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麟的儒者人格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遭遇西方现代性以来,近代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与此相关联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取得民族国家的独立,以及国民的启蒙。如此特殊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境遇,需要什么样的国民人格,如何塑造这样的国民人格,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有过诸多的理论论辩和理论成果。贺麟的儒者人格观就是其中之一。
     贺麟把德国古典哲学、斯宾诺莎哲学、新黑格尔主义,与中国儒家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陆象山和王阳明的心学一派,结合起来,创立了“新心学”。他以复兴儒学为意旨,以“新心学”为哲学基础,从时代需要出发,通过对儒者、儒者气象、意志自由和儒者的塑造等问题的阐明,提出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独特的儒者人格观。
     本文立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思想史的方法,立足贺麟原著,分析儒者人格观产生的时代背景,解释儒者人格的内涵,发掘儒者人格的形而上基础,探讨儒者人格的塑造进路,揭示儒者人格观的局限和启示,深化了对儒者人格观的研究,同时也拓展了对贺麟学术思想的研究。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述贺麟的生平与学术;第二章论述儒者人格观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第三章论述儒者人格的内涵与特质:第四章论述儒者人格的塑造与归宿;第五章是对儒者人格观的评价。其中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Western modernity preluded the great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modern China,in which national salvation, national independent and national enlightenment are included. In this special period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on what kind of national character we needed and how to created such a national character, various theoretical arguments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were provided, including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personality proposed by He Lin.
     Combining the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Spinoza, Neo-hegelianism, and Confucian philosophy, specially Lu Xiang san and Wang yang ming's "Xin xue" of Neo-Confucianism, He Lin founded the New Idealism. With an attempt to revive Confucianim and the New Idealism a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he founded the special Confucian concept of persona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by illustrating clearly confucians,confucian personality, confucian weather, free will, and the shaping of the confucian personality.
     With focus on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and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personality, interprets its integrity, explors its metaphysical basis, approaches the shaping of the Confucian personality, and reveals the limitations and inspiration of Confucian concept of personality, with an attampt to further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personality and expand He Lin's academic thought.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d He Lin's life and academic thought;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origin of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personality;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d the integ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ans;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shaping and destination of the confucian personality; The fifth chapter assesses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personality. Among them,the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s deserve special attention and focus.
引文
[1](宋)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1—8册),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3](宋)程颐、程颢著:《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4](宋)陆九渊著:《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5](清)王守仁著:《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6]王夫之著:《船山全书》第3、,'11册,湖南:岳麓书社,1996年版
    [7](清)王夫之著:《读通鉴论》,北京:中华书局,1975版
    [8]杨伯峻著:《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9]杨伯峻著:《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1]贺麟著:《近代唯心论简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42年版
    [2]贺麟著:《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3]贺麟著:《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贺麟著:《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5]贺麟著:《现代西方哲学演讲》,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唐君毅著:《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张世英著:《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张世英著:《新哲学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张学智编:《贺麟选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宋祖良、范进著:《会通集·贺麟生平与学术》,北京:三联书店,1993年版
    [11]张茂泽著:《贺麟学术思想述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王思隽、李肃东著:《贺麟评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13]宋志明著:《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宋志明编:《贺麟新儒学论著辑要一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15]张学智著:《心学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宋志明、赵德志编:《现代中国哲学思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7]宋志明著:《现代新儒家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8]陈少明著:《儒学的现代转折》,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方克立、李锦全主编:《现代新儒家学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0]方克立、王其水编:《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第3卷,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21]李振霞、傅云龙编:《中国现代哲学人物评传》,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2]谢幼伟著:《现代哲学名著述评》,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3]李泽厚著:《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24]陈元晖著:《康德的时空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5]万俊人编:《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6]金观涛著:《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探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7]任剑涛著:《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儒家伦理及其现代处境》,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28]顾肃著:《自由主义基本理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29]郭嵩焘著:《郭嵩焘日记(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0]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版
    [31]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版
    [32]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3卷,北京:三联书店,1977年版
    [33]梁漱溟著:《梁漱溟全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4]胡适著:《胡适日记全编》第2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5]胡适著:《胡适留学日记》,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
    [36]李大钊著:《李大钊全集》第3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7]陈独秀著:《独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8]梁启超著:《梁启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39]梁启超著:《梁启超选集》,李华光、吴嘉勋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0]孙中山著:《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41]蔡元培著,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42](德)汉娜·阿伦特著:《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版
    [43](美)L·J·宾克莱著,马元德等译:《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44](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45]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46]余英时著:《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
