志异新编》为“本书前三卷为诗歌。卷四诗后载四篇志怪小说”。列举并陈述r这四篇小说的内容,它们分别是:《渣底余生记》、《黔中雷火记》、《赵风子传》及《异梦述》。称“以上四篇均用第一人称,文笔也清新流畅,在清代文言小说中较有特色。本书未见著录,今有嘉庆刊奉,四卷”。见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日·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674页。
    5 朱秀敏:《福庆<异域竹枝词>的史料价值》,《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 期。
    6 朱秀敏:《福庆<异域竹枝词>中的新疆风情》,《焦作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7 朱秀敏、宋彩凤:《福庆创作<异域竹枝词>原因探析》,《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
    1 笳声:《昭槤与<啸亭杂录>》,《满族研究》1985年,第1期。
    2 朱桂昌:《清昭槤<啸亭杂录>计析》,《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
    3 刘楠:《浅谈昭槤及<啸亭杂录>》,《丝绸之路》2011年,第4期。
    4 华山:《<啸亭杂录>标点勘误一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5 张佳生:《清代满族文学论》,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72-289页。
    6 张佳生:《独入佳境——满族宗室文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61-166页。
    7 陈金陵:《北图馆藏昭槤<慧荪堂烬存草>》,《文献》1985年,第2期。
    8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17册,《蕙荪堂烬存草》二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日·文言卷》,人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17页。
    2 辽宁大学历史系、中文系:《满族论从》,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15-121页。
    3 张菊玲:《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慨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0年,第214-220页。
    4 张佳生:《清代满族文学论》,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78-192页。
    5 [日本]太田辰夫:《<天咫偶闻>作者震钧生平考》,《满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1期。
    6 项小玲:《震钧与<天咫偶闻>》.《满族研究》1992年.第4期。
    7 谢金伶:《<天咫偶闻>之“天咫”含义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增刊。
    8 项小玲:《震钧及其诗作<涉江诗稿>》,《南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9 彭长卿:《震钧、李范之论泰州教》.《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3期。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存秋楼》,王一江、方正耀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55页。
    1 《雪桥诗话集》记震钧为“已且兴举人,尝摄甘泉县事”.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八,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70页。
    2 思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子类,稗说,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73页。
    1 《八旗文经》中称,“佟世思字俨若,一字葭芷,又字退庵,一作退之。先世居佟佳地方,省言以佟为氏。隶汉军镶兰旗”。[清]《八旗文经》(影印本),马甫生等标校,沈阳:辽沈书社,1988年,第455页。
    2 关于佟氏起源的各种认识差异,详细情况在下文“满洲佟氏之起源”中详细说明,这里作简要介绍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先高曾祖三世行略》,浙江图书馆藏清康熙四十年佟世集刻本,四库全书存日从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从书》,集部,别集类,第27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以下引用此书仅注释卷数及篇名。
    1 [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七,《内大臣一等公谥忠勇佟公传》,陈文f和主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20 621页。
    2佟国纲就曾经先后在汉军正蓝旗都统、汉军镶黄旗都统,下文将详细说明。
    3 见[清]钱大昕:《潜f研堂文集》.卷三十七,《内大臣一等公谥忠勇佟公传》,陈文和主编,南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18 619页。
    4 《清圣祖实录》卷一三五。
    1 [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七,《内大臣一等公谥忠勇佟公传》,陈文和主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21页。
    2《清史稿》中对此事件亦有记录,“(康熙)二十年,授镶黄旗汉军都统。疏陈世系,请改入满洲,下部议,许以本支改入满洲”。见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传六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1-51页。
    3 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二,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92页。
    4 关于佟养正的旗籍归属清代文献记载中尚不同,第一,记其为满洲镶黄旗者有:《(雍正)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五,人物志十五,大臣传一,满洲镶黄旗:《清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封建考五,异姓封爵-“赠一等公,佟养正,满洲镶黄旗人”,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二,记其为镶黄旗汉军者:《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十九佟佳地方,“馕黄旗汉军旗分佟佳地方佟养正”,见[清]鄂尔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影印本),沈阳:辽沈书社,1989年,第248页。
    5 [清]鄂尔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影印本),沈阳:辽沈书社,1989年,第247页。
    6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五,人物志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清]鄂尔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影印本),沈阳:辽沈书社,1989年,第260页。
    2 [清]鄂尔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影印本),沈阳:辽沈书社,1989年,第261页。
    3 [清]钱保塘:《历代名人生卒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第715页。
    4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先高曾祖三世行略》。
    5 [清]官修:《清通志》,卷十,氏族略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五.人物志十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四库全书总目》、《(雍正)八旗通志》、《清文献通考》均记佟世男为“江洲镶黄旗人”。见[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十三,经部四十三,小学类存目.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 卷一百二十,艺文志,经部,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奉。[清]官修:《清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八,经籍考八,经,小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
    1 关于佟国正的旗籍记载,《(雍正)八旗满洲通志》,卷一百九十人物志,称佟国正为“姓佟佳,汉军镶黄旗人”。见[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人物志,大臣传五十六,汉军镶黄旗二,清文渊阁四库全本。《清史稿》卷二百五十六,列传四十三中称其为“汉军正黄旗人”,见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一,列传六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151页。《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亦作“汉军正黄旗”,见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33页。后两者成书时间远远晚于前者,因此,本文采用《(雍正)八旗满洲通志》之说法,认为佟国正为汉军镶黄旗人。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先高曾祖二三世行略》。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盖州河上骨》。
    4 以上详情见[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人物志七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侯寿昌:《辽东佟氏族属旗籍考辨》,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杂馆:《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选》,上册,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第364-365页。
    2《国语·鲁语》有记:“伸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小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恒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参见孟森:《满洲开国史讲义》,第二讲“女真总说”,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页。
    3<《满洲源流考》卷七记曰:“《大金国志》言金国本名名珠里真,与本朝(?)称所属曰‘珠申’相近,实即肃慎之转音”。参见[清]阿桂:《满洲源流考》卷七,部族,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八,史部二十四,《饮定满洲源流考》,二十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5 或者可以说是明代女真的后裔,这是因为,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到金代女真人,一直长期居信生活在长白山、黑龙江之间广袭的区域内,明代的女真实际上渊源于金代女真,二者之间是继承关系。王钟翰先生在《关于满族形成的几个问题》之“满族的族源问题”中有明确的阐释。
    6 《东华录》,乾隆十二年丁卯七月十八日丙千日午。
    1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48页
    2 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卷十一,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56页。
    3 [清]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二,经籍考十六,子,杂家,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十通本。
    4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拾遗》,《序》,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一页。
    5 [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三十二,秩官十,国朝,临邑知县,乾隆,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1 [清]法式善:《八脚诗话》,条二十二,(附于《梧门诗话合校》后),张寅彭、强迪艺中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第522页。
    2 [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36页。
    3 思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补,子类,从辑(增,原子类类无),关纪亲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72页。
    4 福格的旗籍,可以从其父亲英廉的情况加以说明。其家本姓冯,先祖冯士勇,镶黄旗包衣旗鼓人,世居辽东沈阳地方,祖先何时归顺清朝并不清楚,福格应为冯十勇七代孙。对福格家族民族身分的探讨,详见冯佐哲:《英廉的籍贯、姓氏和身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8月5日。
    1 [清]刘廷玑:《在园杂志》,《序》,见《清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2 [清]锡泰:《说林》,《国学萃编》社:《国学萃编》,台湾:文海出版社,1970年,第3541、3559页。
    3 张振国:《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第186页。
    4 [清]奕赓:《佳梦轩丛著》,雷大受校点,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17页
    1 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前言》,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页。
    1 [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五,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3页。
    1 《啸亭杂录》《啸亭续录》在出版时经常被合为一书,因此笔者在做数据统计时将两书合起视为一书,其余情况书写两书各自名称。
    2 《说林》刊刻于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但由于作者的民族身份不详,未列入本文的正式讨论范围。。
    1 史料中关于佟世思的记载尚有:“俨若,尚书国正子,以荫谒选,得临贺,调思思,五年而卒,年四十二怀宁蒋老客瑶芝,有佟退之之任临贺约余同行诗。退之即俨若”。杨钟羲:《雪桥诗话》,卷三,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4页。
    2 此外,中国国家图书馆存有《与梅堂遗集》佟世集三刻本十二卷(微缩制品)两种、清末民初抄本十二卷、善本十二卷(刻本,白口,单边,十行,行十九字,与《四库全书存目从书》所收之刻本相同板式相同)等四种版本。
    3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76册,《与梅堂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4 [清]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卷十七,集部,别集类,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第468页。
    1 [清]《八旗文经》(影印本),马甫生等标校,沈阳:辽沈书社,1988年,第455页。
    2 [清]法式善:《八旗诗话》,条五十二,(附于《梧门诗话合校》后),张寅彭、强迪艺校,南说:凤凰出版社,2005年,第480页。
    3 [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四,集部三十七,别集存目十一,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4 见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79页。
    1 参见[清]鄂尔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影印本),沈阳:辽沈书社1989年,第247页。
    2 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二,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92页。
    3 参见[清]饯大听:《潜研堂文集》,卷三三十七,《内大臣一等公谥忠勇佟公传》,陈文和主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20-621页。
    4 转引自佟吸宽、李德进:《满族佟氏史略》,抚顺:抚顺市新闻出版局,1999年,第3页。
    5 本文在此采用上文佟国正的观点,以明代佟达礼为佟氏始祖。
    6 见[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先高曾祖三世行略》。
    7 范文程,(公元1597-1666年),字宪斗,沈阳人。清初开国宰辅重臣,“从龙入关”,功勋彪炳。累官至秘书院大学士,以太傅兼太子太师致仕,康熙五年卒,谥文肃,就烘帝御题“元辅高风”。《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二,《碑传集》卷四有传。
    1 佟养正殉难辽阳镇江城,长子丰年亦死。夸岱(佟养正曾孙,佟图赖之子)《读伯祖下年<幽愤录>》一诗,对佟家史略进行大体描述,其中部分内容再次涉及到辽阳佟家的悲惨遭遇。见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二,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91-92 页。
    2 佟世思在《先高曾祖三世行略》中以泣血笔触详细记载了祖辈的坎坷经历。见[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先高曾祖三世行略》。
    3 见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一,经类,小学,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9页。
    4 [清]清廷桂:《(雍正)四川通志》,卷三十一,皇清职官,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赵率教生平见[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赠吴彦长表弟序》。
    6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先淑人传》。
    7 佟世思为赵大人长子,却是佟国正次子,他尚有庶史佟蓝腴,在《先淑人传》中他称赞母亲赵大人贤良 时有所涉及,“爱家庶兄蓝腴、弟司农如己出”。[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先淑人传》。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与吴彦长表弟醉后话时因戏成七首》。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祭舅大父文肃公文》。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哭舅大父文肃公五首》。
    4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哭舅大父文肃公五首》。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范承烈《序》。
    2 韩菼,字符少,江南长洲入,清初八股文名家。。康熙十二年癸目科会试、殿试以“一甲一名进士及第”,夺取状元,授修撰,多次典顺天试。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孝经衍义》专任纂修,总裁《统志》。见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六,列传五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955 9956页。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韩菼《序》。
    4 见任道:《方以智年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年,第277页。
    5 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第131-132页。.
    6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二,《与李文海酌酒四首》.
