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艺术的传播特点与文化意义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以来,声音艺术渐渐打破视觉艺术一统天下的局面,在现当代艺术中成为先锋形式。在中国,声音艺术的传播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地下和小众艺术空间中开始出现。时至今日,声音艺术已经进入公共艺术传播空间如展览空间等传播,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也有一些独有的传播特点。本文从声音艺术的历史脉络讲起,具体分析2007年大声展中的声音艺术传播形式——“咖喱秀”和听游记在传播上的特点,并提出这种传播在文化上的意义。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声音艺术的发展脉络。介绍构成声音艺术发展的最关键结点,主要从“噪音”、约翰·凯奇对声音艺术的重大贡献和音景三个部分将声音艺术的历史历史联结起来。同时介绍中国当代声音艺术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声音艺术的传播——以大声展为例。包括对大声展的总体介绍、大声展中咖喱秀和听游记的形式、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分析。
     第三章:声音艺术传播的文化意义。讨论声音艺术传播在传播学意义上的特点,阐述声音艺术对权力、消费异化的抗衡以及对聆听方式的革新。
Since 20th century, sound art breaks the situation which vision art takes up the whole world of art, it becomes a vanguard form now. In China, the communication of sound art started in 90's 20th century, appearing in the underground and non-mainstream art spaces. Up to now, sound art has already entered the public art space, such as the exhibition space. Its range of communication extends continuously, there are also some communication characters.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sound art. It contains the history of sound art, analyzing the character ofcommunication form in "Get it Louder 2007".—"home show" and "moving soundscape", and put forward to this kind of communication's meaning on culture. This paper contains three parts totally:
     The first chapter's title is "The development of sound art." It contain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ost important key ti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und art, from the noise, to John cage's sound art and sound scape. These three parts get up the history of sound art to the major contribution and the sound view of orotund arts. It also contains the introduction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sound art.
     The second chapter's title is "the communication of sound art—illustrated by thecase of sound art in "Get it Louder". It contains the total introduction of "Get it Louder",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home show" and moving sound scape.
     The third chapter's title is "the culture meaning of sound art". It discuss the publicity in sound art, the rivalry on power and alienation on consumption, it also discuss the innovation in listening.
引文
1(法)玛丽-克莱尔·缪萨,马凌王洪译:《二十世纪音乐》,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105页
    2(德)格蕾特·魏迈尔,汤亚丁译:《萨蒂》,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07页
    3(法)玛丽.克莱尔·缪萨,,马凌王洪译:《二十世纪音乐》,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132页
    4 JohnCage:《Silence》,London,MarionBoyars,May1973,P35
    5 Jose Iges 《Soundscape——A Historical Approach》,
    6 Subjam 网站:http://www.yanjun.org/blog/
    7 崔保国:《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79页
    8 侯虹斌:《大声展:一次极多主义的盛宴》,2005年5月《南方都市报》
    9 杨应时:《“独立策展人”的兴起》,2004年,《美术研究》2004年增刊,第210页
    10 颜峻:《大声展声音别册导言》,2007年,http://www.getitlouder.com/
    11 欧宁:《咖喱秀档案:北京首场咖喱秀》http://www.getitlouder.com/
    12 颜峻:《3月10日兰州的第一场咖喱秀》http://www.getitlouder.com/
    13 Younger:《上海站咖喱秀报告之二》http://www.getitlouder.com
    14 颜峻:《为什么咖喱秀不选择“好一点”的场地》http://www.getitlouder.com/blog/
    15 颜峻:《大声展声音别册导言》,http://www.getitlouder.com
    16 颜峻:《大声展声音别册导言》,http://www.getitlouder.com
    17 罗伯特·沃比:《声音艺术简介》于《都市发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9页
    18 Zafka:《RYC团队之“尚◎都”计划:一次城市微观声响地理实践》http://zafka.iblog.com/
    19(美)安东尼·奥罗姆,(美)陈向明,曾茂娟,任远译:《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第84页
    20 Tmdbbc:《RYC小组听音笔记》 http://soundscapes.blogbus.com
    21 Ed Soja:《The socio-spatial dialectics》,American,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80,p70
    22 Tmdbbc:《RYC小组听音笔记》,http://soundscapes.blogbus.com/
    23(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4月,第1页
    24(美)保罗·诺克斯史蒂文·平奇,柴彦威 张景秋等译:《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第196-197页
    2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82-83页
    26 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81页
    27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48页
    28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48页
    29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第89页
    30 莫利::《电视、观众与文化研究》,伦敦,陆特勒基出版社,1996年,第176页
    31(法)卡特琳·格鲁,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51页
    32(法)卡特琳·格鲁,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52页
    33(法)贾克·阿达利,宋素凤翁贵堂译:《噪音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63页
    34(法)列斐伏尔:《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第79页
    35 Sibley,David:"Geographies of Exclusion:Society and Difference in the West",London Routledge,p46
    36(美)保罗·诺克斯史蒂文·平奇,柴彦威 张景秋等译:《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第64页
    37(美)保罗·诺克 斯史蒂文·平奇,柴彦威 张景秋等译:《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第64页
    38 Pauline Oliveros:《量子论聆听:从实践到理论(到再实践)》
    39 Pauline Oliveros:《量子论聆听:从实践到理论(到再实践)》
    40(法)贾克·阿达利,宋素凤 翁贵堂译:《噪音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9页
    1、郭冠英:《台湾国际“声音艺术”波潮》,台北,收录于《国巨科技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2、颜峻:《背景——声音艺术在中国》《今日先锋》第14期,上海人民出版社
    3、(法)玛丽.克莱尔·缪萨,马凌王洪译:《二十世纪音乐》,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6月
    4、(法)贾克·阿达利,宋素风翁贵堂译:《噪音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5、(法)福柯:《不同的空间》
    6、(美)贝尔著,严蓓雯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7、(美)保罗·诺克斯史蒂文·平奇,柴彦威 张景秋等译:《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
    8、(法)卡特琳·格鲁,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9、John Cage:《Silence》,London,Marion Boyars,May 1973
    10、颜峻 路易斯·格蕾:《都市发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11、伊凡休伊特 孙红杰译:《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及后现代状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12、(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4月
    13、萨利·贝恩斯,华明等译:《1963年的格林尼治村——先锋派表演和欢乐的身体》,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14、米歇尔·福柯,钱翰译:《不正常的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15、颜峻:《灰飞烟灭——一个人的摇滚乐观察》,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年8月
    16、阿拉·古兹利米安编,杨翼译:《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1月
    17、克奈夫:《西方音乐社会学现状——近代音乐的听赏和当代社会的音乐问题》,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7月
    18、陈瑞文:《阿多诺美学论:评论、模拟与非同一性》,台北,左岸文化,2004年2月
    19、蔡仲德:《音乐与文化的人本主义思考》,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
    20、申波:《审美意识与音乐文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21、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2、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24、(法)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月2
    5、(美)詹姆斯·米勒,高毅译:《福柯的生死爱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5月
    26、(英)弗雷泽,徐玉新 汪培基 张泽石译:《金枝》,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9月
    27、(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28、(德)尼采,刘崎译:《悲剧的诞生》,作家出版社,1986年12月
    29、《视觉潜意识》《先锋译丛8》,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
    30、(美)汤姆·帕特森著,李琦陈国泳译:《当代民间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31、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0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