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布依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流传的布依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阳市郊区以及云南文山等地区,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三个土语区。居住在贵州黔西南自治州西南角上的兴义、安龙、册亨、望谟、贞丰等县的布依族属第一土语区。布依族戏曲就产生在这一土语区的册亨县。关于布依戏的形成,当地民族艺术研究工作者们各执己见,至今未获共识,主要观点有八音说、本土说、宗教说、北路壮剧源流说以及民间口头传说等。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通过对材料的梳理和分析,系统论证布依戏艺术形态。布依戏处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布依戏的形成、流布和发展均受到环境的影响。针对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历史空间及其交融区域中形成的民族文化地域性特征,运用地理、历史、社会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对布依戏音乐进行探讨性研究,揭示布依戏与宗教、社会制度、艺术等的关系,阐释布依戏存在的地域性文化结构性质。布依戏与北路壮剧之间具有较深的渊源关系,二者同属壮侗语族戏曲种类,即为越系民族后裔之戏曲形式,在研究布依戏的同时,进一步拓宽视野,尝试对壮侗语族中壮族、布依族的戏曲音乐文化进行考辨,探求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壮侗语族诸民族的戏曲音乐与文化生态的共生关系打下基础,同时为该论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的保护、传承等提供现状调查与理论支持。
     根据布依族、壮族的民族历史渊源,结合布依戏与北路壮剧产生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态研究等多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布依戏和北路壮剧的主要唱腔[正调]都源于八音。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分析,布依戏的产生可能是艺术形式发展较高的北路壮剧在同一地域范围内的自然传播,之后由于在分属不同民族地域流传而产生不同变化。在长期发展、流变过程中,布依戏和北路壮剧分别受不同行政辖区范围内布依族或壮族民族文化、当地经济、民族审美习惯等影响,逐渐在同一性的基础上分化、演变成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表演体制和唱腔音乐体制,遂而成为独立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
     全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论几部分组成。绪论是关于课题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的陈述。正文分六章:第一章主要对中国西南越系民族的历史和关系进行阐释;第二章是对布依戏生态文化背景的介绍;第三章是对布依戏基本情况的调查论述;第四章主要从剧目、唱词、音乐本体等方面,对布依戏艺术形态所进行的研究;第五章是对布依戏和北路壮剧源流的辨析;第六章主要从民族特质与宗教信仰多元化方面,阐释布依戏的文化属性。
This article i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in Guizhou province Buy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Bouyei play. Buyei in Guizhou bouyeis, buy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Yunnan, Guiyang, suburbs, and world language Wenshan belongs to the Sino-Tibetan kadai languages strong Thai language branch, divided into three dialects. Live in southwester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Guizhou province in the southwest corner of Xingyi, Enron, Ceheng, Wangmo, Zhenfeng, County of bouyei in the case of a dialect area. Buyei drama arises in this dialect, Ceheng County area. The formation of the play about the Buyei, local ethnic art research workers for each party's opinion, has not been a consensus, the main point of eight voice, local community said, religion,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aid road, Zhuang's drama and Folk lore, etc.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work, combing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analysis, System demonstration of Bouyei play art form. Buyei play in special natur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bouyei drama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rmation, are subject to the environment. For it in a certain geographical area, historical spaces and its fusion of the area formed by the national cultural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use of geography, history, social science theory, knowledg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nomusicology Buyei drama exploratory study, revealing the Buyei drama and music and religious, social, artistic and oth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llustrates the Buyei play regional cultur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Buyei and Zhuang's drama between North has a deep relationship, both belong to the kadai languages Opera type, which is more of the National Opera of descendants, in the form of bouyei play at the same time, further widening the field of vision, try on kadai languages the Zhuang, Bouyei in Opera music culture of,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future further study kadai languages of the nationalities and cultural ecology of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 Founda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univers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ames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so provide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 ethnic Zhuang buyi, historical origins, combined with the Buyei and Zhuang's drama,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processes, form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believes:Buyei and Zhuang's drama of main road, singing are derived from 8 s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geography, bouyei play in May is the art form to develop higher Road North, strong play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range of the natural transmission, because in the different national geographic spread and produce different variations. In the long term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the Buyei and Zhuang's drama, are governed by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area Buyei and Zhuang culture, or the local economy, national aesthetic habits impact, gradually in the identity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iation, evolving into a different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 of performing system and Aria music system, thus becoming a separate minority operas.
     Full-text key on the introduction, body, by the conclusion of several parts. The introduction i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nd study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tatement. The body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chapter one more major on China southwest of national history and relation to illustrate; chapterⅡis on the Buyei Opera introduction of eco-cultural background; chapter III is on the Buyei play findings discussed; chapter 4 major from the play, the book, music ontology on Buyei play art form by studies; Chapter 5 is a play on the Buyei and Zhuang's drama, the origin of discrimination; Chapter 6 mainly from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igious pluralis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ltural property of Buyei play.
