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钟羲年谱补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杨钟羲身跨晚清和民国,有自编的家谱兼年谱《来室家乘》该谱至杨钟羲逝世之时仍未完成,属未定稿。稿件后由其子杨鉴资补成,发表于1940年10月至1941年2月的《中和月刊》杂志。由于书成于杨氏晚年且时间仓促,所以欠缺之处在所难免。比如资料的引用会出现引文和篇章名的错位、引文文字与原书有出入等。其子杨鉴资曾在《来世家乘》末尾提及该书存在的缺陷并希望日后有学人能重编其父之年谱。
     本补编主要依据民国以后的大量史料,用与之过从甚密的友朋的日记、信札等来展示杨钟羲入民国以后的学术交际圈和他的文献学成就。内容上凡关涉学人交往、著书、编书、校书、藏书等悉以采录,《来室家乘》引用时漏略的资料也一并补苴。体例上采用长编的形式,秉承原谱资料翔实、以大量文献为例证的特点,同时改变原谱的纪年方式,使翻阅和查找更加便捷。
Yang Zhongxi is a scholar who lived during late Qing Dynasty and MinGuo.He once compiled a biograpgy about his family and himself.Thebook is called .In fact he didn't finished his bookbefore he died.The last part of the book was compiled by his son YangJian Zi.As the book is done in a short time,therefore some mistakesappeared.As we reading the book,we will find that some article are notcited correctly.His son realized this problem and he said that he wishedsomeone would recompile his father's biography.
     This dissertation is based mostly on the diaries and letters of his closedfriends.I want to show the circle of his friends and his philologyaccomplishments.I use the content about his activities、writings、correcting books,etc.Some articles that ignored in iscited here.
     This chronological biography is compiled detailedly and precisely,andthe years can be seen clearly.
引文
1 杨钟羲辑有《留坨丛刻》。
    2 杨钟羲有《圣遗杨钟羲诗集》。
    3 杨钟羲有《雪桥诗话》四集四十卷。
    4 杨钟羲有《研左庐书录》。
    5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期第二卷第109页。
    6 同上。
    7 杨钟羲原名钟广,1899年改派外任时始易名钟羲,冠姓杨。有观点认为改名的原因是“因慕满族前辈学者盛伯羲(昱),因改名钟羲,钟情于伯羲也。”盛昱字伯熙,与杨钟羲是中表,而且两人还曾同辑《八旗文经》,杨钟羲从入仕到改派外任的这十年时间中两人过从甚密。盛昱比杨钟羲年长,地位和学术声望也高于杨钟羲。可以说他在杨钟羲初入仕途时就已经是学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了。杨钟羲受其熏陶,宜其慕伯熙而改名。
    8 笔者未见原书,据《来室家乘》记载而收录。
    9 笔者未见原书,此书据《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期《编辑前记》而收录。
    21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期第二卷第103页。
    22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1页。
    23 见翁同龢撰、陈义杰整理《翁文恭公日记》,第1962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92年
    24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4页。
    25 见翁同龢撰、陈义杰整理《翁文恭公日记》,第2292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92年
    26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4页。
    27 见翁同龢撰、陈义杰整理《翁文恭公日记》,第2292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92年
    28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期第87页。
    32 见《来室家乘》“赵次山尚书领史馆,以纂修见招,不应”,《中和月刊》第二期第一卷第125页。
    33 见《求恕斋日记》,上海图书馆藏稿本。《艺风老人日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34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期第二卷第125页。
    35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7页。
    36 《八旗文略》即《八旗文经》,当时该书尚未有确定的名称。
    37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103页。
    38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32页。
    39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09页。
    40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4页。
    41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7页。
    42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第97页。
    43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第97页。
    44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第99页。
    45 据辽宁古籍出版社1988年《八旗文经》再版说明,其义例为:《文经》主要收集文学性质较浓的文章,而那些当官论事与吏牍接近的篇章,只要是收录在《皇清奏议》里面的,一概不予采录:诗有专集的也不采录。这个义例与《昭明文选》、《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都不相同。
    46 杨钟广即杨钟羲。杨钟羲原名钟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改派外任时易名钟羲,冠姓杨。
    47 见《辽东三家集》杨钟羲序 北京:中国书店重印本。
    48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106页。
    49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第94页。
    50 见杨锺羲自订年谱《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3页。
    51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26页。
    52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27页。
    53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28页。
    54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31页。
    55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05页。
    56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06页。
    57 以下内容见于《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4页到116页。
    58 见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求恕斋日记》,1913年正月二十一日。
    59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9至121页。。
    60 见叶昌炽《缘督庐日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1册,第7156页。
    61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21页。
    62 见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之《郑孝胥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1454页。
    63 见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求恕斋日记》,1913年正月二十一日。
    64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20页。
    65 见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求恕斋日记》,1913年正月二十一日。
    66 见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求恕斋日记》,1913年九月二十二日。
    67 见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求恕斋日记》,1913年十月二十九日。
    68 见上海图书馆藏抄本《杨雪桥致李拔可手札》第三通。
    69 见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七册,第2784页。由于杨钟羲在嘉业堂的职务是分校,而缪氏是总校。所以有些校勘事项由两人直接联系。
    70 见缪荃孙《艺风艺人日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七册,第2785页。
    71 见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七册,第2843页。
    72 校勘记详细内容见附录。
    73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29页。
    74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21页。
    75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0页。
    76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3页。
    77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3页。
    78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5页。
    79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9页。
    80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9页。
    81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28页。
    82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28页。
