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山东移民东北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山东移民东北,是清政府对东北开禁后,一直到民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整个关内移民东北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股巨大的历史潮流。它是近代山东地区人口压力大、天灾人祸频繁等社会问题产生的结果,也与山东、东北两地间经贸联系的加强和海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东北优越环境的吸引有关,山东移民东北的规模也因此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移民数额、行进路线、移民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地理分布及移民从事的职业也相应变化。日军侵华中断了山东移民东北的正常进程,其侵略政策的变化也使日伪时期的山东移民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点,移民规模出现突变性增长。因而,近代山东移民东北问题的研究在近代历史学、人口发展史、移民史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近代山东移民东北,不仅对东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于山东本地来说,也因移民活动引起了一系列社会变化。一方面,因人口迁出,山东本地人口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另一方面,也因移民在东北的辛勤劳作,使粮食输入山东以暂时解决粮食匮乏的问题成为可能,并给山东农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资金来源,进一步密切了山东与东北间的经贸联系。与此同时,山东移民在东北开荒拓土的创业精神及互相帮助的同乡之谊更是深入到山东人心中,在移民过程中形成的“闯关东”精神成为山东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Residents in Shandong emigrated Northeast China which occurred in modern times was a large-scale population migration in our country that happened in the Qing Dynasty until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emigrants played a dominant role within the Shanhaiguan's Northeast migration, and became a huge tide of history. It is caused by the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the population issues in Shandong, frequently natural and man-made calamities. Meanwhile it is in relation with the strengthened economic and trade ties between Shandong and Northeast,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portations and lands. Even the attractions of superior environments in Northeast. Therefore, the scale of the emigration from Shandong to Northeast ha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amount of emigration, travel route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emigrant areas and immigrant areas, including the careers of emigrants had great changes accordingly.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 interrupted the normal process of the emigration.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aggressive approaches, the Shandong emigration also showed multistage patterns in the period of Manchukuo. Emigrants'scale appeared a mutative growth. Therefore, it is valuable to study the issue on the Shandong's emigration to Northeast in modern history, population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migration history.
     The migration from Shandong to Northeast, not only impacted profoundly on the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of Northeastern society, but also caused a series of social changes for itself On the one hand, it relieved Shandong's local population stress to some extent. On the other hand, emigrants'hard work in Northeastern made it possible that grain input Shandong from Northeast, which solves temporarily the social crisis problems for short of food. Moreover, the grain that Shandong's emigrants planted in Northeast supplied raw materials and capital to Shandong's industry and commerce, and furtherly intimated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nnections between Shandong and Northeast. At the same time,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s that the emigrants show when they cultivated and ploughed virgin lands and the friendship of helping each other rooted deeply into Shandong people's hearts. And the spirit of braving the journey to the Manchuria has been Shandong people's precious spirit fortune.
引文
①陈达著:《人口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347页。
    ②王云五:《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195页。
    ③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一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页。
    ①(民国)孙蓉图修、徐希廉纂:《瑗珲县志》卷九《人物志·种族》,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②(清)黄维翰纂修:《呼兰府志》卷九《人物略》,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
    ③[日]稻叶君山著,杨成能译:《满洲发达史》,东亚印刷株式会社奉天支店,1940年版,第266页。
