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络哲学引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关注时代命运、把握时代脉搏,展望未来前景,是哲学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也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人类正在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或者说人类正在经历从A到B或D,即从原子(atom)时代向比特(bit)时代或数字(digital)时代的变革。而这一切应当归功于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互联网(Internet)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革命。与历史上其他技术革命相比,这一次的变革范围更广——不限于技术层面,影响更深——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前景更加难以预测。这场变革有哪些具体方面,它以怎样的方式和程度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迎接它的挑战,如何看待和评价这场变革……以上诸多问题决不只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课题,更是每一个当代人应当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因为网络的浪潮正在且必将把世界上每一个人(如果他不会拒绝当代文明的话)和每一个角落卷入其中。总之,网络和网络化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现实,它正在导致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在内的人类整个存在方式的全面而深远的变革。
    另一方面,当代哲学本身也面临着主题的转换和形态的转变。传统哲学以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社会历史观、价值论、美学为主的框架和模式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哲学形态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分化和综合化的主要趋势:一是不断分化和衍生出新的分支学科,如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科学哲学、发展哲学等;并在与其他学科领域以及实践课题的互动中,对于每一个重大的科学成就都进行了哲学理论的概括与反思,产生了许多综合性、横断性、交叉性的新领域,如“老三论”和“新三论”;二是综合化,即把原有哲学分支学科统一起来,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这些成果一方面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哲学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哲学主题的转换和形态的变革。网络哲学的兴起是这一趋势发展的最新成果。
    因此,网络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呼唤着深刻而全面的哲学反思,哲学也面临着重大而深刻的挑战,需要对当代最具前沿性意义的网络现实进行理论概括和反思,即用网络的方式研究哲学,从哲学的角度思考网络。“网络哲学”的产生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哲学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网络哲学是对当代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人类存在方式(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等)的全面变革进行理论概括和哲学反思的新兴哲学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网络为平台和中介的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世界的网络化关系与活动。主要研究方法有理论联系实际、现实与逻辑统一、从抽象到具体、时空综合和多维互补、理性分析与价值评价相结合、系统和结构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等。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式上讲,属于广义的人学或文化哲学。
    网络哲学的建构原则有开放性、宽容性、创新性、思想性、中介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网络哲学研究的主要价值和意义在于:
    第一,对网络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论概括和反思,以期为网络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和价值规范,也为我国信息网络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科教兴国等重大战略提供一定的哲学参考;第二,促进哲学主题的转换与形态的变革,使哲学在与时代精神的互动中永葆青春;第三,在与其他学科特别是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的交流互动中丰富和深化哲学的新领域、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第四,为我国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提供理论支持。
    网络哲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概念论与实体论、存在论与本质论、文化论与价值论。
    导言首先分析了网络与哲学的亲缘关系,探讨了网络哲学建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其次分别确立了网络哲学的建构原则、哲学定位、当代追求以及研究方法,并简要介绍了网络哲学的结构与内容。
    第一编是网络哲学的基础,研究网络及其他相关概念、网络的主体、客体与中介系统,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探讨作为哲学概念的网络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网络概念有三种不同层次的涵义:一是技术层次,指net、network、internet、web等各种网络系统;二是社会文化层次如cyber-space、cyber-culture为代表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形式意义上的概念;三是哲学层次,从实体型概念到关系型概念,可定义为存在于一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中的关系的实质。还探讨了网络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如信息、知识、智能、智慧、网络化、网络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知识经济、虚拟实在、赛博空间等——的关系。
    第二章论述网络的主体。首先对网络主体进行社会学考察,分析了网络主体的分层,不同网络主体的互动与冲突,网络主体的行为模式。其次从主体内涵、行为模式、主体间性等角度对网络主体进行哲学考察。再次对网络主体进行全面的价值评价。最后,分析了网络主体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与前景。
    第三章论述网络的客体与中介。首先论述了网络硬件、网络协议与网络软件;其次论述网络的中介系统即是信息。论述了信息的本质、信息技术、信息的运动过程等问题。最后对信息进行?
