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研究从理论上对乡村治理的诸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笔者运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遵循政治治理的思路,对20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治理与发展状况作了总体分析。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的分析,从微观层面对村镇两级的各种制度机构及其功能机制进行了透视。还简要考察了国际上乡村治理情况,通过比较分析以获得有益的借鉴。研究涉及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乡村治理的制度安排和运作机制、乡村治理的途径和影响因素、国际上的乡村治理状况等,最后从基层民主政治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高度作了总结和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在治理模式的选择上必须权衡各种因素,不可能提出一种模式就能解决制度设置中的问题。
From dominion to governance,it is not only a great change of governmental idea but also a trend of democratic politics.By using political and sociological study methods and following the thought of political governance,the author made a general analysis for the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untry in 20th century,esp,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he study involves many perspectives, such as problems which country governance enccounteers, the amanagement of its system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its influence, etc.
     From the brief history since 20th century, we can sa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Specially, after abolishing the agricultural tex,the public goods are insufficient generally,the basic governments are always in the embarrassment of organization refom and financial deficiency.Though the analysis to some real issuses, the author studies the various systems and their functions, esp, in the micro-aspect, and penetrate the locations functions and legal positions among country governments, and their party commitees ,village committees, village party commition branches and villages. Besides, from the view in a macro-aspect, We ne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in a greater and macro-scopic system, i,e, the polic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policy of tax, the country financial system, the investment to public goods,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 market system, land system,cultural tradition.Besides, the author also research some related situation about country government in other countries,esp, India and Taiwan in China.Which will be helpful in the further study.
引文
①徐勇:当前中国农村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反思,三农中国网,2006-10-29。
     ① (挪威)斯坦因·拉尔森主编:《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版。
     ①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年版;亦可参阅曹锦清选编,《儒学复兴之路-梁漱溟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年版。
    
    
    ①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2 年版,p236。
    ②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①郑卫东:“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中国乡村研究综述,中国农村观察 2006-3-7。
    
    ①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版, P272。
    ②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版,P55。
    ③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版,P86。
    ④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版,P3。
    ①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版,P4。
    ②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版,P31。
     ① Alexander ,1990,Differentiation Theory and Social Change,New York:ColumbiaUniversity Press。
    ② Luhmann ,1982,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ety,trans.S.Holmes and Larmore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①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版,p9。
    ②徐勇、贺雪峰等:《村治研究的共识与策略》,《浙江学刊》,2002(1)。
    
    
    ①贺雪峰:《乡村治理与秩序—村治研究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②贺雪峰:《乡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社会科学战线》,2005(1)。
    ③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①王先明,《近代绅士》,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P21。
    ②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P26。
    ③李强,《国家能力与国家权力的悖论》,载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P18。
    ④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P63-64。
    ⑤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P31。
    ⑥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P173。
    ⑦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P241。
    ①曹锦清等,《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P573。
    ②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P35。
    ③申端锋,二十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一个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 年(4)。
    ④张厚安,《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⑤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P3。
    ①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当代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清华社会学评论》,鹭江人民出版社,2000。
    ②肖唐镖,“二十余年大陆的乡村建设与治理:观察与反思”,《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4)。
    ③李昌平,“乡镇体制改革:官本位体制向民本位体制转变”,载李昌平主编《税费改革背景下的乡镇体制改革》,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P24-32。
    
    ①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②李昌平,官本位体制向民本位体制转变,http://column.bokee.com/,2005-8-23。
    ③吴理财,“乡政自治”——乡镇政府改革思路探讨,http://qzviu.blog.hexun.com,2005-7-22。
    
    ①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② 于建嵘,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战略与管理》,2003(3)。
    ③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 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① 张静,《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年版。
    ②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③ 肖唐镖,《宗族、乡村权力与选举》,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④ 王天意,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http://wen.chinac2c.cn/ ,2006-9-27。
    
    ①陈锡文、韩俊、 赵阳,我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研究,http://www.dvun.com/htm/,2005-10-5。
    ② 赵树凯,困局中的乡镇财政——10 省区 20 乡镇的调查,http://www.xyjjlt.net/bbs/ ,2003-6-8。
    ① 党国英,论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http://column.bokee.com/,2005-7-28。
    ② 张德元,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1)。
    ③ 贺雪峰,土地调整与村庄建设问题,http://column.bokee.com/,2006-3-17;另参见贺雪峰,农民土地,什么农民的土地,http://column.bokee.com/,2006-3-27。
    
