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向着诗性敞开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迟子建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个个性独特的作家,其小说创作具有特殊的美学品格,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步入文坛开始,在近三十年的持续写作中,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及独立的审美风格。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尝试全面梳理和分析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以小说的诗学品质这样一个更为开放的美学视野作为切入点进入迟子建的文本世界,从其小说创作的文化背景、小说母题、人物形象谱系、叙事策略、小说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进行细致考察,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其重要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从而揭示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历程以及期间经历的变化,挖掘其小说创作的文学史价值。
     论文以美学、文化学、叙事学、哲学、心理学、主题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采用宏观概括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的方式,将迟子建的小说置于一定的时代与历史环境中进行全面的艺术考察。本论文共五章,从最基本的文学元素出发,论述迟子建建立在生命意识基点上的小说诗学品质的发生、表现及价值意义。诗学是使迟子建成为一个独特的“她”的原动力,她在文本中铺衍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并使她的小说创作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现实层面,而是不断向着诗的境界提升。这种诗学品质已经成为迟子建的生命存在方式,她笔下不仅包括童年的美好回忆和故乡的边地风情,以及人性的淳朴和善良,还有那些困境中对未来的憧憬,艰难人生中的诗意眺望,以及那些对生命与死亡的形而上的沉思,她既要赞颂生命中的美好,也能包容降临其中的不幸,因为在迟子建看来,幸或不幸都是生命必然经历的过程,都是命运对人类的赐予。
     持续写作三十年间,迟子建的内心也日趋平静与超然,她的作品也在逐渐向经典逼近。她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徒对于文学的虔诚守护,在写作中不断地寻求突破,引领读者进入独特的诗性审美世界。
Zijian Chi is a unique writer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istory whose novels have a special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She had kept a strong creativity and independent aesthetic style all the time since she began writing in the early 1980s.Through a more open and aesthetic vision that is poetry characteristics of her novels, the essay trys to sort out and analyse her works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al background, novel motive, characters pedigree, narrative technique, the value and the meaning. The essay also make case study of her important works through detailed reading to reveal the creating process and changes that she experienced during the period and tap the value of her novels as literature. Basing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esthetics, culturology, narratology,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thematology, the essay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macro and micro analysi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her novels under the certain times and history environment.
     The thesis consists of 5 chapters,starting from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literature to discuss the occurrence, manifestation and value of the poetry characteristic of her novels. The poetry characteristic is the original motivation which makes Zijian Chi a unique writer. She constructed her literature world and promoted his novels to the poetry realm other than stay in a simple practical level. The poetry characteristic has become the way that her life existed. Her novels reveal the beautiful recall of the childhood, folkways and customs of hometown, the simplicity and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prospect of future confronting with difficulties and metaphysical meditation of life and death. She not only celebrated the goodness of the life, but also tolerate the misfortune. Because she thought that goodness and misfortune are both necessary processes everyone shall experience and both of them are the gifts from destiny.
     In the past 3 decades, She kept writing and became calmer and calmer with each passing day. And her works also became approaching classic. She always kept faith with her literature just like a believer and kept seeking for breakthrough of her works in order to lead her readers into a unique and aesthetic world of poetry characteristics.
