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为寄,以画体道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和梅兰竹菊一样,松树自古便被人们赋予高尚的含义,历朝历代咏松诗词不断。自魏晋始,松树便入画图。而至元代,不仅松树图题材入画进入了一个高峰期,而且众多文人画家笔下都涌现出松树的身影。可以说元人绘画在一个新的时空拓展了新的领域。这种新虽然是承传了旧,但却赋予时代了新内涵,注入了深入发展的新动力。自唐代王维树立了文人画雏型,经过了宋代苏东坡、米芾等的努力,确立了文人画的范畴。宋画也将绘画的笔墨、画面及布置尽情发挥,使文人画的意义涵盖面更广阔更深远。至晚明董其昌等画家的筛选,文人画才以风格笔墨来区分;以个人自我意识强弱,能否将心中丘壑真率地流露,寄情藏意于纸绢笔墨间作为品评文人画作品高低的准则。而元代文人可谓是这其中的中流砥柱,起到敞开文人画大门的作用。
     关于梅兰竹菊的绘画内涵,研究者颇众。而相比之下,后人对松树图,包括文人画松的研究却较为薄弱,甚至没有专门的成果,为弥补画史研究的缺憾,加深对中国绘画内涵的认识,本文拟从松树入画及元代文人画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将对松树的概况、各朝松树入画的由来及其在绘画中的含义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将首先分析元代画松题材之所以复兴的几个方面(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及政治取向等,)其次,分别以元十位文人画家的画松作品为例,具体分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元文人画家松树图的丰富含义。最后部分将说明元代松树图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元之后松树图的创作特点。在结论中,拙文将归纳总结元文人松树入画的最终目的——即画为心印,以画为寄,以画体道,而这些,恰恰是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也是元代文人画的重要贡献。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Pine is endowed with loftyimplication by Chinese people. There are a lot of poemsand songs about Pine in each dynasty. Since the WeijinDynasty, Pine has become a principal motif of paintings.Up to the Yuan Dynasty, the trend of painting Pinereached its summit. A lot of the literati painters began tochoose this motif to express their ideas and ideals.Historically speaking, the literati painting wasrenovated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And the new literatipainters expanded their themes and refection on thepaintings, thu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Chinese arthistory. The Yuan intellectuals also experiencedtremendous restrictions and great hardship on theirstudy and work. Thanks to this turbulent era, alandscape painting legend was born. The literatipainters in the Yuan Dynasty are very helpful in therealm of painting for the following literati painters inMing and Qing Dynasty.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aboutwhen the ancient painters began to draw the picturesabout Pine. The other part is about the literati paintersand their relative works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whole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background of the YuanDynast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thepolitical phenomena and other factors related withpaitings. Ten literati painters of that period are listedand their paintings of Pine are focused and analyzed.Different painters drew Pine for different reason andendowed with different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y allrendered their ideals and ambitions in the paintings.
引文
1、王光鹏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第2版),武汉出版社,2004.年8月。第84页。
    2、(元)陶宗仪撰,《四部丛刊三编子部南村辍耕录》中黄公望《写山水诀》一文中:“松树不见根,喻君子在野;杂树喻小人峥嵘之意。”上海书店,1936年1月。第24页。
    3、(元)陶宗仪撰,《四部丛刊三编子部南村辍耕录》中黄公望《写山水诀》一文中:“松树不见根,喻君子在野;杂树喻小人峥嵘之意。”上海书店,1936年1月。第24页。
    12、(宋)《宣和画谱》,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宣和画谱》“卷十山水一”,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297页。
    13、(宋)《宣和画谱》,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365页。
    14、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唐五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55页。
    15、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第337页。此乃《唐朝名画录》中曾记载唐代画家张璪作画时的情景。
    16、(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二一九,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2308页。
    17、(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二一九,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2309页。
    18、(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三零四,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3459页。
    19、(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三零四,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3461页。
    20、(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三九八,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4480页。
    21、(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八二零,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9347页。
    22、(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八二零,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9326页。
    23、(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五四一,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6294页。
    24、(五代)荆浩,《笔法记》,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250页。这段主要描绘荆浩身体力行,深入太行山写生,观察到众多松树之貌。
    25、(五代)荆浩,《笔法记》,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250页。此段为对松树姿态及外形质感的描绘。第250页
    26、(五代)荆浩,《笔法记》,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250页。
    27、(五代)荆浩,《笔法记》,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255页。可见荆浩画山水图,对山水的物象之源,天生之本性都熟记于心,对树木的习性、生长规律及特征更加是了如指掌。
    28、(五代)荆浩,《笔法记》,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255页。
    29、(五代)荆浩,《笔法记》,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
    35、(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林木篇》,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宋人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75页。
    36、(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林木篇》,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宋人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4月。第75页。
    37、陈文新著,《历代草木诗选》中傅玄《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97页。
    38、(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一六一,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十一,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5538页。
    39、(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三,李白《拟古十二首》,其八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6420页。
    40、陈文新著,《历代草木诗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01页。
    41、陈文新著,《历代草木诗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24页。
    42、陈文新著,《历代草木诗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77页。
    43、(宋)林景熙著,《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中华书局,1960年2月。第117页。其中提到了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之意。
    45、本句出自《论语子罕》,参见程树德著《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7年,第56页。刘宗志著,《论语解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47页。
    46、(宋)郭熙,《山川训》,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宋人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245页。
