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教育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人类生存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以人的发展为本,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对当代中国的孩子来讲,“学会生存”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但这显然并未引起国人足够的重视。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更多的人了解生存教育理念、认识其实施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试图用具体的实践总结来“演绎”历史学科的生存教育,以期为改变历史教育长期脱离社会和学生发展实际需要的现状尽到笔者的一份心力。本课题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实施生存教育不仅是社会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教育走出目前困境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深蕴生存奥妙、饱含人生哲理的学科优势,利用其丰富的课程资源,调动社会各界和家庭的力量,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发展性的自我教育中体验、感悟并内化生成相关的生存理念,强化生存意识,提高生存能力。
Developing the children's existence abilit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has become a fundamental education view of all countries.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for the children in China now to learn how to exist. However, the attention of most Chinese has not been drawn yet. Therefore, I want to make people know the consciousness of existence educatian and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to practise it. I also want to devote myself to explaining the existence education in history by practicing and summarizing it concretely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history education is seperated from the students. In my essay, the historic methodology, the documental methodology and the summary methodology are used. In my opinion,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for th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students but also for the history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to get rid of the current trouble. The superioty of history, such as far-reaching of history, the existence mystery, the phil
    osophy of life and so on, should be used to bring every positive factor into play. By learning in the class and taking part the activity after class, when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comprehend the facts, they will strengthen the existence consciousness and raise the ability to exist. Thank you a lot for your correcting the mistakes if any in my essay.
引文
① 参见黄全愈《生存教育在美国》,引自http://cul.sina.com.cn
    ② 覃勇荣 刘旭辉《学会生存——贫困地区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③ 张曙光《生存之维:经验视域与超验视域的分化与融合——关于建构生存哲学的思想史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④ 参见严春友主编《责任与生存——新世纪生存教育书系》(中学版)第6-7页,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⑤ 第二层次和最高层次的含义参见袁贵仁总主编之《新世纪生存教育书系》(中学版)总序,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⑥⑦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见2001年7月2日《人民日报》
    ⑧ 参见石书臣 郑永廷《论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年第11期
    ⑨⑩ 均见《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之《呈送报告》第2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 转引自钱逊《对青年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12) 参见钱逊《对青年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靳玉乐《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
    (13) 参见王义高《跨世纪教育的一个共同主题——既“学会生存”义“学会关心”》,《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钱逊《对青年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14)(15)(16)(17)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第69、76、85、75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 《国际教育大会主题:学会共存》,李丽桦译,《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3期
    (19) 目前人们对“生存教育”的理解有多种,黄全愈先生在他的最新力作《生存教育在美国》中提到,其中最典型的有3种:一是生存教育不是教育人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正派的人,而是教人懂得游戏规则,甚至懂得钻游戏规则的空子,从而得以生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在书里鼓吹和推销的观点。二是“生存教育”实质上就是“做人的教育”,或者干脆用“做人教育”来代替“生存教育”。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就能“学会生存”。“做人”是首要的,是高于一切的。把“学会生存”译作“学会做人”的《信使》译者持
    
    的恐怕就是这种观点。三是“生存教育”就是要发掘人的各种潜能,增强人的生存能力,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及变化。此外还有人称生存教育为适应环境的教育。
    (20) 参见张男星《论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2期
    (21) 参见李申申《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结合——当代中外主高教改革面临的共同问题》,《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2期
    (2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第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 参见杨兆山、晓晨《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面面观——社会各界走访调查综述》,《外国教育研究》1994年第6期
    (24) 参见和学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课程目标的转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解读》,《学科教育》2002年第1期
    (25) 李旭初《终身教育——21世纪的生存概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26) 项贤明《论人文系统中的教育》,《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27)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第11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8) 肖川《教育必须关注完整的人的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29) 参见钱民辉《教育处在危机中,变革势在必行——兼论“应试教育”的危害及潜在的负面影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30) 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续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12期
    (31) 参见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续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12期
    (32)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196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3) 程斯辉、明庆华《关于学生观的新视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第2期
    (34) 参见肖川《论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程斯辉、明庆华《关于学生观的新视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第2期
    (35) 李家成《回归生存——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的价值》,《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6) 参见和学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课程目标的转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解读》,《学科教育》2002年第1期
    (37) 韦庆缘《略论历史教学活动方式的革新与发展》,《历史教学问题》1995年第5期
    (38) 参见罗树华《终身学习论要》,《中国成人教育》1998年第2期
    (39) 转引自赵灿东《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2期
    (40) 参见朱建国《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世界意识教育》,《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
    
