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个案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兴趣小组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对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结成的小组实施有指导的活动,本质上是学校选修课的一种形式。兴趣小组活动在给学生创造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愿地选择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践中,兴趣小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其改进措施的探讨基本上是经验型的,缺少从历史背景出发,以个案为对象,对兴趣小组活动的发展进行深入地研究。
     论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一所小学为个案对象,对该所小学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历程进行梳理,对发展中的经验与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为正确认识兴趣小组活动在学校课程中的价值,改进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提供一个思考的视角。
     论文界定了兴趣小组活动的内涵,论述了中小学兴趣小组活动在我国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价值追求与实施状况,并探讨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兴趣与自由、兴趣与努力、兴趣与指导等兴趣小组活动研究的核心问题。
     论文呈现了一所小学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历程,阐述了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该所小学在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加强兴趣小组活动的管理、促进学生兴趣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并揭示了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论文探讨了兴趣小组活动在价值追求、选择与规范,兴趣与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学校兴趣小组活动的行动建议:旨在发展学生兴趣;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加强规范,为学生的兴趣发展指明方向;处理好兴趣小组活动与学校其他课程的关系。
Interest Teams' activities, conducted by students with similar interes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ctually are one of elective programs in school. Interest Teams'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 role in creating a comfortable and inspir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are able to take part in any activity as they like, which will enhanc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meaningful to do a research on it.
     This paper focuses on Interest Teams' activitie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as a case. By carrying up the history of these activities, this school's effort to enlarge the area of students' choice, to conduct these activities more effectively, to upgrad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is revealed. Additionally, to refine these activities both good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are analyzed and some key issue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variety of interest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ests and freedom, interests and effort, interests and guidance.
     Based on the work above, lots of suggestions are concluded: the developments of students' various interests should be viewed as the aim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activities; students should get more choices using the source of school program; the teachers' guidance should be more effective by establishing some regulation; and these activities should cooperate with other school programs.
引文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2]杨义:《新课程标准:权威有说法》,《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3日第3版。
    [3]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13页。
    [1]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2]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第199页。
    [3]李臣之:《活动课程规范化问题探讨》,《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1]林重新:《教育研究法》,杨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428页。
    [2]中正大学教育研究所主编:《质的研究方法》,丽文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40页。
    [3]叶重新:《教育研究法》,心理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97页。
    [4]林重新:《教育研究法》,第428页。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9页。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第290-297页。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第402页。
    [1]约翰·杜威著,赵祥麟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
    [2]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76页。
    [3]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年第1期。
    [4]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403页。
    [5]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1]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编:《心理学百科全书》(第1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69页。
    [2]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46页。
    [3]袁运开主编:《简明中小学教育辞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7页。
    [4]王国林、高文娟主编:《中国学生教育管理辞典》,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595页。
    [5]徐洪涛:《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人民教育》1983年第11期。
    [6]吕型伟:《创建两个渠道并重的教学体系,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上海教育》1984年第1期。
    [1]祝洪喜主编:《汉英教育词汇》,中国国家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第67页;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7-28页。
    [2]德·朗特里编,陈建平等译:《西方教育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93页。
    [3]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修订版,第422-423页。
    [4]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1]刘克兰:《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125页。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86页。
    [3]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78页。
    [4]白月桥:《九年义务教育学制课程纵横比较与实施建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1页。
    [5]杨金玉:《活动课程简论》,《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第8期。
    [6]李臣之:《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7]李臣之:《活动课程规范化问题探讨》,《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8]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第25页。
    [9]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10]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第73-74页。
    [1]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第59页。
    [2]吴刚平编著:《学校课程管理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3]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5页。
    [4]《外国教育丛书》编辑组编:《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际》,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09页。
    [5]校本课程最大的生命力是学生的兴趣——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漷:http://qqkjz.com/Article/kglw/200609/4411.html。
    [6]施良方:《课程理论》,第126页。
    [1]陆士桢、魏兆鹏、胡伟编著:《中国儿童政策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2页。
    [2]白月桥:《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1]绍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绍兴文史资料第8辑》,第110页。
    [2]连瑞庆主编:《课外活动与人才培养》,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220页。
    [3]连瑞庆主编:《课外活动与人才培养》,第243页。
    [4]《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中等教育部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6页。
    [1]连瑞庆主编:《课外活动与人才培养》,第220页。
    [2]腾大春:《中小学课外活动》,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转引自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11页。
    [3]李相助、徐君梅、徐君藩:《课外活动》,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2页。
    [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626页。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第198-199页。
    [2]南京市鼓楼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鼓楼文史 第7辑》,第126页。
    [3]江苏省句容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句容文史资料第11辑》,第13页。
    [4]《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2页。
    [5]徐洪涛:《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人民教育》1983年第11期;吕型伟:《创建两个渠道病重的教学体系,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上海教育》1984年第1期。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第469页。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85-1986),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页。
    [3]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第471页。
    [4]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课外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内部交流材料1986年1月,第23-28页。
    [5]《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85-1986),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