    ④(清)阿桂等纂修:《钦定盛京通志》卷二《圣制二》,乾隆年间刊本。
    ①(民国)王文藻修,陆善格纂:《锦县志》卷十六《人物志·氏族》,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②《满族社会历史调查》,转引自定宜庄著:《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历史文献、人口统计与田野调查》,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122页。
    ③(民国)赵兴德修,王鹤龄纂:《义县志》中卷十二《人物》上,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④(清)杨宾撰:《柳边纪略》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页。
    ⑤《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一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第687—688页。
    ①(民国)刘景文、高乃济修,郝玉璞纂:《岫岩县志》卷三《人事志·民种》,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②《新民府乡十志·人类》,光绪三十三年修,载十辽宁省图书馆编《东北乡土志从编》,第7页。
    ③(民国)徐珪修,徐宗伟纂:《珲春县乡十志》卷三《民族》,民国二十二年(1933)油印本,据1960年旅大图书馆油印本影印。
    ④(民国)廖飞鹏修,柯寅纂:《呼兰县志》卷一《种族》,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①吴湘湘主编:《东三省经济实况揽要》,台北:台湾传记文学社印行,民国二十年(1931)影印本,前言页。
    ①山东省日照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日照市志》第三编《人口》,济南: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10页。
    ②山东省充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究州市志》卷三《人口》,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5页。
    ③《申报》,光绪二年八月二十四日。
    ④宋家泰编:《东北九省》,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刊,第154页。
    ①(民国)丁世平等修,尚庆翰等纂:《续平度县志》卷二《疆域志·户口》,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②(民国)粱秉锟等修,王不煦等纂:《莱阳县志》卷二之六《实业·民生状况》,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①集成:《各地农民状况训查—山东省》,《东方杂志》,第二十四卷第十六号,1927年,第135页。
    ②高劳:《山东之苦力》,《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七号,1918年,第23页。
    ③陈翰笙等:《难民的东北流亡》,《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集刊》第二号,上海发行,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第16页。
    ①王慕宁编译:《东三省之实况》,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版,第10—11页。
    ②《北满移垦之调查》,《东省经济月刊》,第五卷第十号,1929年10月,第3页。
    ③作新社译:《白山黑水录·风土志》第十二《山东移民之情状》,上海:作新社出版,1902年,第124—125页。
    ④《盛京时报》,宣统二年三月十四日。
    ⑤申仲铭译:《民国十八年东北移民移动状况》,《中东经济月刊》,第六卷第八号,1930年。
    ①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密档《满铁与劳工》第二辑(日文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195页。
    ②(民国)陈国钧修,孔广泉纂:《安图县志》卷五《人物志·氏族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12辑《哈尔滨老字号》,1988年版,第10、44页。
    ④《山东同胞回籍》,《申报》,1934年12月12日.第3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密档《满铁与劳工》第一辑2《昭和十一年度大东公司业务年报》(日文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38页。
    ②黑龙江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第二辑23《京山、津浦及胶济沿线ニ于クル劳动力调查》(日文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8—339页。
    ①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密档《满铁与劳工》第一辑2《昭和十一年度大东公司业务年报》(日文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38页。
    ②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山东省志·劳动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4页。
    ①黑龙江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第二辑23《京山、津浦及胶济沿线ニ于クル劳动力调查》(日文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0页。
    ②黑龙江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第二辑《满洲出稼劳动者ト日支事变ノ影响》(日文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
    ①雷殷:《答询问移垦东北》,《东方杂志》,第二十八卷第十三号,1931年,第76页。
    ②宋嗣喜译:《一九二七年的北满移民运动》,《黑河学刊》,1989年第3期,第88页。
    ③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11》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8页。
    ④路遇:《清代山东闯关流民问题研究》,《东岳论丛》,1987年第4期,第94—99页。
    ⑤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11》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67页。
    ①《论中国治乱由于人口之众寡》,《东方杂志》,第一卷第六号,1904年,第170页。
    ①(民国)吕学元修,严绥之等纂:《德平县续志》卷十《社会志·县民生活》,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②(民国)李钟豫等纂:《续修莱芜县志》卷八《政教志·田赋》,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③(清)方汝翼等纂修:《增修登州府志》卷六《风俗》,光绪七年(1881)刻本。
    ④(清)尹继美纂修:《黄县志》卷三《食货志》,同治十年(1871)刻本。
    ⑤胶济铁路车务处编:《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总编/分编》,胶济铁路车务处出版,1934年。
    ⑥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11》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59、467页。
    ⑦王林主编:《山东近代灾荒史》,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5页。
    ①《曹属又闹蝗灾》,《大公报》,天津,1920年7月15日。
    ②《空前未有之山东灾况》,《申报》,1927年11月13日,第9版。