    ① 温铁军,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http://column.bokee.com/,2003-10-21。
    ② 马晓河,农地产权改革的时机是 2020,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10-11。
    ③ 韩俊:赋予农民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权,http://www.sannong.gov.cn/,2004-7-28。
    
    ① 辛秋水,“组合竞选制”的实践与理论--村委会民主选举模式的重大创新,《学术界》2001(5)。
    ② 于建嵘,中国农村的政治危机:表现、根源和对策,http://column.bokee.com/,2005-5-18。
    ③ 于建嵘,湖南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http://column.bokee.com/,2005-8-25。
     ① 迟福林,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与政府转型,http://blog.stockstar.com/,2007-8-14。
    
    ① 王天意,乡村治理研究综述,http://ay3n.bokee.com/,2006-4-19。
    ② 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
    ③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 年。
    
    ①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 年。
    ②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①刘东主编,《中国学术》( 2001 年第 1 辑),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亦参见李建斌、李寒,国家与社会理论在海外中国研究领域中的兴起及其反思,http://www.tecn.cn/space/,2007-1-2。
    ② [美]弗里曼、毕克伟、塞尔登,《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 年版,p373。
    ① 王铭铭:《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年。
    ②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三联书店,1997 年。
    ③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 年。
    ④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 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⑤张静主编的《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p3-4。
     ①黄宗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和乡村发展》,中华书局 2000 年版, p315-316.
    
    ①刘世定《占有、认知和人际关系——对中国乡村制度变迁的经济社会学分析》,华夏出版社 2003 年版, p34。
    ②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p366-369。
    
    ①王振耀、白钢,《中国村民自治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② 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
    
    ① 曹锦清,《黄河岸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前言 P1-2。
    ② 杨善华,农村社会结构研究述评——一个方法论的视角,http://www.clgs.cn/,2006-3-28。
    ③ 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版,见前言部分。
     ① 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当代中国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清华社会学评论》第 1 辑,鹭江出版社,2000 年,以及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对当代中国农民社会生活的影响,载于《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2001 年。
    
    
    ①温铁军: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双重困境下的“三农”问题,《读书》2001(10)。
    ② 徐湘林:“三农”问题困扰下的中国乡村治理,中国农村研究网,2006-3-10。
    ①国土资源部主办:《中国土地》杂志 2001(9)刘田一文。
    ②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社,1998 年版。
     ① 杨发祥、赵文远:近年来中国乡村债务问题研究综述,《中州学刊》2006(1)。
    
    
    ①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p48, p64。
    ② 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2002(3)
    
    
    ①[美]巴特摩尔,《平等还是精英》,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②[德]马克斯.韦伯,《韦伯作品集》(III),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3 年版,p15,p90。
    ③仝志辉,农民选举参与中的精英动员,《社会学研究》,2002(1)。
    ④任敏,流出精英与农村发展,《青年研究》,2003(4)。
     ①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
     ①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年。
     ①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基于衡阳农民协会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5(2)。
    ②高战,《农会的过去和将来》,中国乡村建设培训班学习参考资料,2003 年。
    ①于建嵘,湖南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http://column.bokee.com/,2005-8-25。
    ②于建嵘,中国农村的政治危机:表现、根源和对策,http://column.bokee.com/,2005-5-18。
    ①吴士健等,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农业经济问题》2002(7)。
    ②张军、蒋维,改革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理论与经验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98(1)。
    ③林万龙,家庭承包制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诱致性变迁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1(4)。
    
    ①王奎泉,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行为选择,《农业经济问题》2005(4)。
    ②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2(7)。
    
    
    ①陶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关系的探索,《财贸经济》,2001(11)。
    ②黄治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6)。
     ①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经济研究》,1997(6)。
     ①民政部:民政部 2003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http://www.mca.gov.cn/ ,2004-04-29。
     ①王雅林,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对黑龙江省吕五镇的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8 (5)。
    
    
    ①潘嘉玮、周贤日,《村民自治与行政权的冲突》,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 年版 p37。
    ②贺雪峰,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政治学研究》,2000(3)。
     ① 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
     ①金太军,新时期乡村关系冲突的成因分析,《南京师大学报》,2002(4)。
    ②吴森,选择性控制:行政视角下的乡村关系一对湖南省 H 镇政府对村关系的个案阐释,见《给农民让权—直选的回声》,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p21。
    