    83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31页。
    84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5页。
    85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5页。
    86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5页。
    87 见《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6页。
    88 见《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7页。
    89 见《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103页。
    90 该题跋已收入《雪桥诗话》及《来室家乘》。
    91 见《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23页。
    92 见《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第97页。
    93 见《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20页。
    94 见《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0页。
    95 见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求恕斋信札》,1930年十一月初三日、十二月初五日。
    96 见郑逸梅《艺林散叶》第309条,第23页,中华书局 2005年1月新1版。
    97 见王利器《耐雪堂集》,第295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9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五册,第191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
    9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1913页。
    100 同上,第1914页。
    101 同上,第1918页。
    102 同上,第1924页。
    103 同上,第1932页。
    104 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之《郑孝胥日记》,第1082页,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10月
    10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五册,第1946页。
    106 同上,第1950页。
    107 同上,第1952页。
    10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1955页。
    10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1956页。
    110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092页。
    11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1978页。
    11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1978页。
    11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112页。
    114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000页。
    11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001页。
    11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002页。
    11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022页。
    11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023页。
    11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125页。
    120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131页。
    121 同上,第1131页。
    12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134页。
    123 同上,第1135页。
    124 同上,第1139页。
    125 陈三立著、李开军校点,《散原精舍诗文集》,第22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6月
    12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五册,第2062页。
    127 见《散原精舍诗文集》,第232页。
    12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063页。
    12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063页。
    13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094页。
    13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107页。
    13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115页。
    133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118页。
    134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161页。
    13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175页。
    13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181页。
    137 王闿运《湘绮楼日记》2982页,岳麓书社1997年7月。
    13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197页。
    13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03页。
    14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13页。
    14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17页。
    14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17页。
    143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25页。
    144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30页。
    14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33页。
    14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37页。
    14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37页。
    14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38页。
    14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40页。
    15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46页。
    15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57页。
    15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77页。
    153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80页。
    154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291页。
    15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308页。
    15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312页。
    15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319页。
    15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321页。
    15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九月二十日(10月22 日),第2320页。
    16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十一月二十日(12月21日),第2338页。
    161 陈正卿、徐家阜 编校:《徐绍桢集(1861-1936)》,第72页,成都:四川师大出版社,1991年6月
    16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363页。
    163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364页。
    164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373页。
    16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384页。
    166 同上,第2392页。
    16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六册,第2473页。
    168 同上,第2545页。
    16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454页。
    170 刘承幹《求恕斋日记》,上图藏稿本(下同)。
    171 刘承幹《求恕斋信札》,上图藏稿本(下同)。
    17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七册,第2581页。
    173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七册,第2599页。
    174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七册,第2606页。
    175 叶昌炽著,《缘督庐日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1册,第7156页。
    176 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第7156页。
    17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620-2621页。
    17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624页。
    17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639页。
    18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644页。
    181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480页。
