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管理特点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起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新时期”。新时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我国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究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管理思路和理念的不断变化,适应了改革开放后发展的实际要求。如何在今后保持现在良好的发展势头,并避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能够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正确的实施政治管理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必然要求。如同正确的认识事物一样,要正确实施党的政治管理,就必须要掌握中国共产党政治管理过程中各职能的特点、规律及其之间的关系,在现阶段运行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等,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实施政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总结党在政治管理过程中的特点,也有利于发现党在政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总结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今后正确实施政治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介绍了对党新时期的政治管理进行研究的意义,并分析文章的研究背景、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阐述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政治管理及其相关概念进行必要的阐述。详细阐述了政治管理的基本含义、政治管理的意义以及政治管理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第三部分主要对我国新时期政治发展的历史进行概括。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与问题,同时也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和政治管理目标的演变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管理各个职能方面取得的成就;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管理的具体职能与特点。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管理各个具体职能--政治领导职能、政治决策职能、政治沟通、组织职能的实施过程以及作用;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管理过程中具体职能的特点,指出在政治领导方面主要有宏观性、目标性、稳定性、局部差异性、制度性等特点;在政治决策方面主要有预测性、公共性、代议性、阶段性等特点;在组织职能方面主要有计划性、规范性、权威性、有序性等特点;在政治沟通方面主要有控制性、方式多样性、灵活性、垂直性等特点;第五部分是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政治管理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政治管理现代化的建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今后仍需要加大力度并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这也是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过程。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Chin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historic er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PC, through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of efforts and hard struggles, the achievements made in economy and politic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The great progress is attributed to the constant adjustment of the way and concept of the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of CPC, which meet the realistic development demand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order to keep current good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avoid wrong paths to promote the rapi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ventually fulfill the political goals of CPC, it is inevitable to conduct right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Just as getting to know a new thing, in order to conduct right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all functions, their interrel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of CPC, which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of right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Meanwhile, summarizing the Party's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is beneficial to figure out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Therefore, it is of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right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of CPC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since the new era.
     This thesis includes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clear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of CPC in the new era. It analyz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thesis,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larifies the train of thought, the writing way and the innovative points of this thesis. The second part mainly elaborates what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is and its related concepts. It clarifies the basic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related concepts. The third part mainly generalizes the China's political development history in the new era. It elaborate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in the wake of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and analyze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political mode and goals of administration of CPC and the progress of all functions of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of CPC. The fourth part places great emphasis on the concret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of CPC. It clarifies the operative process and roles of the four concrete functions:political leader, political policy-maker, political communicator and function organizer;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rete functions of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of CPC. The fifth part looks forward on the new trend of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of CPC based on the above four parts, gives suggestions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still necessary for CPC to make greater efforts to promote the scientization, democratization, leg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of CPC, which is the essential process of China's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引文
①刘艳.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J].湖北社会科学,2004(6)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雌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日)[M].人民出版社,2007
    ①李景鹏.政治管理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②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③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④肖陆军、马亭亭.论政治生态平衡及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⑤杨宏山.论政治管理模式的改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1(1)
    ⑥刘中伟、连有.21世纪中国政治管理的发展战略--从政治管理的基础与模式出发的思考,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J].2007(4)
    ⑦田春苗、刘蕊.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管理方式变革[J].法制与社会,2008(10)下
    ⑧潘丽萍.论政治管理现代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2)
    ①李景鹏.政治管理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8)
    ②孟卫东、付治国、颜廷旭.浅议政治管理的激励机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
    ③化涛.儒家政治管理思想的现代诠释[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12)
    ④李景治.从政治领导到政治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5)
    ⑤C·安德列耶夫(俄)著、阎春娟(译).政治管理与政治领导[J].函授教育,1995(4)
    ⑥C·安德列耶夫(俄).政治管理与反射性管理[J].呼兰师专学报,1994(3)
    ⑦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①沙健孙.中国共产党通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
    ②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
    ①李景鹏.政治管理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②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③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高等教育额出版社,2008年3月
    ①刘诗白,邹广严.新世纪企业家百科全书·第6卷[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年版.第3609-3610页.
    ①俞可平.中国政治发展三十年[J].河北学刊.2008(5)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共第十六大上的报告)
    ①吴兢:《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我国村民自治法律体系日臻完善》,《人民日报》2008年1月12日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血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①张光辉.和谐社会视阈下政治沟通机制的建构——一种民主微观机制的学理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5).
    ①李景鹏.政治管理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①初尊贤.政治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②李景鹏.政治管理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44页
    ①迈克尔.罗斯金等[美].政治科学[M].林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174页
    ②吴赞科,徐珏.政治沟通体制与多元利益群体利益表达[J].社会学,2003(3)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333页
    ①邓小平.1987年10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报告中的讲话
    ①胡锦涛.学习党的十六大宣讲提纲,前进[J],2003年第1期
    ①[美]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62页
    ①何华辉,张明澍.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②杨建平.加速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A].宁骚.现代化与J政府科学决策[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54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07
    ①罗素著,靳建国译.我的信仰[M].东方出版社,1989年,208页
    ①《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3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41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14页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19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0卷394页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卷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M].人民出版社,2007
    [7]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02.
    [8]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马崇明.中国现代化进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0]林尚立.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1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2]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3]沙健孙.中国共产党通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
    [1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俞可平.中国政治发展30年(1978-2008)[M].重庆出版社,2009
    [16]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高等教育额出版社,2008,3
    [17]李景鹏.政治管理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8]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8
    [19]李景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20]刘邦凡.政治管理学导论[M].香港新闻出版社,2004
    [2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肖陆军,马亭亭.论政治生态平衡及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2]化涛.儒家政治管理思想的现代诠释[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12)
    [3]田春苗,刘蕊.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管理方式变革[J].法制与社会,2008(10)下
    [4]李景鹏.政治管理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8)
    [5]李景治.从政治领导到政治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5)
    [6]李勇军.当代中国党政领导决策信息机制初探:构成与完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
    [7]刘中伟,连有.21世纪中国政治管理的发展战略——从政治管理的基础与模式出发的思考[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4)
    [8]刘中伟.试论21世纪中国政治决策的改革与完善[J].学术探索,2007(2)
    [9]李辉.新时期党群关系视域下政治沟通模式的变迁和发展[J].改革研究,2008(3)
    [10]孟卫东,付治国,颜廷旭.浅议政治管理的激励机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
    [11]杨宝兰.社会转型时政治沟通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与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12]潘丽萍.论政治管理现代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2)
    [13]胡锦涛.学习党的十六大宣讲提纲,前进[J].2003年第1期
    [14]胡伟.关于“党内民主”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4
    [15]C·安德列耶夫(俄)著、阎春娟(译).政治管理与政治领导[J].函授教育,1995(4)
    [16]C·安德列耶夫(俄).政治管理与反射性管理[J].呼兰师专学报,1994(3)
    [17]杨宏山.论政治管理模式的改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1(1)
    [18]王建华.政党组织变革与和谐社会建设[J].长白学刊,2008(4)
    [19]陈金,李娜,尹新新.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决策[J].行政管理,2010(4)
    [20]杜瑞珍.公共政策视域下政治沟通机制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1]周清.中国共产党——社会沟通机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
    [2]张剑.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的政治沟通机制研究——以政治沟通理论文视角[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刘玥.完善政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硕士学位论文].太原:山西大学,2008
    [4]陈晓丹.代议制理论述评[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