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山西工业化建设中的资金战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阎锡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特殊影响的人物,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再次执掌山西政权后,依据其经济金融思想,大力进行经济社会建设,使得山西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五年实现了第三次工业化高潮,他所建立的工业化体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工业基础。本文评价总结了阎锡山的重商思想、黄金非货币化思想、信用扩张思想、股份制思想、信用合作思想等,认为其金融思想中体现了货币统一、资本积聚、金融创新等理论;深入分析了在山西政治环境相对稳定而经济萧条、金融滞涩,银本位制度使流通中货币量不足,农产品销售不出去,工业不能发展的状况下,阎锡山编制《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山西经济社会建设制定了总体框架;中心讨论了阎锡山为推行十年建设计划而采取的金融政策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成立省属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货币市场,另一方面是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利用外资及无息借款等方式建立资本市场;分析总结了阎锡山在执政山西的这段时期内取得的经济社会建设成效,实现了山西的第三次工业化高潮;通过对这段历史史实的剖析,本文认为阎锡山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经济战略上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即从金融领域的改革入手,聚集工业化建设的资金,以优先发展金融业来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这一成功案例,可以证实金融先导理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因此,本文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社会落后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政府主导下的金融先导的战略措施,通过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提供金融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通过金融机制创新,优先发展金融业,用金融业来推动各个产业的发展,以达到追赶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效应。
Yan Xishan was one of the special character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From the early yearof1930s,He was in charge of Shanxi regime once again. According to his monetary and financialthought, he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Shanxi achieved industrializationclimax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industrialized systemestablished by Yan Xishan ha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This paperevaluated his financial thought,such as mercantilist thinking,thinking of non-monetary gold, creditexpansion ideas, joint-stock thinking and cooperative credit thought,which embodied in the theoryof monetary unificatio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Yan Xishan formulated the ageneral framework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Shan xi through the politicalconstruction plan, when it was silver standard system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not go out withthe reduction of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Yan Xishan tak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10-yearconstruction plan and financial policy. On the one hand, he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throughthrough the issuance of bonds and stocks, and using foreign capital and interest-free loan.Thisarticle summarized the effectiven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is period, whichachieved industrialized climax. Through this historical fact, this article considered that the key pointis the economic strategy.It started from the financial sector reform, gathered industrialized buildingfunds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fact could confirm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yof financial pilot from the success stories and this theory has universal applicability of theunderdeveloped regions or countries. So we believe that a country or region can take the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ic measures of financial pilot, besid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an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for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and give priority to development of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rough the financial mechanism to achieve economic and socialeffects,which will ultimately catch up with the developed areas.
引文
①1936年2月29日在商人提倡土货请演会之讲话,《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六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②商人为社会之中坚,《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五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③1936年2月29日在商人提倡土货请演会之讲话,《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六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④1936年6月2日对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训练班学员之讲话:“复兴山西山西商业之道”,《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六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①刘建生,刘鹏生:《阎锡山与山西商业贸易》,晋阳学刊,1996年第二期。
    ②《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六册,阵中日报出版社;转引自孔祥毅:《金融贸易史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第374页。
    ③《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六册,阵中日报出版社;转引自孔祥毅:《金融贸易史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第374页。
    ①阎锡山:《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转引自孔祥毅:《金融贸易史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第
    375页。
    ②《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六册,阵中日报出版社;转引自孔祥毅:《金融贸易史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第382页。