引文
①施占军:《独特而宽厚的人文伤怀》,《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4期,第52页
    ①苏童:《关于迟子建》,《微风入林·跋》,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①李丹梦:《论迟子建的个体哲学》,《山花》2005年第9期,第12页
    ①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13页
    ②[法]雅克·马利坦,刘有元等译:《艺术与诗中创造性直觉》,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第294页
    ③[意]维柯,朱光潜译:《新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98页
    ④张承志:《绿风土》,作家出版社,1987年,第7页
    ⑤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49页
    ⑥李扬:《现代性视野中的曹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35页
    ⑦刘小枫:《诗化哲学——德国浪漫美学传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①迟子建:《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假如鱼也生有翅膀》,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06页
    ②[美]苏珊·朗格,滕守尧译:《艺术问题》,南京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62页
    ③迟子建:《我说我》,《假如鱼也生有翅膀》,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02页
    ①迟子建:《夜晚歌唱的草》,《小说选刊》,2002年第2期第5页
    ①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489页
    ①管曙光主编,《诸子集成(二)》,长春出版社,第125页
    ①迟子建、阿城、张英:《温情的力量——迟子建访谈录》,《作家》1999年第3期第47页
    ①王培元:《东北作家群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11页
    ②茅盾:《<呼兰河传>序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页
    ①茅盾:《茅盾全集》,第18卷,《文学与人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270-271页
    ②迟子建、周景雷:《文学第三地》,《当代作家作家评论》,2006年第4期第43页
    ③迟子建:《白银那》,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80页
    ①迟子建:《原始风景》,《迟子建文集·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208页
    ②迟子建:《日落碗窑》,《迟子建文集·原野上的羊群》,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364页
    ③迟子建:《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假如鱼也生有翅膀》,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208页
    ①迟子建:《亲亲土豆》,《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第102页
    ②迟子建:《草地上的云朵》,《迟子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259页
    ③迟子建、方守金:《自然化育文学精灵——迟子建访谈录》,《文艺评论》,2001年第3期,第81页
    ①转引自陈勤建:《文艺民俗学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160页
    ①迟子建:《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假如鱼也生有翅膀》,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209页
    ②迟子建:《逝川》,《迟子建文集·亲亲土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269-270页
    ①迟子建《伪满洲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217-218页
    ①迟子建《原始风景》,《人民文学》,1990年第1期,第40页
    ②於可训:《主持人的话》,《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第27页
    ①迟子建:《起舞》,《福翩翩》,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61页
    ②迟子建:《起舞》,《福翩翩》,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203页
    ③迟子建:《那些不死的灵魂啊》,《文学界》,2010年第1期,第49页
    ④迟子建:《那些不死的灵魂啊》,《文学界》,2010年第1期,第48页
    ①迟子建:《那些不死的灵魂啊》,《文学界》,2010年第1期,第48页
    ①迟子建:《那些不死的灵魂啊》,《文学界》,2010年第1期,第49页
    ①[荷]佛克马、易布思:《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第31-32页
    ②摩罗、杨帆:《刘震云:奴隶的痛苦与耻辱》,《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4期,第6页
    ③[奥]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第66-67页
    ①[捷克]克里玛著,崔卫平译:《布拉格精神》,作家出版社,1998年7月,第41页
    ②迟子建:《<迟子建作品精华·中篇卷>序》,《假如鱼也生有翅膀》,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223页
    ③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第59页
    ①迟子建:《自序》,《迟子建文集·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1页
    ①迟子建:《原始风景》,《迟子建文集·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161页
    ①迟子建:《采浆果的人》,《微风入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174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迟子建:《好时光悄悄溜走》,《我的世界下雪了》,山东画报出版社,第97-103页
    ①迟子建:《芳草在沼泽中》,《迟子建作品精华·中篇小说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第30页
    ①谢有顺:《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我读迟子建的小说》,《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1期第68页
    ②迟子建:《关于家园发展历史的一次浪漫追踪》,《迟子建文集·亲亲土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56-157页
    ①李欧梵:《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第134页
    ①于安忆:《我眼中的历史是日常的——与王安忆谈<长恨歌>》,《文学报》,2000年10月26日第002版
    ①迟子建:《越过云层的晴朗》,《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第284页
    ②迟子建:《伪满洲国》(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页
    ①於可训:《主持人的话》,《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第28页
    ②迟子建:《伪满洲国》(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51页
    ③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第3页
    ①迟子建:《有关创作的札记》,《青年文学》,1997年第6期,第74页
    ①迟子建:《清水洗尘》,《格里格还的细雨黄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第129-130页
    ①弗洛姆:《爱的艺术》,西苑出版社,2003年第66页
    ②迟子建:《驼梁》,《朋友们来看雪吧》,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第253页
    ①文能、迟子建:《畅饮“天河之水”——迟子建访谈录》,《花城》1998年第1期,第118页
    ②迟子建:《白雪的墓园》,《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第61页
    ①[美]海明威:《午后之死》,《春风文艺丛刊》1979年第3期,第263页
    ②迟子建:《北极村童话》,《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第1页
    ③儿童在本文中是一个与“成人”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没有迈入成人阶段之前的所有的未成年人而并非仅指十二岁以下的婴儿、幼儿等。
    ①苏童:《苏童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46页
    ②文能、迟子建:《畅饮“天河之水”—迟子建访谈录》,《花城》1998年第1期,第115页
