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中诈骗案的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迅速向前发展,社会财富极大地增加。我国刑法第266条专门设立了诈骗罪这一侵犯财产罪类型,旨在保护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的概念几乎统一,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虽然刑法有专条详列,但在认定诈骗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争议和分歧。而正确认定诈骗罪的主体,对诈骗犯罪的定罪量刑至关重要。
     本文由张文中等人的诈骗案件入手,首先简述案件的基本情况及审判结果,从而指出控辩审三方在案件认定中存在的争议与重大分歧意见。随后重点从这三个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第一,阐述诈骗罪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及相互关系,详细分析本案是否具备这些要件,是否存在诈骗的事实;第二,对单位犯罪的定义进行解释,提出认定中各方存在的不同意见,并结合本案进行分析,研究本案被告人是否属于单位犯罪;第三,分析我国对单位实施的诈骗犯罪处罚的特点及具体的处罚方式,认定能否以诈骗罪追究单位的主管人员刑事责任的问题。最后,通过对法院的判决结果的评析,引出在认定诈骗罪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犯罪主体进行反思与完善,旨在对加快有关立法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With the ahea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social constantly and rapidly,the wealth of society is greatly increased. Section266of the Criminal Law of China specially set up to the crime of defraud—crimes against property, aimed at protecting the public and private property ownership. The concept of defraud is almost uniform, the behavior that for the purpose of the illegal possession, fictional facts or hiding the truth, to defraud the relatively large amounts of public and private property.Although the Criminal Law has specifically set out, a lot of controversy and difference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to defraud. Correctly identified the main body of the Corruption Crime is critical to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of the crime.
     The article start by Zhang Wenzhong-fraud cases,first summarized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he outcome of the trial in the case,then point out the three parties of the control,the defense and the judge in the case identified that exists the controversy and major differences. Subsequently focusing on these three questions to start to analyze: First, elaborated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mutual relations of the objective aspect in the fraud crime,detailed analysis of whether the case with these elements,the fact that the existence of fraud.Second, explained the definition of Unit Crime, put forward different views exist in recognizing, combined with the case to analyze, study on whether the accused belong to the unit crime.Third, analysis of the punish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ecific forms of the fraud implemented by the unit in China,identified the problem whether shall be investigated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unit executives to the fraud crime.Finally, through carries on the evaluation to the court decision reason, leads to the main problems which in the crime of defraud exists, and for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riminal subject, is for the purpose of to speeding up the related legislation advancement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引文
1案例来源: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衡刑初字第22号判决书。
    1张明楷:《刑法学》(第3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735页。
    1刘明祥:《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3页。
    2陈立:《经济犯罪理论与实务》,中国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7页。
    1参见刘明祥:《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8-219页。
    1参见“当前惩治经济违法违纪犯罪丛书”编委会编:《当前诈欺违法违纪犯罪的政策法律界限与认定处理》,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第15页。
    1参见张明楷:“论诈骗罪中的财产处分行为”,载《武大刑事法论坛》(第一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4页。
    2参见赵廷光:《中国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参见张明楷:“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第69页。
    2非法占有目的的原文为“不法领得的意思”。
    1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2参见张明楷:“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及认定”,载张仲芳主编:《刑事司法指南》(总第23集),法律Ⅲ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3参见甘雨沛等:《犯罪与刑罚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71页。
    1朗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解释》,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
    2陈兴良主编:《刑法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
    3周道鸾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22页。
    4阮方民:《论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从》,法律出版社,第47页。
    1王晨著:《诈骗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97-98页。
    2参见张明贵、毛劲:“单位可以成为诈骗罪的主体”,载《检察日报》2005年3月7日。
    1张志勇:《诈骗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250页。
    1参见沙君俊:《合同诈骗罪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00页。
    2张志勇:《诈骗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页。
    1参见边沁:《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页。
    2参见张明贵、毛劲:“单位可以成为诈骗罪的主体”,载《检察日报》2005年3月7日。
    1参见甘雨沛等主编:《犯罪与刑罚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65-666页。
    1参见龚培华:《单位能否构成诈骗罪主体》,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1期,第45-48页。
    [1]赵秉志.新刑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张智辉.犯罪学[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高铭暄.中国惩治经济犯罪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4]高铭暄.新编中国刑法学(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6]徐武生.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7]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王晨.诈骗犯罪的定罪与量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9]王晨.诈骗犯罪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10]赵俊新.诈骗犯罪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11]赵秉志.诈骗罪专题整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12]赵秉志.侵犯财产罪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13]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下)[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14]刘明祥.财产罪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5]赵廷光.中国刑法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16]王作富.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马克昌.经济犯罪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18]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9]祝铭山.诈骗罪[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20]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1]陈立.财产、经济犯罪专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2]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3]刘白笔.法人犯罪论[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
    [1]毛卓俊.论诈骗罪中的“错误处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6).
    [2]王延祥.如何认定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J].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3期。
    [3]卜维义.法人犯罪及其双层机制与两罚制[J].经济与法,1991,(6).
    [4]许海波.论单位犯罪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5).
    [5]周光权.新刑法单位犯罪立法评说[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2).
    [6]龚培华.单位能否构成诈骗罪主体[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1).
    [7]陈增宝.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方法探究[J].人民检察院,2004,(5).
    [8]李景光,丁理.论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承担[J].湘潭大学学报,2007,(4).
    [9]刘超.浅谈诈骗罪中的“自愿交付”行为[J],法制与社会,2010,(12).
    [10]陈健.单位犯罪的适用及认定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2008,(7).
    [11]刘明祥.论诈骗罪中的财产损害[J].载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
    [12]黎宏.单位犯罪的若干问题新探[J].河北法学,2004(4).
    [13]陈兴良.单位犯罪:以规范为视角的分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14]操武斌.司法实务中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J].学理论,2010,(9).
    [15]张文,贾爱英.关于单位犯罪的儿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16]陈敏.论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7]程勇,高淑鹏.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18]潘海滨.小议单位犯罪之界定[J].法学研究,2010,(9).
    [19]邓中文.诈骗罪的司法认定[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
    [20]马晶.共同犯罪身份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10).
    [21]封雯.论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J].海南大学学报,2010,(1).
    [22]张明楷.论诈骗罪的欺骗行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3).
    [23]陈欢.诈骗罪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