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和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前,民办高校面临的竞争呈现出多种态势:竞争对手不断增多、竞争强度不断加大、竞争领域不断扩展。民办高校既然无法回避竞争,只有积极适应竞争并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形成自身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
     依据SWOT分析法,当前国家对民办教育大力扶持的政策、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扩张以及世界私立高校发展大趋势等因素均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而灵活的办学机制、多样的办学类型、强大的发展主动性和驱动力等因素则是民办高校自有的内生优势。此外,民办高校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的外部挑战和自身竞争劣势,如“十一五”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趋减;民办高校社会地位低,生源基础差;办学经费短缺,办学条件较薄弱;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备,等等。
     根据核心竞争力理论,一个组织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有价值、异质、不可模仿、难以替代、可扩展五个方面的特征,目前为民办高校所独有、难以被公办高校等竞争对手模仿的东西还不多,唯有民办体制,以其灵活、高效的管理为公办高校所望尘莫及。因此,民办机制是影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核心要素,而坚实的资源保障机制、科学的管理合力机制、效益至上的经营机制、敏捷的市场反应机制、严格的质量保障机制、完善的服务供给机制和持续的创新机制则是“民办高校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是民办机制在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伴随着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民办高校必须要制定自己的竞争战略,即要以未来为基点,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系统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寻求和维持竞争优势做出具有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筹划和谋略。品牌战略、特色战略、规模效益战略、多元战略、引资战略、人才战略、管理战略、营销战略、文化战略等都是基于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提出的。
     世界发达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支撑。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迫切希望政府在风险防范、产权、合理回报、税收、资助、收费、评估、课程、教师、招生等政策方面不断完善,特别是要出台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切实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机制和体制环境。
The competition among privat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has been intensified these days in China, as the number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grows up and the scale of competition expands. The key to prevail in the intense competition for private schools is to upgrade their core compet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SWOT Analysis,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will face mo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s the national authorities enhance policy support,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ntinues in the post-popularization time, and the privatizing of higher education gains momentum worldwide. Flexible school-running system, diversified management models and strong subject initiative and dynamism constitute the major advantage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Meanwhile, challenges and disadvantages still linger, such as the reducing of college-age population after“11th Five Year Plan”period, low social recognition, doubting student resources, inadequacy of funding, poor infrastructures, incomplete policy support, etc.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the five basic features required for core competence, namely value, differentiation, inimitable, non-substitutable, and flexi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ore Competence theory. The flexibility and high-efficiency and other natures in a private-owned system cannot be simply transplanted to public schools.
     Therefore, private system is the origin for core competence while the solid supporting system, scientific management, efficiency-based operation, quick-response to the market,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complete service system, and sustaining innovation system are essenti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specific the indicators of core competence.
     As the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intensified,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to map out individualized competitio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expa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term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of past experience, survey on current status, and forecast of future trend. Brand strategy,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scale development strategy,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investment introduction strategy, talent strategy, management strategy, marketing strategy, culture strategy are all possible choices for private schools to promote core competence.
     The succes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proven, the promotion of core competence in private schools cannot leave the policy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Currently, the promotion of core competence in private-owned higher leaning institutions requires for improved policy support concerning risk prevention, property, reasonable economic profitability, taxation, funding, tuition charge, evaluation, teaching facilities, recruitment, especially better mechanism and system envirionment.
引文
①王培英等:《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6期。
    ①参见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①参见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②马学斌:《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6月。
    ③胡卫:《民办教育立法: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全国民办教育发展研讨会总结发言》,《教育研究新视野:1995—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①王连森:《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特色战略方向的选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4年12月。
    ②E.莱文:《未来大学的九大变化》,《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9期。
    ③王连森:《特色战略—大学竞争的基本战略》,《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第6期。
    ①别敦荣、陈艺波:《我国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学校的现实困境与前景展望》,《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9月。
    
    ①柯佑祥:《力戒过度竞争,创设有利于民办高教发展的制度环境》,《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5期。
    ②崔波:《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民办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①国家教育部老干部调研组:《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教育研究》2003年7月。
    ②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民办教育调研组:《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分报告之民办普通高校发展现状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2年。
    ①史东明著:《企业如何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北京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序。
    ①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战略管理新纪元的第一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23页。
    ②王秉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探讨》,《管理科学》2000年第7期。
    ③Neef, Dale(ed). The Knowledge Economy. British: Butterworth-Heinemann.樊春良,冷民等译,知识经济.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85页。
    ④谭劲松[美]、张阳(中):《战略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①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新华文摘》2002年第11期。
    ②林莉、刘元芳:《知识管理与大学核心竞争力》,《科技导报》2003年第5期。
    ③夏仕武:《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特征》,《江苏高教》2003,年第6期。
    ①杨昕、孙振球:《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进展》,《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4期。
    ②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③参见成长春:《赢得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7—38页。
    ④Bill warters.2000.Collaboration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Skill:A Core Academic Competency?Conflict Management is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Vo1.1, No.4,Nov/Dec 2000.http:∥www. campas-adr org /CMHER/Report Articles/ Edition 1-4/Corecomp 1-4. html。
    ⑤罗红:《核心竞争力培养与竞争教育平台》,www.doule.net/homepage/jiaoyuii/-llk。
    ⑥马士斌:《“战国时代”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学海》2000年第5期。
    ⑦李景渤:《从核心竞争力的视角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如何发挥地域特色》,《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⑧柯昌万:《陕西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中国江苏网2002年12月6日。
    ①彭安臣:《公益性视野下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6期
    ②黄藤:《关于我国民办教育基本理论的思考》,《中国民办教育研究2004-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①《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77页。
    ②《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72页。
    ③《新的里程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9月第2版,第72页。
    ①秦国柱:《私立大学之梦—中国民办高教的过去、现状、未来》,鹭江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89页。
    ①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特征与政策走向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11期。
    ①别敦荣,陈艺波:《我国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的现实困境与前景展望》,《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7月。
    ①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2004年12月。
    ①平一:《民办高等教育:坚持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29日。
    ②房剑森:《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6页。
    ③胡卫:《关于民办教育发展与规范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3月。
    ④魏新,邱黎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及教育支出负担率研究》,《教育与经济》1998年4月。
    ⑤陈晓宇:《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6月。
    ①房剑森:《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6页。
    ①[美]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页。
    ①王培英等:《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6期。
    
