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大连城市文化研究(1898-1945)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大连史是一部帝国主义野蛮侵略并将其侵占为殖民地的历史,也是西方文化长驱直入打击东方文明的苦难史,更是中国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强不息的历史。大连又是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典型城市之一。伴随着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沙皇俄国和日本先后在大连进行了长达47年的殖民统治。殖民者对大连城市进行了全方位的打造与建设,对当今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以1898-1945的时间跨度为限,以近代大连城市结构与功能演变为线索,以城市文化为视角,通过对近代大连城市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全面考察和梳理,进而全面揭示近代大连城市的历史变迁。本论文重点研究涉及城市的经济政策、政治统治沿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建筑、文化与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全文分上下两篇、共五章。上篇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重点研究城市的物质文化,下篇包括第三、第四、第五章,主要研究城市的非物质文化。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该论文研究的选题意义和概念的厘清,重点介绍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拟解决的问题以及论文所运用的理论、研究方法与整体结构等。
     第一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近代大连城市文化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及条件。即大连的历史渊源与建市的自然条件及俄日对它的占领;殖民者政治上实行封闭的军事管制;经济上实行开放的自由港制度。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近代大连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城市历史演变的特殊环境。近代大连,其城市发展和近代化程度是与殖民地化同步进行的。
     第二章,主要研究近代大连城市的物质形态文化。一方面研究俄日占领时期城市的具有异国风情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另一方面研究殖民统治时期大连的城市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空间的演变。殖民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在大连城市建设中移植了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与城市规划,形成以外来建筑文化为基调的城市规划格局。到20世纪40年代,大连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近代港口城市。城市各项指标与基础设施先进、齐全,客观上加速大连的城市近代化步伐,对今天的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章,一方面重点研究近代大连的文化与教育。殖民当局出于侵略扩张政策的需要,比较重视大连的文化、教育及科研发展,客观上造成大连地区的“文化繁荣”,也使得大连的殖民地文化色彩浓重。另一方面突出研究近代大连人民特别是爱国的新型精英群反抗殖民文化的斗争,这成为近代大连反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一方面主要研究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城市人口的来源与流向,以及人口的特征;另一方面主要研究近代大连人口的社会习俗与特点。由于受特殊的历史环境影响,使得近代大连人口具有多元性、人口质量不均衡等特点。同时市民的社会习俗也日渐西化、多样化。
     第五章,一方面重点研究近代大连城市的社会问题,即贫富日益两极分化、城市犯罪率日渐增多。另一方面研究近代大连的医疗卫生水平,以及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这些近代化的较先进的医疗卫生体系,都是为殖民者服务的。大连贫富两重天,殖民地特征显著。
     结语,这是论文的最后部分。首先,分析了外力对大连城市变迁的双重效用;其次,揭示近代大连城市的人文精神和主要特征;再次,对近代大连城市发展和文化转型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以近代大连城市历史演变为借鉴,给我们重要启示:当今的城市建设,必须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多样性,在遵循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化。
Modern history of Dalian is a history of the imperialist invasion and the colonial occupation of Dalian.It is a history of how the westerners destroyed the oriental civilization, how the Chinese struggled against the invasion and colonial reigning of the imperialists. It is a history of how the Chinese fought persistently for national independence.
     Dalian is one of the typical cities that were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after the imperialist invasion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After the imperialists, Tsarist Russia and Japan, intruded the peninsular, they began ruling Dalian as a colony for 47 years off and on, and they started to rebuild Dalian in an all-round way, making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history of Dalian, covering the time span from 1898 to 1945, to disclose the evolution of Dalian City, through a thorough examination of the changes that took plac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city, its fun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terial and immaterial culture of Dali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culture. The research focuses extends from the urban economic policies, the changing history of the political systems and their control over the city, to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ity planning, architecture,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 whole p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part, including Chapter One and Chapter Two, is mainly on the material culture. The second part, including Chapter Three, Chapter Four and Chapter Five, mainly deals with the immaterial culture. The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hosen topic and clarifi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including the description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research,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underlying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hapter One mainly discusses, in three parts, the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modern Dalian urban culture formed.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historical origins, urbanization, and occupation by both Japan and Russia, the second part about the colonists’military control in politics and the third part about the free-port system in economy. This created the special and unique circumstances for Dalian to evolve in its own way. The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Dalian paralleled with the colonization in the course of time.
     Chapter Two focuses on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modern Dalian. On the one hand, it studies the exotic city designs and architecture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On the other hand, it studies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changes of the spactial structure of Dalian at that time. In order to meet their own requirements, the colonial rulers transplanted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from their home country to Dalian, and consequently formed an exotic pattern of its urban planning based on the foreign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the 40s of the 20th century, Dalian had become the world-renowned modern port city.City index and infrastructure of Dalian were far more advanced and complete than other cities, and physically enabled it to accelerate its pace of modernization. They are still playing an indispensible role in today’s urban development of Dalian.
     Chapter Three, firstly, studies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of modern Dalian.The colonial authorities put emphasis on the culture,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ir colonial expansion, which resulted in Dalian’s“cultural prosperity”objectively, and made the colonial culture quite strong in Dalian. Then the research turns to the struggles of Dalian people─especially the patriotic personage─against the colonial cultu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nti-invasion history of modern Dalian.
     Chapter Four, in the first part, studies the population who liv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lien culture—where they were from and where they left for, and what their features were. Then it focuses on the social custo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ople in Dalian. Due to the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people in Dalian are diversified, differing in quality and background, and became more westernized in customs and behavior.
     Chapter five, in the first, studies the social problems of modern Dalian, such as the polarization between rich and poor, the rise in the urban crime rate, etc. In the second part, it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care and charities in modern Dalian which meant to serve only the colonists. Dalian was then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rp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the strong colonization.
     The Conclusion is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First of all, it analyses the dual functions of external factors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anges of Dalian. Secondly, it reveals the human spirit and main features of modern Dalian. Thirdly, it fully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urban development of modern Dalian, and causes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Finally, tak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odern Dalian for reference, it proposes that man must respect the law of nature and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We must not lop off the urban history, and we must insist on diversification under the general laws of urban development.
引文
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第12页。
    ②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一,第1页。
    ③朱铁臻:《认识城市本质建设魅力城市》,《经济时报》,2005-2-27,第5版。
    ④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⑤转引自汤茂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研究概述》,载于《城市》,2002年3期,第3页。
    ⑥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研究随想》,《档案与史学》1996年3期,第34页。
    ①潘永康:《城市社会学新论:城市人与区位的结合与互动》,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页。
    ①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7月。第1页。
    ②参见陈君静:《施坚雅中国城市发展区域理论及其意义》,载《宁波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第64页。
    ③施坚雅著:《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徐秀丽译,北京: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④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①Langley, Elvin“The Chinese City between Two Worlds" (Book Review),Perspective(Washington, DC),4:3(1975:Apr.)。转引自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7月,第3页。
    ②[美]斯特兰德著:《人力车的北京:二十年代的市民与政治》,加利弗尼亚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③[美]罗威廉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江溶、鲁西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④[美]林达·约翰逊主编,成一农译:《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⑤[日]越泽明著:《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大佳出版社,1986年。
    ⑥[日]西泽泰彦著:《图说大连都市物语》日本东京:河出书房新社,1999年。
    ⑦眭庆曦等主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大连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①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307页。
    ②何一民:《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评》,《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1期,第62页。
    ③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隗瀛涛主编:《近代重庆城市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①何一民:《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评》,载《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1期,第65页。
    ①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②何一民主编:《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何一民著:《中国城市史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①易善连:《90年代东北近现代城市发展研究述评》,《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3期,150-153页。
    ①参见王会全主编:《大连百年简本》,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②周永刚主编:《大连港史》,大连:大连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③旅顺博物馆藏:《龙引泉碑文》。
    ④薛福成:《酌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光绪七年),见《清末海军史料》上卷。第29页。
    ⑤刘俊勇:《论大连(旅顺)在中国东北史中的地位》,《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1期。第21-22页。
    
