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考论—以海南时期为中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李光,崇宁五年进士及第,后官至礼部、刑部、吏部尚书,并于绍兴八年,官拜参知政事。但正当他处于人生事业顶峰时期,因不满秦桧卖国行径,受秦桧排挤,被贬藤州、再贬琼州、又移昌化军,经历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辛酸历程。面对严酷的党争与自身的坎坷命运,海南时期的李光却能作诗写易,自乐其中,以“诗”、“易”的形态来安顿心灵,排遣情累,与其被贬前那些慷慨激昂、敢于争论的奏议、书信文相比,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上,均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既离不开当时整个南宋激烈而又频繁的党争形势,又离不开宋朝贯穿士大夫生命始终的“为己之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李光海南时期生平和诗文进行编年考证的基础上,着眼于对其海南阶段诗歌创作与易学研究两方面的分析,将李光的时代、生平和际遇放在揭示其创作主体的内涵特征及其演进过程中,以具体的作品分析为例,考察李光是如何运用“诗”、“易”形态来表现其深刻复杂的内心特征,以达到物我两适的潇洒境界,从而体现其强烈的主体生命意识。
Li Guang, in 1106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entered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became one of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s. Later, he was appointed as the Minister of Rites, the Minister of punishment and the Minster of Civil Office. In 1138, he was appointed as the Assistant of administrator. However, when he was in the peak period of his cause, due to dissatisfaction of Qin Hui traitorous acts, he was squeezed out by Qin Hui, and demoted to Tengzhou, and then was banished to Qiongzhou and Changhuajun. He had gone through a lot of sadness, and his family was broken up. But at that time, facing the grim party struggles and the fate of his own frustrations, Li Guang in Hainan could still write "Poems" and "Yi", and enjoyed himself to divert himself from sadness and tire.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letters and the memorials to the emperor which were impassioned and expressed his ideas sharply, these poems were widely divergent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style. There were some reasons. First, it can not separated from the intense and frequent Party struggles in the throughout Southern Song Dynasty. Second, it was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effect of "Learn for its own", the theory running through the life of exemplars in that time. Based on Li Guang' life and poetry seri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oetry study and the Yi study, this paper puts the dynasty he lived in, his life and experiences in the process which reveals its inn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use the specific entries as examples to observe how Li Guang use "Poetry" and "Yi" to reflect his complicated inner world, which can manifest his strong life sense.
引文
1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县斋清坐有怀》,P16377
    2 《宋史》卷三百六十,P11341
    3 《宋史》卷四七三,P13764
    4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某天资坦率人也,性又刚褊,偶以使事暂去行阙,马上放目,颇适野性,作出郊一首,简知我者》,P16381
    5 宋·陆游撰、杨立英校注《老学庵笔记》,三秦出版社2003年1月版,P35
    6 《全宋诗》卷一四二四《辛亥中春,遂宫祠之请自渔浦转山入离渚,宿化城,以归,道中成鄙句》,P16413
    7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伯宇知府、给事宠和子贱与仆“域”字韵诗,格力超绝,辄复次韵》,P16380
    8 《全宋诗》卷一四二六《次韵奉酬当时参议见赠游钟山五诗》,P16441
    9 《宋史》卷一六一《职官志一》,P3775
    10 《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传》,P11969
    11 《庄简集》卷十二《乞罢政箭子》,P1128—562
    12 《宋史》卷三六三《李光传》,P11432
    13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2287
    14 《宋史》卷三六三《李光传》,P11432
    15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2670
    16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2747
    17 《全宋诗》卷一四二三《人日》,P16402
    18 《全宋诗》卷一四二三《城北江岸独行成此诗,居人皆竹篱茅屋,无壁可题,归而书于此》,P16404
    19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秋日题池南壁间》,P16430
    20 《全宋诗》卷一四二二《乐会雷令数惠笋,作诗为谢》,P16395
    21 《全宋诗》卷一四二七《十二月寒甚,小雨打窗有霰雪声,成小诗招邻士饮》,P16455
    22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郴士为作暖阁,既成,是夕雪作,喜而成诗》,P16439
    23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某到郴几两月,适当重阳而菊犹未开,然江山清远,又仙佛所居,有足乐者,因成鄙句,以写离忧》,P16439
    24 《与潘子贱书》,《庄简集》卷十五,P1128—592
    25 《全宋诗》卷一四二二《和徐漕苦雨之什》,P16387
    26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次林庭植喜雨韵》,P16426
    27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和郡守喜雨之什》,P16431