    [47]余英时著:《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8]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9]汪晖著:《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第1部下卷,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
    [50](德)齐格蒙·鲍曼著,杨渝东、史建华译:《现代性与大屠杀》,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51](美)托马斯·内格尔著,万以译:《人的问题》,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52](英)伊赛亚·柏林著,胡传胜译:《论自由》,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53](澳)汉伯里·布朗著,李醒民译:《科学的智慧》,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4](法)阿尔贝特·施韦泽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5](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著,殷路军编译:《人的现代化——心理·态度·思想·行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6](法)埃马纽埃尔·勒维纳斯著,关宝艳译:《塔木德四讲》,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57](德)马克斯·舍勒著,倪梁康译:《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
    [58](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后形而上学思想》,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59](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0](美)费正清著:《中国:传统与变迁》,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61]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62]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1]王俊杰、张形磊:《贺麟学术思想研究述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胡孜:《贺麟“新心学”思想理论基础探讨》,《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
    [3]叶赋桂:《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特质》,《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
    [4]杨国荣:《言说与存在:心学的一个向度》,《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6期
    [5]盛邦和:《儒学再兴与西学汲取——贺麟不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想”》,《中州学刊》,2003年第6期
    [6]汤一介:《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解放日报》,2006年第5期
    [7]顾红亮:《贺麟的儒家思想现代性话语》,《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
    [8]张祥龙:《现代新心学的心物论》,《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9]张西平:《儒家思想开展的新途径——贺麟新儒学思想简评》,《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9期
    [10]吴雁南:《王阳明与近世中国》,《学术研究》1996年第11期
    [11]彭华:《贺麟年谱新编》,《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2]张祥龙:《“新儒学”学术潮流中的代表人物—贺麟》,《光明日报》,2002年2月1日
    [13]刘颖:“宗教为道德之体,道德为宗教之用”——论贺麟的宗教思想,《北方论丛》,2008年5版
    [14]顾红亮:《技术人与道德人——论贺麟的儒者型个人观》,《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5]彭华:《贺麟年谱新编》,《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6]王秀江:《道德的形而上学批判——贺麟道德观的一种考察》,《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17]董元庆、曾爽:《贺麟与五伦观念》,《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8]杨飞:《贺麟的道德思想浅述》,《美与时代》,2005年第5期
    [19]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20]宋志明:《贺麟对新儒者的定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1]张秀芹:《贺麟伦理思想探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2]周炽成:《贺麟:抗战时期的伦理学家》,《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23]柴文华、姜华:《贺麟的道德观片论》,《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24]张祥龙:《贺麟传略》,《晋阳学刊》,1985年第6期
    [25]李培超:《“高处不胜寒”——代新儒学道德形而上的迷惘》,《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26]徐葆耕:《论贺麟的“质素”说》,《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27]景海峰:《五伦观念再认识》,《哲学研究》,2008年第5期
    [28]南星:《西化、化西与儒学的现代化——贺麟与中国现代化问题》,《哲学研究》,2008年第8期
    [29]柴文华、郑莉:《真文化和真道德——贺麟的见解及其启示》,《理论探讨》,1994年第5期
    [30]金观涛、刘青蜂:《中国个人观念的起源、演变及其形态初探》《二十一世纪》2004年8月号
    [31]汪民安:《权力、权利和身体》,《读书》三联书店2005年第12期
    [32]张岱年:《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理论月刊》1987年第1期
    [33]梁启超:《大中华发刊词》,《大中华》第1卷第1期1915年1月
    [34]贺麟:《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中国哲学》第2辑三联书店1980年
    [1]Enkeles Alex Exploring individual modernity 1983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①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27页
    ①宋祖良、范进《会通集:贺麟生平与学术》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39页
    ②当代学者张岱年先生对现代新儒家或现代新儒学概念持否定立场。他不同意将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和贺麟先生划为新儒家。他认为,……贺先生赞成理学,但也宣扬黑格尔主义,解放后,冯(注:指冯友兰)、贺二先生都转变了,都表示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贺先生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说他们是新儒家是不妥当的。参见张岱年《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理论月刊》1987年第1期
    ③贺麟《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中国哲学》第2辑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376页
    ④王思隽、李肃东《贺麟评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74—175页
    ①谢幼伟《现代哲学名著述评》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71页
    ②谢幼伟《现代哲学名著述评》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88页
    ③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2页
    ①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第131页
    ②陆九渊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见《象山全集》卷十一《与李宰书》二。王阳明说,“以其主宰一身,故谓之心,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原无非礼。”又说,“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见《王文成公全书》卷一《传习录》下
    ③参见张学智《心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1页
    ④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31页
    ⑤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⑥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⑦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49页
    ①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②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一册第19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69页
    ②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五
    ①张学智《心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3—253页
    ①参见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213—218页
    ①金观涛《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②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6页
    ③参见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00页
    ④梁启超《大中华发刊词》《大中华》第1卷第1期1915年1月
    ①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第360页
    ②《白虎通义》中提到,“或称君子者何?道德之称。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故《孝经》曰:君子之教以孝也,所以敬天下之人父者也。何以知其通称也?以天子至于民。故《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此谓弟子,弟子者,民也。”
    ③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20—21页
    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3年版 第85页
    ⑤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22页
    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3年版 第298页
    ①《程氏遗书》卷2第十三
    ②《程氏遗书》卷2第十八
    ③《程氏遗书》卷2第二十五
    ④《程氏遗书》卷2第二十五
    ⑤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3年版 第85页
    ⑥《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传习录下》
    ①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13页
    ②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15页
    ③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15页
    ④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17页