    ①[日]越泽明著:《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大佳出版社,1986年版,第49页。
    ②[日]越泽明著:《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大佳出版社,1986年,第49页。
    ③王会全主编:《大连百年简本》,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第29-33页。
    
    ①参见萧宗谊:《大连城市形态初探1898 - 1904年沙俄占领时期》,《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8月,21-33页。
    ②[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大佳出版社,1986年,第53页。
    
    ①李伟伟、王晋良著:《特色与探求─城市建筑文化论》,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38页。
    ②萧宗谊:《大连城市形态初探1898 - 1904年沙俄占领时期》,《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8月,第21-33页。
    ③[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大佳出版社,1986年,第53页。
    
    ①郭铁桩关捷主编:《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8页。
    ②[日]浅野虎三郎:《大连市史》(日文),伪大连市役所发行,1936年,第124页。
    ①参见沈毅:《论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的突进与滞缓》,《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2期,第106页。
    ②刘易斯·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峻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419-421页。
    ③《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0页。
    ①参见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页。
    ①褚德新、梁德主编:《中外约章汇要》,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1页。
    ②会是关东州最基本的地方行政机构。日本殖民当局对关东州殖民统治主要是通过沿袭了沙俄统治时代的旧制会来进行的。关东州的会制始建于1919年,确立于1925年。这种会制相当于日本国内的町(镇)和中国的乡,但又不完全一样,日本国内的町(镇)和中国的乡是一级政府,但关东州的会只是一种行政上的辅助机关。
    ③参见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页。
    ④王健:《“关东州”的殖民统治机构》,载《日本学论坛》,2006年3期,第25页。
    ①大连市公安局史志研究室:《警特宪资料汇编》,第1册,第9-10页。转引自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页。
    ②《新兴满洲之大都市——旅顺》,《盛京时报》1937-1-23。
    ①唐树富:《邵尚俭与“天兴福”》,《大连文史资料》第6辑,第43-53页。
    ②《新兴满洲之大都市——金州》,《盛京时报》1937-1-23。
    ①萧宗谊:《大连城市形态初探1905 - 1945年日本占领时期》载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8月,第43页。
    ②《市民准备大过旧年》,《盛京时报》1937-2-5,大连特刊。
    ③《西警署协同商会整理年末街路》,《盛京时报》1934-1-24。
    ④参见刘长德主编《大连城市规划100年》,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5页。
    ⑤参见萧宗谊:《大连城市形态初探1905 - 1945年日本占领时期》载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8月,第42页。
    ⑥参见[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大佳出版社,1986年,第71页。
    ①[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第405页。
    ②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
    ③[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第407页。
    ④[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第612页。
    
    ①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1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8页。
    ③[日]满史会:《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第93页。
    ④[日]鹤见祜辅:《后藤新平传(第2册)》,后藤新平伯传记编纂会出版,1937年,第914页。
    ①[日]鹤见祐辅:《后藤新平传·满洲经营篇》(下),太平洋协会出版部,1944年(昭和十九年)再版发行,第10—11页。转引自:郭铁桩《试论满铁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侵略机构的双重性质》,《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第108页。
    ②周永刚主编:《大连港史》,大连:大连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页。
    ③[日]满史会:《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第387页。
    ④周永刚主编:《大连港史》,大连:大连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页。
    ⑤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页。
    ①茅家琦等主编:《中国旧海关史料》,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46册,第204页。
    ②刘功成:《日本占领初期的大连工业及其特点》《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1期,第84页。
    ③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页。
    ④参见《海关十年报告》(1921-1930),载茅家琦等主编:《中国旧海关史料》,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57册,第431页。
    ⑤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8页。
    ⑥《新兴满洲之大都市——大连港及码头》,在《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①连濬著:《东三省经济实况揽要》,上海:华侨实业社,1931年版,第359页。转引自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6页。
    ②何一民、易善连《近代东北城市殖民地化的进程及特点》,载《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1期,第135页。
    ③王铁崖著:《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辑),上海: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95-396页。
    ④王芸生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5卷)》,上海: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45页。
    ⑤《新兴满洲之大都市——交通》,载《盛京时报》1937-1-19,连专刊。
    ①顾明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下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7页。
    ②孔经伟著:《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34。
    ③《奉天通志卷》115《实业3》“商业”。
    ④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编:《东北经济小丛书》,北平: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20-21。
    ①[日]长永义上:《经济都市大连》(日文),大连商工会议所,1937年,第95页。
    ②《大连港输运正繁盛不日可扫清存货》,《泰东日报》1926-5-5。
    ③姚永超《大连港的中转贸易(1907-1931)》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1期第71页。
    ④〔苏〕阿瓦林著:《帝国主义在满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7页。
    ⑤康积惠主编:《大连市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页。
    ⑥《大连港昨日入港数》,《盛京时报》1930-5-11。
    ①乐正《开埠通商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1840一1911)》、《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第61-69页。
    ②中国第二里市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海关十年报告(1921—1930)》第157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
    ③《新兴满洲之大都市-人口》《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④《满洲评论》(日文版)第26卷,第1号,第27页。
    ⑤《大连商工会议所统计年报》(日文版),1918年,第378页;《大连市政二十年是》(日文版)第17页。转引自沈毅:《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10页。
    
    ①顾明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261页。
    ②《新兴满洲大都市——主要机关》,《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①参见柳中权、眭庆曦:《关于大连未来城市形态的研究》结项报告,载大连市科技委员会编:《软科学研究成果通报》,第33-34页。
    ②[日]浅野虎三郎著:《大连市史》(日文版),大连市役所发行,1936年,第122-123页。
    ③[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大佳出版社,1986年,第51页。
    ①参见柳中权、眭庆曦:《关于大连未来城市形态的研究》结项报告,载大连市科技委员会编:《软科学研究成果通报》,第38-39页。
    ②孙晖、梁江:《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特质分析》,《建筑创作》2002年,2期,第14页。
    ③[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大佳出版社,1986年,第58页。
    ④[日]浅野虎三郎:《大连市史》(日文),大连市役所,1936年,第649页。
    ①[日]关东都督府官房文书课:《关东都督府施政志》(日文)旅顺,1919年,第342页。
    ②[日]浅野虎三郎:《大连市史》(日文),大连市役所,1936年,第651页。
    ③[日]关东局文书课:《关东局市政三十年业绩调查资料》(日文),1937年,第666页。
    ④[日]关东州厅土木课编:《大连都市计划概要》(日文)第1辑,第16页。
    ①祝明仁等:《当代大连城市建设》(上),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3页。
    ②[日]草柳大藏著、刘耀武等译《满铁调查部内幕》,第20页。
    ③郭铁桩、关捷主编《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71页。
    ④《大连昨年建筑》,《满洲日报》1908-3-17。
    ①[日]关东州厅土木课编《大连都市计划概要》(日文)第1辑,第18页。
    ②[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大佳出版社,1986年,第67页。
    ③《上半年大连之建筑数》,《泰东日报》1926-5-17。
    ④[日]关东州厅土木课编《大连都市计划概要》(日文)第1辑,第25-27页。
    