    28 《全宋诗》卷一四二二《迎山阁为长庆寺登览之胜,暇日携觞命友,屡醉其上,因赋此诗》,P16379
    29 《全宋诗》卷一四二二《和杜得之探梅之什》,P16380
    30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雪中过盘石山寄刘季山》,P16377
    31 《全宋诗》卷~四二一《送孟博二首》,P16382
    32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2457
    33 《全宋诗》卷一四二七《雷化多旷野,道旁常闻鹧鸪声》,P16453
    34 《全宋诗》卷一四二七《渡海三首》,P16453
    35 《全宋诗》卷一四二六《乙丑二月,予赴贬琼山,苏令办自蔚平追路至陆川访别,临行作两小诗》,P16452
    36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九日登琼台再次前韵》,P16385
    37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题李子从清风阁》,P16384
    38 《海南府县志辑·道光琼州府志》卷二《舆地志》,P29
    39 《全宋诗》卷一四二三《五月十三日北归雷化道中》,P16394
    40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送孟博二首》,P16382
    41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九月二日徙居双泉……戏简二公一笑》,P16385
    42 《全宋诗》卷一四二三《郊居杂兴》,P16401
    43 《庄简集·乞宫观状》卷十二,P1128—556
    44 《庄简集·乞宫观劄子(以抗旱求罢)》卷十二,P1128—562
    45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列之将归温陵,以诗告别,因次韵送行》,P16429
    46 《全宋诗》卷一四二三《城北江岸独行成此诗,居人皆竹篱茅屋,无壁可题,归而书于此》,P16404
    47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重阳后二日会严氏野趣亭……以纪一时之集云》,P16427
    48 《全宋诗》卷一四二二《庚午春,予得罪再贬昌化……成古风二百言送行》,P16391
    49 《全宋诗》卷一四二八《出无友》、《病无医》、《冬无炭》,P16467
    50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九日登琼台再次前韵》,P16385
    51 《全宋诗》卷一四二二《居岭外遇寒食》,P16390
    52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送孟博二首》,P16382
    53 《全宋诗》卷一四二七《小酌而归,因成二绝句》,P16457
    54 《全宋诗》卷一四二七《新年杂兴十首》,P16458
    55 《全宋诗》卷一四二二《客有见馈温剂,云可壮元阳,感而有作》,P16393
    56 《全东诗》卷一四二二《不出》,P16394
    57 《全宋诗》卷一四二二《赠裴道人》,P16396
    58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林庭植虽已受……因成拙句赠行》,P16436
    59 宋·苏轼《书海南风土》《苏轼文集》卷七一,P2275
    60 宋·苏轼《赠岭上老人》《苏轼诗集》卷四五,P2424
    61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独居自遣一首寄厚之》,P16437
    62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庚午重九,予以忧患经此节物,亦强举杯,复同坐客步至陈氏水阁,率尔成韵》,P16433
    63 沈松勤著《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P498
    64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次韵子忱游东山古风》,P16377
    65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题李子从清风阁》,P16384
    66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次韵子忱游东山古风》,P16377
    67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次迁城南新居韵》,P16424
    68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己巳重九小集,拙诗记海外风景之异呈亨叔》,P16430
    69 沈松勤著《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P506
    70 《全宋诗》卷一四二六《退朝见越山二首》,P16446
    71 《全宋诗》卷一四二六《过小江,渡行村落间,爱其风土偶成》,P16449
    72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夜起对月》,P16376
    73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题李子从清风阁》,P16384
    74 宋·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吕紫微”条,《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五,《四部丛刊初编·集部》
    75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县斋清坐有怀》,P16376
    76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吏隐堂有序》,P16436
    77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余丈中大自虔还鄱阳,弥节豫章南浦亭下相从累日,议论慨然,志节弥励,感叹不足,成鄙句送行》,P16423
    78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县斋清坐有怀》,P16377
    79 《全宋诗》卷一四二七《秋日杂咏十首》,P16458
    80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县斋清坐有怀》,P16377
    81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次韵元裕同游东山佳什,东坡所谓爱此小天竺,即其地也》,P16378
    82 《全宋诗》卷一四二二《良弼使君寄梅花,翌日曹宪仲约,偶成长句》,P16399
    83 《全宋诗》卷一四二七《秋日杂咏十首》,P16458
    84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寄题余姚徐宰新作严公堂》,P16380
    85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新亭》,P16384
    86 《全宋诗》卷一四二二《饮茶歌并序》,P16399
    87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双泉诗有序》,P16385
    88 《全宋诗》卷一四二二《东坡<载酒堂>二诗……始得真本,因追和其韵》,P16392
    89 《全宋诗》卷一四二五《己巳重九小集,拙记海外风景之异呈亨叔》,P16430
    90 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易类》提要,P1-54
    91 《伊川易传·序言》,文渊阁《四库全书》,P9-156
    92 卢连章著《二程学行系年》,《程颢 程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P429
    93 《续资治通鉴》卷八十五,中华书局出版,P2170
    94 《伊川易传·序言》,文渊阁《四库全书》,P9-156
    95 《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P613
