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惯用语课堂有效教学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汉语惯用语是定型、定义并且口语性极强的固定词组,也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惯用语大部分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动形象且反映汉民族人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它容易引起留学生的兴趣,也是学习者学到地道汉语不可回避的语言知识。
     对外惯用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更缺少对惯用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科学总结。因此本文梳理现有的惯用语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对现有教学法进行分析。结合惯用语的特点,提出了笔者认为有效的十种对外惯用语课堂教学方法。根据这十种方法设计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和对部分被调查者的访谈验证了笔者的假设。并且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提出了在课堂上应运这些教学法的意见。
     本文一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
     第二章,汉语惯用语研究的综述。论述了前人关于惯用语概念、性质、和特点的研究。根据汉语惯用语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惯用语固定中有灵活的结构、语义的双层性、民族文化性、色彩的多元性四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梳理现有惯用语课堂教学法,并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进行分析。提出语境法、偏误预治法、汉外文化对比法、多媒体与实物教学法、详细解释法、色彩划分法、灵活扩展法、课堂复习法、形象表现法、内部比较法十种教学方法。并且举例阐述了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第四章,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根据提出的有效教学方法设计问卷,对韩国大邱新华汉语学院和成都四所高校的留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并配合访谈结果分析问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这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运用的建议。
     第五章,结语。分析本文的不足,提出希望。
Chinese idioms are stereotyped, highly defined and fixed spoken phras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vocabulary. Idioms comes from the people's daily life, vividly reflect the Han people’s customs and history and culture. It easily lead to interest students, but also learners learn authentic knowledge of Chinese language can not be avle research, especially lack of idiom scientific summary of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This article sort out the existing idiom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u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orie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s, the auoided. Chinese idioms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preferred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ut littthor proposed that the phrase effectiv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classroom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the views of learners, demonstrate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 recognition of foreign phrases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total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Ⅰis an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and basic ideas, theoretical and methods of this study.
     ChapterⅡ, Review the Studies of Chinese idioms. Discussion on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about concept,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ioms. According to research status of Chinese Idioms, analyzes the 4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dioms fixed in a flexible structure, the semantic layer of idioms, the cultural factors, stylistic and emotional colors.
     ChapterⅢ, Combing the existing idioms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use of classroom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analysis them. Based on Analysis of existing teaching methods, allusion to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grasp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 emotional mastery, proficiency, and phrases reserve capacity of these areas, proposed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of idioms.
     ChapterⅣ,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is article did a survey with foreign students in DaQiu Xinhua Chinese Institute of South Korean and four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According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do interviews,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dioms.
     ChapterⅤconcludes.
引文
①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1页。
    ②《HSK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初、中等)》,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制,现代出版社,1996年12月。
    ①刘正光《惯用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①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195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年12月,第125页。
    ②马国凡《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辽宁人民出版社,1961年6月,第5页。
    ①孙维张《汉语熟语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第157页。
    ②王勤《论惯用语》,《语言研究》第二辑1982年,第67页。
    ③杨知文《谈惯用语》,《京大学学报(学社会科学版)》,1984(3)。
    ④宋振华、王今铮《语言学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第56页。
    ⑤周荐《惯用语新论》,《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第12页。
    ①王勤《论惯用语》,《语言研究》1982(3)。
    ②孙维张《汉语熟语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第156页。
    ③陈光磊《中国惯用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5月,第4页。
    ①陈光磊《中国惯用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5月,第154页。
    ②马国凡、高歌东《惯用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263页。
    ③王军明、陈永明《惯用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学园》,1997(3)。
    ④崔希亮《汉语俗语与中国人文世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①莱维尔特《说话的认知心理过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8月。
    ②潘先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问题》,《汉字文化》,2003(4)。
    ①海姆斯《论交际能力》,祝畹谨编《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7月。
    ②杨恒波《试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与语用的重要性》,《大舞台》,2010(2)。
    ①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185页。
    ②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187页。
    ③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7月,76页。
    ④周流溪《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43页。
    ⑤刘舒生《教学法大全》,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6月,89页。
    ①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3页。
    ②车晓庚《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与应对策略》,语言文字应用,2006(12)。
    ①马晓娜《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及对策》,《淮北煤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①佘贤君吴建民《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影响因素》,《宁波大学学报(科学教育版)》2000(1)。
    ②佘贤君吴建民《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影响因素》,《宁波大学学报(科学教育版)》2000(1)。
    ③潘先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问题》,《汉字文化》2003年(4)。
    ①季青《试论汉语惯用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②朱粼《惯用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苏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年5月。
    ①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8页。
    ②Alexander,L.G.《语言教学十讲》,外语研究出版社,1982年4月,第67页。
    ③吴金明、张金桥《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理解特点的实验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4)
    ④袁曦《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3月。
    ①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217页。
    ②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112页。