    7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六,《饮文海宅示令侄五郎》。
    8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与范彦公表叔书》。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八,《喜值沈空格符城先生二首》。
    2 法若真有《和佟俨若世史扇头惠韵六首》,[清]法若真:《黄山诗留》,卷四,清康熙刻本。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与范彦公表叔书》。
    4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一,《田凤翘》,刘连庚校点,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8页。
    5 在这篇文中,佟世思向表叔范彦公描述了自己在贺县任上的种种苦闷心境。见[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 卷十二,《与范彦公表叔书》。
    1 此文主要讲述佟世思到任之后的一次征赋税行动,通过这一事件,表现了佟俨若对属地居民颟项民风的无可奈何,同时,再次从侧面反映了他因志不得伸的的悲苦心境。见[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思恩县开征记》。
    2 范承烈,字彦公,汉军人。累官户部侍郎。有《雏风堂集》。下笔清空,亦极为邓汉仪所推服。念旧怀人之章,尤悱恻真挚。,见[清]法工善:《八旗诗话》,条四十五,(附于《梧门诗话合校》后),张寅彭、强迪艺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第478页。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范承烈《序》。
    4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范承勋《序》、范承烈{《序》、韩菼《序》、范青筠《序》、佟世集《序》。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范承勋《序》、韩菼《序》。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佟世集《序》。
    3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第650页。
    4 杨钟羲:《雪桥诗话》,卷四,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68页。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王海洋《序》。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一,《拟古二首》;卷三,《新柳行》。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范承烈《序》。
    4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韩菼《序》。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七。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八,《坐雨斋文措殿文海不来怅然有作》。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八,《文海宅食新感赋二首》。
    4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八,《文海宅食新感赋二首》。
    5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八,《寄呈彦公表叔》。
    6 [清]佟吐思:《与梅堂遗集》,卷三,《过周雪客饮酒同王降吉周鹿峰龙客榕客燕客云客》。
    7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五,《横林雨夜防邵之莱夫子宅四首》。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二,《初度示内》。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八,《沙涧》。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龙潭酒家》。
    4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八,《洪山寺感赋二首》。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一,《转应曲》。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一,《前调》邯郸道上。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卷十二,《游红螺山记》。
    4 《八旗艺文编目》称其“官广东琼山县知县”。见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一,经类,小学,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9页。
    5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鲊话》,《序》。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鲊话》。
    2 以《(雍正)八旗通志》为代表,很多著述记为“纳喇”,见[清]官居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艺文志:卷一百五十一,人物志三十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清续文献考》、《国朝词综》记性德为“满洲正白旗人”。[清]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一,经籍考二十五,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十通本。[清]王昶:《国朝词综》,卷六,清嘉庆七年王氏三泖渔庄刻增修本。
    4 观纳兰家史,性德远祖虽为蒙古人,但近居甚早,自成叶赫部。其高祖金台什为叶赫首领,叶赫乃海西女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归入满洲正黄旗。综上,笔者以为,纳兰隆可以被称作蒙古裔的满人。
    1 “成德改名性德,正黄旗一名”。见[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一百五,选举志四,八旗科第题名二,历科举人一,康熙二一年壬子科,满洲,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成德改名性德,正黄旗一名”。见[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一百四,选举志三,八旗科第题名一,历科进士,康熙十五年丙辰科,满洲,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卷十九,附录,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纳兰君墓志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740页。
    4 [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卷十九,附录,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纳兰君墓志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742页。
    5 徐世昌:《晚睛簃诗汇》,卷一百八十八,北京:中国书店,1988年,第696页。
    1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十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121页。
    2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五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217页
    3 对纳兰性德为侍卫的最初年代,赵秀亭、冯统一·两位先生认为在康熙十六年秋冬之间,性德始任乾清门三等侍卫。见赵秀亭、冯统一:《纳兰性德年录》,《承德民版帅专学报》2000年,第4期,第15-16页。
    4 [清]纳兰性德:《饮水词笺校》,《纳兰性德简》,《致张纯修二十九简》第二十八简,,赵秀亭、冯统一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23页。
    5 [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卷十九,附录,祭文,顾贞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834-835页。
    6 [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卷三,《送荪友》,上海:上每古籍出版社社,1979年,第102页。
    1 [清]纳兰性德:《饮水词笺》,卷一 ,《采桑子》,又,赵秀亭、冯统一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1页。
    2[宋]晏殊、晏几道:《二晏词笺注》,张草纫笺注,《小山词笺注》,《清平乐》,是海:是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65页。
    3 关于纳兰性德词作的编校整理情况,参见《饮水词笺注》之《前言》,[清]纳兰性德:《饮水词笺校》,赵秀亭、冯统一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一-九页。
    1 此字为半包围结构,右边的字在左边的结构内,收于无法打出,作此声明。以下此类情况不再一一说明
    2 关于和邦额的字号、生卒年、作品存佚情况、作品版本区分、刊刻情况等诸多问题学术界均存在不同说法,下文将一一进行辨析说明。
    3 [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7页。
    4 萧相恺:《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701页。
    5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94页。
    6 萧相恺:《和邦客文言小说<霁园杂记>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第102页
    7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3页。
    8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3页。
    9 祢字旧读ni。
    10 以上解释见《康熙字典》(据同文书局原版),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458页。
    1 《康熙字典》(据同文书局原版),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333页。
    2 [金]韩道昭:《校订五音集韵·卷十一·霽韵》,宁忌浮校订,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04页。
    3 方正耀:《和邦额<夜谭随录>考析》,《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第103页。
    4 《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十二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258页。
    5 见《夜谭随录》,上海:上海进步书局。[清]闲斋氏:《夜谭随录》,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380页。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第770页。刘叶秋:《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04页。
    6 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49页。
    1 见侯忠文、刘世林;《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39页。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34页。萧相恺:《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701页。刘世德:《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第159页。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66页。[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一工、方正耀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一页,[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毅、盛瑞裕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页。
    2 薛洪勣:《清代满族作家的文言小说创作和评论》,《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3 石吕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585页。
    4 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上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74页。
    5 彩数版本中和邦额的别号为“蛾术斋主人”,《明清传奇综录》中记和邦额“另署蛾述斋主人”,与多彩数版本中的“术”字不同,似为误笔。见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94页。另,《古本戏曲剧目提要》“一江风”条作者为郭英德先,此处亦作“别署蛾述斋主人”。见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第557页。《明清传奇编年史稿》“和睦州传奇《一江风》约成书于本年(乾隆十九年,甲戍,1754)或稍前”条,内容与《明清传奇综录》大体一致,作“别署蛾述斋主人”。见程华平:《明清传奇编年史稿》,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第419页。本文采用“蛾术斋”这一别号。
    6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三百四十二,八旗大臣题名四,各省总兵,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五十六年岁页生,和明,镶黄旗.满洲”。见[清]鄂尔泰:《八旗通志》.卷四十八,学校志三,顺天府学八旗生员,八旗罗贡恩贡姓名,李洵、赵德贵注点,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935页。
    8 “雍正元年癸卯科,满洲,和明,圣安佐领”,见[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一百九,选举志八, 八旗科第题名七,历科武举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雍正元年癸卯科,满洲,和明,圣安佐领,镶黄旗一名”,见[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一百八,选举志七,八旗科第题名六,历科武进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和明,满洲圣安佐领。癸卯武进士,见[清]鄂尔泰:《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八,选举表四,雍正元年癸卯科武举,李洵、赵德贵注点,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3518页。
    2 “满洲、蒙古武进士,白此科始”。见[清]鄂尔泰:《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八,选举表四,武进士,雍正元年癸卯科,李洵、赵德贵注点,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3503页。
    3 [清]鄂尔泰:《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八,选举表四,武进士,雍睚元年癸卯科,李洵、赵德贵注点,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3502-3503页。
    4 薛洪勣:《试论和邦额和他的<夜谭随录>》,《满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1期。
    5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2页。
    6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宋秀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67页。
    7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三百四十二:,八旗大臣题名四,各省总兵,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三十九,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818页。对和明是否曾为官广东上文有所阐述。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香云》,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人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8页。
    3 “整军有法,待士有恩,工字能诗,雅号儒将”。参见萧相恺:《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701页。
    4 《八旗艺文编目》记和明著有《淡宁斋诗抄》,履历同上文所述。.见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四,集类,别集三,满洲,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99页。
    5 [清]法式善:《八旗诗话》,条一○○,(附于《梧门诗话合校》后),张寅彭、强迪艺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第493页。
    6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2页。
    7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8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2页。
    2 关于萧相恺先生考定的《霁园杂记》与《夜谭随录》之间的成书先后顺序、二者之间的关系,见论文第5页研究状况综述。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08页。
    4 张佳讯在《论<夜谭随录>》一文中,称《熙朝雅颂集》成书十嘉庆六年(1801),当为九年之谬。之后有几篇论文均转引了张先生之言,称该书成于嘉庆六年,亦谬。
    5 参见[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前言》,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2页。
    1 [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凡例二十则》,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3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2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2页。
    5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4页。
    6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自序》,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页。
    2 [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泊鄱阳湖》,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8页。
    3 [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避七里碥之险,由白水江泛舟,至略阳》,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8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5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44页。
    3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九十七,学校志四,咸安宫官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清]:《夜谭随录》,卷六,《夜星子二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5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二,《阮龙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44页。
    6 “和邦额,字霁园,满洲人,乾隆甲午举人,官山西乐平知县”。见[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7页。另外,和邦额传奇《湘山月一江风》署名为“和睦州”应是抄者所加,这说明他曾为睦州地方长官,因此才会有这一尊称。睦州为浙江省严州的古称,但乾嘉之际该地地方志记载有缺,无法证实他是否曾经为官此处。基于这一原因,和邦额的官职只能以有历史资料I记载的山西乐平县知县为准。
    7 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第二十二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48页。
    1 [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8页。
    2 [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二,《宗室诗人》,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4页。
    1 转引史树青:《延芬室集序》,见[清]爱新觉罗·永忠:《延芬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页。
    2 《八旗诗话》中记永忠“臞仙工诗,善书画,名重一时。性耽饮,斋中藏十年宿酿。客至,识与不识,必尽醉始罢。尤喜积书,老屋数椽,罗列国史。春秋佳目,即景写怀,作行草于旧楮上,有凤翥鸾翔之观”见[清]法式善:《八旗诗话》,条十六,(附于《梧门诗话合校》后),张寅彭、强迪艺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第471页。
    3 [清]爱新觉罗·永忠:《延芬室集》,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881页。
    4 [清]爱新觉罗·永忠:《延芬室集》.乾隆四十一年丙申稿,《过墨翁抱(?)山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858页。
    5 [清]爱新觉罗·永忠:《延芬室集》,乾降四十二年丁酉稿,《有怀卧佛寺莲筏上人即次其寄韵二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871页。
    6 [清]爱新觉罗·永忠:《延芬室集》,复隆四十二年西酉稿,《烟霞窟题壁,同莲上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873页。
    1 [清]爱新觉罗·永忠:《延芬室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0401041页。
    2 [清]爱新觉罗·永忠:《延芬室集》,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稿,《书和霁园邦额蛾术斋诗稿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040页。
    3 [清]爱新觉罗·水忠:《延芬室集》,乾降五十一年丙午稿,《书和霁国邦额蛾术斋诗稿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041页。
    1 韩锡铎、黄岩柏:《阿林保与<夜谭随>》,《满族研究》1987年,第1期。
    2 参见[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三十七,清道光二十年刻本。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183页。
