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以龙卧虎跳之才,建震天动地之业”,他既是引领社会潮流的时代巨人,又是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家,堪称中国近代的启蒙大师和精神领袖。但鲜为人知的是,梁启超还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以深深的舔犊之爱精心作育九位儿女,从而演绎出满门俊彦的家族传奇。梁氏从社会际遇及阅历感悟出发,以其独特的理智灵感教育子女。本文运用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再现了作为父亲和文化名人的显赫人物——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例如从地缘关系、人文环境、社会特征角度探究梁氏家教思想的形成背景;从家族、家庭、家风方面揭示这一思想内涵;运用家庭教育的概念及诸要素评析梁氏家教特色,提出了一些鲜明的命题与观点,例如“博爱教育”、“趣味教育”、“为学与做人”、“寒士家风”。
     全文注重文献研究,运用了《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年谱长编》、《梁启超未刊书信手迹》、《梁启超家书》等大量文献,尤以第一手资料,即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书信居多,凸显亲情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展示出梁启超家庭教育的独到之处——“人的教育”,诸如独立人格的培养、国民意识的养成、个性的解放以及人所面临的求学、择业、价值取向等众多问题,还从子女成才的角度阐明梁氏家教思想的效力。全文突出理性分析,不仅是从血缘关系、更多的是从文化承传关系点明梁氏家庭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例如以好学上进为荣、以学术报国为志。文章紧密联系现实,分析了转型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变化及问题,为当今家教提供指导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并对以往研究梁启超家庭教育的不足之处作了较为全面的补充和深入的探讨。
     本文分绪论、正文、余论三部分。绪论介绍梁氏家教思想的研究现状及学术前沿成果。正文分三章,第一章,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第二章,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第三章,从梁氏儿女成就解析梁氏家教特点,每一章又分若干子标题。余论论证梁启超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并对其思想的若干之处提出质疑和商榷。
Liang Qi Chao was a quite influential figure in Chinese modern history, he leaded the past era for nearly one century,and he was an enlocypeadia scholar . His strong patriotic thought and magnific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are admired very much by future generations.The study of Liang Qi Chao has always been a heated topic. However it was little knowen that he was still a successful father , nine of his offspring all have proud achievement. His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embody academic value orientaton and behaves value orientaton, which have profound educational meaning. Furthermore,we can see Liang' s personality charming and spirit inspiration from this thought ,which still have great educational value. Everyone is cultivated in family from beginning and is companyed by the family education for all life. Family education decide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one person. So, it is the major problem concerned by society. Under today' s social transition, various family problems occur one after another despite human' s vitality is highly promoted, that makes us recognize and readjust our today' s family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the backgound ,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 of Liang' s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absorbing the positive part and offering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present family education , which hoped to solve some family problem.
引文
1.《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
    2.李华兴等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4.《梁启超未刊书信手迹》,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5.《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毛以亨著:《一代新锐梁任公》,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1979年版。
    2.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美]约瑟夫·阿·勒文森著:《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李喜所、元青著:《梁启超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宋仁著:《梁启超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6.耿云志、崔智海著:《梁启超》,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美]张灏著:《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夏晓虹编:《追忆梁启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9.董方奎著:《旷世奇才梁启超》,武汉出版社1997年版。
    10.罗检秋著:《新会梁氏——梁启超家族的文化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吴荔明著:《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陈鹏鸣著:《梁启超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
    13.张品兴编:《梁启超家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14.丁宇、刘景云编著:《梁启超教子满门俊秀》,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年版。
    15.梁从诫编著:《薪火四代》,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6.董德福著:《梁启超与胡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7.吴其昌著:《梁启超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杨伯峻编著:《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版。
    2.陈景磐编著:《中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梁思成著:《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4.林洙著:《建筑师梁思成》,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5.林洙著:《困惑的火匠·梁思成》,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版。
    6.[美]费慰梅著:《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版。
    7.安德烈·比尔基埃等编,袁树仁等译:《家庭史》第二卷(安德烈·比尔基埃等编),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8.缪建东著:《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骆风著:《家庭教育探析》,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1.朱永新著:《沟通与融合——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2.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3.李向前主编:《中国家教批判》,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4.贾黛翃编著:《世界最伟大的教育法则》,海豚出版社,2005年版。
    1.叶存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述微》,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2.王凡:《从梁启超文化思想变迁看中国文化前景》,佛山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3.杨晓梅:《梁启超的教育思想研究》,《学术交流》期刊,总第122期。
    4.郝雨:《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文化传播》,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1期。
    5.赵永进、雷芳:《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探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6.陈其泰、安静波:《20世纪初梁启超对中国学术思想演进的宏观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7.林家有:《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造——论梁启超的人才观》,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8.孙顺其:《梁启超教子满门俊秀》,《家庭教育导报》2004年第6期。
    9.崔荣华:《论近代教育先驱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5月第39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