    18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646页。
    183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652页。
    184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662页。
    18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688页。
    18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689页。
    18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692页。
    18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04页。
    18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11页。
    19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22页。
    19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25页。
    19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27页。
    193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27页。
    194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37页。
    19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七册,第2747页。
    19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51页。
    19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51页。
    19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52页。
    19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53页。
    20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55页。
    20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57页。
    20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58页。
    203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73页。
    204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78页。
    20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79页。
    20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84页。
    20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85页。
    20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87页。
    20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548页。
    21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89页。
    21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790页。
    21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10页。
    21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550页。
    21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551页。
    215 杨度著《旷代逸才》,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341页。
    21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551页。
    21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15页。
    21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16页。
    219 沈瑜庆《涛园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55)》,台湾:文海出版社,第126页。
    220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554页。
    221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557页。
    22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29页。
    22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560页。
    224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33页。
    22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34页。
    22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1563页。
    22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43页。
    22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568页。
    22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59页。
    23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66页。
    23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69页。
    23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69页。
    23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1583页。
    23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1584页。
    23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1585页。
    23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84页。
    23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88页。
    23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586页。
    23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896页。
    240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596页。
    24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925页。
    24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599页。
    24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00页。
    24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05页。
    24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1623页。
    24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2990页。
    247 《中和月刊》1940年第一卷第六期第121至122页。
    24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34页。
    24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011页。
    250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44页。
    25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034页。
    25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040页。
    25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58页。
    25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61页。
    25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61页。
    25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62页。
    257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62页。
    25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72页。
    25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077页。
    26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077页。
    26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086页。
    26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090页。
    26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88页。
    26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87页。
    26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88页。
    26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92页。
    267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96页。
    26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699页。
    26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05页。
    27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117页。
    27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119页。
    27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08页。
    273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121页。
    274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122页。