    3 “江南好烟景,佳目多清游。闲情眷畴(?),仿以林泉幽。。茅茨谢丹(?),美矣何多求。开尊新(?)雨,列坐东西头。檐花落镫前,欲醉闻吴讴。迢迢楚山梦,淼淼春江流(《春雨山房》)”。“结橑向层阿,坐久石气凉。下阶弄冰雪,跳珠溅衣裳。槛氿出灵轴,入耳谐宫商。水风动须发,蝢使溽暑忘。萧椮磵树蜜,寂历松毛香。我欲枕流卧,清梦游沧浪(《漱泉亭》)”。“水宴多潜鳞,林嬉寂栖鸟。何如个中佳,潇洒出尘表磊磊当砌石,娟娟含风筱。溪云度槛凉,山月挂檐小。适乘佳兴来,爱此虚亭悄。超忽坐忘,人闲何扰扰(《洒然亭》)”。[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十九,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1 参见[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一百四,选举志三,八旗科第题名,八旗科第题名一,恩科进士,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满洲,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兰岩侍郎恭泰为傅文忠公孙。其婚人江宁太守官登,尝官太湖同知,摄苏州篆,廉净慈俭,民蒙儿利。兰岩以戊戌入翰林,与德树堂、五坦园、英煦斋、百菊溪多所唱和。曾充丙午广东、己酉湖北考官,广东学政”。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五,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03页。另《八旗艺文编目》中记“《兰岩诗稿》,满洲恭泰著。公泰榜名公春,’字伯震,一字履安,号兰岩”。见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四,集类,别集三,满洲,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06页。《天咫偶闻》记有恭泰著《兰岩诗稿》,见[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五,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19页。
    3 见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199页。
    4 参见[清]法式善:《清秘述闻》卷八、卷十二、卷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八旗艺文编目》中收有恭泰《兰岩诗稿》,“收残本,至十三卷即缺”。见恩华:《八旗艺文编日》,编目四,集类,别集三满洲,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06页。
    5 “恭兰岩先生督学吾粤,余受知,补弟了员。尝在马嵰山师处见公诗一卷,甚清越。今不复记忆,惟志其《游峡山寺》一首以示不忘。‘坐对翠屏幽,开轩俯碧流。我来方苦热,到此始知秋。云气缥幡岭,钟声伏虎楼。徘徊不尽兴,留梦到扁舟’《香石诗话》”。[清]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卷四十五,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64页。
    6 萧相恺:《和邦额文言小说<霁园杂记>》,《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
    1“梨花一朵古芳春,淡比寒梅更可人。无那移栽深院里,教侬辜负艳阳辰。”“梅子青春杏子肥,春风春雨怨金装闺。碧纱笼定花如雪,赚得狂蜂不信飞。”“看花只眼隔巫云,漏泄春光十二分。八九年来自培植,一宵发付任东君。”“莲花沉沉夜未央,鸾俦仍是旧鸳行。有人睨眼偷春色,一树梨花压海棠。”见萧相恺:《和邦额文言小说<霁园杂记>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2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85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83页。
    5 见韩锡铎、黄岩柏:《阿林保与<夜谭随录>》,《满族研究》1987年,第1期。
    1 韩锡铎、黄岩柏:《阿林保志<夜谭随录>》,《满族研究》1987年,第1期。
    2 参见[清] 王家相:《清秘述闻续》,卷一,乡试考官类二;卷九,学政类一,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28、542、772页。饯实甫:《清代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199页。
    3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94页。
    1 “江静晚鸥多,斜阳挂女萝。淡烟迷古渡,骤雨乱春波。绕岸飞黄蝶,当窗绾翠螺。韶华看冉冉,小泊感蹉跎”。[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8页。
    2 “青袍难认旧儒衣,拾翠寻芳事己非。蝶舞(?)秋风正冷,蛩声破晓露初晞。池塘梦醒人何在,兰芷香残客木归。河畔青青芳意歇,蒙茸一片对寒晖”。[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8页。
    3 [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十月一日重过落伽庵感赋》,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8页。
    4 见[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8页。
    5 [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8页。
    1 见[清]铁保:《熙朝雅颁集》,卷第九十八,《水塔寺感旧》,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7页。
    2 [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九十八、,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49页。
    3 [清]爱新觉罗·水忠:《延芬室集》,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稿,《书和霁园邦额蛾术斋诗稿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040页。
    3 赵录绰:《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乙编续目》,北平图书馆铅印本,1937年。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古籍影印室:《明清以来公藏书口汇刊》,第十五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第1000页。
    5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十二,下编,传奇四,清代作品(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381页。
    6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94页。
    1 “《一江风》传奇, 二卷,清和睦州撰。清抄本,六册,十行二十字,无格”。《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集部·曲类,北匕京:书目文献出版社,第3089页。
    2 “一江风,和睦州作。存有稿本,未见”。见齐森华:《中国曲学大辞典》,曲目,清代、近代传奇,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318页。
    3 “《一江风》传奇原稿今未见,仅知有二卷三十六出”。见张菊玲:《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18页。
    4“八月初四日,郭浚甫序和睦州《一江风》传奇”。见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清前中期卷,上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03页。
    5 《(光绪)湖南通志》记郭焌“字昆甫,乾隆乙卯拔贡。甲子举乡试第一。……博极群书,为诗、古文草然,成一家言,时艺尤盛行于世。初贡成均,七试皆首先”。见[清]曾国荃:《(光绪)湖南通志》,卷一百七十六,人物志十七,清光绪十一年刻本。郭焌,亦有记作“郭浚”者,“郭助教浚五十首,浚字昆甫,善化人”。见[清]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卷八十八.清道光二十四的邓氏小九华山楼刻本。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67页。
    2 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淮西杂志》(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01-202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苏仲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6页。
    5 转引自王佑夫:《清代满族文学理论批评述略二》,《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1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95页。
    2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95页。
    1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三百七,列传九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549页。
    2 [清]袁枚:《袁枚全集》,第2集,《小仓山房外集》,卷三,《文华殿大学士尹文端公神道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5页。
    3 [清]袁枚:《袁枚全集》,第2集,《小仓山房外集》,卷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7页。
    4 [清]袁枚:《袁枚全集》,第2集,《小仓山房外集》,卷三,《文华殿大学士尹文端公神道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7页。
    5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靳斯仁点校,卷十一,谈艺一,《施宋》,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52页。
    1 《八旗艺文编目》记此书为“《尹文端公诗集》”,见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四,集类,别集,满洲,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98页。
    2《八旗艺文编目》记此书5为“《斯文精粹》”,见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四,集类,总集,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77页。
    3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三百四十一,列传一百二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096页。
    4 《楹联丛话》在称赞世代为为相的家庭时列举了尹家,“我朝韦平济美者.满洲人为多,惟尹文恪公尹泰、尹文端公尹继善、庆文恪公庆桂三世蝉联为最盛”。[清]梁章钜:《楹联丛话》,白化文、李如鸾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15页。
    5 [清]震钧:《天咫偶闻》,卷四,北京:北京古箺出版社,1982年,第89页。
    6 关纪新先生《杖底吼西风,秋林黄叶坠——清代满洲小说家和邦额与他的<夜谭随录>》一文中,不仅认为《萤窗异草》的作者就是庆兰,而且指出“《夜谭随录》的作者和邦额,与《萤窗异草》的作者庆彼此同庚,都出生于乾隆元年(丙辰年,公元1736)”。见关纪新:《杖底吼西风.秋林黄叶坠——清代满洲小说家和邦额与他的<夜谭随录,》,《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66页。
    7 [清]袁枚:《袁枚全集》,第1集,《小仓山房诗集》,卷十四,戊寅,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58页。
    1 [清]袁枚:《袁枚全集》,第1集,《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二,丁未至己酉、庚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778页。
    2 [清]袁枚:《袁枚全集》,第2集,《小仓山房外集》,卷三,《尹似村公子诗集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3页。
    3 [清]铁保:《梅庵文钞》,卷四,《瑛梦禅庆似村合传》,清道光二年石经堂刻本。
    4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答似村》,范寅铮校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27页。
    1 见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611页。
    2 关于此雅号的来源,袁枚在《投尹六公子似村》诗其二中有更为详细的说明,“隋唐秀才科,尊乃无与比。不待金马门,使领尚书使。叔季稍陵夷,萧艾杂芳芷。吾皇重人才,赫然降下旨。大开明光宫,遍试群公子。曵白愁张奭,声鸣悲侯喜。六朗独不然,奋臂书黄纸。汉策贯天人,唐诗协宫征。君王笑而言:自有(?)真才耳。归(?)肘后印,四字千古美。曰‘殿试秀才,佳话从汝始”。见[清]袁枚:《袁枚全集》,第1集,《小仓山房诗集》.卷十四,戊寅,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5页。
    3 庆兰亦曾有官职加身,不过未曾赴任。“当为笔帖式,(?)谢病家居”。见[清]震钧:《天咫偶闻》,卷四,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88页。
    4 袁枚曾说庆兰“似村生赢弱,不能侍中”,见[清]袁枚:《袁枚全集》,第2集,《小仓山房外集》,卷三,《尹似村公子诗集序》.南说: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3页。
    5 [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五,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28页。
    6 [清]铁保:《梅庵文钞》,卷四,《瑛梦禅庆似村合传》,清道光二年石经堂刻本。
    7 见[清]铁保:《梅庵文钞》,卷四,《瑛梦禅庆似村合传》,清道光二年石经堂刻本。
    1 见[清]富察明义:《绿烟琐窗集》,《和庆似村韵》、《新春过庆似村宅戏赠》、《和庆六似村韵》等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86、128、71页。
    2参见[清]法式善:《八旗诗话》,条二二三,(附于《梧门诗话合校》后),张寅彭、强迪艺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第525页。《八旗艺文编口》中亦对庆兰两部诗集作有记录,见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日四,集类,别集三,满洲,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07页。
    3 [清]铁保:《悔庵文钞》,卷四,《瑛梦禅庆似村合传》,清道光二年石经堂刻本。
    4 [清]法式善:《八旗诗话》,条二二三,(附于《悟门诗话合校》后),张寅彭、强迪艺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第525页。
    5 [清]法式善:《八旗诗话》,条一七九,(附于《梧门诗话合校》后),张寅彭、强迪艺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第513页。
    6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顾学颉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448页。
    1 [清]袁枚:《随园诗话》,《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顾学颉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652页。
    2 [清]袁枚:《随园诗话》,《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顾学颉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652页。
    3 见[清]铁保:《熙朝雅颂集》,卷第一百二,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599页。
    4 参见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清前中期卷,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09页。
    5 见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廿二,史类,地志,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8页。《清代名人千家著作举要》中记七十一“氏玛查”。见盛代儒:《清代名人千家著作举要》,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第2页。但更多的近代研究成果称其姓氏为尼玛查,如赖福顺的《<西域闻见录>记载土尔扈特蒙古族东返之纠廖》、李亚茹的《清人七十一<西域闻见录>》、王志强的《<西域闻见录>之版本著者考述及史价值论略》、高健的《<西域闻见录>异名及版本考述》、星汉的《清代西域诗研究》等论文或著作。
    6 “七十一字椿园,满洲正蓝旗人,乾隆甲戌进士”。[清]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卷二六百六十七,经籍考十一,史,地理,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十通本。此外对七十一·的旗属有不同记载:“七十一,字椿园,满洲镶红旗人”。[清]何绍基:《(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一百四十七,职官志,名宦·十一,凤阳府,清光绪四年刻本。
    7 见朱保炯:《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726页。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524页。
    8 关于镇迪道的设置历史,福庆在《志异新编》中有非常详尽的说明,“乌鲁木齐有镇迪道,乃山安西道于乾隆三十七年改移马里坤,更名马里坤道。将乌鲁木齐差缺道员裁撤,归并巴里坤统辖。三十八年,移驻乌鲁木齐,更名镇迪道。驻札巩宁城,归乌鲁木齐都统管辖,陕甘总督节制”。见[清]福庆:《志异新编》,卷一,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1 [清]何绍基:《(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一百四十七,职官志,名宦·十一,凤阳府,清光绪四年刻本。
    2 清代熊宝泰在《藕颐类稿》中作有《异域琐谈跋》,对七十一的任官、著书经历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03册,《藕颐类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91页。
    3 王重民先生作有《七十一传》,见王重民:《冷庐文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28-229页。万斯年先生作有《西域间见录之板本与著者》,见《北京图书馆同人文选》编委会:《北京图书馆同人文选1912-1987》,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104-110页。《跋七十一传》,见王重民:《冷庐文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29-232页。
    4 [清]阮葵生:《七录斋文钞》,卷四,《新疆征实录序》,清刻本。
    5 [清]七十一:《异域琐谈》(《西域总志》),《中国边疆从书第二辑》21《西域总志》,《原序》,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5页。
    6 [清]七十一:《异域琐谈》(《西域总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2页。
    1 [清]七十一:《异域琐谈》(《西域总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6页。
    2 [清]祁韵士:《西陲要略》,《序》,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一页。
    3 “椿园文存;椿园遗诗(俱收旧残抄本)”,见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四,集类,别集三(满洲).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05页。“椿园遗诗, 卷一文存一卷,清长白七十一撰。长白德庆辑,底稿本”。见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卷十五,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52页。
    4 转引自星汉:《清代西域诗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11页。
    5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40页。
    1 参见[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九十七,台湾:明文文书局,1984年,第441-444页。
    2 韩锡铎、黄岩柏:《阿林保与<夜谭随录>》,《满族研究》1987年,第1期。
    3 韩锡铎、黄岩柏:《阿林保与<夜谭随录>》,《满族研究》1987年,第1期。
    1 钱仲联:《清诗纪事》,乾隆朝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628页。
    2 钱仲联:《清诗纪事》,乾隆朝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629页。
    3 钱仲联:《清诗纪事》,乾隆朝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628页。
    4 钱仲联:《清诗纪事》,乾隆朝卷,南说: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629页。
    5 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五,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50页。
    6“《异域竹枝词》三卷,国朝福庆撰,《艺海珠尘》本”。见[清]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卷十七.集部,别集类,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第454页。“《异域竹枝词》三卷,福庆”。见[清]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经籍考十四,子,杂家,《艺海珠尘》之《竹集》,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十通本。
    7 见[清]何秋涛:《朔方备乘》(《北徼丛编》),《中国边疆从书第二辑》17《朔方备乘》,卷五十六,辨证诸书一,《西域闻见录》,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第1016 1017页。[清]张穆:《蒙古洲牧记》,卷十四、 十五,张正明、朱举成点校,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46、372页。
    1 [清]李文田:《元秘史注》,卷五,清光绪二十二年浙西村舍刻奉。佚名:《元秘史注》,鲍思陶点校,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第79页。
    2 见朱保炯:《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781页。顾延龙:《清代朱卷集成》,第六册,道光壬午(二年)(一八二二)恩科,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第334页。
    3 “吉珩,满洲镶蓝旗人”。[清]黄彭年:《畿辅通志》,第四册,《职官表》,卷三十,道光朝,职官六,国朝一,诸道(清河道、口北道):知府(承德府、宣化府、保定府),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736、737、780-782、785、786页。“古达善,……镶蓝旗满洲”。顾廷龙:《清代米卷集成》,第六册,道光壬午(二年)(一八二二)恩科,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第327页。“古珩现年六十岁,系厢蓝旗满洲”。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第三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57页。“吉珩,满洲镶蓝旗进士,二十九年任(知府)”。河北省保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保定市志》,第一册,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第592页。“吉珩(原名达善),满洲镶蓝旗人”。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清道光二年壬午(公元一八二二年),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第1181页。此外,对吉珩的旗籍,亦有不同记录:“吉珩,满洲正蓝旗人”。[清]黄彭年:《畿辅通志》,第四册,《职官表》,卷三十,道光朝,职官六,国朝一,诸道(热河道),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734页。“吉珩,满洲镶黄旗人”。金毓黻:《奉天通志》,卷一百九十八,人物志二十六,乡宦表五,清四,道光,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年,第4458页。
    4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奉,第38页。
    5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73页。
    1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俊园从书》本,第31页。。
    2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俊园从书》本,第73页。
    3 [清].吉珩:《祗可自怡》,《序》(曹炳燮作),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从书》本,第2页。
