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田秋成文学与晚明文学思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上田秋成是日本江户时代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雨月物语》和《春雨物语》一方面具有深厚的日本传统文学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近代性。他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是在日本十八世纪出现的肯定情欲的思潮的时代语境中产生的,而这种肯定情欲的人性解放思潮与中国晚明的文学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研究以晚明的人性解放思潮和上田秋成同时代的日本思想家的言论为参照,通过新的出典与材料的挖掘与分析,考察上田秋成文学对道德与人性的思考,进一步证明上田秋成文学与晚明文学思潮的相互关联或相似性。
     第一章主要对上田秋成的散文作品《故乡》、游记作品《秋山记》和《去年的路标》以及《雨月物语》中的离乡人的命运进行了考察。《故乡》一文鲜明地表达了上田秋成的乡土意识与命禄思想,其中表达的安分与保身的思想与阳明学左派的明哲保身论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作为共同体的故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让人感到束缚,另一方面又能给人保护。在空想的游记《去年的路标》中,上田秋成批判了常年漂泊的芭蕉,认为他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自己的身份。《雨月物语》中描写了各个阶层和时代的离乡的人们和他们的命运,体现了上田秋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洞察。一方面他主张回归故乡这个共同体,另一方面又细致地描绘了人类的无法控制的情欲。整个《雨月物语》都贯穿着故乡(共同体与情欲)这个主题。
     第二章是第一章的补充与扩展,主要以《雨月物语》中的《贫福论》为中心,对上田秋成的义利观进行考察。主张回归故乡从事“实事”的上田秋成,讽刺道学家的清贫主义,主张追求利益是人性的自然,认为财富当求但不一定可求,并认为财富是富国安民的根本。合理追求财富的思想在上田秋成同时代的徂徕学派的学者中比较普遍,而与中国晚明阳明学左派的学者李贽则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三章主要以散文作品《旌孝记》、《雨月物语》和《春雨物语》中的父子关系与父亲形象为中心,对上田秋成的孝道观及其文学中的审父意识进行了考察。在道德与人情这个问题上,上田秋成不反对儒家道德本身,但是却反对道德教化与强加,反对以父母为中心、主张子女无条件顺从的程朱理学的孝道观,对父母本身的行为进行了审视。通过阳明学左派思想家的孝道观、童心说等为观照,深化了对上田秋成孝道观的认识。在上田秋成文学中,从早期浮世草子作品开始,父子关系就出现了不和谐的倾向,作为秩序中心的父权亦成为被审视的对象。
     第四章作为第三章的延伸,主要以儒家伦理中另外一种道德——女性的贞节为中心,对上田秋成文学中的烈妇形象进行了考察。《吉备津之釜》中矶良的骤变说明了情不能为道德所束缚,而在《浅茅之宿》中,上田秋成则塑造了一个殉于情而非殉于道的宫木形象。《宫木之冢》中,通过家庭与道德的缺位描写,描绘了烈妇宫木的童心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权力的恶。上田秋成反对权力对道德的绑架,认为绑架道德的权力才是一切恶的源泉,这一点在其晚年的作品《春雨物语》中体现得尤其明显。本章的第二节通过对“宫木”形象塑造的变迁的考察以及相关中日文学文本的分析,论证以上观点。
     起源于中国晚明的人性解放思潮,在清代以后遭到理学的强大反扑,消解于礼教当中。而在朝鲜也最终未能成为主导文艺界的重要力量。但是,这种肯定情欲的思想却在江户时代的日本保存了生命,成为主导十八世纪江户文艺的重要力量,并最终将日本历史推向了近代化改革。这也是因为日本古典文化传统为这种人性解放思潮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这个土壤中,源自于中国晚明的人性解放思潮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上田秋成文学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又具有对人性和情欲的近代化思考的重要原因。
引文
2 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英草紙·西山物語·雨月物語·春雨物語』.小学館,1995:P578
    3 同上P581
    4 李卓.《中日家族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2004:P161
    5 同上P174
    6 同上P176
    1 怀德堂第二代学主中井甃庵长子,后来成为怀德堂第四代学主。与其弟中井履轩皆为江户中晚期著名的朱子学者。
    1 关于拜师时间有明和三年(1766)和四年(1767)两种说法。
    2 这段时期的变故对上田秋成带来的影响以及学界的争论详见本论文第一章及相关注释。
    3 这个观点主要在其著作『江户狂者博』(中央公論新社2007)和『近世新畸人伝』(岩波書店2004)中进行了论述。此处参考其演讲集『江户文化再考』(笠間害院2012)第四章之『近世的自我——思想史再考』。
    1 详见长岛弘明专著r秋成研究』(東京大学出版会2000)所收论文「春雨物語の自肇本と耘写本」及上田秋成全集第八卷(长岛弘明担当)。
    2 長島弘明.「学会时評 近世」.『国文学解积と教材の研究』,1998(6):P156-157
    1 中野三敏.『十八世紀の江戶文芸一雅と俗の成熟』.岩波害店,1999:P86-89
    2 日野能夫.「近世文芸思潮研究」.『文学·语学』76,1976(4):P13
    3 日野龍夫.『宣長と秋成』.筑摩害房,1984:P250
    1 日野能夫著作集第2卷.『宣長·秋成·蕪村』.ぺりかん社,2005:P249
    2 飯倉洋一.『秋成考』.翰林書房,2005
    3 此处译为“女子气”,受到美国学者艾梅兰著《竞争的话语》(中文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述明清文学中主情主义文学思潮时中所用的女子气一词的启发。
    4 分别见于两学者的专著:野口武彦.『王道と革命の間—日本思想と孟子問題」.筑摩書房,1986;井上泰至.『雨月物語論—源泉と主题』.笠間書院,1999
    5 详见本论文第二章注。
    6 鹫山樹心.『上田秋成の文芸的境界』.和泉書院,1983:P198-199本书主要考察了上田秋成的佛教观,但是该学者以现代人对武士道的理解,认为上田秋成毫无保留地表达出儒家的信义和武士道的信义的一致性,这一点有待商榷。