    ①《新兴满洲之大都市》,《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②参见郭铁桩、关捷主编《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75页。
    ③[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大佳出版社,1986年,第84页。
    ①[日]关东厅土木课:《大连都市计划概要》,1933年第1辑,第7—9页。
    ②会:是农村之行政单元,日本统治时期大连地区最基层的地方行政机构。
    ③《新大连都市计划》,《盛京时报》1937-2-5,大连特刊。
    ④《新兴满洲之大都市—大连市之土木事业》,《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⑤《新大连都市计划》,《盛京时报》1937-2-5,大连特刊。
    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421页。
    ②参见萧宗谊:《大连城市形态初探1905 - 1945年日本占领时期》载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8月,第35-49页。
    
    ①[日]关东州厅土木课编《大连都市计划概要》1933年,第1辑,第14页。
    ②[日]浅野虎三郎著:《大连市史》(日文版),大连市役所发行,1936年,第117页。
    
    ①萧宗谊《大连城市形态初探1905─1945年日本占领时期》载《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8月,第41页。
    ②[日]浅野虎三郎著:《大连市史》(日文),大连市役所发行,1936年,第658页。
    ①《新兴满洲之大都市─桥梁设施》,《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②[日]浅野虎三郎著:《大连市史》(日文),大连市役所发行,1936年,第419-420页。
    ①参见孙玉、苏文婷:《广场:见证大连城市发展史》,《大连日报》2005-7-8.
    ①[日]越泽明:《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黄世孟译,大佳出版社, 1986年,第53页。
    ②《新兴满洲之大都市——公园》,载《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③《星个浦内之佳况》,《盛京时报》,1925 -7-19。
    ④《大连扩修星个浦公园》,《盛京时报》,1928 -11-30。
    ⑤《新兴满洲之大都市─星个浦》,《盛京时报》1937 -1-19,大连专刊。
    
    ①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5-177页。
    ②参见眭庆曦等主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大连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③康积惠主编:《大连市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5页。
    ①参见李伟伟、王晋良著:《特色与探索——城市建筑文化论》,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34页。
    ②[日]西泽泰彦:《关于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筑活动之研究》,《华中建筑》,1987年第2期,第90-96页。
    ③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169-170页。
    ①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大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
    ②参见眭庆曦主等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大连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①《大连建新火车站》,《盛京时报》1934-10-19。
    ②《新大连站六月一日开办》,《盛京时报》1937-5-14。
    ③参见眭庆曦主等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大连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①参见李伟伟、王晋良著:《特色与探索——城市建筑文化论》,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36页。
    
    ①傅立鱼著:《大连要览》,泰东日报社发行,1918年,第181页。
    ②[日]浅野虎三郎:《大连市史》(日文),大连市役所,1936年,第658-659页。
    ③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37页。
    
    ①《新兴满洲之大都市—交通》,《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②参见星个浦:《“亚细亚号”的独白》,《大连政协》2009年5期,第47页。
    ③《新兴满洲之大都市—铁路交通》,《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④《新兴满洲之大都市—大连港及码头》,《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⑤《新兴满洲之大都市—航空界》,《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①《大连增加电车》,《盛京时报》1927-5-3。
    ②郭铁桩关捷主编:《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593页。
    ③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2-1523页。
    ④康积惠主编:《大连市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8页。
    ⑤祝明仁等:《当代大连城市建设》,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40-341页。
    ⑥傅立鱼:《大连要览》,第5页;《产业的大连》(日文版),第12页。转引自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87-188页。
    ①《大连电话之发达》,《盛京时报》1917-9-22。
    ②郭铁桩关捷主编:《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97页。
    ③《夏家河设公电话》,《盛京时报》1925-8-14。
    ④《大连日本间开通无线直通电话》《盛京时报》1936-11-21。
    ⑤《新兴满洲之大都市—上下水道设施》,《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①何一民著:《中国城市史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71页。
    ②参见郭铁桩关捷主编《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97页。
    ③大连电业局志编委会编:《大连电业局志》(1890—1985),第—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第69页。
    
    ①《满铁本社供给电灯三十余万》,《盛京时报》1934-1-24。
    ②《大连减轻电灯费》,《盛京时报》1914-3-1。
    ③傅立鱼著:《大连要览》,泰东日报社发行,1918年,第119页。
    
    ①《运动会志盛》,《盛京时报》1915-5-5。
    ②萧宗谊:《大连城市形态初探1898——1904年沙俄占领时期》,《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8月,第23页。
    ③刘长新张志堂主编:《大连人口》,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6页。
    ①参见张挺编著:《大连百年报纸》,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②[日]《关东州统治概况》(日文)1937年7月打印本,第100页。
    ③李振远主编:《长夜·曙光——殖民统治时期大连的文化艺术》,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第217页。
    ④《新兴满洲之大都市——新闻通讯社》,《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⑤《贼扰皮口》,《辽东新报》1906-7-28。
    ⑥[日]佐田弘治郎:《满洲言论界的现势》(日文),满铁调查课,1926年,第10页。
    ⑦《告白》,《辽东新报》1906年4月5日。
    ①[日)佐田弘治郎:《满洲言论界的现势》(日文),满铁调查课,1926年,第10页。
    ②[日)草柳大藏著:《满铁调查部内幕》(日文),刘耀武等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5页。
    ③《福纺罢工,职工屈服》,《满洲日日新闻》1926-5-2。
    ④《纪念五卅与赤化》、《五卅纪念建碑礼》、《汉冶萍公司之救济问题》,载《满洲报》1926-5-31。
    ①《举国愤激之上海,外人无理枪杀华人大事件》,《泰东日报》1925-6-16。
    ②《三十里堡水田事件现状如斯》,《泰东日报》1920-5-6。
    ③《周水子福纺纱厂大罢工》,《泰东日报》1926-4-30。
    ④《习俗宜改革》,《泰东日报》1912-2-1。
    ⑤《妇女卫生》,《泰东日报》1930-12-17。
    ⑥《本年度之户别》,《泰东日报》1926-5-5。
    ①郭铁桩、关捷主编:《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4页。
    ②东北物资调节委员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16)电信》,1948年版,第90页。
    ③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0页。
    ①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95页。
    ②[日]关东长官官房文书课编:《关东厅要览》(日文),1930年,第168页。
    ③[日]浅野虎三郎:《大连市史》(日文),大连市役所,1936年,第759页。
    ④[日]浅野虎三郎:《大连市史》(日文),大连市役所,1936年,第761页。
    ⑤《泰东日报》1928-1-12。
    ⑥王会全主编:《大连百年》,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页。
    