    4 [清]吉珩:《祗可自怡》,《自序》,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从书》本,第3页。
    5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从书》本,第80页。
    6 关于吉年的任官居履历史上并无明确记录,吉珩在《祗可自怡》中大致描述了其弟的仁宦经历,“道光壬午同登进士,予宰蜀,弟留京,(?)相别。戊子奔母丧归,与弟聚。甲午弟守承德去。丁西先君弃养,第乃归。己么弟复出守同州,又远离。癸卯予初(?)命守承德,弟适由宁夏道擢奉天尹来,京城一见复别去。丙午弟隐退归里”。[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从书》本,第39页。
    7 昌宜泰,字静夫,满洲镶蓝旗人。嘉庆六年八月由埋藩院主事入直,官至河南开封府知府。见[清]梁章钜:《枢垣记略》,卷十六,题名二,满洲军机章京,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第183页。
    8 “丁巳。余往从舅氏,读居舅家,月不过(?)归省,与弟共嬉戏,如是者十年。丁卯,先君铨判永州, 予兄弟随侍而南”。[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奉,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从书》奉,第38-39页。
    (?) 见顾廷龙:《清代朱卷集成》,第十四册,道光乙巳(二十五年)(一八四五)恩科,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第27-278页。朱保炯:《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804页。
    2见[清]吉珩:《祗可自怡》,《序》(曹炳燮作),清光绪四年刻奉,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从书》奉,第1页。
    3 海霈,字峤鹤,一字蕉壑,亦有作云壑者。号韵楼,又号俟园,别号寄舫吟渔,满洲镶蓝旗人。有室名景愚轩。同治七年任刑部直隶司掌印郎中,八年至十一年任浙江绍兴府太守,十三年出任江西章山郡守。光绪元年任临江府知府,直至终于任上。父亲为吉珩,其家四世为知府,因又署以四传太守之名。以上资料参见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四十八,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623页。姚伯岳:《燕北书城困学集》,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279页。《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古典文学论从》2 石继昌:《清季小说辨伪》,济南:齐鲁书社,1981年,第485页。杨廷福:《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增补本),乙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67页。
    4 海霈所辑录的《俟园从书》十三种,其中《祗可自怡》、《求放心斋诗钞》为其父吉珩之作,《遂初诗草》为其老师曹炳燮遗作。
    5 《八旗艺文编目》、《中国从书综录》等书收有《求放心斋诗钞》的名目。见恩华:《八旗艺文编日》,编口四,集类,别集三(满洲),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14页。上海图书馆:《中国从书综录》,从编,杂纂类,清代后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99页。
    6 [清]吉珩:《求放心斋诗钞》,《序》(全庆作),清同治十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从书》本, 第1页。
    1 [清].吉珩:《求放心斋诗钞》,《过宝塔湾》,清同治十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从书》本,第2页。
    2 [清]吉珩:《求放心斋诗钞》,清同治十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从书》本,第12页。
    3 [清]吉珩:《求放心斋诗钞》,清同治十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从书》本,第3页。
    4 以上资料参见关东升:《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第 17-24页。张佳生:《清代江族文学论》,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49页。
    5 赵禄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73页。
    1 《金错脍鲜》UU卷,国朝礼亲主编刊奉”。[清]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卷十九,集部,总集类,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第624贝。“《金错脍鲜》,礼恭亲王。[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五,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15页。
    2“《律昌元音》二卷,国朝康亲王撰抄奉”。[清]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卷三,经部,乐类,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第148页。另有《律昌元音》一卷,为清代毕华述所撰,二者非为同一书。《八千卷楼书目》录其有“小万卷楼本”。[清]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卷三,经部,乐类,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第150页。《清续文献通芍》录其为“《律昌元音》一卷,毕华述撰”。[清]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五l九,经籍考三,经,乐,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十通本。《雪桥诗话》则记《律昌元音》为四卷,“尝取古今音律、京房律谱、唐顺之求元声法,与夫诗歌词曲之渊源,及诸贤之论作,为《律昌元音》四卷”。杨钟羲:《雪桥诗话》,卷八,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52页。
    3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十二,下编,传奇四,清代作品(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350页。郭英德:《四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050-1054页。
    5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八,中编,杂剧五,清代作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734页。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050页。傅惜华:《清代杂剧全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50页。
    1 “此戏未见著录。宫敬轩旧钞本。凡二卷三十八出。见《北平图书馆戏曲展览会目录》”。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十二,下编,传奇四四,清代作品(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349页。“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以此剧为永恩作,误”。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055页。
    2 [清]昭槤:《啸亭杂录》.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86页。
    3 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17册,《蕙节荪堂烬存草》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5页。
    1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17册,《蕙荪堂烬存草》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8页。
    2《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17册,《蕙荪堂烬存草》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9页。
    3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册,卷三1八,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105页。
    4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17册,《蕙荪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页。
    1 据姚伯岳先生在《燕北书城困学集》中所述,《I:梦轩从著》是1932年夏燕京大学图书馆以重金从旧家手中购得。从书本无总书名,因书中作者题识多作于佳梦轩,是以山此命名丛书。现该丛书写本仅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见姚伯岳:《燕北书城困学集》,长沙:岳簏书社,2010年.第255页。
    2 参见齐森华:《中国曲学大辞典》,《曲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81页。
    3 对满洲八大贵族,《郎潜纪闻》记为“满洲氏族,以八大家为最贵。(?)瓜尔佳氏,直义公费英尔东之后。(?)钮祜禄氏,宏毅公额亦都之后。(?)舒穆禄氏,武勋王扬古利之后。(?)纳喇氏,叶赫贝勒锦台什之后。(?)栋鄂氏,温顺公何和哩之后。(?)马佳氏,文襄公图海之后。(?)伊尔根觉罗氏,敏壮公安费古之后。(?)辉发氏,文清公阿兰泰之后。凡尚主选婚,以及赏赐功臣奴仆,皆以八旗为最云”。[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初笔,卷十一,第525条,“满洲八大贵族“,晋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29 230页。
    4 见[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三,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4页。
    1 [日本]太田辰夫:《<天咫偶间>作者震钧生平考》,《满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1期。
    2《雪桥诗话余集》记震钧为“己丑举人,尝摄甘泉县事”。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八,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70页。
    3 《雪桥诗话余集》记为“唐晏”。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八,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70页。
    4 [清]《八旗文经》(影印本),马甫生等标校,沈阳:辽沈书社,1988年,第215页。
    5 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八,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70页。
    6 [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三,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4页。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末附注。
    2 [清]官修:《(雍正)《通志》,卷一百二十,艺文志七,子部,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四,集部三十七,别集类存目十一,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3 萧相恺:《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44页。
    4 参见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三,子类,杂著,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69页。
    5 见萧相恺:《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43页。
    6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76册,《与梅堂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79页。
    1 赵秀亭:《论<渌水亭杂识>和纳兰容若》,《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第1期。
    1 恩华:《八旗艺文编日》,编日三,子类,杂著,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67页。
    1 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51页;2 [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三,《夜谈随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53页。
    2 参见萧相恺:《和邦额文言小说<霁园杂记>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
    3 [清]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第277页。
    4 侯忠义、刘世林:《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40页。
    1 方正耀:《和邦额<夜谭随录>考析》,《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第104页。
    2 薛洪勣:《<夜谭随录>并没有“己亥本”》,《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
    3 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了部,小说家类,异闻之属,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81页。
    4 韩锡铎、黄岩柏:《阿林保与<夜谭随录>》,《满族研究》1987年,第1期。
    5 薛洪勣:《<夜谭随录>并没有“己亥本”》,《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
    6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27页。
    1 薛洪勣:《<夜谭随录>并没有“己亥本”》,《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
    2 萧相恺:《和邦额文言小说<霁园杂记>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
    3 萧相恺:《和邦额文言小说<霁园杂记>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前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4页。
    5 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380页。
    1 参见[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五页。
    1 韩锡铎、黄岩柏:《阿林保与<夜心随录>》,《满族研究》1987年,第1期。
    2 薛洪勣先生对于《夜谭随录》初刻本的认识是所变化的,在《试论和邦额和他的<夜谭随录>,》中,他认为“己亥序刻本当是最早刻本”,见薛洪勣:《试论和邦额和他的<夜谭随录〉》,《满族研究》1984年,第1期。在《<夜谭随录>并没有“己玄本”》一文中,他分析由于书坊的原因,将雨窗(阿林保)的序刊落掉了,所以将自序年代误认为刊刻年代。见薛洪勣:《<夜谭随录>并没有“己亥本”》,《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
    1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足我间》(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92页。
    2[清]纪昀:《阅微草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91页。
    3 有研究论文称己亥本是书商的伪造——将书中的己酉改为己亥而成,也就是说,所谓的己亥奉实际是在己酉本之后。事实上,己亥年《夜潭随录》已经成书,即使未曾刊刻也是在小范围内流传,阿林林保序言可证明这一点。仅据此,就不能否认己亥本的存在——更何况和邦额是否在任上刊刻过《夜谭随录》还需要进一步的史料证明,只要存存在这种可能就不可否认己亥奉。
    4 转引自方正耀:《和邦额<夜谭随录>考析》,《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第105页。
    1 参见方正耀:《和邦额<夜谭随录>考析》,《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
    1 恩华:《八旗艺文编日》,编目三,子类,稗说,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74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序》,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页。
    3 [清]长白浩浩歌子:《萤窗异草》,《萤窗异草提要》,上海:上海进步书局。
    4 此处所指《笔记小说大观》奉包{括两种:1981年台湾新兴书局本:1984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本,它们都是依据上海进步书局本进行影印的。
    5 见张菊玲:《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17页。
    6 参见[清]平步青:《霞外(?)屑》,上册,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91.392页。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37页。
    2 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杭州:江苏:人亡出;版社,1980年,第243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萤窗异草三编序》,上海:上海进步书局。
    4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序》,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06页。该版本据申报本印,因此三编言与申报馆大体一致。
    5 见薛洪:《<萤窗异草>论略》,《民族文学研究》1987 年.第4期。对薛洪先生的观点,程毅中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指出进步书局本“三编前有光绪三年悟痴呆子序,……后出翻印本于初编、三编之序改题光绪三十一年,而三编序则易以同治三年(一八六四)许康甫序,不言所据,显出伪托”。见程毅中·:《古体小说钞》清代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18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37页。
    2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三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59-360页。
    3 “长白浩歌了之《萤窗异草》三编十二卷(似乾隆中作,别有四编四卷,乃书估伪造)”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37页。“又有四编四卷,心莠杂糅,多取自《埋忧集》、《遯窟谰言》、《夜雨秋灯录》等书,更为伪造无疑”。见程毅中:《古体小说钞》清代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18页。
    4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萤窗异草>序》,冯伟民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1页。另,齐鲁书社版《萤窗异草》据申报本刊印,但在初编序言中“三册”字样,笔者疑为脱漏,在此处采用同为以申报本为底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1 见王志强:《<西域闻见录>之版本著者考述及史料价值论略》,《伊犁帅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高健:《<西域闻见峭>异名及版本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1期。
    2 “其以琐谈名此,特谦词耳。其谈也,实志也,余因易为《西域总志》去”。见[清]七十一:《异域琐谈》(《西域总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34页。
    3 “臣秋涛谨案原任部员长白七十一撰有《西域闻见录》,亦名《异域琐谈》”。见[清]何秋涛:《朔方备乘》(《北徼从编》),《中国边疆丛书第二辑》17《朔方备乘》,卷五十六,辨证诸书,《辨证<西域闻见录>叙》,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第1013页。“著有《西域闻见录》”。。见[清]何绍基:《(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一百四十七,职官志,名宦·十一,风阳府,清光绪四年刻本。《西域闻见录》,乾隆四十二年满洲七十一撰”。见[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初笔,卷七,第250条,“西域闻见录”,晋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55页。“《西域闻见录》八卷。七十一撰”。见赵尔巽等:《清史稿》,卷百四十六,志一百二十一,艺文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299页。
    4 “椿园主事七十一使库,作《遐域琐谈》”。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卷八,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46页。
    5 “未半载而椿园现一卷示予,题曰《西域琐记》”。[清]阮葵生:《七录斋文钞》,卷四,《新疆征实录序》,清刻本。
    1 [清]阮葵生:《七录斋文钞》,卷四,《新疆征实录序》,清刻本。
    2 [清]七十一:《异域琐谈》(《西域总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2页。
    3 [清]阮葵生:《七录斋文钞》,卷四,《新疆征实录序》,清刻本
    1 [清]七十一:《异域琐谈》(《西域总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3页。
    2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初笔,卷七,第250条,“西域闻见录”,晋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55页。
    3 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卷八,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46页。
    4 [清]祁韵士:《西陲要略》,《序》,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一页。
    5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二,《(?)事余记·掌故考证》,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498 499页。
    6 [清]何秋涛:《朔方备乘》(《北徼从编》),《中国边疆从书第二辑》17《朔方备乘》,卷五十六,辨证进书《辨证<西域闻见录>叙》,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第1013页。
    1 [清]何秋涛:《朔方备乘》(《北徼从编》),《中国边疆从书第二辑》17《朔万备乘》,卷五十六,辨证诸书一,《西域闻见录》,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第1017页。
    2[清]何秋涛:《朔方备乘》(《北徼从编》),《中国边疆从书第二辑》17《朔万备乘》,卷五十五,考证诸书十五,《康輶纪行》,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第1005页。
    3 吴丰培:《吴丰培边事题跋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1998年,第210页。
    4 对《异域琐谈》版本问题的阐释参见王志强:《<西域闻见录>之版本著者考述及史料价值论略》,《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高健:《<西域间见录>异名及版本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1期。李亚茹:《清入七十与<西域闻见录>》,《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 见吴海林、李延沛:《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03页。