    ①别敦荣,陈艺波:《我国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的现实困境与前景展望》,《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7月。
    ②参见叶欣茹:《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预测》,《高教探索》2005年第4期。
    ③冯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动因探析》,《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①郑金洲:《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24页。
    ②胡东芳,蒋纯焦:《“民办”咋办?-中国民办教育忧思录》,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62页。
    
    ①张兴:《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②甘金球,王芳:《试析民办高校复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第5期。
    ①马学斌:《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6月。
    ②何金辉,谢锡美:《上海市民办教育立法咨询报告》,《教育研究新视野:1995—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①吴根洲:《民办高校招生招生制约因素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
    ②参见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①吴正楠、殷振龙:《甘肃:“复读生”给2006年高考带来巨大压力》,中国高中生网2006年3月2日。
    ②参见山东省招生办编印的《山东2004年招生情况》。
    ③周国平,谢作栩:《我国民办高校倒闭问题之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5月。
    ①王善迈主编:《2000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0—91页。
    ②王新凤:《WTO“后过渡期”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初探》,《北京教育》2006年3月。
    ①王善迈主编:《2000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0—91页。
    ②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01年教育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01年教育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①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01年教育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①杨明:《从高校与企业的似与不似看高校组织的性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1月。
    ②杨明:《从高校与企业的似与不似看高校组织的性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1月。
    ③萨缪尔森著:《经济学(中册)》,商务印书馆,第269页。
    
    ①张铁明:《教育产业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②杨明:《从高校与企业的似与不似看高校组织的性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1月。
    
    ①杨明:《从高校与企业的似与不似看高校组织的性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1月。
    ②吴志功著:《现代大学组织结构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83页。
    ③托尼·布什著:《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版168—177页
    ①[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版第25页
    ①《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将暂不提请表决》,新华网.2002年l0月28日。
    ②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教育绿皮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页。
    ③何峻:《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民办大学知识管理研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3月第4卷第1期。
    ④崔波:《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民办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①周国平,胡一波:《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初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
    ①苗东生:《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页。
    
    ①赵小和等:《民办高校办学机制分析》,《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年3月。
    ②王平换:《企业战略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
    ③罗道全:《民办体制是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11月。
    
    ①[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锐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②马士斌:《战国时代: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学海》2000年第5期。
    
    ①贾少华:《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及提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0月第10期。
    ②周国平,胡一波:《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初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
    
    ①张清献:《从校训看国外私立和我国民办高校的民办理念》,《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3月。
    ②[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①朱永新,王明洲:《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7-8期。
    ②周国平,胡一波:《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初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
    ①刘明理等:《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机制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6期。
    ①杨炜长:《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现实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8月。
    
    ①杜灿:《试析民办高校的发展动力》,《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年4月。
    ②赵小和等:《民办高校办学机制分析》,《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年3月。
    ①潘懋元:《树立教育的综合效益观》,《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50页。
    ①李钊:《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应树立“经营学校”的理念》,《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年3月。
    ①王培英等:《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6期。
    ①徐绪卿:《首批民办高校发展经验的思考》,《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3月。
    ①jay barney.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99-120.
    
    ①刘小勇等:《关于制定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探讨》,《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②阳荣威:《后合并时代高校的选择:战略联盟》,《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①参见李媛媛、邓伟:《新形势下高校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未来与发展》2005年第2期。
    
    ①臧冠荣:《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初探》,《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第9期。
    ②参见臧冠荣:《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初探》,《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第9期。
    ①何彬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实践探索》,《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9期。
    ①钱强:《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形象塑造的几点思考》,《温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月。
    ①贺尊:《论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①胥青山:《试论大学之特色》,《大学校长办学理念论文集》2002年编印。
    
    ①黄伯云:《特色发展大学办学之理念》,《高教研究与探索》2003年第2期。
    ②王德中:《企业战略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59页。
    ③张锡侯:《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的定位研究与启示》,《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3月。
    ④王乾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制定大学发展战略》,《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第l期。
    ①[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6页。
    
    ①陈文联:《特色化: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6月。
    ②陈文联:《特色化: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6月。
    ①崔波:《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民办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①房剑森:《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6页。
    ②房剑森:《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6页。
    
    ①陈国良等:《未来50年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4—5期。
    ②樊继轩:《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我国民办高校的定位》,《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3月。
    ③郭桂英,姚林:《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江苏高教》2004年第2期。
    ④郑确辉:《民办高等教育是加速实现高教大众化的强大引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3月。
    ①聂婷:《试论我国民办高校横向集团化发展趋势》,《前沿》2005年第10期。
    ①刘林:《打造首都民办教育“精品”—北京城市学院品牌战略探析》,《中国民办教育》2004年第2期。
    ②刘跃伟,宋东旭:《就业力成民办校发展核心竞争力》,http://education.163.com
    ③王军胜,刘喜琴:《努力构建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民办高校与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合作模式初探》,《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9月。
    