    27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122页。
    27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13页。
    277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145页。
    27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146页。
    27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148页。
    280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21页。
    281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153页。
    28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167页。
    28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33页。
    28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43页。
    28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46页。
    28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八册,第3201页。
    287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53页。
    28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53页。
    289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206页。
    290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58页。
    291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58页。
    29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59页。
    293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218页。
    29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60页。
    295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224页。
    29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63页。
    297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63页。
    298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226页。
    29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67页。
    30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242页。
    301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70页。
    30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246页。
    30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73页。
    30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76页。
    30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78页。
    30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79页。
    307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82页。
    308 见沈曾植著、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12月,第1322页.。
    309 见沈曾植著、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第1323页。
    310 见沈曾植著、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第1324页。
    311 见沈曾植著、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第1324页。
    312 见沈曾植著、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第1324页。
    313 见沈曾植著、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第1324页。
    314 见沈曾植著、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第1324页。
    31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88页。
    316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295页。
    317 见杨度,《旷代逸才》,第340页。
    31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93页。
    31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799页。
    320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329页。
    321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02页。
    322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3336页。
    32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04页。
    32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15页。
    32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16页。
    32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22页。
    327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27页。
    32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28页。
    32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29页。
    330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30页。
    331 郑孝胥. 《郑孝胥日记》,第1838页。
    33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42页。
    33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43页。
    33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44页。
    33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48页。
    33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55页。
    337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58页。
    33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60页。
    33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60页。
    340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63页。
    341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70页。
    34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71页。
    34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72页。
    34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78页。
    34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80页。
    34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82页。
    347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84页。
    34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90页。
    34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90页。
    350 见《沈曾植集校注》,第1469页。
    351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97页。
    35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899页。
    35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01页。
    35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01页。
    35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03页。
    35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04页。
    357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11页。
    35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12页。
    35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12页。
    360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24页。
    361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26页。
    36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27页。
    36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30页。
    36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36页。
    36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37页。
    36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39页。
    367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39页。
    368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41页。