    ①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4页。
    ②[日]末木仪太郎:《满洲日报论》(日文),1932年,第38页。
    ③[日]高桥勇八:《大连市》(日文),大陆出版协会,1930年,第121页。
    ④冷绣锦:《大连图书馆的特藏文献“大谷文库”探究》,载《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7期,第99页。
    ①吴利薇:《满铁大连图书馆》,载《日本学论坛》2007年第2期,第68-69页。
    ②《新兴满洲之大都市—大连图书馆》,《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③大连图书馆1988年统计资料。转引自郭铁桩、关捷主编:《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82页。
    
    ①杨力生、王泯虬:《日寇侵略东北时期伪满铁大连图书馆史料》,载《图书馆学研究》1982年6期,第109页。
    ②[日]《满洲年鉴1935年(昭和10年)》(日文),满洲日日新闻社,1935年1月发行,第495页。
    ③[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第466-467页。
    ①参见[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第467页。
    ①满史会著:《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四十年史编写组译, 1988年1月。第439页。
    ②[日]《关东局施政三十年史》(日文),关东局1936年10月编印,第194页。
    ③《日本开设中国女师学堂》,《辽东新报》1906-4-6。
    ④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89页。
    ①《新兴满洲之大都市》,《盛京时报》1938 -1-19。小学:16所:伏见台、日本桥、常盘桥、沙河口、朝日、大广场、春日、大正、松林、南山、岭前屯、圣德早苗、下藤、霞、光明台、静浦;中学13所:一中、二中、大连、大连神明高女、大连弥生女学、大连商业、市立实业、协和实业、大连工业、大连女子、羽衣高女、大连女子专修、大连高女;专门学校6所: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满洲法政学院、大连语学、南满商科、关东盲哑;满人学院公学堂8所:伏见台、西岗子、沙河口、士佐町、秋月、水源、大同女子技艺、大连青年会。
    ②齐红深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47页。
    ③[日]关东厅学务课:《关东州的教育设施》(日文),1934年12月,第25页。
    ①傅立鱼著:《大连要览》,泰东日报社发行,1918年,第24页。
    ①参见曲铁华、梁清著:《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64页。
    ①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伪满大学教育实况及抗战胜利后整理意见(二》,载《民国档案》2001年3期,第39-40页。
    ②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伪满大学教育实况及抗战胜利后整理意见(二》,载《民国档案》,2001年3期,第39-40页。
    ③齐红深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①[日]满铁:《南满铁道附属地学校及图书馆等社会公共设施的发展》(日文),1939年,第158页。
    ②《辽宁教育史志资料》第三集(下),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02页。
    ③[日]嶋田道弥:《满洲教育史·总述》(日文),大连文教社,1935年,第10-11页。
    ④[日]嶋田道弥:《满洲教育史·总述》(日文),大连文教社,1935年,第10页。
    ⑤《日小学校亦将用华语教科书》,《盛京时报》1930-1-25。
    ①王会全主编:《大连百年》,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第96页。
    ②《中日儿童就学状况中日儿童就学状况》,《泰东日报》1925-5-5。
    ③参见王会全主编:《大连百年》,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第96-97页。
    ④《中共大连地方史》(上卷),大连:大连出版社,1996年版,第16页。
    ⑤卢鸿德:《日本侵略东北教育史》,北京: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0-401页。
    ⑥徐晓飞:《近代以来大连的人口特征与城市化》,载《大连近代史研究》(第三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1页。
    
    ①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一)》、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1953年版,第159页。
    ②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7页。
    ①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69-871页。
    ②[日]《大连商工会议所统计年报》(日文版),第378页。
    ③[日]大连市役所编:《大连施政二十年史》(日文版)1935年,第17页。
    ④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73页。
    ⑤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⑥[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第256-262页。
    ①《国闻周报》第3卷,第2期,第21页。转引自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页。
    ②参见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③[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第264页。
    ④[日]大连市役所编:《1905-1934年产业城市大连》,转引自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69页。
    
    ①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16页。
    ②《盛京时报》1928-3-16;《盛京时报》1938-4-6。
    ③《大连小岗子市场开业》,《盛京时报》1921-12-28。
    ①参见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9-40页。
    ②何一民主编:《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34页。
    ③戴均良著:《中国城市发展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4页。
    ④[日]《满洲的苦力》(日文版),第12-13页。转引自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59页。
    ①参见郭铁桩关捷主编:《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34页。
    ②《新兴满洲之大都市——油坊》,《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③参见姚永超:《近代东北从自然空间到港口经济空间的转变》,《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2期,第10-11页。
    ④[苏]阿瓦林著,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俄语教研室译:《帝国主义在满洲》,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25页。
    ②曲榨林:《解放前大连油坊业的兴衰》,《大连市志通讯》1986年1期,第21页。
    ③《新兴满洲之大都市——南满硝子会社》,《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④唐树富:《邵尚俭与“天兴福”》,《大连文史资料》第6辑,第49页。
    