    1 周以量.《从读本小说的表现手法看江户小说的汉译》(张龙妹编,《世界语境中的源氏物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P167-221)
    2 收录于李芒、黎继德主编的《日本散文精选咏事卷》(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中。
    3 王晓平.《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4 李树果.《日本读本小说与明清小说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透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该节中小说名译为《菊花约》、《蛇性淫》,“翻案”称为“翻改”。
    5 以下介绍以论文发表时间为序。
    1 乔光辉.《<剪灯新话>与<雨月物语>之比较》(收录于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3辑.中华书局,2007)
    2 其中认为上田秋成更注重微观叙事这一点,笔者认为还有待商榷。《雨月物语》是一部小说集,笔者认为其中的每一篇小说的确关注个体,注重微观叙事,但是整个《雨月物语》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上田秋成对历史走向和整个社会的宏观思考。这一点将在第一章中有所论及。
    3 张龙妹.《<剪灯新话>在东亚各国的不同接受——以<冥婚>为例》.《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2):P 71
    4 周以量.《比较文学视域下“雨”、“月”意象的解析——以<雨月物语>为例》(收录于林精华,程巍主编.《“文化转向”与外国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中田妙叶.《雨月物语研究——试论日本近世叙述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及其文学意义》.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论文,2003
    1 原文用字有误,应为既。
    2 杜洋.《上田秋成思想研究》.北京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论文,2011
    3 汪俊文.《日本江户时代读本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论文,2006
    4 勾艳军.《日本近世小说观研究》.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论文,2009
    1 两本著作分别为:张错《从莎士比亚到上田秋成——东西文学批评研究》(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张错《批评的约会-文学与文化论集的新描述》三联书店1999年后者为大陆出版。
    2 中野三敏.「秋成とその詩代」.『文学』,2009(1):P148-149
    1 同上页注2。
    1 所谓和文,是相对于汉文而言的,主要是指近世中后期以国学者为中心的文人中流行的一种文章样式,以前又称雅文或拟古文。
    2 汉民族的王朝明代覆亡,兴起于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满族入主中原成为新的统治者。日本近世的朱子学者将其称为华夷变态,认为作为“蛮夷”的满族人成为统治者,“华”不再“华”。
    2 中村博保注《藤篓册子》收录于岩波书店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近世歌文集》(下)中。
    1 本段有关《春雨物语》版本情况的介绍参考中村博保的介绍,详见: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英草纸·西山物語·雨月物誌·春雨物語』.小学館,1995:P610-611
    2 同上。P417
    3 同上。P611
    1 本段中文译文引自外国电影剧本丛刊12.《残菊物语 雨月物语》.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1 此处引用自国文学资料馆藏古籍资料《六谕衍义》(享保6年本,荻生徂徕训点、序跋),翻刻与标点为笔者。
    3 江户时代的平民教育机构,教师一般为僧侣、神职人员、武士和医生等,教授学生读写、算术与珠算等。
    4 本博士论文中的所有中文译文除单独注明外均为笔者翻译,以下不再一一标注。
    5 据《辞源》解释为:“路人通行的凭证”。路引证明旅行之人的身份和通关许可,这种做法起源于中国的明代,江户幕府仿效。
    1 此处引用自:辻達也电校注.岩波文庳『政談』.岩波書店,1987
    1 東恩納寛惇.『六論衍羲伍』.文一路社,1943:P3
    2 享和三年(1803年),上田秋成的弟子升道法师为了纪念上田秋成七十寿辰而编纂的歌文集,收录了上田秋成的和歌与和文。全书一共六卷,于文化二年到四年(1805-1807)陆续出版。卷一二为和歌,卷三收录了游记作品《秋山记》、卷四到六除了两篇历史物语之外,其余为和文,和文一般会插入与文章主题相符的和歌数首。
    3汉语古文散文文体的一种,起源于六朝时的饯别诗序,但是到唐代以后,赠序文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文体,多数文章中以无饯别诗歌,但是仍为饯别友人时所作。罗灵山指出,促使赠序这种文体脱离诗歌而走向独立化,除了是因为很多人开始主动请人为自己做赠序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韩、柳等古文家赋予了它更多的社会内容。”“改变了单叙亲朋故旧私情的作风,而每每反映了作者的一些政治思想见解。”(王凯符张会恩主编.《中国古代写作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P417),而《送李愿归盘古序》正是这样一种包含更多“社会内容”, 表达作者思想的作品,亦是因为这篇赠序丰富的思想性,在历代受到了高度的评价,成为脍炙人口的古文名篇。
    2 山本綏子.『藤篓册子』「故鄉」の自己像」.『鲤城往来』4,2001:P27-40
    3 此句见于宋人胡仔纂集的诗话集《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八韩吏部下。
    4 见前页赠序注。
    3 長岛弘明.「秋成と『論衡』——命禄を中心に」.和漢比较文学叢害7『近世文学と漢文学』汲古害院,1988:P149-168
    1 赠序原文为: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2 以下对《藤篓册子》的日文引用,均出自岩波书店新大系《近世歌文集》下,不再一一标注。