    ①迟子建:《北极村童话》,《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第4页
    ②迟子建:《晚风中眺望彼岸》,《北方的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241-242页
    ③迟子建:《疯人院的小磨盘》,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0页
    ①迟子建:《逝川》,《迟子建文集·亲亲土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274页
    ②迟子建:《逝川》,《迟子建文集·亲亲土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278页
    ①宙斯因为害怕人类的力量,又不想灭绝人类,便将人劈成了两半,变成了现在的这样的人。从此,人类便开始了寻找另一半的历程,这就是人类爱情产生的原因。而在柏拉图看来,人类只有找到他失去的另一半才是完整的人,虽然这另一半可能是异性也可能是同性。
    ②[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王还译:《一间自己的屋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137页
    ③迟子建:《听时光飞舞——迟子建随笔自选集》,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年7月第85页
    ④《硕人》:《诗经·卫风》
    ①迟子建:《秧歌》,《迟子建文集·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4页
    ②迟子建:《秧歌》,《迟子建文集·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8-9页
    ③迟子建:《秧歌》,《迟子建文集·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④迟子建:《秧歌》,《迟子建文集·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49页
    ①迟子建:《秧歌》,《迟子建文集·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49页
    ②迟子建:《起舞》,《福翩翩》,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第217页
    ①[苏]巴赫金著,白春仁、晓河译:《巴赫金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第348页
    ②[苏]巴赫金著,白春仁、晓河泽:《巴赫金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第350页
    ③迟子建:《必要的丧失》,《北方的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175页
    ④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07页
    ⑤迟子建:《采浆果的人》,《微风入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174页
    ⑥迟子建:《采浆果的人》,《微风入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179页
    ①迟子建:《采浆果的人》,《微风入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177页
    ①迟子建:《雪坝下的新娘》,《微风入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62页
    ②迟子建:《雪坝下的新娘》,《微风入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66-67页
    ①[法]达维德·方丹著,陈静译:《诗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5页
    ①[法]罗兰·巴尔特,李幼蒸译:《写作的零度》,《罗兰·巴尔特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55页
    ②黄子平:《得意莫忘言》,《沉思的老树的精灵》,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45页
    ①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11月第2版,第3页
    ①迟子建:《雾月牛栏》,《迟子建文集·亲亲土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367页
    ①迟子建:《日落碗窑》,《迟子建中篇小说集·第四卷·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117-118
    ①迟子建:《白银那》,《迟子建中篇小说集·第四卷·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1-2页
    ②迟子建:《白银那》,《迟子建中篇小说集·第四卷·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60页
    ①杨义:《中国叙事学》,《杨义文存·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26页
    ②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1页
    ①迟子建:《迟子建作品精华·中篇卷序》,《假如鱼也生有翅膀》,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224页
    ②杨义:《中国叙事学》,《杨义文存·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315页
    ③蒋子丹:《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世界上所有的夜>及其他》,《读书》,2005年第10期,第34页
    ①迟子建:《原始风景》,《迟子建文集·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202页
    ②迟子建:《原始风景》,《迟子建文集·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204页
    ③迟子建:《原始风景》,《迟子建文集·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206页
    ④迟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起舞·迟子建中篇小说集·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303页
    ①迟子建:《自序》,《亲亲土豆·迟子建文集第三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2页
    ②迟子建:《自序》,《亲亲土豆·迟子建文集第三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2页
    ①迟子建:《鸭如花》,《芳草在沼泽中》,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第338页
    ②迟子建:《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假如鱼也生有翅膀》,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207-208页
    ①迟子建:《一匹马两个人》,《迟子建短篇小说代表作·微风入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40页
    ②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第27页
    ①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2页
    ②迟子建、阎秋红:《“我只想写自己的东西”》,《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第28页
    ①迟子建:《零作坊》,《迟子建中篇小说选集·第三卷·逆行精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253-254页
    ①迟子建、阿成、张英:《温情就是力量》,《作家》1999年第3期第13页
    ①李万武:《迟子建近年中短篇小说的情感品质》,《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第4期第72页
    ②苏童:《关于迟子建》,《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1期第56页
    ③迟子建、文能:《畅饮“天河之水”——迟子建访谈录》,《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6页
    ④文莉:《论迟子建小说的民间倾向》,《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第5页
    ①迟子建:《晚风中眺望彼岸》,《北方的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242页
    ②迟子建、阎秋红:《“我只想写自己的东西》,《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第28页
    ③迟子建:《谁饮天河之水》,《北方的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236页
    ④同上,第238页
    ①同上,第239页
    ②迟子建:《挤奶员失业的日子》,《迟子建文集·第三卷·亲亲土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06页
    ③葛兆光:《想象力的世界——道教育唐代文学》,现代出版社,1990年第2页
    ①南帆:《文学的维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46页
    ②同上,第50页
    ③迟子建:《晚风中眺望彼岸》,《北方的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242页
    ①迟子建:《晚风中眺望彼岸》,《花城》1997年第4期,第56页