    ①袁长极、郑洪文、邱爱生:《清代山东水旱自然灾害》,《山东史志资料》,1982年第2辑,第173页。
    ②《烟台数十年未有之风灾》,《申报》,宣统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③王林主编:《山东近代灾荒史》,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17页。
    ④《北华捷报》,第61期第858、583页。转引于(美)姜锡瑞著《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7页。
    ①(清)李传熙等纂修:《肥城县乡土志》卷六《户口》,光绪三十四年(1908)刊本。
    ②张振之:《人祸天灾下之山东人民与其东北移民》,《新亚细亚》,第二卷第三期,第28页。
    ③(民国)王介公修,于云峰纂:《安东县志》卷六《人事志·民族》,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④集成:《各地农村状况调查——山东省》,《东方杂志》,第二十四卷第十六号,1927年,第136页。
    ⑤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912—1927》第二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99页。
    ①王寅生等:《中国北部的兵差与农民》,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1年版,第11页、附录2。
    ②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编:《清实录山东史料选》,济南: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1459页。
    ③中由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5—157页。
    ④《遍地萑苻之胶东》,《申报》,1924年6月8日。
    ⑤(民国)王金岳修,赵文琴、王景韩纂:《昌乐县志》卷一《总纪》,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⑥《鲁人纷纷移住满洲》,《申报》,1927年12月23日,第6版。
    ①(民国)张自清等修,张树梅等纂:《临清县志》卷八《经济志·商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②何炳贤主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转引自王守中、郭大松著《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③《德州乡土志·实业》,作者不详,据抄本影印。
    ④山东省蒙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蒙阴县志·大事记》,济南:齐鲁书社,1992版,第13页。
    ⑤(民国)赵琪修,袁荣叟纂:《胶澳志·大事记》,民国十七年(1928)青岛华昌印书局铅印本。
    ①剑虹《汉族开拓满洲史》,《东方杂志》,第十六卷第一号,1920年,第188页。
    ②田方、陈一筠著:《中国移民史略》,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第169页。
    ①金士宣编:《中国东北铁路问题汇论》,天津:天津大公报馆,1932年发行,第103—106页。
    ②祝恩民等:《简评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战略的管理机构》,《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74页。
    ③(民国)崔福坤修、从绍卿纂:《讷河县志》卷一《地理志·种族》,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④《江省移民计划》,《益世报》,天津,1920年2月10日,第4版。
    ⑤《奉当局救济难民办法》,《大公报》,天津,1927年4月24日,第6版。
    ①《关内难民福音,黑省民厅已定安插办法》,《益世报》,天津,1930年2月3日,第4版。
    ②张振之:《人祸天灾下之山东人民与其东北移民》,《新亚细亚》,第二卷第三期,1931年,第39贝。
    ③《五百鲁难民》,《大公报》,天津,1929年5月1日,第20版。
    ④《赈灾与移民》,《大公报》,天津,1929年7月18日,第2版。
    ①惠民:《由天灾人祸说到移民》(续),《中东经济月刊》,第六卷第四、五合号,1930年,第16页。
    ②乔平:《中国的移民殖边》,《清华周刊》,第六期,1934年,第54页。
    ①徐恒耀:《满蒙的芳动状况与移民》,《东方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一号,1925年,第39页。
    ②金士宣:《铁路运输业务》,天津:天津大公报馆,1932年,第12页。
    ①[口]稻叶君山著,杨成能译:《满洲发达史》,东亚印刷株式会社奉天支店,1940年版,第361页。
    ②黑龙江省地方志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铁路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55页。
    ③[俄]尼古来夫:《中俄日在东三省的利权竞争》,《东方杂志》,第二十五卷第九号,1928年,第41页。
    ①(民国)金毓黻等纂修:《奉天通志》卷三十《大事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②(民国)毕懋第修:《威海卫志》卷一《疆域志》,民国十八年(1929)铅本。
    ③许檀:《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8页。
    ④(民国)王文藻修:《锦县志略》卷十三《交通》,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⑤(清)严文典、任相修纂:《蒲台县志》卷二《物产》,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
    ⑥(清)方如翼,贾瑚等纂修:《登州府志》卷六《风俗》,光绪七年(1881)刻本。
    ⑦(清)尹继美纂修:《黄县志》卷三《食货志》,同治十年(1871)刻本。
    ①《张连甲谈鲁西灾况》,《大公报》,天津,1933年8月27日,第3版。
    ②《冀鲁豫水灾惨状》,《大公报》,_天津,1935年9月7日第4版。
    ①解学诗、[日]松村高夫:《满铁与中国劳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①解学诗、[日]松村高夫:《满铁与中国劳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②[日]调查部编:《满洲经济年报》,(东京)改造社,1939年版,第325页。
    ③居之芬、庄建平主编:《日本掠夺华北强制劳工档案史料集》(上),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3页。
    ①居之芬、庄建平主编:《口本掠夺华北强制劳工档案史料集》(上),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0页。
    ②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福山区志》第三编《人口》,济南: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86页。
    ③山东省长岛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长岛县志》第一编《建置》,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页。
    ④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人口志》,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175页。
    ①赵中孚:《近代东三省移民问题之研究》,《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四期,第614页
    ②萧一山:《清代东北之屯垦与移民》(下),《东北集刊》,第五期,1943年,第17页。
    ③[美]兰特模Owen Lattimore著,任美锷译:《汉人移殖东北之研究》,《新亚细亚》,第四卷第五期,1932年,第67页。
    ①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07页。