    ①唐树富:《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徐敬之》《大连文史资料》第6辑,第15-23页。
    ②参见[日]田久川等编:《大连近百年史人物》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3、85、181页。
    ③蒋辑五:《回忆爱国企业家大连顺兴铁工厂主周兴贵》,《大连文史资料》第6辑,第32-35页。
    ①唐树富:《邵尚俭与天兴福》,载大连史志办:《大连文史资料》第6辑,第48页。
    ②吕绍坤:《试论大连近代市民群体的产生和发展》,载《理论界》2004年2期,第85页。
    ③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代百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9页。
    ①参见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2-1333页。
    ①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1页。
    ①杨力生、汤兰升:《“无风地带”的新文化风暴》(上),载《新文化史料》,1999年1期,第55页。
    ②《青年翼》第3卷,第6号,第5页。
    ③傅立鱼:《感谢素日援助本会之诸大君子并勖本会教职员及会员诸君》,载中共大连市委党史研究室:《大连中华青年会史料集》,第292页。
    ④《青年会附设夜学》,《盛京时报》,1921-5-1。
    ⑤中共大连市委党史研究室:《大连中华青年会史料集》,第320页。
    ⑥公亚男、姜东:《反抗殖民教育的先驱—记傅立鱼创办大连中华青年会》,《党史纵横》1998年9期,第46-47页。
    ①杨力生、汤兰升:《“无风地带”的新文化风暴》(上),载《新文化史料》,1999年1期,第56页。
    ②《八千人之提灯会》,《盛京时报》1926-10-13。
    ③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99页。
    ①杨力生、汤兰升:《“无缝地带”的新文化风暴》(上),载《新文化史料》1999年1期,第59页。
    ①王凡:《凡品集·简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文化特性》1997年,第57页。转引自陈丕忠:《旅大教育近代化的历史回顾》,《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1期,第29页。
    ①参见周永刚主编:《大连港史》,大连:大连出版社1995年版,第128页。
    ②沈毅:《论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的突进与滞缓》,《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2期,第103页。
    ③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页。
    ④[日]满史会:《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第407页。
    ⑤[日]《关东局要览》(日文),昭和十四年,第5页。
    ⑥宋则行主编:《中国人口·辽宁分册》,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7年版,第50页。
    ⑦参见黄海燕:《近代大连地区的人口变迁与社会发展》,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1期,第86页。
    ⑧《新兴满洲之大都市》,《盛京时报》1937-1-19,大连专刊。
    ①刘永才等:《血泪浸透“碧山庄”——解放前大连码头工人的苦难生活》,载《大连文史资料》第1辑,1984年,第29页。
    ②《大连难民何多》,《盛京时报》1927-3-20。
    ③周永刚主编:《大连港史》,大连:大连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179页。
    ④《大连港4月份吞吐人数》,《盛京时报》1939-5-12。
    ⑤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
    ⑥刘长新、张志堂:《大连人口》,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6页。
    ①朱玉湘、刘培平:《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关内移民》,《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3期,第194页。
    ②《大连苦力》,《满洲日报》明治41(1908年)年3月29日。
    ③刘永才等:《血泪浸透“碧山庄”——解放前大连码头工人的苦难生活》,载《大连文史资料》第1辑,1984年,第27页。
    ④《大连碧山庄华工收容所调查》,《盛京时报》, 1925-5-12。
    ⑤《新兴满洲之大都市》,《盛京时报》1737-1-19。
    ⑥《大连苦力》,《盛京时报》1934-12-7。
    ⑦《关东厅调查房租》,《盛京时报》1919-5-24。
    ⑧小岗子是日本人对西岗的称呼。小岗子市场(位于西岗区长江路512号)建于1909年,占地1929坪。该市场主要顾客为中国居民。
    ⑨《露天市开幕盛况》,《盛京时报》1921-12-29。
    ①《市场兴旺》,《盛京时报》1922-3-22。
    ②《市外电车盛况》,《盛京时报》1913—6-1。
    ③《沙河口建菜市场》,《盛京时报》1922-6-6。
    ④《扩充市面》,《盛京时报》27-3-15。
    ⑤《大连会屯划入大连市境》,《盛京时报》1937-11-6。
    ⑥《大连面积扩充》,《盛京时报》1937-5-13。
    ①参见沈毅:《近代大连城市人口略论》,载《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2期,第102页。
    ②[日]《关东厅国势调查结果表》(日文),第32-233页。
    ③《连埠人口》,《盛京时报》1931-10-23。
    ④《侨居大连的欧洲人数》,《盛京时报》1922-5-10。
    ⑤《大连人口》,《盛京时报》1907-12-15。
    ⑥《大连市人口统计》,《盛京时报》1932-12-11。
    ⑦《州内人口男多女少》,《盛京时报》1939-12-6。
    ⑧《大连市人口统计》,《盛京时报》1932-12-11。
    ①参见《旅大概述》(内部参考),旅大概述编辑委员会印行,1949年,第34页。
    ②参见黄海燕:《近代大连地区的人口变迁与社会发展》,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1期,第87页。
    ③刘长新、张志堂:《大连人口》,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6页。
    ④齐红深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⑤刘世錡著:《旅大地理》,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第48页。
    ⑥[日]《关东厅国势调查结果表》(日文版),1930年度,第2卷,第240页。转引自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①[日]《关东厅国势调查结果表》(日文版),1930年度,第2卷,第50页。转引自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②[日]《关东州满支人经营工场劳动调查书》(日文版)关东州劳动协会,1941年,第21页。
    ③乐正:《开埠通商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1840一1911),载《中山大学学报》1991年1期,第64页。
    ④[日]《(大连商工会议听统计年》(日文版),1928年度,第6—9页。
    ⑤刘长新、张志堂:《大连人口》,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9页。
    ⑥孔经纬著:《东北经济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95页。
    
    ①刘长新、张志堂:《大连人口》,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9页。
    ②何一民著:《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69页。
    ③焦润明等著:《近代东北社会诸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①《盛京时报》1931年10月14日。
    ②《大连中华运动大会预誌》,《盛京时报》1924-5-1。
    ①《水上运动》,《盛京时报》1924-9-17。
    ②《海浴盛行》,《盛京时报》1924-8-6。
    ③《体育电影》,《盛京时报》1925-1-11。
    ④《大连足球联赛,举行秋季赛》,《盛京时报》1932-10-18。
    ⑤李振远著:《大连文化解读》,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年版,第172页。
    ⑥《辽东新报》1906-11-14。转引自焦润明等著:《近代东北社会诸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⑦《电影发达》,《盛京时报》1922-2-10。
    ⑧《盛京时报》1931-10-14。
    ⑨焦润明等著:《近代东北社会诸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页。
    ⑩《扮演秧歌》,《盛京时报》1916-2-11。
    
    ①《盛京时报》1938-3-24。
    ②焦润明等著:《近代东北社会诸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页。
    ③《大连管内输入果苗数》,《泰东日报》1926-5-16。
    ①康积惠主编:《大连市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页。
    ②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2-1523页。
    ①康积惠主编:《大连市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5页。
    ②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页。
    ③参见旅大概述编辑委员会编:《旅大概述》(内部参考),1949年,第35页。
    ④参见旅大概述编辑委员会编:《旅大概述》(内部参考),1949年,第35页。
    ⑤[日]松尾为作著:《南满洲ニ於ヶル宗教概观》(日文),教化事业奖励基金财团出版1931年,第8页。
    ⑥参见旅大概述编辑委员会编:《旅大概述》(内部参考),1949年,第35页。
    ⑦康积惠主编:《大连市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5页。
    ⑧[日]关东局编:《关东施政三十年史》(日文),1936年版,第230页。
    
    ①[日]井上谦三郎编:《大连市史》,大连市役所发行,1936年,第746页。
    ②[日]高桥勇八:《大连市》(日文),大陆出版协会1930年,第41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④[日]《满洲宗教志》,1938年,第409页。
    ①《辽东新报》1907-2-23。
    ②[日]关东局编:《关东局施政三十年史》(日文),1936年版。转引自顾明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520-521页。
    ③《赌亦果当禁否》,《新民丛报》,1903年,34号。
    ④《名不虚传》,《盛京时报》,1920-9-11。
    ⑤参见焦润明等著:《近代东北社会诸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8页。
    ①《大连中央旅馆》,《盛京时报》1934-5-19。
    ②[日]《满洲宗教志》(日文),1938年版,第409页。
    ③焦润明等著:《近代东北社会诸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4页。
    ④《盛京时报》,1932-5-23。
    ①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页。
    ①参见[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第486页。
    ②参见[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第500页。
    ③虎烈拉病:即霍乱(cholera),早期译作虎烈拉,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
    ④《大连患虎烈之总数拉》,《盛京时报》22-10-4。
    ①《沙署卫生宣传》,《盛京时报》1933-6-18。
    ②《大连拟开卫生展览会》,《盛京时报》1913-4-13。
    ③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4页。
    ④[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第493-496页。
    ⑤《大连医院独立后调查》,《盛京时报》1927-4-27。
    ⑥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8页。
    
    ①参见[日]满史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第507-509页。
    ②唐树富、黄本仁整理:《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徐敬之》,载《大连文史资料》第6辑,第19页。
    ①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82页。
    ①刘俊勇:《日俄殖民统治时期发行的有关大连地区明信片》,载《大连近代史研究》(第四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4页。
    ②萧宗谊:《大连城市形态初探1905 - 1945年日本占领时期》载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8月,第46页。
    ③《大连文史资料》,第6辑,第26-30页。
    ④[日]《产业的大连》(日文版),第199页。转引自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①李永才等:《血泪浸透“碧山庄”——解放前大连码头工人的苦难生活》,《大连文史资料》,第1辑,第29-34页。
    ②[日]《关东州经济年报》(日文版),1944年,策349页。
    ③参见顾明义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6页。
    ④隗瀛涛著:《近代重庆城市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页。
    ①[日]山天豪—:《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形成的对华鸦片、吗啡与走私网》,1984年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年会上宣读的论文。转引自顾明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521页。
    ②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82页。
    ③《盛京时报》1931-10-14。
    ④顾明义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79页。
    ⑤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50页。
    ⑥《连市二月犯罪统计》,《盛京时报》,1941-4-13。
    ①[美]罗威廉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江溶、鲁西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第76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④何一民:《试析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第133-123页。
    