    36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42页。
    370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43页。
    371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45页。
    37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47页。
    373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47页。
    37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 1949页。
    37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49页。
    376 见上海图书馆藏《求恕斋信札》,111-26-136。
    377 《求恕斋信札》,111-27-36。
    378 《求恕斋信札》,111-27-58。
    379 《求恕斋信札》,111-27-102。
    380 《求恕斋信札》,111-27-137。
    381 《求恕斋信札》,111-27-157、158。
    382 赵敦恒,《王国维年谱新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28页。
    383 《求恕斋信札》,111-26-195。
    384 《求恕斋信札》,111-27-190、191。
    38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1987页。
    38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2000页。
    387 《求恕斋信札》,111-28-75。
    388 《求恕斋信札》,111-28-87。
    389 《求恕斋信札》,111-29-28。
    390 《求恕斋信札》,111-28-114。
    391 《求恕斋信札》,111-28-146。
    39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2029页
    393 《求恕斋信札》,111-32-39。
    394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2044页。
    395 《求恕斋信札》,111-32-83。
    39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2055页。
    397 《求恕斋信札》,111-32-128。
    398 《求恕斋信札》,111-31-32。
    39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2075页。
    400 《求恕斋信札》,111-32-157、158。
    401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2089页。
    402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2091页。
    403 《求恕斋信札》,111-34-28。
    404 《求恕斋信札》,第111-33-7。
    405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2098页。
    406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2098页。
    407 《求恕斋信札》,111-34-89。
    408 《求恕斋信札》,111-35-55。
    409 《求恕斋信札》,111-35-67。
    410 《求恕斋信札》,111-37-14、15。
    411 《求恕斋信札》,111-38-81。
    412 《求恕斋信札》,111-40-86。
    413 《求恕斋信札》,111-39-12。
    414 见杨度《旷代逸才》,第349页。
    415 见仓石武四郎.《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第14页。
    416 见《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第37页。
    417 见《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第39页。
    418 见《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第44页。
    419 见《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第46页。
    420 见《仓石武四朗中国留学记》,第60页。
    421 见《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第114页。
    422 见《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第126页。
    423 见《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第131页。
    424 见《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第163页。
    425 见《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第164页。
    426 见《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第203页。
    427 《求恕斋信札》,112-46-23。
    428 《求恕斋信札》,112-46-59、60。
    429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第2317页。
    430 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6(1931-1937)》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70页。
    431 《求恕斋信札》,112-47-08。
    433 《求恕斋信札》,112-47-46。
    433 《求恕斋信札》,112-48-94。
    434 《求恕斋信札》,112-47-54。
    435 《求恕斋信札》,112-50-112。
    436 《求恕斋信札》,112-51-72。
    437 见《国闻周报》1932年,第九卷第48期,《采风录》第2页。
    438 刘乃和撰,《陈垣年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90页。
    439 见《国闻周报》1934年第十一卷第二十五期.《采风录》第一页。
    440 见《东华》(东京),1935年,第87期,《诗集》第2页。
    441 见《东华》(东京),1936年,第90期,第30页。
    442 《求恕斋信札》,112-61-29。
    443 《求恕斋信札》,112-61-69。
    44 见《收藏家》,1998年第2期,总第28期,第54页-58页
    446 本文引用的《顾廷龙日记》系出自沈津编著《顾廷龙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下同。
    447 《俨山簃手扎跋》即《杨雪桥手扎》。
    448 见《国艺》1940年第二卷第三期,《采风新录》第35页。
    449 《中和月刊》第一卷第9期,第二页。
    450 见:《雅言》(北京),1940年第六期,《诗录》第三页。作者署名为蛰云,蛰云即郭则澐。
    451 《雅言》1942年第五期第8页至第9页。
    452 《陈垣往来书信》第109页。
    453 尹炎武致陈垣第47封。
    456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1页。
    457 陈宝琛著刘永翔、许全胜校点《沧趣楼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9月,第625页。
    461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册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431页至432页。
    463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06页。
    464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06页。
    465 见《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坂本健彦 1981年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第280页。又收入汪兆镛《碑传集三编》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见《碑传集三编》第二册 汪兆镛纂辑,历代人物资料从编 香港:大东图书公司印行 1978年12月 第569页
    466 见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年,第741页。
    467 见《硕果亭诗》,民国29年墨巢丛刻石印本。
    468 陈宝琛著 刘永翔、许全胜校点,《沧趣楼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9月,第625页。
    469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2页。
    470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7页。
    471 见《青鹤》,1936年第四卷第22期,第1-2页。
    472 “而”字下面空缺35字。
    473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18页。
    474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27页。
    475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0页。
    477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第105页。
    478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0页。
    479 见《来室家乘》,《中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第111页。
    480 见《经术》栏日,《国学论衡》杂志,1934年第4期 第68至73页。
    484 该诗录自《艺风堂友册书札》第431页。
    485 该诗录自《艺风堂友册书札》第432页。
    486 该诗录自《东方杂志》1917年第14卷第5号。
    487 该诗录自《小说月报》1920年第十一卷第四期《文苑》第四页。
    488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29年第六期第五卷,《采风录》第二页。
    489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29年第六卷第37期。
    490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30年第七期第十九卷,《采风录》第一页。
    491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33年第十卷第九期,《采风录》第三页。
    492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34年第十一卷第33期,作者署名为子勤,子勤即杨钟羲的字。
    493 该诗录自《青鹤》1936年第四卷第十四期,《近人诗录》第1页。作者雪桥,雪桥即杨钟羲别号之一,下同。
    494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36年第十三卷第二十期,作者留坨,留坨即杨钟羲别号之一。