引文
①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页。
    ②转引自侯绍庄、史继忠、翁家烈:《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③同上注,第28页。
    ①转引自侯绍庄、史继忠、翁家烈:《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第22页。
    ②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页。
    ③转引自王文光、龙晓燕、陈斌:《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④《史记·西南夷列传》卷116,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版,第2991页。
    ⑤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①这些郡分别是:犍为郡、牂牁郡、越寯郡、沈犁郡、汶山郡、武都郡以及永昌郡,其中犍为郡为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设立的第一个郡县,主要治理今贵州遵义。
    ②参见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①魏晋时期,濮人分布地主要为东起今湘鄂川黔交接处,西至今川西南以及滇黔,是当时的主体民族。
    ②此处所指“生口”即为奴隶之意。
    ③[北齐]魏收撰:《魏书》,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第2248—2249页。
    ①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0页。
    ②参见《新唐书·南蛮传》卷222,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元]佚名撰:《招辅总录》,刻本;[宋]范成大著,胡起望、覃光广校注:《桂海虞衡志辑佚校注》,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①参见[宋]欧阳修撰:《新唐书》,宋嘉佑刊本;[明]王元正纂修:《四川总志》(八十卷),“经略”;[清]吴光汉修:《镇雄州志》,“乾隆”卷。
    ①参见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②黄义仁著:《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③“调北征南”中大多数人是到贵州的屯军和朝廷派遣的镇压少数民族的将领和士兵,这些人中也有不少
    移民,由于长期在布依族生活地驻扎,与布依族融合是可能的,但是这部分人并不能成为布依族的主体,加上历史久远,其根源难以追溯,只能是布依族的少数部分;八番说则指历史上马殷派遣马平、龙得寿等率领邕管柳州八姓兵讨伐两江溪洞而留在贵州的记录,后演变为宋代所提及的“七番”、“八番”,该部分即使确曾留居贵州,也仅为布依族的少数部分,而不是主体。
    ①[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注:《水经注校正》,中华书局出版发行,2007年版,第861页。
    ②[宋]李昉撰,夏剑钦、王巽斋校点:《太平御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16页。
    ③黄义仁著:《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④布依族第一土语区称为pu4jaj4(布依);第二土语区称为pu4jui4(布越);第三土语区称为pu4ji4(布夷)。参见黄义仁著:《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①参见黄义仁著:《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布依族简史编写组”:《布依族简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②黄义仁著:《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
    ③前苏联民族学家勃罗妞列伊等则认为布依语与壮语族属傣语系中的傣语族,该语族包括了壮语、布依语和傣语。见《黔西南州民族志》(初稿),内部资料,2007年3月印刷,第23页。
    ①最近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发现布依族古文字的遗存,见2009年7月2日《贵阳日报》登载新闻。
    ②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7页。
    ③[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一
    ①“浪哨”、“浪冒”为布依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称谓,通常相关文献将其译为“赶表”、“坐表”、“玩表”、
    “打老表”以及“闹门墙”等等,现在均统一用音译“浪哨”和“浪冒”为其称呼。
    ②[明]郭子章:《黔记》,五十九卷“仲家”,明万历刻本。
    ③[清]康熙后:《贵州通志》,蛮獠附。
    ①黄义仁:《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页。
    ①黄义仁:《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①田兵、罗汛河、黄世贤、陈立浩主编:《布依族文学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第12—13页。由于布依族文学发展的变异性,笔者在此将现代布依族文学划分为1949年至今。
    ①浪哨歌又称玩表歌、花歌和门墙歌,源于布依族原始群婚制度中的浪哨活动。贵州省西南部、南部及西部等布依族聚居的地区均为浪哨歌主要的流传区域。其中小调、小歌、勒尤调、妹调、散花歌和四弦胡情歌等为浪哨歌的代表。
    ②《布依族音乐史》,选自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三卷),京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0页。
    ①流传于盘县一带的转场舞来源与祭祀有关。流传于册亨县的转场舞主要在该县威旁乡大寨村演出,最初是布依族群众为纪念明末清初时该民族群众打倒了土豪劣绅,而在春节初四至十五,村民聚会围跳庆祝的舞蹈。其后此种聚会舞蹈的活动演变成为布依族群众庆祝丰收、庆祝人民安居乐业的节日活动,成为春节时亲友相聚、年轻人择偶寻情的活动。
    ①《布依族音乐史》,选自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三卷),京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7页。
    ②八音坐弹亦为八音坐唱的另一种称呼,二者所指相同。
    ③按照戏曲界的理论共识,八音曲牌中出现的“快板”、“慢板”,原是指唱腔旋律的板式变化,并不是用于曲牌的名词。原文的“快板”、“慢板”,是当地艺人使用的俗称,不符合学术界的理论规范。按照八音的唱腔特点所具有的曲牌性质,笔者认为,将其改为“快调”和“慢调”,以与旋律的板式变化做出区分。
    ①布依戏形成、发展在《布依族史》、《布依族简史》、《贵州布依戏》、《布依戏研究文集》等论著中均有论述。此外,笔者调查过程中,相关艺人及民间音乐工作者对此进行阐述。
    ①贵州省册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册亨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8—59页。
    ②安顺专区为今贵州省安顺地区,州府所在地为安顺市,与今贵州省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相邻。
    ③1958年12月29日,册亨被划归安顺专区,同时撤销了该县建置,并入安龙县。
    ④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原为贵州省兴义专区,州府设于贵州省兴义市。
    ①贵州省册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册亨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①贵州省册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册亨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1页。为麟瑞氏所作《浪淘沙》八首之八。
    ②贵州省册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册亨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3页。为陆升开所作《册亨八景》之第八首,其中“八渡”乃指南盘江渡口名称,位于今册亨县八渡镇,历来是册亨通往广西的一个重要渡口。
    ①贵州省册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册亨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页。
