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30多年来,纵观国内学界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其薄弱环节在于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研究。本文以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劳资关系思想为研究对象,从理论渊源、历史沿革、主要内容、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希冀弥补学界研究的不足。
     首先,通过文本研究方法,论述了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在坚持马克思劳资斗争思想的前提下,注重双方的“共同利益”,发展了其“劳资利益具有一致性”的观点。在批判吸收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劳资两利”为核心的劳资关系思想体系。
     其次,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形成、发展、嬗变的过程和原因。毛泽东的劳资关系思想萌芽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成熟于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劳资两利经过短时间的实践就发生了嬗变,主要原因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民族资本家的恶劣表现。
     再次,以论为主,梳理、概括了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前提是保护民族资本主义,核心是劳资两利,处理方式是调节劳资关系。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他用同一性思维处理和协调劳动关系。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劳资两利的方针,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论”发展到“调节论”;第一次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行劳资合作的观点,由“对抗论”到发展“合作论”;按照创造性思维处理劳资关系,由“暴力革命论”发展到“和平改造论”。其局限性主要表现是过分看重私人资本主义政治上的消极作用;过早地消灭了私人资本主义,结束了“劳资两利”的政策。
     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揭示了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理论基石,是化解劳资矛盾的基本方法。即使在新世纪的今天,仍需要坚持以党的中心任务决定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坚持劳资两利的“互利共赢”的方针,坚持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主导作用。
Throughout the domestic circles on the study of Mao Zedong thought in the last30years, the weak point is about the study of Mao Zedong economic thought. The research object is about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Mao Zedong's economic thought--labor rel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did a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research from the part of origin of theory,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main content and contemporary value. We just hope that could make up the lack of academic research.
     First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heory of Mao Zedong thought on industrial relations through textual research method. Mao Zedong paid attention to both sides of the common interest and developed the point of view of "labor interests consistent" on the premise of persisting Marx's labor struggle of ideas. He established 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 that is the core ideas of Labor confrontation on the basis of critically absorbing sun yat-sen's moderate capital.
     Second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shaping, development, transmutations of Mao Zedong thought on industrial relations and the reason of change, adopting methods of combination of history and discussion. Mao Zedong thought on industrial relations was built in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period, formed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matured in the war of liberation period.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labor confrontation had changed in practice afte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cause of the change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 the recove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bad performance of capitalists.
     Thirdly, the paper combs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 of Mao Zedong thought on industrial relation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ory statement. The premise of Mao Zedong thought on industrial relations is protecting national capitalism, the core is the industrial confrontation, and processing mode is to regulate industrial relations. Innova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on industrial relations is reflected by dealing and coordinating industrial relations by his identity of thinking. In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Mao Zedong put forward to the labor policy of confront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t developed the Marxist theory of fighting to adjusting. He firstly proposed the view of implementing labor cooperatio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 by the theory of against to cooperation. He proposed the view of disposing labor relations in the way of innovation, from violent revolution theory to the peaceful transforming. The main limitation is about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he negative effect of private capitalism in the politics, eliminating private capitalism prematurely, and ending the Labor confrontation policy.
     Finally, combing the reality of China, the paper reveals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o Zedong thought on industrial relations. Mao Zedong thought on industrial relations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build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of ample for the labor relations of socialis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the basic method of resolv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Even today in the new century, we should still adhere the principle that the party's central task is determine relation of non-public economy, we should adhere the "win-win" policy of Labor confrontation, we should adhere that the government play role of leading in industrial relations.
