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信仰的和谐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揭示巴哈伊信仰关于和谐思想的教义和伦理思想,分析巴哈伊信仰作为一种宗教对于构建当前和谐社会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巴哈伊信仰是完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政治和文化多元化趋势而创立的信仰,面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巴哈伊提倡多样化统一的原则,倡导大同和宽容精神。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需要采取一种特殊的和有变革性的解决办法。巴哈伊信仰的经典及其成员的广泛多元的活动几乎涉及了当今世界的每一个重要项目:从关于文化多元性和环境保护的新思维到决策的民主化,从对家庭生活和道德的重归到“新世界秩序”的创建。
     巴哈伊教被教外人士评论为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现代型宗教。作为一种新兴宗教,巴哈伊是当代宗教中最活跃的因素,主张宽容、开放、平等、公平、正义,并与现代社会接轨。巴哈伊教的核心教旨有三条: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体。巴哈伊教徒努力争取为人类服务,实现人类“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教旨。由于它有更为现代化的内容,有更为简化的宗教仪式,更为宽容,更为开放,更为世俗化,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当今世界几大宗教分别都出现了世俗化的趋势,而世俗化在巴哈伊信仰表现得最为显著。巴哈伊教作为一种新兴宗教,是由神学宗教向伦理宗教过渡的典型。巴哈伊信仰致力于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人类整体的和谐的重要性。为此,巴哈伊教提供了一整套伦理原则来实现大同理念。
     宗教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在于它的道德价值和伦理作用。宗教道德的基础是宗教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巴哈伊信仰提供的经验非常值得当今社会重视,面对当今世界的信仰迷失和道德失范,宗教应该重视道德素养与操守,通过道德操行来体现信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道德引领。借鉴和汲取巴哈伊信仰的和谐思想因素,有利于新形势下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从全球视野来看,有利于世界的持久和平和稳定发展。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on harmony ideology of The Bahá'íFaith.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teachings and ethics and morality of The Bahá'íFaith, we can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Bahá'íFaith in order to help with our building up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n our country.
     Fac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ccordingly politics and civilization diversification, The Bahá'íFaith emphasizing the spiritual unity of all humankind, because it acknowledge the diversify exist and be willing to tolerate the other kinds of relig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we can find that The Bahá'íFaith is really a modern, tolerant, open ,reason and humanity religion.
     The Bahá'íteachings are often summarized by referring to three core principles: the unity of God, the unity of religion, and the unity of mankind .Bahá'íbelieve that there is one God, that all humanity is one family, and that there is a fundamental unity underlying religion.
     The Bahá'íFaith teaches that there is one God, one human family, and that religions are essentially from the same Source. Teachings on peace, human prosperity,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e elimination of prejudice, the agreement of science and religion, and principles of global governance embodying the requirements of justice are all contained in the Bahá'íwritings. They provide us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and the spiritual sustenance to act on that vision.
     Common custom in The Bahá'íFaith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at is the reason why The Bahá'íFaith is so popular. The Bahá'íwritings emphasize the essential equality of human beings, the independent search after truth, harmony of religion and science, and the abolition of prejudice. The Bahá'íFaith is thoroughly concerned with the renewal and advancement of society. The Bahá'íteachings focus on promoting a moral and spiritual education. The links below ha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Bahá'í Faith's commitment to human right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tatus of women, and moral development and its involvement in such efforts. The ultimate aim in life of every human soul, the Bahá'íwritings state, should be to attain moral and spiritual excellence—to align one's inner being and outward behavior with the will of an all-loving Creator. From the global view, the harmony world ideology can provides u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valuable inspiration.