    ①刘林:《打造首都民办教育“精品”—北京城市学院品牌战略探析》,《中国民办教育》2004年第2期。
    ②贾佳:《国外汉语教师严重匮乏出国教汉语招募志愿者》,《文汇报》2004年4月16日。
    ③王留栓:《21世纪我国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特色》,《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3月。
    ①李维民:《民办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234页。
    ①陈上仁:《教育制度与政策层面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定位》,《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1月。
    
    ①孔庆林:《重庆市高等教育募捐战略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②秦国柱:《私立大学之梦—中国民办高教的过去、现状、未来》,鹭江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1页。
    ③孔庆林:《重庆市高等教育募捐战略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①李曦,阙海宝:《浙江陕西民办教育对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2月。
    ②孙涛:《书院经费筹措对我国民办高校融资的借鉴意义》,《军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
    
    ①洪艺敏:《大学的知识管理》,《.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
    ②贾少华:《民办高校赖以生存的主要内部运行机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11月。
    
    ①张清献:《国外私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及启示》,《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3月。
    ②刘宝存:《美国私立高等学校的董事会制度评析》,《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①杨炜长:《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现实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8月。
    ②王继华:《校长职业化与教育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①杨炜长:《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现实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8月。
    ①肖晴:《张伯苓与南开》,《教育论坛》1999年第1期。
    ②郭蔚如:《论基于我国高校的营销战略管理体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①蔡贤榜:《实施教育营销战略提升高校的市场竞争力》,《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①陈博:《民办高校教育营销战略初探》,《教育科学》2004年6月。
    ①邹吉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前提性思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
    
    ①金劲彪:《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3期。
    ②张清献:《从校训看国外私立和我国民办高校的民办理念》,《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3月。
    ①饶爱京:《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
     ①James Marshall and Michael Peters Education Policy. Cheltenham,U.K:Edward Elgar,c1999,p.5.
    ①姚云:《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研究—基于立法制度的透析》,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上论文,2003年11月。
    ①Kenneth G.Lieberthal &David M.Lampton (Ed),Bureaucracy.Politlcs and Decision-Making in Post—Mao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nia Press,1992.
    
    ①金忠明:《中国民办教育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0页。
    ②张晋峰:《在中国2005年独立学院峰会暨协作会上的讲话》,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网2005年6月27日。
    ③饶爱京:《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
    ①张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困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②帕累托最优是现代福利经济学的中心概念,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提出的,他在190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指出,所谓资源配置的最优配置是指:任何重新配置都不能在不使任何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即耗用一定总量的生产资源采用各种不同途径所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的“社会效用”已经达到最大值。通常,该检验一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大小及其增减的准则,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原理”或“帕累托标准”。
    ①王大泉:《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解读之十六合理回报制度的概念与问题浅析》,《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2日。
    ②杨炜长:《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现实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8月。
    ①焦小丁:《对现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改建议》,《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
    
    ①房剑森:《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333页。
    ②房剑森:《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333页。
    
    ①黄博、孙海华:《退出机制引入陕西民办高校》,《党建文汇》2006年第7期。
    ②石慧霞:《民办高校的投入机制初探》,《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9月。
    
    ①沈有禄:《狭义民办教育产权的基础何在》,《扬州大学学报》2004第2期。
    ②苗庆红:《论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作用》,《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8期。
    ③史秋衡,宁顺兰:《高等学校产权分析》,《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4期。
    ①方铭琳:《民办高校产权明晰的法律保护》,《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②胡卫,谢锡美:《民办教育的营利和合理回报问题研究》,《教育研究新视野:1995—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③石慧霞:《民办高校的投入机制初探》,《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9月。
    
    ①焦小丁:《对现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改建议》,《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
    ②石慧霞:《民办高校的投入机制初探》,《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9月。
    ③易湘良:《论民办高校的产权建设》,《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年7月。
     ①潘留仙:《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六大矛盾》,《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9月。
     ①丁笑炯:《民办高校的成本和收费》,《教育研究新视野:1995—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①王文源:《民办学校的产权和权益》,《中小学管理》2001年6期。
    ①姜彦君:《不同类型的民办高校“合理回报"政策的选择》,《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年第l期。
    ①谢锡美:《民办学校税收政策的问题及合理选择》,《教育研究新视野:1995—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①谢锡美:《民办学校税收政策的问题及合理选择》,《教育研究新视野:1995—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②此政策建议是建立在本研究在“产权政策”中提出的应允许举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政策建议基础之上的。
    ③张国才:《菲律宾私立高校立法问题》,《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3期。
    
    ①隋绍楠:《美国减税法案分析》,《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1期。
    ②杨龙军:《民办教育税收问题探讨》,《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2期。
    ③王宪平:《论现阶段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全面扶持》,《复旦教育》2001年第2期。
    