    ②解放前多虎豹,为防止猛兽对家畜的危害和防范盗匪,百越族群的住房均为架楼,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住房多建于依山傍水之山地,近田地。
    ①参见田兵等主编:《布依族文学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戏曲志贵州卷编辑部:《贵州戏剧资料汇编(第二辑)》,贵州省群众艺术馆印刷厂印刷,内部资料,1984年12月版
    ②关太平:《略谈布依戏(又称布依族地戏)》,选自中国戏曲志贵州卷编辑部:《贵州戏剧资料汇编(第二辑)》,贵州省群众艺术馆印刷厂印刷,内部资料,1984年12月版,第31页。
    ③刘一丁:《布依戏音乐报告》,选自一丁著:《布依族民间音乐研究文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119页。
    ④黄义仁:《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页。
    ①《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304页。
    ②彭龙、余启佳、郭丽华:《布依族文化“八宝”初识》,刊载于《黔西南日报》,2008年7月24日,综合新闻3版。
    ③冯景林:《民族戏曲布依戏的沿革、现状及艺术特色》,选自黔西南州文化局编:《贵州布依戏》,黔西南州印刷包装总厂印刷,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第214—215页。
    ①黔西南州文化局编:《贵州布依戏》,黔西南州印刷包装总厂印刷,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1993年5月版,第9页
    ①《中国戏曲集成·贵州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第714页。
    ②出自网页http://baike.baidu.com/view/709429.htm,"布依戏”词条之[现状]
    ①参见黔西南州《布依戏志》编写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戏志初审稿》,会议资料,内部稿件,1988年1月22日,第8页。
    ①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编:《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1993年版,第27页。
    ①《况山伯·娘英台》即为汉族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移植为布依戏剧目后,根据布依族生活习俗等改编。
    ②同注①,第27—28页。
    ③《我还要读书》为保和班第七代传人罗继祥编写。
    ④《贺才兴与新才门》为者术寨天主教会主任黄金星编写。
    ⑤表中剧目年代为以改编、编创时间或者该剧目第一次演出时间为主。
    ①砌末是戏曲舞台上大小用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如一桌二椅以及文房四宝、灶台、马鞭、船桨等。砌末首要的任务是帮助演员完成动作,如用旗子舞动表现波涛汹涌。不是生活用具的照搬,有一部份小砌末比较写实,但在写实中还包含一定的假定性;另一些砌末是通过变形、装饰,使之具有更明显的假定性,如车旗、水旗等表现。另一方面,运用砌末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上,非常强调表情姿态的鲜明、准确、传神,如挥动马鞭来表达骑马飞奔的场景等。
    ②黔西南州文化局编:《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1993年版,第150—151页。
    ③此配诗绘于板坝布依戏队演出幕布上。
    ①由于板坝布依戏队传承至今已有七代,因此在香碗左侧放置了七杯酒,以祭奠逝去的七代戏班传承人。
    ②这是当地人对民间神婆的称呼。
    ③黔西南州文化局编:《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1993年版,第152页。
    ①黔西南州文化局编:《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1993年版,,第148页。
    ②黔西南州文化局编:《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1993年版,第149—150页。
    ①黔西南州文化局编:《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1993年版,第165页。
    ②乃言班社戏服锁在村里某一村民家阁楼上,因为没有祭祀仪式,因此他们不能将演出所用道具给笔者展示。这点沿袭了布依戏演出传统。但班社成员一改无祭拜活动不能演出的习俗,还是把乐器拿出来为笔者演奏。
    ①黔西南州文化局编:《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1993年版,第166页。
    ①参见冯光钰:《戏曲声腔传播》,华龄出版社,2000年版;吴乾浩:《当代戏曲发展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俞为民:《论中国戏曲的艺术形态及其美学特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一期。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966370,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
    ②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
    ①末为戏曲脚色行当之一,有正末和副末之分。南戏只有副末,来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带有插科打诨
    的特征。副末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
    ②同②
    ③“土戏”是布依戏旧称。即布依戏形成后的称呼,在板凳戏之后,即传统布依戏。1953年改称布依戏。参见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
    ④前文笔者已对八音坐弹有过介绍,即为八音坐唱。
    ①周振鹤、游汝杰著:《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页。
    ⑥刘玲玲:《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研究》,笔者硕士论文,2004年5月完稿,第24页。
    ①罗继祥编写:《布依戏“降三星”剧情》,2009年8月手稿,第1页。
    ②册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集》,2009年4月,第88页。③册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集》,2009年4月,第45页。
    ④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2页。
    ①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11页。
    ②册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集》,2009年4月,第39页。
    ③同上注,第47页。
    ④册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集》,2009年4月,第57页。
    ⑤同上注,第80页。
    ①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22页。
    ②册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集》,2009年4月,第64页。
    ③同上注,第87页。
    ④罗继祥编:《我要读书》,2009年8月手稿,第1页。
    ⑤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9页。
    ⑥册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集》,2009年4月,第42页。
    ①册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集》,2009年4月,第59页。
    ②同上注,第61页。
    ③罗继祥编:《薛丁山征西》剧目《薛丁山大战苏保童》一折,2009年8月手稿,第5页。
    ④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3页。
    ⑤册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集》,2009年4月,第53页。
    ⑥册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集》,2009年4月,第60页。
    ⑦同上注,第62页。
    ⑧罗继祥编:《我要读书》,2009年8月手稿,第3页。
    ①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27—29页。