    [6]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课外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第24-45页。
    [1]盛家杰:《课外活动研究综述》,《教育实践与研究》1990年第4期。
    [1]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
    [2]参见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第282-295页;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2-56页。
    [3]课程教材研究所编:《活动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142页。
    [4]廖哲勋、郭元祥主编:《小学活动课程设计》,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页。
    [5]徐济华、刘长安:《从兴趣小组活动的成功看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可能性》,《生物学杂志》1996年第3期。
    [6]陈建保:《浅谈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若干误区》,《教学与管理》1998年第5期。
    [1]陈侠:《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5-326页。
    [2]刘淑红:《20年来我国活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趋》,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毕业论文,第25页。
    [1]张华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Ⅳ页。
    [2]吴刚平编著:《学校课程管理实务》,第97页。
    [3]何讯:《研究性学习与兴趣小组活动课教学创新》,《理论研究》2002年第1期。
    [4]徐玉珍:《学校本位的课程设计:原则和策略》,《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
    [1]吴刚平编著:《学校课程管理实务》,第87页。
    [2]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办公室:《上海市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32页。
    [1]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第206-207页。
    [2]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42页。
    [3]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46页。
    [4]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56页。
    [5]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第199页。
    [6]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56页。
    [1]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第210页。
    [2]吴研因,吴增芥编:《新中华小学教学法》,新国民图书社1934年版,第52页。
    [3]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页。
    [1]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第147页。
    [2]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23页。
    [3]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第116页。
    [4]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81页。
    [5]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第121页。
    [6]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第143-144页。
    [1]张小平编著:《教子成龙100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2]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第157页。
    [3]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第131页。
    [4]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第195页。
    [1]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第183页。
    [2]腾大春:《中小学课外活动》,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转引自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第221页。
    [3]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第127页。
    [1]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第122页。
    [2]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第175页。
    [3]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第187页。
    [4]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第196页。
    [1]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第193页。
    [2]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第194页。
    [3]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第128页。
    [4]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第128页。
    [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史志研究室编:《上海市学校概况》,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28页。
    [1]《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试行)》,《教学管理》1997年第2期。
    [2]卞松泉、胡惠闵主编:《‘学会关心学生'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第413页。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第413页。
    [2]范树成:《美国的并行课程》,《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年第2期。
    [3]钟启泉、罗厚辉主编:《课程范式的转换——上海与香港的课程改革》,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62-363页。
    [1]胡惠闵主编:《小学教育问题研究——解读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页。
    [1]曾德琪:《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问题与改革》,《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2期。
    [2]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第405页。
    [3]Frederick,R.W.,The Third Curriculum,pp.32-46,1959.
    [1]Trump,J,L(?).Miller,D.S.,Secondary School Improvement,pp.225-230,1968.
    [2]Graham,G.,Improv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pp.35-43,1966.
    [3]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第387页。
    [4]平冢益德:《世界教育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6-298页。
    [1]瞿葆奎土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第384页。
    [2]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草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95-297页。
    [1]Graham,G.,Improv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pp.35-43,1966.
    [2]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第387页。
    [1]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137页。
    [1]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
    [2]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第187页。
    [1]连瑞庆主编:《课外活动与人才培养》,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20页。
    [2]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88页。
    [1]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
    [2]本材料来源于2006年11月3月“周三夜话”,由黄向阳老师提供。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论文集·美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601页。
    [2]赫尔巴特,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81页。
    [3]马丽敏:《细化拓展型课程》,《上海教育》2004年第10期。
    [1]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82页。
    [2]校本课程最大的生命力足学生的兴趣——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漷:http://qqkjz.com/Article/kglw/200609/4411.html。
    [3]李臣之:《活动课程规范化问题探讨》,《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1]潘仲茗主编:《现状与改革——普通中小学课程内容与结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页。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第4页。
    [3]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办公室:《上海市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第8页。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第269页。
    1.白月桥:《九年义务教育学制课程纵横比较与实施建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白月桥:《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卞松泉、胡惠闵主编:《学会关心学生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卞松泉、胡惠闵主编:《和儿童结伴成长》,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6.陈重寅、朱锦江等编:《中学课外活动》,商务出版社1935年版。
    7.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陈侠:《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崔允漷、林荣凑主编:《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故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5.丹尼尔·坦纳等著,崔允漷等译:《学校课程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德·朗特里编,陈建平等译:《西方教育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7.董闺聪、吴惠青等:《活动课程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8.高峡、丛立新编:《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9.《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0.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胡惠闵:《校本管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2.胡惠闵:《超越规范》,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3.胡惠闵主编:《小学教育问题研究——解读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4.江苏省句容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句容文史资料 第11辑》。
    25.靳玉乐主编:《活动课程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26.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修订版。
    27.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课程改革借鉴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8.课程教材研究所编:《活动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9.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0.李臣之:《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李臣之:《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2.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3.李相等:《课外活动》,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34.连瑞庆主编:《课外活动与人才培养》,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35.廖哲勋、郭元祥主编:《小学活动课程设计》,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6.林重新:《教育研究法》,杨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