    ①邢子青:《教育不赚钱?谁来办教育?》,《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第3期。
    ②刘国卫:《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3年第3期。
    ①张旺:《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①刘国卫:《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3年第3期。
    ②温如春:《亚洲各国对私立高等教育的扶持及其启示》,《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第12期。
    ③杨慎初、朱汉民、邓洪波:《岳麓书院史略》,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8页。
    ①宋恩荣,章咸主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65期。
    ②张随刚:《民国时期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探析》,《黄河科技学院报》2000年第3期。
    ③厦门大学校史编委会:《厦门大学校史(第一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1-32页。
    ④《关于私立大专院校经费困难申请贷款的往来文书》,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第5全宗第3003号档案。
    ⑤《台湾“教育部”.中华民国教育年鉴·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五编·高等教育第一章概述》,台北宗青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①王宪平:《论现阶段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全面扶持》,《复旦教育》2001年第2期。
    ①邢建华:《民间资本与民办教育的结合之道探析》,《教育学研究》2004年第4期。
    ②张剑波:《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
    ③秦虹:《发达国家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年第28期。
    ④丁笑炯:《民办教育服务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新视野:1995—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①秦国柱:《私立大学之梦—中国民办高教的过去、现状、未来》,鹭江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76页。
    ①胡卫,谢锡美:《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对策》,《教育研究新视野:1995—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②杨金成:《韩国私立大学的学费政策评析》,《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③丁笑炯:《民办高校的成本和收费》,《教育研究新视野:1995—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④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⑤刘兰平:《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比较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①李维民:《民办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114页。
    ②参见江苏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的《2002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
    
    ①罗道全:《日韩私立大学的收费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年第7-8期。
    ②罗道全:《日韩私立大学的收费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年第7-8期。
    ①高伟云:《质量、特色、创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3月。
    
    ①石慧霞:《民办高校的投入机制初探》,《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9月。
    ②顾美玲:《日本私立大学的质量评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①胡卫,谢锡美:《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对策》,《教育研究新视野:1995—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②尹晓敏,陈新民:《构建民办高校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
     ①宁斌:《美国私立高校保障师资质量的办法》,《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12月。
    