引文
① 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① 程延园:《劳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② 常凯:《劳动关系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
    ③ 邸敏学:《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合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0页。
    ④ 张利萍:《系统论视域下私营企业劳资合作的内部动因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3期,第145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2-793页。
    ① 2008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毛泽东嫡孙毛新宇还对此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加强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研究,把它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当中。参见任立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9-390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0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28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④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7-72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8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2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页。
    ① 冯同庆:《劳动关系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①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31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9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8页。
    ③ 顾龙生:《毛泽东经济理论与实践》(上册),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89页。
    ④ 斯诺等:《中国红区印象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第259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6页。
    ②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5页。
    ① 《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59页。
    ②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6页。
    ③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60页。
    ①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6页。
    ②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42页。
    ③ 《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0页。
    ④ 《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67页。
    ① 《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67页。
    ②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7页。
    ③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7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7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7页。
    ③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28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1-892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5页。
    ⑥ 李占才:《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74页。
    ①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4页。
    ②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7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0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页。
    ⑤ 《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66页。
    ⑥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41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8-679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1432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页。
    ① 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1卷(1949-1956),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425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②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0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
    ② 蒋建农:《毛泽东全书》,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3页。
    ① 沙健孙:《中国共产党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上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6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页。
    ① 顾龙生:《毛泽东经济理论与实践》(上册),红旗出版社2010年版,第50-51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136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页。
    ① 李占才:《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46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页。
    ③ 顾龙生:《毛泽东经济理论与实践》(上册),红旗出版社2010年版,第270页。
    ① 梁柱:《毛泽东思想若干理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9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5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3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7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6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0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0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2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3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2页。
    ②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06-107页。
    ③ 《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下册),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175-185页。
    ④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14-315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7-1428页。
    ② 人民日报,1948年4月29日。
    ③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6-47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① 《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70页。
    ②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1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8-129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④ 《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24页。
    ⑤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381页。
    ①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79页。
    ②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页。
    ③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6页。
    ④ 顾龙生:《毛泽东经济理论与实践》(上册),红旗出版社2010年版,第218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5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6页。
    ① 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1卷(1949-1956),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453页。
    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168页。
    ②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1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3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
    ①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95、702、697页。
    ②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0页。
    ① 李占才:《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22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页。
    ① 李占才:《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65页。
    ② 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1卷(1949-1956),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22页。
    ③ 李占才:《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66-367页。
    ① 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6页。
    ② 宋紫:《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12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8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8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页。
    ② 人民日报,1949年9月30日。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2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页。
    ①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9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9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0、1281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8-49页。
    ② 顾龙生:《毛泽东经济理论与实践》(上册),红旗出版社2010年版,第180-181页。
    ③ 斯诺等:《中国红区印象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第259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6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1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6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页。
    ⑤ 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1卷(1949-1956),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425页。
    ⑥ 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1卷(1949-1956),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425页。
    ⑦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5页。
    ⑧ 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1卷(1949-1956),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423页。
    ① 李占才:《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46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3页。
    ③ 石秀印:《劳资关系:零和逻辑的困境与合作逻辑的可能》,《工会理论研究》2006年第4期,第4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9页。
    ⑤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8页。
    ⑥ 《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下册),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177页。
    ⑦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
    ① 哈尔滨、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东北解放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工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5-129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6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4页。
    ③ 范守信:《走历史必由之路——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页。
    ① 顾龙生:《毛泽东经济理论与实践》(上册),红旗出版社2010年版,第180-181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44页。
    ③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六版彩图本),第1104页。
    ④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3-5页。
    ①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30页。
    ②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3页。
    ③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28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8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6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① 《社会主义思想史文选》(罗莎·卢森堡卷),人发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6页。
    ④ 顾龙生:《毛泽东经济理论与实践》(上册),红旗出版社2010年版,第171-172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2页。
    ② 李占才:《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45页。
    ③ 李占才:《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18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9页。
    ⑤ 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晋冀鲁豫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工商行政管理》,工商出版社1987年版,第563页。
    ① 《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70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5页。
    ③ 李青:《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与政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18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② 《马克恩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69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79页。
    ① 顾龙生:《毛泽东经济思想引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1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2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1页。
    ② 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来》(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0页。
    ③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483页。
    ④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8-109页。
    ③ 《斯特朗文集》第3卷,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第268页。
    ④ 《斯特朗文集》第3卷,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第26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④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128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8页。
    ② 《工人日报》,1951年7月10日。
    ①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
    ① 邸敏学:《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合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页。
    ②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求是》2006年第21期,第3页。
    ② 全总课题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特征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工会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第8页。
    ① 邸敏学:《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合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0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2页。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②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光明日报》2013年3月19日第2版。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9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374页。
    ① 郭志栋,邸敏学:《中国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2期,第168页。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8页。
    ①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2012年版,第128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文集》(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毛泽东文集》(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陈云文选》(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3]《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4]《陈云文稿选编》(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6]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17]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央卷)(上)[M].北京: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93.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华全国总工会.刘少奇论工人运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1]沙健孙.中国共产党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4]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李占才,张黎.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6]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奚洁人,余培源.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9]王强.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10]常凯.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11]程延园.劳动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2]邸敏学.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合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3]陈明淑,王元京.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动力和新机遇[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14]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5]龚育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16]王占阳.新民主主义与新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7]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8]冯怀壁等.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19]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20]《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编写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21]叶宗奎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2]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23]顾海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24]《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编写组.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3月
    [2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6]李彩华.中国新民主主义制度下的劳资政策与劳资关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7]马艳,周扬波.劳资利益率[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8]原玉廷.中国经济问题前沿[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
    [29]《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编写组.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30]任立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31]逢锦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经济学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2]何俊生,宋小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3]国世平,郭建宁.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34]王府民.孙中山详传(下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35]李文海.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36]段云章.孙中山[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37]尚明轩.孙中山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38]顾龙生.毛泽东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0.