Philosophy is the elite of times spirits, is the live soul of civilization. Marxism philosophy should and can be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Human society is going ahead from industry times towards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imes, in other words, is going through from A (atom) to B (bit) or D (digit). This transformation is owed to the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revolution, esp. Internet. Network is not only a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but a overall and far-reaching one, it is resulting in transformation of all human being-mode. On the other hands,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is facing changes on subject and form, these changes have two trends: differentiation and synthesis. In a wor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imes call up overall and in-depth philosophical study and reflection, philosophy is also facing great and profound challenges, namely, study philosophy from network way, think network from philosophical viewpoint.
    Net-philosophy (Cyber-Philosophy) is a new branch subject of philosophy, which is study and reflection on the all-round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mankind's being-mode (including existence-mode, communication-mode, organized-mode and thinking-mode), basing on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Its study objects are the relationships and activities between man and himself, man and ma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culture, man and world etc. These relationships and activities are taking network as their platform and intermediary. Its study methods are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unification of history and logic, from abstract to concrete, system and structure way, social investigation etc. It's belongs to study of human and cultural philosophy in broad sense. Its established principles are opening, tolerant, creativity, ideological, critical, mediumness, humanity and practicality.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net-philosophy are: 1) Summarize and reflect on the network practices,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and valuable criterion for network and othe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s; 2)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form of philosophy; 3) Enrich and deepen new fields, new ideas, new thinking, new ways of philosophy through the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branches of learning; Provide some philosophical support for our implement and practice of "three represents".
    Net-philosophy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conception and substance theory, being and essence theory, cultural and value theory.
    Introductory discus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and philosophy, presents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net-philosophy, establish its the principle、location、contemporary pursue、structure、contents and study way.
    Part Ⅰ is the base of net-philosophy, it studies network conception, the subject of network, the object and intermediary system:
    Chapter Ⅰ is network as philosophy concep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and other correlative conceptions. Network conception has three layer meanings: The first is technical, namely, all network system such as net, network, Internet, web etc.; The second is social and cultural, such as cyberspace and cyber-culture. The third is philosophical, namely, all relation form lying in all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onal systems. I als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conceptions and other correlative conceptions-information, knowledge, intelligent, wisdom, etc.
    Chapter Ⅱ is the subject of network. Firstly, I give a sociological review to the subject of network: delamination of the subject of network, interaction and conflict among different subjects, the behavior pattern of subject; Secondly, philosophical review to the intension of subject, inter-subjectivity etc.; Thirdly, overall evaluate about the subject of network;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of network and human being's overall development.
    Chapter Ⅲ is the object and intermediary system of network. The object of network consists of network's hardware, software and proto
引文
一(印刷形式的著作和译著)
    (一)文集和丛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第2版,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55卷),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北京: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列宁选集》(1—4卷),第3版,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哲学笔记》,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选集》(1—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江泽民:《论科学技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0.赵曜等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1.金春明等主编:《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2.郑必坚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3.《爱因斯坦文集》(1—3卷),许良英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14.《海德格尔选集》(上、下),孙周兴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15.[美]摩尔:《皇帝的虚衣:因特网文化实情》,王克迪、冯鹏志译,1998