    
    ①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战略与管理》,1998 (6)。
    ②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p153。
    ③蔺雪春,《当代中国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5。
    ④贺雪峰,陈涛.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1)。
    
    ①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②金太军,《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p244-,P246。
    
    ①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 年版,P78。
    ②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 年版,P398。
    ③杜渺,“村民委员会面临的困惑探析”,《人大研究》,1999(6)。
    ④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册),商务印书馆,1993 年版,P67。
    ⑤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册),商务印书馆,1993 年版,P65。
    ①杜渺,村民委员会面临的困惑探析,《人大研究》,1999(6)。
    ②秦晖,村治与民主:从大共同体本位向公民社会转型中的乡村组织演变(提纲),农村研究网,2002。
    ③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册),商务印书馆,1993 年版,P67。
     ①周罗庚、王仲旧,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发展与农民的民主权利保障——村民自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上 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1)。
    ①周罗庚、王仲旧,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发展与农民的民主权利保障——村民自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上 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1)。
    ②潘嘉玮,周贤日,《村民自治与行政权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p34。
    ③陈浙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p73。
    ④潘嘉玮,周贤日,《村民自治与行政权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p60。
     ① 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
    
    
    ①马瑞元,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3-8-19。
    ②民政部,民政部 2003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R], http://www.mca.gov.cn/,2004-04-29。
     ①宿一兵,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http://www.sociology.cass.cn/,2003-8-28。
     ①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 p152。
    ① Jean C. Oi 和 Scott Rozelle 提出了“二元权威结构”的概念,他们的视野是决策权在村庄各组织如何配置。参见 Oi and Rozelle, Elections and Power: The Locus of Decision-Making in Chinese Villages, The China Quarterly, No.162, June 2000, p.513-539。
    ②贺雪峰,《新乡土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调查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P45。
    ③黄骏,论“一肩挑”问题与解决村“两委”关系的基本思路,中国人大新闻 2003 年 4 月 1 日。
    ④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p50。
    ⑤张厚安、徐勇主编,《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武汉出版社,1995 年版,p516-517。
    ① 洛克,《政府论》(下册),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P97。
    ② 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94 年版,P84。
    ③ 徐桂庭、方雷,村级政治结构的嬗变与构建——兼论村支书与村主任的权力博弈,中国选举于治理网,2006-7-12。
    ① 叶富春,村民自治的历程、意义与问题,《哈尔滨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5)。
    ②村级政治结构的嬗变与构建——兼论村支书与村主任的权力博弈,中国—欧盟村务管理项目“村民自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国际研讨会征文,2006-7-12。
    ③程同顺,村民自治中的党政关系及其出路,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2(2)。
    ④周鸿陵认为,党政分开是解决“两委”矛盾的关键,参见景跃进主讲的《村民自治、两委关系与中国政治转型》主题报告。
    
    
    ①程同顺,村民自治中的党政关系及其出路,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2(2)。
    ②张晓山,简析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8)。
    ③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45 页。
     ①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②孙远东,现代化进程中的草根行政——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研究,http://www.village.org.cn/,2002-5-8。
     ①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合作型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版,p28。
     ①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p120。
    ①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p121。
    ②徐勇,强村、精乡、简县: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走向—税费改革中农村利益关系及体制的再调整,《战略与管理》,2003,(4)。
    ③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p164。
    ①徐增阳,黄辉样,财政压力与行政变迁一一农村税费改革背景下的的乡镇政府改革,《中国农村经济》,2002(9)。
    ②郑法,农村改革与公共权力的划分,《战略与管理》,2000(4)。
    ③纂彦臣.乡镇政权结束的政治博弈与农村政治新战略, http://www.ccrs.org.cn/,2003-04-08。
     ①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战略管理》,1998,(6)。
    ①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②钱杭、谢维扬,《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年版。
    ③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北京三联书店,1997 年版。
    ④买文兰,中国农村家族势力复兴的原因探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1(3);另参见朱虹,乡村宗族文化兴起的社会学分析,《学海》,2001(5)。
    ⑤ 温锐、蒋国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4(4)。
    ⑥ 冯尔康,《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4,P10。
    ⑦ M.韦伯,《韦伯作品集》(III),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P15。
    ⑧ M.韦伯:《韦伯作品集》(III),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P90。
     ①杨善华、刘小京,近期中国农村宗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5)。
    