    ①周国平:《浅议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资助问题》,《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5月。
    ②黄藤,王冠:《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及发展问题的宏观思考》,《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9月。
     ①赵一枫,金羽:《“破冰之旅”春意渐浓》,《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15日。
    ①《2005—2010年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报告》,《教育研究新视野:1995—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1.M.Schnerider.Information and choice in education privatization//Henry M.Levin.Privatizing Education;Can the Marketplace Deliver Choice , Efficiency , Equity , and Social Cohesion.Oxford;Westview Press,2001;72-104.
    2.Henry M.Levin.Educational Vouchers;Effectiveness,Choice,and Cost [J].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1998,17(3);373-392.
    3.F.Thompson,& W.Zumeta.Effects of key policies o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ustaining private-sector capacity in the fac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access challenge[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1(20);517-531 Roger L.Geiger.The Dynamics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Mission,Finance and Public Policy.Higher Educationg Policy,Vol,3,No.2,1990.
    4.Lawrence White.Decontructing the Public-Private Dichotomy in Higher Education.Change,May/June,2003.
    5.Lyndon Furst and Charles Russo.The Legal Aspects of Nonpublic School.Berrien Spring:Andrews University Press,1993;234-235.
    6.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atistics.Digest of Education[OL].http://www.ed.gov.,1999.03.20.360.
    7.Prahalad,C.K.and Hamel,G(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1.68,NO.3,79-91.
    8.Lauchlan Chipmanm,Affording Universal Higher Education[J].Hgher Education Quarrterly,2002,(4).
    9.Daniel T .Layzell and J.Kent Caruthers,Higher Education Costs[J].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2002,(3).
    10.Hamel,G,and Heene,A.(eds)(1994)Competencebased Competion,New York;john Wiley.
    11.Wernerfelt,B.(1984),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171-80
    12.Prahalad ,C.K.end Hamel.G.(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nard Business Review 66(may/june):79-91
    13.Andrews,P.W.A.(1964).On Eompetition in Economic Theory.London:Macmillan.
    14.Casson,M.(1982)The Entrepreneur;An Economic Theory,Oxford;martin Robertson.
    15.Mintaberg.H.(1983),Structures in Fives,Englewood Cliffs,NJ:Prentece-Hall International.
    16.Williamson,O.E.(1975),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irust Implications,New York:The Free Press.
    17.Stephen Haag(1998),Man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McGraw-Hill Company.
    18.Cliff Bowman(1997),The Essence of Stertegec Management,Prentece Hall Europe.
    19.David F.R.(1997),Concepts of Strategy Management,Prentece Hall Inc.
    20.Bruker,P..etc(1998)Harward Business Review on Knowledge Mangement[M].Cambridge,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1.Butt.R.Raymond,D.& Yamagishi,L.(1998)“Autobiographic praxes:Studying the Formation of Teahers’Knowledge”[J]Journal of Curriculum Theorizing,Vol,7.No.4.
    22.Roger L.Oeiger:Private Sectors in Higher Education:Structure,Function,and Change in Eight Counties,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pm.
    23.Roger L.Geiger:Private Sectors in Higher Education:Structure,Function and Change in Eight Countries 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83-184
    24.Roger L.Geier:Private Sectors in Higher Education:Structure,Function,and Change in Eight Coutries,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
    25.Digs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1995,U.S.Deprtment of Education.
    26.Si mon Marginson,Imagining Ivy:Pitfalls in the Privat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ustralia.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Nov.1997,v4ln4.460.
    27.Jing LIU,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Private Education in China,Westport,Conn.Praeger.
    28.Frank R.Baumgartner and Bryan D.Jones.Agendsa and Instability in American Politic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29.Stphen Hilgartner and Charles L.Bosk.The Rise and Hall of Social Problens.A Public Arenas Mode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1).
    3O.Penrose,E.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59-125.
    31.Nelson , R.&Winter , S.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M].Cambridge Mass:Belknap Press of Haward Unversity Press,1982,137-158.
    32.Prahalad,C.K.&C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w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5/6):79-91.
    33.Leonard-Barton,D.Core capability and 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Strat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13);111-125.
    34.Teece,D.,Pisno,G.&Shuen,A.Dynamic capabilit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509-533.
    35.Rafael Andreu,Claudio Ciborra.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re capabilities development;the role of IT[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1996,(5):111-127.
    36.Levine ,Arthur.Privat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in Levin,Hery.Privatizing Education:Can the Marketplace Deliver Choice,Efficiency,Equity,and Social Cohesion?Boulder:WestviewPress,2001.
    37.Norena Badway , Patricia J Gumport.For-porfit Higher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Colleges.http://www.stanford.edu group.
    38.John Sperling,Robert with a Cause:The Entrepreneur Who Created the University of Phoenix and the For-Profit Revolution in Higher Education,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2002.
    40.Jorge de Alva,“For-Profit and Non-profie Higher Education”(presentation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Washingtonm,D.C.26 January(2002).
    41.Stiglitz,Joseph (1993)Principles of Microedonomics,NY:W.W.Norton&Company.
    42.James ,Estelle(2001)Why Does Different Countries Choose a Different Public-Private Mix of Education Service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43.Stinchcombe Arthur L.Soci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s[A].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C].Chicago:Rand McNally,1963.142-193.
    44.PAUL E LINGENFELTER.The state and higher education:an essential partnership[J].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2004.127.
    45.GUY NEAVE.The changing boundary between the state and higher educ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82,17(3):231-241.
    46.Ministry of Education,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Report of the Education Commission,New Delhi,1966.
    47.JosephR.Mixen Principles of Professional Fundraising:Useful Practice.NewHersey:John Wiley&Sons,1993.
    48.William W Tromble .Excellence in Advancement:Ap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Non Profit Organizations.Massachusetts:Jone &Bartlett Pubishers,1998.
    49.Prahal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erpomtion[J].Harcard Business Review,1990,(3):79-91.
    50.Doeringer , P.&Piore , M.J.(1971)Internal labor market and manpower analysis.Heath Lexington , Massachusetts Spence , M.(1973)Job market signaling.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mics.1987(3),355-375.
    51.C.K.Prahlad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 June ,1990.
    52.金忠明:《中国民办教育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3.Charles T. Townley:《美国大学的私有化:回顾与展望》,《民办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4.【英】马克斯·H·布瓦索著,王寅通译:《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55.【美】伯顿·R·克拉克著,王子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56.谭劲松[美]、张阳(中):《战略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版。