    3 李贽在《明灯道古录》中针对财富可求与否的问题,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详见第二章。
    4 日野龙夫指出考察徂徕学与本居宣长的影响关系时指出,不可知也是徂徕学和本居宣长的共通点之一,详见『宣畏と秋成—近世中期文学の研究』(筑摩書房,1984)。
    1 鲁迅曾在《离骚》与《反离骚》一文中谈及《反离骚》:“《反离骚》是汉扬雄做的。《反离骚》是反《离骚》的,换句话说,他就是反对发牢骚的。他的意思,是人应听天由命,发什么牢骚?人一发牢骚,社会就会扰乱了。”(李新宇,周海婴主编《鲁迅大全集》10.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1 文本引用自张震泽校注.《扬雄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 序文又见《初学记》六。《扬雄集校注》中认为,这段话可视为扬雄的自序。
    3 文本引用自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 本段引文出自《楚辞集注》。同上页注3。
    2 本段引号内均引自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P34
    3 详见本章第三节。
    1 刊行于1707年。伊藤仁斋的代表作,全书以汉文写成,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了仁斋对儒家思想的思考。
    2 以上括号内引自日本古典文学大系 家永三郎など校注.『近世思想家文集』.岩波書店,1966
    3 本段引文引自日本思想大系36.『荻生徂徕』(岩波害店,1973)所收「弁名」,在引用过程中笔者进行了简体转换,并对标点进行了改动。
    1 田原嗣郎.『徂徕学の世界』.東京大学出版会,1991:P110
    2 『荻生徂徕全集』第四卷.みすず書房.1978:P360原为影印,翻刻与标点为笔者加。
    3 王青.《日本近世思想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P45
    4 日野龙夫承认宣长思想的独创性,但是认为让宣长的理论构建成为可能的,是荻生徂徕的儒学学说的影响。这里的影响包括:文人意识、通过古语学习体验古代人的心的方法论、不可知论、道德的宽容主义、劝善惩恶的文学论的否定、注重表现美等。(见日野龍夫.『宣畏と秋成』.筑摩害房,1984:P192)
    1 畏岛弘明.「秋成と『論衡』——命禄を中心に」.和漢比較文学叢書7『近世文学と漢文学』.汲古害院,1988:P149-168
    1 收录于《藤篓册子》卷五中。
    2 钱伯城.学术随笔文丛《泛舟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P44
    3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P68
    4 《康熙字典》.中华书局,1958:P578
    5 《李白诗集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P77
    6 现为湖北省安陆市。
    1 明代文人茅坤编辑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清沈德潜编撰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中均收录《送区册序》与《送李愿归盘古序》。后者的和刻本虽然出版于上田秋成去世之后,但是在上田秋成去世时的十八世纪初期,出现了唐宋八大家文集出版的热潮,出现多种版本,赖山阳(1788-1832)增评的《增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参考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增評唐宋八家文読本.卷1-30/沈德潜抨点;賴襄增評),具有参考意义。前者在日本现存明刊本、清刊本。
    1 日文原文见前页。
    2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韩愈评传(附李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P104
    1 德田武.「上田秋成と蘇東坡」.『江户風雅』(2).2010:P,19-57
    2 详见前文及相应注释。
    1 窿田空穗等監修.『和歌文学大辞典』.明治書院,P1962
    2 霎英末雄、高橘治.新潮古典文学アルバム18『松尾芭蕉』.新潮社,1990:P101
    3 芭蕉。本2.『诗人の生涯』.角川害店,1970:P75
    4 同上P158
    2 中村幸彦·高田衛·中村博保校注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英草紙·西山物語·雨月物語·春雨物語』(小学館)解说。P582
    3 中村幸彦·高田衛·中村博保校注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英草紙·西山物語·雨月物語·春雨物語』(小学館)解说。这个解说由三人分别完成,写作上田秋成人物介绍部分的中村博保和写作《雨月物语》介绍部分的高田卫就这一点意见相左。分别见于P583与P600。高田卫在「評伍·上田秋成」(『国文学解积と鑑赏』上田秋成と幻想の方法1976.6 p 144)也曾提到这个争议。此处笔者同意中村幸彦和中村博保的观点。
    1 稻田篤信「秋成のつづら—狂蕩と安分」『人文学報』(稻田篇信教授退官記念号):P69
    2 收录于《藤篓册子》中
    3 上岛鬼贯(1661-1738),江户中期的俳谐师,代表作有《独言》《犬居士》中。《禁足之旅记》是鬼贯根据自己以前从大阪前往江户旅行的实际经验写成的一篇空想游记,收录于《犬居士》中。
    1 文本引用自:上岛鬼贯著.復本一郎校注.『鬼貫句選·独ごと』.岩波書店,2010
    1 芭蕉の本2.『詩人の生涯』.角川書店,1970:P72
    1 新编日本古典文学全集《英草纸·西山物语·雨月物语·春雨物语》中村幸彦,高田卫,中村博保校注以下对《雨月物语》、《春雨物语》的引用,均引自本书,不再一一标注。
    1 尼子经久(1458-1541),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16世纪以后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山阴诸国,并入侵山阳道诸国,先后与大内氏和毛利氏对立。
    1 池上裕子.日本の歷史⑩『戰国の群像』.集英社,1992:P79
    2 今谷明.日本の歷史⑨『日本国王と土民』.集英社,1992:P221
    1 原意为最小的女儿,这里是妹妹的意思。
    1高田衛·稻田篇信.ち<ま学芸文庫『雨月物語』.筑摩害房,1997:P182
    1 池上裕子.日本の歷史⑩『戰国の群像』.集英社,1992:P79