    
    ① 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译林出版社 2006,P167。
    ② 杨善华、刘小京,近期中国农村宗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5)。
    ① 刘援朝,云南元江县白族的宗族组织与制度,《社会学研究》1997(5)。
    ② 贺振华,转型时期的农村治理及宗族—一个合作博弈的框架, 中国农村观察网,2007-01。
    ③ 王天意,宗族的功能,中国农村研究网,2005-5-3。
    ④肖唐镖,宗族与村治、村选举关系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1(9)。
    ⑤兰芸芝,宗族势力困扰村民自治,《中国社会工作》1995(5)。
    ⑥吴思红,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控制,《中国农村观察》2000(6)。
    ⑦袁正民,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学术论坛》,2000(6)。
    ⑧吕红平,《农村宗族问题与现代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p343。
    ①于建嵘,乡村自治:皇权、族权和绅权的联结——清末乡村社会政治特征的诠释,http://www.sociology.cass.cn/,2003-08-28。
    ②肖唐镖,农村党支书队伍建设的调查与建议,《理论导报》,1995(11) 。
    ③朱秋霞,家族、网络家族和家族网络在村庄行政权力分配中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23);梅志罡,传统社会转换中的均势型村治——河南省汪堤村调查;孙龙,家族文化背景下的村级治理——湖南省秀村调查;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 个村的调查与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④肖唐镖,农村基层治理与民主实践中的宗族问题,中国农村研究网 2007-01-1 日。有关这一主题的详细论证,亦可参肖唐镖的“村委会选举中的宗族因素”一文。
    ⑤肖唐镖、李昌金,《中国乡村报告》,学林出版社,2005。
    ⑥肖唐镖等著,《村治中的宗族》,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⑦肖唐镖、史天健主编,《当前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跨科学的研究与对话》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① 谭同学、宗族、国家与社会三重认同下的村治逻辑——兼论乡村治理研究的经验本位性,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网。
    ②肖唐镖、《宗族》,载熊景明主编《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农村》,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0。
    ① 吴毅,缺失治理资源的乡村权威与税费征收中的干群博弈——兼论乡村社会的国家政权建设,三农中国http://www.snzg.cn/,2006-10-30。
    ②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者出版社 1998。
    ③唐振宇,村干部的积极性在哪里?《调研世界》2001(10)。
    ①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参见陈郁的“译者的话”,同上书,P7。
    ②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当代政治学的发展——跨学科的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编,2001 年 10 月。
    
