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法上的337调查及中国的应对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337条款源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以后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形成系统的主要管制外国厂商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则。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依据337条款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进行调查。根据337条款规定,进口贸易中侵害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以及其他形式的不公平竞争都被认为是非法的。
     本文对337调查制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通过将337调查与联邦法院诉讼、“特别301条款”调查和反倾销调查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得出337调查的特征。本文还介绍了337调查的救济措施,重点探讨了普遍排除令这一强有力的救济措施。
     随着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不断遭到美国337条款的调查。因此有必要对美国337条款的法律内涵进行分析,以期得出有益于我国出口企业的合理建议。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概念分析和法条解释等研究方法,就337条款的法律适用、实施程序、制定法及判例法的最新发展进行探讨,并且通过美国针对中国的典型案例进行详细的研究,得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Section 337 initially refers to the section 337 of the Tariff Act of 1930. Over the years, Section 337 has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primary means for U.S. companies to protect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Under Section 337 of the Tariff Act of 1930 (19 U.S.C.§1337), the 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 conducts investigations into allegations of certain unfair practices in import trade. Section 337 declares the infringement of certain statuto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other forms of unfair competition in import trade to be unlawful practices.
     The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ection 337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337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with federation court litigation, special 301, and the antidumping,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merican section 337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remedies of 337 investigations, and makes a focus on the general exclusion order which is the most powerful remedy.
     As the foreign trade surplu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s continuously extending, China’s ventures are now more and more often suffering investigation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ticle 337. Therefore it seem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rticle 337 so as to conclu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helpful to China’s export ventures.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legal application, execution procedures of Section 337 and its newly development on statute law and case law, and conclude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detailed research from the cases.
引文
1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第 14页。
    
    2 张谦:《战略贸易政策论》,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年版,第 60 页。
    3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第 1 页。
    4 Tariff Act of 1922, ch.356, 316, 46 Stat.858.
    5 Lisa Barons, "Amending Sec.337 to Obtain GATT Consistency and Retain Bordet Protection", 22 L.& Poly lnt'1 Bus, 1991, p. 293.
    6 关税委员会于 1974 年改名为国际贸易委员会,参见 Pub.L.No.93-618,88 Stat.1978(1975)(codified in scattered sections of 5, 19&31 U.S.C.).
    7 (美)布鲁斯.E.克拉伯:《美国对外贸易法和海关法》,蒋兆康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90 页。
    
    8 韩立余:《美国外贸法》,法律出版社,1999 年 3 月版,第 316 页。
    9 Trade Act of 1974,337a.
    10 Trade Act of 1974,337b.
    11 5 U.S.C. §§ 551 et seq.(资料来自 ITC 网站)
     12 Lisa Barons, "Amending Sec.337 to Obtain GATT Consistency and Retain Border Protection", 22 L.& Poly Int'I Bus, 1991, p. 294.
    13 Trade Agreement Act of 1979, 1105 (a).
     14 19 U.S.C.1337(b)(1)(1994).
    15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
     16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第 6-7页。
    17 19 U.S.C.§1337(a) (August 20, 2002).
    18 Bruce Barker, "Why You Should Consider the ITC Option" ,April 2003,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19 依据 1946 年商标法案注册的有效且可执行的美国商标。
    20 普通法商标是与注册商标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构成要件一般有三:该标志是固有的、与众不同的或已取得了“第二含义”;该标志是“非功能性”的;混淆是可以发生的。
    21 19 U.S.C.§1337(a)(1)(C) (August 20, 2002).
    22 Reclosable Plastic Bags, USITC Pub.801, Inv. No.337-TA-112(Jan. 1977) 资料来源: http://www.access.gpo.gov/su-docs/aces
    23 “灰色市场进口”(Gray Market Importation)也称平行进口((Parallel Importation 指的是在国外制造并且进口的商品,其商标为合法(经过美国厂商的授权),但进口到美国却末得到授权。此种进口产品的价格往往较低(因为价格如果较高就无须进行这种进口)。
    24 19 U.S.C.§1337(a)(1)(B)(i) (August 20, 2002).
    25 Certain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kinless Casings and Resulting Product, USITC Pub.1624, Inv.No.337-TA-148/169(Dec1984).