    1 日文原文为:かたくな
    2 日文原文为:生長ゃさしく
    2 是岛弘明.『雨月物語一幻想の宇宙』下.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95:P37
    3 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词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P710
    2 这里的不加管束是有条件的,详见第三章。
    3 『日本地名大辞典』和歌山県.角川書店,1985
    1 高田衛.『江户幻想文学誌』.平凡社,1987:P124
    2 日文原文见前文引用。
    1 与瞿祐(1347-1433)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元末著名文人,生于1305,卒于明初,代表作为《琵琶记》。传世诗文作品不多,散见于明清文人编撰的诗集、文集和笔记中。
    1 赵靖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P1560-1564
    2 用字标点基本参照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2004
    1 長澤规矩也.『和刻本漢籍分類目録』.汲古書院,1976:P145
    2 早稻田大学附属图书馆藏古籍资料。第十三卷内封有藏书者书写的“王充论衡,命禄篇,故夫富贵若有神,助贫贱若有鬼祸”。第一章曾经提到王充的命禄思想对上田秋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在此因无法推定此文书写者为何人,仅在注中提出,仅供参考。虽无法证明二者的关系,亦可以说明王充的命禄思想在上田秋成的同时代的影响。
    3 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藏古籍资料。
    4 『中国怪奇小說集』.光文社,1994
    5 参考南方熊楠『十二支考』所收「鼠に関する民俗と信念」(『南方熊楠全集』第一卷.平凡社,1971:P596)
    1 铃木满.『辍耕绿』から落语まで」『武藏大学人文学会雜誌』第34卷第3号.2003:P95-112
    3 『日本庶民生活史料集成』第十六卷.奇談·纪固.三一書房,1970
    4 《国史馆日录》为江户初期儒学者林鵞峰(林罗山之子)的日记,因奉幕府之命编撰本朝通鉴(日本历史),工作地点设置在其邸内,因此当时林邸又被称为国史馆,
    5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古籍资料影印电子版:『国史館日绿』10(霓文八年正月至三月)。翻刻与标点符号为笔者加。
    6 天理図害館編集.『古義堂文庫目绿』復刻版.八木害店,2005
    1 此处的冈左内是奥州上杉家的家臣,擅长殖货蓄财之术。
    2 详见余英时《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明清社会史与思想史之一面相》(收录于《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P527-S78
    1 大石学編.日本の時代史16『享保改革と社会变容』吉川弘文館.2003:P54
    2 中野三敏.「寓言論の展開」.『戲作研究』.中央公論社.1981:P237
    3 井上泰至.『雨月物語論——源泉と主题』.笠間害院,1999:P216
    4 尾藤正英「太宰春台の人と思想」(日本思想大系『徂徕学派』所收.岩波書店,1972)
    5 注3同書,解题。
    1 日文原文为汉文训读体,引用时笔者将其还原为汉文。以下不再标注日文原文。出处同注3。
    4 小椋嶺一.『秋成と宣畏—近世文学思考論序說』.翰林害房,2002:P367
    1 丰臣秀吉出身贫贱,原姓木下,为足轻或下层农民出身,在织田政权下受到重用,改姓羽柴。
    2 李贽的代表作之一,以论辩的形式阐述了李贽对道学的批判。中国大陆一般将其当成非儒非孔的代表著作,但是实际上李贽在著作中并没有批判孔子本身和儒家基本的伦理道德,批判的只是朱子学的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观和道学家的虚伪。
    1 原文如此。
    1 同样观点见于晚年的《故乡》一文中,详见上一章。可见顺应自然的天命思想贯穿于上田秋成的早年作品和晚年作品。
    1 菅野則子.『江戶時代。孝行者—「孝羲绿Jの世界』.吉川弘文館,1999:P5
    2 踢浅邦弘.『懷德堂事典』.大阪大学出版会,2001:P50
    1 关于落语中的假孝子故事的介绍参考王晓平著.《唐土的种粒——日本传衍的敦煌故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P123-124
    2 甫在文中又写作“父”。
    3 曾与上田秋成有过交往,但上田秋成毕生并未将其视为知己。
    4 收录于淇园文集第十一卷中,题名为《记今治人矢野养甫蒙藩恩旌孝之事》。
    5 山本绥子.「『藤簍册子』「旌孝記」論—秋成和文の屈折」.『鲤城往来』13,2010:P35-49
    1 李丰春.《中国古代旌表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P11
    1 总角与目刺皆为儿童头型的一种,这里指儿童。
    2 和刻本有三轮执斋(1669-1744)注释的《标注传习录》,出版于1712年.以后以大阪和京都为中心多次刊刻出版。
    3 岸本美緒.『明清交替と江南社会—17世紀中国の秩序問题』.東京大学出版会,1999:P61
    1 王艮的著作在明代由其门人张峰辑成《王心斋先生全集》(五卷),四库全书未收。现仅存和刻本,刊刻于江户时代末期弘化四年(1847)。和刻本的刊刻源于倒幕势力的壮大与革命的需要。秋成在世时幕府的统治虽然也出现了各种危机,但是其统治能力还比较强大,因此思想激进的王心斋的著作未能得到公开刊行是可以理解的。因和刻本的刊行晚于上田秋成,此处引用仅作为思想的类似性参考。
    2 收录于《焚书》和《李卓吾先生读升庵集》中。
    3 森紀子.『耘换期における中国儒教運動』.京都大学学出版会,2005術:P35-36
    4 四库全书未收。近代以后,清刊本收录于《四库禁毁丛刊》集部34中。
    1 日本思想大系36.『荻生徂徕』.岩波害店,1973:P218
    1 安同正篤.『陽明学十講』.明德出版社,1981:P162
    2 大橋健二.『日本陽明学奇蹟の系譜』.叢文社,1995:P40
    1 曾被误以为是上田秋成的养父,但是从上下文来看,应当说甫的讹字。这里的养父为人名,指的是养甫。
    1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中华书局,2006:P197
    2 杨经建.《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父母题》.文艺评论.2005(5):P20-24