    16.[美]邓宁、麦特卡菲编:《超越计算:未来五十年的电脑》,冯艺东译,1998
    17.[美]巴雷特:《赛伯族状态:因特网的文化、政治和经济》,李新玲译,1998
    18.[美]罗林斯:《机器的奴隶:计算机技术质疑》,刘玲、郭晓昭译,1998
    19.[美]普拉特:《混乱的联线:因特网上的冲突与秩序》,郭立新译,1998
    20.[美]萨沙:《大师的智慧:十五位杰出电脑科学家的生平与发现》,刘军等译,1988
    21.[加]德克霍夫:《文化肌肤:真实社会和电子克隆》,汪冰译,1998
    (以上15—21为“计算机文化译丛”,刘华杰主编,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2.[美]马克·斯劳卡:《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黄培坚译,1999
    23.[美]爱德华·A·卡瓦佐、加斐诺·莫林:《赛博空间和法律:网上生活的权利和义务》,王月瑞译,1999
    24.[美]劳拉·昆兰蒂罗:《赛博犯罪:如何防范计算机罪犯》,王涌译,1999
    25.[美]华纳·V·斯赖克:《赛博医学:计算机如何帮助医生和病人提高医疗质量》,秦笃烈译,1999
    (以上22—25为“三思文库·赛博文化系列”丛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6.[美]约翰·卡斯蒂:《虚实世界:计算机仿真如何改变科学的疆域》,王千祥、权利宁译,1999
    27.[美]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金吾伦、刘钢译,2000
    (以上26—27为“哲人石丛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8.[美]唐·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陈晓天、袁世佩译,1999
    29.[美]唐·泰普斯科特等:《范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前景》,米克斯译,1999
    30.[美]唐·泰普斯科特等:《数字经济蓝图:电子商务的勃兴》,陈劲、何丹译,1999
    31.[加]索普、DMR战略领导中心:《信息悖论:信息技术的商业利益》,陈劲主译,1999
    (以上28—31为“数字经济·网络世代经典译丛”,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2.[英]诺顿:《互联网:从神话到现实》,朱萍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3.[美]戴维·H·罗思曼:《网络就是新生活》,郭启新、刘华文译,1998
    (以上32—33为“汉译大众精品文库”,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34.[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5.[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6.[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周宪校,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以上34—36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周宪主编)
    37.[德]迈克尔·德图佐斯:《未来的社会:信息新世界展望》,周昌忠译,1998
    38.[加]弗兰克·凯尔奇:《信息媒体革命:它如何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沈泽华等译,1998
    (以上37—38为“新世纪前瞻丛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39.[美]戴维·莫谢拉:《权力的浪潮: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前景1964~2010》,高铦、高戈、高多译,2002
    40.汪向东:《信息化:中国21世纪的选择》,2002
    41.刘吉、金吾伦等:《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1998
    (以上39—41为“IT大趋势丛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2.王小东:《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1997
    43.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1998
    44.郭良:《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1998
    45.姜奇平:《21世纪网络生存术》,1997
    46.李河:《得乐园·失乐园:网络与文明的传说》,1997
    47.严锋、卜卫:《生活在网络中》,1997
    48.胡泳、范海燕:《黑客:电脑时代的牛仔》,1997
    (以上42—48为“网络文化丛书”,郭良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9.严耕:《终极市场:网络经济的来临》,1999
    50.陆俊:《重建巴比伦塔:文化视野中的网络》,1999
    51.冯鹏志:《伸延的世界:网络化及其限制》,1999
    52.孙伟平:《猫与耗子的新游戏:网络犯罪及其治理》,1999
    (以上49—52为“透视网络时代丛书”,北京:北京出版社)
    53.方兴东:《骚动与喧哗:IT业随笔》,1999
    54.方兴东:《数字神坛:计算机业批判》,1999
    55.刘韧:《中关村问题》,1999
    56.陆群:《寻找网上中国》,1999
    57.段永朝:《电脑,穿越世纪的精灵》,1999
    58.姜奇平:《数字财富》,1999
    59.胡泳:《另类空间:网络胡话之一》,1999
    60.胡泳:《我们是丑人和Luser:网络胡话之二》,1999
    (以上53—60为“数字论坛丛书”,姜奇平主编,北京:海洋出版社)
    61.陈志良等编著:《数字化潮:数字化与人类未来》,1999
    62.代天宇编著:《网络社会:点与线的生存》,1999
    63.代天宇:《人机争霸:电脑的世界》,1999
    (以上61—63为“新世纪科普热点丛书”,陈志良、明德主编,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二)国外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未来学相关译著
    64.王炜、周国平编:《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9卷(人文哲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65.苏国勋编:《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0卷(社会哲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66.[联邦德国]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北京:商务印书馆,王炳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上卷,1986;下卷,1992
    67.[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68.[德]马丁·布伯:《我与你》,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6
    69.[德]A.J.赫舍尔:《人是谁》,隗仁莲译,陈维正校,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70.[德]卡尔·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7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现时代的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72.[美]爱默生:《自然沉思录》,博凡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73.[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74.[美]W.考夫曼:《存在主义》,陈鼓应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75.[德]比梅尔:《海德格尔》,刘鑫、刘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76.[德]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77.[美]维纳:《控制论》,郝季仁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
