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从生存性社会步入了发展型社会,公共产品短缺的时代已经到来,政府公共产品的投入总量明显增加,是历史上最高的,但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对中国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进行研究由此而生。
     本文在梳理政府与公共产品供给关系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责任是不能放弃的,政府应该弥补市场供给的失灵,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从而维护公共利益,最终实现公平、公正的价值诉求。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中有优势也有局限,政府的强制性优势决定中国政府应当在公共产品供给中起主导作用,政府的核心作用不可替代。但是政府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公共产品,政府需要尊重市场机制并与其他组织包括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共同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
     论文主体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思想的历史演变”。本章梳理了从国家起源学说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思想,从中探讨了政府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关系问题,据此确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政治哲学基础,准确地把握国家起源、政府产生、政府职能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内在联系。
     第二部分“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探讨了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担负的责任:其一,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优越性在于其效率,市场供给发挥效率的条件是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环境,政府的责任就在于推动市场的发展、确保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其二,当由于非排他性等原因导致公共产品市场供给失灵时,政府应当成为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其三,基于社会基本价值判断不允许由市场提供公共产品时,政府有责任为促进基本福利和公平分配而介入公共产品供给,公平正义构成了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核心思想。
     第三部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优势”本章从分析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角色优势入手,认为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组织虽然很多,但政府是其中最重要的组织。政府能够以强制的方式从消费者手中索取费用以获得公共产品成本的补偿,这就能够确保公共产品供给能够持续下去。所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理人角色及其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核心作用不可替代。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供给优势的探讨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打下了基础。
     第四部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失灵”本章通过两种途径展开,一是综合分析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理论假设及现实困境,然后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认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它和市场制度一样,同样是内生变量,其交易成本和政府机构的低效率是导致政府供给失灵的重要原因。二是通过对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分析,找出了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体制根源。对政府失灵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有些领域是政府是不应该介入的,为政府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社会的供给力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第五部分“提高中国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政策建议”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回答了应该通过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公共产品供给职责、增强基层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完善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机制等方面来提高中国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第六部分“中国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从宏观层面上提出我国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供给原则,提出了中国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China has been from the survivability of societ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lthough the investment from the government is increasing, and is the highest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But the demand for public goods can’t been met. Thus comes the study on supply of public goods of China.
     This article i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goods provision.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to supply public goods is not abandoned.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mpensate for market failure of the supply of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public. To provide high-quality public goods,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public interest, ultimately, the value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demand. Government in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there ar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The advantage of mandatory government decid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The government's core function is the irreplaceable. But the limitations of government decided that it is not possible to provide all of the public goods.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respect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T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achieve the public supply of public goods. Thesis subjects are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Government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an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This chapter has origins from the national research theory to the Marxist ideology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This determines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accurately grasp the country origin, governmental functions and public goods provision.
     The second part: Public responsibility in the supply of products. Market advantages of providing public goods is its efficiency. Market supply efficient conditions is a completely free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s promoting the market development, ensure the role of market mechanisms. Judgment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values of society does not allow the market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The government ha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romotion of basic welfare and equitable distribu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public goods supply, fairness and justice constitute public product core thought Government supply.
     The third part: The government provided public product advantages. This chapter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starting with the role that the advantages of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goods supply organization although many, but the govern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rganizations. The government will take a mandatory manner from consumers asked to pay for access to public goods cost of compensation. This would ensure the continued supply of public goods. So the government role as agent of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public goods in the supply of the central role is irreplaceable. On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supply and the advantages of establishing a government-led public product supply pattern lay the foundation.
     The forth part: Government failure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This chapter started in two ways, one i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theory assume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n on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cost analysis. The government providing public goods is also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it is the same with marketing system, the inner variables that the transaction cost is the lead government agency in an important cause of low efficiency. The second is through China public goods supply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identify the government of public goods supply problems and issues of institutional roots. On government failure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areas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intervene, as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emphasized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o introduce market mechanisms,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 force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e fifth par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goods suppl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ponded through reasonable definition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public goods supply functions, enhanced local government public goods supply capacity and improve public products government supply mechanisms to improve Chinese government's public product supply capabilities.
     The sixth part: Chinese public product supply model. From the macro level to China's governmen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should adhere to the values and principles of supply,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Chinese model.
引文
1廖楚晖,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支出体制比较与分析,《中国财政》2004年01期
    1赵海均,中国人均GDP超3600美元中等收入陷阱特征显现,《世界财经报道》2010年07月12日
    