    26 Eugene T. Rossides, U.S. Import Teade Regulation, 1986, p.353.
    27 Certain Alkaline Batteries, USITC Pub.1616, Inv.No.337-TA-165(Nov.1984).
    28 Certain Braiding Machines, USITC Pub.1435, Inv.No.337-TA-130(Oct.1983).
    29 Certain Airtight Cast-Iron Stoves, USITC Pub.1126, Inv.No.337-TA-69(Oct.1983).
     30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第 25 页。
     31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第 39 页。
    32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第 20 页。
     33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第 20 页。
    34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第 97 页。
    35 《美国法典修正案》(U.S.C.A.)第 35 卷第 282 条。
     36 Rule 210.42.
    37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第 113页。
     38 Rule210.43(b),当事人对行政法官的初步裁决提出审查申请的,应当把自己有异议的全部问题都一并提出;当事人在审查申请中没有提出的问题,将被认为是当事人放弃了对这一问题主张异议的权利,除非 ITC 主动审查。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没有用尽行政救济。
    39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第 22 页。
    40 19 U.S.C. § 1337 (d) (Aug. 2002): "...be excluded from entry into the United States, unless after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uch exclusion upon the public health and welfare, competitive condi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 the production of like or directly competitive artic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U.S. consumers, it finds that such articles should not be excluded from entry."
    41 19 U.S.C. § 1337(i) (2004).
    42 H.R. Conf. Rep. No. 100-576, at 639 (1988), reprinted in 1988 U.S.C.C.A.N. 1547, 1672.
    43 Inv. No. 337-TA-68, June 25, 1981, 3 ITRD 1212, p. 1224.
    44 Certain Coin-Operated Audio-Visual Games, USITC Pub. 1160, Inv. No. 337-TA-87 at 28, 214 U.S.P.Q. 217 (June 1981) (Commission Opinion).
    45 Shaffer v. Heitner, 433 U.S. 186, 200-01 (1977).
    46 Buttfield v. Stranahan, 192 U.S. 470, 492 (1904).
    47 Certain Steel Rod Treating Apparatus, Inv. No. 337-TA-97, 215 U.S.P.Q. 237 (1981) (Commission Opinion) (quoting United States v. 12 200-Foot Reels of Super 8mm. Film, 413 U.S. 123, 125 (1973)).
    48 The C.C.P.A. is the predecessor to the modern Federal Circuit Court of Appeals.
    49 Sealed Air Corp. v. U.S. Int'l Trade Comm'n, 645 F.2d 976, 986 (Fed. Cir. 1981) (italics in original).
    50 19 U.S.C. § 1337 (d)(2)(Aug. 2002).
    51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25 页。
    52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51 页。
    53 19 C.F.R. § 210.19 (2004).
    54 See, e.g., Certain Garage Door Operators, USITC, Inv. No. 337-TA-459 at 2 (Nov. 20 2001) (Order No. 7).
    55 19 C.F.R. § 210.50(a)(4) (2004).
    56 See, e.g., Certain Two-Handle Centerset Faucets and Escutcheons, USITC Pub. 3332, Inv. No. 337-TA-422 at 9 (July 2000) (General Exclusion Order).
    57 See 28 U.S.C. § 2636 (2004).
    58 See, e.g., Certain Universal Transmitters for Garage Door Openers, USITC, Inv. No. 337-TA-497 at 2 (Feb. 17, 2004) (Notice of Commission Determination) (affirming order terminating investigation based on res judicata effect of District Court judgment).
    59 19 U.S.C. § 1337(k)(2)(B) (2004).
    60 19 U.S.C. §1337(j)(3)(Aug. 2002).
    61 在总统审查期满后 30 日内,申诉方可请求保证金全部或部分归其所有,被诉方也可申请返还保证金。参见
    19 C.F.R. §210.50(d)(3)(Nov. 2003)。
    62 19 U.S.C. § 1337 (i)(1)(Aug. 2002).
    63 Andrew S.Newman, "The Amendments to Section 337: Increased Protection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20 L.& Pol’y Int'I Bus.1989, p. 586.
    
    64 19 U.S.C. § 1337(f)(2)(Aug. 2002).
    65 19 C.F.R. §210.21(c)(3)(Nov. 2003).
    66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94 页。
    67 19 C.F.R. §210.21(c)(1)(Nov. 2003)).
    
    68 19 C.F.R. § 210.21(Nov. 2003).
    69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4 页。
    70 19 U.S.C. § 1337(e)(2)(Aug. 2002).
    71 19 U.S.C. §1337(e)(3)(Aug. 2002).
    
    72 19 U.S.C. § 1337(e)(1)(Aug. 2002).
    73 19 U.S.C. § 1337(e)(1)(Aug. 2002).
    74 19 U.S.C. § 1337(e)(2)(Aug. 2002).