    48、(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山水松石),人民美术出版杜,1963年。第15页。
    49、(战国)庄周原著,出自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第165页。又见《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187页。
    50、(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二一九,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2479页。
    51、朱熹注,《诗经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8页。
    52、(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八二零,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9340页。
    53、(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五,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2467页。
    54、(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2847页
    55、(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三,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3398页。
    56、(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九,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2324页。
    57、(清)曹寅、彭定求等著,《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第2983页。
    58、(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出自(清)姚鼐,《古文辞类攥》,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1986年6月。第342页。原句为:“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59、本段文字为徐观复的观点,摘自黄应全,《魏晋玄学与六朝山水画论》,出自《文艺研究》2001年第4期。第55页。
    60、冯友兰、赵复三,《中国哲学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5月。第35页。
    61、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10页。
    62、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57页
    63、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90页。
    64、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91页。
    65、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92页。
    66、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第301页。
    67、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第341页。
    68、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第345页。
    69、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第347页。
    70、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第70页。
    71、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第97页。
    72、庄子《逍遥游》,见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义》,中华书局2004年。又见《诸子百家名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87页。
    73、史卫民等译,(德)傅海波、(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史》之《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271页。
    74、郑午昌编著,《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3月。第288页。
    75、任道斌辑集、点校,《赵孟頫文集》卷五,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02页。
    76、(宋)《宣和画谱》,出自潘运告主编、岳仁译注,《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10页。
    77、(明)郑真,《荥阳外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574页。
    78、(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五,出自《历代书家诗文集》,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6月。第347页。
    79、(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五,出自《历代书家诗文集》,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6月。第356页。
    80、杨维桢著、邹志方注解,《杨维桢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第254页。
    81、陈高华汇编,《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98页。中提到的黄玠《弁山小隐吟录》卷下中韩伯清所藏子昂《双松便面》图的题诗。
    82、(明)汪珂玉撰,《珊瑚网》,出自《影印文澜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一版。第175页。其中有关于赵孟頫《幼舆丘壑图》收藏的记载,此乃宇文公谅为此图所作的题画诗。
    83、《宣和画谱》,选自潘运告主编、岳仁译注,《中国书画论丛书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第243页。
    84、(清)安歧著,《墨缘汇观》,天津市古籍书店出版,1993年7月第一版。第209页。在此书中有关于赵孟頫《双松平远图》藏及提拔题画诗的一个完整记录,此段话为该作品上的一段跋文。
    85、(元)丁复撰,《桧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宋元卷第四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6月。第243页。
    86、(清)石涛,《苦瓜和尚话语录》,出自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上》中第一编《泛论上》,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52页。
    87、(元)黄公望,《写山水决》,出自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下》中第六编《山水下》,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第696页。
    88、(明)何良俊,《四友斋画论》,出自《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上》中第一编《泛论上》,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10页。
    89、《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绘画全集元代绘画卷》,文物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11月。第324页。
    90、(明)何良俊,《四友斋画论》,出自《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下》中第一编《泛论上》,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12页。
    91、此段话出自(唐)李延寿,《北史·苏绰传》,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第281页。
    92、夏文彦著,《图绘宝鉴》卷五,商务印书馆,1934年8月。第356页。
    93、(清)顾嗣立编选,《元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05页。
    94、(美)高居翰著,《隔江山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8月1日。第87页。
    96、(南北朝·梁)萧绎,《山水松石格》,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316页。
    100、(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景印宋刻配元钞本,1984年出版,又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第224页。
    102、(元)倪瓒著,《清闷阁全集》卷十《尺牍篇》之倪瓒《答张藻仲书》,出自汤麟著《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元代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65页。
    103、(清)顾嗣立编撰,《元诗选二集甲集》,中华书局编辑部,1985年12月。第218页。
    107、出自《论语雍也篇》,刘宗志著,《论语解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89页。
    108、(战国)荀况著,《荀子全译》之《荀子·宥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436页。
    109、(五代)荆浩,《笔法记》,出自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唐五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255页。
    112、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260页。
    113、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263页。
    114、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263页。
    115、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267页。
    116、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272页。
    117、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272页。
    118、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334页。
    119、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377页。
    120、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385页。
    121、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397页。
    122、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407页。
    123、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442页。
    124、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533页。
    125、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656页。
    126、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656页.