    57.张学敏主编:《教育经济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胡卫、丁笑炯主编:《聚焦民办教育立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9.徐清祥:《教育投资与政府》,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60.陈永明主编:《当代日本私立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1.吴宣恭主编:《产权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产权学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2.梁忠义:《日本教育发展战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63.吴畏主编,:《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4.谢安邦:《比较高等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5.赵中建:《战后印度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6.胡建华:《战后日本大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7.强连庆:《中美日三国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8.侯德富、曹秋苇:《私立华联大学对教育股份制的探索:民办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9.陈桂生:《中国民办教育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0.陈宝瑜:《民办高教硕果盈庭》,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71.杜作润:《高等教育的民办与私立—比较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72.顾美玲:《中国民办教育探索》,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73.胡卫:《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
    74.黄福涛:《国际私立高等院校管理模式研究》,《亚太地区私立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大学高教所编。
    75.候小娟:《中国民办教育的政策法律研究》,《民办教育研究与立法探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
    76.刘培鸿:《开拓民办教育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7.卢干奇:《民办教育的规范:从政策到立法》,《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8.刘莉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展望》,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
    79.项秉健:《中国社会力量办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80.吴忠魁:《私立学校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1.杨智瀚:《中国民办大学20年》,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82.张志义:《民办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3.张志义:《私立民办学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版。
    84.张健:《中国社会力量办学大辞典》,红旗出版社1997年5月版。
    85.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编著:《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世纪报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86.李江源:《简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特征及缺陷》,《高教探索》2001年第1期。
    87.潘懋元:《抓住有利时机实现民办高教可持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01第5期。
    88.王文源:《首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定位及特色创新》,《前线》2003第12期。
    89.洪茹燕:《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思考》,《重庆大学学报》2004第6期。
    90.王秉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探讨》,《管理科学》2000第7期。
    91.路风等:《寻求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源泉》,《管理世界》2002第2期。
    92.杜云月、蔡香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新华文摘》2002第9期。
    93.王毅:《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第3期。
    94.邹海林:《论企业核心能力及其形成》,《中国软科学》1999第3期。
    95.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0期。
    96.罗海成:《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研究》,《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97.李相银:《核心竞争力: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暨南学报》2001年第4期。
    98.张维炯:《品牌资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海管理科学》2002第1期。
    99.黄煦图:《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南方经济》2001第10期。
    100.马扬、张玉璐:《高等教育收益率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1第9期。
    101.邬大光、王建华:《第三视野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2第2期。
    102.曾晓东、孙贵聪:《研究大学类企业行为提升大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103.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104.刘国卫:《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3年第3期。
    105.胡建华:《试析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学问的生产能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106.马士斌:《“战国时代”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学海》2000第5期。
    107.孙霄兵、周为、胡文斌:《巴西的私立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108.王晓辉:《法国私立教育的基本特点》,《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
    109.宁本涛:《关于民办学校投资回报问题的再探讨》,《教育评论》2002年第1期。
    110.贾西津:《对民办教育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思考》,《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111.陈武元:《日本政府资助私立大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研究》1999第4期。
    112.张玉阶:《民办高校在教育振兴中肩负的历史使命》,《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7期。
    113.金同康、顾志跃:《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启示》,《云南教育》2002第24期。
    114.李毅:《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法规探析》,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3年。
    115.裴云:《我国民办院校评估刍议》,《民办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116.韩骅:《发达国家大学收费与资助制度的变革》,《中国教育报》1998年4月。
    117.周建明:《美国高校的经费来源和财务管理》,《中国教育报》1999年4月。
    118.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3期。
    119.许项发:《做好内部公关提高民办高校竞争实力》,《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
    120.姜文杰:《基于民办普通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探讨》《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11月。
    121.贾少华:《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及提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
    122.邹长城:《社会公信力—中国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船山学刊》2005年第2期。
    123.何峻:《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民办大学知识管理研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3月。
    124.高伟云:《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民办高校品牌战略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
    125.刘丽辉:《论我国民办高校竞争力现状及提升思路》,《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6期。
    126.曾小军:《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7月。
    127.许华春:《努力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红旗文稿》2006年第9期。
    128.郭瑾莉:《核心竞争力视角下我国民办高校的宏观环境分析及建议》,《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23期。
    129.罗道全:《民办体制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30.柏土兴:《美国联邦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的管理》,《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131.陈思明:《关于产权理论问题的若干思考》,《学术界》,1995年3期。
    132.常思亮:《论我国民办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4期。
    133.丁笑炯:《美国公私立学校的区别》,《民办教育动态》,2001年第2期。
    134.冯建军:《民办教育的成本与收费分析》,《教育与经济》1997年第3期
    135.黄新茂:《培育新的教育增长点—发展浙江民办教育的几点思考》,《浙江教育科学》1998年第6期。
    136.殷一璀:《上海市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策略选择》,《民办教育动态》2000年7期
    137.李连宁:《民办学校的性质与地位》,《光明日报》,1993年7月15日
    138.李哉平:《论教育股份制的运行及其机制》,《教育与经济》2000年2月。
    139.彭虹斌:《日美私立教育营利问题分析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期。
    140.潘懋元:《关于民办高等教育体制的探讨》,《光明日报》1998年6月22日。
    141.汤林春:《试论民办教育的管理机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8年2月。
    142.王东桦:《中国民办教育与国外私立教育比较》,《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3期。
    143.吴兆熊:《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问题及其对策》,《民办教育动态》1999年第9期。
    144.谢毅敏:《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前景浅探》,《盐城工学院学报》1999年4月。
    145.杨丽娟:《关于教育产权若干问题的探讨》,《教育与经济》2000年第1期。
    146.张铁明:《论民办教育运作的成本》,《教育评论》1999年第2期。
    147.纪德奎,李玉泉:《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0期。
    148.李霞:《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探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49.方铭琳:《明晰民办高校产权关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年7月。
    150.夏仕武,毛亚庆:《基于战略要素整合来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4期。
    151.陈搏:《民办高校教育服务营销战略初探》,《教育科学》2004年6月。
    152.侯德富:《政府和市场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两大决定因素》,《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9月。
    153.张剑波:《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
    154.王颖,薛娈立,贾万刚:《辽宁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的调查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
    155.张亚珍,夏江峰:《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及国际比较》,《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56.王军胜,刘喜琴:《努力构建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民办高校与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合作模式探讨》,《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9月。
    157.徐绪卿:《首批民办高校发展经验的思考》,《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58.石慧霞:《民办高校的投入机制初探》,《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9月。