    1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探索》2008年第1期
    2《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1宁继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农业经济与科技》2007年第2期
     1 [英]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59页
    
    1 [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商务印书馆,1999年,203页
    2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65页
    
    1 [瑞典]林达尔《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0年137页
    2 [美]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59页
    
    1 [美]E. 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340页
    2高培勇(主编)《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329页
    1张馨《公共财政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609页。
    
    1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1194页
    2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268页。
    3 [美]约瑟夫·斯蒂格里兹《政府经济学》春秋出版社,1988年25页
     1李军鹏《公共服务学》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23页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48页
    2 [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156页
    3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89页
    1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56页
    1 [英]洛克《政府论》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34页
    2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70页
     1 [英]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355页
    
    1 [英]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356页
    2 [英]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307页
    3 [英]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458页
    
    
    1许彬《公共经济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页
    2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254、272、284页
    3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196页
    
    1 [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367页
    2 [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395页
    3 [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396页
    
    
    1 D·C布莱克等编《经济学的边际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270页
    2张馨《公共财政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598页
    1许彬《公共经济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235页
     1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三联书店,1989年199页
    1朱柏豪《公共经济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56页
    
    1 [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267—268页
    2 [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2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5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255页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41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382页
    3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228页
    
    
    1 [英]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268页
    2 [英]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268页
    3 [德]马克斯·韦伯《世界经济通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150页
    1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760页
    2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胡长明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196页
    3吴敬琏,“市场失灵与”与“政府失灵”,《经济观察报》2009年3月2日
    1世界银行编著蔡秋生等译《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432页
    2 [美]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刘晓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42页
    3 [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97年68页
    
    1彭和平《公共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195页
    
    
    1郭小聪《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54页
    2保罗·B·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82.页
    3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论通货膨胀》虞关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65页
     1黄新华《政府经济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105页
     1 [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56页
    1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胡长明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56页
     1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1科斯,诺斯《财产权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三联书店,1994年367页
    1席恒《利益、权力与责任-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0页
    
    1[英]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578-579页
    2彭和平,竹立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56页
    3[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华夏出版社,1990年222页
    4任晓林,谢斌,政府自利性的逻辑悖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毛寿龙《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65页
    2 [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唐亮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223-226页
    1 [美]曼瑟尔·奥尔森著《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商务印书馆,1993年24页
    2 [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90页
    3 [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169页
    4 [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56页
    1席恒《利益、权力与责任一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1 [美]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一经济制度》王逸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390页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79页
    2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商务印书馆,1992年210页
    3杨冠琼《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317页
    
    1 [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73页
    2涂晓芳,政府利益对政府行为的影响,《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0期
    3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年59页
     1竺乾威,从理性到有限理性,《决策研究》2002年第1期
    1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56页
    
    
    1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150页
    2经济学消息报编《追踪诺贝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198页
    3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60页
    
    
    1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503页
    2 [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44页
    3 [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45页
    4周志忍,公共悖论及其理论阐释,《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2期
    
    1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6页
    
    
    1 [美]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258页
    2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234页
     1陈建先,政府公共服务发展中的投入失衡分析,《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1[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425页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33页
    
    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井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页
    2[美]道格拉斯·格林沃尔德《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275页
    1韩洁,聚焦2010年财政数据,business.sohu.com搜狐财经网,2010年6月10日
    1 [美]丹尼斯·C·穆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9页。
    1《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国家计委讯2002年11月10日
    2迟福林,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与再分配,经济参考报2005年12月18日
    3匡贤明,夏锋,何冬妮,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政府转型国际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1 [美]丹尼斯·穆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57页
    1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1迟福林,中国改革步入30年--回顾与展望http://www.chinareform.org.cn
    1 www.xinhuanet.com/2008lh/zb/0305/
    