    ②王胜今著:《伪满时期中国东北移民研究——兼论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移民侵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3页。
    ③葛剑雄等著:《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负。
    ④李德滨,石方著:《黑龙江移民概要》,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
    ⑤(民国)蔣国铃纂修:《奉天省洮南县志略·人类》,纪事至宣统三年(1911),据油印本影印。
    ①(民国)佚名纂修:《庆城县志》第四章《人种》,纪事至民国七年(1918),据钞本影印。
    ②(民国)刘景文、高乃济修,郝玉璞纂:《岫岩县志》卷三《人事志·民种》,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③(民国)李春雨等修,邵芳龄等纂:《通化县志》卷二《人民志·户口》,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④田方等著:《中国移民史略》,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第132、167页。
    ①[日]中西正时、七里恭三朗编:《吉林的韩家》,《吉林通览》,东京明治42年(1909)(日文版),第55页。
    ②杨颖:《从“闯关东”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近代东北移民地域认同的个案研究》,2008年山东大学硕士论文,第46页。
    ③吴希庸:《近代东北移民史略》,《东北集刊》第二期,1941年,第51页。
    ④王杉:《二十年代移民开发东北农业略论》,《史学月刊》,1999(6),第96页。
    ⑤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印行:《东北经济小从书》,《资源及产业篇》,表六,《东北九省十地利用状况》。
    ①(清)徐世昌:《东三省纪略》,上海:商务印馆,1915年版,第253—254页。
    ②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11》第一辑,北京:三联出版社,1957年版,第234页。
    ③伪东三省铁路经济调查局编:《北满农业》,哈尔滨:东省铁路经济调查局编印,1928年,第39—40页。
    ④雷殷:《答询问移垦东北》,《东方杂志》,第二十八卷十三号,1931年,第76页。
    ⑤黄泽苍编:《山东》,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第107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大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徐敬之》,《大连文史资料》第6辑,1989年,第17页。
    ②吴湘湘主编:《东三省经济实况揽要》,台北:台湾传记文学社印行,民国二十年(1931)影印本,第228页。
    ③(民国)陈国钧修,孔广泉纂:《安图县志》卷五《人物志·氏族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④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六《地理志·风俗》,民国二十一年(1932)黑龙江通志局铅印本。
    ①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北方论从》,1995年第6期,第42页。
    ②政协辽宁省及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1页。
    ③徐丽生编译:《东三省之柞蚕业》,辽宁东北新建设杂志社,1929年,第15页。
    ④政协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委员会:《宽甸文史资料》第1辑,1990年内部版,第85—86页。
    ①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三编》276《东三省经济调查录》,台湾:文海出版社,第39、86、146、210、297、310页。
    ②吴希庸:《近代东北移民史略》,《东北集刊》第二期,1941年,第53页。
    ③(民国)程道元修、续余文纂:《昌图县志》第十四编《礼俗志·商习》,民国五年(1916)铅印本。
    ④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与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东北阿城汉文档案选编》,中华书局,1994年版,弟71—80页。
    ①山东省龙口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龙口市志》第三编《人口》,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95页。
    ②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清史研究集》第8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30—334页。
    ③(日)满铁地方部劝业课编:《南满洲商工要览》,转引自张利民《近代环渤海地区问商人对流与影响》,《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3期,第176页。
    ④(清)徐宗亮:《黑龙江述略》,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⑤《盛京时报》,光绪三十三年一月十二日。
    ⑥哈尔滨满铁事务所编:《北满概观》(汤尔和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344—348页。
    ①吴希庸:《近代东北移民史略》,《东北集刊》第二期,1941年,第52—53贝。
    ②汪清彬等编:《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所,1928年版,第365、359页。
    ③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①杨余练等编著:《清代东北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58页。
    ②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卷六,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27页。
    ③(清)吴大澂:《皇华纪程》卷下,《东北从刊》,第十五期,1931年。
    ①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劳动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②宓汝成著:《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01页。
    ③宓汝成著:《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02页。
    ①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卷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2页。
    ②李衡眉编:《移民史论集》,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203页。
    ③(民国)张元俊修,车焕文纂:《抚松县志》卷四《人事·土语》,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④(民国)刘天成修,张拱坦编纂:《辑安县志》卷三《人事志·土语》,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⑤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29页。
    ①李占恒、刘绍志著:《关东宝地——从洛古河到山海关》,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第90页。
    ②(清)西清著:《黑龙江外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2页。
    ③胡朴安编:《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0页。