     75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
     76 韩立余:《美国外贸法》,法律出版社,1999 年 3 月版,第 360 页。
    77 韩立余:《美国外贸法》,法律出版社,1999 年 3 月版,第 353 页。
    78 利益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体:国内厂商和工人、消费者利益的代表、美国产品出口上和可能受贸易采取的措施影响的货物或服务的工业使用者。
    79 贾无志:《美国外贸法的“337 条款”与 WTO 法》,中国政法大学 2004 年 5 月硕士学位论文,第 7 页。
    80 19 U.S.C.§1337(a)(1)(2)(3)(August 20, 2002).
    81 金丹:《美国贸易法特别 301 条款、关税法 337 条款及 TRIPS 协议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政法大学 4 月硕士学位论文,第 42 页。
     82 陈志雄:《美国关税法 337 条款之剖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年 4 月硕士学位论文,第 6 页。
    83 WTO《关于履行 1994 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 6 条的协定》(简称 WTO《反倾销协议》)第 2 条第 1 款。
     84 王敏:《中美 337 调查贸易摩擦及企业应对策略研究》,河海大学 2007 年 4 月硕士学位论文,第 20 页。
    85日落复审是行政复审的一种特殊情况。根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的规定,任何最终反倾销税,均应自征收之日起,或自涉及对反倾销和损害同时复审的最近一次行政复审之日起 5 年内终止。调查机关在 5 年有效期之内可以自行复审或在该日期之前一段合理时间内由国内行业或国内行业代表提出请求下进行复审。在日落复审的结果产生之前,可继续维持原来裁定的征税措施。
     86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4 页。
     87 王敏:《中美 337 调查贸易摩擦及企业应对策略研究》,河海大学 2007 年 4 月硕士学位论文,第 40 页。
     88 马常娥:《337 调查:中美贸易发展的新障碍及其应对策略》,《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6 卷,第 74-79 页。
     90 李春富:《美国“337 调查”的危害性及应对策略》,《现代企业》,2004 年第 2 期,第 25-26 页。
     91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99 页
    94《企业学会自我保护中国电池获胜 337 调查调查案》,《中华工商时报》2004 年 10 月 10 日。
    95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8 页。
     96 赵囡囡:《介绍美国关税法第 337 条款》,《经济论坛》,2004 年第 8 期,第 120 页。
    97 沈四宝、尚明等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规则解析》第一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8-49 页。
    98 贾无志:《美国外贸法的“337”条款与 WTO 法》,中国政法大学 2004 年 5 月硕士学位论文,第 33 页。
    99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47 页。
    100 由于 337 调查案件比较专业化,所以 ITC 的法官只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
     101 厉宁:《刍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花冠保护条例>的修订——兼析美国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我国企业的对策》,《南京社会科学》,2003 年第 1 期,第 70-73 页。
    1. 张谦:《战略贸易政策论》,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年版。
    2. 薄守省、杨麟、周勇编著:《美国 337 调查程序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3. 韩立余:《美国外贸法》,法律出版社,1999 年 3 月版。
    4. 布鲁斯·E·克拉伯:《美国对外贸易法和海关法》,蒋兆康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5. 王林生、张汉林:《反倾销热点剖析》,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6. 罗昌发:《美国贸易救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 4 月第 1 版
    7. 黄胜强、蒋兆康、贾午光译:《美国关税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12月版。
    8. 黄东篱:《国际贸易法——经济理论法律案例》,法律出版社,2003 年 8 月版。
    9. 田忠法主编:《WTO 公平贸易案例评析》,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版。
    10. 陈丽娟:《欧洲共同体贸易法》(增订二版),五南图书出版社,2005 年 7 月二版。
    11. 沈四宝、尚明等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规则解析》第一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2. 蔡春林、高维新、杜耀武、陈炳瑞主编:《贸易救济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年 8 月版。
    1. 贾无志:《美国外贸法的“337 条款”与 WTO 法》,中国政法大学 2004 年 5 月硕士学位论文。
    2. 金丹:《美国贸易法特别 301 条款、关税法 337 条款及 TRIPs 协议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政法大学 2005 年 4 月硕士学位论文。
    3. 陈志雄:《美国关税法 337 条款之剖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年 4 月硕士学位论文。
    4. 王敏:《中美 337 调查贸易摩擦及企业应对策略研究》,河海大学 2007 年 4 月硕士学位论文。
    5. 马常娥:《337 调查:中美贸易发展的新障碍及其应对策略》,《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6 期。
    6. 厉宁:《刍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花冠保护条例>的修订——兼析美国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我国企业的对策》,《南京社会科学》,2003 年第 1 期,第 70-73页。