    2 薛洪勣、王汝梅:《稀见珍本明清传奇小说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441页。
    3 [清]法式善:《存素堂文集》,《嘉庆丁卯六月法式善自叙》,清嘉庆十二年程邦瑞杨州刻增修本。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35册,《存素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17页。
    4 邓之诚:《古董琐记》.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第48页。
    5 “乾隆五十八年英吉利贡品十九件”,见邓之诚:《古董琐记》,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第47页。
    1 [清]福庆:《志异新编》,卷四,《赵风子传》,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2 [清]福庆:《志异新编》,《自叙》,北京大学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3 [清]福庆:《志异新编》,卷三,《附(?)咭唎国贡物》(照録鲸邸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4 [清]福庆:《异新编》,卷一,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5 见吴海林、李延沛:《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03页。
    1 [清]福庆:《志异新编》,《自叙》,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2 [清]福庆:《志异新编》,卷三,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划本。
    3 见[清]福庆;《志异新编》,《自叙》,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1 [清]福庆:《志异新编》,《自叙》,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1 [清]福庆:《志异新编》,卷四,《赵风子传》,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2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40页。
    3 见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2004年,第674页。
    4 薛洪勣:《清代满族作家的文言小创作和评论》,《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5 《异梦述》不见于北大藏本,《稀见珍本明清传奇小说集》一书中有全文记录。
    1 见[清]法式善:《存素堂文集》,卷三,《志异新编序》,清嘉庆十二年程邦瑞扬州刻增修本。见《清代诗文集泄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35册,《存素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第351页。
    2 参见上海图书馆:《中国从书综录》2子目,子部,小说类,杂录之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078页。袁行霈、侯忠文:《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407页。“《祇可自怡》,清代杂俎小说集,吉珩撰”。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408页。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670页。
    1 [清]吉珩:《祇可自怡》,《《序》(曹炳燮作),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奉,第3页。
    2见[清]吉珩:《砥可自怡》,《自序》,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奉,第1页。
    1 [清]吉珩:《祇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30页。
    1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77页。
    2 见[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82页。
    1 李家瑞:《从石玉昆的<龙图公案>说到<三侠五义)》,见王俊年:《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19-1949))(小说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323页。
    2 根据李家瑞先生文章所述,石玉昆成名于咸丰、同治年间。但阿英先生根据道光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间的金梯云子弟书抄本中《叹石玉昆》 一文,推断石玉昆为道光时人。清人富察贵庆的《知了义斋诗钞》中有咏石玉昆的七言律诗与序言,“一笑史从何处说,廿年人得几回闻”;“石生玉昆,工柳敬亭之技,有盛名者近二十的”。富察贵庆在道光十七年因病免职后寓于西山,咏石玉昆之诗与序文作于免职后。如此推清,石玉昆成名时间应在道光初年,这与金云梯子弟书中所记录的信息相吻合。因此本文采取后一咱说法,以石玉昆成名于道光初年。
    3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41 42页。
    1 [清]无名氏:《石玉昆》,见关德栋、周中明:《子弟书丛钞》(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735页。
    2 薛洪勣:《清代满族作家的文言小说创作和评论》,《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3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八,文学,(6)杂记,《啸亭杂录》,由云龙辑,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63年,第1028页。
    1 “《啸亭杂录》十卷、《续录》十卷。礼亲土昭槤”。[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五,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14页。
    2 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三,子类,杂著,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66页。
    3 [清]昭槤:《啸亭杂录》,卷八,《卷必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61页。
    1 见《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1181子部,杂家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03-116页。
    2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17页。
    3 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三,子类,杂著,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66-69页。
    1 条目名称为笔者所加(原文中没有),以更好说明小说性内容并作相互之区分.以下条目使均属此种情况,小再一一说明。
    1 郭则沄:《洞灵小志·续志·补志》,《小志》卷七,《太常仙蝶》,栾保群点校,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145页。
    1 恩华:《八旗艺文编目》,编目三,子类,杂著,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68页。
    1 周作人语,原载《自己的园地》,北京晨报社,1923年9月。见周作人:《周作人民俗学论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94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56页。
    1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28页。
    2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17页。
    1 [清]昭槤:《啸亭杂录》,卷四,《三姓门生》,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11页。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庐陵库中鼠》。
    1 [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60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9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45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8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46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46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05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42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49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9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65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页。
    1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31页。
    2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20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某太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4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铁公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08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铁公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09页。
    3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初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91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9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2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15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第119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第120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92页。
    2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二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96页。
    3 [三国]王弼、[晋]韩康伯注:《周易注疏》,[唐]孔颖达疏,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1 [清]余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颍州关大子庙》。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59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66页。
    1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45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45页。
    1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三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48页。
    2[叫]凌濛初:《拍案惊奇》,(下),章培恒整理,王古鲁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69页。
    3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二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05页。
    1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1页。
    2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18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矮子八,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6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某领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65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06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四,《袅烟》,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61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佟觭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0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07-308页。
    2 [清]吉珩:《低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72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36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84 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85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23-224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69页。
    3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72页。
    1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67页。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僵尸》。
    1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二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01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尸变二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6页。
    3 见栾保群:《扪虱淡鬼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28-29页。
    4 “发床下,得二尸,遍体生黄毛”,见郭则沄:《洞灵小志·续志·补志》,《小志》卷一,《西斜街凶宅》,栾保群点校,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9页。
    5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三,鬼神部三,鬼上,《四部从刊》三编景宋本。
    1 [清]黄玮:《蓬窗类记》,卷二,《政绩记》,涵芬楼秘笈本。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6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7页。
    4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92页。
    1 [清]何刚德:《客座偶谈》,卷四,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第161页。
    2 见郭松义:《论叫清时期的关羽崇拜》,《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3期。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艺关爷》。
    2 [清]奕赓:《佳梦轩丛著》.《括谈》,北京:北京古籍出版fl,1994年,第176页。
    3 [清]昭槤:《啸亭续录》,卷二,《张汉潮渡汉江》,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09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闵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1页。
    2 详情参见第三章第六节。
    1 见[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三,《马元芳》,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23 425页。
    2 见[清]昭槤:《啸亭续录》,卷八.《李毓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45页。
    3 详情参见上节内容。
    4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就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第30页。
    5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四,《姜千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94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86页。
    2 参见古健青:《中国方术辞典》,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595页。
    3 关于“五通神”具体发展历史沿革,见马旷源:《论“五通神”》,《楚雄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
    4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十《五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417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四,《又》,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33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四,《续五通》,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31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四,《又》,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34页。
    4 [清]毛祥麟:《对山馀墨》,《五通神》,见周光培:《清代笔记小说》,第十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403页。
    5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四,《又》,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34页。
    1 [清]方以智:《物理小识》,卷十二,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288页
    2 [清]高濂:《雅尚斋遵生八笺》,《北京图书馆古籍珍奉从刊》61子部·杂家类,卷七,《起造工匠魇镇解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212页。
    3 [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从书》奉,第6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20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21页。
    1 周作人:《文艺上的异物》,见陈平原:《神神鬼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0页。
    2 转引自周作人:《文艺上的异物》,见陈平原:《神神鬼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0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9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8页。
    1 [清]长白浩子歌:《萤窗异草》,初编,卷四,刘连庚校点,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26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四,《秋露纤云》,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59页。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序》。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吴忠宇》。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兴福寺鸟》。
    4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粤鼠》。
    5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吉安府城隍庙》。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宋秀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67-268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落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8-79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01页。
    1 [清1七十一:《异域琐谈》(《西域总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23页。
    2 [清]七十一:《异域琐谈》(《西域总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53页。
    3 [清]七十一:《异域琐谈》(《西域总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55页。
    4 [清]福庆:《志异新编》,卷一,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59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7页。
    3 [清]七十一:《异域琐淡》(《西域总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54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8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人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9页。
    2 [清]七十一:《异域琐谈》(《西域总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24-26页。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37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孝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1页。
    2[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9页。
    1 [明]刘侗、于栾正:《帝京景物略》,卷之二,《城东内外》,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69页。
    2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8页。
    3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8页.