    ②同上注,第8—9页。
    ③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10页。
    ④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12—13页。
    ⑤册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集》,2009年4月,第42页。
    ①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19—20页。
    ②见谱例一
    ①刘玲玲:《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研究》,笔者硕士论文,2004年5月完稿,第27页。
    ②《中国戏曲集成·贵州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第733—734页。
    ③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29页。
    ①《中国戏曲集成·贵州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第759页。
    ②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编:《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1993年版,第60页。
    ③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编:《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1993年版,第63页。
    ④《中国戏曲集成·贵州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第753页。
    ⑤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19页。
    ⑥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75页。
    ①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第77-78页。
    ②文中笔者标注中文字体谱例序号为所举谱例完整版在文后附录谱例中顺序,与阿拉伯数字所列谱例在文章中排列相区分。
    ①石林:《壮侗语族民歌共同的韵律特征》,《云南民族语文》,1997年第3期
    ②同上。
    ①见《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贵州卷》第718-768页。
    ①卜牙又称“甫牙”和“卜”,壮族说唱艺术。壮语中“卜”指老公公,“牙”为老婆婆,二者结合起来则为老夫妻。卜牙在流传地民间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早期主要是情歌对唱,后发展为叙事与说唱相结合的民间说唱形式,主要流传于广西百色、田阳、田林、凌云、乐业等地表演时,卜牙每段开始、结尾处均有“卜牙哎”、“老呀哎”、“出相公哎”及“大嫂哎”等带礼节性的标志性称呼。
    ②旧州、八渡、板坚、央白、示甫、者念等地的八音班创作出[平调]后,配上民歌内容,在班社活动时演唱,是为“八音坐唱”。其中的央白[平调]《太平春》(唱部)内容丰富,有开头歌结构,一股唱唐皇、喜事、新房、村寨、包公、神农及新年等。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7月6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第3页。
    ①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田林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72页。
    ①廖明君主编:《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②韦苇:《壮剧音乐初探》,出自《广西戏曲音乐简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
    ①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田林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72页。
    ②具体唱词词体结构见附录。
    ①闭克坚:《北路壮剧古今音乐集北路壮剧音乐简介》,内部资料,2005年印刷
    ①《中国戏曲集成·广西卷》(上册),中国ISBN中心出版,第845页。
    ②廖明君主编:《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
    ①参见郑慕才:《从音乐地理学的角度看东南亚传统音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②李延红:《民族音乐学中的“历史研究”》,音乐艺术,2006年第3期
    ③《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编写组:《布依族简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④《壮族简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页。
    ①转引自刘锋:《百苗图疏证》,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79页。
    ②刘锋:《百苗图疏证》,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79—180页。
    ③转引自李德龙:《黔南苗蛮图说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6页。
    ④刘锋:《百苗图疏证》,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79页。
    ①刘锋:《百苗图疏证》,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183页。
    ②李德龙:《黔南苗蛮图说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9页。
    ③同注①,第241页。
    ①姚桂梅:《布依戏形成之管见》,《贵州民族研究(季刊)》,1988年4月第2期。
    ②此处的“土戏”也指形成完整戏曲形式后的北路壮剧。
    ③申秀英:《论中国音乐文化地理学的建设》,《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①田西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田西县志》,田西县政府发行,中华民国二十年八月出版,第24页。
    ②[清]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室点校:《广西通志(五)》,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635页。
    ①参见一丁:《布依族民间音乐研究文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②[宋]周去非撰,屠友祥校注:《岭外代答》,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③[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86年版,第4920页。
    ①关太平:《略谈布依戏(又称布依族地戏)》,选自中国戏曲志贵州卷编辑部:《贵州戏剧资料汇编(第二辑)》,贵州省群众艺术馆印刷厂印刷,内部资料,1984年12月版,第31页。
    ②土胡形制如二胡,其亲身为二胡两到三倍,拉出的旋律低沉,具有低音乐器效果,一般在伴奏中用于代替葫芦胡使用。
    ①田兵、罗汛河、黄世贤、陈立浩主编:《布依族文学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第301页。
    ①高小康:《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①刘锋:《百苗疏证图》,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页。
    ①李德龙:《黔南苗蛮图说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8页。
    ①孟昭毅:《东方戏剧美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页。
    ②陈友峰:《生命之约:中国戏曲本体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77页。