    ④(清)杨宾:《柳边纪略》卷四,沈阳:辽沈书社,1985年版,第258页。
    ⑤丁世良,赵放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版,第267贝
    ⑥李林,汤建中编:《北镇满族志》,沈阳:辽沈书社,1990年版,第160页。
    ①刘君:《移民文化与黑龙江人形象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第127页。
    ②车吉心,梁自紧,任孚先编:《齐鲁文化大辞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825页。
    ③叶大兵,乌丙安编:《中国风俗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71页。
    ④黄泽苍编:《山东》,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第112页。
    ⑤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①(民国)张志熙等修,刘静宇等纂:《东平县志》卷一《方域志·户口》,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①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927—1937》第三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19页。
    ②刘素芬:《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98—99页。
    ③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276《东三省经济调查录》,台湾:文海出版社,第71、122页
    ④徐慕韩:《山东省的农村经济概况》,《国际贸易导报》,第八卷第八号,1936年,第72页。
    ⑤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205页
    ⑥[日]《芝罘、威海卫、龙口の经济贸易港湾事情》,作者不详,约 1940年油印本,第30、65—67页
    ⑦(民国)吕学元等修,严绥之等纂:《德平县续志》卷十《社会志·县民生活》,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①徐恒耀:《满蒙的劳动状况与移民》,《东方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二t一号,1925年,第35页。
    ②路遇著:《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76—77页。
    ③(民国)粱秉锟等修,王不煦等纂:《莱阳县志》卷二之六《实业·民生状况》,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④徐慕韩著:《山东省的农村经济概况》,《国际贸易导报》,第八卷第八号,1936年,第72页。
    ⑤邵德厚:《东北在“内地移民”上之价值》,《黑白半月刊》,第二卷第十期,第14页。
    ①(清)尹继美纂修:《黄县志》卷三《食货志》,“龚易图序”,同治十年(1872)刻本。
    ②(清)吴璋、曹楙坚纂修:《章邱县志》卷六《礼俗志》,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
    ③(民国)赵琪修、袁荣叟纂:《胶澳志》,民国十七年(1928年)青岛华昌印刷局铅印出版。
    ④《盛京时报》,宣统二年三月十四日。
    ⑤《复县乡土志·商务》,作者不详,光绪年间钞本。
    ⑥(清)田征葵编纂:《锦县乡土志·商务》,光绪三十三年油印本。
    ⑦《山东筹议救灾纪》,《申报》,1927年9月19日,第1版。
    ①《申报》,1927年11月10日,第4版。
    ②许檀:《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
    ③胶济铁路车务处编印:《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编》,1934年线装本。
    ④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11》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12、600页。
    ①(民国)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卷一百一十三《实业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36册第173页。
    ③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第二卷,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99页。
    ④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辑:《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分编》,1934年线装本,第14页。
    ⑤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三编》276《东三省经济调查录》,台湾:文海出版社,第121-123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大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徐敬之》,《大连文史资料》第6辑,1989年,第17页。
    ②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24—125贝。
    ③郑千里:《烟台要览》,烟台:烟台要览编辑局,1923年,“邵玮序”,第2页。
    ④程美秀:《论清代山东与辽东之间的海上运输》,《辽宁师范大学学》(社科版),1996年弟6期,弟86贝。
    ①陈为忠:《近代的海港城市与山东区域发展——以港口(城市)一腹地互动为视角》,《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第7页。
    ②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97页。
    ③烟台港务管理局:《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北京:对外贸易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页
    ①高劳:《山东之苦力》,《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七号,1918年,第25页。
    ②张利民:《近代环渤海地区间商人对流与影响》,《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3期,第174—175页。
    ③路遇著:《清代和民国时期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6、79、98贝。
    ①李华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23页。
    ②陈翰笙等:《难民的东北流亡》,《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集刊》第二号,上海发行,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第15、30页。
    ③王药雨:《山东农民离村的一个检讨》,《大公报》,天津,1934年5月23日,第11版。
    ①《旅哈山东同乡会招待难民办法》,《晨报》,1928年2月17日。
    ②(民国)陈国钧修,孔广泉纂:《安图县志》卷五《人物志·慈善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③《直鲁北来难民总计,前后共有八十七万,北满生计骤然增高》,《申报》,1927年7月29日。
    ①政协烟台市芝罘区委员会编:《芝罘诗词第三辑》,《昔日闯关东》,芝罘诗社,第106页。
    ②王药雨:《山东农民离村的一个检讨》,《大公报》,天津,1934年5月23日,第11版。
    ③陈翰笙等:《难民的东北流亡》,《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集刊》第二号,上海发行,中华民国九年(1930),第16页。
    ④胡天:《六十年来中国农村人口之增减与山东移民》,《政治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第66页