    78.[美]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陈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79.[奥]贝塔朗非:《一般系统论》,林康义,魏宏森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80.[美]欧文·拉兹洛等:《系统哲学引论:一种当代思想的新范式》,钱兆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81.[德]于·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82.[德]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一、二卷),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83.[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李康、李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84.[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85.[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86.[英]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哲学选集),纪树立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87.[英]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郑一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88.[美]马丁·杰伊:《法兰克福学派史》,单世联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89.弗洛姆:《自为的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90.[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高铦校,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9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92.[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93.[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94.[美]阿尔文·托夫勒:《力量转移:临近21世纪的知识、财富和暴力》,刘炳章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95.[美]阿尔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96.[美]阿尔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未来战争》,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97.[美]阿尔文·托夫勒编:《未来学家谈未来》,顾宏远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98.[美]约翰·奈斯比特等:《高科技·高思维: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寻》,尹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99.[美]约翰·奈斯比特、帕特里夏·阿伯迪妮:《2000年大趋势》,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100.[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梅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01.[法]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02.[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张旭东编,陈清侨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03.[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时间的种子》,王逢振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
    104.[美]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张国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105.[爱尔兰]利亚姆·班农等:《信息社会》,张新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106.[法]西蒙·诺拉、阿兰·孟克:《社会的信息化》,施以方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07.[荷兰]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在哲学深层的挑战》,李小兵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108.[美]Z·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潘嘉玢、刘瑞祥译,东方编译所组织编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09.[波]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徐元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10.[美]总统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改变21世纪的科学与技术:致国会的报告》,高亮华等译,高亮华校,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111.[法]让·拉特利尔:《科学和技术对文化的挑战》,吕乃基、王卓君、林啸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1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113.[美]斯坦·戴维斯、比乐·戴维斯:《2020年》,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114.[日]尾关周二:《共生的理想:现代交往与共生、共同的理想》,卞崇道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115.[法]马克·第亚尼编著:《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16.[美]大卫·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马季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117.[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毛怡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118.[英]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三)国外信息网络、计算机、数字化译著
    119.[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120.[美]帕特·华来士:《互联网心理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1
    121.王逢振等编译:《网络幽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122.[美]金伯利·S·杨:《网虫综合征: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毛英明、毛巧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123.[美]比尔·盖茨:《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蒋显景、姜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24.[美]比尔·盖茨:《未来之路》,王明舟、王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25.[英]蒂姆·伯纳斯—李、马克·蒂谢蒂:《编织万维网:万维网之父谈万维网的原初设计与最终命运》,张宇、萧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26.[美]米切尔:《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范海燕、胡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127.[美]葛洛蒂、[中]张国治编著:《数字化世界:21世纪的社会生活定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128.[美]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29.[美]约翰·布洛克曼:《未来英雄》,汪仲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30.[美]尼古拉斯·巴任:《透视信息高速公路革命》,於丹、李振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31.[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132.[美]迈克尔·沙利文—特雷纳:《信息高速公路透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133.[美]希勒:《数字资本主义》,杨立平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34.[美]温厄姆:《网络困境和商务新规则》,胡开宝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35.[美]卡什等著:《创建信息时代的组织:结构、控制与信息技术》,刘晋,秦静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36.[美]夏皮罗等编:《数字经济2000:美国电子商务最新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之三〉》,黄奇等译,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
    137.[美]享利(Henry, D.)等编:《浮现中的数字经济Ⅱ》,黄奇、邵波、袁勤俭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38.《美国商务部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姜奇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39.[美]凯文·凯利:《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萧华敬、任平译,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