引文
[1]转引自李绍白:《人类新曙光——巴哈伊信仰》,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5年,前言,第3页。
    [2]转引自李绍白:《人类新曙光——巴哈伊信仰》.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5年,前言,第2页。
    [3]格莱特·古维翁、菲利普·茹维翁:《造物者之园丁:认识500万巴哈伊信徒》,澳门:《天下一家》,1993年10月,第15页。
    [4]转引自蔡德贵:《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修订本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页。
    [5]转引自蔡德贵:《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修订本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页。
    [6]巴哈欧拉:《巴哈欧拉书简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版,第167页。
    [7]转引自蔡德贵主编:《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34页。
    [1]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页。
    [2]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6页。
    [3][美]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65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0页。
    [1]《论语·子路》,见《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7页。
    [2]张载:《近思录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276页。
    [3]《论语·颜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2页。
    [1]康有为:《大同书》,上海:华夏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98页。
    [2]费孝通:《论和而不同》,该文为提交“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1月15日第三版。
    [1]巴哈欧拉:《隐言经》,李绍白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8年,第2卷76节。
    [2]巴哈欧拉:《亚格达斯经》,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7年,第153页。
    [1]巴哈欧拉:《亚格达斯经后巴哈欧拉启示简札集》,唯密:巴哈伊出版社,1988年,第142页。
    [2]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著作选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第257页。
    [3]参见守基·阿芬第于1933年2月17日通过其秘书给一位巴哈伊教徒的信,转引自李绍白译《在发展中体现精神文明》,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6年,第22页。
    [4]阿尔·戈尔:《频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电子版,第十七章,精神上的环保主义,2007年下载,第231页。
    [1]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文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296页。
    [2]巴哈欧拉:《巴哈欧拉圣典选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版,第218页。
    [1]阿博都巴哈:《世界和平之宣扬》,美国:威尔米特巴哈伊出版社,1982年,第338页。
    [2]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著作选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第205页。
    [3]巴哈欧拉:《亚格达斯经》,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7年,第5页。
    [1]阿博都巴哈:《巴黎淡话》,李绍白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第155页。
    [2]阿博都巴哈:《阿博都把哈著作选集》,曾佑昌译.澳门:澳门新纪元出版社,2004年,第25页。
    [1]汤因比:《历史研究》,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29页。
    [1]巴哈欧拉:《隐言经》,李绍白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8年,第26页。
    [1]参见巴哈欧拉:《巴哈欧拉的著作拾遗》,澳门:巴哈伊出版社,1976年,第287-288页。
    [2]默加·摩门:《巴哈伊教关于跨宗教对话的神学基础》,转引自澳门巴哈伊官方网站,《精神和学术——巴哈伊年度学术研讨会》,2007年8月。
    [1]守基·阿芬第:《巴哈欧拉的世界秩序》,澳门:巴哈伊出版社,1974年,第42页。
    [2]阿博都巴哈:《世界和平之传扬》,澳门:巴哈伊出版社,1982年,第109页。
    [3]参见江绍发:《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一个教育机构》,《宗教与和谐社会》,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7年。
    [1]巴哈欧拉:《隐言经》,李绍白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8年,第36页。
    [2]巴哈欧拉:《巴哈欧拉圣典选集》,朱代强,孙善玲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第105页。
    [1]《巴哈欧拉》,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6年,第86页。
    [2]转引自蔡德贵主编:《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54页。
    [3]巴哈欧拉:《隐言经》,李绍白译,澳门:新纪元出版社,1998年,第39页。
    [4]蔡德贵:《用精神原则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必要性》,《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阿博都巴哈:《巴黎片谈》,李绍白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5年,第129页。