    ③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77页。
    ④焉得才《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偏误预治”策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
    ⑤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0页。
    ①Chastain,K,Developing Second Language Skills: Theory to Practice,Boston:Houghton Mifflin,1976。
    ②Van Els,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1984。
    ③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2页。
    ④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7页。
    ⑤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赵世开、甘世福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5月,第40页。
    ⑥张长城、周保和主编《人体生理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9月,第193页。
    ⑦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7月,第26页。
    ①王进《字面意义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语言理论研究》,2006(4)。
    ③刘昀《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学园》,2010(5)。
    ④钱理《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①朱纯编著《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4年8月,第32页。
    ②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0页。
    ③叶奕坤、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131页。
    ④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284页。
    ①马晓娜《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及对策》,淮北煤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①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
    ②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6页。
    ③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7页。
    ①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1页。
    ②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9月,第88页。
    ③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286页。
    ①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2页。
    ①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4页。
    ②王得杏等译《语言教学分析》,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7月。
    ③同上
    ④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5页。
    ①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2月,第190页。
    ②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96页。
    ①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290页。
    ②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292页。
    ③张积家、石艳彩《汉语惯用语的产生机制》,《心理学报》,2009(8)。
    ④佘贤君吴建民《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影响因素》,《宁波大学学报(科学教育版)》,2000(1)。
    ⑤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376页。
    1、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陈光磊.中国惯用语.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3、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4、崔希亮.汉语俗语与中国人文世界.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5、杜志渊.常用统计分析方法——SPSS应用.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6、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8、海姆斯.论交际能力.祝畹谨编.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9、何自然.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10、莱维尔特.说话的认知心理过程.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11、李行健.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12、李坤珊.留学生在华汉语教育初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刘舒生.教学法大全.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
    14、刘询.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15、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
    16、马国凡高歌东.惯用语.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
    17、马国凡.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61.
    18、宋振华、王今铮.语言学概论.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
    19、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0、孙维张.汉语熟语学.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21、王德春.新惯用语词典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22、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23、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24、温端正.汉语语汇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5、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6、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7、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8、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29、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0、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1、周流溪.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吉林: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
    1、车晓庚.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与应用对策.语言文字应用,2006(12) .
    2、李国慧.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 .
    3、刘澎心石政.汉语惯用语探源.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1).
    4、刘正光.惯用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1(1).
    5、马晓娜.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及对策.淮北煤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8(4) .
    6、潘先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问题.汉字文化,2003(4) .
    7、秦杰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浅论.文教资料,2010(9).
    8、孙风波.汉语惯用语系统的分析与运用举隅.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9、王进.字面意义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语言理论研究,2006(4).
    10、王军明陈永明.惯用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学园,1997(3).
    11、王勤.论惯用语.语言研究,1982(2).
    12、王艳芳.留学生运用惯用语的语用偏误及成因.语言文字学,2009(6).
    13、吴建民佘贤君.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影响因素.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
    14、吴金明张金桥.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理解特点的实验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4) .
    15、焉得才.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偏误预治”策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
    16、杨恒波.试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与语用的重要性.大舞台,2010(2).
    17、杨知文.谈惯用语.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4(3).
    18、赵宏王洋.对外汉语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19、周荐.惯用语新论.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1、陈琴华.现代汉语惯用语极其文化内涵分析.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
    2、陈忠.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3、季青.试论汉语惯用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4、吕霁航.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
    5、钱理.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6、汤莉娜.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效行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伦恩,2009年5月.
    7、袁曦.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3月.
    8、朱粼.惯用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苏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年5月.
    1、罗青松.发展汉语·高级汉语阅读(上).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2、路志英.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口语(上).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3、武惠华.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下)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沈建华.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5、杨存田编著.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下)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