    ①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P3、238-243。
    ②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会 1995,P171。
    ①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来的反叛与生存》,程立显、刘建等译,译林出版社 2001。
    ②转引自 Jean C. Oi: State and Peasa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Village Government,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p13。
    ③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P3、238-243。
    ④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 19 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1,P70、139。
    ⑤ [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 2000,P284、300。
    ⑥ Jean C. Oi: State and Peasa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Village Government,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其著作的标题就是“当代中国的国家与农民:村政府的政治经济”。
     ①党国英,论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税务研究》2005(6)。
     ①申端锋,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危机依然存在,http://www.snzg.cn/,2006-11-13。
    ① Minxin Per. “China Governance Crisis”Foreign Affairs,September,2002。
    ② Conference Information. 2002. The Countryside in the 21st Century 2 British 2 Germans Perspective , Conference on Rural Policy. Rural Governance and Contemporary Count ryside in Britain and Germany , September。
    ③ Rural Governance. 2004.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http://www.scotland.gov.uk/cru/。
    ④徐勇,法国农村基层自治,协同治理网 http://www.governance.cn/。
     ① A New Rural District Governance Model. 2004.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Local Governance in New Brunswick. http://www.gnb.ca/。
    ① ARDOR Activity Report . 1998. Community Advocacy , http://www.dced.state.ak.us/dca/。
     ①李昌平、周婷,台湾农业发展对大陆的启示,《改革内参》2006(19)。
     ①黄明英,台湾农村建设经验及其启示,天益社区网,http://bbs.tecn.cn/, 2007-1-23。
     ①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商务印书馆 2002,p287。
    [1]孙柏英:当代地方治理——面向 21 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3]刘建兰、王宗礼著:中国西北民族地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8。
    [4]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5]张静: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6]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7]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8]马晓河: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9]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者出版社 1998。
    [10]孙代尧: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11]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 19 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12]肖唐镖、李昌金:中国乡村报告,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5。
    [13]邓正来、[美]杰弗里·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14]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
    [15]张厚安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16]张厚安、徐勇主编: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武汉出版社 1995。
    [17]徐勇: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 个村庄的调查与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8]徐勇、吴毅:乡土中国的选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9]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0]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21]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2]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6。
    [23]张乐天著: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 1998。
    [24]王颖:新集体主义:乡村社会的再组织,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5。
    [25]阎云翔:礼物的流动,北京三联书店 2000。
    [26]卢福营:农民分化过程中的村治,南方出版社 2000。
    [27]肖唐镖、史天健主编:当前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跨科学的研究与对话,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
    [28]荣敬本等:再论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29]史卫民:公选与直选――乡镇人大选举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30]王振耀、白钢、王仲田主编:中国村民自治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31]马戎等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 2000。
    [32]李凡等:创新与发展―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东方出版社 2000。
    [33]黄卫平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最新突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34]史卫民、雷兢旋:直接选举――县(区)级人大代表选举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35]李连江主编:村委会选举观察,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36]张立荣:新视野与大思路:中国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4。
    [37]肖唐镖等: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38]凌志军: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与失败,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39]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三联书店 1997。
    [40]王仲田、詹成付主编: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41]李学举、王振耀等编著:乡镇政权的现实与改革,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4。
    [42]肖唐镖:宗族、乡村权力与选举,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
    [43]熊景明主编: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农村,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0。
    [44]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 个村的调查与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5]肖唐镖:村治中的宗族——对九个村的调查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
    [46]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47]陈浙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48]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 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9]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 2004。
    [50]曹锦清选编:儒学复兴之路-梁漱溟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51]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 2002。