    3 杨经建.《论明清文学的叙事母题》.浙江学刊.2006(5):P90-97
    4 彭娟.《明清家族小说中渎父母题》.齐鲁师范大学学报2012(3):P118-121
    5 彭娟.《明清家族小说的渎父倾向》.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P151-154
    1 以下以实际舞台演出为据,剧本参考:松崎仁编著.『夏祭浪花鑑 伊势音頭恋寝刃』.白水社,1987
    1 服部幸雄.『歌舞伎歲峙記』.新潮社,1995:P127
    1 以下剧本参考:新编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净瑠璃集·仮名手本忠臣藏·双蝶蝶曲輪日記·妹背山婦女庭訓·碁太平記白石囃』.小学馆,2002
    2 戏剧内容与史实有出入。按照集英社版日本历史(『日本の歷史』(古代王榷の展開))所述,苏我父子的专权是在皇极天皇在位时,且苏我入鹿被暗杀在先,其父虾夷自杀在后(645年)。此后,皇极天皇让位,孝德天夫皇继位,虽然此时中大兄皇子已经开始掌握实权,但直到668年才正式继位为天智天皇。
    2 中村幸彦.『中村幸彦著作集』第六卷.中央公論社,1982: P271
    3 同上。
    1 文本引用自:『新燕石十種』第6卷所收「相撲今昔物藉」(中央公論社,1981)
    2 日文原文为:文盲は昔づくりの家藏
    1 据『謠曲大觀』卷一的解说,观世流表记为“海士”,其它流均表记为“海人”。海人或海士是指从事渔业的人(男女),而此谣曲中的海士是一位女子,因此以下梗概的介绍中译作渔家女。
    3 森山重雄.『上田秋成初期浮世草子秤积』.国害刊行会,1977::P72
    1 关于上田秋成以初期浮世草子作品为耻的这个传说的源头是大田南畝《一日一话》中收录的田宫由藏写给南畝的书信中。其中田宮由藏提到自己向上田秋成询问有关《诸道听耳世间猿》的事情,不曾想上田秋成却异常生气,甚至跟他绝交了。但是森山重雄认为,从这封书信的整体内容和写法来看,田宫由藏对大田南畝献媚、对上田秋成失礼的态度十分明显。而上田秋成之所以发怒,是因为田宫由藏询问的内容构成了对上田秋成本人的不敬。(森山重雄《早期浮世草子评释》)但是,这封书信的内容后来被人理解成上田秋成曾以写作这些早期浮世草子为耻,并成为一则广泛流行的传说。
    1 入間田宣夫著.日本の歷史『武者の世に』.集英社,1991:P105
    1 鵜月洋.『雨月物語評积』.角川害店,1969:P401
    1 此处化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一毛不拔”一词,但是一毛不拔一词意思完全不同,意为不拿别人一点东西之意。
    1 小椋嶺一.『秋成と宣畏—近世文学思考論序說』.翰林書房,2002:P467
    2 原文无题,由于全文围绕“丈夫”源太展开,因此藤井乙男博士将这篇文章命名为《丈夫物语》。
    1 见P106引文。
    2 文本引用自『藤樹先生全集』第一卷(弘文堂書店,1976)所收「孝経啓蒙』(定稿本)。
    1 同上页注。
    1 同P117注1。
    1 高世瑜.《历代列女传演变透视》.《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P136-146
    2 森紀子,『耘换期における中国儒教運動』.京都大学学衍出版会,2005:P26
    1 重友毅.『雨月物語評积』.明治書院,1957
    2 原题即为汉文,正文为假名文。
    1 《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古本戏曲丛刊三集《疗妒羹传奇卷》(上、下)(内部发行资料),1957年
    1 陆容撰.《菽园杂记》(1、2).中华书局,1985
    1 汤显祖著;徐朔方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 文本引文引自高洪钧编著.《冯梦龙集笺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2 出自冯梦龙《情史类略》之《戚大将军妾》,原文为:“妒亦天性”。
    3 张龙妹.《源氏物语中“妒忌”的文学文化史内涵》.《日本文学研究:历史足迹与学术现状》(日本文学研究会三十周年纪念文集).译林出版社,2010:P206
    4 同上。P208
    1 此处引自『日本思想闘争史料』第一卷(名著刊行会)所收『本朝神社考』。原文为繁体。
    2 長岛弘明.『幻想の宇宙雨月物語』.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5:P49
    3 神道研究会编.『神道讲座』(第5卷)原書房,1981:P229
    1 張龍妹.『源氏物語の救濟』.風間書房,2000年:P2原文为日文,译文为笔者译。括号内为笔者解释。
    2 同上。
    3 同上。P149
    4 森田喜郎.『上田秋成文芸の研究』.和泉書院,2003年:P156-157
    2 上田秋成在其著作《茶瘕醉言》中曾经提到自己读过《女子训》。山本秀树曾撰文对《女子训》进行了介绍,以诸本比较、与佛教相关内容的翻刻以及上田秋成的佛教观和《女子训》的关系进行了介绍。(《读本研究》4平成二年『熊沢蕃山「女子訓」绍介—秋成理解のための一资料』)
    1 熊沢蕃山『女子訓』(『蕃山全集』第二册所收。名著出版,1978年)
    1 在《宫木之冢》中有时写作宫城。
    1 大部分是因文化差异和作者的身份而致。如原作的赵六离家是为了求取功名,而改编中的清六则是代替母亲去看望垂危的舅父等。再如,原作中多强调功名,而改编中却以家庭中的道德孝道为主,与作者的身份有关。这些不同之处与本论文关系不大,因此仅在注中列出供参考。
    2 李贽认为古今的人情是不变的,只要童心长存则不必文必先秦盛唐,反对前后七子提倡的复古主义思潮,反对无病呻吟的形式主义的拟古文。上田秋成同样认为,“人情古今一也”,只要文章发自“稚心”,便不必拟古。与他的老师贺茂真渊主张复古、崇古不同,上田秋成积极肯定时代的前进,并反对当时国学者中间流行的复古主义思潮,曾对建部绫足的没有真情实感而纯粹从形式上模仿平安时代的拟古文进行了尖刻的批判。从文艺论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上田秋成的“稚心”说与李贽思想的承继关系。与本章无关,仅作为注释列于此处。
    1.上田秋成全集編集委員会.『上田秋成全集』(1-12).中央公論社,1990-1995年
    2.国害刊行会編.『上田秋成全集』(1、2).国害刊行会,1918
    3.中村幸彦校注.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上田秋成集』.岩波書店,1959
    4.中村博保など校注.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近世歌文集』(下).岩波書店,1997
    5.浅野三平校注.新潮日本古典集成『雨月物語·癎癖談』.新潮社,1979
    6.高田衛·稻田篇信校注.『雨月物語』.筑摩書房,1997.
