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展示设计中动态空间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展示设计是跨越多学科,涉及多领域,立足于策划和传播的设计。相对于其它设计门类来说,它具有更强的市场操作性,更注重传播双方的交互性,更关注科学技术和传播媒介的新陈代谢。所以,展示设计具有更多动态因素。
     动态空间就是通过系统化地关联各个设计要素来创造出人、空间和事件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即时间)。它力图开拓动态、开放和交互的设计观念,这与展示设计立足于策划和传播的动态本质不谋而合。
     本文把动态空间的观点运用于展示设计,希望能借此更深入的揭示展示设计信息传播和媒体交互的本质目的,以及更明确的体现出展示设计中人、空间和展示事件的互动交流的必然规律。
Exhibition Design crosses over many subjects, involving many domains, bases on strategy and communication. Compares with the other design subject, it has stronger market operabilit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alternation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of disseminators, the renewal of scientific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media. So, the demonstration design has more dynamic state factors.
     The dynamic state space systematically relates to each design main factor to create the dynamic state among the person、space and demonstration affairs. It expands a dynamic state and opens with alternant design idea, this has a foothold with the exhibition design in pla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dynamic state essence agreement without previous consultation.
     This text takes the standpoint of the dynamic state space to exhibition designs, hoping to announce to public demonstration to design a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medium an alternant essence purpose more thoroughly, and more explicit in proper form appear demonstration among the person, space and demonstration affairs of interactive communicate of inexorable law.
引文
【1】 翟文明、李冶威《现代汉语大词典》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255页
    【2】 夏征农:《辞海》上二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三版,第535页
    【3】 夏征农:《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三版,第896页
    【4】 夏征农:《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三版,第1120页
    【5】 夏征农:《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三版,第2017页
    【6】 罗越、王琳、巫濛《展示观念与设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4页
    【7】 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第20页
    【8】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6月第二版,第1页
    【9】 葛荣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版,第246页
    【10】 沈叔平:《谈中国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9月第一版,第68页
    【11】 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1页
    【12】 施国平:“动态建筑”http://www.abbs.com.cn/ abbs建筑论坛
    【13】 吴昊、陈颖:《流动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第10页
    【14】 李克《现代展示设计》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第16页
    【15】 李喻军:《现代展示艺术设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第1页
    【16】 “虚拟展示”http://www.e360.cn/html/xunizhanshi.htm 上海龙安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网
    【17】 桑德拉.L.莫罗《会展管理实务》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第106页
    【18】 柳冠中“设计‘设计学’——‘人为事物’的科学”,《装饰》2006年第一期,第52页
    [1] 何晓佑.设计问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 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 腾守尧.艺术与视知觉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 钟山风.传播方法的演绎[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 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 李喻军.现代展示艺术设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杨公侠.视觉与视觉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6] 布赖恩.劳森.空间的语言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罗越、王琳、巫濛.展示观念与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8] 程文宗.游离文件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9] 张祖健.博览经济与博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10] 约翰.派尔.世界室内设计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1] 马丁.M.佩格勒.当代展台设计[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2] 丁允朋.现代展览与陈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3] 张明.现代展示会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4] 李克.现代展示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15] 林福厚.展示设计[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
    [16] 王熙元.新概念展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7] 林福厚.展示设计精要[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18]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9] 沈叔平.谈中国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20] 桑德拉.L.莫罗.会展管理实务[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
    [21] 柳冠中.设计“设计学”——“人为事物”的科学, 装饰2006年第一期
    [22] 吴昊、陈颖.流动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3] 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4] 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5] 康韦.劳埃德.摩根.展示设计实务[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6] 韩斌.展示设计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