    [5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53]王铭铭: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
    [54]王铭铭、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55]陆学艺主编:内发的村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56]钱杭,谢维扬: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5.
    [57]贺雪锋: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8]朱冬亮:社会变迁中的村社土地制度,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
    [59]王先明:近代绅士,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
    [60]冯尔康: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4。
    [61]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62]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63]曹锦清等: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64]张仲礼:中国绅士,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65]吕红平:农村宗族问题与现代化,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66]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三联书店,2002。
    [67]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68]尹冬华:从管理到治理:中国地方治理现状,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69]潘嘉玮,周贤日:村民自治与行政权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0][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 1993。
    [71]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 2000。 [72][美]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华夏出版社 1989。
    [73][美]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3。
    [74]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商务印书馆 1994。
    [75][英]洛克著.政府论(下册).商务印书馆 2005。
    [76][挪威]斯坦因·拉尔森主编: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77][法] 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 1987。
    [78][美] 西摩·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商务印书馆 1993。
    [79][美]A·M·奥勒姆:政治社会学导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80][美]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 1989。
    [80][美]巴特摩尔:平等还是精英,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82][英]弗兰克·艾利思:农民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83][美]道格拉斯 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
    [84][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8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
    [86][美]詹姆斯·C·斯科特著: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来的反叛与生存,程立显刘建等译,译林出版社 2001。
    [87][美]詹姆斯·C·斯各特:国家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88][德]M.韦伯:韦伯作品集(III),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89][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 2000。
    [90][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 1992。 论文类:
    [1]李昌平、周婷:台湾农业发展对大陆的启示,《改革内参》,2006(19)。
    [2]陈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南方周末》,2006-8-11。
    [3]黄明英:台湾农村建设经验及其启示,http://bbs.tecn.cn/,2007-1-23。
    [4]周运清、王培刚:全球乡村治理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的个案分,《社会》,2005(6)。
    [5]郑卫东:“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中国乡村研究综述,《中国农村观察》,2006(3)。
    [6]党国英:论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税务研究》,2005(6)。
    [7]申端锋: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危机依然存在,三农中国,2006-11-13。
    [8]蔺雪春:当代中国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5。
    [9]贺雪峰、陈涛: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1)。
    [11]程同顺:村民自治中的党政关系及其出路,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2(2)。
    [12]郑卫东:“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中国乡村研究综述,《中国农村观察》,2006(3)。
    [13]张晓山:简析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8)。
    [14]宿胜军:从“保护人”到“承包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论文,1997。
    [15]党国英:论农村集体产权,《中国农村观察》,1998(4)。
    [16]杜渺:村民委员会面临的困惑探析”,《人大研究》,1999(6)。
    [17]秦晖:村治与民主:从大共同体本位向公民社会转型中的乡村组织演变(提纲)。
    [18]徐勇:强村、精乡、简县: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走向—税费改革中农村利益关系及体制的再调整,《战略与管理》,2003(4)。
    [19]徐增阳,黄辉样:财政压力与行政变迁一一农村税费改革背景下的的乡镇政府改革,《中国农村经济》,2002(9)。
    [20]郑法:农村改革与公共权力的划分,《战略与管理》,2000(4)。
    [21]纂彦臣:乡镇政权结束的政治博弈与农村政治新战略,http://www.ccrs.org.cn/,2003-04-08。
    [22]杨善华、刘小京:近期中国农村宗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5)。
    [23]王思斌:村干部的边际地位与行为分析,《社会学研究》,1991(1)。
    [24]刘援朝:云南元江县白族的宗族组织与制度,《社会学研究》,1997(5)。
    [25]贺振华:转型时期的农村治理及宗族—一个合作博弈的框架,《中国农村观察》2007(1)。
    [26]王天意:宗族的功能,中国农村研究网,2005-5-3。
    [27]肖唐镖:宗族与村治、村选举关系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1(9)。
    [28]兰芸芝:宗族势力困扰村民自治,《中国社会工作》,1995(5)。
    [29]吴思红: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控制,《中国农村观察》,2000(6)。
    [30]袁正民: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学术论坛》,2000(6)。
    [31]于建嵘:乡村自治:皇权、族权和绅权的联结——清末乡村社会政治特征的诠释,中国社会学网。
    [32]吴清军:乡村中的权力,利益与秩序,《战略与管理》,2002(1)。
    [33]程为敏:关于村民自治主体性的若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05(3)。
    [34]景跃进:党、国家与社会:三者维度的关系——从基层实践看中国政治的特点,《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2)。
    [35]邹静琴:村民自治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权力结构及其功能,《社会主义研究》,2003(6)。
    [36]朱虹:乡村宗族文化兴起的社会学分析,《学海》,2001(5)。
    [42]买文兰:中国农村家族势力复兴的原因探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1(3)。
    [37]谭同学:宗族、国家与社会三重认同下的村治逻辑——兼论乡村治理研究的经验本位性,三农中国。
    [38]吴毅:缺失治理资源的乡村权威与税费征收中的干群博弈——兼论乡村社会的国家政权建设,三农中国,http://www.snzg.cn/,2006-10-30。
    [39]王天意:乡村治理研究综述,http://ay3n.bokee.com/,2006-4-19。
    [40]周罗庚,王仲旧: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发展与农民的民主权利保障——村民自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1)。
    [41]吴毅:缺失治理资源的乡村权威与税费征收中的干群博弈 ——兼论乡村社会的国家政权建设,《中国农村观察》,2002(4)。