    7.中村幸彦·高田衛·中村博保校注.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英草紙·西山物藉.·雨月物語·春雨物藉』.小学館,1995
    8.德田武等校注.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繁野話·曲亭伍奇花钗兒.·催馬楽奇談鳥迈山稠綫』.岩波書店,1992年
    9.辻達也校注.『政談』.岩波書店,1987年
    10.青木鷺水.「古今堪忍記」(早川純三郎編.『德川文芸類聚』二教訓小說.国害刊行会,1914)
    11.根岸镇衛.「耳囊」.(『日本庶民生活史料集成』第十六卷奇談·紀聞.三一書房,1970)
    12.海保青陵.『稽古談』(『海保青陵全集』八千代出版,1976年所收)
    13.林羅山.『本朝神社考』(鹫尾顺敬編.『日本思想闘諍史料』第一卷.名著刊行会,1930所收)
    14.室鳩巢.『六論衍义大意』(日本思想大系59『近世町人思想』.岩波害店,1975所收)
    15.『相撲今昔物語』.(『新燕石十種』第6卷.中央公論社,1981所收)
    16.森山重雄.『上田秋成初期浮世草子秤积』.国害刊行会,1977)
    17.謠曲.『海士』.(佐藤谦太郎著.『謠曲大觀』第一卷.明治書院,1975年凳行,1982年影印版発行所收)
    18.菅野則子校訂.『官刻孝義绿』(全三卷).東京堂出版,1999
    19.長泽规矩也編.和刻本漢籍文集第14辑所收『王陽明先生文绿鈔』『王陽明文粹』 『王心齊先生全集』.汲古書院,1978
    20.長澤规矩也編.和刻本漢籍随筆集第一辑『五雜組』.汲古書院,1972
    21.長澤规矩也編.和刻本漢籍随筆集第二辑『辍耕録·资暇録·希通録·羣碎録』.汲古書院,1972
    22.家永三郎など校注.日本古典文学大系『近世思想家文集』岩波書店,1966
    23.松田修など校注.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伽婢子』.岩波書店,2001
    24.日本思想大系36.『荻生徂徕』.岩波書店,1973
    25.日本思想大系37.『徂徕学派』.岩波書店,1972
    26.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净瑠璃集.仮名手本忠臣蔵.双蝶蝶曲輪日記.妹背山婦女庭訓.碁太平記白石囃』.小学馆,2002
    27.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源氏物語』.小学館,1994
    28.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日本書紀』.小学館,1994
    29.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万藁集』1.小学館,1994
    30.松崎仁编著『夏祭浪花鑑.伊势音頭恋寝刄』.白水社,1987
    31.皆川淇園著.高橋博巳編集·解說.『淇園诗文集』.ぺりかん社,1986(底本;国立国会図書館蔵宽政11·文化13刊本)
    32.石川松太郎編.貝原益軒等著.『女大学集』(東洋文庫302),1977
    33.熊沢蕃山『女子訓』(『蕃山全集』第二册所收.名著出版,1978(据1940年蕃山全集刊行会出版的『蕃山全集』影印出版)
    34.中江藤樹.『孝柽啓蒙』(『藤樹先生全集』(一)所收定稿本.弘文堂書店,1976)
    35.上岛鬼贯著;復本一郎校注.『鬼贯句選·独ごと』.岩波書店,2010年
    36.早稻田図書館蔵古籍『輟耕録』(刻本)
    37.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藏古籍『国史館日録』(写本)
    38.国文学资料馆藏『六論衍義』(享保6.刻本.荻生徂徕訓点)
    39.早稻田大学付属図書館蔵古籍.沈德潜評点;頼襄增評『增評唐宋八家文読本』(刻本)
    1.(汉)班昭著.《女诫》(《蒙养书集成》2.所收三秦出版社,1990
    2.(汉)扬雄著;张震泽校注.《扬雄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汉)司马迁著.《货殖列传》(韩兆琦注《史记》(1-9)第9册所收.中华书局,2010)
    4.(晋)鲁褒.《钱神论》(据巫宝三;王同勋主编.《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三 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宋)朱熹集注.《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宋)朱熹辑著.刘文刚译注.《小学译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7.(明)李贽著.张建业主编.《李贽全集注》(全26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主要参考其中第1册、第2册《焚书注》、第4-10册.《藏书注》《续藏书注》.第12-13册《初潭集注》.第14册《老子解注.庄子解注.道古录注.孙子参同注》第16-17册.《读升庵集注》.第19册.《小说评语批语摘编》.第26册附录
    8.(明)王守仁著.萧无陂(注释.解说).明清思想经典丛书.《传习录校释》.岳麓书社,2012
    9.(明)王艮著;陈祝生主编.《王心斋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10.(明)汤显祖.《牡丹亭》(郭汉城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所收。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11.(明)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参考本书所收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区册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2.(清)黄宗羲著.《明儒学案》(上、下).中华书局,2008
    13.(宋)胡仔纂集《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1-12册》.中华书局,1985
    14.(明)陆容撰.《菽园杂记》(1、2).中华书局,1985
    15.《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古本戏曲丛刊三集《疗妒羹传奇卷》(上、下)(内部发行资料),1957
    16.(明)冯梦龙著;明高洪钧编著.《冯梦龙集笺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17.(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8.(清)张廷玉等撰.《明史》第五册.中华书局,1974
    19.(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0.(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21.(明)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三刻拍案惊奇》.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22.(明)瞿佑《剪灯新话》(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3.巫宝山主编.《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宋金元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4.巫宝山主编.《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明清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朝尾直弘·宇野俊一·田中琢編.新版『日本史辞典』角川書店,1996