    159.余东:《美日民办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剖析》,《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
    160.杨炜长:《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对我国民办高校特色建设的启示》,船山学刊2004年第2期。
    161.徐绪卿:《“十五”期间民办高校教育的发展与若干政策问题》,《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3月。
    163.毛建青:《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市场主体的现状、原因及政策建议—民办高校与公办学校比较的视角》,《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7期。
    164.戴士权,王雪燕:《日本私立高校经费筹措及其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4期。
    165.陈文联:《特色化: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66.杜灿:《试析民办高校的发展动力》,《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年4月。
    167.刘晶,柯佑祥:《中国近现代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168.徐全军:《企业竞争力理论基础述评》,《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5月。
    169.高怀,赵宇平:《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分析》,《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70.孔丽娜,韩兆洲:《高校竞争力综合指数的编制》,《理论新探》2005年第6期。
    171.贾少华:《民办高校赖以生存的的主要内部运行机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11月。
    172.肖云,陈敏:《民办高校经营与管理新探》,《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6月。
    173.胡卫:《对民办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9月。
    174.徐绪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年11月。
    175.彭安臣:《公益性视野下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加大政府资助力度》,《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6期。
    176.李晓辉:《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高教发展的战略选择》,《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9月。
    177.刘晓明:《教育核心竞争力:概念要素及内涵》,《人民教育》2005年11月。
    178.王鹤,万俊毅:《论我国民办高校融资的多元化路径》,《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第
    12月。
    179.陈笃彬,吴瑞阳:《中国大陆民办高校的发展进程及特点平析》,《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4月。
    180.饶爱京:《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
    181.贺修炎:《比较优势与中国民办大学的发展》,《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9月。
    182.柯佑祥:《试析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的重组性》,《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9月。
    183.陈新民:《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转型:动因、问题及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9期。
    184.王旭:《民办高等教育公平缺失:政府的角度》,《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9期
    185.邬大光,谢作栩:《私立有为,追求卓越—仰恩大学的办学实践》,《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第2期。
    186.汤保梅:《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3月。
    187.郑文谦:《民办高校的经费筹集及运作模式》,《教育评论》2004年第6期。
    188.黄新建,陈楠:《浅谈民办高校资本运营新思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189.苗庆红:《论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作用》,《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8期。
    190.刘明理,张红,王志伟:《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机制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年第16期。
    191.何彬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实践探索》,《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9期。
    192.刘文华,史秋衡:《我国民办院校排行初探》,《企业家信息》2006年第8期。
    193.娄春辉:《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
    194.林峰:《对民办高校收费问题的若干思考》,《统计观察》2006年第5期。
    195.王保华:《领先服务: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竞争的策略—西安欧亚学院个案研究》,《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年1月。
    196.顾美玲,卢德生:《日本私立大学的质量评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197.宁斌:《美国私立高校保障师资质量的办法》,《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2期。
    198.张清献:《国外私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及启示》,《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3月。
    199.张旺:《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200.张爱华,于洪波:《战后日本资助私立高等教育的策略与模式》,《山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01.占盛丽,钟宇平:《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需求市场信息状况分析》,《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9月。
    202.冯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动因探析》,《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6月。
    203.王德林:《发展性质量观视野中的民办高等教育质量》《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12月。
    204.曹勇安:《未来十年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12月。
    205.马学斌:《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6月。
    206.胡大白,张锡侯:《新世纪我国民办高校的生命活力在创新》,《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6月。
    207.彭安臣,曾洁:《教育公平与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资助》,《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7月。
    208.刘莉莉:《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第2期。
    209.李淳燕:《对民办高校内源发展问题的思考》,《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6月。
    210.董明华:《民办高校社会保障机制对教师流矢的影响分析》,《教学研究》2005年9月。
    211.张玲铃:《论民办高校品牌的塑造》,《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第10期。
    212.邬大光:《民办高等教育介入资本市场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24期。
    213.马扬:《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政府作用的博弈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期。
    214.张清献:《从校训看国外私立和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3月。
    215.王宪平:《论现阶段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全面扶持》,《复旦教育》2001年第2期。
    216.聂婷:《试论我国民办高校横向集团化发展趋势》,《前沿》2005年第10期。
    217.张瑞:《试论政府的民办教育战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7月。
    218.李钊:《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应树立“经营学校”理念》,《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年3月。
    219.何淑贞:《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浙江学刊》2001年第3期。
    220.李建军:《发展中国家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3月。
    221.张英婕:《教育需求供给分析及民办教育发展潜力—从教育经费的角度》,《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
    222.陈国维:《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理性分析》,《教育与经济》2004年第3期。
    223.时煌军:《民办高教发展基本对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筹集的探索》,《江苏高教》2001年第1期。
    224.金劲彪:《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3期。
    225.王斌林:《美日中私立高等教育相关政策分析比较》,《民办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226.邹长城:《社会公信力—中国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船山学刊》2005年第2期。
    227.杨炜长:《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现实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8月。
    228.马发生:《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协调发展途径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229.潘东明:《世界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教育比较与借鉴》2001年第15期。
    230.姜红:《用SWOT分析法探究民办高校发展战略》,《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9月。
    231.孔淘:《书院经费筹措对我国民办高校融资的借鉴意义》,《军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
    232.陈秋革:《民办普通高校终极的政策思考—从江苏培尔职业技术学院停办说起》,《高教探索》2005年第3期。
    233.刘兰平:《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比较研究》,《高教探索》2005年第1期。
    234.杨伟宏:《试论民办高校的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师》2004年第11期。
    235.任万钧:《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提升民办高校竞争力》,《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24期。
    236.温如春:《亚洲各国对私立高等教育的扶持及其启示》,《科技创业》2004年第12期。
    237.张随刚:《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政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238.廖华跃:《略论民办高校的市场营销策略》,《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3月。
    239.周国平:《浅议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资助问题》,《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5月。
    240.金菊爱,董戈芬:《民办高校教师素质现状与发展对策—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5月。
    241.杜灿:《试析民办高校的发展动力》,《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年4月。
    242.王培英,张世金,黄玉枝:《持续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制约因素与措施》,《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期。
    243.张锡侯:《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的定位研究及启示》,《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3月。
    244.胡卓君:《提升大学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教育论坛》
    245.王培英,张世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6期。
    246.代蕊华,王斌林:《政府资助与民办高校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
    247.陈宝瑜:《应对转型期民办学校要把握发展战略》,《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48.张秀国:《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6期。