    127、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18页。
    128、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21页。
    129、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22页。
    130、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22页。
    131、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47页
    132、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47页。
    133、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59页。
    134、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59页。
    135、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59页
    136、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74页
    137、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76页。
    138、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77页。
    139、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780页
    140、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807页。
    141、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807页
    142、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808页
    143、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852页
    144、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857页。
    145、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859页
    146、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859页
    147、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860页
    148、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第860页
    149、(清)徐沁,《明画录》,出自俞剑华主编,《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087页。
    150、(明)汪珂玉,《珊瑚网》,出自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珊瑚网》,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第327页。
    151、(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清人论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401页。
    152、(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清人论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439页。
    153(清)唐岱,《绘事发微》,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清人论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
    316页。
    154、(清)龚贤,《龚贤论画》,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清人论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72页。
    155、(清)龚贤,《柴丈画说》,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清人论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69页。
    156、(清)钱杜,《松壶画忆上卷》,出自何志明、潘运告编,《清人论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275页。
    157、陶铸,《松树的风格》,出自《陶铸文集》编辑委员会《陶铸文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05页。
    158、蔡若虹,《蔡若虹美术论文集》,四川美术出版社,1987年7月。第275页。
    1、《诗经集传》,朱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2、《庄子集释》,郭庆藩撰,中华书局,2004年。
    3、《先秦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中华书局,1983年。
    4、《庄子全译》,(战国)庄周原著,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5、《史记龟策列传》,(汉)司马迁著,延边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
    6、《搜神记全译》,(东晋)干宝著,黄涤明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7、《历代名画家论画山水松石》,(唐)张彦远,中华书局,1985年1月。
    8、《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眀翻宋本,台北“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室藏。
    9、《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著,俞建华注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1月。
    10、《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著,秦岭云点校,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11、《霁山集》,(宋)林景熙著,中华书局,1960年2月。
    12、《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
    13、《桧亭集》,(元)丁复撰,《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宋元卷第四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6月。
    14、《弁山小隐吟录》,(元)黄玠著,文物出版社,1987年1月。
    15、《松雪斋文集》卷五,(元)赵孟頫著,出自《历代书家诗文集》,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6月。
    16、《杨维桢诗集》,(元)杨维桢著邹志方注解,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
    17、《东维子文集》,(元)杨维贞著,四部丛刊初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铁崖先生古乐府》,(元)杨维贞著,四部丛刊初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18、《四部丛刊三编子部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撰。
    19、《清阴阁遗稿(万历倪理刊本)》,(元)倪攒,中央研究院藏,1983年。
    20、《清团阁遗稿(曹培廉辑编)》,(元)倪攒,元代珍本文集汇刊,中央图书馆,1983年。
    21、《梅花道人遗墨》历代画家诗文集,(元)吴镇著,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
    22、《珊瑚网》,(明)汪珂著,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珊瑚网》,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
    23、《清闷阁全集》卷十《尺牍篇》之倪瓒《答张藻仲书》,(明)倪瓒著。
    24、《书画铭心录》,(明)何良俊著,出自徐英槐《中国山水画史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5、《珊瑚网》,(明)汪珂玉撰,出自《影印文澜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26、《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
    27、《徐渭集》,(明)徐渭著,中华书局,1983年4月。
    28、《菜根谭》,(明)洪应明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6月。
    29、《荥阳外史集》,(明)郑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
    30、《画禅室随笔》,(明)董其昌著,《钦定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复印本,1983年。
    31、《元诗选》,(清)顾嗣立编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
    32、《墨缘汇观》,(清)安歧著,天津市古籍书店出版,1993年7月。
    33、《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庚子销夏记》,(清)孙承泽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3月1日。
