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瓦·弗洛罗夫斯基宗教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罗斯受洗开始,东正教文化便渗透到了俄罗斯的民族意识中,促成了以东正教为底色的俄罗斯文化的形成。作为俄罗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东正教和东正教思想是探析俄罗斯民族精神特征和了解当代俄罗斯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源头,值得认真研究。在东正教思想受到苏联政府压制的岁月里,一大批优秀的俄罗斯侨民知识分子为俄罗斯宗教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俄侨东正教思想家的努力也为东正教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鉴于俄罗斯侨民宗教思想对俄罗斯宗教思想史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入手来窥探俄罗斯的东正教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格奥尔基·瓦西里耶维奇·弗洛罗夫斯基是俄罗斯著名的侨民宗教思想家,他的生活和创作之路开始于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成熟于欧洲,结束于美国。弗洛罗夫斯基从小就有深厚的宗教情怀,但直到成为欧亚主义思潮的创始人之一,他才真正开始以一个宗教思想家的姿态来对自己所处的世界进行思考。但随着欧亚主义思潮的政治倾向日益明显,宗教内容逐渐减少,弗洛罗夫斯基与欧亚主义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思想分歧。最终,弗洛罗夫斯基选择与欧亚主义决裂,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批判欧亚主义思潮偏离东正教作为精神核心的指引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了东正教传统对俄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尔后,弗洛罗夫斯基转向了对教父学的研究,形成了关于教会和基督教统一的思想,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所认为的东正教精神之源,那就是古代拜占庭的东方教父遗产。在此基础上,弗洛罗夫斯基提出了俄罗斯东正教的普世使命。他认为,俄罗斯东正教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丢失了从拜占庭继承而来的最正统的基督教精神,迷失在了西方哲学的影响之下。为了发挥自己在基督教重新联合事业中的精神领导作用,俄罗斯东正教应该回到最正统的基督教教义中去,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基督教信仰的真正源头。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宗教哲学应该摆脱西方哲学的影响,重拾对东正教神学的敬畏。而做到这些的唯一方法就是恢复东方教父的思想,以此来重建俄罗斯东正教神学与拜占庭神学的联系。于是,弗洛罗夫斯基提出了新教父综合理论,并将自己的大半生都贡献给了旨在促进教会和基督教世界重新联合的普世教会合一运动。
     弗洛罗夫斯基被俄罗斯著名宗教哲学家尼·洛斯基认为是所有俄国神学家中对东正教学说最为忠诚的,研究他的宗教思想可以为国人提供一个理解俄罗斯东正教传统的不同视角。通过对弗洛罗夫斯基生平的大致考察,笔者发现其东正教神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从少年时代深厚的宗教情怀到在神学院和普通大学之间的艰难选择,从进入世俗大学后的宗教危机到因革命流亡海外后的宗教回归,从成为欧亚主义思潮的创始人之一到最终与其决裂,从巴黎圣谢尔吉神学院到纽约圣弗拉基米尔神学院,从一名普通的教父学教师到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核心机构的成员,弗洛罗夫斯基的生活和思想之路几经转折。笔者希望把弗洛罗夫斯基的生平和创作当做一个完整的精神历程来看待,努力找到各个阶段之间的内部逻辑,以期对他的宗教思想有更为深入透彻的理解。
     本论文由绪论、五章和结语组成。在绪论中论述了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思路与结构。第一章论述弗洛罗夫斯基青少年时期对宗教的浓厚兴趣及其危机,以及他成为欧亚主义思潮创始人之一的原因。在第二章中梳理弗洛罗夫斯基欧亚主义时期的宗教思想,并分析他为何与欧亚主义者决裂而开始进行东正教神学研究。第三章论述弗洛罗夫斯基宗教思想的最终形成。第四章考察弗洛罗夫斯基在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中的参与,明确他如何在实践中表达自己的东正教神学思想。第五章分析弗洛罗夫斯基在俄罗斯宗教思想史中的地位。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指出弗洛罗夫斯基一生的经历虽然复杂,但对东正教的信仰始终是贯穿其思想发展的主线。
     也许弗洛罗夫斯基的东正教神学思想并不是俄罗斯宗教思想的主流,他也不能算是俄罗斯最著名的宗教思想家。但作为一个俄罗斯侨民宗教思想家,弗洛罗夫斯基用毕生心血不懈地向西方人民论证东正教文化的辉煌,对俄罗斯东正教传统的复兴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引文
洛斯基著:《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1页和第503页。
    弗洛罗夫斯基著:《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徐凤林、隋淑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百春:《弗洛罗夫斯基神学思想概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13-24页。
    伍宇星著:《欧亚主义历史哲学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年版。
    [1] 转引自徐凤林著:《俄罗斯宗教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一116页。
    ④ Show Lewis F. The Philosophical Evolution of Georges Florovsky: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and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Saint Vladimir's Theological Quarterly. N.Y., 1992. Vol. XXXVI. No.3. P.242.