    ①参见何一民主编:《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5页。
    ②参见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70-172页。
    ①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1页。
    ②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期,第104页。
    ③[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第14页。
    ①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72页。
    ②李振远著:《大连文化解读》,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页。
    ③曲晓璠:《中华革命党在东北的三次反袁活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3期,第34-35页。
    
    ①刘长新、张志堂主编:《大连人口》,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7页。
    ②柳中权:《一座新兴城市的崛起及其人文精神》,载《城市问题》1998年2期,第19页。
    ③李振远著:《大连文化解读》,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页。
    ①柳中权:《一座新兴城市的崛起及其人文精神》,载《城市问题》1998年2期,第18页。
    ②《亡命客之时局谈》,《盛京时报》1922-5-27。
    ③参见李振远著:《大连文化解读》,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年版,第185-188页。
    ④参见李振远著:《大连文化解读》,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年版,第210页。
    ①李振远著:《大连文化解读》,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年版,第172页。
    ①南开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等编:《近代中国社会、政治与思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②邱致中著:《都市社会史》,上海有志书屋,1934年,第114页。转引自李明伟著:《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研究(1897-1927)》,北京: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③[英]琼斯著:《1931年以后的中国东北》胡继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02页。
    ④王树玬等:《奉天通志》卷162《交通二》“航路上”,辽沈文海编纂委员会,1980年。转引自姚永超:《大连港的转口贸易(1907-1931)》,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3期,第70页。
    ⑤沈毅著;《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3页。
    ①李振远著:《大连文化解读》,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年版,第210页。
    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第14页。
    
    ①法里德·扎卡里亚:《一个强悍,然而尚显脆弱的超级大国的崛起》,载《美国新闻周刊》2007-12-22。
    ②吴良镛:《城市化应从自己的源泉中继承更新发展》,载《光明日报》2008-7-3。
    ③乐黛云:《费孝通先生的“最后一重山”》,载《中国教育报》2006-6-13。
    