    ①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17—31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82页
    ③梁启超《梁启超选集》李华光、吴嘉勋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19页
    ④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9页
    ①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
    ②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页
    ③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2页
    ④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49页
    ⑤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9页
    ⑥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0页
    ⑦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页
    ②舍勒《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倪梁康译三联书店2004年版 第470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第12页
    ②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第68页
    ③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第13页
    ④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第16页
    ⑤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第51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0页
    ②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6页
    ③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09页
    ④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7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81页
    ②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86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20页
    ②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4—115页
    ③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等译 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第173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9页
    ②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20页
    ③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22页
    ④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23—124页
    ①陈元晖分析指出,贺麟认为从哲学的立场来说,应认时空为“理”,是使经验的事物可能之“理”。他认为,贺麟主张时空观又有客观与主观的对立。而有限的时空是确定的时空,而无限的时空则是不确定的时空,所以应以有限的时空为时空观的正确的解析。他指出,贺麟用时空是理、时空是心中之理、时空是自然知识所以可能的心中之理或先天标准、时空是自然行为所以可能的心中之理或先天标准四个命题表达了时空观。他认为,贺麟把康德的时空观概括为“时空者心中之理也”,把二元论的康德变成了一元论的康德,把先验论者的康德变成了与唯心一元论者的陆九渊相提并论的康德了。他指出,在贺麟看来,康德的时空观还不够唯心,就提出了超时空的学说,以补充康德的不足,并发挥康德所没有明言的东西,对康德的时空观补充了神,发挥了神的作用,是直截了当地请出神来,为其唯心主义张目。参见陈元晖《康德的时空观》中国社会出版社1982年版第59—67页。
    ②张学智《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31页
    ③张学智《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④张学智《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
    ①张学智《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
    ②张学智《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③张学智《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④张学智《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⑤张学智《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①张学智《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②张学智《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③张学智《贺麟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
    ④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2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2页
    ②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4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7—60页
    ②阿尔贝特·施韦泽《敬畏生命》陈泽环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第32页
    ③埃马纽埃尔·勒维纳斯《塔木德四讲》关宝艳译 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第125页
    ④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第11页
    ⑤Enkeles Alex Exploring individual modernity 1983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①李石曾《无政府说》《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3卷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133页
    ②胡适《胡适日记全编》(2)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25页
    ③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3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163页
    ④陈独秀《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⑤陈独秀《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
    ⑥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915页
    ⑦汉伯里·布朗《科学的智慧》李醒民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8页
    ⑧汉伯里·布朗《科学的智慧》李醒民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页
    ①华勒坦斯《学科·知识·权利》刘健芝等编译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99页
    ②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74页
    ③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74—75页
    ④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51—252页
    ⑤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45页
    ⑥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46—49页
    ⑦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0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第102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34页
    ②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9页
    ③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85页
    ①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73页
    ①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三联书店2004年版 第255页
    ①日常人生化,是学者余英时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本文在此是借用他的概念来表述贺麟儒者人格观对儒家思想的承继。余英时说,“日常人生化”只是一个整体概念。从历史上看,儒家的日常人生化最迟在明清时代就已经萌芽,特别是王阳明之后的儒家,不再把“道”的实现完全寄托于国家制度,而是转而注重普通百姓如何在日常人生中各自成圣成贤。王阳明提出的“不离日用常行外,直至先天未画前”,就生动说明了儒家日常人生化的动向。明代中叶之后,儒家的基础动向是下行和面对社会,而不是上行和面对国家制度,逐渐淡薄了对国家制度的依赖,认为在实现自己的利益时,普通百姓自身的努力比国家制度的“施德”更为可靠。这在事实上,打破了“内圣外王”的神话。余英时认为,日常人生化的儒家只能直接在修身、齐家的私领域中求得实现,而对于治国、平天下的公领域只能以“背景文化”的地位投射间接的影响力。参见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55—261页
    ②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第31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0页
    ②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82页
    ①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 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第32—33页
    ②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第320页
    ①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第322页
    ②智性,是相对于反智主义而言。余英时认为,"anti-intellectualism "可以译为“反智识主义”。“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本文在此借用了这一概念。参见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年谱》《梁漱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1—598页
    ①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15—216
    ②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51—252页
    ③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12页
    ④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45页
    ⑤金观涛、刘青蜂《中国个人观念的起源、演变及其形态初探》《二十一世纪》2004年8月号第57页
    ⑥托马斯·内格尔《人的问题》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第17页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64页
    ②齐格蒙·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杨渝东、史建华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页
    ③汪民安《权力、权利和身体》《读书》三联书店2005年第12期第138—14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