    140.[美]施瓦茨:《数位达尔文主义》,陈正平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141.[美]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张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42.[美]马丁:《网络革命:P2P》,胡琛、沙东健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143.[美]托马斯·达文波特、劳伦斯·普鲁斯:《把握e时代:商务·信息·技术》,周长才等译,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
    144.美国信息研究所编:《知识经济:21世纪的信息本质》,王亦楠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三思文库·知识经济系列)
    145.[美]D·泰普思科:《泰普思科预言:21世纪人类生活新模式》,卓秀娟、陈佳伶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
    146.[美]约翰·弗劳尔:《网络经济:数字化商业时代的来临》,梁维娜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147.[加]大卫·约翰斯顿等:《在线游戏规则:网络时代的11个法律问题》,张明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148.[英]巴雷特:《数字化犯罪》,郝海洋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49.[美]戴维·申克:《信息烟尘:在信息爆炸中求生存》,黄锫坚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三思文库·公众科学系列)
    150.[澳]特瑞·波索马特尔、大卫·格林:《沙地上的图案:计算机、复杂和生命》,陈禹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三思文库·科学前沿系列)
    151.[英]马克斯·H·布瓦索:《信息空间:组织、机构和文化中的学习框架》,王寅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152.[美]理查德·A·斯皮内洛:《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刘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53.[日]大洼德行等编著:《电脑时代的理性:新时代的哲学》,李树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54.[美]凯蒂·哈美纳、马修·利昂:《术士们熬夜的地方》,戚小伦、李金莎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155.[美]扬·莫里森:《第二曲线》,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
    156.[美]罗斯托克:《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苗华健、陈体仁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157.[英]罗杰·彭罗斯:《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许明贤、吴忠超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58.[德]迈因策尔:《复杂性中的思维:物质、精神和人类的复杂动力学》,曾国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159.[美]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破译人脑之迷》,张庆文编译,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160.[苏]谢尔比茨基:《信息学概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四)国内信息网络、计算机、数字化著作
    161.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162.方益波编著:《网络之音:信息世界疆域的终结者》,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163.盛培德:《网络神话:非听不可的故事》,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164.李广健、黄永文编著:《网络竞争情报资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65.庸人:《千面网虫:来自世界公民的第三类接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166.国际电信联盟:《网络的挑战:互联网对发展的影响》,汪向东,刘满强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167.许志龙编著:《中国网络问题报告》,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
    168.张春江、倪健民主编:《国家信息安全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69.林宁著:《网上创世纪:新经济、新生活、新文化》,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170.马建广、刘纯华:《网络大趋势:网络时代与你我生活》,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171.刘韧、李戎:《中国·COM:互联网上的清明上河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72.江堤编选:《跨越三百年的自卑:张朝阳谈网络、网络文化与生活》,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173.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等编著:《对话与梦想:上海交大点击中国十大网站》,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74.邓智海主编:《E网神话》,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75.李书琪等:《网上人生》,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176.阳光:《网络英雄传》,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177.曾庆祝等编著:《网上新冲浪:网上衣、食、住、行》,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
    178.陈炎:《Internet改变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79.刘建民:《网络上的二十一世纪》,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180.严耕、陆俊:《网络悖论:网络的文化反思》,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181.严耕等:《网络伦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82.周能友、朱晓兰编著:《Internet集中营》,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183.胡泳、范海燕:《网络为王》,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184.乔岗编著:《网络化生存》,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185.孔昭君编著:《网藉危机:中国离INTERNET还有多远》,改革出版社,1997
    186.易丹:《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187.陆群等编著:《网络中国:网络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188.郑心等:《网络高手》,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
    189.胡延平主笔:《数字蓝皮书:2000-2001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生态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90.温世仁:《新经济与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91.杨占生、杨颜僮:《模式变易:数字经济大纲卷二》,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92.汪丁丁:《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汪丁丁论网络经济》,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193.汪丁丁:《回家的路:经济学家的思想轨迹》,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94.王道平等:《网络经济》,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网络经济丛书)
    195.陈湛匀主编:《改变世界的网络经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96.施振荣:《IO联网组织:知识经济的经营之道》,萧富元整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197.姜奇平:《数字化时代的人与商业》,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198.萧琛:《全球网络经济》,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199.吴莳:《黑客》,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00.王云斌:《互联法网:中国网络法律问题》,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01.张彦:《计算机犯罪及其社会控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02.郭卫华等:《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03.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04.郝瑞庭,赖辉亮主编:《信息霍乱:世纪末的冷面杀手》,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205.阿苇、唐颖编著:《数码时代的灰色诱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206.张召忠:《网络战争》,北京:解放车文艺出版社,2001