    ①王药雨:《山东农民离村的一个检讨》,《大公报》,天津,1934年5月23日,第11版。
    ②作新社译:《白山黑水录·风土志》第十二《山东移民之情状》,上海:作新社出版,光绪二十八年(1902),第124—125页。
    ③高劳:《山东之苦力》,《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七号,1918年,第21页。
    ④陈新国等:《中国近500年重大水旱灾害对人口流迁的影响研究》,《吉林水利》,2003年第4期,第4页。
    ⑤何廉:《东三省之内地移民研究》,《经济统计季刊》,第一卷,1932年,第230页。
    ⑥江文汉:《满洲移民》,中国社会学社编《中国人口问题》,世界书局,1932年版,第203页。
    ①南阳:《垦殖东北与民生国计》,《中东经济月刊》,第六卷第十一号,1930年,第10页。
    ②张载华:《东北农村经济鸟瞰》,《新创造》,第二期,1932年,第1—2页。
    ③[日]铃木小兵卫:《满洲。农业机构》,东京:白扬社,1938年,第120—127页。
    ④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912—1927》第二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17页。
    ⑤陈翰笙,王寅生:《黑龙江流域的农民与地主》,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29年,第15—16页。
    ⑥[日]满铁太平洋问题调查准备会:《满洲ニ於クル华工(支那劳动者)状态诸统计》,1931年,第11页。
    ②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辽宁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5年版,第586页。
    ①[日]武居乡一:《满州华工》,1931年,第61页。
    ①李允光:《论闯关东精神与东北振兴》,《理论观察》,2009年第3期,第15页。
    ②林传甲:《龙江旧闻录》,第33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1页
    ①(英)马凌诺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3页。
    ②钱穆:《论中国历史精神》,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第104页。
    ③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印:《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第三辑,台北: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出版,1973年版,第243页。
    1.(民国)杨士骧等修,孙葆田等纂:《山东通志》,民国七年(1918)铅印本。
    2.(民国)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民国二十一年(1932)黑龙江通志局铅印本。
    3.(民国)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4.胡朴安编:《中华全国风俗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丁世良、赵放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版。
    6.(民国)刘爽著,潘景隆等整理:《吉林新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7.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吉林省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民国山东通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2002年版。
    11.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辽宁省志》,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1.(清)方如翼,贾瑚等纂修:《增修登州府志》,光绪七年(1881)刻本。
    2.(清)郑锡鸿、江瑞采修,王尔植等纂:《蓬莱县续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
    3.(清)李传熙等纂修:《肥城县乡土志》,光绪三十四年(1908)刊本。
    4.(民国)袁绍昂等纂:《济宁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5.(民国)赵琪修,袁荣叟纂:《胶澳志》,民国十七年(1928)青岛华昌印书局铅印本。
    6.(民国)毕懋第修:《威海卫志》,民国十八年(1929)铅本。
    7.(民国)侯光陆修,陈熙雍纂:《冠县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刻本。
    8.(民国)牛占诚修,周之祯纂:《茌平县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9.(民国)王金岳修,赵文琴、王景韩纂:《昌乐县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10.(民国)吕学元等修,严绥之等纂:《德平县续志》,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11.(民国)李钟豫等纂:《续修莱芜县志》,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12.(民国)粱秉锟等修,王丕煦等纂:《莱阳县志》,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13.(民国)张自清等修,张树梅等纂:《临清县志》,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14.(民国)梁钟亭等修,张树梅等纂:《清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15.(民国)张志熙等修,刘静宇等纂:《东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16.山东省泗水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泗水县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山东省即墨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即墨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18.山东省蒙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蒙阴县志》,济南:齐鲁书社,1992版。
    19.山东省肥城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肥城县志》,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版。
    20.山东省邹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邹平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21.山东省安丘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安丘县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2.山东省临邑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临邑县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
    23.山东省宁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宁阳县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
    24.山东省日照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日照市志》,济南:齐鲁书社,1994年版。
    25.山东省商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商河县志》,济南:济南出版社,1994年版。