    ①金重:《神人交错的艺术——西南民间戏剧与宗教》,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②金重:《神人交错的艺术——西南民间戏剧与宗教》,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①王胜华:《中国戏剧的早期形态》,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①[德]费尔巴哈著,王太庆译,陈镇南校:《宗教的本质》,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8页。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7月6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附件4《北路壮剧项目说明》,第5-9页。
    ①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田林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91页。
    ①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田林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91页。
    ②《广西壮剧团田林分团简介》,广西壮剧团田林分团提供,内部资料,第1页。
    ①广西壮剧团田林分团团体及个人所获各类奖项材料,均由该团提供,见《广西壮剧团田林分团简介》,第3—4页。
    ①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田林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92页。
    ②同上注,第792页。
    ③同上注,第792页。
    1.[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2月北京重排第2版
    2.白岩:《描写美学》,金城出版社,1998年版
    3.曹本冶主编:《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曹琦、彭耀:《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5.《册亨布依族百年实录(送审稿)》,内部资料,2008年版
    6.陈晓毅:《中国式宗教生态——青岩宗教多样性个案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7.陈友峰:《生命之约:中国戏曲本体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8.程贤敏选编:《清<圣训>西南民族史料》,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9.丹钦柯著,焦菊隐译:《文艺戏剧生活》,平明出版社刊,1938年版
    10.[荷兰]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日]德丸吉彦著,王耀华、陈新凤译:《民族音乐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方宝璋、郑俊晖:《中国音乐文献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3.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年版
    14.[德]费尔巴哈著,王太庆译,陈镇南校:《宗教的本质》,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15.冯光钰:《戏曲声腔传播》,华龄出版社,2000年版
    16.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三卷),京华出版社,2007年版
    17.高小康:《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9.《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编写组:《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20.《广西地方戏曲史料汇编》(第四辑),《中国戏曲志·广西卷》编辑,1985年版
    2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民俗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2.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布依族文学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3.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布依族简史编写组”:《布依族简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4.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贵州布依戏》,黔新出(92)内字第357号
    25.《贵州戏剧大观》编辑部:《贵州戏曲大观——剧种卷》,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26.贵州省册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册亨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7.桂梅、一丁:《布依戏研究文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28.郭汉城总主编:《中国戏曲精品》(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9.何玉人:《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30.[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年版
    31.侯绍庄:《黔史论丛》,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32.侯绍庄、史继忠、翁家烈:《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33.黄淑娉:《黄淑娉人类学民族学文集》,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34.黄翔鹏:《中国人的音乐和音乐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5.黄义仁:《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6.黄义仁:《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37.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8.金重:《神人交错的艺术——西南民间戏剧与宗教》,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9.金其铭:《人文地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0.[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41.李强、柯琳:《民族戏剧学》,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42.李小江:《女人:跨文化对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3.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44.李德龙:《黔南苗蛮图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5.廖明君主编:《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6.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7.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8.刘正维:《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9.刘正维:《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0.刘魁立主编:《中国民间小戏》,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1.刘彦君:《东西方戏剧进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52.刘映华:《壮族古俗初探》,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3.刘锋:《百苗图疏证》,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54.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55.[法]罗兰·巴特著,董学文、王葵译:《符号学美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6.洛秦:《音乐与文化》,西泠出版社,2001年版