    2.浅野三平.『上田秋成の研究』.桜枫社,1985
    3.浅野三平.「源太骚勤と棱足·秋成」『女子大国文』,1959
    4.赤井達郎編.江户時代図誌11.中山道二.筑摩害房,1976
    5.今谷明.日本の歷史⑨『日本国王と土民』.集英社,1992
    6.颤倉洋一·木越治編.『秋成文学の生成』.森話社,2008
    7.飯倉洋一.『秋成考』.翰林害房,2005
    8.飯倉洋一.『上田秋成—絆としての文芸』.大阪大学出版会,2012
    9.飯倉洋一·演住真有.「中井履轩·上田秋成合賛鶉図について」『懷德堂研究』3,2012(2)
    11.稻田篇信編著.『雨月物語精読』.勉誠出版,2009
    14.井上泰至.『雨月物語論一一源泉と主题』.笠間害院,1999
    16.井上泰至.『雨月物語の世界.上田秋成の怪異の正体』.株式会社角川学芸出版,2009年
    17.池上裕子.日本の歷史⑩『戟国の群像』.集英社,1992
    19.入間田宣夫著.日本の歷史『武者の世に』.集英社,1991
    20.雲英末雄;高橋治.新潮古典文学アルバム18.『松尾芭蕉』.新潮社,1990
    21.鹈月洋.『雨月物語評积』.角川害店,1969
    22.大石学編.日本の時代史16.『享保改革と社会变容』.吉川弘文館,2003
    23.大橋健二.『日本陽明学奇蹟の系稽』.叢文社,1995年
    26.大翰靖宏.『上田秋成—その生き方と文学』.春秋社,1982年
    27.小椋.嶺一.『秋成と宣長—近世文学思考論序說』.翰林書房,2002年
    29.腾倉寿一.「秋成の紀行文—「去年の枝折」を中心に」.『福岛大学教育学部論集』(人文科学)第40卷,1990
    30.勝倉寿一.『上田秋成の古典学と文芸に阴する研究』.風間害房,1998
    31.加藤裕一.『上田秋成の紀行文—研究と注解』.原人舍,2008
    32.加藤裕一.『上田秋成の思想と文学』.笠間書院,2009
    33.加藤楸邮編.芭蕉の本2『詩人の生涯』.角川書店,1970
    34.岸本美褚.『明清交替と江南社会—17世紀中国の秩序問题』.東京大学出版会,1999
    35.金京姬.「『去年の枝折』の再檢討」『日本藉と日本文学』第38卷,2004
    36.窿田空穗等監修.『和歌文学大辞典』.明治書院,1962
    38.小岛毅.『朱子学と陽明学』.放送大学教育振典会,2004
    39..子安宣邦.『徂徕学講羲』.岩波書店,2008
    40.佐藤泰正編.『文学における故鄉』.笠間書院,1978
    41.神道研究会編.『神道講座』(第5卷).原書房,1981
    42.重友毅.『雨月物語評积』.明治書院,1957
    43.岛田虔次.『中国思想史の研究』.京都大学学衍出版会,2002
    44.岛田虔次.『朱子学と陽明学』.岩波書店,1967
    45.菅野則子.『江户時代の孝行者—「孝義绿」の世界』.吉川弘文館,1999
    47.諏訪春雄.日野能夫編『江户文学と中国』.每日新聞社,1977
    48.高群逸枝著『日本婚姻史』.至文堂,1963
    49.高田街责任編集.論集近世文学5『共同研究.秋成とその時代』.勉誠社,1994
    50.高田衛.『春雨物語論』.岩波書店,2009
    51.高田街.『定本.上田秋成研究序税』.国書刊行会,2012
    52.高田衛.『江户幻想文学誌』.平凡社,1987
    53.高田衛.「評伝·上田秋成」.『国文学.解釈と鑑赏』特集.上田秋成と幻想の方法,1976(6)
    54.田原嗣郎.『徂徕学の世界』.東京大学出版会,1991
    56.張龍妹.『源氏物語の救济』.風間書房,2000
    57.服部幸雄.『歌舞伎歲時記』.新潮社,1995
    58.古井户秀夫.「歌舞伎と教訓」『雅俗』第5卷,1998
    59.長岛弘明.『雨月物語.幻想の宇宙』(上·下).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96
    60.長岛弘明.『秋成研究』.東京大学出版会,2000
    61.長岛弘明.「学会時評.近世」『国文学.解釈と教材の研究』1995(6)
    62.長澤规矩也.『和刻本漢籍分類目録』.汲古書院,1976
    63.中野三敏.『戲作研究』中央公論社,1981
    64.中野三敏.『江户狂者傳』.中央公論新社,2007
    65.中野三敏..『近世新畸人伝』..岩波書店,2004
    66.中野三敏.『十八世紀の江户文芸一雅と俗の成熟』.岩波書店,1999
    67.中野三敏.『江户文化再考』.笠間書院,2012
    68.中野三敏.「秋成とその時代」.『文学』,2009(1)
    70.中野三敏.「江户の中の李卓吾」.大学出版第39卷,1998
    72.中村幸彦.「上田秋成とその時代」.『国文学.解釈と鑑赏』(上田秋成.幻想の方法),1976(7)
    73.中村幸彦.『中村幸彦著作集』第一卷.中央公論社,1982
    74.中村幸彦.『中村幸彦著作集』第六卷.中央公論社,1982
    75.中村博保.『上田秋成の研究』.ペりかん社
    76.南方熊楠.『南方熊楠全集』第一卷.平凡社,1971
    77.日野龍夫.『宣長と秋成』.筑摩書房,1984
    79.日野龍夫.『近世文芸思潮研究』.『文学·語学』76,1976
    81.日野龍夫著作集.第二卷.『宣長·秋成·蕪村』.ペりかん社,2005
    82.日本近世文学学会編集·発行.『上田秋成.没後二百年記念』(内部発行资料) 2010
    83.野口武彦.『王道と革命の間—日本思想と孟子問题』筑摩書房,1986
    85.東恩衲寬悼.『六输衍義伍』.文一路社,1943
    87.平石直昭.一語の辞典.『天』.三省堂,1996
    88.前田勇編纂.『江户語の辞典』.講談社,1979
    89.溝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の屈折と展開』.東京大学出版会,1980
    91.源了圆.『德川思想小史』.中央公論社,1973
    92.宫川康子.『自由学問都市大坂—懷德堂と日本的理性の诞生』.講談社,2002
    93.室町時代語辞典編修委员会.『時代别国藉大辞典』(室町編).三省堂,1985
    95.森山重雄.『幻妖の文学.上田秋成』.三一書房,1982年
    96.森紀子.『耘换期における中国儒教運動』.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05
    98.和漢比较文学会編.和漢比较文学叢書7『近世文学と漢文学』.汲古書院,1988
    99.鷲山樹心.『上田秋成の文芸的境界』.和泉書院,1983
    101.湯浅邦弘.『懷德堂事典』.大阪大学出版会,2001
    102.安同正篇.『陽明学十講』.明德出版社,1981
    103.山本秀樹.「熊沢蕃山「女子訓」紹介-秋成理解のたぬの一资料」.『読本研究』4,1990
    104.山本綏子「『藤篓册子』「故鄉」の自己像」.『鲤城往来』第4卷,2004
    105.山本綏子.「『藤簍册子』「旌孝記」論—秋成和文の屈折」.『鲤城往来』第13卷,2010
    107. Tetsuo. Najita.著.子安宣邦訳.『懷德堂—18世紀日本の「德」の諸相』.岩波害店,1992
    109.『上方』.第四十五号(「上田秋成号」),1934(9)
