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小学社会科课程与公民教育初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社会近代化的产物。社会科课程是公民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许多国家都把小学社会科视为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公民教育课程。目前我国在小学也开设了社会课程,不过对于社会课程与公民教育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意在全面论述国外小学社会科课程的公民教育理念,明确小学社会科的课程目标就是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小学社会课程的建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章“公民与公民教育”,从现代公民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说明社会科课程是公民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之后选取美国、日本和中国三国社会科课程的开设与发展情况,具体说明各国的社会科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有变化,但适应社会变革、培养合格的公民素质始终是社会科教育的核心任务。
     第二章“国外小学社会科课程的定位”,主要运用美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的社会科课程标准,集中阐释小学社会科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社会的合格公民。培养学生具有全球意识,热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成为有文化、负责任、有行动能力的公民,是各国小学社会科课程的共同追求。
     第三章“小学社会科课程的设计与公民教育的有效性”,从小学社会科的课程目标、教科书内容和学习指导方式这三个方面,全方位地论述社会科课程如何有效地进行公民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素质。研究国外小学社会科课程的这些成熟经验,可以为我国小学社会课程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第四章“我国小学社会课程的定位”,在阐明国外小学社会科是公民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说明我国小学社会课程也应该围绕公民教育的目标,为培养我国合格的公民服务。历史上我国小学社会课程已经积累了一些公民教育的有益经验,不过现在要切实有效地推进公民教育也面临着许多困惑。如何围绕公民教育目标健全我国小学的社会课程体系,值得认真研究。
Modern citizenship education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Social Studies results form the development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has become a core curriculum, which is parallel to Language, Mathematics, Foreign language and Science in many countries. Now China also established Social Studie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s to Social Studie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In view of the above-mentioned situations, this thesis intends to dissertate that the aim of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abroad is to develop citizenship,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on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China.
    Chapter one is citizen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By examin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citizenship education, it shows that Social Studies results form the development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en taking Social Studies in America, Japan and China for example, it specifies that Social Studies in many countries changed a lot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but its core task remains to accommodate with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 excellent citizenship.
    Chapter two is the aim of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overseas. Centralizing on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Standard of America, Japan, Canada and England, it clarifies that the core purpose of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s to develop citizenship. To develop citizen who has global idea, love nat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own knowledge and responsibility and action ability, is the common pursuit for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each country.
    Chapter three is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the validity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From curriculum aim, textbook content and study method of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t thoroughly demonstrates that Social Studies can promote citizenship education effectually. Studying these mature experiences can bring some beneficial clues to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China.
    Chapter four is the orientation of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China. After illustrating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abroad is the most important citizen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it suggested that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China also should center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serves citizen development. Our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has accumulating some available experiences in history, but nowadays its development faces many perplexities. How to perfect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China is worth researching carefully.
引文
1.《加拿大魁北克省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1—6年级)》,1983年版。
    2.《加拿大艾伯塔省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1—6年级)》,1990年版。
    3.《美国新墨西哥州社会科课程标准(幼儿园至12年级)》,1992年版。
    4.《美国俄亥俄州社会科课程标准(幼儿园至12年级)》,1994年版。网址:http://putwest.boces.org。
    5.《美国国家社会科课程标准(幼儿园至12年级)》,1994年版。网址:http://www.ncss.org。
    6.《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历史—社会学科课程标准(幼儿园至12年级)》,1994年版。
    7.《美国科罗拉多州历史课程标准(幼儿园至12年级)》,1995年版。
    8.《美国科罗拉多州公民课程标准(幼儿园至12年级)》,1995年版。
    9.《美国爱达荷州技能范围与顺序指南·社会科(幼儿园至6年级)·技能目标与评价方法范例》,1997年版。
    10.《美国马萨诸塞州历史与社会科课程标准框架(幼儿园至12年级)》,1997年版。网址:http://www.doe.mass.edu。
    11.《加拿大安大略省社会科(1—6年级)、历史地理(7—8年级)课程标准》,1998年版。网址:http://www.edu.gov.on.ca。
    12.《日本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社会》,1998年版。
    13.《日本初中社会科学习指导要领》,1998年版。
    14.《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历史课程标准(4—5学段)》,1999年版。网址:http://www.boardstudies.nsw.edu.au。
    15.《美国国家历史科课程标准(幼儿园至12年级)》,1999年版。网址:http://sscnet.ucla.edu。
    16.《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社会科课程标准(幼儿园至12年级)》,1999年版。网址:http://www.nde.state.ne.us。
    17.《英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5—16岁)》,1999年版。网址:http://www.nc.uk.net。
    18.《英国国家公民课程标准(5—16岁)》,1999年版。网址:http://www.nc.uk.net。
    19.《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5—16岁)》,1999年版。网址:http://www.nc.uk.net。
    20.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地理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2.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思想品德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3.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自然·社会·常识·卫生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4.《美国北达科他州社会科课程标准(幼儿园至12年级)》,2000年版。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赵中建编:《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赵中建选编:《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2.赵亚夫编著:《日本学校社会科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3.李稚勇、方明生主编:《社会科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张茂聪主编:《国内外小学社会科教学理论与研究》,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版。
    35.朱慕菊主编:《走近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6.高峡、赵亚夫主编:《新课程与新教学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7.沈晓敏主编:《社会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8.赵亚夫等编著:《国外历史教育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9.(美)法丽丝著,张谊、王克译:《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实践》,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40.(美)萨维奇、(美)阿姆斯特朗著,廖珊、罗静等译;《小学社会课的有效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1.(美)威尔顿著,吴玉军等译:《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策略》,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42. John Jarolimek, Social studie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Seventh Edition), New York : Macmillan ; London : 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 1986.