    57.马启忠、王德龙:《布依族文化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58.[英]马凌诺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59.毛鹰:《布依戏史话》,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0.蒙光朝:《壮师剧概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1.孟昭毅:《东方戏剧美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62.倪钟之:《中国民俗通志——演艺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3.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曾庆全:《壮族文学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4.《黔西南州民族志》(初稿),内部资料,2007年3月印刷
    65.黔西南州《布依戏志》编写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戏志初审稿》,会议资料,内部稿件,1988年1月22日
    66.清镇市民宗局、清镇市布依学会:《清镇布依族人(续编)》,2009年编印
    67.容世诚:《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8.萨波奇·本采著,司徒幼文译:《旋律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69.沈洽:《民族音乐学10年》,选自《中国音乐年鉴(1990)》,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38-355页
    70.首都师范大学女性文学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女性文化》,中国 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71.苏国勋、张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2.孙从音:《中国戏曲创腔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7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4.田联韬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5.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田林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6.田西县志编纂委员会:《田西县志》,田西县政府发行,南宁广西印刷厂印刷,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版
    77.田兵、罗汛河、黄世贤、陈立浩主编:《布依族文学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
    78.王镇华、修海林、李文珍:《中华音乐风采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版
    79.王颖泰:《贵州戏剧批评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0.王文光:《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1.王胜华:《中国戏剧的早期形态》,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2.韦苇:《壮剧音乐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局戏剧研究室编印,1980年版
    83.韦苇、向凡:《壮剧的剧种分布和源流研究》,选自《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150—170页
    84.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85.吴梅:《中国戏曲概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86.吴乾浩:《当代戏曲发展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87.[清]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室点校:《广西通志(五)》,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88.徐京安、孙乃修、方位津主编:《宗教、虚无、性爱、死亡及其他——中外文学比较研究》,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89.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0.薛艺兵:《神圣的娱乐》,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91.汛河:《布依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92.杨燕主编:《戏曲电视剧个案论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93.杨瑞庆:《戏曲·曲艺唱腔设计》,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94.杨民康:《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95.杨民康:《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96.姚文放:《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7.叶长海:《曲学与戏剧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98.一丁:《布依族民间乐曲选集》,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99.一丁著:《布依族民间音乐研究文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100.游汝杰主编:《地方戏曲音韵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01.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2.俞人豪:《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103.张伯瑜编译:《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104.周春元、王燕玉、张祥光、胡克敏:《贵州古代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05.周华斌:《中国戏剧史新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106.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7.《中国戏曲集成·贵州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
    108.《中国戏曲集成·广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
    109.《中国器乐集成·贵州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
    110.《中国器乐集成·广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
    11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
    11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
    113.《中国戏曲志·贵州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
    114.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部:《少数民族戏剧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版
    115.《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丛书·湖南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
    1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
    馆,1997年5月新1版
    117.中国戏曲志贵州卷编辑部:《贵州戏剧资料汇编(第二辑)》,贵州省群众艺术馆