    1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0lh/
    2韩俊,www.chinadaily《民生的保障和改善
    1 [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256—257页
     1 [美]加里·沃塞曼《美国政治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88页
    
    1迟福林,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中央地方关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报》624期
    2 [德]魏伯乐等《私有化的局限》王小卫周缨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年156页
    3 [德]魏伯乐等《私有化的局限》王小卫周缨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年156页
    
    1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7
    2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7
    1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商务印书馆,1981年59页
     1 [德]魏伯乐等《私有化的局限》王小卫,周缨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年178页
     1王惠岩,公共管理基本问题初探,《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1 [美]罗伯特·布坎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页.
    1、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
    2、王彩波,《个人权利与社会正义:当代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3、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张馨,《比较财政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5、张馨,《公共财政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6、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7、俞可平编,《治理与善治/当代西方学术前沿论丛》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
    8、许彬,《公共经济学导论:以公共产品为中心的一种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9、许彬,《公共经济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1、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式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13、陈振明:《理解公共事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陈振明,《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孙学玉,《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7、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
    18、卫兴华,《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19、冯云廷,《城市公共服务体制:理论探索与实践》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20、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1、黄新华,《政府经济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22、孙开,《地方财政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3、席恒,《利益、权力与责任一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4、刘军宁,《民主与民主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
    25、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6、唐娟,《政府治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7、程启智,《中国: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28、张国庆主编,《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9、竺乾威主编,《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30、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1、胡代光,《当代国外学者论市场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
    32、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编,《行政管理学》(第3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
    33、傅殷才,《制度经济学派》武汉出版社,1996年
    34、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35、高培勇(主编),《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36、郭庆旺、赵志耘(著),《财政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37、郭庆旺、鲁昕、赵志耘,《公共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
    38、卢洪友《政府职能与财政体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39、罗志如等,《当代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0、杨春学,《经济人与社会秩序》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41、郭小聪,《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42、袁峰著,《制度变迁与稳定》,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43、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8月版
    44、毛寿龙、李梅,《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45、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
    46、康晓光,《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47、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48、汪和建,《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的结构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49、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经济科学出版,1999年
    50、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国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51、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
    52、刘智峰主编,《第七次革命》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
    53、刘宇飞,《当代西方时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4、李义平,《体制选择分析——从制度绩效角度理解改革》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55、陆丁著《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56、王绍光,《分权的底限》,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
    57、左然、周志忍、毛寿龙编译,《新兴现代化国家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
    2、[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
    3、[英]洛克《政府论》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
    4、[英]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
    5、[英]亚当·斯密《国富论》胡长明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
    6、[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
    7、[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9、[美]奥尔森·曼瑟尔《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10、[美]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
    11、〔英〕边沁《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
    12、[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96年
    1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14、[美]诺思·C·道格拉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1997年
    15、[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6、[美]文森特·奥斯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17、[美]文森特·奥斯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8、[南]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蒋琳琦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19、[美]奥利弗·E·威廉姆逊《反托拉斯经济学—兼并、协约和策略行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20、[美]曼库尔·奥尔森《国家兴衰的探源》商务印书馆,1993年