    [39]梁柱.毛泽东思想若干理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0]顾龙生.毛泽东经济思想引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
    [41]伟大的历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2]柳振铎等.国际共运史话[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43]邸敏学.毛泽东邓小平经济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44]卫兴华,林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5]张雷声,顾钰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6]胡建国.劳资关系治理与工会绩效:基于中国私营企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7]黄孟复.中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48]沈琴琴.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9]岳经纶.转型期的中国劳动问题与劳动政策[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
    [50]刘钧.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1]冯同庆.劳动关系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52]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5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4]倪大奇.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55]吕星斗.毛泽东和他的事业[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56]叶宗奎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57]《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编写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58]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1840年-1927年)[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59]陈益寿.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60]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61]吴敏先.中国共产党的经济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2]张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
    [63]王占阳.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4][英]约翰·梅纳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5][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6][美]马丁·L·魏茨曼.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M].林青松、何家成、华生,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
    [67][英]琳达·狄更斯、聂尔伦.英国劳资关系调整机构的变迁[M].英中协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6][英]理查德·海曼.劳资关系: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M].黑启明主译,于桂兰较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67][德]威廉·冯·洪堡.论国家的作用[M].林荣远,冯兴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8][国际劳工局]约翰·P,温德姆勒.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集体谈判[M].何平等,译.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
    [69][加]R.米什拉.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M].郑秉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0][美]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M].周晓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1][英]戴维·柯茨.资本主义的模式[M].耿修林,宗兆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72][英]韦伯夫妇.英国工会运动史[M].陈建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73][英]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M].钱乘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4][美]丹尼尔·奎因·米尔斯.劳工关系[M].李丽林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5]Colin Crouch, The politics of labor:Industrial Relations,2nd edition, London: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ND,1979.
    [76]Kay Andrews and John Jacobs, Punishing the Poor:Poverty under Thatcher, London:Macmillan Press,1990.
    [77]Rosemary Aris, Trade Unions and the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Conflict,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Ltd.,1998.
    [78]Bob Hepple and Sandra Fredman, Labor Law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Great Britain, Deventer: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1992.
    [79]David and Pimlitt, John Farnham, Understanding Industrial Relations, 3rd edition, 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Ltd., 1978.
    [80]R. Bean, Comparative Industrial Relation:An Introduction to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s,2nd edition, London:Cengage Learning EMEA, 1994.
    [81]John T. Dunlop, 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s, 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 Inc.,1958.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J].求是,2007(21).
    [2]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J].求是,2010(21).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J].求是,2010(21)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1(13)
    [5]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1(20)
    [6]邸敏学.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合作基础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
    [7]邸敏学.私营企业劳动者属性之管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1).
    [8]邸敏学.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可以实行劳资合作[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 (1).
    [9]邸敏学.我国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可能性[J].山西大学学报,2008(4).
    [10]邸敏学.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探讨[J].理论探索,2009(3).
    [11]邸敏学.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劳动者地位的探讨[J].理论探索,2006(4).
    [12]邸敏学,郭志栋.建国初期我党处理劳资关系的经验及启示[J].理论探索,2010(6)
    [13]邸敏学,郭志栋.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劳动关系调整[J].山西大学学报,2011(6)
    [14]张利萍.系统论视域下的私营企业劳资合作的内部动因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
    [15]张利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问题[N].山西日报,2008年2月2日.
    [16]李汝贤.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与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2).
    [17]李汝贤.对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初步探索[J].生产力研究,2005(4).