    [42]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2002(3)。
    [43]仝志辉:农民选举参与中的精英动员,《社会学研究》,2002(1)。
    [44]任敏:流出精英与农村发展,《青年研究》,2003(4)。
    [45]李小雨、何赛雄、张永成:沟通缓解了农民和基层政府的矛盾,《乡镇论坛》,2004(7)。
    [46]徐湘林:“三农”问题困扰下的中国乡村治理,《战略与管理》,2003(4)。
    [47]徐勇:阶梯性社会与“三农”的提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6)。
    [48]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基于衡阳农民协会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5(2)。
    [49]贺雪峰:《乡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社会科学战线》,2005(1)。
    [50]温铁军: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双重困境下的“三农”问题,《读书》,2001(10)。
    [51]杨发祥、赵文远:近年来中国乡村债务问题研究综述,《中州学刊》,2006(1)。
    [52]张劲松:减轻农民负担的公共政策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5(3)。
    [53]杨军:农民负担问题的深层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5(5)。
    [54]董四代:农村现代化中传统精英角色的转变和局限性,社会主义研究,200(4)。
    [55]吴士健等: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农业经济问题》2002(7)。
    [56]张军、蒋维:改革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理论与经验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98(1)。
    [57]林万龙:家庭承包制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诱致性变迁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1(4)。
    [58]王奎泉: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行为选择,《农业经济问题》,2005(4)。
    [59]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2(7)。
    [60]黄治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6)。
    [61]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经济研究》,1997(6)。
    [62]陶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关系的探索,《财贸经济》,2001(11)。
    [63]王雅林: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对黑龙江省吕五镇的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8(5)。
    [64]张静: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3(1)。
    [65]贺雪峰: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政治学研究》,2000(3)。
    [66]金太军:新时期乡村关系冲突的成因分析,《南京师大学报》,2002(4)。
    [67]罗文杰: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深层思考,《理论与改革》,2002(6)。
    [68]林光彬:社会等级制度与乡村财政危机,《社会科学战线》,2003(1)。
    [69]金太军等:经济转型与我国中央-地方关系制度变迁,《管理世界》,2003(6)。
    [70]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战略与管理》,1998(6)。
    [71]贺东航: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困境与新视野,《探索》,2004(6)。
    [72]徐勇:当前中国农村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反思,三农中国,2006-10-29
    [73]徐勇、贺雪峰等:村治研究的共识与策略,《浙江学刊》,2002(1)。
    [74]仝志辉、贺雪峰: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1)。
    [75]申端锋:中国新乡村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1)。
    [76]申端锋:二十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一个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78]张厚安,谭同学: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中国农村观察》(北京),2001(6)。
    [79]杨善华:农村社会结构研究述评——一个方法论的视角,《中国社会学网》。
    [80]贺雪峰:关于村庄权力的扩展性讨论,《云南社会科学》,2000(6)。
    [81]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当代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清华社会学评论》,鹭江人民出版社 2000。
    [82]肖唐镖:二十余年大陆的乡村建设与治理:观察与反思,《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4)。
    [83]李昌平:乡镇体制改革:官本位体制向民本位体制转变,载李昌平主编《税费改革背景下的乡镇体制改革》,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
    [84]王绍光、胡鞍钢:中国政府汲取能力的下降及其后果,《二十一世纪》,1994(2)。
    [85]金太军:村庄权力结构研究综述,《文史哲》,2004(1)。
    [86]贺雪峰:论村级权力结构的模化,《社会科学战线》,2001(2)。
    [87]仝志辉,精英均衡与规划性选举,(打印稿)2000。
    [88]梅志罡;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均衡性村治,《中国农村观察》,2000(2)。
    [89]仝志辉、贺雪峰: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1)。
    [90]孙立平: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清华社会学评论》,鹭江人民出版社 2000。
    [91]马明洁:权力经营与经营式动员,《清华社会学评论》,鹭江人民出版社 2000。
    [92]崔之元:‘混合宪法’与对中国政治的三层分析,《战略与管理》,1998(3)。
    [93]张厚安、谭同学: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中国农村观察》,2001(6)。
    [94]程同顺:村民自治中的乡村关系及其出路,《调研世界》,2001(7)。
    [95]徐勇等:目标责任制:行政主控型的乡村治理及绩效,《学海》,2002(1)。
    [96]吴毅:不同语境中的乡村关系,《探索与争鸣》,2004(9)。
    [97]贺雪峰:乡村关系的研究进路与对策,《社会科学研究》,2006(1)。
    [98]金太军:村庄治理中三重权力的政治社会学分析,《战略与管理》,2002(2)。
    [1]Jean C. Oi: State and Peasa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Village Government,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2](Jean C. Oi: State and Peasa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Village Government,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3]Vivienne Shue, the Reach of the State:Ssketches of the ChineseBody Dolitic,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4]Sui,Helen F,Agents andVictims inSouth China:Accomplices in Rural Revolution .New H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9.
    [5]Luhmann ,1982,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ety,trans.S.Holmes and Larmore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6]Oi and Rozelle, Elections and Power: The Locus of Decision-Making in Chinese Villages, The China Quarterly, No.162, June 2000.
    [7]Minxin Per. 2002. “China Governance Crisis.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8]Conference Information. The Countryside in the 21st Century 2 British 2 Germans Perspective , Conference on Rural Policy. Rural Governance and Contemporary Count ryside in Britain and Germany , 2002. September.
    [9]Rural Governance. 2004.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http://www.scotland.gov.uk/cru/.
    [10]A New Rural District Governance Model. 2004.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Local Governance in New Brunswick. http://www.gnb.ca/.
    [11]ARDOR Activity Report . 1998. Community Advocacy , http://www.dced.state.ak.us/dca/.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