    4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29页。
    5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第28页。
    1 根据《大清会典则例》的记载,八旗在北京城内的分布如下:正黄旗居德胜门内、镶黄旗居安定门内,二者并在北方;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二者并在东方;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二者并在西方:正蓝旗旗居崇文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二者并在南方。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三官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55-256页。
    3 金启孮:《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89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63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64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88页。
    1 [明]谢肇淛:《五杂组》,卷十五,事部三,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441页。
    2 [明]谢肇淛:《五杂组》,卷九,物部一,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7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28页。
    1 [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四,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6页。
    2 金启孮:《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85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三官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54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55页。
    2 金启孮:《会启孮谈北京的满族》,北京:中华书S局,2009年,第90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56页。
    4 昭槤在《啸亭杂录》记述张凤阳的事迹时称其有“郭解、鲁米家之风”,见[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九,《张凤阳》,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87页。秦汉之际的鲁人米家、西汉时的郭解都是当时著名的游侠,昭槤以张凤阳的风行比拟二人,实际是将其也视为游侠类的人物。那么,与张凤阳类似的三官保,亦不妨视作游侠。金启孮先生认为,三官保之事迹,“形之文字,不妨称之为‘游侠’”。见金启孮:《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91页。
    5 金启孮:《北京郊区的满族》,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27页。
    1 金启孮:《北京郊区的满族》,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7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1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1 142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2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7138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9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24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60页。
    2 [清]昭槤:《啸亭杂录》,卷十,《华山道士》,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10 311页。
    3 [清]昭槤:《啸亭杂录》,卷十,《华山道士》,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11页。
    1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三十九,兵制志八,教阅,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一,《不忘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6页。
    3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三十九,兵制志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九十七,学校志四,宗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九十七,学校志四,宗学,景山官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九十七,学校志四,宗学,咸安宫官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具体设置为“汉书十二房,每房设汉教习一人。清书四房,每房设满教习一人。再设教射三个,教国语三人,按各房教授,其简选学生于八旗及内府三旗满洲贡、监生员官学生及闲散人内择其俊秀者补充。每旗不得过十人,所用满汉教习如景山官学考取之例”。[清]官修:《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六十三,官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九十七,学校志四,咸安宫官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查景山满汉教习,除官给饭食外,无俸之教习每人月给银二两。汉教习各给住房二间,每年给缎纱衣一套,三年给缎面羊皮袍褂一套。今选取教习等所食俸银及官给饭食衣服,应均照定例。其翰林教习之住房,于附近官房内拨给。学生饭食照该班护军之例,除给与官米外,每日每人用肉菜银五分,按月由内库发给。……所读之书,所需之笔墨、纸张、弓箭、器皿、骑射之驽马,辅用席毡,温炕木柴,暖手黑炭等物,委官计算数目,向各该处领取”。[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九十七,学校志四,咸安宫官学,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其教习等如果教授有方,诸生之学业可观,三年一次查勘,将翰林等交部议叙。教清话、弓马之人,以应升之缺升用。倘有疏懈怠玩不悉心教授者,臣等指名题参。学生内有滑懒不肖者,革退另选”。[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九十七,学校志四,咸安宫官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具体考试地点不同,前两日的考场在掌仪司衙门,最后一日的考场在正黄旗侍卫教场。
    3 “考列一、二等,奉旨以七品、八品笔帖式补用外,其余考列一等者,赏官用缎一疋、笔二十枝、墨十笏。二等官用缎半疋、笔十枝、墨五笏”。[清]官修:《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六十三,官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汉教习内三年期满,如果实心训课行走优勤者,臣衙门出具考语,咨部引见,以应升之缺补用。其训课平等者,三年期满仍留三年。俟六年期满,照依此例补用。如不实心训课者,臣等即行参奏。其教清话、马步射之教习,五年期满。教授尽心行走勤慎者,于应升之处列名:不及者,革退另选。其不尽心教授者,参奏重处”。[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九十七,学校志四,咸安宫官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卷九十七,学校志四,咸安宫官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八旗官学生留学以1年为断,其有考取文生员、翻译生员者,以考中日为始,留学十年。如再中副榜、拔贡、优贡等,复以中式日为始,扣满十年。俾得底于有成,如中式举人,则有铃选之路,不得再行留学”。[清]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卷九十五,学校考二,旗学,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十通本。
    1 [清]官修:《清文献通考》卷四十八,选举考二,举士,清文渊阁四库全书。
    2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一百四十三,志一百十八,刑法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196页。
    1 满蒙汉八旗在京师的大致驻防地区分布如下:两黄旗在北,两白旗在东,两红旗在西,两蓝旗在南。
    2 [清]允禄辑:《世宗宪皇帝上渝八旗》,卷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清]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兵考五,禁卫兵,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十通本。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3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4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5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5-216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6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伊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0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某马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7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8页。
    2 参见爱新觉罗瀛生:《老北京与满族》,北京: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298页。
    1 参见爱新觉罗瀛生:《老北京与满族》,北京: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51页。
    2 现摘录婚礼部分步骤:“满洲氏族,罕有指腹定婚者,皆年及冠笄,男女家始相聘问。男家主妇至女家问名,相女年貌,意既洽,赠如意或钗钏诸物以为定礼,名曰小定。择古日,男家聚宗族戚友同新婿往女家问名,……年长者致词曰:‘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一中馈,以光敝族。’女家致谦词以谢。若是者再,始定婚。令新婿入拜神位前,及外舅父母如仪。既进茶,女家趋右位,男家据宾席,或设酒宴以贺。该月择吉,男家下聘,用酒筵、衣服、绸缎、羊鹅诸物,名曰过礼。女家款待如仪。男家赠银于妇家,令其跳神以志喜焉。既定婚期,前一日,女家赠妆奁嫁赀视其家之贫富,新婿乘骑往谢。五鼓,鼓乐乐娶妇至男家,竞夜笙歌不绝,谓之响房”。[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九,《满洲嫁娶礼仪》,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81页。
    3 在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所指的具有满族婚俗特点的小说情节不一定要由满族小说人物来完成,可能表现这种特色的是汉人,也可能并未指明小说人物的民族身份。他们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小文夫妻一样,虽不是满人却承袭了满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说明满族文化的例证。作品的创作者既然足满人,他们的创作则必定带有满族的民族思维与民族特点。因此,小说中只要与满族婚俗相符合的情节视均有被视为具有满族民族特色的可能,笔者在此将其视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1 金毓黻:《奉天通志》(影印本),卷九十八,礼俗二,婚嫁,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年,第2315页。
    2《鸳鸯扣》第七回中罗列的嫁妆有各种皮箱、柜子、木匣、屏风、钿盒、衣架、盆架、桌案;各类家居用品:幔帐,绿走水(绉水)、门帘、缀流苏银钩、铜盆、茶壶、茶罐、灯台、蜡烛台、花瓶、毛掸、惕呲鞋刷、盖碗、筷子、椅垫、被褥枕头:新娘的四季衣物、首饰以及随身携带的小物件,化妆品等。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第1404-1405页。
    3 盒毓黻:《奉天通志》(影印本),卷九十八,社俗二,婚嫁,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年,第2315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0页。
    5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霍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47页。
    2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三编,卷二,《宜织》,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55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二,《于成璧》,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17页。
    4 “插车之礼”是满族早期婚照嫁习俗。婚照假之日,新娘坐马车前往男方家,其兄弟随车护送。新郎由男傧相陪同乘车迎接。两车于途中相遇时,迎亲车与送亲车的外辕相错而停。新娘着婚礼编装由其兄弟从送亲车抱至迎亲车,俗称为“插车礼”。参见刘厚生:《爱新觉罗家族全书》,第五册,《家法礼仪》,长春:吉林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15-116页。另,《奉天通志》中记:“《庄河县志》:‘次晨,妇车送往夫家,至中途,婿车来迎,新妇换乘婿车,俗名曰“插车”。隐寓开基时行营结亲之意,示不忘本也’。按,此礼他县小见”。见金毓黻:《奉天通志》(影印本),卷九f八,礼俗二,婚嫁,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年,第2316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8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27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三,《贋殃》,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90页。
    2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57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0-171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3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3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2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1页。
    5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2页。
    6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3页。
    7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2页。
    1 [清]震钧:《天咫偶闻》,卷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09页。
    2 老舍:《四世同堂》,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4页。
    3 赵园:《北京:城与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45页。
    4 [清]吴南荣:《宁古塔纪略》,见《吉林记略》,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89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01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高参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2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嵩桬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5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6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永护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17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17-118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18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赵媒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52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杂记五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08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杂记五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08页。
    5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08 109页。
    6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09页。
    1 [清]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357页。
    2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卷一,《吉林奇俗谈》,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383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60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53页。
    1 [清]昭槤:《啸亭杂录》,卷六,《和王预凶》,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78 179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猫怪三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80页。
    2 老舍:《四世同堂》,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254页。
    3 赵园:《北京:城与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81页。
    1 见[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九,《满洲跳神仪》,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79 280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庄(?)松》,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26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28页。
    4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八《地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45页。
    1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三洞经教部》,《经》,《太清中黄真经》,《胎息真仙章第十一》,蒋力生等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第77页。
    2 按照一股说法:魂可以离开肉体飞升,或足产生附体现象,魄则少有上述情况。不过也有特殊案例,《啸亭杂录》之《费直义公》篇中记录费英东死后其魄以蟒蛇的形式出现,“闻巨蟒作人语呼曰:‘汝非某侍卫乎!开乃费英东之魄,奉由翼宿所降生,今事毕归奉垣位,汝可归奏聪睿贝勒,慎勿以吾为念也。”见[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九,《费直义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03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0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2页。
    5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1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多前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10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10 311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11页。
    4 [清]和邦清:《黑龙江外记》,卷六,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8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4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5页。
    1 参见金启孮:《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京旗的满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01页。
    2 分别见[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猫怪三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8 179页。卷十二,《某太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44 346页。[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三,《青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01 108页。
    1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三编,卷三,《秦吉了》,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11页
    2 当然,这是普通满族家庭的文化传统,在上层社会这种传统的表现稍显逊色。金启孮先生指出在北京的各大营房中满族姑娘的家庭地位很高,内务府和包衣佐领家的姑娘地位要差一些,皇族各府中反而更差。参见金启孮:《北京郊区的满族》,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9页。
    1 [清]徐珂:《清稗类钞》,风俗类,《旗俗重小姑》,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212页。
    2 [清]和顾额:《夜谭随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4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护军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68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三,《缝裳女》,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99页。
    1 李剑国:《中国孤文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1页
    2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赠芝麻识破假形 撷草药巧谐真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53页。
    3 参见《山海经》之《海外东经》、《大荒东经》、《海内经》、《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外西经》。见[晋]郭璞:《山海经》,四部从刊景明成化本。
    4 [唐]段成式:《西阳杂俎》,方南生点校,前集,卷十五,《诺皋记》下,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41页。
    1 李剑国:《中国狐文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296页。
    2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八,《鬼怪》,《京师狐媚》,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729页
    1 [西汉]焦延寿:《焦氏易林注》.《恒之第三十二》,尚秉和注,常秉义点校,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320页。
    2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林艾园校点,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第 17l页。
    3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十《五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417页。
    4 《夜谭随录》孤仙故事涉及的地域包括关外的奉天,京师,直隶、河南、内蒙、山西、陕西、甘肃等省。《萤窗异草》孤仙故事涉及的地域包括京师与顺天府管辖地区,山东、山西、陕西、直隶等省与关外广大地区。两部小说集的狐仙故事很少有涉及南方地区者。
    5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6l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7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8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58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59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吉籍出版社,1988年,第128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29页。
    3 李梦生:《左传译注》,卷十二,成公四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38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6 47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56页。
    3 参见《夜谭随录》卷一《崔秀才》、卷二《噶雄》。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7页。
    2 [南]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8页。
    1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696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一,《谈易孤》,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43页。
    2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二编,卷三,《艳梅》,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50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56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第263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63-264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64页。
    2“髓以三洗净,金以百炼精。海以万川汇,山以一赞成。鼎鼎几年内,究达各有营。人生贵努力,忧患生功名。古来豪杰上,束发志请缨。扬威万里外,义重身命轻,区区抱蠹简册,乌足了此生!,见[清]何清:《迷怀》,见杨钟羲:《雪桥诗话》,卷四,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81页。
    3 杨钟羲:《雪桥诗话》,卷四,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81页。
    4 “朔方健儿好驰骜,擒生日踏城南路。怒马当风势欲飞,耳立蹄蹻不肯驻。大箭强弓身手热,一时杀尽 平原兔。穿心贯腑血纵横,锦鞍倒挂纷无数。君不见,独孤信,会猎归来日已幕,侧帽驰马人争慕”。[清]文昭:《紫幢轩诗集》,《古瓻续集》,卷一,《校猎行》,清雍正刻本。
    1 [清]赛尔赫:《松山歌》,见[清]张廷政府:《皇清文颖》,卷六十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清]赛尔赫:《杏山行》,见[清]张延玉:《皇清文颖》,卷六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学》,二编,卷二,《花异》,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10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61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香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8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二,《王塾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54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8-89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9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9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0页。
    2 转引自黄裳:《笔祸史谈丛》,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124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X5年,第416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X5年,第417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X5年,第417 418页。
    4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X5年,第418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19页。
    1 科场案:“顺治十四、十五年间(1657-1658年)清廷严办科举作弊的案件。在顺治十四年举行的乡试中,作弊观象十分普遍,顺天、江南两处尤甚。权贵子弟贿赂考官,考官也欲结交权贵,但嘱托者多,名额有限,引起内讧,被人告发,一时舆论大哗。青朝统治者借此兴狱,考官及中试者在顺天棠中有七人被处死,十七人被流徒;江南案中有十九人被处死,八人流徙:河南、山东、山西等处考官也有若干大因作弊而受到处罚”。见张海鹏:《中国历史大事典》,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02页。科场一案,虽然是清政府打着整顿不正之风的旗号,但是在实行过程中打击面过宽,惩罚手段过于严厉,无辜受株连者不在少数,著名诗人“江左三凤凰”之一的吴兆骞就是其中受害者,被发配黑龙江宁古塔,虽经纳兰性德竺人大力营救.他还是在黑龙江服役历时长达二十三年之久,归家不久即病逝。清政府兴此大案,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这个机会对全国汉族土子加以震慑,打击自清入关之后从未断息的“反清复明”运动,巩固本版统治。
    2 [清]龚自珍:《龚自珍诗文选》.《咏史》.孙钦善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91页。
    1 [清]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长沙:岳麓书社,2009年,第15页。
    2 [清]龚自珍:《定盫文集补》,《吴市得旧本科举之文忽然有感书其端之三》,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
    1 [清]佟俨若:《与梅堂遗集》,《耳书》.《陆生犬》。
    2 孔立:《清代文字袱》,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自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六页。
    4 佚名:《康雍乾间文字之狱 外十二种》.伍版等整理、校点,雍正七年秋七月丙午谕内阁,北就: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1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99页。
    1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三,列传八十,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329页。