    ①孔祥毅:《阎锡山和山西省银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67页。
    ②《阎锡山年谱》。
    ③1917年阎锡山发表《兴利除弊施政大要》和《山西用民政治实行大纲》,提出“六政三事”。“六政”是指水利、种树、桑蚕、禁烟、剪发、天足;“三事”是指种棉、造林、畜牧。
    ④《阎锡山年谱》。
    ①《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六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②《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六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③孔祥毅:《金融票号史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135页。
    ①《巨变中的太原》(财贸部分),山西人民出版社,第86页。
    ②《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三联书店,1957年,第1001页。
    ③《巨变中的太原》(财贸部分),山西人民出版社,第87页。
    ①山西地方志办公室:《阎锡山日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第78页。
    ②《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五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③《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六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①《阎锡山统治山西罪恶史》上册,第253-259页。
    ②徐崇寿:《西北实业公司创办纪实》,《山西文史资料》第六十辑。
    ①郭文周:《阎锡山在晋绥两省的经济统制》,《太原文史资料》第七辑。
    ②续承明,《太原土货商场纪略》,《山西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③《中国农村》第二卷第六期,1936年6月,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外贸志》上册,第215—226页。
    ①常紫书,1975年5月14日提供的材料:《阎匪垄断金融核心——山西省银行历史及牵涉到经济材料》,转引自孔祥毅:《阎锡山和山西省银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59页。
    ②王尊光:《阎锡山的四银行号》,《山西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①王尊光,张青樾:《阎锡山对山西金融的控制与垄断》,《山西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②《全国经济委员会经济专刊》,《山西考察报告书》,1936年2月;转引自孔祥毅:《阎锡山和山西省银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97页。
    ①米量轩,曲宪南:《晋绥地方铁路银号始末》,《山西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②米量轩,曲宪南:《晋绥地方铁路银号始末》,《山西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①全国经济委员会:《山西考察报告书》,1936年2月;转引自孔祥毅:《阎锡山和山西省银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63页。
    ②王尊光,张青樾:《阎锡山对山西金融的控制与垄断》,《山西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①省公安局档案:《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档案》12·1-23卷;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金融志》,第85页。
    ②《山西金融志》上册,第56页。
    ③省公安局档案:《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档案》12·1—196卷;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金融志》,第87页。
    ①徐瑞楚:《阎锡山统治下的金融事业》,《太原文史资料》第六辑。
    ②郝星三口述,贾乙和执笔:《抗日战争前的实物准备库》,《山西文史资料》第八辑。
    ①郝星三口述,贾乙和执笔:《抗日战争前的实物准备库》,《山西文史资料》第八辑。
    ①徐知政:《山西省实物准备库情况》,《太原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②《山西省各县县银号借发山西省银行兑换券章程》,山西省档案馆;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书:《山西历史辑览1909—1943》,第153页。
    ③《中国实业志》(山西省),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7年,第158(辛)页。
    ①孔祥毅:《金融贸易史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6月,第437页。
    ②“县银号官督公营民监”,1934年1月26日在经济统制处之讲话,《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七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③《山西省各县县银号借发山西省银行兑换券章程》,山西省档案馆;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书:《山西历史辑览1909—1943》,第153页。
    ①《山西省各县县银号借发山西省银行兑换券章程》,山西省档案馆;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书:《山西历史辑览1909—1943》,第153页。
    ②《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三联书店,1957年,第221页。
    ①太原经济建设委员会经济统制处:《召开发行村信用合作券会议记录》,山西省档案馆;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书:《山西历史辑览1909—1943》,第154页。
    ②《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三联书店,1957年,第223页。
    ①南京档案馆:南京政府财政部档案卷三(2)-2245;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金融志》,第
    86页。
    ①山西省档案馆:《山西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档案》12·1-21卷,二十五份报告书;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金融志》,第87页。
    ②景占魁:《阎锡山官僚资本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第104页。
    ①《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档案》,12·1—22卷;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外贸志》,第
    85页。
    ①太原斌记商行二十五年份营业报告书,《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档案》,12·1—23卷;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外贸志》上册,第85页。
    ②上面资料中斌记商行对帝国主义洋行负债总数和各细数不符,总数比细数多26元,系原资料之误,未作修改。
    ①《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六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②省公安局档案:《山西省民营事业董事会档案》12·1-1029卷;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金融志》,第89页。
    ①省公安局档案:《山西省民营事业董事会档案》12·1-1029卷转;引自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金融志》,第90页。
    ①《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五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②《申报年鉴》,1933年,G类,第10页。
    ①《申报年鉴》,1935年合订本,D类,第570页。
    ②《阎锡山年谱》。
    ③景占魁,《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年,第188页。
    ④《西北实业公司历年概况》,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印;转引自景占魁:《阎锡山官僚资本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10月。
    ①省公安局档案:《山西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档案》,12·1卷;转引自孔祥毅:《阎锡山和山西省银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68页。
    ①阎子奉:阎锡山家族经营的企业,《山西文史资料》第四十九辑。
    ②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外贸志》上册,第46页。
    ③山西省政协:《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53页。
    ①景占魁,《阎锡山官僚资本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第99页。