    印刷厂印刷,内部资料,1984年版
    118.中国戏曲志编辑部:《中国少数民族戏曲研究资料选编》,1984年版
    119.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结构研究论文集》编辑组:《民族音乐结构研究论文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86年版
    120.《壮族简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二、论文
    1.闭克坚、丁世博:《壮剧音乐改革浅见》,《民族艺术》,1991年第4期,第43—47页
    2.布鲁诺·内特尔,汤亚汀编译:《民族音乐学最近二十年的方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47—54页
    3.楚夫:《广西的民族戏剧与地方剧种》,《民族艺术》,1985年,第178—183页
    4.丁世博:《从十大台师看田林壮剧源流》,《民族艺术》,1987年第1期,第78—85页
    5.丁世博:《论广西壮剧的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1991年第2期,第7—13页
    6.傅晓航:《理学的嬗变与元明清戏曲——对戏曲历史发展轨迹的再认识》,《文艺研究》,1991年第1期,第82—93页
    7.甘天龙:《北路壮剧——田林的文化品牌》,《当代广西》,2007年第14期,第58—59页
    8.桂梅:《布依戏侗戏艺术特征探微》,《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第47—52页
    9.桂梅:《布依戏形成之管见》,《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第4期,136—142页
    10.桂梅、秦讽:《布依戏纵横谈——对布依戏源流改革的再认识》,《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第10期,第77—88页
    11.桂梅:《贵州少数民族戏曲审美探微——兼及布依戏侗戏艺术特征谈片》,《民族艺术》,1991年第4期,第176—187页
    12.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局《盘江歌声编辑部》:《盘江歌声(布依戏音乐专集)》,1984年第3、4期(总第11期)
    13.韩建军:《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北路壮剧的保护与传承》,《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49—50页
    14.黄幼霞:《浅析北路壮剧的民间性》,《广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120—123 页
    15.何平:《南岛语民族与中国古代越人和濮人的关系》,《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第173—178页
    16.何玉人:《情寄戏剧人生——仫佬族剧作家常剑钧和他的戏曲创作》,《剧本》,2003年第1期,第76—79页
    17.何玉人:《论郑怀兴的戏曲创作》,《戏曲艺术》,2001年第1期,第73—78页
    18.何玉人:《Local Chinese Operas:Tradition and Development(传统与发展——跨入新世纪的中国戏曲)》,《中国妇女(英文版)》,2002年第7期,第38—39页
    19.何平:《贵州少数民族戏曲调查》,《贵州文史丛刊》,1980年,第128—131页
    20.胡建次:《明清戏曲批评中的雅俗批评》,《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38—41页
    21.李延红:《民族音乐学的“历史研究”》,《音乐艺术》,2006年第3期,第113—122页
    22.李懋春:《北路壮剧源流之我见》,《民族艺术》,1987年第2期,102—110页
    23.梁南灿:《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的渊源及布依戏成型时间考》,《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第7期,第63—68页
    24.刘玲玲:《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研究》,笔者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25.陆贵山:《历史的多元形态与文艺表现》,《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第103—106页
    26.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第26—33页
    27.聂桂明:《北路壮剧的发展改革及其它》,《民族艺术》,1991年第2期,第36—42页
    28.潘其旭、通肯、黄英振、黄如猛、布阿莉:《从语言上看壮、老、泰的历史文化关系》,《学术论坛(双月刊)》,1990年第4期,第51—64页
    29.彭秀清:《壮剧与横向借鉴》,《民族艺术》,1991年第4期,第57-61页
    30.彭龙、余启佳、郭丽华:《布依族文化“八宝”初识》,刊载于《黔西南日报》,2008年7月24日,综合新闻3版
    31.齐琨:《历史地阐释:民族音乐学之历史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 3期,第83—90页
    32.秦枫、桂梅:《“好恶失其宜是非乱其真”——评<布依戏史话>》,《民族艺术》,1988年第4期,第166—175页
    33.邱江宁:《八股文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演进——以明清戏曲创作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4期,第197—201页
    34.沈洽:《“融入”与“跳出”民族音乐学之道——由“局内人”和“局外人”问题引出的思考》,《音乐研究》,1995年第2期,第21—27页
    35.沈洽:《论“双视角”研究法及其在民族音乐学中的实践和意义》,《中国音乐学》,1998年第2期,第65—84页
    36.申秀英:《论中国音乐文化地理学的建设》,《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第165—168页
    37.苏萨宁:《壮剧骨胡传统弦、技法特点及其思维特征》,《民族艺术》,1995年第1期,第130—137页
    38.孙星群:《研究朱践耳交响曲的一部专著——读卢广瑞的<时代与人性>》,《人民音乐》,2007年第8期,第88—89页
    39.谭继明:《壮剧改革的思考》,《民族艺术》,1991年第2期,第1—7页
    40.王田田:《论八股文与明清戏曲小说之关系》,《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第24—29页
    41.王瑛:《论壮侗语族三个语支的异同》,《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6期,第41—44页
    42.王文科:《布依戏初探》,《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第1期,第127—133页
    43.王鸣明:《布依戏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初探》,《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第75—79页
    44.王承祖:《引人注目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音乐研究》,1991年第2期,第94—95页
    45.韦苇:《壮剧危机剖析》,《民族艺术》,1991年第4期,第33—42页
    46.韦树关:《从语言看越南族与壮侗语族民族的文化渊源》,《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第66—69页
    47.韦树关:《壮族歌谣与越南越族歌谣韵律结构之比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 年第1期,第122—126页
    48.吴超强:《壮语与壮族族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第32—36页
    49.吴犇:《查尔斯.西格及其有关民族音乐学学科建设的理论》,《中国音乐学》,1996年第3期,第31—38页
    50.杨民康:《论音乐民族志研究中的主位—客位双视角考察分析方法——兼论民族音乐学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的来龙去脉》,《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1期,第19—28页
    51.一丁:《布依戏与北路壮剧形成之思考》,《民族艺术》,1990年第1期,第27—33页
    52.一丁、桂梅:《试论布依戏与北路壮剧之异同》,《民族艺术》,1988年第1期,第64—77页