    2 佚名:《康雍乾间文字之狱外十二种》,伍跃等整理、校点,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011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03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02页。
    1 佚名:《康雍乾间文字之狱外十二种》,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2页。
    2 佚名:《康雍乾间文字之狱外十二种》,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3页。
    3 佚名:《康雍乾间文字之狱外十二种》,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6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03页。
    5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02页。
    6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03页。
    7 转引自萧相恺:《和邦额文言小说<霁园杂记〉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第108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02页。
    2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1二百九十三,列传八十,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328页。
    3 佚名:《康雍乾间文字之狱外十二种》,伍跃等整理、校点,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51
    1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三,列传八十,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328页。
    2 佚名:《康雍乾间文字之狱 外十二种》,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9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6页。
    1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憨子的身份有所说明,“《夜灯从录》载谢梅庄憨子事,而不知知憨了姓卢名志仁,盖未见梅庄自作《憨子传》,仅据传闻也”。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51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7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55页。
    4 转引自萧相恺:《和邦额文言小说<霁园杂记>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第111页。
    5 赵尔哭等:《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三,列传八十,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328页。
    1 [清]昭槤:《啸亭杂录》,续录,卷三,《夜谈随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53页。
    2 蒋瑞藻:《小说考证》,续编,卷一,《夜谈随录第二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399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3页。
    2 上述两则故事又与明周玄暐《泾林续记》(《涵芬楼秘笈》八集本):《治世余闻》下篇卷一;祝允明《九朝野记》卷四:祝允明《前闻记》;《谰言长语》卷下:《情史》卷十八《张荩》;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卷四十五《沈鸟儿》等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此不一一列举。参见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46页,第463-468页。孙楷第:《小说旁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167-169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2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陈宝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1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80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4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5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6页。
    2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475,《涥于棼》,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915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四,《女南柯》,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83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84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85页。
    1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通志堂集》.卷十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731页。
    2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69页。
    3 [明]施耐庵、罗贯中:《容与堂本水浒传》,第五十三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97页。
    1 [明]谢肇淛:《五杂组》,卷十五,事部三,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447页。
    2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叙》,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1页。
    3 [清]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甲戌本》,第二回,眉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45页。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序》。
    1 转引自萧相恺:《和邦额文言小说<霁园杂记>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自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六页。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四脚蛇》。
    1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四脚蛇》。
    2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蚁》。
    3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叶核桃》。
    4 [清]佟世思:《与梅堂遗集》,《耳书》,《石纹大士》。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自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六页。
    2 事例详见上文。
    3 韩锡铎、黄岩柏:《阿林保与<夜谭随录>》,《满版研究》1987年,第1期。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57页。
    5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6 97页。
    6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7页。
    7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02页。
    8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66页。
    9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自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六页。
    1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二编,《序》,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40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00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01页。
    4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初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07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44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三生梦》,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23 124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20页。
    4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27 128页。
    5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63页。
    6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28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31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36页。
    3 [清]福庆:《志异亲新编》,《自序》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4 [汪]昭槤:《啸亭杂录》,卷八,《蔡必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61页。
    1 [清]王先谦:《东华录·东华续录》,乾隆朝,乾隆四十一,清光绪十年长沙王氏刻要。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92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93页。
    4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三,《仙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43页。
    1 [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五,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28页。
    2 张菊玲:《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02-103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社,1985年,第349页。
    4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50页。
    5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52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三,《销魂狱》,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06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每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2页。
    1 [明]施耐庵:《第五才子书 水浒》,[清]金圣叹批注,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第109页。
    2 [明]施耐庵:《第五才子书 水浒》,[清]金圣叹批注,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第35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2页。
    1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十二,《王桂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636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26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某马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8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9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25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卷九,《三官保》,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55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9页。
    1 [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唐]李贤等注,北京:中书局,1965年,第2235页。
    2 一般认为小说评点的开创之作为刘辰翁对《说撕语》的评点,2009年潘建国先生在《<世说新语>元刻本考——兼论“刘辰翁”评点实系元代坊肆伪托》一文中则提出了相反的意见,根据《世说新语》的元代刻本认为“刘辰翁”的评点,系元代坊肆伪托。如此一来,中国小说评点学的起始时间即有变动。
    1 [明]袁宏道参评、屠隆点阅:《虞初志》,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第二页。
    2 参见盛伟:《清代诸家批点<聊斋志异>述评》,《南开学报》1997年,第1期。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锔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20页。
    2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初编,卷二,《温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59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三,《艳梅》,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58页。
    4 藏于上海图书馆有《夜谭随录》己亥白序本有阿林保的眉批、行间批,笔者未得见此刊本,因此无法将此书的眉批与行间批纳入本论文的讨论范围,本文仅以小说篇末的总评为讨论对象。
    5 见万卷楼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周氏“识语”,转引自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第45-46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周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93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4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16 317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76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8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梨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5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倩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8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四,济:齐鲁书社,1985年,第286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69页。.
    4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二,《董如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第337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萤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86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三,《李念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84页。
    3 《解冤经》内容见[清]长口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26-127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60页。
    5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132页。
    1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二,《邓县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47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四,《韩樾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17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麻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7页。
    4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一,《杜一鸣》,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76页。
    5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李翘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4页。
    6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红姑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8 39页。
    7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86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二,《温玉》,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59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99页。
    3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邵廷铨》,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0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苏绪》,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29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一,《翠衣国》,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9页。
    3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一,《挑绣》,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17页。
    4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二,《巨蝎》,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83页。
    5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59页。
    6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68 269页。
    1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初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15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三编,卷二,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358页。
    3 [清]长白浩歌了:《萤窗异草》,编,卷四,《秋露纤云》,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59页。
    4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一,《天宝遗迹》,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4页。
    1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二编,卷四,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92 页。
    2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二,《张仙》,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63页。
    3 [清]长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四,《胎异》,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11页。
    4 [清]昭槤:《啸亭续录》,卷三,《夜淡随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53页。
    1 蒋瑞藻:《小说考证》,续编,卷一,《夜谈随录第二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399页
    2 和邦额与几人之间的关系详见“2.3.4和邦额交游卷”
    3 关于“随园老人”是否为袁枚,学术界尚有争议,笔者根据手中所掌握的资料认为“随园老人”就是袁枚,详见第二章第四节,在此不作过多论述。
    4 石麟:《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14页。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37页。
    2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24页。
    3 参见方正耀:《和邦额<夜谭随录>考析》,《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第106页。另,笔者在3.3.2一节中推断《夜谭随录》的初刻时间在乾隆己酉年(乾隆五十四年),但这并不影响《夜谭随录》成书早于《子不语》的观点:《夜谭随录》在乾隆四十四年已经成书并可能有衙刻本在小范围内流传,《子不语》现所见最早刻本为乾隆五十三年冬,两者相去已近十年。
    1 [清]袁枚:《子不语》,卷六,申孟、廿林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82 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五,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8 138页
    1 [清]袁枚:《子不语》,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82页。
    2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第七十一,[唐]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680页。
    1 [清]袁枚:《子不语》》,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82页。
    2 [清]袁枚:《子不语》》,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71页。
    3 [清]和邦额:《傲谭随录》,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01页。
    4 [清]和邦额:《傲谭随录》,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8 99页.
    1 [清]袁枚:《子不语》,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81页。
    2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8-99页。
    3 [清]袁枚:《子不语》,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81页。
    4 [清]袁枚:《子不语》,卷十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03页。
    5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20页。
    1 关纪新:《清代满族文学与“京腔京韵”》,《黑龙江民族从刊》2007年,第6期。
    [1][西汉]焦延寿.焦氏易林注.尚秉和注,常秉义点校.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3][三国]王弼, [晋]韩康伯注.周易注疏.[唐]孔颖达疏.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4][晋]葛洪.抱朴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晋]郭璞.山海经.四部丛刊景明成化本
    [6][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唐]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
    [7][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方南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
    [8][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
    [9][唐]韩偓.韩偓诗注.陈继龙注.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10][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林艾园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2][宋]李昉.太平御览.四部丛刊三编景宋本
    [13][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9
    [14][宋]晏殊,晏儿道.二晏词笺注,张草纫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5][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蒋力生等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16][金]韩道昭.校订五音集韵.宁忌浮校订.北京:中华书局,1992
    [17][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北京:中华书局,1959
    [18][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19][明]高濂.雅尚斋遵生八笺.《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61子部·杂家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20][明]黄玮.蓬窗类记.涵芬楼秘笈本
    [21][明]凌漾初.拍案惊奇.下.章培恒整理.王古鲁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2][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王根林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3][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
    [24][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
    [25][明]施耐庵,罗贯中.容与堂本水浒传.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8
    [26][明]施耐庵.第五才子书 水浒.[清]金圣叹批注.北京:线装书局,2007
    [27][明]谢肇淛.五杂组.北匕京:中华书局,1959
    [28][明]袁宏道参评,屠隆点阅.虞初志.北京:中国书店,1986
    [29][清]八旗文经(影印本).马甫生等标校.沈阳:辽沈书社,1988
    [30][清]阿桂.满洲源流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1][清]阿桂.满洲源流考.孙文良,陆玉华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
    [32][清]爱新觉罗·永忠.延芬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3][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冯伟民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34][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刘连庚校点.济南:齐鲁书社,1985
    [35][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上海:上海进步书局
    [36][清]曹炳燮.遂初诗草.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
    [37][清]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戍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8][清]陈昌齐.(道光)广东通志.清道光二年刻本
    [39][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晋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40][清]成瓘.(道光)济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41][清]崇彜.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42][清]戴望.颜氏学记.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
    [43][清]邓显鹤.沅湘耆旧集.清道光二十四年邓氏小九华山楼刻本
    [44][清]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45][清]鄂尔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影印本).沈阳:辽沈书社,1989
    [46][清]鄂尔泰.八旗通志,李洵,赵德贵注点.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47][清]法式善.梧门诗话合校.八旗诗话.张寅彭,强迪艺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48][清]法式善.清秘述闻.北京:中华书局,1982
    [49][清]方以智.物理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50][清]福格.听雨丛谈.北京:中华书局,1984
    [51][清]福庆.志异新编.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嘉庆刻本
    [52][清]福庆.异域竹枝词.北京:中华书局,1985
    [53][清]富察明义.绿烟琐窗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4][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
    [55][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华忱之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59
    [56][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清]黄汝成集释.秦克诚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4
    [57][清]官修.(雍正)八旗通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8][清]官修.大清会典则例.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9][清]官修.清通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0][清]官修.清文献通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1][清]和邦额.夜谭随录. 王一工、方正耀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62][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63][清]何刚德.客座偶谈.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64][清]何秋涛.朔方备乘(《北徼丛编).中国边疆丛书.第二辑17.朔方备乘.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