    495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37年第十四卷第十三期,《采风录》第61页。
    496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37年第十四卷第十四期,《采风录》第67页。
    497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37年第十四卷第十五期,《采风录》第67页。
    498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37年第十四卷第十九期,《采风录》第60页。
    499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37年第十四卷第二十二期,《采风录》第59页。
    500 该诗录自《国闻周报》1937年第十四卷第二十四期,《采风录》第57页。
    501 该诗录自《华文大阪每日》1940年第五卷第二期第29页。
    502 该是录自《国民杂志》1941年第二期第94页。
    503 见上海鸿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品展示(089)杨钟羲行书镜片。
    504 见2006年西泠印社春季大型艺术拍卖会拍品(XL2006070035)图录。
    505 见上海新世纪第九十九届艺术品拍卖会第524号拍品图录。
    506 见《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十期。
    博明撰:《西斋偶得》三卷,《附录》一卷,杨钟羲撰,清光绪26年(1900)杨钟羲杭州重刻本
    (日)仓石武四郎著,荣新江、朱玉麒辑注:《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中华书局2002年
    陈宝琛著;刘永翔,许全胜校点:《沧趣楼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
    陈登丰:《横山先生年谱》
    陈三立:《散原精舍诗》二卷《续集》三卷《别集》一卷,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陈衍编:《近代诗抄》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12年(1923年)
    陈衍著:《石遗室诗集》、 《补遗》清光绪31年(1905)刻本
    陈衍著:《石遗室文集》清光绪至民国间(1875-1908)刻本
    陈衍著:《石遗室诗话》广益书局,民国4年(1915)石印本
    陈玉堂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词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
    陈正卿徐家阜编校:《徐绍桢集(1861-1936)》,成都:四川师大出版社,1991年6月
    端方撰、杨钟羲辑:《端忠敏公奏稿》十六卷,民国七年(1918年)铅印本
    多隆阿著:《毛诗多识》民国辽海书社印辽海丛书十集本
    恩华纂、关纪新整理:《八旗艺文编目》,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
    樊增祥:《樊山集》二十八卷《续集》二十八卷,清光绪十九年(1893)渭南县署 刻本。
    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顾廷龙著:《顾廷龙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
    郭则澐著:《十朝诗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弘昼编:《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胡晓明:《近代上海诗歌系年初编》
    (日)吉川幸次郎著《我的留学记》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年
    金梁编:《近世人物志》第357页,台北国民出版社印行民国四十四年(1955)
    柯愈春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孔颖达著:《周易正义》,嘉业堂丛书本、中华再造善本本
    来新夏著:《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李林著:《满族宗谱研究》,沈阳:辽宁出版社2006年。
    李详:《李审言文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李宣龚:《硕果亭诗》,墨巢丛刻民国29年(1940年)铅印本
    李宣龚:《硕果亭诗续》四卷,墨巢丛刻,上海:商务印书馆,1950年1月
    梁鼎芬:《节庵先生遗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744)》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
    辽宁省图书馆编:《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索引》
    刘承幹:《求恕斋日记》,手稿(上图藏)
    刘承幹:《求恕斋信稿》,手稿(上图藏)
    刘乃和编:《陈垣年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潘祖年编:《潘文勤公年谱》,清光绪间刻本。
    彭延庆修:《萧山县志稿》民国24年(1935年)刻本
    虔礼宝撰:《椿荫堂存稿》光绪22年杨钟羲皭蔚轩刻本
    桥川时雄主编:《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中华法令编印馆,昭和15年(民国29年)
    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影印出版
    瑞洵撰,杨钟羲辑:《散木居奏稿》二十五卷,民国28年(1939)餐菊轩铅印本
    桑兵著:《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
    沈津编:《顾廷龙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
    沈瑜庆著:《涛园集》,民国9年(1920年)李宣龚铅印本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
    沈曾植著、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12月
    盛昱撰:《八旗文经》,附《作者考》三卷、《叙录》一卷,杨钟羲辑,清光绪27年(1901)杨钟羲武昌刻本
    盛昱撰、杨钟羲辑:《郁华阁遗集》,清光绪三十四年刻本
    盛昱撰:《意园文略》,附杨钟羲辑《意园事略》,清宣統2年(1910)金陵刻本
    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岳麓书社1997年7月版
    王汉章编、成全补:《盛意园先生年谱》清稿本天津人民图书馆藏
    王利器《耐雪堂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汪辟疆著:《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
    王同愈著、顾廷龙编:《王同愈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同舟等编:《中国文学编年史晚清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懿荣著:《王文敏公遗集》,民国刘氏《求恕斋丛书》本
    汪兆镛:《碑传集三编》上海书店1987年
    翁同龢撰,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第二册,中华书局1989年4月版:第三 册,中华书局1993年8月版;第四册,1992年6月版:第五册,1997年6月版;第六册,1998年6月版。
    吴本泰等编:《西溪梵隐志》,杭州出版社2006年4月
    吴士鉴:《含嘉室自订年谱》,民国九年(1920)排印本。
    萧一山:《清代学者著述及生卒年考》
    杨度著、刘晴波主编:《杨度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
    杨钟羲著:《弟子职音谊》一卷,署名钟广硼’撰,清光绪16年(1890年)刻本;《铁史余习》一卷,民国2年(1913年)郭占举刻本;《雪桥诗话》初集、续集、三集、余集共四十卷,民国求恕斋丛书本;《圣遗诗集》,李宣龚墨巢丛书本。《研左庐书录》稿本(上图藏)。《日知荟说讲义》三卷,民国二十三年李宣龚刻本;《论语正蒙》;署名杨宗羲,《国学论衡》《留垞杂著》六卷,杨懿涑辑,民国杨懿涑稿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姚秋士撰:《还初堂词》光绪戊戌(1898)杨钟羲重刻本
    叶昌炽:《缘督庐日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易顺鼎著:《琴志楼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章梫撰:《一山文存》吴兴刘氏嘉业堂,民国7年(1918)刻本
    张之洞著,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张爵著:《京师五城胡同集》,《求恕斋丛书》民国刻本
    张寅彭著:《新订清人诗学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商务印书馆1935年
    郑孝胥:《郑孝胥日记》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
    507 杨钟羲原名钟广,1899年改派外任时始易名钟羲,冠姓杨。有观点认为改名的原因是“因慕满族前辈学者盛伯羲(昱),因改名钟羲,钟情于伯羲也。”盛昱字伯熙,与杨钟羲是中表,而且两人还曾同辑《八旗文经》,杨钟羲从入仕到改派外任的这十年时间中两人过从甚密。盛昱比杨钟羲年长,地位和学术声望也高于杨钟羲。可以说他在杨钟羲初入仕途时就已经是学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了。杨钟羲受其熏陶,宜其慕伯熙而改名。
    508 笔者未见原书,据《来室家乘》记载而收录。
    509 上篇刊于1934年《国学论衡》第11期,下篇笔者未曾经眼。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10月
    郑孝胥著,黄珅、杨晓波校点:《海藏楼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
    郑逸梅:《艺林散页》中华书局,2005年1月新1版
    郑国勋辑:《龙溪精舍丛书》中国书店1991年6月
    政协江浦县委员会文史组编:《江浦文史》第一辑 1984年9月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稿本)》,齐鲁书社,1996年12月
    《词学季刊》1933年创刊号
    《东方杂志》1915年第12期第九号至1920年第17期第24号
    《国粹学报》第四十八期(1908年12月13日)
    《国民杂志》1941年第二期
    《国闻周报》1929年第六期至1935年第12期
    《国学论衡》1934年第4期
    《华文大阪每日》1940,5(2)-29
    《青鹤》1936,4(22),-1-2;
    《收藏家》收藏家杂志社,1998年第二期,总第28期÷
    《文字同盟》,桥川时雄主编,1927-1929年
    《小说月报》1916年第7期第九卷
    《雅言》,1942,(5)-8-9;1943,(2)-21-25
    《庸言》1913年第一卷第12号
    《中和月刊》第一卷第六期;第一卷第九期;第一卷第十期至第二卷第三期(1940年6月—1941年3月)
    邓之诚、邓瑞:《五石斋札记》,《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2期,90-99页
    丁亚杰:《晚清四川经学家的春秋研究》,儒藏论坛第二辑。
    萨仁高娃:《有关〈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通信》,《文献》2006年第三期
    王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研究》复旦大学,2004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