    96 《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P338
    97 潘雨廷著《读易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P113
    98 苏轼《与王定国》,顾之川点校《苏轼文集》,岳麓书社2000年版,P404
    99 苏轼《答李端叔书》,顾之川点校《苏轼文集》,岳麓书社2000年版,P406
    100 苏轼《与腾达道》,顾之川点校《苏轼文集》,岳麓书社2000年版,P407
    101 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83年版,P35
    102李光《与赵元镇书》《庄简集》卷十四,P1128-589
    103 潘雨廷著《读易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P213
    104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2775
    105 《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二,P11339
    106 宋·朱熹著《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P3162
    107 潘雨廷著《读易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P213
    108 宋·周应合撰《景定建康志》卷三十一,《四库丛书》489册,P356
    109 《与赵元镇书》,《庄简集》卷十四,P1128—589
    110 《与赵元镇书(三)》,《庄简集》卷十四,P1128-589
    111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送孟博二首》,P16382
    112 《宋集珍本丛刊》第三十三册《庄简集·序》(彭邦明),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线装书局 2004年版,P705
    113 《上虞县志》卷七,《人物》,P163
    114 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六,P4—185
    115 《宋史·艺文志》卷二百八,P5373
    116 《宋史·艺文志》卷二百二,P5039
    117 宋·陈振孙著,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版,P20
    118 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六,《经籍》三,中华书局1999年6月版,P1525
    119 《秘阁书目不分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抄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目录类》,P277—3
    120 《秘阁书目不分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抄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目录类》,P277—12
    121 《菉竹堂书目不分卷》,上海图书馆藏清初抄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目录类》,P277—36
    122 《菉竹堂书目不分卷》,上海图书馆藏清初抄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目录类》,P277—57
    123 《国史·经籍志》,江苏省宝应县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年陈汝元函三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目录类》,P277—57
    124 《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巴蜀书社1989年版,P156
    125 傅增湘撰《藏园群书经眼录》第四册《集部上》,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9月,P1209
    126 施廷镛编撰《中国丛书综录续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3月,P349
    127 施廷镛编撰《中国丛书综录续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3月,P350
    128 《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巴蜀书社1989年版,P156
    129 瞿镛编篡、瞿果行标点、瞿凤起覆校《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P21
    130 缪荃孙、吴昌绶、董康撰,吴格整理点校,《嘉业堂藏书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P122
    131 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一》,《读易详说·提要》,P10—263
    132 《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五四册,P42
    133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2607
    134 《与张德远书》,《庄简集》卷十四,P1128—588
    135 《与沈元用书》,《庄简集》卷十四,P1128—588
    136 《宋史》卷三百六十,《赵鼎传》,P11292
    137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1975
    138 《跋赵忠简公帖》,《朱子大全》卷八十三,《四部备要》中华书局出版,P27
    139 《与赵元镇书(六)》,《庄简集》卷十四,P1128-590
    140 《与赵元镇书(四)》,《庄简集》卷十四,P1128-590
    141 《与赵元镇书(三)》,《庄简集》卷十四,P1128-589
    142 《与赵元镇书(五)》,《庄简集》卷十四,P1128-590
    143 《与赵元镇书(二)》,《庄简集》卷十四,P1128-589
    144 《与赵元镇书(七)》,《庄简集》卷十四,P1128-590
    145 《与赵元镇书(一)》,《庄简集》卷十四,P1128-589
    146 《宋史》卷三百七十四,《胡铨传》,P11582
    147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2571
    148 《与胡邦衡书(六)》,《庄简集》卷十五,P1128-593
    149 《与胡邦衡书(八)》,《庄简集》卷十五,P1128-594
    150 《与胡邦衡书(二十二)》,《庄简集》卷十五,P1128-603
    151 《与胡邦衡书(七)》,《庄简集》卷十五,P1128-594
    152 《与胡邦衡书(八)》,《庄简集》卷十五,P1128-594
    153 《与胡邦衡书(二十一)》,《庄简集》卷十五,P1128-602
    154 《与胡邦衡书(五)》,《庄简集》卷十五,P1128—593
    155 《与胡邦衡书(十七)》,《庄简集》卷十五,P1128—600
    156 《与胡邦衡书(十八)》,《庄简集》卷十五,P1128—601
    157 《与胡邦衡书(十九)》,《庄简集》卷十五,P1128—601
    158 《中国地方志集成·海南府县志辑》第一册,《道光琼州府志》卷四十一,《艺文·诗》,P542
    159 《宋史·列传》卷一百四十,《程瑀传》,P11744
    160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2607
    161 《宋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五,《潘良贵传》,P11635
    162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2607
    163 《潘默成文公集》,《宋集珍本丛刊》,线装书局2004年版,P564