    26.山东省日照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日照市志》,济南:齐鲁书社,1994年版。
    27.山东省龙口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龙口市志》,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版。
    28.山东省文登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文登市志》,北京:北京城市出版社,1996年版。
    29.山东省泰安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泰安地区志》,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30.山东省茌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茌平县志》,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31.山东省兖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兖州市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2.山东省莒南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莒南县志》,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版。
    33.山东省乳山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乳山市志》,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版。
    34.山东省冠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冠县志》,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版。
    35.山东省临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临朐县志》,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
    1.(清)尹继美纂修:《黄县志》,同治十年(1871)刻本。
    2.(清)方如翼,贾瑚等纂修:《登州府志》,光绪七年(1881)刻本。
    3.(清)柴朴纂:《盘山厅乡土志》,光绪三十三年(1907)修,据钞本影印。
    4.(清)陈嘉言编纂,《奉化县乡土志》,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
    5.(清)孙云章编纂:《怀德县乡土志》,光绪三十四年(1908)铅印本。
    6.(清)管凤龢编纂:《新民府志》,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
    7.(民国)程廷恒修,陶牧纂:《宽甸县志略》,民国四年(1915)石印本。
    8.(民国)程道元修、续金文纂:《昌图县志》,民国五年(1916)铅印本。
    9.(民国)陈艺修,蒋龄益、郑沛纶纂:《铁岭县志》,民国六年(1917)铅印本。
    10.(民国)佚名纂修:《庆城县志》,民国七年(1918)据钞本影印。
    11.(民国)王文藻修,陆善格纂:《锦县志》,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12.(民国)程廷恒修,张素纂:《复县志略》,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13.(民国)王文藻修:《锦县志略》,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14.(民国)马龙潭、沈国冕等修,蒋龄益纂:《凤城县志》,民国十年(1921)石印本。
    15.(民国)廷瑞、孙绍宗修,张辅相纂:《海城县志》,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16.(民国)沈国冕修,苏民纂:《兴京县志》,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17.(民国)高文垣等修,张鼒铭等纂:《双城县志》,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18.(民国)李春雨、李振华修,邵芳龄等纂:《通化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19.(民国)郑士纯修,朱衣点纂:《农安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20.(民国)裴焕星修,白永贞纂:《辽阳县志》,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21.(民国)刘景文、高乃济修,郝玉璞纂:《岫岩县志》,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22.(民国)陈国钧修,孔广泉纂:《安图县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23.(民国)毕懋第修:《威海卫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24.(民国)赵兴德修,王鹤龄纂:《义县志》,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25.(民国)侯锡爵修,罗明述纂:《桓仁县志》,民国十九年(1930)石印本。
    26.(民国)刘天成修,张拱坦纂:《辑安县志》,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27.(民国)王介公修,于云峰纂:《安东县志》,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28.(民国)徐珪修,徐宗伟纂:《珲春县乡土志》,民国二十二年(1933)油印本。
    29.(民国)崔福坤修、丛绍卿纂:《讷河县志》,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30.(民国)包文俊修,李溶纂:《梨树县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续修铅印本。
    31.(民国)陈荫翘、常守陈修,戚星严纂:《海城县志》,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32.(民国)常荷禄修,赵国栋纂:《续修桓仁县志》,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33.(民国)徐珪修,徐宗伟纂:《珲春县乡土志》,民国二十二年(1933)油印本,据1960年旅大图书馆油印本影印。
    34.(民国)高文垣等修,张鼒铭等纂:《双城县志》,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据1960年黑龙江省图书馆油印本影印。
    35.(民国)常荫廷修,胡镜海等纂:《绥化县志》,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据1960 年黑龙江省图书馆油印本影印。
    报纸:《申报》、《万国公报》、《民国日报》、《大公报》、《盛京时报》、《益世报》、《晨报》、《华北日报》等。
    杂志:《国际贸易导报》、《东方杂志》、《新亚细亚》、《中外经济周刊》、《东北新建设》、《东北集刊》、《近代史研究所集刊》、《黑白半月刊》、《中国劳工季刊》、《禹贡》半月刊、《政治月刊》、《经济统计季刊》、《中东经济月刊》、《新创造》等。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清实录山东史料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山东史志资料》、《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烟台文史资料》、《辽宁文史资料选辑》、《文史资料选辑》、《哈尔滨文史资料》、《宽甸文史资料》、《大连文史资料》、《清代东北阿城汉文档案选编》、《清史研究集》、《近代史资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日本掠夺华北强制劳工档案史料集》等。
    1.作新社译:《白山黑水录》,上海:作新社出版,光绪二十八年(1902)。
    2.王慕宁编译:《东三省之实况》,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版。
    3.王寅生等:《中国北部的兵差与农民》,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1年版。