    21、[美]道格拉斯·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22、[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23、[美]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
    24、[美]约瑟夫·斯蒂格里兹《政府经济学》春秋出版社,1988年
    25、[美]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远方出版社,1998年
    26、[美]文森特·奥斯罗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印书馆,1992年
    27、[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28、[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下册)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29、[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
    30、[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治道与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31、[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32、[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规则、博弈和公共池塘资源》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33、[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
    34、[日]蒲岛郁夫《政治参与》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
    35、[美]凡勃仑《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
    36、[美]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
    37、[美]丹尼尔·W·布鲁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38、[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39、[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40、[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41、[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
    42、[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
    43、[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册)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44、[美]斯图亚特·S·内格《政策研究:整合与评估》吉林出版社,1994年
    45、[美]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
    46、[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自由选择》商务印书馆1998年
    47、[美]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48、[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一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
    49、[澳]休·史卓顿、莱吊内尔·奥查德《公共物品、公共企业和公共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1、Wolf , Charles , Jr. , 1988:Markets or Governments , The rand Corporation.
    2、Taylor, Philip E.,1948:The Economics of Public Finance, The Macmillan Company.
    3、Thompson, Fred & Mark T. Green,,1998:Handbook of Public Finance, Marcel Dekker ,Inc.
    4、Tresch,Richard W.,1981:Public Finance: A normative theory,Business Publication,
    1、涂晓芳,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2期
    2、周义程,闰娟,什么是公共产品:一个文献评述,《学海》2008年第l期
    3、张超,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模式探讨,《学海》2006年第6期
    4、孙开,公共产品与政府经济行为分析,《当代财经》2008年第5期
    5、林安红,多中心治理视野下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解读,《中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6、马恩涛,我国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有效性分析《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1期
    7、周义程,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概念界说,《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8、周义程,公共服务市场化、民营化、私有化:概念评述与辨析,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第2期
    9、罗晓东,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经济职能,《经济评论》1995年第1期
    10、于凤荣,论公共服务的本质:秩序与正义,《理论探讨》2008年第3期
    11、陈振明,当代西方政府改革与治理中常用的市场化工具,《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2、刘桂山,英国政府鼓励农业走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sina财经纵横:httP://finane
    13、麻宝斌,公共利益与政府职能,《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1期
    14、陈建先,政府公共服务发展中的投入失衡分析,《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
    15、高莉,“科斯的灯塔”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涉外税务》1998年第8期
    16、陈第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中的政府责任《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7、张康之,《民主的主张:走社会主义民主之路》,《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8、俞可平,《马克思论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遮价值和共同形式》,《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19、陈尧,《从参与到协商:当代参与型民主理论之前景》,《学术月刊》2006年第8期
    20、杨宏山,公共服务供给与政府责任定位《中州学刊》2009年第7期
    21、雷晓康,政府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理论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2、杨宏山,公共服务供给与政府责任定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
    23、耿弘,《民主化管制:转轨期中国政府管制改革的重要取向》,《人文杂志》2007年第4期
    24、江洪明,中共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公平正义思想演进规律探析,《理论界》2009年第3期
    25、施光跃,民生思想与实践价值追求的人学观照,《学术界》2010年第8期
    26、张康之,对“参与治理”理论的质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7、谢庆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拓展一一论温岭市的“民主恳谈”》,《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28、倪洋军,听温总理诠释政府的责任与良知《当代广西》2010年第12期
    29、王长江,辨析关于民主问题的几个疑虑,《北京日报》2007年5月21日,第18版
    30、张文显、信春鹰,民主+宪政二理想的政制一比较宪政国际讨论会热点述评,《比较法研究》1990年第1期
    31、郭道晖,民主的限度及其与共和、宪政的矛质统一,《法学》2002年第2期
    32、杜钢建,新宪政主义与政治体制改革,《浙江学刊》1993年第1期
    33、梁莹,寻求社会资本与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34、温思美,“不对称信.息”经济理论的开创性研究一一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学术研究》2001年第6期
    35、王洪树,协商民主的缺陷和面临的践行困境,《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36、余潇枫,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现代化,《浙江大学学报》1997年第12期
    37、韩保来,西方现代民主文化成因的历史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8期
    38、许毅,对国家、国家职能与财政职能的再认识:兼评公共产品论与双元结构论,《财政研究》1997年第5期
    39、杨瑞龙,论制度供给,《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
    40、张玲枣,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视域下的服务型政府职能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41、肖晓军,中国政府职能定位与转型路径分析-从管制、公共服务、财政与民间组织的视角,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42、于国安,政府规制、政府职能与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研究,山东大学研究生院
    43、郑晓燕,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44、李学莹,经济学视野下的宽容,山东大学研究生院
    45、于凤荣,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46、石峰,组织参与的力量性与缺失性替补,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47、李达,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