    [18]李汝贤.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基本特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
    [19]田彤.目的与结果两歧:从劳资合作到阶级斗争(1927-1937)[J].学术月刊,2009(10)
    [20]郭宏升.略论毛泽东经济思想中的工商业政策思想[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6)
    [21]顾钰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本在于理顺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6)
    [22]石秀印.劳资关系:零和逻辑的困境与合作逻辑的可能[J].工会理论研究,2006(4)
    [23]史莉芳.简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劳资关系的政策[J].兰州学刊,2005(5)
    [24]洪明,张德鹏.我国解放初期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调整[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1)
    [25]王善中.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及其政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6)
    [26]程延园.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研究学派及其观点评述[J].教学与研究,2003,(3).
    [27]《瞭望》新闻周刊[J],2010年28期.
    [28]屈旻.社会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J].教学与研究,2010(1)
    [29]杨成果.第十一次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J].国外理论动态,2010(2)
    [30][阿根迁]胡里奥·迪奥著刘耐莉译.拉美劳动的非正规化与左翼政府的劳工政策[J].教学与研究,2010(1)
    [31]王强.建国初期党的“劳资两利”政策评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2).
    [32]代俊兰,宋淑凤.刘少奇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33]韩颖.建国后刘少奇工会理论思想探析[J].江苏教育行政学院(社会科学版),2009(5).
    [34]刘颖,庄锡福.新时期私营企业劳资矛盾探因[J].科学社会主义,2008(2).
    [35]田野,林菁.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治理[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5).
    [36]吴忠民.当前改善我国劳动政策的思路与对策[J].教学与研究,2009(2).
    [37]万政伟.论建国初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J].商场现代化,2008(11).
    [38]叶正茂.共享利益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原则[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1).
    [39]刘雪明.张闻天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7).
    [40]王强.刘少奇的“劳资两利”思想与实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41]吴宏洛.论我国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0).
    [42]李瑜青,陈琦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指标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9).
    [43]周新军.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与当代社会[J].经济评论,2001(5).
    [44]沈文玮.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新思路[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8(1).
    [45]周新军.社会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研究[J].经济评论,1999(1).
    [46]李子猷.列宁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J].青海师专学报,1987(1).
    [47]刘洪银.当代中国资本和劳动雇佣关系的变迁[J].贵州社会科学,2007(10).
    [48]韩东.国际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高校理论战线,2009(3).
    [49]庄友刚.形式与本性:资本的自我超越与历史界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2).
    [50]斯亚平.资本的双重性与企业的社会责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2).
    [51]王峰明.资本的囚徒困境与资本主义的终结[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3).
    [52]甘黎黎,任军利.建国初期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评析及其现实意义[J].改革与战略,2008(9).
    [53]乔健.工会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2).
    [54]杨其静.政治关键与企业成长[J].教学与研究,2010(6).
    [55]李红岩、李玉华.家族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规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
    [56]罗福群.关于分配公平的一些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0(1).
    [57]李炳安,向淑青.转型时期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6).
    [58]程新征.对政府在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中作为的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2).
    [59]张锡恩.消灭私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重析《共产党宣言》“消灭私有制”的论断[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4).
    [60]吴启文.马克思对东方不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重新解读马克思给查苏里奇的信(续)[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61]张俊九.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J].党建研究,2000(5).
    [62]钱昌照.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探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6).
    [63]全总课题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特征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工会理论研究,2007(1).
    [64]邹朝荣.“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决裂”与“寻找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J].发展论坛,1998(9).
    [65]赵存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7).
    [66]曲延志,杨军.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8).
    [67]燕云捷,孙树栋.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劳资合作思想分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9).
    [68]王茂林.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J].求是,2005(23).
    [69]曾代富.正确认识新型劳动关系的内涵与特征[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7(4).
    [70]周建波.孙中山的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思想评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71]钱津.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辨析[J].学习与探索,2011(6).
    [72]韩喜平,徐景一.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解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8).
    [73]余敏.谈工会的策略——读韦伯夫妇《产业民主》有感[J].生产力研究,2012(8).
    [73]郭庆松.当代劳动关系理论及其最新发展[J].上海行政学陀学报,2002(2).
    [74]胡磊.论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拓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2(5).
    [75]黑启明.论近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76]朱飞,熊新发.西方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范式[J].学术论坛,2012(1).
    [77]俞维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78]温海池.关于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几个问题[J].南开经济研究,1994(5).
    [79]张立坤.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光明日报,2010年3月16日第2版.
    [2]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光明日报,2013年3月19日第2版.
    [3]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怎么解决分配不公[N].光明日报,2011年8月16日第7版.
    [4]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9日第1版.
    [5]刘文嘉.十八大提振中国民众改革信心[N].光明日报,2012年11月11日第3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