    7. 易艳:《美国贸易法 337 条款研究》,西南政法大学 2005 年 4 月硕士学位论文。
    8. 杨卓:《美国 337 条款及中国企业对策的研究》,吉林大学 2004 年 11 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9. 潘长河:《论美国关税法 337 条款制度的特殊贸易救济性》,中国政法大学 2005年 4 月硕士学位论文。
    10. 周然:《论美国 337 调查程序及其应对措施》,中国政法大学 2006 年 11 月硕士学位论文。
    11. 陈文波:《337 条款研究》,西南财经大学 2005 年 4 月硕士学位论文。
    12. 陈子谦:《美国 337 条款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年 5 月硕士学位论文。
    13. 马卫华,宋睿:《美国<关税法>337 条款探析》,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3 期:第 117-120 页。
    14. 姚新超:《论美国贸易法“337 条款”对知识产权的边境保护》,载《科技与法律》1996 年第 1 期:第 66-70 页。
    15. 李涛:《“中国制造”的困境与出路——美国<贸易法>“337 条款”知识产权壁垒的挑战》,载《电子知识产权》2004 年第 3 期:第 20-23 页。
    16. 叶丽娟:《美国新型贸易壁垒及其应对策略——以美国对华出口品“337 调查”为中心的分析》,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4 期:第 54-56页。
    17. 赵囡囡《:介绍美国关税法第“337 条款”》,载《经济论坛》2004 年第 4 期:第 119-120页。
    18. 李巍:《对美国关税法第 337 条款的剖析》,在《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7 年第 5 期:第 108-114 页。
    19. 周孜治、廖圣强、陈炽、Hamiltom Loeb:《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关税法 337 条款调查》,载《标准与知识产权》2004 年第 8 期:第 49-53 页。
    20. 江琳:《美国的知识产权诉讼(337 条款)及中国企业如何降低专利侵权风险》,载《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3 年第 12 期:第 23-26 页。
    21. 李雅茜:《警惕“337”大棒》,载《中国海关》2004 年第 6 期:第 34-36 页。
    22. 刘鹏、赵丽敏:《“中国制造”的最大隐患:337 条款》,载《经济论坛》2004 年第5 期:第 140-141 页。
    23. 李万强:《美国进口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337 条款及其新发展》,载《外国经济与管理》1997 年第 9 期:第 20-23 页。
    24. 孟飞、屠晓光、周觅:《从应诉到胜诉 中国电池直面美国 337 调查案》,载《WTO经济导刊》2004 年第 12 期:第 32-40 页。
    25. 李万强:《浅议美国贸易法中的 337 条款》,载《国际经济合作》1996 年第 2 期:第 54-57 页。
    26. 卢立岩:《从“特别 301”条款到“337 条款”看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变化》,载《经济师》2004 年第 7 期:第 73-74 页。
    27. 罗雪峰、牛方礼:《“337”博弈》,载《中国对外贸易》2004 年第 10 期:第 16-20页。
    28. 景跃军:《美国日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比较及其启示》,载《人口学刊》2004 年 3月期:第 8-12 页。
    29. 张玉蓉、刘平:《由美国“337”条款对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看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载《电子知识产权》2002 年第 12 期:第 28-30 页。
    30. 孙欣:《“337 条款”的中国对策》,载《法律与生活》2004 年第 21 期:第 13-14 页。
    31. 李怀政:《我国三大贸易伙伴队华实施贸易救济的比较与思考》,载《国际贸易问题》2004 年第 4 期:第 32-35 页。
    32. 陆建明:《浅谈“337 条款”》,载《经济工作导刊》2003 年第 24 期:第 10-11 页。
    33. 于永达:《美日贸易摩擦及各自的对策》,载《当代亚太》1999 年第 10 期:第 50-54页。
    34. 蒲华林:《解析入世后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载《对外经贸实务》2004 年第 7期:第 7-9 页。
    35. 李春富:《美国“337 条款”的危害性及应对策略》,载《现代企业》2004 年第 2 期:第 25-26 页。
    36. 厉宁:《刍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修订——兼析美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及我国企业的对策》,载《南京社会科学》2003 年第 1 期:第 70-73页。
    37. 余翔:《法理之间——美国 337 条款与 WTO 争端解决程序之冲突》,载《国际贸易》1997 年第 4 期:第 55-56 页。
    38. 王春燕:《解读美国“337 条款”及其防范》,载《山东纺织经济》2007 年 2 期:第22-23 页。
    39. 肖明、马冬鸣:《美国关税法 337 条款之法律解析及应对策略》,载《经济研究参考》2007 年第 2 期:第 50-52 页。
    40. 廉思、万勇:《美国关税法 337 条款与 TRIPs 协议》,载《世界知识产权》2006年第 3 期:第 86-90 页。
    41. 苑金生:《善用法律武器成功应对“337”——中国地板行业应对美国“337”调查案获得首胜的前后》,载《中国建材》2007 年第 3 期:第 80-82 页。
    42. 沈伟、张宁:《试论美国联邦贸易法 337 条款的矛盾性——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为线索》,载《现代法学》1997 年第 6 期:第 95-99 页。
    43. 杨丹丹:《由 337 调查引发队行业协会作用的思考》,载《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第 5 期:第 31-32 页。
    44. 佚名:《企业学会自我保护中国电池获胜 337 调查调查案》,《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月 10 日。
    1. Lisa Barons, "Amending Sec.337 to Obtain GATT Consistency and Retain Bordet Protection", 22 L.& Polylnt'1 Bus, 1991, p. 293.