    207.丁宁:《信息技术革命与企业组织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08.孙小礼,冯国瑞主编:《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09.方兴东编著:《还原:改变计算机命运的英雄》,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210.汪致远、李常蔚、姜岩编著:《决胜信息时代》,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211.宁政宇:《第二时空:信息时代的世界与中国》,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
    212.明安香主编:《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13.万新恒主编:《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14.张文德编著:《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市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215.林众、冯瑞琴:《计算机与智力心理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16.黄德发:《后信息社会》,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217.文池主编:《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力量》,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0
    218.文池主编:《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光芒》,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
    (五)国内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著作
    219.宋健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干部选读),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220.崔自铎:《认识论探索》,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221.崔自铎:《认识论研究》,北京:求实出版社,1986
    222.崔自铎:《人之论说:岁月沉思录》,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223.章士嵘:《认知科学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24.陈中立等:《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25.邱仁宗编著:《当代思维研究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26.李淮春、陈志良:《现时代与现代思维方式》,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27.林德宏:《人与机器:高科技的本质与人文精神的复兴》,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28.王寿云等:《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29.冯国瑞:《信息科学与认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30.胡文耕:《信息、脑与意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31.卢泰宏:《信息文化导论:IT会带来什么》,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232.黎鸣:《信息时代的哲学思考》,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233.邬焜、李琦:《哲学信息论导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34.王雨田主编:《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235.王雅林:《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36.王伟光、李忠杰、王建武、许志宇:《社会生活方式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237.叶秀山:《愉快的思》,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书趣文丛”第三辑)
    238.叶秀山:《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9.叶秀山:《无尽的学与思:叶秀山哲学论文集》,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
    240.邹广文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241.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42.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
    243.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44.傅永军:《控制与反抗: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济南:泰山出版社,1998
    245.赵军:《文化与时空:中西文化差异比较的一次求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46.孙正聿:《哲学通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47.李秀林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48.罗嘉昌、毛怡红等主编:《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第二、三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996
    (六)工具书
    249.[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250.《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51.《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52.《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53.《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5
    254.《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7
    255.《哲学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256.《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4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57.《汉英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58.《英汉计算机技术辞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
    259.《最新英汉计算机辞典》,北京希望电脑公司,1992
    260.易文安编著:《网络时尚词典》,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61.于根元主编:《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62.《IT术语现用现查》,陈黎明主编,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63.顾晓鸣主编,李叙编写:《网界辞典》,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七)外文原著
    264.Martin Heidegger,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 Trans. By William Lovitt,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1977
    265.Joe Gradrcki, The Viral Reality Programmer's Kit, Josh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1994
    266.The digital phoenix:how computers are changing philosophy, edited by Terrell Ward Bynum and James H. Moor.—Oxford ; Malden, MA :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8.
    267.The emerging cyberculture:literacy, paradign, and paradox,edited by Stephanie B. Gibson, Ollie O. Oviedo. —Cresskill, N.J.:Hampton Press, c2000
    268.Pierre Laevy,Cyberculture:rapport au Conseil de l'Europe,.—Paris : Editions Odile Jacob,.