    6期
    (41) 参见李春秋主编《共处与生存——新世纪生存教育书系》(中学版)第12页,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42)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第119-120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3)(44) 参见李春秋主编《共处与生存——新世纪生存教育书系》(中学版)第205、221-222页,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45) 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续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12期
    (46) 参见张晓风《北师、华师、人教版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9期
    (47) 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第295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 参见魏效冰《新教材:演绎新理念新特色——对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初步认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5期
    (49) 参见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第293-294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0) 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第297-298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 魏效冰《新教材:演绎新理念新特色——对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初步认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5期
    (52) 董义艳《论历史教科书的启发性——兼谈北师、华师版历史教科书编写中的可喜变化》,《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1-2期
    (53) 朱可《中学历史科功能论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8期
    (54) 参见魏效冰《新教材:演绎新理念新特色——对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初步认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5期
    (55) 参见张程远 何成刚《一套把(课程标准)变活的教材改革力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教材(历史)七年级上下册评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7期
    (56) 参见张志《学会做人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第5期
    (57) 以上四段参见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154-15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13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9) 参见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134-13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0)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27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1) 参见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30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2) 参见朱汉国 王斯德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之“序言”——王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第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3) 参见朱汉国 王斯德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第16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何金娣《试述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的多元化评最》,引自http://www.pep.com.cn/200304/ca187740.htm
    (64) 参见何金娣《试述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的多元化评量》,引自http://www.pep. com. cn/200304/ca187740. htm
    (65) 朱汉国 王斯德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第170-171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6)(67) 参见朱汉国 王斯德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第171和173页、第171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8)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73、75-7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9)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78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0) 参见“星星河走出家门系列教育活动”,http://www.enewaqe.org/estudy/think/newceO9.htm(2002年02月05日发布)
    (7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第128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2) 参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
    
    
    ① 黄全愈《生存教育在美国》
    ② 覃勇荣 刘旭辉《学会生存——贫困地区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③ 张曙光《生存之维:经验视域与超验视域的分化与融合——关于建构生存哲学的思想史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④ 袁贵仁总主编《新世纪生存教育书系》(中学版),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⑤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活》(2001年7月1日),见2001年7月2日 《人民日报》
    ⑥ 石书臣 郑永廷《论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心想》,《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年第11期
    ⑦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⑧ 钱逊《对青年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⑨ 靳玉乐《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
    ⑩ 王义高《跨世纪教育的一个共同主题——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关心”》,《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
    (11)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2) 《国际教育大会主题:学会共存》,李丽桦译,《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3期
    (13) 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 赵中建译《理解·宽容·21世纪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2期
    (15) 张男星《论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2期
    (16) 李申申《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结合——当代中外高教改革面临的共同问题》,《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2期
    (1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 杨兆山、晓晨《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面面观——社会各界走访调查综述》,《外国教育研究》1994年第6期
    (19) 和学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课程目标的转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解读》,《学科教育》2002年第1期
    (20) 李旭初《终身教育——21世纪的生存概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21) 项贤明《论人文系统中的教育》,《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22) 肖川《教育必须关注完整的人的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23) 钱民辉《教育处在危机中,变革势在必行——兼论“应试教育”的危害及潜在的负面影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24) 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续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12期
    (25) 程斯辉、明庆华《关于学生观的新视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第2期
    (26) 肖川《论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
    (27) 李家成《回归生存——论“人之生存”环境下学校的教育价值》,《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28) 韦庆缘《略论历史教学活动方式的革新与发展》,《历史教学问题》1995年第5期
    (29) 罗树华《终身学习论要》,《中国成人教育》1998年第2期
    (30) 赵灿东《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2期
    (31) 朱建国《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世界意识教育》,《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6期
    (32)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 张晓风《北师、华师、人教版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9期
    (34) 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 魏效冰《新教材:演绎新理念新特色——对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初步认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5期
    (36) 董义艳《论历史教科书的启发性——兼谈北师、华师版历史教科书编写中的可喜变化》,《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1-2期
    (37) 朱可《中学历史科功能论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8期
    (38) 张程远 何成刚《一套把<课程标准>变活的教材改革力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教材(历史)七年级上下册评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7期
    (39) 张志《学会做人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教育科学研究》2000(5)
    (40)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 朱汉国 王斯德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2) 何金娣《试述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的多元化评量》,引自http://www.pep.com.cn/200304/ca187740.htm
    (4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
    (44)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4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2003年版)
    (46) 余文森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7) 白月桥著《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8) 钟启泉主编、邓志伟:并《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9) 刘晋伦主编《能力与能力培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0) 肖力华《跨世纪人才培养新观念探讨》,《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51) 罗树华 李洪珍主编《教师能力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2) 单中惠 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3) 林崇德主编 申继亮副主编 王雄 孙进 张忆育著《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4) 钟志贤 范才生著《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修订本)》,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5) 钟启泉主编、张华著《经验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6) 金相成主编《历史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7) 郑和钧 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8) 林崇德主编 张奇著《学习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9) 林崇德主编 李洪玉 何一粟著《学习动力》,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0) 汪征鲁《论江泽民的历史观》,《东南学术》2001年第4期
    (61) 瞿葆奎主编 郑金洲副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2) 《历史教学》杂志
    (63) 《历史教学问题》杂志
    (64)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