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5mm先进班组武器自动机运动控制技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5mm先进班组武器自动机运动控制技术是“先进班组武器系统”科研课题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自动机运动速度的有控调节,提高自动机运动稳定性,确保25mm先进班组武器的射击精度
     为了实现自动机运动速度的控制,研究设计了自动机运动控制总体方案,其中包括可调节运动阻力的磁流体缓冲装置、枪管速度传感器、控制电路,并对相关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枪管速度传感器,采集发射时的后坐速度信号,经控制系统的对比和解算,确定磁流体缓冲装置的励磁电流,改变磁流体介质的动力粘度,调节自动机运动阻力,可以有效地减小自动机前冲击发速度的波动。
The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 movement of bolt is part of research project of advanced crew served weapon. The stability of the movement of bolt is enhanced and the accuracy of firing of 25mm advanced crew served weapon is ensured by adjusting the velocity of bolt.
    For controlling the velocity of bolt, the overall scheme of the movement control of bolt is designed, including an adjustable magnetic liquid buffer for adjusting the movement resistance, a velocity sensor on the barrel and control circuit . The related mechanism is analyzed.
    As the study shows, the signal of recoil velocity is selected by the velocity sensor, then the electric current of magnetic liquid buffer is confirmed through the contrast and calcul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movement resistance is adjusted by changing the viscosity of magnetic liquid medium, so the velocity fluctuation of bolt is reduced effectively.
引文
[1]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先进班组武器系统技术研究项目组
    [2] 李伟如.设计与命中的科学.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4
    [3] 欧学炳,殷仁龙.自动武器结构设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4] 甘高才.自动武器动力学.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0
    [5] 华恭,伊玲益.火炮自动机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1976
    [6] 程刚.浮动原理应用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硕士论文,1993
    [7] 李佐米.25mm浮动自动炮计算机辅助分析.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硕士论文,1993
    [8] 廖玉峰.自动机后坐能量的计算机测控技术.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硕士论文,1995
    [9] 王祖尧.浮动机参数的优化设计.南京工大学图书馆.硕士论文,1987
    [10] 杨叔子,杨克冲.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4
    [11] 顾晓辉.测试技术.南京:南京理工大学,1997
    [12] 徐燕侯,郭长铭.理论力学(修订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
    [13] 黄贤武,郑筱霞.传感器实际应用电路设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14] 何希才.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15] 中国计量出版社组.新编电子电路大全(第4卷).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16] 贾伯年,俞朴.传感器技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17] YN338型系列智能数字式转矩转速传感器选型手册.北京三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8]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19] [日]小柴典居.放大电路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0] 王楚,余道衡.电路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1] 李青,潘岚.电路与电子技术教程.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22] 余道衡,徐承和.电子电路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3] 周航慈,饶运涛.单片机程序设计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6
    [24] 陈宝江.MCS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5] 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7).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9
    [26] 杨光友,朱宏辉.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7] 万福君,潘松峰.单片微机原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第二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28] 吴金戌,沈庆阳.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9] 颜永军,李梅.Protel99电路设计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0] 杨志亮.Protel 99se电路原理图设计技术.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31] 刘惟信.机械可靠性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2] 徐爱钧,彭秀华.单片机高级语言C51Windows环境编程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3] 王幸之,王雷.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34] 老虎工作室.电路设计与制版——Protel 99入门与提高.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5] 高联辉.磁路和磁铁器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36] 王以真.实用磁路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7] 龚绍文.磁路及带铁心电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8] 孙传友,孙晓斌.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39] 李建良,蒋勇.计算机数值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40] 霍俊仪.20mm榴弹空中运动特性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硕士论文,2003
    [41] 刘松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42] [日]雨宫好文,佐藤幸男.信号处理入门.北京:科学出版社,OHM社,2000
    [43] 余淼,廖昌荣,李立新等.磁流变减振器控制研究.化学物理学报.2001(10):606-611
    [44].关新春,欧进萍.磁流变耗能器的阻尼力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振动与冲击.2001(10):5-8
    [45].康鸿业,赵海燕等.关于磁性液体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功能材料.1993(24):402-406
    [46] 王东鹏,袁哲仪等.磁流体在刀具在线监测中的应用可能性研究.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4(8):12-13
    [47] 刘同冈,刘玉斌等.磁流体用于旋转轴液体密封的研究.润滑与密封.2001(1):29-31
    [48].[荷]Katsuto NAKATSUKA著,许孙曲译.磁流体在隔振台阻尼器中的应用.振动、测试与诊断.1989(1):55-58
    [49] 张建成,陈建文,王爱玲等.磁流体的粘滞特性及其应用.东北大学学报.1994(10):490-494
    [50] 司鹄,彭向和.磁流变材料的粘滞性模型.重庆大学学报.2001(5):45-47
    [51] 宋国庆,董新平等.磁流体水平传感器的研究.传感器技术.1999年第18卷3期:27-29
    [52] 王瑞金.磁流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新技术新工艺.2001(10):15-18
    
    
    [53] 吴轶,周云,杨春.磁流体减震器的研究与应用.广东土木与建筑.2001(6):27-30
    [54] 王修勇,陈政清等.斜拉桥拉索风雨振控制的智能阻尼技术.振动与冲击.2002年21卷3期:26-30
    [55] 刘惟信.机械最优化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第2版
    [56] 张九明.机械优化设计基础.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57] 杨志伊,王坤东.一种新型磁流体粘度测试系统的研制.物理测试.2003年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