    34、《明画录》(清)徐沁著出自俞剑华主编《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
    35、《长物志》(清)文震亨撰,陈植校注,江苏科技出版社,1983年。
    36、《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卞永誉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6月。
    37、《元诗选二集甲集》,(清)顾嗣立编撰,中华书局编辑部,1985年12月。
    38、《全唐诗》,(清)曹寅、彭定求等著,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句本点校本,2005年。
    39、《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影印杭州本,1987年。
    40、《御订历代题画诗类》,(清)陈邦彦编,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
    41、《大观录》,艺术鉴赏选珍,(清)吴升著,中央图书馆出版汉华印行,1983年。
    1、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
    2、、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
    3、、陈高华著,《元代画家史料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
    4、张长法著译,《列子天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5月。
    5、夏文彦著,《图绘宝鉴》卷五,商务印书馆,1934年8月。
    6、郑午昌编著《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3月
    7、史卫民等译,(德)傅海波、(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史》之《剑桥中国8、
    8、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
    9、黄应全著,《魏晋玄学与六朝山水画论》出自《文艺研究》2001年第4期、
    10、冯友兰、赵复三著,《中国哲学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5月。
    11、郭焕芳选评,《古文经典99》,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
    12、王运熙著,《乐府诗集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1月。
    13、王志民、王则远校注,《康熙诗词选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4、何志明、潘运告编,《中国书画论丛书》,(《汉魏六朝书画论》《唐五代画论》《宋人论画》《元代画论》《清人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7年4月第一版。
    15、李建中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6、海兵编著,《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17、范垂长编著,《先秦文学详解》之《孟子告子上》,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5月。
    18、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9、卢辅圣,《中国文人画通鉴》,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20、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21、杨涵主编,《中国美术全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22、姚小鸥著,《诗经译注》,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1月。
    23、刘宗志著,《论语解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24、陶铸,《松树的风格》,出自《陶铸文集》编辑委员会《陶铸文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25、陈文新著,《历代草木诗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26、崔述生著,《精编本草纲目》,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
    27、王云五主编,《道园学古录》虞集撰,《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商务印书馆,1937年3月。
    28、万新华,《元代四大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
    29、章利国,《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
    30、王光鹏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第2版),武汉出版社,2004.年8月。
    31、薛永年、越力、尚刚编著,《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2、万新华著,《元代四大家—文人画的重要里程碑》,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
    33、郭味渠著,《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中国书画研究资料社,1964年。
    34、徐邦达著,《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35、温肇桐著,《黄公望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36、范景中著,《中华竹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
    37、曹意强著,《艺术与历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
    38、周积寅,《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西泠印社,1985年5月。
    39、任道斌辑集、点校《赵孟頫文集》卷五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12月
    40、汤麟著,《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元代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
    41、何志明、潘运告编,(《明代画论》《清代画论》《清人论画》《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7年4月第一版。
    42、王朝文主编,《中国美术史》,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第一版。
    43、韩丰聚、孙恒杰主编,《题画诗选释》,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年5月第一版。
    44、高木森,《元气淋漓》,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
    45、(美)李雪曼、何惠鉴,《元代蒙古人统治下的中国艺术》,克里夫兰,1968年。
    46、(美)何惠鉴,《元代文人画序说》,新亚学术集刊,1983年。
    47、(美)方闻著、李维馄译《心印》,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48、(美)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狮图书有限公司,1989年。
    49、(美)高居翰,《画家生涯》,三联书店,2012年。
    50、《赵孟顺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51、《乾隆御笔避暑山庄碑诗》,新华出版社,2012年5月。
    52、《诸子百家名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6月。
    53、《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绘画全集元代绘画卷》,文物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11月。
    54、《元四家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
    55、《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元画篇,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编辑委员会出版,中华民国75年3月第一版。
    56、《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元代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
    57、《故宫书画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发行,1999年6月第一版。
    58、《故宫藏画大系》,“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发行,1997年。
    59、《元代绘画》,日本大和文华馆印。
    60、《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绘画全集》,文物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97年11月第一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