    ① 伍宇星著:《欧亚主义历史哲学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① 伍宇星著:《欧亚主义历史哲学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年版,第9-11页。
    ① 《尼西亚前期教父选集》[M],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6年版第301-302页。
    徐凤林著:《俄罗斯宗教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页。
    卓新平著:《当代基督宗教教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0一34页。
    ② The Second World Conference on Fair and Order. Held at Edinburgh, August 3-18, 1937. London, 1938. P. 135-143.
    The Ecumenical Advance. A History of the Ecumenical Movement. Vol.2.1948-1968. London, 1970. P.147.
    ① The Ecumenical Advance. A History of the Ecumenical Movement. Vol.2,1948-1968. London,1970. P.147.
    转引自张百春:《早期俄罗斯宗教哲学评述》[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第18页。
    转引自张百春:《论俄国宗教哲学传统》[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4期,第5-6页。
    专著:
    [1]安启念著: 《俄罗斯向何处去: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陈树林著: 《俄罗斯命运的哲学反思: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戴桂菊著: 《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冯绍雷、相蓝欣著:《转型中的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贾泽林等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6]乐峰主编:《俄国宗教史》(上、下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7]雷永生著:《别尔嘉耶夫传》[M],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版。
    [8]雷永生著:《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人:东正教与俄罗斯人道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9]李英男、戴桂菊著:《俄罗斯历史之路——千年回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10]伍宇星著:《欧亚主义历史哲学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年版。
    []1]徐凤林著:《俄罗斯宗教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徐凤林著:《索洛维约夫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13]徐凤林著:《复活事业的哲学:费奥多罗夫哲学思想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张百春著:《风随着意思吹——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5]卓新平著:《当代基督宗教教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外文译著:
    [1]别尔嘉耶夫著:《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别尔嘉耶夫著:《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邱守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3]别尔嘉耶夫著:《俄罗斯的命运》[M],汪建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别尔嘉耶夫著:《自我认识:思想自传》[M],雷永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别尔嘉耶夫著:《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
    [6]别尔嘉耶夫著:《末世论形而上学》[M],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7]别尔嘉耶夫著:《论人的使命神与人的生存辩证法》[M],张百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布尔加科夫著:《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9]弗兰克著:《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0]弗兰克著:《社会的精神基础》[M],王永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11]弗洛罗夫斯基著:《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徐凤林、隋淑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2]格奥尔吉耶娃著: 《俄罗斯文化史》[M],焦东健、董茉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3]格奥尔吉耶娃著: 《文化与信仰——俄罗斯文化与东正教》[M],焦东健、董茉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年版。
    [14]洛斯基著:《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尼西亚前期教父选集》[M],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6年版。
    [16]索洛维约夫著:《西方哲学的危机》[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索洛维约夫著:《俄罗斯与欧洲》[M],徐凤林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索洛维约夫著:《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论文:
    [1]毕洪业:《欧亚主义在俄罗斯的重新兴起及主张》[J],国际论坛,2007年第2期,第31-35页。
    [2]雀鲁日C.C.、张百春:《俄国哲学的产生》[J],俄罗斯文艺,2010年第1期,第57--65页。
    [3]霍鲁日C.C.、张百春:《俄国哲学的主要观念》[J],俄罗斯文艺,2010年第2期,第74--81页。
    [4]霍鲁日C.C.、张百春:《俄罗斯索菲亚论的歧路》[J],俄罗斯文艺,2010年第4期,第81-92页。
    [5]王萍:《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文化批判与重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张百春:《早期俄罗斯宗教哲学评述》[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第18-23页。
    [7]张百春:《当代俄国哲学研究的十大领域及其主要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第8—15页。
    [8]张百春:《弗洛罗夫斯基神学思想概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13--24页。
    [9]张百春:《论俄国宗教哲学传统》[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4期,第4--9页。
    [10]张百春:《俄罗斯哲学与东正教》[J],哲学动态,2006年第11期,第44-47页。
    [11]张百春:《论俄罗斯哲学的宗教性质及其悖论》[J],求是学刊,2009年第5期,第5—10页。
    [12]张雅平:《俄罗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1期,第144—147页。
    [13]周来顺:《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视野中的俄罗斯现代化之路》[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Florovsky Georges. The Problem of Old Russian Culture; Reply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SSR. An Exchange of Views/Ed. by Donald W. Treadgold. Seattle, 1964.
    [2]The Ecumenical Advance. A History of the Ecumenical Movement. Vol.2, 1948-1968. London, 1970.
    [3]The Second World Conference on Fair and Order. Held at Edinburgh, August 3-18, 1937. London, 1938.
    [4]Show Lewis F. The Philosophical Evolution of Georges Florovsky: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and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 Saint Vladimir's Theological Quarterly. N.Y., 1992. Vol. XXXVI. No.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