    ②《庄子·齐物论》
    ①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迟子建中篇小说集·第四卷·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248-249页
    ①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迟子建中篇小说集·第四卷·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315-316页
    ②蒋子丹:《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及其他》,《读书》2005年第10期第38页
    ①迟子建:《日落碗窑》,《迟子建文集·第一卷·原野上的羊群》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352-354页
    ②同上,第405页
    ③迟子建:《花牤子的春天》,《迟子建最新小说集·福翩翩》,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第页
    ④迟子建:《逝川》,《跋:雪中的炉火》,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第344页
    ①[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12月第280页
    ②戴锦华:《迟子建:极地之女》,《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304页
    ①迟子建:《死亡的气息》,《北方的盐》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280页
    ①蒋子丹:《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及其他》,《读书》2005年第10期第39页
    ②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迟子建中篇小说集·第四卷·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317页
    ①迟子建:《死亡的气息》,《北方的盐》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280页
    ②迟子建:《亲亲土豆》,《迟子建文集·第三卷·亲亲土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210-211页
    ③同上,第231页
    ①迟子建:《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微风入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207页
    [1]迟子建.《原野上的羊群》.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2]迟子建.《秧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3]迟子建.《亲亲土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4]迟子建.《树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5]迟子建.《微风入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6]迟子建.《与水同行》,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7]迟子建.《芳草在沼泽中》,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8]迟子建.《我伴我走》,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9]迟子建.《朋友们来看雪吧》,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10.迟子建:《白雪的墓园》,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11]迟子建.《向着白夜旅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12]迟子建.《白银那》,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13]迟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14]迟子建.《逝川》,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月第1版.
    [15]迟子建.《伪满洲国》,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16]迟子建.《逆行精灵》,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7]迟子建.《热鸟》,济南:明天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18]迟子建.《晨钟响彻黄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19]迟子建.《越过云层的晴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0]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21]迟子建.《假如鱼也生有翅膀》,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2]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23]迟子建.《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24]迟子建.《迟子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25]迟子建.《白雪乌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26]迟子建.《北方的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27]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
    [28]刘士林.《中国诗学精神》,海南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9]戴锦华.《涉渡之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31]刘小枫.《诗化哲学——德国浪漫美学传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1]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32][法]雅克·马利坦.艺术与诗中创造性直觉》,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
    [33][意]维科.《新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34]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35][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南京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36]王培元.《东北作家群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37][荷]佛克马·易布思.《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
    [38][英]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问自己的屋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49][苏]巴赫金.《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50][法]达维德·方丹.《诗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
    [51][法]罗兰·巴尔特.《写作的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5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52]南帆.《文学的维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53][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54]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55]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8月.
    [56]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
    [57]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8]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9]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0]乔以钢.《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逢增玉.《黑土地文化和东北作家群》,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2][德]海德格尔.《人,诗意的栖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3]蔡翔.《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64]丁帆,许志英.《中国当代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65]徐坤.《双调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