    269.Technoscience and cyberculture.—New York:Routledge, c1996
    270.Cyberculture:comment parler cyber, seduire un partenaire cyber, se faire embaucher par un patron cyber, et mille autres cles pour entrer dans l'ere cyber / Daniel Ichbiah.—Paris:aEditions Anne Carriáere, 1998
    271.Dani Cavallaro,Cyberpunk and cyberculture:science fiction and the work of William Gibson,—London ; New Brunswick, NJ : Athlone Press ; Somerset, N.J.:Distribu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0
    
    二
    (印刷形式的论文)
    1.于文秀、于新成:“网络生存的文化意蕴探寻”,《求实》2001年第6期
    2.刘建洲:“迈向‘网人共生’的理想社会”,《社会》2001年第4期
    3.王晓蕾:“互联网与中国传统社区结构的重建”,《社会》2001年第4期
    4.向昆、奚建武:“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研讨会综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第2期
    5.冯鹏志:“网络行动的规定与特征——网络社会学的分析起点”,《学术界》2001年第2期
    6.尹爱华等:“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2期
    7.黄寿松:“网络时代社会冲突与个人道德自律”,《学术论坛》2001年第2期
    8.鲍宗豪:“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2期
    9.金太军、施从美:“论政府的网上责任”,《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2期
    10.王凤歧、林雄辉:“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的扩张与渗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2期
    11.周光辉、周笑梅:“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回应”,《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2期
    12.张千山:“互联网对民主发展的负面影响”,《学术论坛》2001年第2期
    13.郑曙村:“互联网给民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2期
    14.邓兆明:“网络化的哲学意蕴”,《岭南学刊》2001年第2期
    15.孙玉祥:“‘网络时代’与人的存在方式变革”,《求是学刊》2001年第1期
    16.何玲玲:“也谈网络黑客问题”,《学术论坛》2001年第1期
    17.陈超南:“论网络传播中的双重效应——民主与支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第1期
    18.殷晓蓉:“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其对策”,《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1期
    19.默然:“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评述”,《学海》2000年第6期
    20.唐少杰:“网络问题的哲学断想”,《学海》2000年第6期
    21.彭兰:“网络与跨文化传播初探”,《网络时代》2000年第6期
    22.李荫榕、张亮:“社会信息化对人的主体性影响的二重效应”,《自然辩证法研究》(北京)2000年第2期
    23.卜卫:“互联网与大众传播”,《中国报刊月报》,1999年11月12日
    24.韩小谦:“信息技术·文化·知识——浅谈信息技术文化”,《自然辩证法研究》(北京)1999年第7期
    25.石艳红:“网络传播中的受众诠释”,《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3期
    26.罗海滢、蒋学刚:“论网络对社会的正负效应”,《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第10期
    27.柳延延:“人是机器?——数字化生存意味着什么”,《自然辩证法通讯》(北京)1998年第2期
    
    (本文还参考了以下报刊的许多文章和资料,有些未能一一注明,在此一并列出)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学习时报》、《哲学研究》、《读书》、《天涯》、《学海》、《中华读书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电脑报》、《中国计算机报》、《网络报》、《互联网周刊》、《网络世界》、《电子计算机与外部设备》(CHIP新电脑)、《计算机世界》、《计算机与生活》、《新浪潮学网络》、《IT经理世界》、《电脑爱好者》、《电子与电脑》等
    三
    (主要网址)
    1.http://www.isoc.org
    2.http://global-reach.biz
    3.http://www.nua.com
    4.http://www.w3c.com
    5.http://www.itu.int/home/index.html
    6.http://www.nielsen-netratings.com
    7.http://www.ripe.net
    8.http://www.caida.org
    9.http://www.eff.org/Net_culture
    10.http://www.wired.com
    11.http://www.nw.com
    12.http://www.cnet.com
    13.http://www.cariboo.bc.ca/cpj
    14.http://www.openprojects.net/philosophy.shtml
    1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16.中国互联网协会:http://www.isc.org.cn
    17.新浪:http://www.sina.com
    18.网易:http://www.163.com
    19.搜狐:http://www.sohu.com
    20.http://www.tom.com
    21.凤凰网:http://www.phoenixtv.com
    22.“google”搜索:http://www.google.com
    23.百度搜索:http://www.baidu.com
    24.中文雅虎:http://cn.yaoo.com
    25.http://www.zdnet.com.cn
    26.http://www.chinabyte.com
    27.天极网:http://www.yesky.com/
    28.政府上网工程:http://www.gov.cn
    29.索易:http://www.soim.com
    30.赛博风·伦理学网:http://www.chinaethics.com
    31.因陀罗网:http://www.indranets.com/index.shtml
    32.中国思想者:http://cnthinker.go.163.com
    四
    (其 他)
    1.全国“网络时代的社会科学问题”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清华大学哲学系、《学海》杂志社,2000年11月
    2.周春水:“问题与创造——创造认识中的问题方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崔自铎教授指导,中共中央党校,2001
    3.万林艳:“网络时代的人与文化”(硕士学位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郭湛教授指导,中国人民大学,2001
    4.王路军:“知识经济与人的生存方式”(硕士学位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赵理文教授指导,中共中央党校,2001
    5.常晋芳:“文化时空论要”(硕士学位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邹广文教授指导,山东大学,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