    53.一丁:《布依傩与布依戏析辨》,《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第4期,第39—46页
    54.一丁:《布依戏的主体唱腔》,《中国音乐》,1988年第1期,第86页
    55.一丁:《从[正调]的艺术形态中试窥其民族性格》,《民族艺术》,1994年第2期,第145—153页
    56.玉时阶:《论壮族文化与壮族族源的关系》,《广西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第34—39页
    57.张纯静:《从欲望写作到民间叙事的回归——论王安忆小说文本中女性意识的表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97—100页
    58.张顺:《明中叶文艺思潮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11期,140—141页
    59.张述林:《音乐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人文地理》,1989年第4页,第42—45页
    60.郑慕才:《从音乐地理学的角度看东南亚传统音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66—167页
    61.周楷模:《民族音乐学的多重性思维方法》,《音乐研究》,2002年第2期,第21—25页
    62.朱竑、司徒尚纪:《近年我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地理科学》,1999年第 4期,第338—343页
    1.[宋]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志第五》,中华书局出版社,1965年版
    2.[唐]樊绰撰,向达校注:《蛮书校注》,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62年版
    3.[宋]范成大著,胡起望、覃光广校注:《桂海虞衡志辑佚校注》,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4.[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书店印行,1985年版
    5.[明]郭子章:《黔记》,明万历刻本
    6.《汉书·地理志》卷28,中华书局标点本1962年版
    7.[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
    8.《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卷86,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
    9.[明]嘉靖:《贵州通志》
    10.[明]邝露撰:《赤雅》,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85年新一版
    11.[宋]李防撰,夏剑钦、王巽斋校点:《太平御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2.[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注:《水经注校正》,中华书局出版发行,2007年版
    13.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华阳国志·巴志》卷1,巴蜀书社1984年版
    14.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华阳国志·蜀志》卷3,巴蜀书社1984年版
    15.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华阳国志·南中志》卷4,巴蜀书社,1984年版
    16.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
    17.[清]刘宝楠:《论语正义》,《诸子集成》(卷一),中华书局出版社,1954年版
    18.[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86年版
    19.《明史·四川土司传一》卷311,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
    20.《明史·土司传序》卷310,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
    21.《明史·云南土司传二》卷314,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
    22.[宋]欧阳修撰:《新唐书》,宋嘉佑刊本
    23.《清史稿·土司传一》卷512,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
    24.[清]乾隆:《贵州通志》,刻本
    25.《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卷30,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版
    26.《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卷43,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版
    27.《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卷35,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版
    28.《史记·西南夷列传》卷116,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版
    29.[明]宋濂撰:《元史地理志》,刻本
    30.《宋史·蛮夷三·广源州蛮传》卷495,中华书局标点本,1985年版
    31.[元]脱脱撰:《宋史》(四百九十六卷目录三卷)
    32.[明]王元正纂修:《四川总志》(八十卷)
    33.[北齐]魏收撰:《魏书》,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34.[清]吴光汉修:《镇雄州志》,刻本
    35.《新唐书·南蛮传》卷222,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
    36.[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86年版
    37.[明]徐松撰:《宋会要稿》
    38.[元]佚名撰:《招辅总录》
    39.张树国点注:《礼记》,青岛出版社,2009年版
    40.[宋]周去非撰,屠友祥校注:《岭外代答》,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闭克坚:《北路壮剧古今音乐集北路壮剧音乐简介》,内部资料,2005年印刷
    2.册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剧本集》,2009年4月
    3.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7月6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附件
    9《历代艺师简介》
    4.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7月6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附件
    5《田林县北路壮剧综述》
    5.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7月6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附件
    4《北路壮剧项目说明》
    6.《广西壮剧团田林分团简介》,广西壮剧团田林分团提供
    7.罗继祥编写:《布依戏“降三星”剧情》,2009年8月手稿
    8.罗继祥编:《我要读书》,2009年8月手稿
    9.罗继祥编:《薛丁山征西》剧目《薛丁山大战苏保童》一折,2009年8月手稿
    1. http://baike.baidu.com/view/709429.htm,“布依戏”词条之[现状]
    2. http://baike.baidu.com/view/320136.htm,“福禄寿三星”词条
    3.http://www.chinaorg.cn,《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综述》
    4.http://baike.baidu.com/view/6994.htm,“天主教”词条
    5.http://baike.baidu.com/view/3537.htm,'“文化”词条
    6.http://baike.baidu.com/view/435.htm,“意识形态”词条
    7.http://www.chnxw.com,中国戏网“百姓舞台”,《中国传统戏曲的几种发展形态和传承》
    8.www.xiju.net,中国戏剧网“地方戏研究”,《戏曲学视野的“剧种”与“声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