    1.艾梅兰著;罗琳译.《竞争的话语——明清小说中的正统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安旗;阎琦著.《李白诗集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3.卞孝萱;张青华;阎崎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韩愈评传(附李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
    5.钱伯城著.《泛舟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大庭修著;徐世虹译.《江户时代日中秘话》.中华书局,1997
    7.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8.郭英德.《明清文学史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郭英德.《痴情与幻梦——明清文学随想录》.三联书店,1992
    10.高世瑜.《历代列女传演变透视》.《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
    11.黄中模.《屈原问题论争史稿》.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12.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中华书局,2006
    13.金连缘等译.外国电影剧本丛刊12《残菊物语.雨月物语》.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14.酒井忠夫著;刘岳兵等译.《中国善书研究》增补版.上、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15.李树果.《日本读本小说与明清小说.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透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16.李卓.《中日家族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
    17..李新宇,周海婴主编.《鲁迅大全集10》.创作编,1936.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18.李芒;黎继德主编的《日本散文精选.咏事卷》.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19.李树果.《日本读本小说名著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0.牟宗三.《宋明儒学的问题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1.敏泽.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李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2.彭娟.《颂父与渎父:自审亦他审——明清家族小说审父母题的双向理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3.彭娟.《明清家族小说中渎父母题》.《齐鲁师范大学学报》,2012(3)
    24.彭娟.《明清家族小说的渎父倾向》.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5.乔光辉.《<剪灯新话>与<雨月物语>之比较》.收录于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3辑.中华书局,2007
    26.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词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27.舒大刚.《儒家孝悌文化.至德要道》.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8.宋克夫.《宋明理学与明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9.王凯符.张会恩主编.《中国古代写作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30.王青.《日本近世思想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31.王宝峰.《李贽儒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32.王晓平著《唐土的种粒——日本传衍的敦煌故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33.王晓平.《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34.王瑷玲主编.《明清文学与思想中之情、理、欲》(文学篇)(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9
    35.王瑷玲主编.《明清文学与思想中之主体意识与社会》(文学篇)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4
    36.萧延恕著.《宋词风流佳话:宋词本事研究》.岳麓书社,1995
    37.应再泉;徐永明;邓小阳编.《陶宗仪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8.杨经建.《论明清文学的叙事母题》.《浙江学刊》,2006(5)
    39.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0.阎小妹译.上田秋成著《雨月物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41.杨经建.《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父母题》.《文艺评论》2005年第5期
    42.衣若兰.《史学与性别:<明史·列女传>与明代女性史之建构》.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43.张龙妹.《源氏物语中“妒忌”的文学文化史内涵》.《日本文学研究:历史足迹与学术现状》(日本文学研究会三十周年纪念文集).译林出版社,2010
    44.张龙妹.《剪灯新话》在东亚各国的不同接受—以“冥婚”为例—.《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2)
    45.周以量.《从读本小说的表现手法看江户小说的汉译》(收录于张龙妹编《世界语境中的源氏物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6.周以量.《比较文学视域下“雨”、“月”意象的解析——以<雨月物语>为例》.收录于林精华.程巍主编.《“文化转向”与外国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7.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48.张崑将.《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兵学和阳明学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9.张错.《从莎士比亚到上田秋成——东西文学批评研究》(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
    50.张错.《批评的约会-文学与文化论集的新描述》.三联书店,1999
    51.赵靖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