    4.吴湘湘主编:《东三省经济实况揽要》,台北:台湾传记文学社印行,民国二十年(1931)影印本。
    5.金士宣编:《中国东北铁路问题汇论》,天津,天津大公报馆,1932年发行。
    6.王海波:《东北移民问题》,北京:中华书局印行,1932年。
    7.张宗文编著:《东北地理大纲》,中华人地舆图学社,1933年版。
    8.黄泽苍编:《山东》,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
    9.哈尔滨满铁事务所编:《北满概观》(汤尔和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0.(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11.宓汝成著:《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2.(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3.(清)徐宗亮:《黑龙江述略》,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14.金士宣、徐文述编:《中国铁路发展史》,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年版。
    15.田方、陈一筠著:《中国移民史略》,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16.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路遇著:《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18·李德滨,石方著:《黑龙江移民概要》,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丁抒明编:《烟台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
    20.刘素芬:《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1.山东省航运管理局编史办公室编:《山东航运史》近代部分(送审稿),1991年版。
    22.杨余练等编著:《清代东北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3.邓景福主编:《营口港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版。
    24.何天义主编:《日军枪刺下的中国劳工》,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
    25.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6.丁金宏著:《人口空间过程—胶东半岛的实证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7.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8.许檀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葛剑雄等著:《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30.池子华著:《中国近代流民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1.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2.胡焕庸、张善余著:《中国人口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版。
    33.解学诗、[日]松村高夫主编:《满铁与中国劳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4.定宜庄著:《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历史文献、人口统计与田野调查》,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石方著:《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1644—1911》,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6.王胜今著:《伪满时期中国东北移民研究——兼论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移民侵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李占恒、刘绍志著:《关东宝地——从洛古河到山海关》,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1.路遇:《民国年间山东移民东北三省初探》,《人口研究》,1985年第6期。
    2.程墨秀:《清代山东移民开发东北农业述略》,《齐鲁学刊》,1991年第4期。
    3.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北方论丛》,1995年第6期。
    4.程美秀:《论清代山东与辽东之间的海上运输》,《辽宁师范大学学(社科版)》,1996年第6期。
    5.董龙凯:《光绪年间黄河变迁与山东人口迁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第1期。
    6.高中华:《黄运水灾与晚清山东社会》,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硕士论文。
    7.牛淑萍:《清代山东移民东北述论》,《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8.陈新国等:《中国近500年重大水旱灾害对人口流迁的影响研究》,《吉林水利》,2003年第4期。
    9.孙百亮:《清代山东地区的人地矛盾与农业危机》,《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5期。
    10.徐爱华:《1775—1850年山东移民东北与山东社会》,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11.杜臻:《近代山东移民对东北文化的影响》,山东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12.齐现厂:《近代山东移民的空间位移与职业流向(1912—1937)》,苏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13.杨颖:《从“闯关东”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近代东北移民地域认同的个案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4.马振东:《“闯关东”:近代山东移民与武术的传播》,吉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5.马晓驰:《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山东移民问题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6.李允光:《论闯关东精神与东北振兴》,《理论观察》,2009年第3期。
    17.孙红艳:《“闯关东”对辽宁方言成因的影响》,西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日]中西正时、七里恭三郎:《吉林通览》(日文版),东京明治四十二年(1909)日文版。
    2.[日]稻叶君山著,杨成能译:《东北开发史》,满洲株式会社,1930年版。
    3.哈尔滨满铁事务所编:《北满概观》(汤尔和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4.[日]《芝罘、威海卫、龙口の经济贸易港湾事情》,作者不详,油印,约1940年出版。
    5.[日]稻叶君山著,杨成能译:《满洲发达史》,东亚印刷株式会社奉天支店,1940年。
    6.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密档《满铁与劳工》,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黑龙江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第二辑(日文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