    164 《与张德远书》,《庄简集》卷十四,P1128—588
    165 《与萧德起书》,《庄简集》卷十五,P1128—594
    166 《与沈无用书》,《庄简集》卷十四,P1128—588
    167 《与胡邦衡书(二十一)》,《庄简集》卷十五,P1128—602
    168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2775
    169 《与陈伯厚书》,《庄简集》卷十五,P1128—602
    170 《中国地方志集成·海南府县志辑》卷十二,《职官·文职》,P566
    171 《与羊荆华书(六)》,《庄简集》卷十五,P1128—596
    172 《全宋词·李光》,P787
    173 《中国地方志集成·海南府县志辑》第一册,《道光琼州府志》卷三十六,《人物志》,P469
    174 《全宋诗》卷一四二一,《庄简集》卷五,P16438
    175 宋·陆游撰,杨立英校注《老学庵笔记》,三秦出版社2003年1月版,P279
    《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 中华书局1956年版
    《续资治通鉴》(清) 毕沅 中华书局1957年版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 李焘 中华书局1979年后陆续校点本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清) 黄以周辑注 顾吉辰点校 中华书局2004年版
    《长编纪事本末》(宋)杨仲良 台湾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通鉴纪事本末》(宋) 袁枢 《历代纪事本末》本 中华书局1997年版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宋)刘时举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史》(元)脱脱等 中华书局1977年版
    《宋史纪事本末》(明) 陈邦瞻 中华书局1977年版
    《三朝北盟会编》(宋) 徐梦莘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靖康要录》(宋) 佚名 丛书集成初编本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 李心传 中华书局1988年排印本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 李心传 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会要辑稿》(清) 徐松 中华书局1957年版
    《宋会要辑稿考校》王云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宋会要辑稿人名索引》王德毅 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8年版
    《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宋) 徐自明撰 王瑞来校补 中华书局1986年版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 中华书局1999年6月版
    《历代名臣奏议》(明)黄淮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名臣碑传琬琰集》(宋) 杜大珪辑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浙江省上虞县志》 《中国方志丛书》据清光绪十七年刊本影印
    《皇宋十朝纲要》(宋)李埴 撰 台湾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清) 永瑢 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浙江通志》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全宋诗》傅璇琮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宋词》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 中华书局1999年版
    《全宋文》 曾枣庄 刘琳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庄简集》(宋)李光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读易详说》(宋) 李光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椒亭小集》 《两宋名贤小集》 《宋集珍本丛刊》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 线装书局2004年版
    《容斋随笔》(宋) 洪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老学庵笔记》(宋) 陆游 中华书局1983年检点本
    《齐东野语》(宋) 周密 中华书局2004年版
    《癸辛杂识》(宋) 周密 中华书局2004年版
    《鸡肋编》 (宋) 庄绰 中华书局2004年版
    《沧浪诗话校释》 严羽著 郭绍虞校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宋代文史考论》诸葛忆兵撰 中华书局2002年版
    《宋代大郡守臣易替考》 李之亮撰 巴蜀书社2001年版
    《舆地纪胜》(宋) 王象之撰 中华书局
    《中国地方志集成·海南府县志辑》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南宋馆阁录续录》(宋) 陈骙 佚名撰 张富祥点校 中华书局1998年7月版
    《北宋文人与党争》沈松勤著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南宋文人与党争》沈松勤著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朋党之争和北宋政治》 罗家祥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 中华书局1995年版
    《宋代文化史》姚瀛艇 主编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两宋文学史》程千帆 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代历史文化研究(续编)》 张其凡 范立舟主编 暨南大学中国文学史籍研究所编 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宋人行第考录》邓子勉编著 中华书局2001年版
    《读易提要》 潘雨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东坡易传》 苏轼著 龙吟点评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易学新探》 程石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程颢 程颐评传》 卢连章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从高压政治到“文丐奔竞”——论“绍兴和议”期间的文学生态》沈松勤《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
    《杨万里“诚斋体”新解》沈松勤《文学遗产》2006年第3期
    《论李光之“晚节师渊明”》胡浙平《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试论南宋四名臣的词》 刘建国、金五德《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赵鼎与李光》 王曾瑜 《文史》1997年1月第42辑 中华书局出版
    《论两宋党争对宋诗的影响》 庆振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浅论宋代的“崇陶”现象》 吴惠娟 《贵州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南宋初年的党争及其影响》 陈志刚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