    37.刘克兰:《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8.陆士桢、魏兆鹏、胡伟编:《中国儿童政策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9.骆玲芳、崔允漷主编:《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0.迈尔那特著,李相力等译:《课外活动的组织与行政》,上海商务出版社1935年版。
    41.南京市鼓楼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鼓楼文史第7辑》。
    42.倪小莱编:《课外活动组织技巧》,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3.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44.潘仲茗主编:《现状与改革——普通中小学课程内容与结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5.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6.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47.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8.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9.瞿葆奎主编:《教育学论文集·美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0.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1.《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中等教育部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5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课外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内部交流材料1986年。
    5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史志研究室编:《上海市学校概况》,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54.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草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5.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办公室:《上海市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6.绍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绍兴文史资料 第8辑》。
    57.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8.舒达、蒋长好主编:《素质教育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59.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华书局发行1928年版。
    60.睢文龙、冯忠汉主编:《教育教学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1.《外国教育丛书》编辑组编:《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际》,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61.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62.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3.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4.王国林、高文娟主编:《中国学生教育管理辞典》,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65.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6.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7.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8.吴刚平主编:《课程资源与课程管理丛书》,高等教育出版色2004年版。
    69.吴刚平编著:《学校课程管理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0.吴研因、吴增芥编:《新中华小学教学法》,新国民图书社1934年版。
    71.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编:《心理学百科全书》(第1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2.叶重新:《教育研究法》,心理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
    73.意毓强主编:《课外活动材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74.袁运开主编:《简明中小学教育词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6.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7.张华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78.张念宏主编:《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
    79.张印成主编:《课外校外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0.张小平编著:《教子成龙100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年版。
    8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82.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3.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4.钟启泉、罗厚辉主编:《课程范式的转换——上海与香港的课程改革》,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5.《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
    86.《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85—1986),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87.《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8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88.《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9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9.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著:《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0.中正大学教育研究所主编:《质的研究方法》,丽文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91.周勇:《大师的教书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2.祝洪喜主编:《汉英教育词汇》,中国国家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93.陈桂生、胡惠闵:《解读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教育参考》1998年第5期。
    94.陈建保:《浅谈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若干误区》,《教学与管理》1998年第5期。
    95.程绍康:《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素质》,《山东教育科研》1994年第2期。
    96.崔允漷、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3期。
    97.崔允漷、汪贤泽:《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亟需澄清的认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第2期。
    98.范树成:《苏霍姆林斯基论课外活动》,《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第5期。
    99.范树成:《美国的并行课程》,《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年第2期。
    99.高丽红:《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上海教育》1997年第1期。
    100.何讯:《研究性学习与兴趣小组活动课教学创新》,《理论研究》2002年第1期。
    101.李臣之:《活动课程规范化问题探讨》,《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102.吕型伟:《创建两个渠道并重的教学体系,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上海教育》1984年第1期。
    103.刘淑红:《20年来我国活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趋》,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毕业论文。
    104.廖哲勋:《关于中小学正确开设活动类课程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1期。
    104.马丽敏:《细化拓展型课程》,《上海教育》2004年第10期。
    105.《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试行)》,《教学管理》1997年第2期。
    106.盛家杰:《课外活动研究综述》,《教育实践与研究》1990年第4期。
    107.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年第1期。
    108.孙勇:《日本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体育教学》2006年第3期。
    109.王小明:《理论与实践的共鸣:话说研究性学习》,《教育参考》2002年第1期。
    110.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
    111.吴刚平:《校本课程要走出“校本教材”的误区》,《教育情报参考》2005年第10期。
    112.徐洪涛:《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人民教育》1983年第11期。
    113.徐玉珍:《学校本位的课程设计:原则和策略》,《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
    114.杨金玉:《活动课程简论》,《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第8期。
    115.杨蜂:《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人民教育》1964年第6期。
    116.曾德琪:《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问题与改革》,《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2期。
    117.张华:《活动课程的“概念重建主义”理论探究》,《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1期。
    118.张华:《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兼论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4期。
    119.周勇:《激进的教育》,《读书》2007年第3期。
    120.周裕久、张蓬生:《提高和完善活动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山东教育》1997年Z1期。
    121.钟敬:《课外活动新论》,《教育科学论坛》1996年第6期。
    122.朱敏:《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的七种形式》,《北京教育》1996年第6期。
    123.Frededck,R.W.,The Third Curriculum,Appleton-Century-Crofts,1959.
    124.L.E.Berk,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MacMillan,1992.
    125.Peter H.Marorella(?)Candy Beal,Social Studi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s:preparing Children to Be Global,Citizens,Pearaon Education Inc.2002.
    126.Paul Monroe,A Brief Course in History of Education,London,1911.
    127.Trump,J,Lloyd(?)Miller,D.S.Secondary School Improvement,Allyn&bacon,Inc.,1968.
    128.校本课程最大的生命力是学生的兴趣——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漷:http://qqkjz.com/Article/kglw/200609/4411.html。
    129.周勇:《西方中小学的口述史课题及“狐火计划”》: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407/files/jiaoyulx/html/article_7718_1.shtml。
    130.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共识》,《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8日。
    131.杨义:《新课程标准:权威有说法》,《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3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