    2. Trade Act of 1974.
    3. Tariff Act of 1992.
    4. Trade Agreement Act of 1979.
    5. H.R. Conf. Rep. No. 100-576, at 639 (1988), reprinted in 1988 U.S.C.C.A.N. 1547, 1672.
    6. Shaffer v. Heitner, 433 U.S. 186, 200-01 (1977).
    7. Certain Coin-Operated Audio-Visual Games, USITC Pub. 1160, Inv. No. 337-TA-87 at
    28, 214 U.S.P.Q. 217 (June 1981) (Commission Opinion).
    8. Buttfield v. Stranahan, 192 U.S. 470, 492 (1904).
    9. 19 C.F.R. § 210.19 (2004).
    10. Certain Garage Door Operators, USITC, Inv. No. 337-TA-459 at 2 (Nov. 20 2001) (Order No. 7).
    11. Sealed Air Corp. v. U.S. Int'l Trade Comm'n, 645 F.2d 976, 986 (Fed. Cir. 1981) (italics in original).
    12. 19 U.S.C. § 1337 (d)(2)(Aug. 2002).
    13. Gary M. Hnath,“General exclusion orders under section 337”,25 Nw.J.Int’l L.& Bus,2005,p.349.
    14. Jack Q. Lever, Jr.,“Unfair methods of competition in import trade: actions befor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41 Bus.Law.,1986,p.1165.
    15. John W. Rogers. , “The demise of section 337’s GATT-legality” , E.I.P.R., 1990,p.275-284.
    16. Anne L. Spangl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import trade: making section
    337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43 Hastings L.J.,1991,p.217.
    17. Ralph A. Mittelberger,“Changes in section 337 as a result of the GATT-implementing legislation”,22 AIPLA Q.J.,1994, p.465.
    18. Margo A. Bagley,“Using section 337 of the tariff act of 1930 to block materially different gray market goods in the common control context:are reports of its death greatly exaggerated?”,44 Emory L.J., 1995,p.1541.
    19. William P. Atkins,“Appreciating 337 actions at the ITC: a primer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and procedures at the 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5 U.Balt.Intell.Prop.L.J., 1997,p.103.
    20. Scott Hewett,“Section 337 and the WTO: can GATT panel precedent predict thefuture?”,3 U.C.Davis J.Int’l L.& Pol’y, 1997,p.57.
    21. Joel W. Rogers, Joseph P. Whitlock,“Is section 337 consistent with the GATT and the TRIPS agreement?”, 17 Am.U.Int’l L.Rev.,2002,p.459.
    22. Vivek Koppikar,“Evaluat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s section 337 investigation”,86 JPTOS,2004,p.432.
    23. Holly D. Kozlowski., “patent-based suits at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following the 1988 amendments to section 337”,EIPR,1990, p.58-65.
    24. Kevin C. Kennedy,“presidential authority under section 337, section 301, and the escape clause: the case for less discretion”,20 Comell Int’l L.J.,1987,p.127.
    25. Robert A. Caplen, Esq.,“recent trends underscor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review of initial determinations and federal circuit appeals from final commission determinations under section 337 of the Tariff Act of 1930”,17 Fordham Intell. Prop. Media & Ent. L.J.,2007,p.337.
    26. Robert S. Swecke,“USITC LAW is amended to strengthen section 337 protection”,EIPR, 1989, p.95-98.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网站:http://www.usitc.gov/trade_remedy/int_prop/index.htm
    美国普查局网站:http://ww.census.gov/
    世界贸易组织 WTO 网站:http://www.wto.org/
    英文法律资讯网站:http://www.findlaw.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gpj.mofcom.gov.cn/static/cp/d/cp.html/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站:http://www.customs.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www.sipo.gov.cn/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http://www.caca.gov.cn/
    中国知识产权网:http://www.cnipr.com/
    中国专利信息网:http://www.patent.com.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