    [2]阿博都把哈:《阿博都巴哈著作选集》,曾佑昌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第175页。
    [3]阿博都巴哈:《巴黎片谈》,李绍白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4]转引自胡斯·法提阿尚:《新园》,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2年,第67页。
    [1]转引自世界正义院:《世界和平的承诺》,巴哈伊国际社团,1985年,第15页。
    [2]巴哈欧拉:《巴哈欧拉圣典选集》,澳门:新纪元出版社,1999年,第133页。
    [3]转引自《人的转变——教育篇》,澳门:新纪元出版社,2002年,第102页。
    [4]巴哈欧拉:《致狼子书简》,转引自《人的转变——教育篇》,澳门:新纪元出版社,2002年,第104页。
    [5]转引自《人的转变——教育篇》,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第112页。
    [6]阿博都巴哈:《已答之问》电子版,台湾:巴哈伊出版社,2007年1月下载,第89页。
    [1]阿博都巴哈:《神圣文明的隐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第72页。
    [2]阿博都巴哈:《已答之问》电子版,台湾:巴哈伊出版社,2007年1月下载,第181页。
    [3]阿博都巴哈:《已答之问》电子版,台湾:巴哈伊出版社,2007年1月下载,第197页。
    [4]巴哈欧拉:《巴哈欧拉书简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第38页。
    [5]阿博都巴哈:转引自《人的转变——教育篇》,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7年,第128页。
    [1]蔡德贵:《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18页。
    [2]守基 阿芬第:《巴哈欧拉的世界秩序——书信选》,澳门新纪元出版社,1999年,第46页。
    [3]阿博都巴哈:《巴黎谈话》,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页
    [4]阿博都巴哈:《巴黎谈话》,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页
    [1]阿博都巴哈:《巴黎谈话》.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6年,第146页。
    [1]《巴哈欧拉》,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6年,第15页。
    [2]巴哈欧拉:《隐言经》,李绍白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第7页。
    [3]阿迪卜·塔赫萨德:《巴哈欧拉的天启》第1卷,李定忠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120页。
    [4]《巴哈欧拉》,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6年,第38页。
    [1][法]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蔡鸿滨、桂裕芳译,海南出版社,2005年,第319页。
    [2]参见[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8页。
    [3]参见[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05-115页。
    [4]《巴哈欧拉书简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第78页。
    [1]《巴哈欧拉书简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第167页。
    [2]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著作选集》,曾佑昌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转引自《神圣之旅——爱》电子版,2006年9月下载,第12页。
    [1]《巴哈欧拉圣典选集》,第64-、65页,转引自威廉·汉切尔T道格拉斯·马丁:《巴哈伊信仰—新兴的世界宗教》,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第79页。
    [2]《巴哈欧拉》,澳门:巴哈伊出版社,1999年,第45页。
    [3]阿博都巴哈:《世界团结之基础》,马来西亚灵体会1993年,第1页。
    [4]阿博都巴哈:《生活之神圣艺术》第109-110页,转引自威廉·汉切尔、道格拉斯·马丁:《巴哈伊教——个新崛起的世界宗教》,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第76、77页。
    [1]《巴哈欧拉圣典选集》,朱代强,孙善玲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第136页。
    [2]参见沃伦·瓦加尔:《人类之城——二十世纪思潮中的世界文明预言》,转引自蔡德贵主编:《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5页。
    [1]巴哈欧拉:《确信之道——依刚经》电子版,第128页,1999年,2005年下载。
    [2]阿博都巴哈:《人的实质》,英文版,澳门:巴哈伊出版社,1998年,第14-15页。
    [1]参见阿博都巴哈:《神圣文明的隐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6年,第17页。
    [2]阿博部巴哈:《已答之问》,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第235-237页。
    [3]参见《在公共机构中抵制腐败与确保公正》,巴哈伊国际社团,1999年,第12页。
    [4]阿博部巴哈:《阿博都巴哈著作选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第263、264页。
    [1]参见李绍白:《人类新曙光——巴哈伊信仰》,澳门:巴哈伊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2]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著作选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第263-264页。
    [3]巴哈欧拉:《巴哈欧拉圣典选集》,朱代强、孙善玲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转引自《神圣之旅——团结》电子版,2006年9月下载,23页。
    [1]参见《巴哈欧拉圣典选集》,朱代强、孙善玲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第65页。
    [2]巴哈欧拉:《巴哈欧拉圣典选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167页。
    [1]转引自世界正义院:《世界和平的承诺》,巴哈伊国际社团,1985年,第23页。