    ②景占魁:《简论阎锡山在山西的经济建设》,《晋阳学刊》,1994年,第三期。
    ①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绥米葭、吴清及晋西北经济考察报告》第三部分第二章,1940.6.29,《山西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①《彭德怀自述》,第212-214页。
    ②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绥米葭、吴清及晋西北经济考察报告》第三部分第二章,1940.6.29,《山西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①孔祥毅,张中平等:《中部崛起下的山西金融机制创新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第78页。
    ②郑日在:对金融先导论的反思[J],经济纵横,2010年第五期。
    ①范恒森:《金融制度学探索》,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第53页。
    ②孔祥毅,张中平等:《中部崛起下的山西金融机制创新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第78页。
    ①孔祥毅,张中平:《中部崛起下的山西金融机制创新研究》[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第78页。
    ②孔祥毅,张中平:《中部崛起下的山西金融机制创新研究》[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第82页。
    【1】范恒森.《金融制度学探索》[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P53
    【2】洪银兴等.发展资金论[M].人民出版社,1992,P35—87
    【3】景占魁.关于阎锡山官僚资本的几个问题[M].人民出版社,1995,P99—110
    【4】景占魁.阎锡山官僚资本研究[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P97—102
    【5】景占魁.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P134—165
    【6】景占魁.简论阎锡山在山西的经济建设[J].晋阳学刊,1994.3,P54
    【7】景占魁.阎锡山经济思想简论[J].晋阳学刊,1991.5,P32
    【8】《巨变中的太原》(财贸部分)[M].山西人民出版社,P86-87
    【9】孔祥毅.《金融贸易史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P373—393
    【10】孔祥毅.《金融票号史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P135—137
    【11】孔祥毅.《阎锡山和山西省银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P56—101
    【12】孔祥毅,张中平.《中部崛起下的山西金融机制创新研究》[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P78—120
    【13】刘存善.阎锡山的经济谋略与诀窍[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P34—51
    【14】刘存善.《抗战前的山西省营业公社》[J].文史月刊,1997.2,P35
    【15】李茂盛.阎锡山大传[M].山西人民出版社,P34—99
    【16】李茂盛,雒春普,杨建中.阎锡山全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P298-333
    【17】林毅夫.中国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P23-76
    【18】雒春普.三晋有才——阎锡山幕府[M].长沙岳麓书社,2001,P27-28
    【19】山西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1
    【20】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P253-259
    【21】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西通志.金融志[M].中华书局,1991,P34—48
    【22】山西地方志办公室.《阎锡山日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P78
    【23】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西通志.对外贸易志[M].中华书局,1999,P45—50
    【24】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书.《山西历史辑览1909—1943》[M],P154
    【25】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经典文库.中国实业志·山西省金融[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P56—67
    【26】陶宏伟.民国时期统制经济思想与实践1927-1945[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P15-45
    【27】(美)唐纳德.《阎锡山研究——一个美国人笔下的阎锡山[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28】《太原文史资料》[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29】王翔.阎锡山与晋系[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P100
    【30】王广谦.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第一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P10
    【31】徐一友.太原经济百年史[M].P65—89
    【32】徐松荣.近代山西农业经济[M].农业出版社,1990.5,P63-78
    【33】阎锡山研究室.阎锡山实录[M].文山书艺社,1998,P12—32
    【34】叶昌纲,刘书礼.四十年来阎锡山研究概观[M].人民出版社,1995,P181
    【35】《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M].三联书店,1957,P100—143
    【36】张极井.项目融资[M].中信出版社,1998,P181—197
    【37】张杰.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P81—101
    【38】中共中央党校本书编写组.阎锡山评传[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P25—66
    【39】《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五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40】《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六册.阵中日报出版社
    【41】霍红梅.析阎锡山的经济思想[J].山西档案,2011.2,P34—35
    【42】刘建生,刘鹏生.阎锡山与山西商业贸易[J].晋阳学刊,1996.2,P37
    【43】芦学礼.阎锡山先生经济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1993,P21—23
    【44】徐驰.对接管与继续经营太原工业事前应有的认识和打算.山西工业[J].第二期,1948
    【45】阎伯川先生纪念会.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
    【46】郑日在.对金融先导论的反思[J].经济纵横,2010.5,P15
    【47】金融经济钱币专辑,1987.1,P24—28
    【48】山西地方志通讯,1984.2,P31—45
    【49】山西文史杂志,1993.3
    【50】山西金融大事记[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51】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外贸志》
    【52】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丛刊:《山西金融志》
    【53】山西金融研究(四期合订本)
    【54】Aghion P,Howitt P,Mayer-Foulkes D.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Convergence: Theory and Evidenc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120(1):173–222
    【55】Bencivenga,Valerle R,Smith,Bruce D.,Starr,Ross M. TransactionCosts,Technological Choice,and Endogenous Growth.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95,67(1):153-177
    【56】Chris Peers.Late Imperial Chinese Armies1520-1840[M].1981,P12
    【57】Edgar M Hoover,&Frank Giarratani. 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Economics.Alfred A.ICnop,1984,
    【58】Hellman,T,Murdock,K.,and Stiglitz,J. Deposit Mobilisation Through FinancialRestrain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Theory and Experience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