    [65][清]何绍基.(光绪)重修安徽通志.清光绪四年刻本
    [66][清]黄彭年.畿辅通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67][清]黄廷桂.(雍正)四川通志.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8][清]吉珩.求放心斋诗钞.清同治十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
    [69][清]吉珩.祗可自怡.清光绪四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俟园丛书本
    [70][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1][清]蒋十铨.忠雅堂集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2][清]况周颐,王国维.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73][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由云龙辑.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63
    [74][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1960
    [75][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台湾:明文书局,1984
    [76][清]李文田.元秘史注.清光绪二十二年浙西村舍刻本
    [77][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8][清]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长沙:岳麓书社,2009
    [79][清]梁启超.饮冰室书话.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80][清]梁章钜.枢垣记略.北京:中华书局,1984
    [81][清]梁章钜.楹联丛话.白化文,李如鸾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82][清]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十通本
    [83][清]刘献廷.清代笔记丛刊.济南:齐鲁书社,2001
    [84][清]纳兰性德.饮水词笺校.赵秀亭,冯统一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
    [85][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昭代丛书己集.卷第二十四.吴江沈懋德世楷堂藏板.道光七年沈懋德世楷堂刊.光绪二年重印本
    [86][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笔记小说大观第十六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
    [87][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88][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
    [89][清]平步青.霞外捃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0][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85
    [9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92][清]七十一.异域琐谈(西域总志).中国边疆丛书第二辑21.西域总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
    [93][清]祁韵士.西陲要略.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94][清]钱保塘.历代名人生卒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95][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陈文和主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96][清]孙希口.礼记集解(十三经清人注疏).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
    [97][清]阮葵生.七录斋文钞.清刻本
    [98][清]铁保.梅庵文钞.清道光二年石经堂刻本
    [99][清]铁保.熙朝雅颂集.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100][清]佟俨若.与梅堂遗集.浙江图书馆藏清康熙四十年佟世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27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101][清]王昶.湖海诗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102][清]王昶.国朝词综.清嘉庆七年王氏三泖渔庄刻增修本
    [103][清]王家相.清秘述闻续.北京:中华书局,1982
    [104][清]王鸣盛.蛾术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105][清]王士禛.池北偶谈.靳斯仁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9
    [106][清]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7][清]魏源.圣武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
    [108][清]文昭.紫幢轩诗集.清雍正刻本
    [109][清]吴南荣.宁古塔纪略(吉林记略).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110][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111][清]闲斋氏.夜谭随录.长沙:岳簏书社,1986
    [112][清]徐珂.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3][清]徐珂.清稗类钞.第四十七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
    [114][清]颜元.颜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
    [115][清]奕赓.佳梦轩丛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116][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17][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八.史部二十四.饮定满洲源流考二十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18][清]袁枚.随园诗话.顾学颉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19][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顾学颉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20][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范寅铮校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121][清]袁枚.袁枚全集.第1集.小仓山房诗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22][清]袁枚.袁枚全集.第2集.小仓山房外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23][清]袁枚.子不语.中孟,甘林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24][清]允禄辑.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5][清]曾国荃.(光绪)湖南通志.清光绪十一年刻本
    [126][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张正明,朱举成点校.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127][清]张迁玉,皇清文颖.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8][清]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129][清]昭梿.啸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
    [130][清]昭梿.啸亭杂录.清代笔记小说在观第五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31][清]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2][清]震钧.国朝书人辑略.清光绪三十四年刻本
    [133[清]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134]佚名.元秘史注.鲍思陶点校.济南:齐鲁书社,2005
    [135]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36]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137]笔记小说大观二编.台北:台湾新兴书局,1978
    [137]康熙字典(据同文书局原版).北京:中华书局,1958
    [139]满洲老档秘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140]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辽宁省编委会.满族社会历史调查.北京市满族调查报告.沈阳:辽字人民出版社,1985
    [141]清圣祖实录卷一三五
    [142]清史列传.王钟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143]清太宗实录.卷二五
    [144]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
    [145]北京市档案馆.那桐日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146]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古籍影印室.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第十五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147]北京图书馆同人文选编委会.北京图书馆同人文选1912-1987.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148]河北省保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保定市志.第一册.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149]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76册.与梅堂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50]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03册.藕颐类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51]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17册.蕙荪堂集,蕙荪堂烬存草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52]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辽宁分会.子弟书选(内部资料).1979
    [153]爱新觉罗瀛生.老北京与满族.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154]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155]陈鸣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典18971929.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156]陈平原.神神鬼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7]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58]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清前中期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159]程华平.明清传奇编年史稿.济南:齐鲁书社,2008
    [160]程毅中.古体小说钞清代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
    [161]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162]邓之诚.古董琐记.北京:中国书店,1991
    [163]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164]杜家骥.清朝简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165]恩华.八旗艺文编目.关纪新整理点校.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
    [166]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67]傅惜华.子弟书总目.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
    [168]高洪兴,徐锦钧.妇女风俗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169]古健青.中国方术辞典.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170]顾廷龙.清代朱卷集成.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
    [171]关德栋,周中明.子弟书丛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72]关东升.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
    [173]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174]郭则沄.洞灵小志·续志·补志.栾保群点校.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175]候健.中国小说比较研究.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
    [176]侯忠义,刘世林.中国文言小说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77]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78]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79]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80]江更生,朱育珉.中国灯谜辞典.济南:齐鲁书社,1990
    [181]江庆柏.清朝进十题名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
    [182]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83]蒋瑞藻.小说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84]金启孮.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北京:中华书局,2009
    [185]金启孮.北京郊区的的满族.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
    [186]金毓黻.奉天通志.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187]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说: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88]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
    [189]老舍.四世同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90]李道和.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191]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
    [192]李剑国.唐关志怪小说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193]李剑国.中国狐文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94]李林.满族宗谱研究.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
    [195]李梦生.左传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96]李修生.吉本戏曲剧目提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197]李泽厚.美学三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98]辽宁大学历史系,中文系.满族论从.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199]刘德鸿.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00]刘厚生.爱新觉罗家族全书.第五册.家法礼仪.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01]刘世德.中国古代小说百利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202]刘晓萌.清代八旗子弟.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203]刘晓萌.清代北京旗人社会.北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04]刘叶秋.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20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06]栾保群.扪虱谈鬼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
    [207]栾保群.说魂儿:扪虱谈鬼录之二. 上海:上海文芝出版社,2011
    [208]马兴荣.词学.第19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09]冒怀苏.冒鹤亭先生年谱.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210]孟森.满洲开国史讲义.北说:中华书局,2006
    [211]孟森.清史讲义.北说:中华书局,2010
    [212]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
    [213]潘建国.古代小说书目简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214]潘喆.清入关前资料选辑1.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215]彭书麟,于乃昌,冯育柱.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16]齐森华.中国曲学大辞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217]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0
    [218]钱仲联.清诗纪事.乾隆朝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219]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第二十二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20]任道斌.方以智年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221]上海古籍出版社.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22]上海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23]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古典文学论丛2.济南:齐鲁书社,1981
    [224]石吕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225]石麟.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26]施廷鳙.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27]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28]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29]孙楷第.小说旁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30]谭帆.古代小说评点简论.太原:出西人民出版社,2005
    [231]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32]佟明宽,李德进.满族佟氏史略.抚顺:抚顺市新闻出版局,1999
    [233]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北京:中华书局,2009
    [234]王重民.冷庐文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35]王俊年.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19-1949(小说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36]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
    [237]王先谦.东华录:东华录续·康熙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38]魏绍昌.中国近代文学辞典.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239]吴海林,李延沛.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240]吴丰培.吴丰培边事题跋集.鸟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1998
    [241]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济南:齐鲁书社,2005
    [242]萧相恺.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243]星汉.清代西域诗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44]徐世昌.晚晴移诗汇.北京:中国书店,1988
    [245]薛洪勣,王汝梅.稀见珍本明清传奇小说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246]杨廷福.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增补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47]杨钟羲.雪桥诗话.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
    [248]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219]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
    [250]姚伯岳.燕北书城困学集.长沙:岳簏书社,2010
    [251]叶德辉.书林清话.北京:中华书5局,1957
    [25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53]余英时.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余英时文集第四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54]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255]古骁勇.清代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56]张佳生.独入佳境——满族宗室文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257]张仕生.清代满族文学论.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258]张菊玲.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259]张任政.清纳兰容若先生性德年谱.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
    [260]张舜徽.清人笔记条辨.北京:中华书局,1986
    [261]张雪庵.古书同名异称举要.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262]张振国.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南京:风凰出版社,2011
    [263]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64]赵尔巽等.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
    [265]赵录绰.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乙编续目.北平图书馆铅印本,1937
    [266]赵禄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67]赵园.北京:城与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68]赵展.满族文化与宗教研究.沈阳:辽字民族出版社,1993
    [269]郑逸梅.南社丛谈:历史与人物.北京:中华书局,2005
    [2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选.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
    [271]周作人.周作人散文全集.钟叔河编订.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72]周作人.周作人民俗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273]朱保炯.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74]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75]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济南:齐鲁书社,1989
    [276]朱一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77]庄一拂.吉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78][日本]太田辰夫.满洲族文学考,中国满族文学史编委会学术年会(材料之二十三)(油印本).1980
    [279][日本]中川忠英.清俗纪闻.方克,孙玄龄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
    [280][朝鲜]朴趾源.热河日记 外一种·审势编.北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
    [281][美]P·蒂利希.存在的勇气.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282]陈雪军.《萤窗异草》之成书年代及作者不宜过早下结论——与李金松先生商榷.中文自学指导,2006,2
    [283]陈祖武.《萤窗异草》成书年代献疑.贵州社会科学,1988,10
    [284]戴立芳.和邦额评传.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85]邓伟、项小玲.《渌水亭杂识》管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4
    [286]杜家骥.清代内务府旗人复杂的旗籍及其多种身份——兼谈曹雪芹家族的旗籍及其身份.民族文学研究,2011,3
    [287]方正耀.和邦额《夜谭随录》考析.文学遗产,1988,3
    [288]冯其庸.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考略.红楼梦学刊,1979,1
    [289]冯佐哲.英廉的籍贯、姓氏和身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8月5日
    [290]高健.《西域闻见录》异名及版本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1
    [291]关纪新.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北京社会科学2007,3
    [292]关纪新.清代满族文学与“京腔京韵”.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6
    [293]关纪新.杖底吼西风,秋林黄叶坠——清代满洲小说家和邦额与他的《夜谭随录》.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94]管谨严.《夜谭随录》对清中期京旗生活的描画.民族文学研究,2008,3
    [295]郭松义.论明清时期的关羽崇拜.中国史研究,1990,3
    [296]韩锡铎,黄岩柏.阿林保与《夜谭随录》.满族研究,1987,1
    [297]佳雨.略论长白浩歌子及其《萤窗异草》.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0,4
    [298]李峰.也谈《萤窗异草》之成书年代及作者.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299]李红雨.清代满族作家和邦额与《夜谈随录》.满族研究,1986,1
    [300]李杰玲,李寅生.《萤窗异草》:《聊斋》余澜中的波峰——探析《萤窗异草》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蒲松龄研究,2007,2
    [301]李金松.《萤窗异草》之成书年代及作者辨.文献,2003,3
    [302]李丽丹.叙事:《萤窗异草》对《聊斋志异》的承袭与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7
    [303]刘燕萍.《萤窗异草》中的人仙恋.明清小说研究,2002,1
    [304]刘燕萍.《萤窗异草》中的人仙恋及其文化心理原型.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305]马旷源.论“五通神”.楚雄师专学报,1994,2
    [306]盛伟.清代诸家批点《聊斋志异》述评.南开学报,1997,1
    [307]王大恒.论东北作家佟世思《耳书》的民间文学特性.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08]王鸿芦.关于《萤窗异草》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州学刊,1987,4
    [309]王颖.清代小说家佟世思论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10]王佑夫.清代满族文学理论批评述略二.吕吉学院学报,2003,
    [311]王志强.《西域闻见录》之版本著者考述及史料价值论略.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12]萧相恺.和邦额文言小说《霁园杂记》考论.文学遗产,2004,3
    [313]萧相恺.由《霁园杂记》到《夜谭随录》——论和邦额对作品的修改.夏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3
    [314]薛洪.《萤窗异草》.社会科学战线,1987,1
    [315]薛洪.《萤窗异草》论略.民族文学研究,1987,4
    [316]薛洪勣.《夜谭随录》并没有“己亥本”.文学遗产,1991,4
    [317]薛洪勣.清代满族作家的文言小说创作和评论.明清小说研究,1988,1
    [318]薛洪勣.试论和邦额和他的《夜谭随录》.满族文学研究,1984,1
    [319]姚本玉.略论《夜谭随录》的思想艺术价值.十堰大学学报(综合版),1990,2
    [320]张佳讯.论《夜谭随录》.满族研究,1997,4
    [321]张菊玲.论清代满族作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贡献.民族文学研究,1983,4
    [322]祝注先.长白浩歌r和他的《萤窗异草》.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323]笳声.昭槤与《啸亭杂录》.满族研究,1985,1
    [324]朱桂昌.清昭槤《啸亭杂录》评析.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6
    [325]陈金陵.北图馆藏昭槤《蕙荪堂烬存草》.文献,1985,2
    [326]项小玲.震钧及其诗作《涉江诗稿》.南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327]项小玲.震钧与《天咫偶闻》.满族研究,1992,4
    [328]赵秀亭.论《渌水亭杂识》和纳兰容若.社会科学辑刊1986,1
    [329]赵秀亭.纳兰性德年谱.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7,4
    [330]赵秀亭,冯统一.纳兰性德行年录.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4
    [331][U本]太田辰夫.《天咫偶闻》作者震钧生平考.满族文学研究,1984,1
    [332]庄逸云.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4
    [333]张振国.晚清民国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6
    [334]曲金燕.清代文言小说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8
    [335]李思蕴.清代满汉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旗人小说创作:[硕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8
    [336]吉朋辉.和邦额及其《夜谭随录》考论:[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