    249.王乾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制定大学发展战略》,《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2月。
    250.罗道全:《民办体制是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11月。
    251.郭瑾莉:《核心竞争力视角下我国民办高校的宏观环境分析及建议》,《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23期。
    252.魏丹,李朝阳:《国外私立高校的发展及其启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月。
    253.纳姆吉·帕克著薄云译:《韩国政府对私立高校的财政拨款》,《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254.胡海琼,罗序斌:《试论民办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9月。
    255.周国平,胡一波:《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初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
    256.王培英,张世全:《服务型教育体系下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探讨》,《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9月。
    257.张艺,鲍威:《民办高等院校教育满意度的实证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3期。
    258.曾小军,邓云洲:《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
    259.甘金球,王芳:《试析民办高校复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民办教育研究》
    260.朱永祥:《浙江省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学分析》,《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
    261.杨全印:《关于我国20年民办教育政策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2期。
    262.饶爱京:《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当下之思》
    263.焦小丁:《对现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改建议》,《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
    264.黄藤,王冠:《关于民办教育理论研究及发展问题的宏观思考》,《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265.代蕊华,王斌林:《政府资助与民办高校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
    266.张应强:《体制创新与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267.王继华,文胜利:《论大学核心竞争力》,《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4期。
    268.秦红:《发达国家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28期。
    269.张新杨:《浅谈民办高校的招生市场开拓政策与规范》,《福建高教研究》2005年第4-5期。
    270.周国平:《浅议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资助问题》,《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5月。
    271.罗道全:《日韩私立大学的学费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北京教育》2004年7月。
    272.曲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年9月。
    273.杨龙军:《民办教育税收问题探讨》,《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2期。
    274.程化琴,邵金荣:《关于建立我国民办学校评估制度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3期。
    275.姜彦君:《不同类型的民办学校“合理回报”政策的选择》,《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年2月。
    276.邬大光:《民办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联姻---国际经验与我国的道路选择》,《民办教育研究》2004年5月。
    277.张云飞:《论当前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与阻力》,《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12月。
    278.范恒山:《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化工管理》2003年第4期。
    279.何峻:《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民办大学知识管理研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3月。
    280.孙大廷:《试论私立大学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保障》,《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4月。
    281.赵小和,秦红,鲁开健:《民办高校办学机制分析》,《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年3月。
    282.陈洁:《民办高校构筑核心竞争力的若干措施》,《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年5月。
    283.张树广:《关于制定高校发展战略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月。
    284.李媛媛,邓伟:《新形式下高校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未来与发展》2007年1月。
    285.臧冠荣:《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初探》,《黑龙江教育》2006年第9期。
    286.王妍:《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元话战略思考》,《焦作大学学报》2003年第10月。
    287.张韵军:《论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高教探索》2003年第4期。
    288.杨伟宏:《试论民办高校的战略管理理念》,《经济师》2004年第11期。
    289.徐辉,杨天平:《以特制胜: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高教探索》2006年第5期。
    290.孙安:《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定制的认识与思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月。
    291.宁波:《刍议民办教育收费》,《热点聚焦》2003年12月。
    292.崔波:《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民办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293.柯佑详:《力戒过度竞争创设有利民办高教发展的制度环境》,《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5期。
    341.张应强,高桂娟:《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文化取向》,《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295.饶爱京:《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
    296.谢可滔:《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与政策》,《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5年第13卷。
    297.贾少华:《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及提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
    10期。
    298.赵忠令,邵波:《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心理建构》,《江苏高教》2004年第1期。
    299.王斌林:《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04年第2期。
    300.郭建如:《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特征初探》,《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5期。
    301.王金瑶:《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资金支撑体系及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302.高洁:《论高等教育筹资理念的更新》,《财会研究》2003年第10期。
    303.王善迈:《论高等教育学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304.胡建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特点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305.姜文杰:《基于民办普通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探索》,《民办高校视窗》2003年第15期。
    306.高伟云:《民办高校创品牌探析》,《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07.陈博:《民办高校教育服务营销战略初探》,《教育科学》2004年第3期。
    308.胡卫:《关于民办教育发展与规范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3期。
    309.刘志文:《民办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1期。
    310.陈晓宇:《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
    311.潘东明:《美国私立高校经费筹措渠道及其启示》,《交通高教研究》200年第4期。
    312.万燕生:《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13.瞿延东:《关于民办学校的资金自筹》,《民办教育动态》2002年第9期。
    314.朱永新:《中国教育缺什么?》,《民办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315.吴伦敦,李莉,吴绍芬:《以生利为出发点的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38期。
    316.黄戈芬,黄福伟:《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窥》,《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年第7期。
    317.谢小燕:《关于民办高校数量与质量问题的思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18.杨章诚:《关于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模式的思考》,《中外教育》2001年第8期。
    319.陈闽光:《试谈民办高等教育的出路》,《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8期。
    320.魏曼华:《关于我国私立学校经费来源的讨论》,《教育评论》1995年第5期。
    321.李健:《中日私立高等教育相关政策比较研究》,《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第1期。
    322.刘卫国:《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3年第3期。
    323.蒋永华,王兵:《试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谋略》,《江苏高教》2002年第6期。
    324.段艳霞,张随刚:《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政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25.房剑森:《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政策选择》,《民办教育动态》2001年第9期。
    326.柳斌:《创造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求是杂志》2003年第10期。
    327.瞿延东:《政策扶持、资助与民办教育的发展》,《民办教育参考》2001年第5期。
    328.盖格:《私立高等教育公共政策: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4月。
    329.阎凤桥:《民办教育规模在同级教育中所占比例的影响因素分析》,《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330.阎风桥:《从民办教育透视教育的分层与公平问题—对S省TZ市民办教育发展状况的调研》,《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期。
    331.郭建如:《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与民办高校组织管理特征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332.丁剑:《试论西京大学新型发展模式》,《西京文丛》2001年第4期。
    333.惠晓丽:《品牌战略与高等教育》,《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第3期。
    334.高伟云:《质量特色创新: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335.王策,王玉芹,胡爱荣:《高等教育品牌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336.谷成久:《以法规范民办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6期。
    337.张伟等:《我国高教发展阶段定位问题研究》,《未来与发展》2000年第4期。
    338.吕何新:《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初探》,《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年第7期。
    339.阎清景:《河南民办高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10期。
    340.储召生:《办学特色:大学的必然选择》,《中国教育报》2003年7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