    ①戴维·蒂瑟:《力拓称中国城市化规模史无前例》,载《参考消息》2008-8-28。
    ②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1-212页。
    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第14页。
    [1]傅立鱼著.大连要览[M].泰东日报社发行,1918.
    [2]连濬编著.东三省经济实况揽要[M].上海:华侨实业社,1931.
    [3]邱致中著.都市社会史[M].上海有志书屋,1934.
    [4]陈青之著.中国教育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5]陈燦编著.中国商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
    [6]东北物资调节委员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16)电信[M].1948.
    [7]旅大概述编辑委员会.旅大概述(内部参考)[M].1949.
    [8]王铁崖著.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辑)[M].上海:三联书店,1957.
    [9]刘世錡著.旅大地理[M].新知识出版社,1958.
    [10]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编著.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11]丁名楠等著.帝国主义侵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12]王芸生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5卷)[M].上海:三联书店,1979.
    [13]满洲开拓史复刊委员会.满洲开拓史[M].全国拓友协会,1980.
    [14]方汉奇著.中国近代报刊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15]傅朗云著.东北民族史略[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3.
    [16]隗瀛涛,周勇著.重庆开埠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
    [17]董志正编著.旅大史话[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18]于士勤著.大连中华工学会[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19]张博泉著.东北地方史稿[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
    [20]孔经纬著.东北经济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21]刘培华著.近代中外关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2]沈云龙主編:近代中国史料丛刊[M].台湾:文海出版社,1987.
    [23]宋则行著.中国人口·辽宁分册[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7.
    [24]路遇著.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5]黄仕诚著.城市建设经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6]康积惠主编.大连市情[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27]龚书铎著.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28]祝明仁,李振荣主编.当代大连城市建设[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
    [29]刘长新,张志堂主编.大连人口[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
    [30]大连工商联编.大连市工商业联合会史[M].大连:大连出版社,1988.
    [31]王玲著.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M].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
    [32]傅维利,刘民著.文化变迁与教育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33]张福全著.辽宁近代经济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34]刘功成著.大连工人运动史(1879—1949)[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35]胡序威,杨冠雄主编.中国沿海港口城市[M].科学出版社,1990.
    [36]杨秉德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7]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8]隗瀛涛主编.近代重庆城市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39]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0]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1]苏崇民著.满铁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0.
    [42]李侃著.近代传统与思想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43]孔经伟著.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44]刘歧著.城市学[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45]薛虹,李澍田主编.中国东北通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46]顾明义主编.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47]齐红深主编.东北地方教育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48]戴均良著.中国城市发展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49]乔志强著.中国近代社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0]戴钧良著.中国城市发展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51]高寿仙著.中国宗教礼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52]郑晓云著.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3]郝良真,孙继民著.邯郸近代城市史[M].测绘出版社,1992.
    [54]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5]虞和平著.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6]何一民著.中国城市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57]孔经纬著.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58]刘景玉,智喜君著.鞍山城市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59]周永刚主编.大连港史[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5.
    [60]眭庆曦等主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大连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61]眭庆曦,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大连篇[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62]卢鸿德著.日本侵略东北教育史[M].北京: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63]沈玉成著.本溪城市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64]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5.
    [65]沈毅.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
    [66]柳诒徵编著.中国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67]郭素美,张凤鸣主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
    [68]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续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9]大连市史志办公室编.大连之最[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7.
    [70]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71]佟东主编.中国东北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72]曹洪涛,刘金声.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73]刘玉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74]虞和平,夏良才编.周学熙集[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5]王会全主编.大连百年简本[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
    [76]刘长德主编.大连城市规划100年[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
    [77]马丽芬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见闻[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78]蔡雅丽主编.大连轮船公司史[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
    [79]王希智,韩行方主编.大连近百年史文献[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80]张海林著.苏州早期城市近代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1]顾明义主编.大连近百年史(上下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82]李伟伟,王晋良著.特色与探求─—城市建筑文化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83]李振远主编.长夜·曙光─—殖民统治时期大连的文化艺术[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
    [84]高乐才著.日本“满洲移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85]赵永革,王亚男著.百城市变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86]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0.
    [87]柴彦威著.城市空间[M].科学出版社,2000.
    [88]南开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等编.近代中国社会、政治与思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89]冯天瑜,杨华著.中国文化发展轨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90]张钟汝等编著.城市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91]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2]陆军著.城市外部空间运动与区域经济[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93]丁健著.现代城市经济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94]王守中,郭大松著.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95]何一民主编.变革与发展一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96]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97]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晚清部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8]张志强,杨学义著.近代辽宁城市史[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99]顾朝林编著.城市社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00]张挺编著.大连百年报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
    [101]潘永康著.城市社会学新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02]石忆邵著.商人迁徙与城市化发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103]张凤鸣.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04]刘海岩著.空间与社会:近代天津城市的演变[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05]焦润明等著.近代东北社会诸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6]何一民主编.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07]齐红深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08]程民生著.北方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9]王中兴等著.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4.
    [110]李明伟著.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11]沈予著.日本大陆政策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12]曲铁华,梁清著.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13]汪德华著.中国城市规划史纲[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14]王瑞芳著.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15]李学通著.近代中国的西式建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16]郭铁桩,关捷主编.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17]李振远著.大连文化解读[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
    [118]王介南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2008.
    [119]邵雍编著.中国近代社会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1][日]冈松参太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性质[M].满铁出版,1907.
    [2][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统计科编.在满洲油坊业[M]. 1925.
    [3][日]佐田弘治郎.满洲言论界的现势[M].满铁调查课,1926.
    [4][日]高桥勇八.大连市[M].大陆出版协会,1930.
    [5][日]大陆出版协会编.大连市[M].大陆出版社,1930.
    [6][日]关东长官官房文书课编.关东厅要览[M].1930.
    [7][日]关东厅调查课.关东厅国势调查结果表[M].1930.
    [8][日]松尾为作著.南满洲ニ於ヶル宗教概观[M].教化事业奖励基金财团出版,1931.
    [9][日]末木仪太郎.满洲日报论[M].1932.
    [10][日]满洲国通信社编.满洲国现势[M].1933.
    [11][日]关东厅学务课.关东州的教育设施[M].1934.
    [12][日]嶋田道弥.满洲教育史[M].大连文教社,1935.
    [13][日]满洲年鉴[M].满洲日日新闻社发行,1935.
    [14][日]关东局.关东施政三十年史[M].1936.
    [15][日]浅野虎三郎编.大连市史[M].伪大连市役所发行,1936.
    [16][日]满洲递信协会.关东递信三十年史[M].凸版印刷株式会社,1936.
    [17][日]关东局文书课.关东局市政三十年业绩调查资料[M].1937.
    [18][日]长永义上.经济都市大连[M].大连商工会议所,1937.
    [19][日]松本丰三.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三十年史略[M].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7.
    [20][日]鹤见祜辅.后藤新平传[M].后藤新平伯传记编纂会出版,1937.
    [21][日]满铁编.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附属地沿革全史[M].1939.
    [22][日]浅野虎三郎编.大连市概要[M].伪大连市役所发行,1941.
    [23][日]关东州满支人经营工场劳动调查书[M].关东州劳动协会,1941.
    [24][日]关东州厅内务部民生课.关东洲的地方行政[M].满洲日日新闻社,1941.
    [25][日]鹤见枯辅.后藤新平传满洲经营篇[M].太平洋协会出版部,1944.
    [26][日]江上照彦著.满铁王国:兴亡的四十年[M].東京:サンケイ出版,1980.
    [27][日]越泽明.大连の都市计划书[M].中日经济协会会报,1984.
    [28][美]R.E.帕克等著.城市社会学[M].华夏出版社,1987.
    [29][日]田久川等编.大连近百年史人物[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30][日]西泽泰彦.图说大连都市物语[M].日本东京:河出书房新社,1999.
    [31][日]关东州厅土木课编.大连都市计划概要[M].
    [32][日]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埠头事务所编.大连港货物年报[M].
    [33][日]满铁调查科.大连港背后地の研究[M].
    [34][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编.满洲油坊业统计要览[M].满铁打印本.