    [2]巴哈欧拉:《巴哈欧拉圣典选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第210页。
    [3]世界正义院:《人类的繁荣》,巴哈伊国际社团,1995年,第15页。
    [1]参见蔡德贵:《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修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2]方舟子:《爱因斯坦与科学和宗教》,转引自北京:国际在线网站国际纵横栏目,2004年1月4日。
    [3]阿博都巴哈:《巴黎谈话》,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第143页。
    [1]转引自《生活的艺术》,澳门巴哈伊总灵体会,1993年,第72、73页。
    [2]巴哈欧拉:《巴哈欧拉书简集》,美国:威尔米特巴哈伊出版社,1988年,第69页。
    [3]巴哈欧拉:《巴哈欧拉圣典选集》,马来西亚巴哈伊总灵体会,1992年,第51页。
    [1]巴哈欧拉:《巴哈欧拉圣典选集》,马来西亚巴哈伊总灵体会,1992年,第84、85页。
    [2]李绍白:《人类新曙光——巴哈伊信仰》,澳门:巴哈伊出版社,1995年,第83页。
    [3]巴哈伊社团:《巴哈伊生活典范》电子版,台湾:巴哈伊出版社,1994年,第54页,2006年8月下载。
    [4]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著作选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第168页。
    [5]阿博都巴哈:《巴黎谈话》,李绍白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第14页。
    1、蔡德贵:《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修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蔡德贵:《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威廉·哈彻,道格拉斯·马丁著,苏逸龙,李绍白译,《巴哈伊信仰—新兴的世界宗教》,1999年版。
    4、李绍白:《人类新曙光——巴哈伊信仰》,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5年版。
    5、《人的转变——教育篇》,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版。
    6、巴哈欧拉:《隐言经》,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8年版。
    7、巴哈欧拉:《七谷节简》;唯密,巴哈伊出版社,1986年版。
    8、巴哈欧拉:《巴哈欧拉圣典选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版。
    9、巴哈伊国际团体:《人类的繁荣》,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5年版。
    10、巴哈欧拉:《致狼子书简》,维密:巴哈伊出版社,1988年版。
    11、阿博都巴哈:《神圣文明的隐密》,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6年版。
    12、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著作选集》,曾佑昌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版。
    13、阿博都巴哈:《巴黎谈话》;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9年版。
    14、阿博都巴哈:《世界团结之基础》,马来西亚巴哈伊总灵体会,1993年版。
    15、邵基·阿芬第:《号召环宇》,马来西亚巴哈伊总灵体会,1992年版。
    16、邵基·阿芬第:《巴哈欧拉之世界秩序》,唯密:巴哈伊出版社,1982年版。
    17、金宜久:《论巴哈教的世界主义》,《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2期。
    18、蔡德贵:《巴哈伊信仰的世界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9、高玉春:.《巴哈伊教与中庸之道——兼论与儒教的中庸和佛教的中道的关系》,《世界宗教文化》1995年 第2期。
    20、蔡德贵,牟宗艳:《儒学与巴哈伊信仰:和谐社会思想之比较》,《宗教与和谐社会》,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7年版。
    21、邱文平:《诸神之战:巴哈伊教纵横谈》,上海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官方网站,2007年12月。
    22、吴晓群:《从和而不同到多样性之统一: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承诺》,上海:《当代宗教研究》(季刊)2007年第1期。
    23、胡斯·法提阿尚:《新园》,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2年版。
    24、世界正义院研究部编撰:《诚信可靠:一个巴哈伊的主要美德》,1987年版。
    25、阿博都巴哈:《世界团结之基础》,澳门:澳门巴哈伊出版社,1992年版。
    26、李维建:《巴哈伊信仰与现代性》,济南:山东大学《文史哲》,2004年第1期。
    27、蔡德贵:《巴哈伊教:作为当代宗教的独特教义》,《世界宗教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05年第1期。
    28、王俊荣:《以灵性教育为_丰导的新型教育观——谈巴哈伊教育思想的宗教价值与现实意义》,澳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教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巴哈伊教学术研讨会,2006年10月14日。
    29、《在发展中体现精神文明》,李绍白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6年版。
    30、《人类之繁荣》,李绍白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版。
    31、《灵魂的进步》,马敬东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6年版。
    32、白有志:《阿博都巴哈——建设新世界秩序的先锋》,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1年版。
    33、沙伦·M.P.哈珀:《实验室·庙宇·市场》,张继涛等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5年版。
    34、《毁灭或新世界秩序》,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1997年版。
    35、阿迪卜·塔赫萨德,《巴哈欧拉的天启》第1卷,李定忠译,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4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