    43. Fred Stopsky, Sharon Shockley Lee, Social studies in a global society, Albany, N.Y. : Delmar Publishers, 1994.
    44.洪光磊:《学会在社会中生存——美国小学“社会科”的课程、教材与教学》,《外国教育资料》1993年第5期。
    45.叶立群、唐磊:《日本中小学社会科的诞生和演变》(待续),《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第2期。
    46.叶立群、唐磊:《日本中小学社会科的诞生和演变》(续完),《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第3期。
    47.沈晓敏:《战后日本社会科教学大纲的演变》,《外国教育资料》1995年第6期。
    48.方稚芳:《韩国小学社会科课程》,《台湾教育》1995年12月。
    49.赵亚夫:《试析日本社会科(历史)教育学的理论建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5期。
    50.高峡:《社会课教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实验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2期。
    51.沈晓敏:《追求“自我深化”的社会科教育——日本社会科问题解决学习的理论》,《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5期。
    52.沈晓敏:《社会科的教材开发——问题解决学习的方法》,《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6期。
    53.赵亚夫:《日本小学社会科的学科概念和特性》,《北京教育》1998年第11期。
    54.赵亚夫、张世宏:《日本小学社会科的教育目标与课程内容》,《北京教育》1998年第12
    
    期。
    55.赵亚夫:《日本小学社会科的学习形态与教材观念》,《北京教育》1999年第1期。
    56.赵亚夫、李建红:《美国学校社会科教育的诞生与发展(1916~1983)》,《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
    57.(日)松尾正幸著,赵亚夫译:《日本小学社会科教育的目的》,《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2期。
    58.赵亚夫、李建红:《日本小学社会科的学习指导内容与方法》,《北京教育》1999年第2期。
    59.黄燕:《从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看小学综合社会课程》,《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4期。
    60.张肇丰:《中小学社会学科综合课程研究(上、下)》,《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4、5期。
    61.沈晓敏:《日本小学社会科教科书述评——东京书籍版、大阪书籍版、光村图书版的比较》,《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2期。
    62.赵亚夫:《试析“社会”综合课的课程理念与内容设计方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4期。
    63.高峡、杨莉娟:《社会课程与教学一体化改革的研究与实验》,《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5期。
    64.李莉:《对我国小学社会课程建设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65.汪霞:《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上、下)》,《学科教育》2000年第12期。
    66.赵亚夫:《试论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知识整合原理》,《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增刊。
    67.贾美华:《社会课教学与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调查分析》,《学科教育》2001年第1期。
    68.汪凌:《英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界定》,《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期。
    69.贾美华、宗福衡:《小学〈社会〉课程研究与教学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7期。
    70.赵亚夫:《社会课程的存在与发展基础》,《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7期。
    71.韩雪:《90年代美国社会科课程的发展态势》,《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
    72.赵亚夫:“国外社会科中的历史教育”,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1、2期合刊。
    73.丛立新:《公民教育与小学社会课》,《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2期。
    74.高峡、赵亚夫:《小学社会课程的基础和理念》,《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第3期。
    75.韩雪:《美国社会科课程的历史嬗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6期。
    76.高峡:《社会科和公民素养教育——从美国和日本社会科的建立谈起》,《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9期。
    77.沈晓敏:《从教科书看美日社会科教育的共同特点——我国人文社会课程的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9期。
    78.吴瑞祥:《美国社会科教科书评述》,《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2期。
    79.高峡、赵亚夫:《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思路》,《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4期。
    80.赵亚夫:《小学综合课程的新探索》,《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4期。
    81.赵亚夫:《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单元设计》,《学科教育》2003年第5期。
    82.赵亚夫:《论我国社会课的终结与再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