    [35][日]大连市役所编.1905-1934年产业城市大连[M].
    [36][苏]军史委员会.Русско Японскаявойна1904 1905гг.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M].
    [37][苏]Т.борисов(鲍里索夫).0Портартурцы(旅顺口人)[M].
    [38][苏]И.булгаков(布尔加科夫).Иллюстриров.летописьРусско японскойвойны日俄战争插图编年史[M].
    [39][苏]Е.Нилус(尼鲁斯).ИсторическийобзорКВЖД1896 1923гг.1896-1923年中东铁路沿革史[M].
    [40][苏]А.Лишин(里申).Книгаопорт артуре旅顺港[M].
    [41][苏]科罗斯托维茨.俄国在远东[M].1922年北京版.
    [1][美]欧弗莱区著,郭家麟译.列强对华财政控制[M].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1951.
    [2][英]琼斯著,胡继瑷译:1931年以后的中国东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苏]阿瓦林著.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俄语教研室译.帝国主义在满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列宁军事文集[G].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5][日]草柳大藏著,刘耀武等译.满铁调查部内幕[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6][美]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7][日]越泽明,黄世孟译.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M].大佳出版社,1986.
    [8][美]伊利尔,沙里宁著,顾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9][日]满史会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M],1987.
    [10][日]冈部牧夫著,郑毅译.伪满洲国史[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11][美]费正清主编,章建刚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美]施坚雅著,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北京: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4][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一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5][美]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M].中华书局,2002.
    [16][美]罗威廉著,江溶,鲁西奇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7][美]林达约翰逊主编,成一农译.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8][美]刘易斯·芒福德,宋俊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9][日]若槻泰雄著,赵自瑞译.日本的战争责任[M].
    [1]路锡祉.大连考察纪略[J].国闻周报,1926.
    [2]曾问吾.大连旅顺之考察[J].新亚细亚,1931.
    [3]杨力生,王泯虬.日寇侵略东北时期伪满铁大连图书馆史料[J].图书馆学研究.1982(6)
    [4]刘永才.血泪浸透“碧山庄”[J].大连文史资料第一辑,1984.
    [5]陈秀升.大连顺兴铁工厂兴衰记[J].大连文史资料第二辑.1986.
    [6]杜云孝.俄日帝主义统治时期的大连港[J].大连文史资料第二辑,1986.
    [7]西泽泰彦.关于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筑活动之研究[J].华中建筑,1987(2).
    [8]萧宗谊.大连城市形态初探1898-1904年沙俄占领时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8).
    [9]徐敬之.解放前大连民族工商业见闻[J].大连文史资料第六辑.1989.
    [10]蒋辑五.回忆爱国企业家大连顺兴铁工厂主周文贵.大连文史资料第六辑,1989.
    [11]于鹏九.安惠栈与许亿年[J].大连文史资料第六辑.1989.
    [12]史明正.美国学者对中国近现代城市史的研究[J].北京与中外古都对比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0.
    [13]刘功成.日本占领初期的大连工业及其特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1(1).
    [14]乐正.开埠通商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1840一1911)[J].中山大学学报,1991(1).
    [15]王革生.清代东北沿海通商口岸的演变[J].东北地方史研究,1991(3).
    [16]朱玉湘,刘培平.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关内移民[J].近代史研究,1992(3).
    [17]沈毅.近代大连城市人口略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3(2).
    [18]王革生.清代东北商埠[J].社会科学辑刊,1994(1).
    [19]沈毅.论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的地位与作用[J].社会科学辑刊,1994(6).
    [20]吴晓松.东北移民垦殖与近代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5(2).
    [21]黄海燕.近代大连地区的人口变迁与社会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1)
    [22]程舒伟.现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6(1).
    [23]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研究随想[J].档案与史学.1996(3) .
    [24]何忠诚.近现代时期大连殖民地工业论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3).
    [25]李白浩.满铁附属地的城市规划历程及其特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1997(5).
    [26]杨天宏.清季东北“自开商埠”述论[J].长白学刊,1998(1).
    [27]柳中权.一座新兴城市的崛起及其人文精神[J].城市问题,1998(2).
    [28]杨天宏.清季自开商埠海关的设置及其运作制度[J].社会科学研究,1998(3).
    [29]何一民.试析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6).
    [30]公亚男.反抗殖民教育的先驱-记傅立鱼创办大连中华青年会[J].党史纵横,1998(9).
    [31]陆伟.近代大连城市住宅类型的集合化演进过程[J].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集,1998.
    [32]任银睦.现代化、城市化与近代城市现代化[J].东方论坛,1999(2).
    [33]陈君静.施坚雅中国城市发展区域理论及其意义载[J].宁波大学学报,1999(3).
    [34]易善连.90年代东北近现代城市发展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辑刊,1999(3).
    [35]张利民.近代环渤海地区间商人对流与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1999(3).
    [36]陈君静.施坚雅中国城市发展区域理论及其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1999(9).
    [37]苏晓轩.论1912年至1931年东北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基础[J].辽宁大学学报,1999(4).
    [38]郭洪茂.东北沦陷时期的满铁铁路中国工人状况[J].抗日战争研究,2000(1).
    [39]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
    [40]陈丕忠.旅大教育近代化的历史回顾[J].辽宁教育研究,2001(1).
    [41]曲晓范.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域近代东北地区的城市化[J].环日本海研究年报,2001(1).
    [42]李治亭.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
    [43]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伪满大学教育实况及抗战胜利后整理意见(二) [J].民国档案,2001(3).
    [44]孙晖,梁江.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特质分析[J].建筑创作,2002(2).
    [45]汤茂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研究概述[J].城市,2002(3).
    [46]曲晓范.满铁附属地与近代东北城市空间及社会结构的演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3(1).
    [47]蔡云辉.城乡关系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48]宋燕.日俄战后至“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及后果[J].东北亚论坛,2003(5).
    [49]姚永超.大连港的中转贸易(1907-1931)[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1).
    [50]吕绍坤.试论大连近代市民群体的产生和发展[J].理论界,2004(2).
    [51]吕绍坤.近代大连自由港制度的实施及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4(3).
    [52]权赫秀.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往来书信考[J].浙江学刊,2004(3).
    [53]李金林.中国大连近代(1898-1945)城市形态与建筑[J].城建档案,2004 .
    [54]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4(5) .
    [55]陈亮.近代东北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作用的过程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6).
    [56]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D].[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4(7).
    [57]高乐才.近代中国东北移民历史动因探源[J].东北师大学报,2005(2).
    [58]王珂.移民城市形态发展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5(3).
    [59]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J].求索,2005(9).
    [60]范立君,黄秉红.清末民初东三省移民与近代城镇的兴起[J].吉林师大学报,2006(1).
    [61]徐晓飞.[63]王健.“关东州”的殖民统治机构[J].日本学论坛,2006(3).
    [62]水海刚.近代口岸与腹地经济关系新探——以闽江流域为例[J].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3).
    [63]徐晓飞.近代以来大连的人口特征与城市化[J].大连近代史研究,2006.
    [64]乐黛云.费孝通先生的“最后一重山”[J].中国教育报,2006(6).
    [65]王士君.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基本框架[J].地理学报,2006(6).
    [66]姚永超.港势地位变迁的制度因素分析—─以营口、大连两港的发展比较为例(1906-1931)[J] .辽宁大学学报,2007 (1).
    [67]孙德云.大连市广场及周边的近代建筑[J].城建档案,2007(1).
    [68]吴利薇.满铁大连图书馆[J].日本学论坛,2007.
    [69]费驰.晚清东北商埠格局变迁研究[J].史学集刊,2007(2).
    [70]刘辉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社会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7(4).
    [71]郭钦.近代百年中国城市聚集化趋势及其原因考察[J].求索,2007(7).
    [72]李艳琳.重构与变迁—近代云南城市发展研究(1856一1945年)[D].[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8(5).
    [73]冷绣锦.大连图书馆的特藏文献“大谷文库”探究[J].图书馆学刊,2009(7).
    [74]唐树富,黄本仁整理.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徐敬之[J],大连文史资料.
    [75]姚永超.大连港腹地核心地域结构演变的研究(1907-1931)[D].[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硕士学位论文.
    [1]泰东日报[Z].
    [2]盛京时报[Z].
    [3]辽东新报[Z].
    [4]青年翼[Z].
    [5]新民丛报[Z].
    [6]满洲评论[Z].
    [7]国闻周报[Z].
    [8]满洲日日新闻[Z].
    [9]满洲日报[Z].
    [10]东方杂志[Z].
    [11]大公报[Z].
    [1]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一)[G].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1953.
    [2]端方.自开商埠筹办情形折[Z].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3]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G].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4]黑龙江省政协文史委员会.黑龙江省文史资料(第1辑)——龙江省粮栈概况[G].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
    [5]中国第一历史挡案馆编.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G].北京:中华书局,1981.
    [6]王树楠,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Z].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
    [7]辽宁省档案馆等编.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G].沈阳:辽沈书社,1984.
    [8]政协大连市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大连文史资料第一辑[G].1984.
    [9]政协大连市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大连文史资料第二辑[G].1986.
    [10]政协大连市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大连文史资料第五辑[G].1988.
    [11]政协大连市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大连文史资料第六辑[G].1989.
    [12]徐世昌.东三省政略[G].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1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海关密档[G].北京:中华书局,1990.
    [14]大连电业局志编委会编.大连电业局志(1890—1985)[Z].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15]中央档案馆等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东北经济掠夺[G].北京:中华书局,1991.
    [16]列强在中国的租界编辑委员会编.列强在中国的租界[G].北京:中国文史,1992 .
    [17]辽宁省档案馆.盛京内务府粮庄档案汇编上下[Z].辽沈书社,1993.
    [18]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辽宁省志电力工业志[Z].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9]大连史志办公室编.大连市志房地产志[Z].大连出版社,1997.
    [20]大连史志办公室编.大连市志报业志[Z].大连出版社,1998.
    [21]大连史志办公室编.大连市志人口志[Z].大连出版社,1998.
    [22]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辽宁省志文化志[Z].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3]大连市史志办公室编.大连市志大事记行政建置志[Z].大连出版社,2001.
    [24]茅家琦等主编.中国旧海关史料[G].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25]中国第二里市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旧海关史料:海关十年报告(1921—1930[G].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26]大连史志办公室编.大连市志城市建设志[Z].方志出版社,2003.
    [27]大连史志办公室编.大连市志交通志[Z].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
    [28]大连市史志办公室编.大连市志工商行政管理志[Z].方志出版社,2004.
    [29]辽宁省政协学习宣传和文史委员会编.辽宁文史资料精萃经济·文化·教育[G].辽宁人民出版社.
    [30]政协大连市沙河口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大连沙河口区文史资料[G].
    [31]政协大连市西岗区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西岗文史资料第四辑[G].
    [32]大连市委党史研究室.大连中华青年会史料集[G].
    [33]中共大连市委党史研究室.大连中华青年会史料集[G].
    [34]旅大志略编写组.旅大志略[Z].大连图书馆馆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